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歷代歷史

中國歷代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7-31 23:52:51

①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

感謝邀請

華夏文明歷經五千年,你知道先後都經歷哪些朝代嗎?

按史記的說法算起,從三皇五帝上古傳說, 黃帝炎帝,堯舜禹開始,大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大中國至今約有5000年的歷史。其中商以前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屬於傳說中的歷史,需要通過考古證實。

13、北宋(960—1127年)在中國主要王朝中,宋朝無非是版圖最小的一個。

14、南宋(1127-1276年)南宋時期,蒙古崛起,不久後將掃平亞洲諸強,建立規模空前的蒙古帝國。鐵木真建立的王朝可以說大的沒邊了,元朝大軍的鐵蹄幾乎踏遍了整個亞洲,人類已經無法阻止元朝的腳步了。圖中的四大漢朝都聽服於元朝皇帝,歸中央管制。


② 中國歷史朝代列表

以下列出中國歷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1、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4、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5、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6、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7、西漢 前206年 - 23年;

8、新朝 8年 - 23年;

9、東漢 25年 - 220年;

10、三國 220年 - 280年;

11、 西晉 265年 - 316年;

12、東晉 317年 - 420年;

13、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4、隋朝 581年 - 618年;

15、唐朝 618年 - 907年;

16、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17、北宋 960年 - 1127年;

18、南宋 1127年 - 1279年;

19、元朝 1260年 - 1368年;

20、明朝 1368年 - 1644年;

21、清朝 1644年 - 1911年。

(2)中國歷代歷史擴展閱讀:

1、中國歷史:

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第一個朝代-夏朝: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3、最後一個朝代-清朝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總計296年。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在清初的「康乾盛世」里,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

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實現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

③ 中國古代歷史的國家順序

中華古代歷史的順序:



先秦時期:夏朝、商朝、周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


秦漢時期:秦朝、西漢、新朝、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 (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隋唐時期:隋朝、唐朝


五代十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後蜀、南唐、北漢


宋元時期:北宋、(南宋、遼、金)、元朝


明清時期:明朝、清朝


(3)中國歷代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歷史

④ 中國歷史朝代時間表

中國歷史朝代時間表如下圖所示:

中國朝代順序: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十國【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楊吳、南唐、吳越、閩、馬楚、南漢、南平、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歌訣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⑤ 給我中國歷史朝代的演變過程

1、夏朝(前2070-前1600年)。

夏禹死後,其子啟擔任王,從而由「禪讓」轉變而「家天下」。

夏桀,雖智勇兼備,但生性殘暴,沉溺聲色。武力征服不從部落,且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盡搜刮民脂民膏,加劇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最終商湯伐夏成功,夏滅亡。

2、商朝(前1600-前1046年)。

不務朝政,攻打黃土高原和東夷地區。這些加劇了諸侯的背叛,削弱了商的力量。

岐山地區的周部落,休養生息,悶聲發財,最後商紂無奈自焚,商滅亡。

3、周朝(前1046年-前770年)。

周分為東西二周。

西周。這次要追溯到周宣王時期。周宣王時,土地改革中央加強了對土地的控制,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遭到大貴族的反撲。然後千畝之戰大敗,宣王的南國之師被摧毀。

到了周幽王,違背嫡長子繼承製,廢太子另立,引起諸侯不滿。加上褒姒,上演烽火戲諸侯,諸侯憤怒。而後,被廢太子聯合外公申侯,犬戎入侵鎬京,諸侯不救,西周滅亡。

東周。東周東遷後,大量土地分封與諸侯,控制諸侯的力量徹底消失,諸周天子成為傀儡,出現了春秋戰國局面。

4、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秦末年,皇子胡亥與宦官和丞相勾結奪位,逼迫太子扶蘇自殺。登基後重用趙高,朝廷內部矛盾激化。外憂。開疆擴土(嶺南地區)使得關中人力不足;北匈奴南侵,大部精銳北上阻擊;地方起義(陳勝吳廣)爆發。巨鹿之戰,章邯率殘部被項羽擊敗,劉邦趁勢入關中,秦滅。

5、漢朝(前202年-220年)

