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分子結構
『壹』 常見物質的化學結構式
氧氣
O2
氫氣
H2
氮氣
N2
氯氣
Cl2
氧化鎂
MgO
二氧化碳
CO2
氯化氫
HCl
氫氧化鈉NaOH
碳酸鈣
CaCO3
硫酸銅
CuSO4
硝酸銀
AgNO3
氯化鈉
NaCl
氯化鋁
AlCl3
碳酸氫鈉
NaHCO3
碳酸氫銨
NH4HCO3
高錳酸鉀
KMnO4
二氧化錳
MnO2
甲烷
CH4
乙醇
/酒精
C2H5OH
水(一氧化二氮)
H2O
鐵Fe
碳酸鈉Na2CO3
雙氧水H2O2
銅Cu
鎢W
『貳』 化學 分子構型
對於ABn型分子要看成鍵電子對數和孤對電子數。VSEPR模型
我列舉一下
AB型分子 直線性
AB2型分子 直線型(MgCl2):兩對成鍵電子,無孤對電子。 V型(SO2)兩對成鍵電子,一對孤對電子。
AB3型 分子平面正三角形(AlCl3、SO3)3對成鍵電子,無孤對電子。三角錐型(NH3)V型
重點是理解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VSEPR模型)
『叄』 化學上的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最簡式分別指的是什麼。
分子式: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單質、化合物)分子的組成及相對分子質量的化學式。如氧分子用O2 表示,氯化氫分子用HCl表示。
最簡式:又叫實驗式,它是僅能表示化合物組成中各元素原子數目的比例的化學式。如醋酸最簡式:CH2O
結構式:用元素符號和短線表示化合物(或單質)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結合方式的式子。
結構簡式:在結構式基礎上對一些原子、化學鍵進行省略的化學式 。
例如:
『肆』 什麼化學結構
化學結構就是一個化學方程,它會用一種形狀去描述它的結構,就像你圖中的結構,就是一種化學結構。
『伍』 如何做 化學 中的 分子結構圖
你可以去網上找像chemoffice,chemwin這樣的專門的化學專業軟體,我手頭有個chemwin3.0很小巧的.如果需要留下你的聯絡方式。
『陸』 化學分子結構圖 =和— 區別
用-表示這兩個原子公用一對電子成鍵
=
就表示這兩個原子共用兩對電子成鍵
當然還有用三個橫線連接的同理是三對電子成鍵
但是沒有四對的
『柒』 化學分子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的區別
1、定義不同
結構式:結構式是表示用元素符號和短線表示化合物(或單質)分子中原子回的排列和結合方式的答化學組成式。是一種簡單描述分子結構的方法。
結構簡式:結構簡式,化學名詞,是把結構式中的單鍵省略之後的一種簡略表達形式,通常只適用於以分子形式存在的純凈物。
2、組合方式不同
結構式在表示分子式時採用了分子數量和化學鍵配合,而結構簡式可以省略部分化學鍵直接用化學符號和阿拉伯數字表示分子式的組成。
3、表示方法不同
結構式是表示用元素符號和短線表示化合物(或單質)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結合方式的式子。是一種簡單描述分子結構的方法。
結構簡式就是結構式的簡單表達式(通常只適用於以分子形式存在的純凈物,如有機分子),應表現該物質中的官能團:只要把碳氫單鍵省略掉即可,碳碳單鍵、碳氯單鍵、碳和羥基的單鍵等大多數單鍵可以省略也可不省略。
『捌』 化學結構式
CH3CH2CH2CH2OH;(CH3)3COH
(CH3)2CHCH2OH;
CH3CH2CH(CH3)OH
好辛苦我最不會打字母!
