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資源與評價物理八上

資源與評價物理八上

發布時間: 2021-08-01 10:17:58

㈠ 八年級上冊物理資源與學案答案

這個你可以去當地的書店找找!

㈡ 人教版八年級上資源與評價物理答案

第一節 走進神奇

1.A.C.D.E B.F 2.D 3.B 4.B 5.能 6.向上彎折7.右臉

8.大9.如:水為什麼會向低處流?

第二節 探索之路

1.B2.(1)d e (2)b d f (3) a b c d (4)d (5)b3.D

4.空氣5.如:自行車外胎為什麼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紋

自行車哪些地方安有鋼珠?為什麼安鋼珠?

自行車輪為什麼是圓的?

自行車座墊下為什麼有彈簧?

自行車的軸為什麼要上潤滑油?

自行車為什麼用充氣橡膠胎?等

6.如:跳閘是指燈線斷了嗎?跳閘之後我們應採取什麼措施等

聚沙成塔:

(1)太陽光可以分解。理由是太陽光是白光,白光可以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不同顏色的光

(2)人們看到物體有不同的顏色

第三節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1)哥白尼 (2)伽利略 (3)牛頓 (4)愛因斯坦2.(1)提出問題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7)交流與合作3.(1)尊重客觀規律、不迷信權威、敢於堅持真理 (2)孜孜不倦、刻苦認真、堅強自信(3)合作與交流、修正或放棄4.C .D

5.體會一:牛頓非常謙虛,沒有否認別人的成就

體會二:科學探究需要合作

體會三:要善於總結別人的經驗,吸取教訓,豐富自己的成果

聚沙成塔:

(1)在陸地上使用氣浮法不但會激揚起大量塵土,而且會產生很大的噪音,

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而不宜採用。

(2)磁懸浮列車的原理是利用兩個同名磁極之間的磁斥力或兩個異名磁極之

間磁吸力使火車從鐵軌上浮起來。

原因是使火車從鐵軌上浮起來,消除了火車車輪與鐵軌之間的摩擦,所

以能大幅度地提高火車的速度。

綜合測試答案

1.現代通訊 ; 航天 ; 材料2.C 3.A 4.C 5.
科學家姓名

成就

愛因斯坦

狹義相對論

牛頓

牛頓第一定律

法拉第

電磁感應定律

焦耳

焦耳定律

歐姆

歐姆定律

6.思維程序是: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7. (1)探究課題:撕物體時力的作用效果是否與缺口的大小有關

(2)猜想:撕物體時力的作用效果與缺口的大小有關(或:無關)

(3)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器材:六張相同的紙,三張有缺口,三張無缺口

實驗步驟:(1)將紙分成三組,每組分別有一張有缺口的和一張無缺口的

(2)實驗第一組:沿缺口撕那張有缺口的紙張,感覺一下用力 的大小;然後用同樣的方法撕那張無缺口的紙張,感覺一下用力的大小

(3)實驗第二、三組:用同樣的方法撕其餘兩組有缺口和無缺口的紙張,感覺一下每一次用力的大小並將結果記入下表

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組次

撕開無缺口的紙張用力大小

撕開有缺口的紙張用力大小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預測實驗:如果猜想正確,將會出現的現象是:撕每一組紙張時用力的大小均不同。(或「撕每一組紙張時用力的大小均相同」)

第二章 運動的世界

第一節 動與靜

基礎過關

1. 人(船);山(岸)2. 火車或乘客自己3.太陽;地球4.運動的;靜止的5.B 6.B 7.C 8.A 9.D 10. 足球運動員相對於球場上的跑道或坐椅等是運動的,但由於攝像機始終讓運動員在鏡頭中,所以運動員與電視機是相對靜止的,所以人始終在電視機屏幕上 11. 卧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懼東;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

能力提升

12.是靜止的;是運動的13.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14.靜止的;運動的15.小明;柳樹 16.C 17.C 18.A 19.A 20.C 21.C 22.D 23.以飛機為參照物,小明不動,但以地面為參照物,小明就在高速運動,當飛機降落時,小明和飛機相對於地面雖然在高速運動,但速度在逐漸減小,最後會安全降落到地面。24.雲

第二節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

基礎過關

1.(1)150;9000 (2)0.166;16.6 (3)50;5×10-8 2.(1)mm(2)km(3)cm(4)μm(5)dm(6)dm2 3. 3;4.4 4.2.7;2.70 5. 8.78cm;0.24 6. 1cm;383;3.8dm 7.A 8.C 9.D 10.B 11.D 12.C 13.B 14.D

能力提升

15.min;s;10s;h ;min; s ;2.01s 16. 4.2 ×109m 17.D 18.B 19.D 20.C 21.C 22.C 23.B 24. 將兩種細銅絲分別緊密地排繞到兩只鉛筆上,使纏繞的總寬度相同,分別查清各自纏繞的圈數。設待測銅絲的直徑d′,圈數n′,直徑為d = 0.5mm的銅絲的圈數為n 則d′=(n/ n′)d=0.5 n/ n′毫米

