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縣歷史
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分羅田以東的直河鄉,始建英山,時屬六安州。
民國初年1912年,屬安徽省,不久改歸淮泗道。
1914年改屬安慶道。1930年,中共英山縣委領導農民起義,即「三二」暴動,改英山為紅山縣,屬鄂豫皖特區西北道。
1932年紅軍主力轉移,國民黨政府復稱英山縣。
1949年3月19日解放,英山屬湖北省黃岡專員公署管轄。
1996年,黃岡市成立,英山隸屬黃岡市。[3-4]
㈡ 誰知道湖北英山縣是屬於什麼市介紹一下當地的狀況及風土!謝謝
黃岡市
英山縣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地處大別山南麓鄂皖交界處。東北與安徽省的岳西、太湖、霍山、金寨四縣毗鄰,西南與湖北的羅田、浠水、蘄春三縣接壤。古為皋陶部落,漢為英布封疆,宋為畢升故里,今為中國茶鄉,全縣版圖面積1449平方公里,轄3鄉8鎮,309個行政村。總人口40.5萬人。是一個集老區、山區、庫區為一體的貧困山區縣,1986年被國家確定為重點貧困縣,1987年被國家確定為對外開放縣,2001年再次被國家確定為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英山是—片神奇的土地。自古以來,她以萬山磅礴,控引江淮的重要位置而成為鄂東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鄂皖咽喉、江淮要塞」之稱。如今,這里交通十分便利,318國道貫穿全境,英浠公路與宜(昌)黃(梅)高速公路連接,距京九鐵路浠水站60公里、長江碼頭70公里、武漢天河機場100餘公里。這里人傑地靈,文化底蘊豐厚,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家之一,北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升就誕生在這里。
英山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大革命時期,英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徐向前、劉伯承、徐海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轉戰於此。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從這里開始西征,紅二十七軍在這里誕生,紅二十五軍從這里北上長征,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英山是—片新興的生態旅遊勝地。境內奇峰峻秀,溝谷幽深,森林茂密,植被豐富,「原草原木原生態,野滋野味野風情」。名山(大別山主峰)雄奇險峻,名泉(地熱溫泉)物華天寶,名產(茶葉、絲綢、板栗、山野菜)享譽全國,名人(畢升)聞名中外,是華中地區旅遊資源富集地區之—。2000年,被湖北省旅遊局確定為大別山生態旅遊縣。已建成吳家山森林公園、桃花沖森林公園、畢升森林公園、烏雲山茶葉公園、桂枝山生態園和溫泉省級旅遊度假區等六大景區景點。吳家山森林公園境內的龍潭河谷風景區被譽為「華中第一景」。良好的生態環境使英山旅遊獨具—幟,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觀景,冬可泳泉,已成為「鄂東旅遊的支撐點,大武漢的後花園」。
英山是—片物產豐饒的土地。農業上,茶、桑、栗、葯四大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唐代,英山生產的「團黃」就與安徽「黃芽」、「圻門」並列為「淮南三茗」,作為貢品運往長安。現在,全縣茶葉面積達13.5萬畝,年產干茶2180萬斤,茶葉產量位居全省第一,進入全國四強,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無公害茶葉基地示範縣」,成為「中國茶葉之鄉」。蠶桑生產規模擴大,現有桑園7.5萬畝,年產蠶繭達380萬斤。已形成了「農工貿一體化、繭絲綢一條龍」的生產經營體系,葯材產業快速發展。葯材面積達10萬畝,已形成木本、草本、菌類三大系列155個品種。其中,擁有天麻、靈芝、杜仲、麝香、三七、貝母等珍稀名貴葯材六種,擁有茯苓、丹參、桔梗、蒼術、射乾等大宗葯村50多種。