其實這是碳鏈異構,丁基的共以上四種
『玖』 化學分子式
初三化學知識要點必讀
班級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座號___________
1、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的結構、組成、性質變化及規律。
2、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為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化學變化。
3、我國古代化學工藝發明較早的三項是:造紙、火葯、燒瓷器。
4、我國勞動人民在戰國時期製造了青銅器,春秋冶鐵,戰國煉鋼。
5、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學說,法國科學家拉瓦錫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
6、
7、水的污染
8、空氣的成分 (按體積分數) :N2佔78%,O2佔21%,CO2佔0.03%,稀有氣體佔0.94%,其它氣體和雜質佔0.03%。
9、地殼中元素的含量:
第一:O(氧)[最多的非金屬] 第二:Si(硅)
第三:Al(鋁)(最多的金屬) 第四:Fe(鐵)
10、①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
② 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的化合價和元素的分類。
③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1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12、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帶正電荷為陽離子,帶負電荷的為陰離子,不顯電荷的為原子。
1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14、粗鹽提純的步驟:溶解 、過濾 、蒸發 ( 結晶 )。 配製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的步驟:計算、稱量(或量取)、溶解。
15、一些單一答案的填空、選擇題:
⑴最輕的氣體(密度最小)----氫氣 ( H2 );
⑵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氫氣 ( H2 );
⑶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化合物-----水 ( H2O);
⑷最簡單的有機物----- 甲烷 ( CH4 ) ;
⑸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為氧(O)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為鋁(Al)元素。
⑹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為氮氣(N2)。
⑺最硬的礦物質是鑽石,最軟的礦物質是石墨。(它們是碳的不同單質。)
⑻相同質量的金屬與足量的金屬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Al>Mg>Fe>Zn
⑼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二氧化碳 ( CO2 );
⑽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氧氣 ( O2 );
⑾具有還原性的氣態化合物---- 一氧化碳( CO );
⑿具有還原性的物質(做還原劑):H2(氣體單質)、CO(化合物)、C(固體單質)
⒀工業酒精有毒,它含有的雜質是——甲醇( CH3OH)[有毒的液體];
⒁煤氣,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CO ), 有毒!
⒂具有可燃性的氣態物質:H2(氣體單質)、CO和CH4(化合物);
⒃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 、天然氣。
酒精也被叫做「綠色能源」;
煤被稱作「工業的糧食」;石油被稱作「工業的糧食」;
⒄人體內含有的胃酸是鹽酸(HCl),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元素為氧(O)。
⒅「五金」是指:金、銀、銅、鐵、錫;
16、常見物質的學名、化學式、俗名(或礦石的主要成份):
學名 俗名 化學式 學名 俗名 化學式
氧化鈣 生石灰 CaO 氯化鈉 食鹽 NaCl
氫氧化鈣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 乙酸 醋酸 CH3COOH
碳酸鈣 大理石、石灰石 CaCO3 乙醇 酒精 C2H5OH
汞 水銀 Hg 甲烷 沼氣 CH4
一氧化碳 煤氣 CO 氧化鐵 鐵銹 Fe2O3
二氧化碳 乾冰 CO2 碳 金剛石 C
氫氧化鈉 燒鹼、火鹼、苛性鈉 NaOH 氫氯酸 鹽酸 HCl
碳酸鈉 純鹼、蘇打 Na2CO3 水 固體:冰 H2O
鹼式碳酸銅 銅綠、孔雀石 Cu2(OH)2CO3 五水硫酸銅 膽礬、藍礬 CuSO4•5H2O
17、金屬活動順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8、常見原子團的化合價:
NO3 、OH、SO4、CO3、NH4、
19、溶液的特徵: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20、溶解度的定義:
①條件:在一定溫度下; ②標准:100克溶劑(一般指水);
③狀態:飽和; ④單位:克
21、常見物質的顏色:大部分固體白色,大部分氣體、液體、溶液無色 ;
⑴黑色固體:木炭(C)、氧化銅(CuO)、四氧化三鐵、二氧化錳、鐵粉;
⑵藍色:硫酸銅晶體(CuSO4•5H2O)、氫氧化銅[Cu(OH)2],氯化銅、硫酸銅和硝酸銅的溶液也是藍色;
⑶藍色沉澱:Cu(OH)2,不溶於水可溶於酸;
⑷黃色固體:氯化鐵、硫酸鐵、硝酸鐵,它們的溶液也是黃色;
⑸紅褐色沉澱:氫氧化鐵,Fe(OH)3 , 不溶於水可溶於酸;
⑹硫磺是淺黃色固體,液氧、固態氧是淡藍色;
⑺紅色固體:銅 、氧化鐵[Fe2O3]、紅磷 ; 高錳酸鉀:紫黑色固體;
⑻淺綠色:氯化亞鐵、硫酸亞鐵、硝酸亞鐵溶液;
⑼綠色:鹼式碳酸銅[Cu2(OH)2CO3](俗名:銅綠);
22、不溶於水也不溶於酸的白色固體是:AgCl、BaSO4。