第三節 快與慢

基礎過關

1.1.2;2.88×10-2;1.2;30 2.1.27 3.85.5 4. (1)都是直線運動(2)速度大小不變 速度大小變化 5.9:8;8:9 6. 600min 7.A 8.C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 1.8km 16.15m

能力提升

17. 時間相等時,通過的路程越長,運動越快;路程相等,用的時間越短,運動得越快18.本路段最大限速為80kg/h;45 19.30 20.6 21.50

22. 信息二:騎自行車15S運動了200m(或跑步者25S運動了200m)

信息三:騎自行車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大23.D 24.C 25.B 26.C; 27.20cm以上 28. 64s

第四節 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基礎過關

1.85 3 2.1.5 m/s; 3.1.2 m/s; 4.C; 5.A ;6.D ;7.C ; 8.(1)略(2)6.25m (3)<

能力提升

9.15;10;12;10.勻速直線;20;11.58;12.C;13.A;14.C;15.C;16.B;17.C;18.C;19.(2)猜想與假設(4)刻度尺

20.B;紙片下落在空中距離不好測量,固定距離後,通過測量時間就可以求速度

21. .(1) 7.8m/s (2)559.5m/s (3)第一、第二、第四個20m 建議:加強起跑和增強耐力的訓練. 22. 2.64m/min;偏小

第二章 A卷答案

1.米;刻度尺;2.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這個人每秒通過的路程是1.1米;3.運動的;靜止的;4.mm;dm

5.3;3;6. 靜止 向北行駛 向南行駛,但速度比列車慢;7.dm;cm;8.200;720;9. 40m/s;10.12.5;0.125;11.1dm;12. 丙;在相同路程 的條件下比較時間的方法;13.大;勻速直線;14.D;15.D;16.B;17.D;18.D;19.A;20.C;21.A

22. (1)以同一起點跑完相同路程,用時最少的跑得快。

(2)以同一起點,同一時間開始運動,路程遠的跑得快

23. (1)用沒有彈性的細線與一盤蚊香的每一圈的中央重合,再拉直細線,測出線一盤蚊香的長度L。①先測出長度為(一小段)L1的蚊香燃燒的時間t1;②算出蚊香燃燒所用時間t。

(2)t=(L/L1)t1

24.6min;60m/s

25. 0.03m/s;0.02m/s;0.024m/s

26. h=5t2;226

27. (1)由7點到7點30分這段時間內的速度為v1= = =0.3km/min

由7點30分到8點10分這段時間內的速度為v2= = =0.25km/min

因為v1≠v2,所以此人做的不是勻速直線運動.

(2)v3= = ≈0.29km/min

(3)v4= = ≈0.38km/min

第二章 B卷答案

1. (1)cm (2)km (3)min (4)m;2. 9:4;3. 1.81;4. 南;西北;5. 100km/h;300;6.78;21.7;7. 西;5;8. 0.982m;9. 60 1.67 105;10.C;11.D;12.D;13.B;14.A;15.D;16.C;17.B;18.B;19.D;20.B

21. 輔助器材;軟細線.

方法:將軟細線擺放在地圖上,使軟線與南京到北京的鐵路線完全重合,在線上做出對應的南京,北京的標記,放直軟線量出兩標記點之間的距離,再根據地圖的比例尺計算鐵路的實際長度.

22. (1)勻速;6 (2)1.2 (3)小於

23. 實驗步驟:①將若干鉛筆芯並列緊排在水平桌面上

②用刻度尺測這列鉛筆芯的總長度L

③數出這列鉛筆芯的根數n 表達式:d=L/n

24. (1)v=s/t (2)小 (3)4 1 0.03 (4)大

25. (1)平均速度 (2)提示:人起跑速度快,如果比賽路程只有幾米,自行車還沒來得及加速,自行車的平均速度就更小,人騎自行車比跑步更輕松,比賽路程長時,跑步的人平均速度小 (3)提示:分別記錄兩人運動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求出平均速度 (4)①3.3m/s;4.9m/s;②160 m;③42 s;④200~240 m

26.(1)59min(2)36;103

一部分而已。。。
全的我也沒有找到。。。
估計過幾天應該會有把。。。。

㈢ 為什麼八年級上物理資源與評價答案不對啊

不知道,我也沒查到。
找找大慶教育網吧。

㈣ 資源與評價物理八上答案

建議把問題粘上再問

㈤ 義務教育新課程物理《資源與評價》八年級上下冊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與上海科技版配套

沒用過啊

㈥ 資源與評價換新版本了!紅色皮的,我想要物理8上(配S版)答案 各位幫忙哈!

http://wenku..com/view/9e5a583243323968011c92b5.html地址,給我懸賞,答案一樣的,s版,我是大慶的,和這答案一樣,不信自己對

㈦ 八上地理資源與評價答案人教版

八年級地理上冊期末總復習
第一章遼闊的疆域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1、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大。
12、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雜聚,小集中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5、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徵冰川廣布 ,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
2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發和利用山區和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
28、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2/3 。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34、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干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台風。
43、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49、黃河在流經中遊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50、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宜賓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55、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佔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 ,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從時間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庫。
66、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
67、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69、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西藏省目前沒有鐵路線。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採用公路運送。
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運送。
7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7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民的基礎主業。
7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
78、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南稻北麥 」格局。
8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
8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點。
8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三大棉區。
8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8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了試驗區。
85、高新技術產業主要特點1.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3.產品更新換代快。
86、高新技術產為是以電子和信息類主業為「龍頭」產業。
8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民區多依附於大城市 ,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88、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

