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雙流的歷史

雙流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1 09:22:00

A. 成都雙流牧馬山的歷史

成都牧馬山新城
目錄簡介風俗習慣風味特產交通概況
編輯本段簡介成都牧馬山新城是成都市和雙流縣共同打造的投資平台,既是成都南部新城七大組團之一,又是雙流北部新區四大組團之一。組團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6萬,綠化率60%以上。牧馬山新城距成都市14公里,離雙流國際機場4公里,成都火車南站12公里,雙流火車站10公里。南延線、雙楠大道、機場高速、成雅高速、新川藏路、大件路以及即將開工建設的華牧路給牧馬山新城創造了便利的交通,促使牧馬山新城加快發展。歷經十餘年的開發建設,該區域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社區環境逐漸配套。目前一座110KV變電站,國際國內直播電話插轉站,日產2萬噸自來水廠,日供天然氣12.5萬立方米的配氣站,光纖電視電纜從東到西橫穿區內。除了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區位優勢,牧馬山新城更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稀缺山水資源吸引投資者和開發商。新城依山傍水,白河、老南乾渠沿山環繞而過,多種常綠灌喬木覆蓋全區;淺丘坡地上自然分布的美國鬆鬆林,使整個新城更顯幽雅恬靜。站在牧馬山,川西平原美景盡收眼底;極目遠眺,西嶺雪景競現窗前。牧馬山片區已列為「天保工程」保護區,正在申建白鷺生態保護區。目前,新城已開發面積3.5平方公里。截止2005年底,引進建設項目79,累計投資超過20億元。特別是近三年來,以森宇維也納森林別墅、牧馬山·易城、中航陽光·雲嶺、半山衛城、薩爾茨堡等項目為龍頭的城市低密度住宅建設的眩目開盤,開啟了成都市近郊山水獨棟別墅元年,使牧馬山日漸成為成都近郊別墅的名片。結合成都市戰略規劃,牧馬山新城加快規劃調整和修編,聘請國內外知名的策劃大師做全區總體發展策劃。旨在通過大策劃和大手筆的運作,促進牧馬山主動吸收強輻射,超前融入大都市。牧馬山新城的發展方向是,以運動休閑為特色,以休閑商務和高尚人居為主體,集會議展示、商務辦公、運動健康、教育科研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臨空型生態山水新城——天府客廳、智慧高地。編輯本段風俗習慣春節期間,黃龍溪古鎮舉辦火龍節。編輯本段風味特產雙流老媽兔頭、宣兔頭、隆氏兔頭、 珍珠豆腐、黃辣丁、辣椒。編輯本段交通概況距成都市14公里,離雙流國際機場4公里,成都火車南站12公里。

