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歷史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
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一般講文明史,是以城、青銅和文字為標志的。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計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黃帝時代的骨刻文字,專家認為這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1)中國五千年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㈡ 中華五千年歷史朝代
中華五千年歷史朝代順序:舊石器時代、新時期時代、三皇五帝時期、夏、商、周、秦、漢、三國、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1、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
2、漢朝分為西漢和東陳;
3、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
4、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
5、南北朝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又分為宋、齊、梁、陳,北朝分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6、五代分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7、十國分為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荊南、北漢;
8、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
(2)中國五千年歷史擴展閱讀
中華文明分為上下五千年,不是上邊五千年,下邊五千年,而是上下合起來,將近五千年。以公元記年來區分,公元後,就是到從零現在,這兩千多年的歷史。
至於公元前,就是發現最早的文化痕跡,河南洛陽的二里頭文化遺址。通過地質勘查以及文物鑒定,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大約的時代,就是大禹治水到夏啟王朝之間 。
而後,又在山東濟南,發現了更為古老的龍山文化遺址,又將中華文明的進程,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也就是公元前3000-2500年之間,根據史書的記載,大約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也就是常說的軒轅黃帝那一輩兒。這樣中國就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了。
還有一種比較客觀的說法,就是上邊的這三千來年的文明史,還需要更加豐富的證據來支撐。
首先,關於夏王朝,以及三皇五帝時期的文明歷史,都是後代文人寫的,或者前秦時代的一些古籍裡面,有所提及,但是並沒有發現真正的夏朝,或者更早時代的歷史文獻。
其次,現在一般國際上承認的,一個地域產生文明的三個標志:一是文字的記錄,說明由野人向文明時代邁進;二是金屬青銅器都使用,也說明正式跨出石器時代。三是,需要有固定的城市痕跡,也就是具備建立起社會模型的條件。
目前,無論是二里頭文化遺址,還是龍山文明的考證,我們可以基本確定,那個時代具備了製作青銅器的前提條件。而第一條文字,暫時還未發現系統的夏朝文獻記錄。第三條城市遺址,似乎目前,考古界還有些爭議,暫時還沒有十分充足的證據。
㈢ 中華五千年朝代歷史
歷史的作用有很多,寫成文章的話,幾萬字也是不夠的。可能在很多人眼裡認為,這么悠久的歷史一點用處都沒有,要來何用?但我想說的是,這只是站在你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歷史沒有對你產生助力,那就認為它沒有用。
最後說個例子,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早些年考古發現的大墓,墓內主人的屍體不腐爛的情況,當時還有日本人想要用針對的東西換屍體上的頭發和細胞組織。可能外人覺得日本人這么做有些不值得,但實際上通過研究這類古屍,是可以發現它不腐爛的原因的,這對於研究防腐材料是有很大作用的。而這些古墓的發現和挖掘,都是需要依賴歷史文獻資料的,誰敢說歷史是沒有用的?就連我現在回答你問題使用的簡體字,也是因為歷史的存在才流傳下來。
㈣ 中國為什麼稱為五千年歷史呢
中國有5000年歷史,這種說法由來已久,流傳甚廣,似乎是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若是細細推敲,會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釐清這些問題,對於客觀認識中國歷史,有很大幫助。
一、有文字記載的傳說時代
“5000年歷史”,其第一層含義當是5000年的文明史。如果說歷史,中國當然不止5000年。從中國大地發生農業革命算起,距今也有快10000年了。所以,5000年歷史,指的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時間,確切來講,是從黃帝時代開始算起。
(大禹,夏朝的開創者)
遺憾的是,至今沒有考古發現證明司馬遷的記載。1996年,我國開始實施夏商周斷代工程,關於夏朝的建國時間,這一工程的結論是大約是公元前2070年。
但是,我們可以提出一個以此類推的旁證,大大提高了《史記》中關於夏朝記載的可信度。這個旁證就是《史記》關於商朝歷史的記載最後被考古發現證明是真的。
㈤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有唐詩、宋詞、元曲、儒家思想、中醫理論等。
1、唐詩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2、宋詞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
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3、元曲
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
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4、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
5、中醫理論
中醫理論,即中醫基礎理論,簡稱「中基」。它是以天人合一的叄個哲學觀的整體理念與辨證論治、相似觀(分形觀)的循證觀點為最大特色的祖國傳統醫學體系的基礎與核心。
中醫基礎理論的學說主要包括分形陰陽五行學說,藏象五系統學說(心系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五運六氣學說,氣血精津液神學說(氣:信息-能量-物質學三元-多元說)。
體質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及養生學說,分形經絡說等,其中以藏象學說為核心,信息-能量-物質學說為基礎,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並用於指導臨床診療活動。
㈥ 中國的歷史有五千年嗎
我國歷史有確切的紀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距今2847年。但不能據此而說我國歷史不到三千年,或在這之前的歷史都不可靠。因為「有確切紀年」、「有文字可考」、「進入文明時代(即文明史)」和「我國人民活動史(即一般所說的「歷史」)」,這些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1)某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是從有可靠的證據表明該國已開始有了人類時開始算的。因為所謂「歷史」就是人類的活動史,有了人類就開始有了人類的歷史。這里所謂的證據是指考古發掘到的人類遺址、遺跡尤其是遺骨。是實物證據,不能僅憑神話傳說,例如僅僅根據聖經《創世記》上記載的上帝先創造男人亞當,又從亞當身上取根肋骨創造女人夏娃,就把這當作人類歷史的開端,而應該根據古人類學家、考古學家發現的「東非人」的遺址、遺骨以及用科學方法測定的年代(約距今300多萬年前)而判斷已知的世界歷史應開始於300多萬年前。我國歷史何時開始,也不能從「盤古開天」算起,而應該從已知的而且已被學術界公認的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算起。 (2)「文明史」:狹義的「歷史」是指「文明史」,過去以及現在一般人所說的「歷史」便指的是「文明史」。例如,我們說埃及已有5500多年的歷史,中國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都是指「文明史」。所謂「文明史」,比較一致的定義是指開始建立國家後的歷史,因為有了國家,人們才能產生出真正的科學文化包括文字。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的「文明史」應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的建立算起,雖然人們往往按照舊的習慣把傳說中5000年前黃帝時代作為我國「文明」但開始。 (3)「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在我國是指從商朝開始的歷史。因為盡管我國母系氏族時代的半坡遺址已發現疑似文字的符號,但畢竟只是疑似且未解讀。而商朝卻有大量的甲骨文為證。當然,甲骨文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文字,漢字的基本構成法如像形、指事、會意、假借、形聲等當時都已經有了,所以,我國如果今後能發現更早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還會提前。 (4)「有確切紀年的歷史」:是指絕對年代能准確到哪一年開始的歷史。我國「有確切紀年的歷史」開始於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
㈦ 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
五千年歷史文化述說不盡,但其中精華無不與一座城市相關——洛陽。國家史、國都史、文明史、民族史、無不以洛陽為始為主為流。但她已經被人們遺忘了,人們小看自己民族的根、國家的本,文化的源,把她遺忘了,以致迷失。猶太人沒有忘掉耶路撒冷,但我們華人卻將洛陽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