年產葯材1000多萬公斤,是湖北省主要葯材基地之一。工業上已形成五金工具、絲綢服裝、絲綿製品、傢俱製造、山野菜生產、中成葯加工等一系列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全縣工業企業生產的500多種產品中,有11種被評為部優、省優產品,優質產品產值達到31%。活絡扳手、優質繭絲、絲綢服裝、絲綿製品、有機綠茶、名貴葯材等20多種產品大批出口,遠銷海外。在礦產資源上,花崗岩、大理石等石材可開采量達5億立方米,主要有芝麻藍、芝麻黑、虎皮紋、高粱紅等20多個品種,其質地細膩、色澤均勻,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地熱溫泉蘊藏量大。縣城周圍有東、西、南、北四大溫泉,地熱水日動儲量1.73萬噸,可開采流量1.44萬噸,自溢水溫為46--73度,水質良好,礦物含量多,現已開發東、西、北三處,已建成溫泉跳水游泳館、溫泉療養院、中日合資溫泉山莊等一批康樂療養設施,並廣泛用於工、農、漁、科和居民生活中。
英山是一片正在崛起的土地。勤勞勇敢的英山人民,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黃岡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堅持以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為主題,提神鼓勁,提質增效,提速發展,突出項目建設、扶貧開發、民營經濟和城鎮經濟,發展壯大工業經濟,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旅遊經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狠抓科技創新,推進效益財源建設,經濟建設駛入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
英山是—片正在開發的熱土。為建山區經濟強縣,加快向小康邁進,英山正在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按照「敞開山門、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開發思路,搶抓我國加入WTO的有利機遇,不斷優化服務環境、法制環境、信用環境和人文環境,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開發,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目前,引進項目54個,投資規模達7.2億元。已成功引進了投資6000萬元的金地葯業項目和投資5000萬元的禾普土豆澱粉加工項目等一批工業項目。引進上海、江西、浙江等地客商租賃、購買工業企業21家。商貿步行街、大別山商貿城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大別山生態旅遊等項目正在實施。名優茶、山野菜、良種畜、優質禽、名貴魚等有機食品、綠色食品開發初具規模。新一輪的開放開發熱潮正在初步形成。「一縣好山花萬樹,三河春水酹佳名」。英山,封閉的山門已經打開,沉睡的群山已經蘇醒,改革開放的春潮正在涌動。無論是投資辦廠,還是開發經商,只要你到英山來,我們本著「你的要求就是我們最好的承諾,你的滿意就是我們最好的服務。」的原則,讓你來得高興,幹得舒心,經營放心,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二十一世紀的輝煌。
㈢ 湖北英山有什麼名勝古跡
湖北英山名勝古跡有英山溫泉,烏雲朱跡,羊角嵯峨,九峰晴嵐,麻姑仙蹤,仙人壁立,天堂寨風景區,桃花沖省級森林公園,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
英山溫泉被《英山縣志》列為一景,美稱為「溫泉春景」。在英山,溫泉被稱為「湯」。根據溫泉的分布區域,在縣城內,分別有區域被叫做「東湯河」、「西湯河」、「北湯河」。
烏雲朱跡,俗名「倒掛仙」,坐落在「公園」上方的「倒掛岩」,有巨石如削,高數十丈,天然的石跡狀如手抱嬰兒的婦女,倒掛其上。相傳此婦遇賊,寧死不辱,殞身岩下。
羊角尖,位於縣治中心,乃英山縣主峰,襟帶三河,脈聯八鎮。峰頂陡峭凌霄,怪石叢