B. 出生於現今雙流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四川成都雙流,活躍著一批文化名人
作為四川成都雙流人,對家鄉還是很熱愛的,雙流作為連續14年榮膺四川十強縣榜首、奮力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第27強的縣,雙流縣一度以經濟強縣的身份示人。但外界很多人卻不知道,在這塊投資熱土上,除了老闆穿梭其間,還活躍著一批在國內外和省內外有影響的文化名人。雙流古稱廣都,與成都、新都並稱為三都,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歷史,自古人文鼎盛,名人輩出。李白、杜甫、陸游、司馬相如、郭沫若等都曾在雙流吟詩作賦。
最近幾年,雙流縣在經濟獲得大發展的同時,致力於打造文化大縣、文化強縣,一批文化名人也涌現出來。目前,全縣已聚集了30餘位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的文化名人。除已故國畫大師李文信和梅蘭大師鄧奐彰。現在,活躍在國內書畫界的楊允澄、方一帆、程紹榮、程紹君等一批書畫家,此外,在雙流出生的中國當代著名武林禪畫家、現代禪畫藝術創始人吳勇等一批文化名人更是雙流人的驕傲。剪紙民間藝人甚至還憑著一把剪刀走出了國門。太平清音、黃龍溪火龍、天府鑼鼓、川劇坐唱等民間藝術活動更是令人叫絕。幾個朋友聊天時候,談到目前僅就繪畫實力與畫家數量而言,雙流在四川省區縣位列前茅。
剛才接到消息,老家雙流最近兩天將有文人聚會,被人譽為文壇的畢加索,在國內文壇小有名氣、曾經站在北大講台上激情演講的鎮長毛國聰;19歲出版自己第一本詩集、並受到詩評家謝冕和作家賈平凹的肯定軍人出身的鄒開華還有其他的不少文化名人都將去參加這次聚會。
毛國聰去年在人民日報上還發表了兩篇散文,做品被湖北省用作考題。兩年內因為一部長篇奇幻小說《生命之門》和一部雜文集《與上帝對話》的相繼面世,時任雙流縣永安鎮鎮長的他文藝創作達到了顛峰狀態。
我和毛國聰還是比較熟悉的,前幾天在雙流舉行的動漫節我們還見了面,簡單寒暄了幾句,他告訴我他已從永安鎮長調到文聯了,發生了一次角色轉變,對他來說也許是好事情,可以放下日常政務事務,寫一些好的作品,希望如他所願。
雙流縣全縣在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的有各種文學藝術家協會達21個,協會會員接近2000人。這些協會包括:作協、音協、美協、書協、舞協和戲劇協會、攝影協會、曲藝協會、收藏協會、書畫院、體育舞蹈協會以及川劇玩友協等,聚集了眾多文化名人,在國內外擁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隨著雙流縣委提出打造以運動、文化、生態、怡居和航都為特徵的空港現代田園大城市的城市發展定位,近年來,包括著名雕塑師葉毓山、城市發展戰略策劃師王志綱等在內的文化名人紛紛落戶雙流。
近年來,雙流縣相關部門和本土文人出版了大量較有影響的文藝書籍,包括,《海棠詩選》、《雙流十年文學作品選》、《歷代詩人吟雙流》、《相聚棠湖攝影作品選》、《雙流影憶》、《生命之門》、《與上帝對話》,《天空不空》、《省報調查》、《成長》等文學作品。此外,由該縣作者向欣澄與人合作的劇本《卓文君和司馬相如》還被拍成電影,深受好評。由詩人徐文中創作的歌曲拍成MTV《雙流,和諧的家園》,在電視台播放。現在雙流文藝創作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近年來,雙流人參加國內各級文藝活動大賽並獲得大獎,更不在少數。
近年來,雙流縣加大了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一大批文化、體育場館成為一道靚麗的景觀。同時,一些文藝團體和協會紛紛辦起了各類文藝報刊雜志,如:《雙流作家報》、《雙流攝影家報》、《楹聯詩社報》,每年發表文藝作品千餘件,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的文藝作品200餘件。
引用:http://fast.daqi.com/26065635.html

希望對你有幫助

C. 雙流名勝古跡

黃龍溪
四川雙流縣黃龍溪鎮是十大水鄉古鎮之一,有著1700餘年的歷史,位於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區40公里,距雙流縣城35公里,是以旅遊業為龍頭,農業為基礎的旅遊型城鎮,是成都市郊區新的旅遊熱點,是以旅遊業為主,商貿服務業為輔的旅遊型山水小城鎮。始終堅持以旅遊為龍頭,農業為基礎,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正確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黃龍溪正在成為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交 通 便捷,設施配套,布局合理,功能齊備,環境優美,是有濃郁特色的旅遊型山水小城鎮。 黃龍溪古鎮坐落在黃龍溪省級風景名勝區中心,位於成都市雙流縣境內。鎮上古牌坊、古寺廟、古建築民居與古榕樹、古崖墓渾然一體,古色古香,與現代大都市形成鮮明的對比。附近毛家灣,四川足球訓練基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無論春秋,一派靜謐。正街、新街、橫街、上河街、下河街、復興街等六條老剛進行完一年的閉關維修改造,全部鋪上了紅石街面,兩側建築也恢復了本色,古色古香。 景區與府河漂流游覽連在一起。從成都市郊望江樓起程,沿府河經黃龍溪順流而下,可達彭州縣的江口鎮。兩岸風光如畫,有8處景點可供遊人觀賞。 雙流 龍舟 古鎮黃龍溪迄今保留著正月表演火龍燈、獅燈、牛兒燈、幺妹兒燈、四月初八放生會、端陽節賽龍舟,還有代代相傳的府河號子、民間兒歌、童謠、諺語,扯響簧、翻筋斗、踢毽子等。古鎮至今保留著打更的習俗,按時辰鳴鑼報時從亥時(晚九點)起打更,每個時辰打一更,直到卯時(早上五點),共打五更,一更鳴鑼一聲,二更鳴鑼兩聲,依次類推。夜深人靜之時,清脆的打更聲會讓你睡得分外香甜。 黃龍溪古鎮旅遊指南: 交通:成都新南門汽車站(公交車:6、28、35、46、49、55、75、82路。咨詢電話:028-85433609)每天8:00-16:00,每小時一班,票價:8元。古鎮府河遊船,240元/艘/2小時。 住宿:鎮上有多家民居旅館、招待所、賓館,15-40元/人。若不想領略泡茶館的閑適,聽川劇的幽雅,游古跡的愜意,住民居的氛圍,也可當天往返。 美食: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素炒野灰灰菜、紅燒黃辣丁。 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古鎮均有極富地方特色的耍火龍、水龍、彩龍的表演,十分熱鬧,很有吸引力。就餐前一定先問好價錢,以免發生不快。

