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探秘
⑴ 小時候看過的一套叢書。其中有一本是講世界地理知識,諸如世界最大的海、最大的洋之類。誰知道是什麼系列
上個世紀90年代的初中或高中教材
⑵ 央視世界地理頻道的節目
我也有看喲!是下午四點半開始的那個片子吧!
叫做:《探秘博物館:盧浮宮》
⑶ 求《世界地理探秘》第一冊,1910年愛斯基摩人的黑白照。
到書店去買一套共4冊全都有了。
⑷ 世界地理《新幾內亞探秘之旅》中黑色毛毛蟲最終蛻變成了什麼樣的蝴蝶或者蛾
變成了黃色身體,黑色翅膀中有綠色大刀形狀花紋的飛蛾。非常漂亮的,復翅是跟身體一樣的金黃色,一對翅膀正中央各有一個綠色中國古代大砍刀那樣的花紋。
⑸ 求幾個危險的世界地理未解之謎 一定要危險的地方 比如百慕大
黑竹溝
位於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境內,美姑線山18公里處的密林深處,面積約180平方公里,生態原始、物種珍稀、景觀獨特神奇。當地鄉名:斯豁,即死亡之谷。曾被國內外輿論廣泛稱為「中國百慕大」的瑰寶。由於黑竹溝藏有不少未解開的「謎」,當地彝族和漢族把黑竹溝稱之為南林區的「魔鬼三角洲」。經中國森林風景評價委員會審議,黑竹溝2000年2月22日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中國百慕大——黑竹溝
黑竹溝-中國百慕大 在中國的「天府之國」四川,有一處新開發的風景區,1996年5月被四川省定為第四批省級風景名勝區,這就是被譽為「中國百慕大」的黑竹溝原始森林。
黑竹溝,至今能親臨其境的旅遊者甚少,由於媒體的披露,人們時有所聞,它以其新、奇、險的特點,吸引著為數眾多的攝影家、科學家組成的考察隊深入其中探險揭秘。有人說她是「恐怖魔溝」,有人說她是「中國的百慕大」,又有人說她是一條普普通通的小山溝,不管怎麼說,黑竹溝是一塊有爭議的處女地。 黑竹溝位於峨眉山西南約100多公里的峨邊彝族自製縣,地跨斯合鎮、勒烏鄉和金岩鄉,面積約180多平方公里,它是四川盆地與川西高原,山地的過渡地帶,境內重巒疊蟑,溪澗幽深,迷霧繚繞,給人一種陰沉沉的感覺,這里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條件復雜,生態原始,加之彝族古老的傳說和彝族同胞對這塊神奇土地的崇拜。並曾出現過數次人、畜迸溝神秘失蹤現象,於是給入一種神秘莫測之感,也產生了眾多的令人費解之謎,讓人口瞪日呆。
黑竹溝之神秘事件
神秘失蹤之迷--人畜進入黑竹溝屢屢出現失蹤和死亡事件,早有所聞,很多媒體也都披露過,人進去後是怎樣失蹤的,很多原因至今還是個謎。據不完全統計,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業局、四川省林業廳勘探隊,部隊測繪隊和彝族同胞曾多次在黑竹溝遇險,其中三死三傷,二人失蹤。據當地的彝族長者介紹,1950年,國民黨胡宗南殘部30餘人,仗著武器精良,穿越黑竹溝,人溝後無一人生還,因此,這里留下了「恐怖死亡谷」之說。
彝族祖籍之迷--這是一個值得考證的謎。現在斯和鎮原名叫斯豁,彝語為"打擺子而死"之意。當地彝族同胞廣為流傳:在死亡谷最險地段--石門關其上部開闊的谷地便是他們祖先住過的地方,"祖訓"不能入內,否則會遭災。石門關是黑竹溝的腹地,曾有不少探險隊歷盡艱辛,最終也未能深入石門關這塊險惡地帶。 當地有"獵戶入內無蹤影,壯士一去不回頭"的傳說。
緯度之迷--黑竹溝所處的緯度和聳人聽聞的百慕大三角,神奇無比的埃及金字塔相似,這是探險家稱為的「死亡緯度線」,黑竹溝的最高峰一馬鞍山主峰東側,有一座海拔3998米的山峰,其上部成三棱形,酷似埃及金字塔,在紅光照耀下,金光四射,形成一個神奇無比的夢幻世界,成為一座以假亂真的耀眼金山,「金字塔」是黑竹溝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發源於北面的三岔河與南面的羅索依達河,就象「金字塔」伸出的兩條玉臂,把整個黑竹溝區域的腹心地帶緊緊環抱。黑竹溝「金字塔」不僅具有極高的科考價值,而且是極為難得的觀景台,旅遊者站在金字塔之上,近可將古冰川遺跡。冰斗、角峰、V型谷等景觀一覽無遺;遠可望日出、雲海、佛光奇景,黑竹溝全貌盡收眼底,「金字塔」腳下的萬頃杜鵑花白色的,淡紅色的花團錦簇,成為黑竹溝又一奇觀,仕鵑花的種類極為豐富,花期長,色彩艷麗,把黑竹溝裝扮得五彩繽紛。
