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化學差量法

化學差量法

發布時間: 2021-08-02 23:59:59

A. 什麼化學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某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法。
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化學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題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理論差量。

B. 化學差量法

所謂差量法就是根據化學方程式找出物質的質量(或氣體體積)的變化量與某種(或某些)反應物或產物的量的關系來進行化學計算的方法。例如本題涉及的反應是CO+CuO=CO2+Cu 因為「通過足量灼熱的氧化銅」,所以一氧化碳全部參加反應。氣體總質量增加是由於一氧化碳變成了二氧化碳造成的,所以根據CO+CuO=CO2+Cu
可得:氣體質量的增加值____一氧化碳
CO2-CO=44-28=16 CO=28
18g-12g=6g x
16/6=28/x x=6*28/16=10.5 g
原混合氣體中CO的質量分數=10.5/12=87.5%
至於6/16*28,是用另一種思維方法得出的,有必要再解釋嗎?

C. 在化學中,什麼是差量法,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差量法

逐差法
當實驗中、兩物理量滿足正比關系時,依次記錄改變相同的量時的值:x1,x2…xn(或者當某一研究對象隨實驗條件周期性變化時,依次記錄研究對象達到某一條件(如峰值、固定相位等)時的值x1,x2…xn:),的間隔周期的求解方法若由x1,x2…xn逐項逐差再求平均:
其中只利用了和,難以發揮多次測量取平均以減小隨機誤差的作用,此時應採用隔項逐差法(簡稱逐差法)處理數據。
逐差法處理數據時,先把數據分為兩組,然後第二組的與第一組相應的
相減,如下表:
n
第一組
第二組
逐差
處理結果
不確定度分析
n為偶數時,每組

對,和均含有,則方和根合成有
可採用下式粗略估算不確定度
n為奇數時,可以任意舍掉第一個數據或最後一個數據或正中間的一個數據,再按以上方法處理。但要注意舍掉正中間的數據時兩組相應數據之間的實際間隔大小。
逐差法處理數據舉例:
外加砝碼下,彈簧伸長到的位置記錄如下表,可用逐差法求得每加一個1kg的砝碼時彈簧的平均伸長量(滿足前提條件:彈簧在彈性范圍內伸長,伸長量與外加力成正比),也可求得彈簧的倔強系數。已知測量時,估算(見下表)。
實驗數據




處理結果:
1
1.00
2.00
7.90
2
2.00
4.01
7.92
3
3.00
6.05
7.80
4
4.00
7.95
7.87
5
5.00
9.90
6
6.00
11.93
7
7.00
13.85
8
8.00
15.82
逐差法提高了實驗數據的利用率,減小了隨機誤差的影響,另外也可減小中儀器誤差分量,因此是一種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
有時為了適當加大逐差結果為個周期,但並不需要逐差出個數據,可以連續測量
n個數據後,空出若干數據不記錄,到時,再連續記錄
n個數據,對所得兩組數據進行逐差可得:
,不確定度可簡化由:來估算。
嚴格地講以上介紹的一次逐差法理論上適用於一次多項式的系數求解,要求自變數等間隔地變化。有時在物理實驗中可能會遇到用二次逐差法、三次逐差法求解二次多項式、三次多項式的系數等,可參考有關書籍作進一步的了解。
http://www.xauat.e.cn/ex/tsinghua/software/07/02/002/01/00001/xulun/xulun/4_2_01a.htm
表差法就不知道是什麼了!

D. 化學里的差量法要怎麼

差量法是根據化學變化前後物質的量發生的變化,找出所謂的「理論差量」。其中的差量主要包括:質量差、物質的量之差、氣體體積差、壓強差、反應過程中的熱量差等。這種差量跟化學方程式中的物質的相應的量成比例關系,差量法就是藉助於這種比例關系,解決一定量變的計算題。解此類題的關鍵根據題意確定「理論差量」,再根據題目提供的「實際差量」,列出比例式,然後求解。解題關鍵是能從反應方程式中正確找出對應於題目中「實際差量」的「理論差量」。
在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中,有時題目給的條件不是某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而是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的差值,解決此類問題用差量法十分簡便。此法的關鍵是根據化學方程式分析反應前後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響質量變化的因素),找出差量與已知量、未知量間的關系,然後再列比例式求解。
你可以看看這個例子http://www.cbe21.com/subject/chemistry/html/020401/2000_12/20001228_288.html

