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初中物理音調

初中物理音調

發布時間: 2021-08-02 23:48:56

⑴ 誰能告訴我初中物理中聲調是由什麼決定的

聲調是由物體振動快慢決定的,物體振動的快那麼聲調就高,反之。衡量物體振動快慢的量叫赫茲Hz。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初中物理音調

還跟粗細、材料以及緊張程度等因素有關的。
管樂器是靠空氣柱振動發聲的,例如笛子或簫,同樣的粗細,空氣柱越短產生的音調越高。
彈撥弦樂器是靠弦的振動發聲的,例如吉他或古箏,通常都一樣長,越細聲調越高,弦綳得越緊發聲的音調越高。
拉弦樂器是靠弓與弦的摩擦發聲的,例如小提琴或二胡,弦也是一樣長的,越細聲調越高的。
找個樂器試試啦!

⑶ 怎樣區分初中物理中的音調,響度.(最好要

聲音頻率的高低叫做音調,表示人的聽覺分辨一個聲音的調子高低的程度。
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響度是感覺判斷的聲音強弱,即聲音響亮的程度,根據它可以把聲音排成由輕到響的序列。

⑷ 怎樣區分初中物理中的音調,響度。

音調由聲音的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響度由聲源的振幅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聲源的遠近有關,聲源振幅相同,聽者離聲源越遠,響度越小。

資料:
音調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系。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鋼琴中央C的頻率是每秒261.6次。人發出的聲音的頻率,
大約是從每秒85次到1100次。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
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達每秒1180次。
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數人能夠聽
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每秒20次到20000次。

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實驗表明,音叉
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們聽到的聲音越大。
所以,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系。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系。聲音是從發聲體向四面八方傳播的,越到遠處越分散,所以人們距發聲體越遠,聽到的聲音越小。如果能夠想辦法減小聲音的分散,就可以使聲音響度更大些。

祝你成功!

⑸ 初中物理中有個問題不明白,什麼叫音調,什

音調:
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
頻率決定音調。
物體振動的快,發出聲音的音調就高。
振動的慢,發出聲音的音調就低。

⑹ 初中物理中,音調與音色有什麼區別

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音調主要取決於聲源振動的頻率,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發聲體本身的特性(如長度、松緊、大小、多少、厚薄)改變其頻率,從而影響其音調的高低。人耳對聲音高低的感覺稱為音調。音調主要與聲波的頻率有關。聲波的頻率高,則音調也高。
音色:表示聲音的品質。一般來說。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如不同的人發出的聲音就不同,其音色是有差別的。
音色是人們區別具有同樣響度、同樣音調的兩個聲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說是人耳對各種頻率、各種強度的聲波的綜合反應。音色與聲波的振動波形有關,或者說與聲音的頻譜結構有關。

⑺ 初中物理,聲音:

B
人聽到聲音的原因是所謂「聲音」就是物質間相互振動傳導例如空氣振動人耳中鼓膜等,轉化為腦電流,人就「聽」到了聲音。其中人耳朵能感受的振動頻率為20-20KHZ。
人對聲音的感受標准還有一個是音量,和波長有關,正常人聽覺的強度范圍為0dB—140dB。
換句話說:音頻范圍內聲音太響太弱都聽不到,音量范圍內音頻太小(低頻波)或太大(高頻波)也聽不到。
人能聽到聲音還和環境有關,人耳有屏蔽效應,就是強聲可以遮蓋弱聲。
人體內部的聲音如心跳聲、腸鳴音、濕羅音等甚至血液流動的聲音不大能讓人「聽」到的原因是音頻過低或音量太小了,或被嘈雜環境遮蔽掉了。聽診器的原理就是物質間振動傳導參與了聽診器中的鋁膜,而單非空氣,改變了聲音的頻率、波長,達到了人耳「舒適」的范圍,同時遮蔽了其它聲音,「聽」得更清楚

⑻ 初中物理中,音調與音色有什麼區別么

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音調主要取決於聲源振動的頻率,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發聲體本身的特性(如長度、松緊、大小、多少、厚薄)改變其頻率,從而影響其音調的高低。人耳對聲音高低的感覺稱為音調。音調主要與聲波的頻率有關。聲波的頻率高,則音調也高。