野人之迷--黑竹溝有野人之說,也是個謎。據說1974年10月勒烏鄉村民冉千布干曾親眼見到高約2米,臉部與人無二,渾身長滿黃褐色絨毛的雄性巨物---野人,後來,當地群眾曾發現野人的蹤跡,當地人對「野人」的敬畏超過對山神的敬畏,稱之為「諾神羅阿普」,意為「山神的爺爺」,許多人至今說到野人,仍然心懷餘悸,黑竹溝有一個地名就叫「野人谷」。
幽谷奇霧之迷--黑竹溝由於山谷地形獨特,植被茂盛,再加之雨量充沛,濕度大,山霧是這里的特色,經常是迷霧繚繞,濃霧緊鎖,使溝內陰氣沉沉,神秘莫測,此處的山霧千姿百態,清晨紫霧滾滾,傍晚煙霧滿天,時近時遠,時靜時動,忽明忽暗,變幻無窮,據當地彝胞講,進溝不得高聲喧嘩,否則將驚動山神,山神發怒會吐出青霧,將人畜捲走,考察者分析,人畜入溝死亡失蹤原因,迷霧造成的可能性很大,人問進入這深山野谷的奇霧之中,地形又不熟,很難逃脫這死亡谷的陷井。當地人和考察者總結出這樣一個順口溜「石門關,石門關,迷霧暗溝伴保潭;猿猴至此愁攀援,英雄難過這一關。」彝族同胞自豪地告訴我們:黑竹溝是一個金山銀地,連霧也捨不得離,這里「盛產」的霧,撲朔離奇得象軟綿綿的飄布,一旦深入其中,會把你包圍,把你吞沒,這里的霧為什麼這樣變幻莫測?為什麼會導致傷亡?霧氣會不會含有其它成分、這有待人們去研究。
動植物之迷-- 這塊土地上有很多野生動物和物。很多為世界稀有。有一種黑白相間,花紋成條狀的大熊描和另一種黑白相間呈圓狀花紋的「花熊描」更是稀有中之稀有。在考察路上,隊員們經常見到各種野生動物奔跑,晚上露宿時,都得做好嚴密的防範措施,以免被野生動物傷害,人們都知道大熊貓食竹子,但這里的大熊描食性不一樣,經常跑到彝家山寨吃牛、羊和豬,吃完後還敢在寨子里呼呼大睡,大熊貓的食性變異有待專家去研究,這里曾有黑豹被彝族獵手捕捉過,據說這是在亞洲第一次發現黑豹,溝內還有許多活動和未被人們發現的稀有野生動物,都有侍動物專家去揭示,這里的植物也十分豐富,百年古杉上寄生著野藤,有的直徑可達3米,高達80多米,如同擎天巨扇,甚是壯觀,花季來臨,這里成了花的海洋,完全沒有人為修飾的觸痕,大自然賜給這里的是原始,古樸和寧靜,眾多的稀有植物,如烘桐、水青樹,青檀,自辛樹,銀葉掛,峨眉黃蓮等都屬回家高等級保護種類,很有科學研究價值,有侍植物專家去研究,大面積的高山草甸是人們很難看得到的,黑竹溝的植物起源古老,由於這里地形獨特,受人類干擾極少,沒有遭受第四紀冰川的襲擊,故使許多古老植物得以保存下來,也給這里的植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總之,黑竹溝的風景名勝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一塊「風水寶地」,是一個天然博物館,是動、植物王國,特別是中、高山地區基本沒受人為的干擾和破壞,是一個保存較好的自然基因庫,要深入研究它,揭開它的秘密,就得涉及地質,地貌、氣象。水文、生物、文化和歷史等各類學科。
神秘的黑竹溝
在我省西南邊上的小涼山區,360里林海深處蘊藏著一個神秘的黑竹溝。
黑竹溝位於小涼山中段,峨邊——美姑線山18公里處的密林深處。當地鄉名:斯豁,即死亡之谷。「黑竹溝」為漢人定的名。由於黑竹溝藏有不少未解開的「謎」,當地彝漢人民把黑竹溝稱之為南林區的「魔鬼三角洲」。
當地人談起黑竹溝,就會向你道出一些神秘的歷史事件來:說解放初期胡宗南殘部半個連30多人進入而不見蹤影;說解放軍三個偵察兵從甘洛縣方向進入黑竹溝僅排長一人生還;說1995年解放軍某部測繪隊在黑竹溝高緣派出二名戰士購糧,途經黑竹溝失蹤,後來只發現二人的武器;1976年四川森堪一大隊三名隊員失蹤於黑竹溝,發動全縣人民尋找,三個月後只發現三具無肉骨架。
1991年6月24日黃昏,神秘的黑竹溝突然濃雲密布,林霧滾滾,大有蔽日遮天之勢,川南林業局設計工程小隊的7名隊員,17名民工集體失蹤於黑竹溝,幸喜的是,由於發現的早,尋找及時,這24名測繪員只在黑竹溝深谷充當了20個小時的「山老虎」,歷盡艱難而無一傷亡。
彝漢攜手開發黑竹溝