D. 雙流歷史上的大事件

雙流縣始建於公元前316年,時稱廣都,與古蜀國的成都、新都並稱「三都」。至隋朝,為避諱煬帝楊廣改稱雙流,迄今2300餘年歷史。

所以新都的大事也就屬於雙流大事吧。。。姑且這么認為。。。制度沿革也算大事了吧

公元前376年,開明王朝傳位到十二世,秦國惠文王滅了開明蜀國。秦滅蜀後30年,實行郡縣制,置蜀郡於成都,新都作為一個縣歸蜀郡管轄。從新都建縣至今已有2280年的歷史。
新都建縣以來,幾經變化。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平定巴蜀。一年後新置廣漢郡(郡治在今三台縣境),新都由蜀郡劃入廣漢郡。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分全國為13州刺史,蜀郡改為益州刺史部,新都屬益州廣漢郡。
公元9-23年,王莽時期,改益州為庸部,改廣漢郡為就都,新都屬就都。公元25年,東漢光武帝時期,公孫述據蜀,改廣漢郡為子同郡,新都屬子同郡。公孫述敗亡,東漢恢復西漢舊制,新都屬益州廣漢郡,後經劉焉父子據蜀和三國時期的蜀漢,直到曹魏滅蜀,隸屬關系不變。
西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地置梁州於漢中,分廣漢郡置新都郡,新都郡屬梁州,統領雒縣(今廣漢市)、什邡、綿竹、新都4縣。276年,晉武帝封皇子司馬該為新都王,改新都郡為新都國,仍轄4縣。司馬該死後無子,新都國被廢除,復為新都郡。後又廢郡,新都仍以縣屬廣漢郡。301年,李特起義。4年後,李特之子李雄據蜀稱帝,國號大成,繼稱漢,新都仍屬梁州廣漢郡。後桓溫伐蜀,滅李雄政權,蜀地歸東晉。又經范賁、苻堅、譙縱等先後據蜀,直到東晉滅亡,新都均屬梁州廣漢郡。420年,劉裕代晉,改國號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廣漢郡由梁州改屬益州,新都也改屬益州廣漢郡。直到479年南齊高帝蕭道成取代劉宋,國號齊,新都隸屬關系未變。
581年,隋文帝統一全國,全國諸郡以州直接統區,新都從廣漢郡改屬益州。7年後,改新都為興樂縣,始將縣城由軍屯鄉遷至今新都鎮。607年,隋煬帝時期,撤銷興樂縣,並入成都縣。619年,唐高祖時期,恢復興樂縣,隨即仍改為新都縣,隸屬益州。742年-757年,唐肅宗改蜀郡為成都府,新都歸成都府,直到唐末和五代時期不變。
965年,宋太祖設置西川路,新都屬西川路成都府。後西川路改為川峽路,成都府改為益州,新都屬川峽路益州。1001年,分川峽路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總稱四川路。新都屬益州路成都府。1061年,改成都府為劍南西川節度,新都均以縣屬,直到南宋末。
1276年,元世祖改革政區,在大都(今北京)設中書省,全國各地設行中書省。新都屬四川行中書省成都路直轄的隸事司,直到元末未變。
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民國政府建立後,將四川劃為七道,新都屬川西道,一年後改為西川道。此後,軍閥割據,實行防區制,新都屬28防區。1935年國民黨政權統一川政,改組四川省政府,劃全省為18個行政督察區,新都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E. 成都雙流縣名字的由來

