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化學製取氧氣

化學製取氧氣

發布時間: 2021-08-01 10:07:44

㈠ 初三化學製取氧氣

排水法
搜集氣體的一種常用的方法。又叫排水集氣法
.
(一)方法是:先將集氣瓶裝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然後倒立在水槽中。當
導管口有氣泡連續、均勻地放出時,再把導管口深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里,等瓶里
的水排完以後,在水裡用玻璃片蓋住瓶口,把集氣瓶移出水面,正放或倒放在桌
面上。【當收集的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時,正放在桌面上;當收集的氣體的密度
比空氣小時,倒放在桌面上】
(二)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的條件有:
1.不跟水發生反應。
2.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排水法收集氣體
排水集氣法適用於難溶於水的氣體,如H2、O2、N2、CO、NO、CH4、C2H2、C2H4等。採用排水集氣法時注意:
1)集氣瓶裝滿水,不要有氣泡;
2)停止收集時,應先拔出導管或移走水槽後才能移開燈具,以免倒吸。
排空氣集氣法適用於比重與空氣相差較大的氣體,如H2、NH3、CO2、HCl、Cl2、
SO2等。比空氣輕的氣體採用瓶口向下排空氣法,比空氣重的氣體採用瓶口向上
排空氣法。採用排空氣集氣法時注意:
3)集氣導管應盡量接近集氣瓶底;
4)密度與空氣接近或在空氣中易氧化的氣體不宜用排空氣集氣法,如CO、NO等。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
氧氣一般不用這種方法
因為
它的密度只比空氣大一點點
二氧化碳可以
向下排空氣法:向下排空法適用於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氫氣.

㈡ 化學製取氧氣的過程與方法簡單點

  1. KMnO4加熱。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和MnO2混合加熱。2KClO3=△MnO2=2KCl+3O2↑

    排水法適合不溶於水的氣體,向上排氣法適合比空氣重的氣體(就是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的氣體,氧氣32可以,廣口瓶正放,導管伸入到瓶底,因為收集氣體比空氣重,就將空氣擠了出來),向下排氣法適合比空氣輕的氣體,如氫氣,氨氣,廣口瓶倒放導管伸入瓶底.
    氧氣的收集可以用向上排氣法和排水法
    過氧化氫加熱可以產生氧氣,但實驗室一般不用,因為會產生大量水蒸氣,實驗室制氧氣用加熱高錳酸鉀產生錳酸鉀.氯化錳和氧氣,因為不會產生雜質氣體.實驗室還可以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產生氯化鉀和氧氣.

  2. 工業上利用空氣降壓法(空氣中有百分之八十是氮氣,有百分之二十是氧氣,利用二者沸點不同)
    高中教材說潛艇中有利用過氧化鈉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來製取氧氣的
    排水集氣法製取的氧氣純度比排氣法要高的多。

  3. 分解過氧化氫這個成本太高,而且在加熱分解過程中會有水蒸氣產生,高錳酸鉀由於是固體,加入催化劑二氧化錳很容易分解製得氧氣。

  4. 註:用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是,加熱高錳酸鉀的試管口應朝下傾斜一定角度,避免將水倒吸至試管內造成試管爆裂。

㈢ 化學中如何製取氧氣

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二氧化錳做催化劑,生成氯化鉀和氧氣。

2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3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

㈣ 常用的製取氧氣的三個化學方程式怎麼

1、高錳酸鉀制備氧氣,.葯品:高錳酸鉀(暗紫色固體)、與二氧化錳(黑色粉末)。高錳酸鉀熱分解的方程式存在爭議,因為其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分解產物會有差異。

(4)化學製取氧氣擴展閱讀

一、氧氣收集方法:

1、排水法(不易溶於水);

2、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氣大)。

二、檢驗、驗滿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發現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㈤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1、加熱高錳酸鉀,化學式為:2KMnO₄===(△)K₂MnO₄+MnO₂+O₂↑

2、用催化劑MnO2並加熱氯酸鉀,化學式為:2KClO₃===(△,MnO₂) 2KCl+3O₂↑

3、雙氧水(過氧化氫)在催化劑MnO₂(或紅磚粉末,土豆,水泥,鐵銹等)中,生成O₂和H₂O,化學式為: 2H₂O₂===(MnO₂) ₂H₂O+O₂↑

實驗先查氣密性,受熱均勻試管傾:「試管傾」的意思是說,安裝大試管時,應使試管略微傾斜,即要使試管口低於試管底,這樣可以防止加熱時葯品所含有的少量水分變成水蒸氣,到管口處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試管破裂。「受熱均勻」的意思是說加熱試管時必須使試管均勻受熱。

(5)化學製取氧氣擴展閱讀:

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後蒸發,由於液態氮的沸點是‐196℃,比液態氧的沸點(‐183℃)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是液態氧。

利用氮分子大於氧分子的特性,使用特製的分子篩把空氣中的氧離分出來。首先,用壓縮機迫使乾燥的空氣通過分子篩進入抽成真空的吸附器中,空氣中的氮分子即被分子篩所吸附,氧氣進入吸附器內,當吸附器內氧氣達到一定量(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即可打開出氧閥門放出氧氣。

經過一段時間,分子篩吸附的氮逐漸增多,吸附能力減弱,產出的氧氣純度下降,需要用真空泵抽出吸附在分子篩上面的氮,然後重復上述過程。

㈥ 化學製取氧氣

雙氧水,二氧化錳,
二氧化錳
雙氧水————水+氧氣;
高錳酸鉀,
加熱
高錳酸鉀——錳酸鉀+氧氣+二氧化錳;
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二氧化錳
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㈦ 關於化學中的製取氧氣

