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十論
假設你所問的是較大的物理學理論,而不是較小的分支,不然就太多了。
簡單來說,「經典內力學容」和「相對論」互補,可以用來解釋宏觀上的自然現象,而「量子力學」(粒子物理)和「弦理論」配合,則可以用來描述微觀上的活動。所有的這些理論都是為了更好的描述物理現象,並且補全其它理論的不足,解釋其之前的理論無法解釋的問題。
物理學發展的終極目標,是找到並發展出一套單一的理論,來同時正確地描述宏觀和微觀上的所有物理現象,而這就需要在全部的物理學理論上找到平衡。目前來看,「弦理論」是一唯一一個能在其它理論之間立足的物理學理論,但是它還太新,需要很多的完善和發展。
因此,可以想像,最後世界上只會留下一種物理學理論。
㈡ 高維空間是一種物理學理論,它是什麼樣的
高維空間起源於上世紀著名的一種假說“超弦理論”,如果得到證實的話,將是我們科學史上的一次嶄新突破。談及人類如今的科學發展,真是突飛猛進,我們在百餘年內取得的輝煌成就,簡直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古代任何一個擁有著遠見卓識的智者,都不可能想像得到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們的科學理論,仍然有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許多假說也並沒有得到證實。
十維空間內,一切變化都會停滯,十維生命則可以反掌之間把宇宙壓扁,讓維度重塑,並且修改物理定律,幾乎與“造物主”相差彷彿。傳說,神級文明,就存在與十維空間之中。
㈢ 物理名人定理
1、胡克: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了胡克定律(F彈=kx)
2、伽利略:義大利的著名物理學家; 伽利略時代的儀器、設備十分簡陋,技術也比較落後,但伽利略巧妙地運用科學的推理,給出了勻變速運動的定義,導出S正比於t2 並給以實驗檢驗;推斷並檢驗得出,無論物體輕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過斜面實驗,推斷出物體如不受外力作用將維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結論。後由牛頓歸納成慣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3、牛頓:英國物理學家; 動力學的奠基人,他總結和發展了前人的發現,得出牛頓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頓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
4、開普勒:丹麥天文學家;發現了行星運動規律的開普勒三定律,奠定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
5、卡文迪許:英國物理學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裝置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國植物學家;在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時,發現了「布朗運動」。
7、焦耳:英國物理學家;測定了熱功當量J=4.2焦/卡,為能的轉化守恆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研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的發熱,得到了焦耳定律。
8、開爾文:英國科學家;創立了把-273℃作為零度的熱力學溫標。
9、庫侖:法國科學家;巧妙的利用「庫侖扭秤」研究電荷之間的作用,發現了「庫侖定律」。
10、密立根:美國科學家;利用帶電油滴在豎直電場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電荷e 。
11、歐姆:德國物理學家;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歐姆把電流與水流等比較,從而引入了電流強度、電動勢、電阻等概念,並確定了它們的關系。
12、奧斯特:丹麥科學家;通過試驗發現了電流能產生磁場。
13、安培:法國科學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假說。
14、湯姆生:英國科學家;研究陰極射線,發現電子,測得了電子的比荷e/m;湯姆生還提出了「棗糕模型」,在當時能解釋一些實驗現象。
15、勞倫斯:美國科學家;發明了「迴旋加速器」,使人類在獲得高能粒子方面邁進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國科學家;發現了電磁感應,親手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提出了電磁場及磁感線、電場線的概念。
17、楞次:德國科學家;概括試驗結果,發表了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麥克斯韋:英國科學家;總結前人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論。
19、赫茲:德國科學家;在麥克斯韋預言電磁波存在後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測得電磁波傳播速度等於光速,證實了光是一種電磁波。
20、惠更斯:荷蘭科學家;在對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動說。發明了擺鍾。
21、托馬斯·楊:英國物理學家;首先巧妙而簡單的解決了相干光源問題,成功地觀察到光的干涉現象。(雙孔或雙縫干涉)
22、倫琴:德國物理學家;繼英國物理學家赫謝耳發現紅外線,德國物理學家裡特發現紫外線後,發現了當高速電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發射出X射線—倫琴射線。