據《太平寰宇記》載「雙流,本漢廣都,至隋,避煬帝諱,改為雙流,在二江之間。」明天啟《成都府志》亦雲:雙流,本漢蜀郡廣都地,隋改廣都為雙流,取《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為名。

雙流歷史悠久,古稱廣都。春秋早期(前666年),古蜀國王開明氏以廣都瞿上(即今勝利街道)、樊鄉(即今華陽街道)為國都,與成都、新都、並稱「蜀地三都」。至2019年已有2685年歷史。



(5)雙流的歷史擴展閱讀

雙流縣風景名勝:

1,棠湖公園

棠湖公園位於成都市雙流縣東升街道,距天府廣場18km,創建於1986年,公園佔地二百餘畝,居成都市各公園之冠。

2,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屬四川省歷史文化古鎮及省級旅遊風景區。古鎮不僅風光秀麗、環境優美,還是馳名中外的天然影視攝影基地。古鎮主要特色是:古街、古樹、古廟、古水陸碼頭、古建築和古樸的民風民俗。

F. 成都市雙流縣地名的來歷

雙流縣,因戰國時秦蜀地太守李冰建都江堰。穿二江予成都之中,縣與之鄰,於是取晉左思《蜀都賦》名句「帶二江之雙流」作為縣名。夾江縣,因縣城位於岷江和青表江之間而得名。滎經縣,因境內有滎經二水,北為滎水,南為經水,至縣城城東合流稱滎經水。故取二水之首作為縣名。

(6)雙流的歷史擴展閱讀:

1、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雙流區行政區域劃分為8個街道、18個鎮:東升街道、西航港街道、華陽街道、黃甲街道、九江街道、中和街道、公興街道、協和街道、太平鎮、永興鎮、籍田鎮、正興鎮、彭鎮、大林鎮、煎茶鎮、黃龍溪鎮、永安鎮、黃水鎮、金橋鎮、勝利鎮、新興鎮、興隆鎮、萬安鎮、白沙鎮、三星鎮、合江鎮。

2、地理位置:

雙流區位於成都市西南郊,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3°47′—104°15′、北緯30°13′—30°40′。[1]東連龍泉驛區和簡陽市,南接眉山市仁壽縣和彭山區,西鄰新津縣和崇州市,北靠溫江區、青羊區、武侯區及錦江區。區政府駐東升街道。

3、水文

境河流屬岷江水系,多集中分布於平原地區,流向近於由北東向南西。主要河流有金馬河、錦江、江安河、楊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河流總長為117.65千米。

G.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歷史沿革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原名雙桂寺機場,1938年修建,道面為泥面,供小型雙翼飛機起降;1944年擴建,跑道長1400米,用石灰、卵石拌合碾壓,可供15噸以下飛機使用。
1956年12月12日,中央軍委總參謀部批准將雙桂寺機場劃歸民航使用,隨即正式列為民航機場序列,並更名為「成都雙流機場」。
舊候機樓
1957年,成都民航的飛行由廣漢機場轉場至雙流機場,開辟了成都至北京、太原、西安、重慶、昆明、貴陽、南充等航線。
1959年至1960年機場第一次擴建,跑道長2200m,可供伊爾18機型、全重100噸以下的飛機起降,新建的候機樓面積8500平方米,採用薄殼多拱結構,與高層指揮調度樓相連接的不對稱形式,受到好評。1967年將跑道由2200m延長至2600m,仍只能供100噸以下的飛機起降。
1983年、1991年機場先後兩次擴建,使候機樓的面積增至17400平方米,有儲、供油萬噸以上設施,航行管制、通訊導航、氣象預報、運輸服務等設施都較西南各個機場完備。
擴建後的航站樓
1994年至2001年,機場先後對飛行區和航站區進行了大規模擴建,總投資達28億人民幣,使飛行區等級達到4E級,跑道延長至3600米,並安裝了Ⅱ類精密進近燈光系統;可起降世界上包括波音747-400在內的各型飛機,新建一號航站樓8.2萬平方米,實行進出港分流、國內外旅客分流。2004年9月28日3.9萬平方米的新國際候機樓竣工使用。2008年5月31日,空中客車A380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順利降落,說明機場具有起降世界最大型客機的能力。2009年10月1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4F級第二跑道由四川航空試飛成功。2012年7月28日35萬平方米的二號航站樓投入使用。
截至2013年12月,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已開通151條國內定期航線和71條國際(地區)航線,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航空樞紐港,正致力於打造國家級航空樞紐和創建世界十佳機場。[5]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將大力加強機場作為中西部地區樞紐機場的功能和地位,以其更加優美的環境、更加完善周到的服務、更加現代化的設施,成為中國西部面向世界的空中門戶。