1.製取氧氣從三種不同的物質中提取出來,那麼這個物質中就含氧?那這個物質還是純凈的么?這幾個物質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
是含有氧原子。純凈物和單質的區別不用再詳細的告訴你了吧?都是含有氧原子的化合物,有可能是純凈物,但絕不可能是單質。
2.在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實驗中,有根據情況的不同的實驗裝置。為什麼氯酸鉀和高錳酸鉀製取的時候使館都會稍微向下?(說的詳細,別搬一堆沒用的資料)。
稍微向下?你要再說清楚一些。
3.接著問題2,就算這些物質生成了氧氣,那這些氧氣如何才能得到並使用?(一出來不久和空氣結合,就不是純氧了啊!)
你可以在水中把裝滿水的試管倒置,用製取出來的氧氣排開水到試管里,然後封閉試管。當然這是在實驗室,工業生產不會用這些原料的。
4.請問,氧氣是如何讓收集的?(別寫的太籠統,把詳細過程和解釋等都寫出來)
如上,排開水。
5.在這個實驗中沒,有沒有什麼操作要求?或者是容易犯錯的操作?
6題就是你的注意事項
6.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在收集氣體時,不能在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時就收集,要等試管內和導管內的空氣排凈,直到導管口氣泡連續均勻放出時再收集
在試管和導管中會存在一些空氣,需要用氧氣來把他們趕出去。那樣才會是純凈的氧氣。

㈧ 初中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1、加熱高錳酸鉀

高錳酸鉀熱分解的方程式存在爭議,因為其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分解產物會有差異

中學階段反應方程式

2KMnO₄ == K₂MnO₄ + MnO₂ + O₂↑ (加熱)

2、氯酸鉀分解

製得的氧氣中含有少量Cl₂、O₃和微量ClO₂;該反應實際上是放熱反應,而不是吸熱反應,發生上述1mol反應,放熱108kJ

2KClO₃ == 2KCl + 3O₂↑ (MnO₂催化加熱)

3、雙氧水分解

過氧化氫溶液催化分解(催化劑主要為二氧化錳,三氧化二鐵、氧化銅也可)。

2H₂O₂== 2H₂O + O₂↑ (MnO₂催化)

(8)化學製取氧氣擴展閱讀:

工業製法

1、分離液態空氣法

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後蒸發,由於液態氮的沸點是‐196℃,比液態氧的沸點(‐183℃)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是液態氧。空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

利用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從空氣中制備氧氣稱空氣分離法。首先把空氣預冷、凈化(去除空氣中的少量水分、二氧化碳、乙炔、碳氫化合物等氣體和灰塵等雜質)、然後進行壓縮、冷卻,使之成為液態空氣。

然後,利用氧和氮的沸點的不同,在精餾塔中把液態空氣多次蒸發和冷凝,將氧氣和氮氣分離開來,得到純氧(可以達到99.6%的純度)和純氮(可以達到99.9%的純度)。如果增加一些附加裝置,還可以提取出氬、氖、氦、氪、氙等在空氣中含量極少的稀有惰性氣體。

由空氣分離裝置產出的氧氣,經過壓縮機的壓縮,最後將壓縮氧氣裝入高壓鋼瓶貯存,或通過管道直接輸送到工廠、車間使用。

使用這種方法生產氧氣,雖然需要大型的成套設備和嚴格的安全操作技術,但是產量高,每小時可以產出數千、萬立方米的氧氣,而且所耗用的原料僅僅是不用買、不用運、不用倉庫儲存的空氣,所以從1903年研製出第一台深冷空分制氧機以來,這種制氧方法一直得到最廣泛的應用。

2、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利用這種技術,在一定壓力下,讓空氣通過具有富集氧氣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較高的富氧空氣。利用這種膜進行多級分離,可以得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氧氣的富氧空氣。

3、分子篩制氧法(吸附法)

利用氮分子大於氧分子的特性,使用特製的分子篩把空氣中的氧離分出來。

首先,用壓縮機迫使乾燥的空氣通過分子篩進入抽成真空的吸附器中,空氣中的氮分子即被分子篩所吸附,氧氣進入吸附器內,當吸附器內氧氣達到一定量(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即可打開出氧閥門放出氧氣。

經過一段時間,分子篩吸附的氮逐漸增多,吸附能力減弱,產出的氧氣純度下降,需要用真空泵抽出吸附在分子篩上面的氮,然後重復上述過程。這種製取氧的方法亦稱吸附法.利用吸附法制氧的小型制氧機已經開發出來,便於家庭使用。

4、電解制氧法

把水放入電解槽中,加入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以提高水的電解度,然後通入直流電,水就分解為氧氣和氫氣。每製取一立方米氧,同時獲得兩立方米氫。

用電解法製取一立方米氧要耗電12~15千瓦小時,與上述兩種方法的耗電量(0.55~0.60千瓦小時)相比,是很不經濟的。所以,電解法不適用於大量制氧。

另外同時產生的氫氣如果沒有妥善的方法收集,在空氣中聚集起來,如與氧氣混合,容易發生極其劇烈的爆炸。所以,電解法也不適用家庭制氧的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氧氣

熱點內容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
安工大老師 發布:2025-07-11 02:47:26 瀏覽:525
微生物學第三版 發布:2025-07-11 00:14:22 瀏覽:107
初中數學卷子 發布:2025-07-11 00:11:28 瀏覽:807
2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卷 發布:2025-07-10 23:36:23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