分為東西漢,中間有外戚王莽篡位,這不做說明。

西漢。漢武帝志在疆域,對外連年征戰,國力消耗殆盡。
霍光死後,外戚王莽逐漸掌權,6年,殺平帝廢孺子自立稱帝,西漢滅。主要是外戚奪權政變。

東漢。劉秀起兵,大敗王莽,稱帝,國號仍為漢。末年,後宮干政。竇太後垂簾聽政,竇氏家族將國庫掠奪一空。而後,鄧太後鏟除竇太後,重用宦官和外戚,這些都孤立了皇權,使之成為傀儡。220年曹丕稱帝,漢滅。

6、三國時代(220年-280年)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蜀國阿斗寵信宦官黃皓,不勤政,不納諫。因荊州孫吳殺關羽,蜀吳聯盟開始破碎。諸葛亮和姜維常年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九伐中原)耗盡國庫,軍力下降。鄧艾,鍾會伐蜀。鄧艾繞過蜀國前軍,奇襲益州(成都),此時國內空虛無軍可戰,阿斗降,蜀滅。

吳國政局動盪,國主孫皓荒淫殘暴,軍心渙散;而此時司馬炎隔江相對,招撫渡民,輕徭薄役,並在江邊安營紮寨,訓練水師。279年,攻破建業(南京),吳滅。

7、晉朝(265年-316年)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西晉時期,出現了五胡亂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結合,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羌,契丹,氐)。大量土地荒蕪,百姓戰死,加上天災大旱,國力極為虛弱。之後,匈奴首領大舉南侵,攻入洛陽,西晉滅。

東晉時期,主要是軍閥奪權。劉裕經過一系列戰爭,不斷膨脹軍事實力,領土面積,徹底控制了東晉朝政。最後逼迫司馬德文禪讓,東晉滅。

8、南北朝(420年-581年)

這是一個混亂時期,很復雜,參與的國家太多了(宋,梁,齊,陳,北魏,北周,北齊)。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魏,齊,周。

楊堅輔政,逼迫靜帝禪位。

9、隋朝(581年-618年)

前期大興土木,建大興城、開鑿運河;後期又修建洛陽城、隋煬帝肆意揮霍國庫;軍事上,三次遠征高句麗,隋朝國力銳減,士兵消耗殆盡,階級矛盾加劇。

群雄割據,李密,王世充,竇建德,李淵等起兵。最後李淵攻入長安。618年,稱帝,隋滅。

10、唐朝(618年-907年)

期間有武則天政變,雖為周,納入唐。

安史之亂:府兵制遭到破壞,士兵無地可耕,逃亡。府兵制改募兵制,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將權力交給節度使。安祿山與宰相楊國忠不和,聯合契丹,突厥等民族攻入長安,奪取洛陽,玄宗出逃,軍事力量完全喪失。

地方割據。中央薄弱,地方割據,全國混戰。為了削藩,中央力量耗損一空。窮兵竇武,加劇階級矛盾,激化黃巢起義。朱溫在鎮壓起義時崛起,控制政權。907年,篡國,唐滅。

11、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923年,後梁北太原晉王李存勖滅,建立後唐,地方起義。

936年後唐被契丹滅(石敬瑭勾結),建立後晉,外族入侵。

947年後晉被契丹滅,建立遼,外族入侵。

947劉知遠建立後漢。

951年郭威篡權,建立後周,政變奪權。

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

12、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宋失去屏障,金人長驅直入。1125年金完顏家族南侵,宋軍失敗,割地議和。宋朝軍事力量大大下降,主戰大臣遭擠壓。1126年,徽欽宗被擄。1127年,北宋滅。

南宋。蒙古鐵木真在北方完成大一統,積累了雄厚的軍事實力。宋朝軍事將領岳飛被殺,岳家軍戰鬥力瓦解。由寧宗理宗開始,丞相都缺少治世之才,有的更是奸佞。1279年,崖山戰敗,陸秀夫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南宋滅。

13、元朝(1206年-1368年)

民族矛盾。瘋狂擴張實行搶掠屠城;多民族的不平等(蒙古人最高等,由北往南逐漸降低,黃河長江流域的漢族最低等),引起其他民族不滿,矛盾尖銳。統治上,因對中原(封建社會)認識不足,政治基礎薄弱,失去漢族擁護。

地方割據。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等紛紛起兵,天下大亂。後期,因蒙古南移,北方草原部落乘機發展,脫離蒙古。1368年,朱元璋北伐,常遇春徐達等能征善戰,攻陷大都改為北平,元順弟北逃,朱元璋南京稱帝。