H. 雙流名勝古跡有哪些

雙流名勝古跡:
黃龍溪古鎮
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藝術——火龍之鄉、國家AAAA級旅遊區。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漢代古墓群留下了前輩的足跡;蜀漢政權在此萌芽催生;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馬;唐宋時期日見繁榮,黃金水道成了南方絲綢之路的集散地;明清時代的木板民舍、青石小徑流傳著歷史的故事;老街南、北、中錯落的古龍寺、鎮江寺、潮音寺形成街中有廟、廟中有街的奇特景觀;已有三百餘年歷史的全木結構古戲台保存完好,

洛帶古鎮
位於成都市東郊,龍泉驛區北部,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古鎮之稱,也被世人稱為「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洛帶古鎮歷史悠久,相傳漢代即成街,名「萬景街」。全鎮85%以上都是客家移民的後裔,主要來自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客家聚居地。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多種文化相互交融,留下眾多民間傳說、歷史遺留、古老建築、客家會館。保存完好的有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會館建築群和金龍寺等眾多歷史古跡,一年一度的「水龍節」、「火龍節」更是幾百年來客家人傳承下來的特色民俗活動。

九倒拐崖墓群
九倒拐崖墓群位於勝利鄉白塔村的西麓,隔河與黃水鎮相望。山下一馬平川,與楊柳河古渡口陶家渡、白雲渡緊臨,古代為交通要沖,漢蜀守任安曾於此築宜城。此一帶崖墓交集中,有76處,遠望如蜂房。形制大小不一,有正方形、長方形、單雙門楣、弧形,年修殿三重,壁上不少彩畫,而『三絕已無。」六十年代,應天寺壁畫同全寺佛像一起被砸毀,無一倖存。其它寺廟壁畫的命運也大多如此。太平鎮鎖龍村村民裴家貴住宅有三幅壁畫(兩側配對聯),一幅橫式為山水,兩幅豎式為梅花、盆景,-民國癸亥(1923)江源畫巔鄭松濤作。現存完好。

古佛堰
古佛堰始建於乾隆25年,由彭山縣令張風翥築堰引水灌華陽、仁壽、彭山三邑田。堰首有人工鑿石渠1200米,其中600米加蓋後建成現古佛洞場鎮街坊,又穿一300米隧洞繞山嘴向南,直至彭山縣江口。

雙流縣,成都市下轄縣,位於成都平原腹地中心,成都市區西南部,縣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距成都市區10公里,屬岷江流域,縣境內有金馬河、府河、江安河、楊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

I. 雙流的歷史,特產,人物,特色

古稱廣都,始建於公元前316年,與古蜀國成都、新都並稱「三都」。至隋朝避煬帝(楊廣)諱,改稱雙流(以江安河與府河匯流於二江口而得名)。《太平寰宇記》載:「雙流,本漢廣都縣,至隋,避煬帝諱,改為雙流,以縣在二江之間,故以名縣。」明天啟《成都府志》說:「取《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為名。」《蜀都賦》中所說的二江,雖未經雙流縣境,據《輿地廣記》說:「特取蜀中事而名之耳。」又江安河與府河相匯於縣內的二江口,也有「二江雙流」的情況。 特色。。九江雞蛋。二荊條