如果高中看看這個http://tieba..com/f?kz=190843015

E. 化學的差量法應該怎麼用的…

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莫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法。
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化學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題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理論差量。
[差量法在化學計算中有廣泛的用途,其中較為常見的是「質量差法」和「體積差法」]
差量法的適用條件:

(1).反應不完全或有殘留物。

在這種情況下,差量反映了實際發生的反應,消除了未反應物質對計算的影響,使計算得以順利進行。

(2)反應前後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時,使用差量法 才顯得快捷,否則,應考慮用其他方法來解。

差量法原理 .例題祥解(附練習)
差量法原理 .例題祥解
差量法計算,就是利用反應前後的質量差來求解,其優點是:思路明確、步驟簡單、過程簡捷。

一、差量法解題的原理

設反應:A+B=C 質量差

a c a-c(或c-a)

x y x-y

也就是說,在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差和參加該反應的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成正比例關系,這就是根據質量差進行化學計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題的步驟

1.審清題意,分析產生差量的原因。

2.將差量寫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右邊,並以此作為關系量。

3.寫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數。

三、事例

1.質量減少的計算

〔例1〕把6.1g乾燥純凈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放在試管里加熱,當完全分解、冷卻後稱得剩餘固體質量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鉀有多少克?

〔分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混合物加熱後減輕的質量即為生成的氧氣質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設混合物中有質量為xKClO3

答:略。

2.質量增加的計算

〔例2〕把質量為10g的鐵片放在50g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洗凈、乾燥、稱重,鐵片的質量增加到10.6g,問析出多少克銅?原硫酸銅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分析〕在該反應中,單質鐵變成亞鐵離子進入溶液,使鐵片質量減少,而銅離子被置換出來附著在鐵片上。理論上每56g鐵參加反應後應能置換出64g銅、鐵片凈增加質量為64-56=8g。現在鐵片增重10.6-10=0.6g並非是析出銅的質量,而是析出銅的質量與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簡便進行計算。

〔解答〕設有質量為x銅析出,有質量為yCuSO4參加反應

差量法之二

差量法是利用反應過程中反應物(反應物的混合物或溶液)和生成(包括生成物的混合物或溶液)從始態到終態的差值,作為解題的突破口。這個差值(量)和反應過程中其他量一樣,受反應體系的控制,與其他量一樣有正比例的關系。但是,在一個反應中可能找到多個化學量的差值,用這個方法時應仔細分析題意,選擇有關的化學量的差值,運算會十分簡捷。

例1 將盛有12gCuO的試管通入氫氣後加熱,當冷卻後試管內的固體殘渣為10g時,求氧化銅被還原的質量分數?

分析:此題經分析,12gCuO沒有完全反應,生成物的殘渣10g中也有沒有反應的CuO。用常規解法較煩瑣,如果用差量法則較為簡便。但一定要分析清楚,減重的質量是哪種元素,在這題里減重的是CuO中的氧元素,它與H2結合成為H2O。根據方程式分析:設參加反應的CuO質量為y。

例2 某一盛滿硫酸溶液的試管,其質量是47g(硫酸密度為1.4g/cm3),如果用這一試管盛滿硝酸溶液(密度為1.2g/cm3),質量為42g,則該試管最多能盛水多少毫升?

分析:用相同試管盛兩種溶液,則試管的質量、體積保持不變,如果這兩個不變數已知,問題已經解決。但恰好它們均未知,一般解法應設兩個未知數,藉助密度設聯立方程求解。但若用質量差,則可快速求解。

解:如果試管體積為1mL,上述溶液質量差為(1.4—1.2)g,即0.2g。現在試管體積為VmL,質量差為(47—42)g,則

練習:
1、將一定量NaHCO3和Cu的混合物在空氣中加熱到質量不再變化時,發現加熱前後固體質量不變。則原混合物中Cu的質量分數為 。

2、2.1g平均相對原子質量為7.2的CO和H2混合氣體與足量的O2充分燃燒後,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體,則固體質量增加( A)
A 2.1g B 2.6g C 7.2g D 無法求解

練習:
1、 在標准狀況下,將448LN2、H2、和CO2混合氣體氣體先通入灼熱氧化銅,體積減少22.4L,再通入裝有過量過氧化鈉的硬質玻璃管中,體積減少11.2L。問反應完全後:混合氣體由哪些氣體組成且各組分的體積分別為多少?

2、在標准狀況下,將8LH2和CO2混合氣體氣體通入裝有過量過氧化鈉的硬質玻璃管中。反應完全後點燃該混合氣體,體積變為2L。問最後剩下什麼氣體?原混合氣體中各組分的體積分別為多少?