1986年7月,川南林業局築路工程隊這支300多人的林區築路專業隊伍首先拉響了劈山開路的跑聲,經過六年的艱苦奮斗,現已修築黑竹溝林公路主線31公里,地方支線全長71公里,公路的修築為開發黑竹溝奠定了基礎。
黑竹溝境內方圓百里,海拔最高點為4288米,最低點僅1233米,地貌高差巨大,深谷里且溝壑縱橫交錯,森林密布,灌木叢生,野花飄香。向著縱深發展瘴氣襲人。珍禽野獸出沒林間,奇異的山峰,岩洞比比皆是,溝里時煙雲騰起,霧氣繚繞,寂靜的山林給人一種莫名的壓迫感。
國家二級企業川南林業局與地方政府制訂了「合理開發、長期經營、以水養人、合理利用」的方針,把萬千棟梁奉獻給國家,又把滿目青山還給人民,目前黑竹溝已向國家提供了四萬多立方米的優質材,春筍上萬噸走銷各類名貴葯材得以合理採集,境內包括大熊貓在內的各類珍禽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目前神秘的黑竹溝聖水被引流發電,建成總裝機5000千瓦,年發電達4000萬度的馬家坪電站,使當地的各類加工業開展起來,彝家山寨,職工工棚家家戶戶電燈亮。
神秘的黑竹溝開發以來引來了眾多的探秘者和投資者,1988年,日本文化代表團為尋根訪祖,曾到黑竹溝探秘留影,1989年9月,四川省政府批准峨邊為對外開放的縣市,開發之中的黑竹溝將引來更多的探秘者和獵奇旅遊人,隨著黑竹溝不斷的開發,它那神秘的面紗一定會被揭開,那蘊藏眾重的寶藏一定會被人民發掘,為振興民族經濟作出貢獻。
⑹ 可以介紹幾部地理方面的優秀紀錄片嗎最近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麼的五彩繽紛.
《美麗中國(wild China)》、《黃山奇觀》、 《漫遊柴達木》、 《土林探奇》、 《世界盡頭的奇遇》 、《望長城》、 《話說長江》、 《再說長江》、 《走進非洲》、 《千禧之旅》
還有最近看的一部講地質變遷《探秘地球》,還有一個《失落之城:亞特蘭蒂斯》
⑺ 世界上奇異的人文地理
「老鼠窩」里的奇異世界
<正>位於加拿大落基山脈班夫國家公園內的「老鼠窩」是一個石灰石溶洞。落基山區曾經歷過強烈的冰川作用,冰川侵蝕而成的地貌,如角峰、冰斗、U形谷、溶洞等分布廣泛。在落基山區,溶洞並不多見,所以「老鼠窩」也少為人知。它是由強烈的喀斯特作用而成。在這里,巨大的洞室、洞穴系統是地表水、地下水溶解碳酸鹽岩的結果,而洞穴中堆積的色彩斑
雪人
你說·我說: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的王方辰研究員:
這種動物肯定是存在的, 只是人們還沒能夠確定它應該被怎樣界定,因為非常多的探險隊都發現過相應的痕跡,我國登山隊員也有過發現。很多關於雪人的說法顯示,這種動物可能擁有類似於人的智慧,可能要比人的智慧低,比猿要高,甚至有人說會高於人的智慧。
義大利著名登山家萊因霍爾德·梅斯納表示:
他已經揭開了「雪人」之謎,他花了12年的時間證明「雪人」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雪人只不過是喜馬拉雅山的棕熊而已!
沒有確鑿的證據支持雪人的存在,但是也沒有辦法證明它並不存在。或許它生存在喜馬拉雅山上部的一片冰天雪地中,那裡寸草不生,一片荒蕪,那裡也沒有人類的足跡,它會發現那裡才是它安全的避難所;或許它只存在於人們的幻想之中,成為人們對那片凈土的想望和寄託。
這是一種被很多人認為生活在高山雪線之上的高原動物,它行動極快,人們有時會在厚厚的積雪上看到它留下的一串足跡,據說它有像猿類一樣的身材,而且非常高大,身上覆蓋著厚厚的灰白色的毛,有一張和人差不多的臉。也有人宣稱曾見過它,那總是在當地人的口中流傳出來,據說,在薄霧或黃昏中當地人也會和它偶遇。全世界的很多高山上似乎都留有它的足跡,但更多的線索,則是存在於中國西藏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喜馬拉雅雪人,當地的夏爾巴人稱之為夜帝(Yeti),意思是居住在岩石上的動物。
有太多關於夜帝的神秘傳說在全世界流傳,這吸引著很多探險隊和登山家以及動物學者來到喜馬拉雅,找尋這個給人類帶來無限幻想空間的雪人。