J. 成都雙流歷史上發生過哪些戰爭

我給的是成都的

蒙山腳下炮聲隆——憶百丈關戰役
--------------------------------------------------------------------------------

1935年10月24日,紅三十軍、九軍二十七師從阿壩州懋功出發,以迅猛之勢,擊潰楊森殘部,穿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向寶興、天全、蘆山三縣發起進攻。

11月1日,中縱隊一舉攻佔寶興,乘勝進占靈關鎮,接著連續打垮敵劉湘教導師之一個旅一個團的阻擊,直逼蘆山城下。右縱隊攻克西康金湯鎮後,繼下天全以西紫石關、大崗山,擊潰劉湘模範師的一個旅,10日佔天全城,隨即向東迂迴,協同中縱隊包圍蘆山。12日攻克蘆山。10餘日內,紅軍佔領了邛崍山以西、大渡河以東、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邊廣大地區,斃、俘敵10000餘人,擊落敵機一架。

隨後,紅四方面軍決定向名山、邛崍進擊,乘勝東下川西平原。劉湘為阻止紅軍攻勢,屏障成都平原,遂急調其主力王纘緒、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鈺部,集結於名山及夾門關、太和場、石碑崗,連同原來當地敵軍共達80餘團。

11月13日,紅四方面軍中縱隊全部及右縱隊第四軍集中15個團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場、太和場之敵發起攻擊,14日佔領該地,擊潰敵暫編第二師兩個團。16日攻佔百丈鎮,打退敵6個旅的反撲。然後沿百丈通邛崍大路攻擊前進,至下午4時,相繼佔領黑竹、治安場、王店子。但攻勢很快即在敵優勢兵力的阻擊下受挫。

19日拂曉,敵10多個旅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由北、東、南三面向紅軍突出於百丈地區10餘里長的弧形陣地反撲,廣大指戰員忍著疲勞寒冷在山谷、爛田和松林中與優勢之敵展開浴血苦戰。子彈打光了,就與敵人反復進行白刃搏鬥。有的戰士手臂打斷了,就用牙齒咬著拉火索將手榴彈拉響,與沖到身邊的敵人同歸於盡。

經過連續七晝夜的激戰,斃、傷敵15000餘人,紅軍傷亡近萬人,主力受挫。被迫於21日撤出百丈。百丈失利證明了毛澤東同志說過的南下是絕路的正確論斷。這次戰役歷時18個晝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來最劇烈的一次戰役。百丈戰役後,全軍於當月撤至天全蘆山寶興三縣休整並准備過冬。

.

強渡烏江

1931年12月31日,紅四團到達烏江邊。烏江是貴州第一大川,也是遵義、桐梓南面的天然屏障,夾岸懸崖對峙,高不見頂,江流翻滾,惡浪滔滔,江上濃霧彌漫,又值大雪之後,天寒地滑。對岸駐敵,憑險據守,後有強敵緊追不舍,紅軍處境十分困難。軍團長林彪

向耿飈親自下達了突破烏江的任務。他們決心徉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500米處的小路。在寒冷的江邊,紅四團度過了1935年元旦。元月2日,渡江尖兵隊的8位勇士首先跳進刺骨的江水泅渡烏江。但遭敵阻擊,試渡失敗,一位福建籍戰士犧牲。入夜,突擊隊利用竹筏夜渡。三連長毛振華帶五位勇士上了第一隻筏子。3隻竹筏相繼出發。半小時後兩只竹筏撤了回來,一隻下落不明。紅四團扎制了60多個竹筏,次日開始強攻。敵人猛烈的炮火企圖封鎖住江面。突然,對面江邊響起了一陣槍聲,守敵一片驚慌,立即掉轉槍口。竹筏乘機靠岸。原來,毛振華和5位勇士昨夜偷渡成功,卻等不到後續部隊,頭上距敵人工事僅幾米,因此未敢打手電筒與對岸聯系,便潛伏下來伺機而動。第一批強渡的同志與毛連長會合後,第二梯隊一營又迅速過江。這時,敵人的預備隊開了上來,藉助優勢火力向紅軍猛撲,一營被迫撤至江邊。緊急關頭,師長陳光調來炮兵連長趙章成和指導員王東保。所謂的炮兵連其實只有一門炮,5發炮彈。趙章成四發四中,准確地將炮彈射到了敵群中。敵人四散奔逃。灘頭部隊乘勢反攻,紅軍終於完全佔領了烏江渡口。突破烏江天險,打開了通往遵義的門戶。