14、明朝(1368年-1644年)

經濟上因為社會進步,資本主義等萌芽,經濟發展明顯,需要更多貨幣政策以防止通貨膨脹或緊縮,當時沒有這個能力,因此農商業手工業等波動較大,阻礙了生產力進步;連年東征(出兵朝鮮抗倭,鳴梁海戰就在這時候),消耗了諸多軍事力量;

政治上,張居正改革失敗,階級矛盾嚴重;三大奇案引起政局不穩,百官變動,人才流失。魏忠賢時期,政治極為黑暗腐敗,捕殺東林黨,黨羽斗爭加劇,朝政動盪,國庫日漸空虛。軍事上,袁崇煥回京被殺,失去關寧防線;加上中原地區旱災嚴重,無糧可食。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煤山自縊,明滅。

15、清朝(1644年-1911年)

閉關鎖國,禁錮思想,科技進步緩慢;社會制度上,落後列強的資本主義制度,生產關系生產力得不到解放。

外敵太過強大(八國聯軍),列強帝國的不斷入侵一方面消耗的清軍事力量,另一方面不平等條約中割地賠款國庫空虛,喪失民族氣節,民眾大失所望,得不到群眾基礎擁護。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洋務運動,階級矛盾爆發。

西方思想與傳統思想沖擊,資本主義救國熱情空前高漲,為階級矛盾。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成立中華民國,1912年,溥儀退位,清滅。

(5)中國歷代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自秦以來,一共出過九個大一統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在分裂割據時期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它們是:

1、三國鼎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

2、東晉時期五胡十六國:前趙(漢趙)、北涼、夏、後趙、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後涼、仇池、後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後蜀,共二十二個,不止十六個,東晉後滅於桓楚;

3、南朝的劉宋、蕭齊、梁、後梁、南陳,共五個;

4、北朝的北魏(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三個;

5、五代時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個;

6、十國的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共十個;

7、西夏、遼、金、西遼、北遼、吐蕃、大理,蒙古,共八個。

當然還有很多短暫的地方政權,農民起義政權不被正史承認。

⑥ 中國古代歷史表

中國是人類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早在約八百萬年以前,在雲南的開遠、祿豐等地已經生活著古猿。此後,經過漫長時間的進化,產生了不同時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時經歷了原始人群、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幾個階段。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步入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於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傑出的人物,創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內的無數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受益非淺。

⑦ 完整的中國歷史朝代年份

一、朝代列表(名稱/起止時間):

1、

4、南朝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是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久、疆域最大、國力最強的朝代。

共傳四世,歷經九帝,享國60年。因國君姓劉,為與後來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區別,故又稱為劉宋;又按五德終始之說,其為水德,故又稱水宋。

劉裕在東晉末期的亂世中趁勢崛起,先後平定孫恩、桓玄、劉毅、盧循、司馬休之等勢力,又滅桓楚、西蜀、南燕、後秦等國。

不僅統一了中國南方,同時也收復了山東、河南、關中等地,最終代晉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定中京(今河南洛陽)為陪都。

劉宋前期,社會安定,劉裕即位前後,大力推行改革,集權中央,抑制豪強兼並,實施土斷,打擊豪強士族,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展生產,輕徭薄賦,廢除苛法,親自聽訟,振興教育,策試諸州郡秀才,舉善旌賢,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

劉裕死後,宋文帝劉義隆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元嘉年間一片繁榮,史稱「元嘉之治」。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敗致國力大損,劉宋後期,朝政混亂,帝王更迭頻繁。公元479年被權臣蕭道成取代,建立南齊,劉宋覆滅。

5、唐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705年,神龍革命之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後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漸振。878年,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朝宋

⑧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各多少

從有記載的夏朝開始,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計:89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16-1912年,共計:267年

(8)中國歷代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⑨ 【中國歷史】按時間順序列舉中國所有朝代

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歌訣: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9)中國歷代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熱點內容
如何鋪地磚 發布:2025-07-11 22:46:37 瀏覽:232
田靜老師 發布:2025-07-11 22:21:52 瀏覽:758
文科生物會考知識點 發布:2025-07-11 21:32:18 瀏覽: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學 發布:2025-07-11 21:21:02 瀏覽:729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