音色:表示聲音的品質。一般來說。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如不同的人發出的聲音就不同,其音色是有差別的。音色是人們區別具有同樣響度、同樣音調的兩個聲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說是人耳對各種頻率、各種強度的聲波的綜合反應。音色與聲波的振動波形有關,或者說與聲音的頻譜結構有關。

哈,之前沒注意看下面的話,就看你題目了,以為就問的是那句話呢,懶得打字了,就找了個答案貼上去了。其實,我學生時代的時候,也對這個問題有些模糊,因為跟你一樣的感覺,原因就是老師壓根對這東西一筆帶過,對它們的區分和解釋完全按書上的定義照本宣科。考的題型也很古板,反正沒有更深入的探討的東西,所以也沒有機會讓老師多講。

如今我是這樣想的,僅供參考。
為什麼同是能拉,能彈出一樣曲調的小提琴,以及鋼琴,比如國歌好了,或者是C調的同一首曲子,人們干嗎就能分辨出這個是小提琴,這個是鋼琴呢?
你也先別急著說,這樣的東西還要你來說啊,老師就舉過這樣的例子。
接著看,為什麼你聽甲唱國歌,和乙唱國歌,同是一個調,你又能分辨出來誰是誰
你也別急著鄙視我
再看,為什麼同是甲,某天他生病感冒了,開腔唱了國歌,並不走調,你沒看見他人,你卻不曉得是誰在唱,然後看到他了,驚呼:你咋變了個聲了!感冒啦!
再看,相同質地的瓷器碗,大小不一樣了,管口高低不一樣了,哎,就也不知道是聲調還是音色就不一樣了。
想一想這些東西。
你有沒有覺得?我反正是這樣覺得:看來,相同質地的,它會是音色相同,改變振幅和頻率,就能改變它的聲音的大小和音調,比如正常的人唱一首不同調的歌。
但是,你感冒了,你的喉嚨的質地變了,因為水腫了呀,那啥,喉嚨的肉裡面充了別的東西了,還有肉「分子」之間的距離也改變了,腫起來了么。
這不,就讓跟你最要好的朋友,也聽不出來,那是你的聲音,因為音色發生變化了撒。
那就更別說什麼鋼琴小提琴了。
回到你舉的例子上,瓷器只是破損時,它的質地還是那個質地,只是振幅的頻率變化了,它聲音就變得低起來了,跟敲不同管長的同一瓷器的道理一樣。
不過,如果你把瓷器完全敲壞,磨成粉,再弄成個陶器,那我覺得肯定已經質地變化了,你有沒有覺得幾乎質地變化到了分子階段啊!
而西瓜呢,它沒熟和熟之間,好像是水分啊,還有瓜瓤的中空啊,什麼的,好像從根本上就變化了,好比水腫的喉嚨和正常的喉嚨吧,我認為是音色已經變化了。
個人之見,僅供參考。
我發現我沒事就喜歡碼成堆的字。
話癆

⑼ 初中物理。 響度,音色和音調怎麼區分

響度-物理學把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而且聲音的響度一般與聲源振動的幅度版有關,振動幅度越大權,響度越大.用分貝(dB)表示
音調-物理學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用頻率表示,單位是赫茲(HZ)
音色-反映聲音的品質與特色,不同物體發出不同的聲音,其音色是不同的(曾經稱為音品)
樂理課本:物體震動產生音.音的性質:1.音高:由震動頻率決定.2.時值:物體震動時間的長短.3.強弱:由振幅決定.4.音色:由發音體的性質決定.
1 頻率決定聲調的高低,振幅決定能量的大小
2 音色與振幅和頻率都沒有關系,決定音色的是發聲體固有的性質與傳播介質的性質,想知道具體一點的可以看下面鏈接.
3 如果你玩琴就會發現,越高的音其實聲音越小,響度和音調的區分方法就是看強調的是震耳程度還是音樂里的聲調高低,如果都不是就歸類到音色里吧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