喋血湘江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 ,中央紅軍在全州(今廣西全州縣)以南湘江東岸與敵浴血奮戰。湘江戰役,是蔣介石精心策劃的一次大戰役,也是紅軍長征經歷的第一場惡戰。蔣介石投入嫡系部隊和湘、粵、桂三省地方軍閥部隊近30萬人的兵力,妄圖全殲我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敵我力量如此懸殊,「左」傾領導人的錯誤決策又給紅軍造成了全盤被動,在這種險惡的情況下,紅軍還是突破了湘江。然而,這是給紅軍帶來巨大損失的一場血戰。紅軍由長征出發時的8.6萬餘人,減少到3萬餘人。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親自指揮的一個決定性戰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澤東以自己特有的偉大戰略眼光,靈活指揮3萬餘人的紅軍,與10倍於己的優勢敵人周旋,東西馳騁千里,南北往返數次,忽南忽北,聲東擊西,屢用奇兵,調動敵人,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跡。在四渡赤水作戰中,紅軍進行了大小40餘次戰斗,共殲敵1.8萬餘人。中央紅軍從此一反長征以來的被動挨打局面,取得了戰略轉移的主動權。四渡赤水是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

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紅軍從冕寧瀘沽地區分左右兩路北進。5月24日,中央紅軍先遣隊紅一師第一團夜襲安順場(在四川石棉縣境內),消滅守敵兩個連,奪得渡船1隻。5月25日 ,紅一團一營二連17名勇士,由連長熊尚林率領,乘木船戰勝激流駭浪,沖過敵人的重重火網,強行渡過了大渡河。紅軍從當年太平天國石達開全軍覆沒之地殺出一條生路。盡管紅軍大部隊沒有全部從這里渡河,但這一英雄壯舉震撼了敵人,也為紅軍沿大渡河兩岸北上夾擊瀘定橋守敵創造了有利條件,對紅軍奪取整個大渡河戰役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意義。

飛奪瀘定橋

瀘定橋的東橋頭與瀘定城相連,由川軍第三十八團主力防守。在紅軍到達之前,守軍已將鐵索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鐵索鏈懸在大渡河上,形勢十分險惡。1935年5月29日, 紅軍左縱隊先頭部隊紅四團一營二連22名英雄,在連長廖大珠率領下,冒著敵人火力,攀踏著懸空的鐵索向東橋頭攻擊,勝利佔領大橋。紅軍後續部隊跟進,迅速擊潰守敵一個團,佔領瀘定橋。中央紅軍主力從瀘定橋渡過了大渡河。這樣,蔣介石企圖使中央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的夢想徹底破滅。

包座戰役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確定了兩軍共同北上,在川陝甘創建根據地的戰略方針。班佑以東的上下包座位於四川省松潘縣北部,地勢險要,卡在紅軍進入甘南的必經之路上。1935年8月29日,紅三十軍向上包座守敵發起攻擊,8月31日,攻佔上包座。與此同時,第四軍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敵攻擊。此役殲滅包座地區守敵及敵援軍第四十九師大部,共斃、傷、俘敵5000餘人,繳獲機槍50餘挺,長短槍1500餘支。包座戰役的勝利,掃清了紅軍北上的障礙,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大門。

攻佔臘子口

臘子口位於甘肅迭部縣境內,是四川通往甘肅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險之稱。臘子口兩邊是懸崖峭壁,中間是一條水深流急的臘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橋,這是進入臘子口的惟一通道。敵人在這裡布置了兩個營的兵力防守,嚴密封鎖紅軍北上的道路。1935年9月17日,紅軍先頭部隊第一軍第二師第四團攻佔臘子口天險,突破敵人封鎖線,粉碎了敵人企圖把紅軍困死在草地的計劃。

直羅鎮戰役

1935年11月初,中央紅軍與紅十五軍團會師後,毛澤東、彭德懷決定在直羅鎮(在今陝西富縣境內)發起殲滅戰。11月21日~24日,紅軍圍殲東北軍第一○九師,共計俘虜敵人5300多人,打死敵師長牛元峰以下1000多人。這次戰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敵人對陝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加速了國民黨營壘的分化,對以後的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並為黨中央奠基西北打開了新局面。