3、 CO、O2、CO2混合氣體9mL點火花引爆後,恢復到原來狀態時,氣體體積減少1mL,通過NaOH溶液後,體積又減少5mL,則混合氣體中CO、O2、CO2體積比可能為 。

4、 加熱分解7.9g某固體,產生560mL(標准狀況)氣體A,剩餘7.1g固體B。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多少?
練習:
1、 用氫氣還原10克CuO,加熱片刻後,冷卻稱得剩餘固體物質量為8.4克,則參加反應CuO的質量是多少克?
2、 將CO和CO2 的混合氣體2.4克,通過足量的灼熱的CuO後,得到CO2設的質量為3.2克,求原混合氣體中CO和CO2 的質量比?
3、 將30克鐵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後,取出稱量鐵片質量為31.6克,求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
4、 已知同一狀態下,氣體分子間的分子個數比等於氣體間的體積比。把30mL甲烷和氧氣的混合氣體點燃,冷卻致常溫,測得氣體的體積為16mL,則原30mL中甲烷和氧氣的體積比?
5、 給45克銅和氧化銅的混合物通入一會氫氣後,加熱至完全反應,冷卻稱量固體質量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
答案:1、 8克 2、 7∶ 5 3 、 11.2克 4 、8∶7 7∶23 5 、28.89%
練習
1、將盛有12克氧化銅的試管,通一會氫氣後加熱,當試管內殘渣為10克時,這10克殘渣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
2、已知同一狀態下,氣體分子間的分子個數比等於氣體間的體積比。現有CO、O2、CO2混合氣體9ml,點火爆炸後恢復到原來狀態時,體積減少1ml,通過氫氧化鈉溶液後,體積又減少3.5ml,則原混和氣體中CO、O2、CO2的體積比?
3、把CO、CO2的混合氣體3.4克,通過含有足量氧化銅的試管,反應完全後,將導出的氣體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質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氣體中CO的質量?
⑵反應後生成的CO2與原混合氣體中CO2的質量比?
4、CO和CO2混合氣體18克,通過足量灼熱的氧化銅,充分反應後,得到CO2的總質量為22克,求原混合氣體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5、在等質量的下列固體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應完畢時,溶液質量最大的是( )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鐵屑m克,反應完全後,過濾稱量剩餘固體仍然為m克,則原混合溶液中CuCl2與FeCl3物質的量之比為( )(高一試題)
A 1∶1 B 3∶2 C 7∶ D 2∶7
答案 :1、 96% 5、 A 6、 C
練習
用差量法計算下列各題
1、將55克鐵片放入硫酸銅溶液片刻,取處洗滌乾燥後,稱重為56.6克,求參加反應的鐵和生成銅的質量各是多少?(11.2克,12.8克)
2、將12.2克鐵粉和銅粉的混合物放入阻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完全反應後,過濾,洗滌乾燥後稱量,紅色物質的質量為12.7克,求原來混合物中銅和鐵各是多少?銅在混合物中的質量分數是多少?(3.5克,8.7克,67.2%)
3、把10克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取處,洗滌乾燥稱量,鐵釘的質量為10.4克,問有多少克銅析出?(3.2克)
4、把一根重50克的鐵棒(過量)放入硫酸銅溶液中,充分反應後,鐵棒的質量為50.24克,求參加反應鐵的質量和生成銅的質量?(1.68克,1.92克)
5、將鐵片放入硫酸銅溶液中,充分反應後稱重,鐵片質量增加了16克,求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和生成銅的質量。(112克,128克)
6、將鐵片放入Hg(NO3)2溶液中,充分反應後濾液的質量比反應前溶液的質量減少24克,求參加反應和鐵的質量和生成Fe(NO3)2的質量。提示:Fe+ Hg(NO3)2=Hg+ Fe(NO3)2
(9.3克,29.8克)
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18克,通入足量的灼熱的氧化銅,充分反應後得到氣體的質量為22克,求原混合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質量各是多少?(7克,11克)
8、將足量的一氧化碳在高溫下通過100克鐵和氧化鐵的混合物,完全反應後,共得到76克鐵,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80%)