聚,遠望雙峰如羊角,近觀兩石峙空山,登峰造極,一目千里,東望太湖晴嵐,西覽羅峰煙樹,南賞蘄陽日照,北睹霍岱層巒,遠瞻俯瞰,心曠神怡。主峰上下,景緻非常。「獅嘯天」,即峰頂巨石,狀如雄獅,遙望長空,獅口大開;「鷹咀岩」在懸岩峭壁上,一石突出,與鷹咀相似,常年山鷹棲息,鳴空唱和;祖師廟,建於石叢之中,始於唐代,今已重修,廟的左側,有「捨身岩」,高數十丈,下視可怖,相傳為方丈櫞煉成真,捨身於此處;老李君牧羊至此,其頭羊見此處草肥水美,遂踞此不走,化身為山,兩角成峰,因此名為「羊角尖」,成為英山縣十景之一。
九峰晴嵐,即縣城附近的「九龍山」。山峰起伏,綿延蜿蜒,其中九個山頭,逶迤各異,形似游龍。每當雲出岫,宛若群龍起舞,蔚為壯觀。在山之巔,有九口龍井,久旱不竭;久雨不溢,盪清沏之波,浮祥瑞氣,令人叫絕,昔峰頂有寺,日「龍雲寺」,香火旺盛,後毀於戰亂,群眾自發重建,依舊更新,流金煥彩。相傳明代著名學者聞一言,讀書於寺中,有「不登虎榜,不下龍山」的壯語。後果中舉人,官至戶部郎中, 明清以來,遊人如織,即興賦詩,盛贊此山的好處。在山之南,建有龍潭河電站,石砌大壩,高大雄偉, 發電蓄洪養魚三位一體,在山之北,有文子山,山中有皋陶墓, 據記載:皋陶為堯舜繼承人,生有四子,次子仲甄封英蓼國國王,有人據此認為,英山因此而得名。
麻姑岩,一峰秀出,群山環繞,林木蓊翳,鳥語花香。山頂原有「麻姑寺」,舊址依稀可見,懸岩上有麻姑洞乃麻姑修煉的地方,岩壁留有麻姑爪跡。相傳,麻姑為東漢方士王方平之妹,俊美善良,因看破紅塵,修煉成仙,該女手纖臂長, 善於搔癢,撮米成珠。因路過此山采葯,見幽靜雅緻,遂在山修煉,佈道四方,留下了很多遺蹤仙跡。供後人游覽觀光。與 「麻姑岩」緊緊相連的 「擂鼓岩」,地形如雄獅,獅頭上原有大廟,曰「擂鼓寺」,寺院有正殿廂房四十八間,一九四七年,毀於戰火,當地群眾當時將寺中主佛「碧露元君」搶出隱藏,今寺已重修,無君像復位。此山中有「掛鼓石」、 「石鼓」、「觀音洞」、「羅漢洞」景多逸趣,是麻姑仙蹤一帶的風景區。
「仙人壁立」位於英蘄交界的「仙人台」,距縣城五十華里。 山勢雄奇,地形陡峭,松蔭竹蔭,怪石壘空,是聞名遐邇的兩縣風景區。
天堂寨乃大別山主峰,界於鄂豫皖三省之間, 一峰柱天,群山逐浪,雲飛霧繞,氣勢磅礴。吳家山,昔稱「蜈蚣山」,山山疊翠,陡峭逶迤,狀如飛天蜈蚣。這里林深如海,碧野連天,珍禽聚散、異獸出沒,為華中地區的一顆綠色明珠,被省林業部門命名為「森林公園」。
桃花沖森林公園地處長江經濟帶中心,距武漢210公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二條主幹線西接318國道,東接105國道,南臨英浠二級公路,東通淮海,控扼吳楚,界連皖鄂,水派江淮,公園境內主要有:「一門、兩坎、三嶺、四石、五尖、六潭、七灣、八亭、九松、十景」等近百個景點景觀,在海拔650m的森林公園管理處所在地的「桃花山莊」。
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山嶽地貌、原始森林、河谷景觀為主要特徵,匯「峰、林、潭、瀑」於一地,集宗教文化、民俗風情、歷史人文景觀、農藝景觀於一體,融古樸、奇險、秀麗、神奧於一身。是生態旅遊、避暑休閑、科考、探險、品味大自然的勝地。風景區由華中第一谷(龍潭河谷景區)、中原第一山(大別山主峰天堂景區)、南武當武聖宮景區等三大特色景區構成。龍潭河谷下游龍潭峽漂流有「華中第一漂」之美譽。漂流線路全長2.5公里,海拔落差近100米。
大別山主峰天堂景區懷抱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古戰場遺址遺跡,原始森林。主要景點有石鼓神廟、掛天瀑、大別神龜、天堂寨、世紀神鍾、觀日台等。
南武當武聖宮景區由九宮三院構成。武聖宮——中國著名的道教聖地,武當南宗發源地,中國武當武術基地之一。
㈣ 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歷史和現在又那些名人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生,現在的還真不知哎
㈤ 湖北黃岡英山縣有什麼典故和古代名人
紀光鰲,字孝思(1910-1948)。湖北英山金家鋪紀家山人。幼讀私塾,好學上進,為鄉民稱道。「五四」運動後,受英山陳衛東、彭干臣等革命志士的新思潮影響,1927年秋參加肖伯唐、姜鏡堂創辦的「農民夜校」,投身建立英山第一個黨支部、第一個農民協會的革命工作,並任雙龍廟農會秘書。
1930年3月2日紀光鰲組織農會會員支援姜鏡堂、金仁暄、姚家芳、傅昆言在金家鋪發動的農民起義(史稱「三·二運動」)。於3月9日解放英山縣城。5月在金家鋪建立了英山第一個蘇維埃紅色政權任支委委員。