8月12日,一個由日本人高橋由輝率領的14人探險隊開始了對喜馬拉雅雪人新一輪的尋找,這位曾在東京做裝修的60歲老人,將用6周時間到達喜馬拉雅山海拔8167米的高坡,在那裡跟蹤這個被認為是毛發濃密且外形酷似人的動物。高橋告訴路透社記者,在上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他曾登上世界第七高峰——屬於喜馬拉雅山系的道拉吉里峰,他看到了一串串的腳印,那是一種非常接近人的腳印,他認為,那就是夜帝的腳印。
這次高橋來到喜馬拉雅山,作了充分的准備,除了組成人員中有一半是夏爾巴人以外,他們還帶上了足以探測遠處物體溫度的紅外線自動攝像機。高橋說:「如果我遇上了夜帝,我不會抓它,我將用最快的速度拍下它的樣子,那麼,這個物種的存在將被證實」。
高橋14人小組並不是第一個到喜馬拉雅山的探險隊,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自從夏爾巴人向世界講述了那個潛伏在高山之上的雪人傳奇後,從上世紀20年代起,外國登山者到珠穆朗瑪峰的探險就漸漸興旺了。
關於雪人的傳說
傳說之一:關於雪人的神秘傳說總是從當地的夏爾巴山人口中傳出,一些聲稱見到過夜帝的當地人這樣描述這個動物:它們高1.5—4.6米不等,頭顱尖聳,紅發披頂,周身長滿灰黃色的毛,步履快捷。其碩大的雙腳可以在不轉身的情況下迅速轉向180度以便爬升和逃跑。
傳說之二:女作家吉爾寧在她那部引起轟動的著名探險記《雪人和它的伴侶們》里,描述了這樣的經歷:一次,她在一群尼泊爾少女的陪同下深入喜馬拉雅山南麓尋覓雪人,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這群少女在雪山間的一條山澗里裸泳嬉戲,不幸被十幾頭夜帝發現。它們呼嘯著一擁而上,將這群可憐的少女盡情擄走。吉爾寧幸而未及下水———在一處山崖旁觀賞雪景,因此得以脫逃。不過,這種故事更像是藝術的演繹之作,真正屬於雪人的離奇傳說恐怕還不止這個。
傳說之三:一個關於夜帝的神奇描述出現在1938年,當時的加爾各答維多利亞紀念館館長,奧維古(音譯)上尉,獨自在喜馬拉雅山旅行時,一場突然的暴風雪橫掃喜馬拉雅山,頃刻間他患了雪盲,在寒冷的風雪中坐以待斃,就在他接近死亡時,他被一個近3米高的動物掩護住身體,保住了性命。直到他的感覺恢復,能適應周圍環境時,這個神秘的動物消失了。
傳說之四:在很多其他的傳說中,夜帝就沒有這么仁慈了。一個放牧氂牛的夏爾巴女孩曾描述了她被夜帝驚嚇的過程:一個平常的日子,女孩趕著氂牛在山中放牧,突然,一個有著黑灰毛發的巨大類猿動物出現在這個夏爾巴女孩面前,一開始拖著她,好像要帶走她似的,但後來好像是被她驚恐的尖叫聲鎮住了,就放了她。但這個巨大的動物還是野蠻的殺死了她的兩頭氂牛。女孩逃回性命,這個事件被報告給了當地的警察局,隨後趕到的警察發現了腳印。
探尋神秘的夜帝
這樣的故事足以最大程度的勾起探險家的想像力,探詢神秘的夜帝成為他們永駐心頭的想望。最早關於夜帝的比較可靠的報道是在1925年,當希臘攝影師湯巴茲(音譯),作為英國地質探險隊的一名成員在喜馬拉雅山上時,一個人形動物在遠處一個低斜坡穿過,闖入他們的眼簾。在海拔4500米的高處,這個人形動物幾乎離他們有300米遠。「毫無疑問,這個動物的體型確實很像一個人,直立行走並且偶爾停下時,會連根拔起或拉起一些矮小的樹叢,」湯巴茲說,「與雪比起來它顯得有點黑,直到我能夠辨認它並沒有穿衣服」。
這個動物消失在湯巴茲摁下照相機快門之前,並且再也沒有出現。探險隊那時正在下山,但這位攝影家離開了下山的隊伍,他走向那個他曾發現這個動物的地方,看到了在雪地上的腳印。「它們在外形上非常像人腳的形狀,但在腳最寬的部分,也只有18至21厘米長,12厘米寬,五個腳趾的痕跡非常清晰,但腳後跟的輪廓卻有些模糊……」湯巴茲說。
共有15個腳印被發現。每一個之間的距離大概有30厘米到60厘米,湯巴茲在茂密的叢林中錯過了其蹤跡。當他問當地人這個動物的名字時,他們告訴他那是「干城章嘉峰魔鬼」,(干城章嘉峰是喜馬拉雅山東部的山脈,世界第三高峰),湯巴茲並不認為他看到的是一個魔鬼,但他也不知道那是其他的什麼東西。也許他看到了一個流浪的佛教徒或者印度修士,抑或是一個隱士。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他關於夜帝的故事浮出水面後,湯巴茲開始懷疑———是不是他看到的也是一個夜帝呢?