F. 化學差量法具體怎麼用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某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法。 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化學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題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理論差量。 用法:A~ B ~Δx a b a-b c d 可得a/c=(a-b)/d 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中有一條: 化學方程式表示了反應前後各物質間的比例關系。 這是差量法的理論依據。 分類:(一)質量差法 例題: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銅粉,充分反應後溶液的質量增加了13.2克,問:(1)加入的銅粉是多少克?(2)理論上可產生NO氣體多少升?(標准狀況) 分析:硝酸是過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來求解。銅跟硝酸反應後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銅,所以可利用這個變化進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 Y升 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二)體積差法 例題:10毫升某氣態烴在80毫升氧氣中完全燃燒後,恢復到原來狀況(1.01×105Pa , 270C)時,測得氣體體積為70毫升,求此烴的分子式。 分析:原混和氣體總體積為90毫升,反應後為70毫升,體積減少了20毫升。剩餘氣體應該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過量的氧氣,下面可以利用烴的燃燒通式進行有關計算。 CxHy + (x+ )O2 → xCO2 + H2O 體積減少 1 1+ 10 20 計算可得y=4 ,烴的分子式為C3H4或C2H4或CH4 (三)物質的量差法 例題:白色固體PCl5受熱即揮發並發生分解:PCl5(氣)= PCl3(氣)+ Cl2 現將5.84克PCl5裝入2.05升真空密閉容器中,在2770C達到平衡時,容器內的壓強為1.01×105Pa ,經計算可知平衡時容器內混和氣體物質的量為0.05摩,求平衡時PCl5的分解百分率。 分析:原PCl5的物質的量為0.028摩,反應達到平衡時物質的量增加了0.022摩,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PCl5(氣)= PCl3(氣)+ Cl2 物質的量增加 1 1 X 0.022 計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結果為78.6% 希望對您有幫助。

G. 高中化學差量法怎麼用

滿意答案
化學計算中的差量法,是計算化學反應中的
與各反應物、生成物相關的量的凈增加或凈減少的計算方法,量的選擇依據計算目的而異。
比如說將一定質量na2o投入水中充分反應,求溶液的增加質量,那麼由於na2o完全與水反應生成naoh,所以溶液增加的質量就是投入的na2o的質量,然而弱將一定質量的鋅粒投入到稀h2so4中,zn完全溶解,再求溶液質量的增加時,那麼,就應該用投入zn的質量減去放出氫氣的質量,即溶液的凈增加的質量,差量用δm表示:
zn
+
h2so4
=
znso4
+
h2↑
δm

質量差量
65g
98g
161g
2g
63g
(一般由65g-2g得到)
x
y
z
w
m
若知道了試劑溶液的增重為m克,則由此可以計算出參加反應的zn的質量(設為x),另外也可以求h2so4、znso4和h2的質量。
如果計算目的是計算體積、物質的量,則還可以考慮用體積差量、物質的量差量來計算,如
n2
+
3h2
=
2
nh3
δv(標准狀況)
δn
22.4l
67.2l
44.8l
44.8l
1mol
3mol
2mol
2mol
當然其他的相關物理量也可以在差量計算中體現。
在有些題目中說道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caco3沉澱若干克,求溶液的質量增加量,那麼就要注意,已經不是溶液的一部分的物質,就要剔除,
ca(oh)2
+
co2
=
caco3

+
h2o
δm(溶液)
74g
44g
100g
18g
56g(100g-44g或74g-18g)
特別注意,差量計算的要點是,差量的確定僅由計算目的而定。由此還可以靈活變化

H. 化學中的差量法是指什麼謝了!

就是利用「原子量守恆」規律,在發生化學反應的方程式一邊,因反應產物生成一種「非電解質」如(氣體、難溶物沉澱物)使方程式一邊的原子量在某種意義上的「差量減少」。不過我們可以把這種減少看作是成比例的減少,這樣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差來列出成比例的方程了。建議:要是學了「物質的量」用它就更簡單了。祝你學業進步!

I. 化學中的差量法是什麼。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某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法。

例:把6.1g乾燥純凈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放在試管里加熱,當完全分解、冷卻後稱得剩餘固體質量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鉀有多少克?
〔分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混合物加熱後減輕的質量即為生成的氧氣質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J. 化學中差量法怎麼運用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某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法。高中的話你搜一下差量法專題,講解的很多,初中的話看下面的簡單例子:
未知質量的金屬鋅放入100g稀硫酸溶液中完全溶解後溶液質量變成106.3g,求金屬鋅的質量。
Zn+H2SO4=ZnSO4+H2

此反應中,固體(Zn)和溶液(稀硫酸)反應生成溶液(ZnSO4)和氣體(H2),反應後溶液質量增加△m =參加反應的Zn的質量減去生成的氫氣的質量。設Zn的質量為m g,則列式為:
Zn+H2SO4=ZnSO4+H2 △m
65 63
m (106.3-100)
m=65*(106.3-100)/63=6.5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