㈧ 資源與評價物理答案 八年級上配上海科技版

闖關東,作為一種社會習俗而被廣泛接受。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背井離鄉的山東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19世紀,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清朝政府卻依舊禁關。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著被懲罰危險,「闖」入東北,此為「闖關東」來歷。至1840年東北人口突破300萬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國人口達四億多。清末,沙俄侵略東北。清於1860年在東北局部馳禁放荒,1897年全部開禁,1910年東北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民國年間(1912年——1949年),「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前夕近4000萬人(數據來自《中國人口地理》,張善余)。 民國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1830萬,留住的山東人達 到792萬之多,「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 因此,現在東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屬於山東等省份——黃河下游地區的。
闖關東,清入關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嚴禁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頒布禁關令。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末路退往關東,雍正說「朕夷狄之君」「非中國人」。滿人傾族入關,東北人口劇減,借口「祖宗肇跡興王之所」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順治開始,滿境分段修千餘公里「柳條邊」籬笆牆——滿洲長城(柳條邊牆、柳牆、柳城、條子邊),康熙中期竣工。從山海關經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柳條邊曰「老邊」;自開原東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邊」(《辭海》)。故,在民間有「邊里人」、「邊外人」的說法。
闖關東-山東人-清代分三個時期:(1)1644至1667年,《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23年間「魯民移民東北者甚多」,許多地區因移民而「地利大辟, 戶益繁息」。(2)1668至1860年,為維護滿洲固有風俗和保護八旗生計, 康熙七年(1688年)清廷下令「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對東北實行禁封政策。(3)1861至1911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邊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斷侵蝕黑龍江邊境,清政府採納了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於咸豐十年(1860年)正式開禁放墾。
闖關東,從「流人」到「流民」,到東北「移民社會」 。清初民族矛盾尖銳,清朝統治者採取了極其殘酷的鎮壓手段。將「造反」者遣送邊陲「煙瘴」之地,山東觸犯刑律者多發配「極邊寒苦」的東北,這種遣犯史稱「流人」。山東人是「安土重遷」的典型。人口壓力、天災人禍、 滿清政府的政策導向等構成了山東人闖關東的外因。以修築當時的中東鐵路為例,《東北開發史》 引日本人稻葉君山的話說:「中國苦力,如蟻之集,而勞力之供給地之山東,更乘機輸送無數勞工出關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餘里之中東路乃山東苦力所完成,亦非過言也。」 闖關東,東北是外敵侵擾之地,山東人卓絕的斗爭。吉林省渾江市《灣溝公社志》記載:「1921年間有一名叫王振邦的農民, 原籍山東,因逃荒攜妻及長女一家流落於西川一帶。1931年日軍侵佔東北,王振邦與山東老鄉聚義百餘人抗日,1934年末,他們與日軍大小戰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戰績最佳,日軍死傷慘重,義軍為日軍所膽寒。」
闖關東,由於東北為流放地,禁墾,邊牆西為蒙古貴族駐牧地。但覆滅的滿清殖民政府無力阻擋歷史潮流,滿清二百多年殖民統治,倒促進了滿蒙漢等族的大融合,即使「滿蒙獨立」運動、「偽滿洲國」等歷史滄桑,都沒能改變滿洲人成為中國的滿族人。山東聖人之鄉心態鄉土意識淡化,冒險精神增強最,促使流民春往冬歸轉變為在東北紮根。辛亥革命東北幾千萬關內漢人回到中國懷抱,「以至於人文地理學地圖表明該地區完全是中國人的」(《草原帝國》,法國,勒內·格魯塞)。
闖關東,是悲壯的歷史,是一次移民壯舉。存在特定的「闖關東」路線、存在「闖關東」的特定背景。因此,闖關東是一種社會歷史移民現象,有自發的客觀因素,有內在的政治影響深度。「山東人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滿洲旅行記》 中記載了當年真實的歷史畫面:「由奉天入興京,道上見夫擁獨輪車者,婦女坐其上,有小兒哭者眠者,夫從後推,弟自前挽,老媼拄杖,少女相依,踉蹌道上,丈夫罵其少婦,老母喚其子女。隊隊總進通化、 懷仁、海龍城、朝陽鎮,前後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寢者皆山東移民……」。作為世界第一的大民族——漢族,幾百年來人囗壓力就使漢人不斷向周邊擴散:走西囗、下南洋,內蒙古和新疆也成為漢人移民地。那麼,闖關東便成了人口與經濟的平衡學。

熱點內容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
安工大老師 發布:2025-07-11 02:47:26 瀏覽:525
微生物學第三版 發布:2025-07-11 00:14:22 瀏覽:107
初中數學卷子 發布:2025-07-11 00:11:28 瀏覽:807
2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卷 發布:2025-07-10 23:36:23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