與湯巴茲看到的腳印不太一樣,現在人們看到的最清晰的腳印照片是英國登山家艾瑞克·西普頓和麥克爾·沃德1951年發現的,他們給這些腳印拍下了照片。他們發現這些足跡是在門朗(音譯)冰河的西南坡,它位於西藏和尼泊爾之間,海拔20000英尺。他們看到的腳印要比湯巴茲看到的大得多,每一個腳印39厘米寬,54厘米長。那些痕跡似乎是新的,並且西普頓和沃德一直跟著這個足跡走了約一英里,最後它消失在硬冰里。
西普頓並不是第一個發現腳印的人,但他也不是最後一個,即使作為人類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先驅,埃德蒙·希拉里和他的夏爾巴人向導丹增諾吉,也在1953年他們攀登珠峰的路上,錄制下了巨大的腳印。
倫敦每日郵報在1954年曾派出一個探險隊。
美國石油商湯姆·斯利克和柯克·約翰遜也贊助了1957年、1958年和1959年的探險。而最著名的探險是在1960年。
埃德蒙·希拉里,這位第一個攀上珠穆朗瑪峰的人,於1960年聯合著名作家、冒險家黛斯蒙德·道伊格(音譯)組織了一次探險。這次探險由世界網路全書公司發起,並且有良好的裝備,備有旅行電報照相機,可以用紅外線攝影,希拉里甚至在當地山孔江寺廟里接受了喇嘛送給他的「雪人」的一塊帶發頭皮,同時還帶回來了兩塊身體其他部分的皮毛。然而十個月的守候,這個探險隊並沒有發現任何有力的證據證明夜帝的存在。
與此同時,在帕米爾高原,在高加索山脈以及在蒙古高原的群山中,關於雪人的傳說和探索總會通過這樣那樣的方式被描述出來。
世界上真的存在雪人?
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相信雪人的存在,很多學者對探險家們提供的證據都表示懷疑,畢竟所有關於雪人存在的敘述都只是來自一些可疑的證據和道聽途說。
夜帝的報道通常來源於某種足跡被發現,毛皮被提供,形狀在很遠的地方看到,或者偶爾也有人同這種動物面對面。但面對面的遭遇幾乎沒有發生在尋找夜帝的探索者身上,而是發生在那些當地人身上,他們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地遇到這種動物。
即使是西普頓拍下的清晰照片,也不能證明那就是夜帝留下的,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照片並不能證實足跡就是來自於某些未知的動物。那些腳印看上去倒很可能是一種猴子或者棕熊走過的痕跡。他們注意到在雪中的足跡,被太陽照射後溶化,可能改變了形態並且變得更大。
同樣對於奧維古上尉的遭遇,一些科學家也表示懷疑:在高緯度缺氧的狀況下,人們很容易產生幻覺,被雪人援救的事情是真實的么?在沒有關於雪人清晰的照片被展示之前,所有的證據都顯得有些蒼白,即使是與夜帝面對面遭遇過的人,每個人所說的內容似乎也有不少出入。
至於希拉里發現的那一塊據稱是夜帝的帶毛發的頭皮和兩塊皮膚,曾送給科學家進行檢驗,結果顯示,那塊頭皮更像是來自一隻棕熊,那兩塊皮膚則很顯然是一種鬣羊的皮。
義大利著名登山家萊因霍爾德·梅斯納在2000年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更明確的表示,他已經揭開了「雪人」之謎,他花了12年的時間證明「雪人」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雪人只不過是喜馬拉雅山的棕熊而已!
由於十個月的守候,1960年希拉里領導的探險隊並沒有發現任何證明夜帝存在的有力的證據。那時希拉里和道伊格寫道:所謂夜帝只是個傳說。但後來道伊格改變了看法,他認為那個探險隊人員太龐雜且笨拙。他們固然沒有看到夜帝,但他們也沒有觀察到被斷定肯定是存在於喜馬拉雅山上的別的動物,比如雪豹。
30年後,在喜馬拉雅山,道伊格相信夜帝事實上是三種動物。第一種是被夏爾巴人稱作「奏特」(音譯)的大型動物,這種動物毛發濃密,並經常襲擊牛群。道伊格認為這可能是西藏藍熊。這是一種非常稀少的動物,對它的了解,只是因為在喜馬拉雅山脈的西部曾發現過其頭蓋骨。第二種被當地人稱作「西爾瑪」(音譯),它可能是一種長臂猿,道伊格認為這種動物可能生活在尼泊爾的極北處,盡管從來沒有發現過它越過雅魯藏布江在印度的部分。第三種夜帝,是真正的傳說中的雪人。一個史前猿類,被黑紅的毛發覆蓋,他們生活在海拔20000英尺之上。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的王方辰研究員非常肯定的告訴記者,這種動物肯定是存在的,只是人們還沒能夠確定它應該被怎樣界定,因為非常多的探險隊都發現過相應的痕跡,我國登山隊員也有發現過。很多關於雪人的說法顯示,這種動物可能擁有類似於人的智慧,可能要比人的智慧低,比猿要高,甚至有人說會高於人的智慧。
夏爾巴和西藏的山裡人並不需要科學的證據來相信那個分享他們棲息地的夜帝。他們認為它是住在他們附近的幽靈,它還是他們的民間傳說中完整的一部分。每一個夏爾巴人都會告訴你,如果不小心遇到夜帝,那就應該往山下跑以避免被它抓住。當這個動物追你下一個峻峭的斜坡時,風將會把它的長發吹到它的眼睛裡,這樣它就會暫時看不見,於是,它容易滑倒。它們有刺激的難聞氣味,按照當地的迷信,它們有超自然的力量。如果看到它總會帶來厄運甚至死亡。
夏爾巴人同時認為有組織的探險隊將永遠抓不住夜帝。這種動物會任意的消失,只是偶爾的,當它在不知不覺間,你才有可能看到它。
雪人:人類進化缺失的一環?