強渡嘉陵江

嘉陵江,是四川省的四大河流之一,起源於秦嶺山脈,與長江匯合於重慶,中上游出沒在高山狹谷之中,水深流急,對於缺少渡河工具的我軍來說,確是一道不易逾越的天險。

強渡嘉陵江,是紅四方面軍在反六路圍攻作戰後進行的一次重大戰役,也是方面軍戰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渡江作戰。這次戰役開始於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八日,結束於四月二十一日,殲敵一萬餘人,攻佔了北迄青川、平武,南至梓潼、彰明的涪江至嘉陵江之間的廣大地區,打亂了敵人的「川陝會剿」計劃,為向川西和甘南擴大革命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由於張國燾擅自決定放棄川陝根據地,這次戰役的勝利成果未能得到鞏固和發展。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3月至4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省強渡嘉陵江,向國民黨軍發動的進攻戰役。

2月中旬,紅四方面軍由陝南回師川北後,在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指揮下,為繼續貫徹向川甘邊界發展的計劃,並配合中央紅軍在川南、黔北的活動,決定集中4個軍,發起強渡嘉陵江戰役。為清除渡江作戰障礙,紅四方面軍於3月初至11日,取得儀隴、蒼溪戰役的勝利。控制了嘉陵江東岸除閬中、儀隴的北起廣元、南至南部縣城的地區。鑒於嘉陵江西岸及以西縱深僅有國民黨軍第28、第29軍防守,其52個團部署在綿長的沿江防線,縱深兵力空虛的情況,紅四方面軍決定集中主力,選擇其江防薄弱環節,實施多路而有重點的突破,奪取沿江各要點,並向兩翼擴展,而後向其縱深發展。3月28日,戰役發起。紅軍第9、第30、第3l軍組成的第一梯隊,以偷渡和強渡相結合的戰法,分別在塔子山、鴛溪口、閬中地區突破了國民黨軍江防,並迅速向其兩翼及縱深發展。隨即,紅軍第4軍組成的第二梯隊也由蒼溪渡江投入戰斗。至4月3日,紅軍先後攻克閬中、劍閣、南部、昭化及劍門關要隘,計殲國民黨軍7個多團,戰役第一階段結束。為奪取戰役的全勝,紅軍以第31軍圍困廣元;以第30軍一部西進青川、平武,遲滯胡宗南部第l師南下;方面軍主力分路西向,進逼江油(今武都鎮)、梓潼。10日,紅9軍渡過涪江,包圍江油,前鋒直逼中壩(今江油縣城)。爾後,紅軍採用圍點打援戰術,以1個師圍困江油,集中4個師在江油以南地區擊潰增援江油的國民黨軍第28軍軍長鄧錫侯所率的10個團,殲其4個團,俘3000餘人,並乘勝攻佔中壩、彰明。紅30軍第89師先克青川,並在川甘交界之摩天嶺殲胡宗南部1個營,繼又克平武。18日,紅4軍攻佔梓潼,21日再克北川。至此,戰役結束。

歷時24天,紅軍在徐向前的指揮下,勇猛頑強,神速果斷,連克閬中、南部、劍閣、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等8座縣城,控制了東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縱橫二三百里的廣大地區,共殲川軍12個多團1萬餘人,創造了紅軍戰史上大規模強渡江河作戰的範例。只是由於喪失進擊甘南的戰機,未能達到預期的戰役目的。這使徐向前十分痛心和惋惜。同時,由於張國燾決定只留下劉子才、趙明恩等300餘人槍就地堅持斗爭,實際上等於完全放棄川陝根據地。徐向前認為,如果把三十三軍留下,開展游擊戰爭,局面會好得多。

熱點內容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
安工大老師 發布:2025-07-11 02:47:26 瀏覽:525
微生物學第三版 發布:2025-07-11 00:14:22 瀏覽:107
初中數學卷子 發布:2025-07-11 00:11:28 瀏覽:807
2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卷 發布:2025-07-10 23:36:23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