1932年10月,紀光鰲與所在的英山紅軍游擊隊並入劉士奇,郭述申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七軍下轄徐海東為師長的第七十九師任排長。
1932年11月,紅4方面軍主力西征時,紀光鰲服從組織安排留任中共紅山中心縣委警衛連長,後參與1934年紅二十五軍「反圍剿」和1939年抗日戰爭等長期艱苦的革命工作。後任紅三區區長。
1947年8月27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紀光鰲參加譚扶平、程貞茂建立的石頭咀革命根據地,擔任揮指長,發動群眾建立武裝,三次攻克英山縣城。
1948年2月26日駐毛坳的中共英山縣委遭敵襲擊,時任縣委副書記的紀光鰲護送譚扶平等60餘人轉戰火爐尖,壯烈犧牲。遺體被鄉民送回,安葬於紀家山。
㈥ 英山有哪些名人
英山是塊紅色的土地,曾孕育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仁人志士。清代主審和珅貪污大案的刑部尚書-金光悌,辛亥革命元老傅慧初,對孫中山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提供確切依據的西伯利亞調查專員王孰聞,民國時期曾組織營救「七君子」的上海律師公會會長李次山,繼周恩來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的傅維鈺,繼朱德任南昌衛戍司令、公安局長的彭干臣等,在中國歷史舞台佔有一席之地。黃埔軍校一、二、三期學員中,英山籍人數居全國首位。英山是革命老蘇區,早在1927年就組建中共黨組織,1931年建立蘇維埃政權。紅四方面軍從這里西征,紅二十七軍在這里組建,這里是紅二十八軍游擊根據地,又是紅二十五軍長征的起點,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將英山作為主要軍事通道,在此迂迴鏖戰,紅軍時期造就師級以上領導幹部22人,在當時僅18萬的人口中,為主力部隊輸送子弟3萬多人,犧牲七千餘人,被稱為「血染紅土三尺深」的紅色蘇區。
英山人傑地靈,代代人文輩出。英山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發明家畢升的故里,現代著名作家劉醒龍、熊召政、姜天民也生長在英山。英山的黃梅戲在全國小有名氣,一首《銀鎖怨》唱遍江淮大地,演進了中南海,一曲《天堂夢》業已進入了「五個一」工程獎的攻關階段。
㈦ 英山有哪些風土人情和特色文化
旅遊景點
麻姑岩,一峰秀出,群山環繞,林木蓊翳,鳥語花香。山頂原有「麻姑寺」,舊址依稀可見,懸岩上有麻姑洞乃麻姑修煉的地方,岩壁留有麻姑爪跡。相傳,麻姑為東漢方士王方平之妹,俊美善良,因看破紅塵,修煉成仙,該女手纖臂長,善於搔癢,撮米成珠。因路過此山采葯,見幽靜雅緻,遂在山修煉,佈道四方,留下了很多遺蹤仙跡。供後人游覽觀光。與「麻姑岩」緊緊相連的「擂鼓岩」,地形如雄獅,獅頭上原有大廟,曰「擂鼓寺」,寺院有正殿廂房四十八間,一九四七年,毀於戰火,當地群眾當時將寺中主佛「碧露元君」搶出隱藏,今寺已重修,無君像復位。此山中有「掛鼓石」、「石鼓」、「觀音洞」、「羅漢洞」景多逸趣,是麻姑仙蹤一帶的風景區。
仙人壁立
「仙人壁立」位於英蘄交界的「仙人台」,距縣城五十華里。山勢雄奇,地形陡峭,松蔭竹蔭,怪石壘空,是聞名遐邇的兩縣風景區。
天堂寨風景區
天堂寨乃大別山主峰,界於鄂豫皖三省之間,一峰柱天,群山逐浪,雲飛霧繞,氣勢磅礴。吳家山,昔稱「蜈蚣山」,山山疊翠,陡峭逶迤,狀如飛天蜈蚣。這里林深如海,碧野連天,珍禽聚散、異獸出沒,為華中地區的一顆綠色明珠,被省林業部門命名為「森林公園」。[14]
桃花沖省級森林公園
桃花沖森林公園地處長江經濟帶中心,距武漢210公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二條主幹線西接318國道,東接105國道,南臨英浠二級公路,東通淮海,控扼吳楚,界連皖鄂,水派江淮,公園與安徽省國家級自然保
公園境內主要有:「一門、兩坎、三嶺、四石、五尖、六潭、七灣、八亭、九松、十景」等近百個景點景觀,在海拔650m的森林公園管理處所在地的「桃花山莊」。
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
桃花沖