前蘇聯曾是世界上一個尋找雪人最積極的國家,連科學院和國家上層領導都曾給予高度重視。盡管很多年的努力並沒有取得什麼進展,直到上世紀60年代告一段落,但是還有很多探險家對此矢志不渝。40年後,俄羅斯的那些相信有雪人存在的科學家,又提出要繼續這項工作,還建議成立國際聯合組織,來共同完成這一艱巨任務。
而前蘇聯熱衷於此並不僅僅因為好奇。應該提及的是,過去蘇聯在找尋「人類進化短缺的一環」的過程中一直處在領先地位,它一直想藉此最奇特的形式來證明蘇維埃制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好讓世人刮目相看。如果雪人真的「被捉住,並使之不再為害」,蘇聯科學家便可填補從類人猿進化到人的一個尚還短缺的環節。
對於雪人的追本溯源,很多科學家有不少自己的看法,英國女人類學家瑪拉·謝克雷博士認為,雪人是尼安德特人的後代。這就是說,雪人介乎於人、猿之間。謝克雷博士研究了雪人留在雪地里的大腳印,指出它的大足趾很短,略向外翻。前蘇聯人類學家切爾涅茨基也認為,雪人是尼人的後代,說尼人在與智人(現代人的直接祖先)的搏鬥中,節節敗退。其中的一支逃入高山雪峰,發展成雪人。
中國人類學者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國探險協會王方辰研究員認為,從腳印上分析,雪人很可能和古代的巨猿有關系,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土過巨猿的化石,有可能是巨猿(巨猿不是人類的祖先,但同人類祖先有「親戚」關系)的後代。
人類學家周國興曾比較了雪人腳印和猿類腳印,他認為雪人更像猿。傳說中的雪人直立行走,受驚時也匍匐疾跑———這很像古猿類。周國興教授曾推測,古代的巨猿並沒有真正滅絕,它的後代潛伏生長在歐洲東南部及亞洲的雪山冰峰之間,成為神秘的雪人。但它們並沒有語言的功能,只會發出模糊的叫聲。因此,它們似乎沒有走進人類的門檻。
後記:關於雪人的探索和爭論恐怕還沒有結束,還會有很多的科學家
和探險家為尋找夜帝而樂此不疲,很多人認為,無論高橋由輝這次進入喜馬拉雅山能否發現那個山中的精靈,他和他的隊友都邁出了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新的一步。
⑻ 探秘全球3大「怪村」,為何說最怪的在中國
厭倦了城市生活的人開始嚮往田園生活,而鄉村生活如今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民眾。今天小編要聊一聊全球三大「怪村」為什麼最怪的在中國呢?
處在伯羅奔尼撒半島有一座躲在岩石背後的村莊,可謂隱藏的非常私密。原來這里曾經發生過一次大地震,正是地震將島嶼與大陸分離開來,這個村莊上的路十分狹窄,汽車完全不能夠通過,而村莊里還保留著中世紀的建築,來到這里確實會讓遊客眼前一亮。也正是因為獨特的環境和地理位置,這里吸引到了不少遊客,人們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體會到了這里旖旎的自然風光。
⑼ 中國地理之探秘海螺溝
http://..com/team/view/%E8%B7%9F%E6%88%91%E5%AD%A6%E5%9C%B0%E7%90%86#question-1
海螺溝(4張)
海螺溝是亞洲最東低海拔現代冰川發現地,海拔2850米。其大冰瀑布高1080米,寬0.5米-1100米,是中國至今發現的最高大冰瀑布。溝內蘊藏有大流量沸熱溫冷礦泉,大面積原始森林和特高的冰蝕山峰,大量的珍稀動植物資源,金山、銀山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貢嘎山主峰脊線以東為陡峻的高山峽谷,地勢起伏明顯,大渡河咆哮奔流,谷窄水深,崖陡壁立。在水平距離不足30公里達6500餘米的高差形成舉世罕見的大峽谷。海螺溝景區就位於峽谷之間。這里地形復雜,氣候類型特殊,山下長春無夏,鬱郁蔥蔥。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15攝氏度左右。山頂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溫在-9攝氏度左右。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海螺溝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貢嘎山東坡,是青藏高原東緣的極高山地。 海螺溝風景區是亞洲東部海拔最低;離大城市最近的、最容易進入的低海拔現代海洋性冰川,生態完整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沸、熱、溫、冷泉為一體構成的綜合型旅遊風景區。 海螺溝位於貢嘎雪峰腳下,以低海拔現代冰川著稱於世。晶瑩的現代冰川從高峻的山谷鋪瀉而下。飛起三百萬,將寂靜的山谷裝點成玉潔冰清的瓊樓玉宇;巨大的冰洞、險峻的冰橋,使人如入神話中的水晶宮。特別是舉世無雙的大冰瀑布,高達1000多米,寬約1100米,比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大出十餘倍,瑰麗非凡。晴天月夜,景象萬千,令人一見之後,終生不忘。
編輯本段景區特點
海螺溝五絕 其一,日照金山。海螺溝身處山腳,周圍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衛士峰45座,峰上千年積雪
海螺溝五絕圖片資料(6張),銀光閃爍。每當天氣晴朗,東方吐白,燦爛的霞光冉冉而起,萬道金光從長空中直射衛士峰。瞬間,數十座雪峰全披上一層金燦燦的奪目光芒,光芒萬丈,瑰麗輝煌,這就是著名的「日照金山」。 其二,冰川傾瀉。世界上冰川大都位於海拔較高處,然在海螺溝海拔較低處就能望見冰川從高峻的峽谷鋪瀉而下。特別是舉世無雙的大冰瀑布,高達1000多米,寬約1100米,比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大出10餘倍,瑰麗非凡,景象萬千。 其三,雪谷溫泉。身邊一片白雪皚皚,露天溫泉的池蒸汽滾滾騰空,使原始森林中的綠樹與奇花異草朦朧一片,影影綽綽。在熱乎乎的天然溫泉里欣賞雪花漫天飛舞,何等浪漫。海螺溝溫泉最高的泉眼處水溫達90℃多度,然後一個個池降下來,最適宜人浸泡的一片池水從45℃度到35℃度不等。