23、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提出量子概念—電磁輻射(含光輻射)的能量是不連續的,E與頻率υ成正比。其在熱力學方面也有巨大貢獻。
24、愛因斯坦:德籍猶太人,後加入美國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論及光電效應方程,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提出了「質能方程」。
25、德布羅意:法國物理學家;提出一切微觀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質波概念,任何一種運動的物體都有一種波與之對應。
26、盧瑟福:英國物理學家;通過α粒子的散射現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首先實現了人工核反應,發現了質子。
27、玻爾:丹麥物理學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論應用到原子系統上,提出原子的玻爾理論。
28、查德威克:英國物理學家;從原子核的人工轉變實驗研究中,發現了中子。
29、威爾遜:英國物理學家;發明了威爾遜雲室以觀察α、β、γ射線的徑跡。
30、貝克勒爾:法國物理學家;首次發現了鈾的天然放射現象,開始認識原子核結構是復雜的。
31、瑪麗·居里夫婦:法國(波蘭)物理學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驅者,「鐳」的發現者。
32、約里奧·居里夫婦:法國物理學家;老居里夫婦的女兒女婿;首先發現了用人工核轉變的方法獲得放射性同位素。
亞里士多德 古希臘 一切物體終將歸於靜止,只有力才能維持物體的運動狀態
伽利略 義大利 斜面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牛頓 英國 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光有粒子性,將光視作一彈性小球
卡文迪許 英國 測出了萬有引力恆量值G
開普勒 德國 認為行星都是在以太陽為圓心的圓周上做勻速圓周運動
蓋.呂薩克 法國 蓋.呂薩克定律:當壓強P不變時:Vt-V0=(V0t)/273
V1/V2=T1/T2
玻意耳 英國 玻意耳定律:當溫度T不變時:P1V1=P2V2
查理 法國 查理定律:當體積不變時:Pt-P0=(P0t)/273
T1/P1=T2/P2
開爾文 英國 熱力學溫標K
焦耳 英國 焦耳定律(電熱公式)Q=I2Rt
昂尼斯 荷蘭 發現超導現象
庫侖 法國 庫侖定律:F=(kQ1Q2)/r2
法拉第 英國 提出場的概念;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磁通量變化率
楞次 俄國 楞次定律: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對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
化起阻礙作用
麥克斯韋 英國 指出電磁場、電磁波(V=光速C);提出光是電磁波
赫茲 德國 發現電磁波,並證實其速度等於光速;證實光是電磁波,並計算
出電磁波的波長、波速
奧斯特 丹麥 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
托馬斯.楊 英國 觀察到光的干涉現象
㈣ 高維空間是一種物理學理論,它真是存在嗎
高維空間是一種物理學的理論啊,這是一種理論,但並不代表現實就真的存在這個高危的空間,應該說很多科學家都從各方面論證過,但是理論上的論證只是理論,我們不能拿出任何一個切實有效的證據來證明三維空間之上存在更高維度的空間。
人類曾經模仿空間的疊加,製造過一些物品,比如說在三維世界中能夠造出來的跨越維度的莫比烏斯環,他就沒有正反面,他本來是二維的東西,但是人類在三維空間更高維度的空間把它倒出來了,它就變成了跨越維度的東西,人類根據這個進行模仿發明的克萊因瓶,但是我們現在造不出來,因為克萊因瓶只有在四維空間才能真的造出來。
㈤ 什麼是物理。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它的理論結構充分地運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准,它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
物理學是一種自然科學,注重於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物理學是關於大自然規律的知識;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
物理學(Physics):物理現象、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物質運動規律
物理學研究的范圍 --物質世界的層次和數量級
空間尺度:
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DNA長度、最小的細胞、太陽山哈勃半徑、星系團、銀河系、恆星的距離、太陽系、超星系團等。人蛇吞尾圖形象地表示了物質空間尺寸的層次。
微觀粒子Microscopic
介觀物質mesoscopic
宏觀物質macroscopic
宇觀物質cosmological 類星體 10^26m
時間尺度:
基本粒子壽命 10s
宇宙壽命 10s
按空間尺度劃分:量子力學、經典物理學、宇宙物理學
按速率大小劃分: 相對論物理學、非相對論物理學
按客體大小劃分:微觀、介觀、宏觀、宇觀
按運動速度劃分: 低速,中速,高速
按研究方法劃分:實驗物理學、理論物理學、計算物理學
(5)物理十論擴展閱讀
物理學研究的領域可分為下列四大方面:
1、凝聚態物理--研究物質宏觀性質,這些物相內包含極大數目的組元,且組員間相互作用極強。最熟悉的凝聚態相是固體和液體,它們由原子間的鍵和電磁力所形成。更多的凝聚態相包括超流和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在十分低溫時,某些原子系統內發現);某些材料中導電電子呈現的超導相;原子點陣中出現的鐵磁和反鐵磁相。凝聚態物理一直是最大的的研究領域。歷史上,它由固體物理生長出來。1967年由菲立普·安德森最早提出,採用此名。