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山嶽地貌、原始森林、河谷景觀為主要特徵,匯「峰、林、潭、瀑」於一地,集宗教文化、民俗風情、歷史人文景觀、農藝景觀於一體,融古樸、奇險、秀麗、神奧於一身。是生態旅遊、避暑休閑、科考、探險、品味大自然的勝地。風景區由華中第一谷(龍潭河谷景區)、中原第一山(大別山主峰天堂景區)、南武當武聖宮景區等三大特色景區構成。
龍潭河谷下游龍潭峽漂流有「華中第一漂」之美譽。漂流線路全長2.5公里,海拔落差近100米。
大別山主峰天堂景區懷抱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古戰場遺址遺跡,原始森林。主要景點有石鼓神廟、掛天瀑、大別神龜、天堂寨、世紀神鍾、觀日台等。
南武當武聖宮景區由九宮三院構成。武聖宮——中國著名的道教聖地,武當南宗發源地,中國武當武術基地之一。
名優特產
英山綠豆粉絲
英山綠豆粉絲為中國名產,1938年在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獲銀質獎章後,更是享譽中外,中外客商訂購者雲集,遠銷歐美和東南亞諸國。
英山蠶絲被
英山絲綢製品馳名中外,曾榮獲輕工部、國家旅遊局、商業部、省輕紡工業廳等單位頒發的天馬獎、金鶴漿、楚星金杯獎,被評為湖北省消費者滿意產品、湖北省工業精品名牌消費品展銷會金獎產品。
英山雲霧茶
英山茶葉以其條索緊細、色澤嫩綠、清香宜人深受客戶歡迎,早在唐代就是宮廷貢品。1987年湖北茶葉評比,9項名茶英山囊括5項,以後更是在全國履獲名茶評比優勝。其主要產品有「英山銀毫」、「羊角春」、「吉峰毛尖」、「長沖炒青」,「吉峰毛尖」、「羊角春」茶被評為部優產品。茶葉現已成為英山縣主要商品之一。
著名人物
英山古為皋陶部落,漢為英布封疆,宋為畢升故里。這里曾孕育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仁人志士。清代刑部尚書金光悌,辛亥革命元老傅慧初,西伯利亞調查專員王孰聞,民國時期上海律師公會會長李次山,中共中央軍委書記的傅維鈺,南昌衛戍司令、公安局長的彭干臣等,現代著名作家劉醒龍、熊召政、姜天民也生長在英山。
㈧ 湖北省英山縣有多少個鎮
截止到2019年8月,轄8個鎮:溫泉鎮、南河鎮、紅山鎮、金家鋪鎮、石頭咀鎮、草盤地鎮、雷家店鎮、楊柳塆鎮。
英山縣,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北接安徽省金寨縣、霍山縣,東鄰岳西、太湖,南連湖北省蘄春縣、浠水縣,西與羅田接壤,是鄂豫皖三省邊境的腹地中心。英山縣版圖面積1449平方公里,轄3鄉8鎮,309個行政村,總人口40.5萬。
(8)英山縣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民國初年(1912年),屬安徽省,不久改歸淮泗道。
民國二年(1914年)改屬安慶道。民國十八年(1930年),中共英山縣委領導農民起義,即「三二」暴動,改英山縣為紅山縣,屬鄂豫皖特區西北道。民國二十年(1931年),英山縣仍隸屬安徽省六安州管轄。
民國二十年(1932年)紅軍主力轉移,國民黨政府復稱英山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19日)解放,英山縣屬湖北省黃岡專員公署管轄。
1996年,黃岡市成立,英山縣隸屬黃岡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英山縣在其中。
㈨ 幫我介紹一下英山
http://ke..com/view/62128.html?wtp=tt
英山簡介
英山縣地處大別山腹地中心,鄂皖邊陲,乃鄂東門戶,南50公里與黃石市、九江市隔江相望,西50公里接「京九」大動脈,東200公里連通安徽省-合肥市,西170公里即長驅九省通衢的大武漢市,素有荊楊大道、吳楚咽喉、江淮要塞、皖鄂通衢之稱,現轄11個鄉鎮,309個行政村,8個國營農林牧漁場,面積1449平方公里,總人口40.5萬人。
英山有著悠久的歷史。古為皋陶部落,西漢為英布封疆,宋為畢升故里,乃七星(皖:太、岳、霍、金,鄂:羅、浠、蘄七縣環拱)拱月(北寬南窄,與北斗星相趨相向)之縣,漢屬荊州江夏郡,晉屬豫州弋陽郡,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立縣,元、明、清屬淮南六安,民國屬安慶,1932年由安徽劃歸湖北。
英山是塊紅色的土地,曾孕育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仁人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