海螺溝風景(4張)其四,原始森林。海螺溝的森林面積達70平方公里,沿著環游山路徐徐前行,遊人會被身旁變幻無窮的植物景觀所吸引,叢林之中,時常隱約可見獼猴、熊貓、牛羚、紅腹角雉等可愛動物的身影。 其五,康巴藏族風情。海螺溝所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廣闊無垠的高原大地,養育了甘孜十八縣藏族兒女。多彩的服飾,不同的藏庄,動人的歌舞,濃郁的康巴藏族風情與這里的山山水水融合在了一起。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海螺溝自然景觀(19張)海螺溝風景區是亞洲東部海拔最低;離大城市最近的、最容易進入的低海拔現代海洋性冰川,生態完整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沸、熱、溫、冷泉為一體構成的綜合型旅遊風景區。 海螺溝冰川又稱一號冰川,全長14.7公里,是貢嘎山71條冰川中最長的一條,面積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僅2850米,沿縱向呈三級台階:粒雪盆,冰川的孕育地;大冰瀑布,寬500—1100米,高1080米,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高大、最壯觀的冰川瀑布;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達6公里,形成冰川與森林共存的奇絕景觀。海螺溝冰川活動性最強,在冰川的運動中,形成晶瑩如翡翠、水晶的冰川弧拱、冰洞、冰階梯、冰門、冰湖、冰峰。 纜車上俯瞰冰川
⑽ 關於探險的地理知識
野外求生基本技巧
外生存,即人在住宿無著的山野叢林中求生。深入敵後的特種部隊、偵察兵和空降兵、海軍陸戰隊,以及在戰斗中與部隊失去聯系的戰士和失事的空勤人員,在孤立無援的敵後或生疏的荒野叢林和孤島上,在儀器斷絕的情況下,更需要野外自下而上的本領。下面就介紹一些簡單的野外生存常識。
一、利用自然特徵判定方向
軍人在沒有地形圖和指北針等制式器材的情況下,要掌握一些利用自然特徵判定方向的方法。
利用太陽判定方位非常簡單
可以用一根標桿(直桿),使其與地面垂直,把一塊石子放在標桿影子的頂點A處;約10分鍾後,當標桿影子的頂點移動到B處時,再放一塊石子。將A、B兩點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的指向就是東西方向。與AB連線垂直的方向則是南北方向,向太陽的一端是南方。
利用指針式手錶對太陽的方法判定方向。方法是:手錶水平放置將時針指示的(24小時制)時間數減半後的位置朝向太陽,表盤上12點時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假如現在時間是16時,則手錶8時的刻度指向太陽,12時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
夜間天氣晴朗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北極星判定方向。尋找北極星首先要找到能熊星座(即我們人稱的北斗星)。該星座由七顆星組成,開頭就像一把勺子一樣。當找到北斗星後,沿著勺邊A、B兩顆星的連線,向勺口方向延伸約為A、B兩星間隔的5倍處一顆較明亮的星就是北極星。北極星指示的方向就是北方。還可以利用與北斗星相對的仙後星座尋找北極星。仙後星座由5顆與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組成,形狀像W。在W字缺口中間的前方,約為整個缺口寬度的兩倍處,即可找到北極星。
利用地物特徵判定方位是一種補助方法。使用時,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獨立樹通常南面枝葉茂盛,樹皮光滑。樹樁上的年輪線通常是南面稀、北面密。農村的房屋門窗和廟宇的正門通常朝南開。建築物、土堆、田埂、高地的積雪通常是南面融化的快,北面融化的慢。大岩石、土堆、大樹南面草木茂密,而北則易生青苔。
在野外迷失方向時,切勿驚慌失措,而是要立即停下來,總冷靜地回憶一下所走過的道路,想辦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標志重新制定方向,然後再尋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退回於原出發地。
在山地迷失方向後,應先登高遠望,判斷應該向什麼方向走。通常應朝地勢低的方向走,這樣容易碰到水源、順河而行最為保險,這一點在森林中尤中為重要。因為道路、居民點常常是濱水臨河而築的。
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而令人無所適從時,首先要明確要去的方向,然後選擇正確的道路。若幾條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無法判定,則應先走中間那條路,這樣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錯了路,也不會偏差太遠。
二、復雜地形行進方法
在山地行進,為避免迷失方向,節省體力,提高行進速度,應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沒有道路,可選擇在縱向的山樑、山脊、山腰、河流小溪邊緣,以及樹高林稀、空隙大、草叢低疏的地形上行進。要力求走梁不走溝,走縱不走橫。
行進時,能大步走就不小走。這樣幾十公里下來,可以少萬許多步。疲勞時,應用放鬆的慢步來休息,而不停下來。攀登岩石時,應對岩石進行細致的觀察,慎重地識別岩石的質量和風化程度,確定攀登的方向和路線。