2、原子,分子和光學物理--研究原子尺寸或幾個原子結構范圍內,物質-物質和光-物質的相互作用。這三個領域是密切相關的。因為它們使用類似的方法和有關的能量標度。
它們都包括經典和量子的處理方法;從微觀的角度處理問題。原子物理處理原子的殼層,集中在原子和離子的量子控制;冷卻和誘捕;低溫碰撞動力學;准確測量基本常數;電子在結構動力學方面的集體效應。
原子物理受核的影晌。但如核分裂,核合成等核內部現象則屬高能物理。 分子物理集中在多原子結構以及它們,內外部和物質及光的相互作用,這里的光學物理只研究光的基本特性及光與物質在微觀領域的相互作用。
3、高能/粒子物理--粒子物理研究物質和能量的基本組元及它們間的相互作用;也可稱為高能物理。因為許多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不存在,只在粒子加速器中與其它粒子高能碰撞下才出現。
據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標准模型描述,有12種已知物質的基本粒子模型(誇克和輕粒子)。它們通過強,弱和電磁基本力相互作用。標准模型還預言一種希格斯-波色粒子存在。現正尋找中。
4、天體物理--天體物理和天文學是物理的理論和方法用到研究星體的結構和演變,太陽系的起源,以及宇宙的相關問題。因為天體物理的范圍寬。它用了物理的許多原理。包括力學,電磁學,統計力學,熱力學和量子力學。
1931年卡爾發現了天體發出的無線電訊號。開始了無線電天文學。天文學的前沿已被空間探索所擴展。地球大氣的干擾使觀察空間需用紅外,超紫外,伽瑪射線和x-射線。物理宇宙論研究在宇宙的大范圍內宇宙的形成和演變。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現代宇宙理論中起了中心的作用。20世紀早期哈勃從圖中發現了宇宙在膨脹,促進了宇宙的穩定狀態論和大爆炸之間的討論。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的發現,證明了大爆炸理論可能是正確的。大爆炸模型建立在二個理論框架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原理。宇宙論已建立了ACDM宇宙演變模型;它包括宇宙的膨脹,黑能量和黑物質。
從費米伽瑪-射線望運鏡的新數據和現有宇宙模型的改進,可期待出現許多可能性和發現。尤其是今後數年內,圍繞黑物質方面可能有許多發現。
㈥ 物理小論文
永動機的是非和思考
永動機是一個很早就有的概念,因為永動機貼近生活的,沒有發明條件限制,並且還包括其誘人的前景,很多聞名遐邇的科學家,工程師曾為其絞盡腦汁,包括達芬奇。之後由於他的研究門檻低,工程節科學界彌漫著這種風氣。以至於以後法國科學院宣布停止對此類論文進行審閱。
永動機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在客觀事件里,任何物質的活動都能帶來能量的交互。所以既使是不對外做功,單純的機械運動在實際中依然會消耗其機械能,更不要說是對外做功了。
就在人們未對此充分理解時,永動機永遠是殘留在每一個人心中的夢想。從單純的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永動機構想,直至妄圖從單一熱源循環吸收熱量以轉化為永動機能量,似乎看起來還挺像回事的,其實也十分荒謬。
然而事實並不像科學家們想像得那麼壞。由於崇尚創造的風氣。永動機的話題成了工程發展的一大助推器。由於永動機對摩擦力的苛刻要求,隨之產生許多避免大摩擦的機械。而由於對傳動方面。永動機更是以他精巧和新奇的傳動設計為以後的機械改良提供和很多想法。
人類社會發展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新的想法永遠都有他存在的價值。物理也是在一次次的推翻中找到新的希望。就像看起來不怎麼成功的永動機一樣。
㈦ 介紹幾條經典的物理學理論
1、牛頓的三大定律,是與我們的現實日常生活相關很緊密物理學公式,應用可以說無處不在。 萬有引力定律,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我們的宇宙。
2、量子力學理論,能量的量子化,粒子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我們所處的自然世界。其中海森堡的不確定關系,以及薛定諤的薛定諤方程,還有等等都是量子力學里很重要基礎的概念公式。
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其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他對我們所處的時空的理解。著名的質能方程,還有光速不變假設以及尺縮鍾慢等是與它相關的重要內容。
4、麥克斯韋建立的電磁學方程。
5、熱力學三大定律,以及熱力學第零定律。
6、物質的原子構成模型的建立。這個對於我們認識微觀世界十分重要。
㈧ 哪一個是最有趣的物理學理論
今天我們來看看眾物理學家們的生平趣事~
1. 牛頓
他年幼時,曾一面牽牛上山,一面看書,到家後才發覺手裡只有一根繩;看書時煮雞蛋結果將表和雞蛋一齊煮在鍋里;有一次,他請朋友到家中吃飯,自己卻在實驗室廢寢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來,當朋友把一隻雞吃完,留下一堆骨頭在盤中走了以後,牛頓才想起這事,可他看到盤中的骨頭後又恍然大悟地說:「我還以為沒有吃飯,原來我早已吃過了」。
牛頓不僅對於力學,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大貢獻。在數學方面,他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創立了微積分學;在光學方面,進行了太陽光的色散實驗,證明了白光是由單色光復合而成的研究了顏色的理論,還發明了反射望遠鏡。
2.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在錢學森提出回過後,美國人大為生氣,並對他嚴加看守,甚至施加刑罰.