23、H2、CO、C還原氧化銅(CuO)的主要現象為黑色的CuO固體變為光亮的紅色固體。
24、.氧氣的化學性質:支持燃燒,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劑。
⑴木炭在氧氣中燃燒(O2可使帶火星的木條的木條復燃):
現象: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⑵鎂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
現象: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 ;
⑶蠟燭在氧氣里燃燒得更旺,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瓶壁內有水珠。
向瓶內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
⑷磷在空氣中燃燒: 現象:發出白光,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
⑸硫在空氣中燃燒,硫在氧氣中燃燒:
硫在空氣里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熱量;
在氧氣里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熱量 ;
⑹氫氣在空氣中燃燒(點燃爆鳴氣):
現象:純凈的氫氣在空氣里安靜地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不純的氫氣點燃會爆炸;
比較:CO在空氣中燃燒時發出藍色的火焰;甲烷(CH4)燃燒時火焰明亮並呈藍色。
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放出熱量;(此實驗必須先在集氣瓶里裝少量水或在瓶底鋪一層細砂,防止濺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26、常見物質的鑒別:
物質 鑒別方法及現象 化學方程式(舉例)
酸(H+) ①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②用藍色的石蕊試紙檢驗,試紙變紅;
③ 用pH試紙檢驗,pH<7
鹼(OH-) ①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
②用紅色的石蕊試紙檢驗,試紙變藍;
③ 用pH試紙檢驗,pH>7
鹽酸和可溶性氯化物(Cl-) 加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澱;
再加入稀硝酸,沉澱不溶解 。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硫酸和可溶硫酸鹽(SO42-) 加入Ba(NO3)2溶液,產生白色沉澱,
再加稀硝酸,沉澱不溶解。 H2SO4+Ba(NO3)2=BaSO4↓+2HNO3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碳酸鹽(CO32-) 加稀鹽酸,生成氣體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變白色渾濁。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Ca(OH)2==CaCO3↓+H2O
水 加入白色無水硫酸銅粉末,白色變藍色。 CuSO4 +5H2O= CuSO4•5H2O
鐵鹽溶液(Fe3+) 加入NaOH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澱。 FeCl3+3NaOH= Fe(OH)3↓+3NaCl
銅鹽溶液(Cu2+) 加入NaOH溶液,生成藍色沉澱。 CuSO4+2NaOH= Cu (OH)2↓+Na2SO4
鑒別物質的一般方法:取樣 → 加試劑 → 觀察現象 → 得出結論
『拾』 化學結構式怎麼寫
用元素符號和短線表示化合物(或單質)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結合方式的式子.
如甲烷的分子結構式可以表示為:
H H
╲ ╱
C
╱ ╲
H H
結構式用—、=、≡分別表示1、2、3對共用電子;用→表示1對配位電子,箭頭符號左方是提供孤對電子的一方,右方是具有空軌道、接受電子的一方.
結構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正的分子結構和性質,但不能表示空間構型,如甲烷分子是正四面體,而結構式所示的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卻都在同一平面上.
確定一個化合物的結構是一件相當艱巨而有意義的工作.測定有機化合物的方法有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學方法是把分子打成「碎片」,然後再從它們的結構去推測原來分子是如何由「碎片」拼湊起來的.這是人類用宏觀的手段以窺測微觀的分子世界.50年代前只用化學方法確定結構確實是較困難的.例如,很出名的麻醉葯東莨菪鹼,是由植物曼陀丹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生物鹼,早在1892年就分離得到,並且確定其分子式為C17H21O4N.但它的結構式直到1951年才肯定下來.按照現在水平來看,這個結構並不太復雜.近年來,應用現代物理方法如X衍射、各種光譜法、核磁共振譜和質譜等,能夠准確、迅速地確定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大大豐富了鑒定有機化合物的手段,明顯地提高了確定結構的水平.
分子結構包括了分子的構造、構型和構象.構造是分子中原子成鍵的順序和鍵性.以前叫做結構,根據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的建議改為「構造」.表示化合物的化學式叫做構造式.
由於有機化合物中存在著同分異構現象,因此一個分子式可能代表兩種或兩種以上具有不同結構的物質.在這種情況下,知道了某一物質的分子式,常常可利用該物質的特殊性質,通過定性或定量實驗來確定其結構式.
結構式不同而化學式相同不一定是同一種物質,其性質也往往不一樣嗎.比如各種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化學式相同,但是結構式不一樣,就顯示出性質的差異.更不必說相同化學式的不同類物質,比如二甲醚和乙醇的分子式均為C2H6O,但其結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