攀登岩石的基本方法是「三點固定」法,即兩手一腳或兩腳一手固定後再移動剩餘的一手或一腳,使身體重心上移。手腳要很好地配合,避免兩點同時移動,一定要穩、輕、快,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距離和最穩固的支點,不要跨大步和抓、蹬過遠的點。
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線上升。攀登時,身體稍向前傾,全腳掌著地,兩膝彎曲,兩腳呈外「八字形」,邁步不要過大過快。坡度大於30度時,一般採取「之」字形攀登路線。攀登時,腿微曲,上體前傾,內側腳尖向前,全腳掌著地,外側腳尖稍向外撇。在行進中不小心滑倒時,應立即面向山坡,張開兩臂但直兩腿,腳尖翹起,使身體盡量上移,以減低滑行的速度。這樣,就可設法在滑行中尋找攀引和支撐物。千萬不要面朝外坐,因為那樣不但會滑得更快,而且在較陡的斜坡上還容易翻滾。
河流是山區和平原地區經常遇到障礙。遇到河流不要草率入水,要仔細地觀察之後再確定渡河的地點和方法。山區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溫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時,為了保持身體平衡,應當用一根午子支撐在水的上遊方向,或者手執重達15~20公斤石頭。集體涉渡時,可三人或四人一排,彼此環抱肩部,身體最強壯的位於上遊方向。
三、采捕食物的方法
野外生存獲取食物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獵捕野生動物,另一種是採集野生植物。
獵捕野生動物首先要知道動物的棲息地,掌握動物的生活規律,然後再採取壓捕、套獵、捕獸卡以及射殺等方法進行獵捕。這需要在專家指導下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和實踐後才能真正掌握。下面僅簡單介紹一下可食用昆蟲和可食野地生植物的種類、食用方法。
目前,世界上人們在食用的昆蟲有蝸牛、蚯蚓、螞蟻、知了、蟑螂、蟋蟀、蝴蝶、蝗蟲子、蚱猛、湖蠅、蜘蛛、螳螂等。人們對吃昆蟲雖然不習慣,甚至感到厭惡,但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為維持生命,保持戰鬥力,繼而完成任務,不防一試。但是應注意,一事實上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蟲體內的寄生蟲進入人體,導致中毒或得病。
常見的可食昆蟲有,蝗蟲;浸醬油烤著吃,煮或炒也可以;螳螂:去翅後烤或炒,煮也可以;蜻蜓:干炸後可食:蟬:生吃或干炸,幼蟲也可食;蜈蚣:干炸,但味道不佳;天牛:幼蟲可生食或烤;螞蟻:炒食,味道好;蜘蛛:除去腳烤食;白蟻:可生食或炒食;松毛蟲:烤食。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類、地衣、蘑菇等。對可食野生植物的識別是野外自下而上知識的主要內容。我國地域廣大,適合各種植物生長,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種左右。我國常見的可食野果有:山葡萄、篤斯、黑瞎子果、茅莓、沙棘、火把果、桃金娘、胡頹子、烏飯樹、余甘子等,特別是野栗子、椰子、木瓜更容易識別,是應急求生的上好食物。常見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魚腥草、馬齒莧、刺兒草、薺菜、野莧菜、掃帚菜、菱、蓮、蘆葦、青苔等。野菜可生食、炒食、煮食或通過煮浸食用。
但是,一般人需要在專家指導下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才能掌握這些知識,這里介紹一種最簡單的鑒別野生植物有毒無毒的方法,供緊急情況下使用。通常將採集到植物割開一個小口子,放進一小撮鹽,然後仔細觀察是否改變原來的顏色,通常變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四、獲取飲用水的方法
獲取飲用水的途徑通常有兩條:一條是挖掘地下水,另一種是凈化地面水。我們只介紹一下從地表水獲取飲用水的方法。
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飲用。下雨時,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頭盒、杯子、鋼盔等容器收接雨水。
當沒有可靠的飲用水又無檢驗設備時,可以根據水的色、味、溫度、水跡,概略鑒別水質的好壞。純凈水的在水層淺時無色透明,深時呈淺藍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盛水觀察。通常水越清水質越好,水越渾則說明雜質多。一般清潔的水是無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則時常帶有一些異味。地面水的水溫,因氣溫變化而變化,淺層地下受氣溫影響較小,深層地下水水溫低而恆定。如果所取樣的水不符合這些規律,則水質一般都有問題。此外還可以用一張白紙,將水滴在上面晾乾後觀察水跡。清潔的水無斑跡,如有斑跡則說明水中有雜質,水質差。
在野外最好不要飲用從雜草中流出的水,而以從斷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為佳。飲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時,可在離水邊1~2米的沙地上挖個小坑,坑裡滲出的水較之直接從河湖中提取的水清潔。
在野外,可以用飲水消毒片、漂白粉精片以及明礬等葯品凈化水。在專家指導下,還可用一些含有粘液質野生植物凈化水。切記,不論多麼口喝,都不要飲用不潔凈的水,萬不得已時,也要把水煮開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