美國人曾經給錢學森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使他一人前往荒無人煙的小島,用各種各樣的刑罰折磨他,據說半年就少了50斤.可是錢學森回國的決心從未動搖,美國人放出話,只要錢學森願意留在美國,不回中國,就馬上給予他最優良的設施,比原來更好,更美的生活,給他更大的榮譽.錢學森沒有放棄.依然意決回國.
錢學森是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曾任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中國宇航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等職。
現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研究員。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㈨ 物理1000字論文
自從有了人類,化學便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鑽木取火,用火燒煮食物,燒制陶器,冶煉青銅器和鐵器,都是化學技術的應用。正是這些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成為人類進步的標志。
今天,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從古至今,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化學歷史的發展經歷了哪些時期呢?
遠古的工藝化學時期。這時人類的制陶、冶金、釀酒、染色等工藝,主要是在實踐經驗的直接啟發下經過多少萬年摸索而來的,化學知識還沒有形成。這是化學的萌芽時期。
煉丹術和醫葯化學時期。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煉丹術士和煉金術士們,在皇宮、在教堂、在自己的家裡、在深山老林的煙熏火燎中,為求得長生不老的仙丹,為求得榮華富貴的黃金,開始了最早的化學實驗。記載、總結煉丹術的書籍,在中國、阿拉伯、埃及、希臘都有不少。這一時期積累了許多物質間的化學變化,為化學的進一步發展准備了豐富的素材。這是化學史上令我們驚嘆的雄渾的一幕。後來,煉丹術、煉金術幾經盛衰,使人們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學方法轉而在醫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當發揮。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版了一些有關化學的書籍,第一次有了「化學」這個名詞。英語的chemistry起源於alchemy,即煉金術。chemist至今還保留著兩個相關的含義:化學家和葯劑師。這些可以說是化學脫胎於煉金術和制葯業的文化遺跡了。
燃素化學時期。從1650年到1775年,隨著冶金工業和實驗室經驗的積累,人們總結感性知識,認為可燃物能夠燃燒是因為它含有燃素,燃燒的過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過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後成為灰燼。
定量化學時期,既近代化學時期。1775年前後,拉瓦錫用定量化學實驗闡述了燃燒的氧化學說,開創了定量化學時期。這一時期建立了不少化學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學說,發現了元素周期律,發展了有機結構理論。所有這一切都為現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學相互滲透時期,既現代化學時期。二十世紀初,量子論的發展使化學和物理學有了共同的語言,解決了化學上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化學又向生物學和地質學等學科滲透,使蛋白質、酶的結構問題得到逐步的解決。
化學的英文詞為Chemistry,法文Chimie,德文Chemie,它們都是從一個古字、即拉丁字chemia,希臘字Xηwa(Chamia),希伯萊字Chaman或Haman,阿拉伯字Chema或Kema,埃及字Chemi演化而來的.它的最早來源難以查考.從現存資料看,最早是在埃及第四世紀的記載里出現的.所以有人認為可以假定是從埃及古字Chemi來的,不過這個名字的意義很晦澀,有埃及、埃及的藝術、宗教的迷惑、隱藏、秘密或黑暗等意義。
其所以有這些意義,大概因為埃及在西方是化學記載誕生的地方,也是古代化學極為發達的地方,尤其是在實用化學方面。例如,埃及在十一朝代進已有一種雕刻表示一些工人下在製造玻璃,可見至少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埃及已知道玻璃的製造方法了。再從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看,可知在公元前一、二千年時已精於使用防腐劑和布帛染色等技術。所以古人用埃及或埃及的藝術來命名「化學」。至於其它幾種意義,可能因為古人認為化學是一種神奇和秘密的事業以及帶有宗教色彩的緣故。
中國的化學史當然也是毫不遜色的。大約5000-11000年前,我們已會製作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朝已有高度精美的青銅器,造紙、磁器、火葯更是化學史上的偉大發明。在十六、十七世紀時,中國算得上是世界最先進的國家。「化學」二字我國在1856年開始使用。最早出現在英國傳教士韋廉臣在1856年出版的《格物探原》一書中。
化學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尤其是它的邊緣學科或者說是它的分支學科,譬如生物化學、物理化學、晶體化學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就眼下炒得過熱的基因工程、克隆技術以及共軛電場論等,更是令人眼花繚亂。而古往今來,有多少化學家為化學的發展做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你想了解他們嗎?化學名人風采將帶您走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