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美國歷史網

美國歷史網

發布時間: 2021-08-03 01:37:28

『壹』 美國的歷史

你的問題太大了,先給你看個簡史吧。
【簡史】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開始向北美移民。英國後來居上,到1773年,英國已建立了13個殖民地。1775年爆發了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者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組成「大陸軍」,由喬治·華盛頓任總司令,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1787年制定聯邦憲法,1788年喬治·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1812年後完全擺脫英國統治。1860年反對黑奴制度的共和黨人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總統。1862年9月宣布《解放黑奴宣言》後,南部奴隸主發動叛亂,爆發了南北戰爭。1865年,戰爭以北方獲勝而結束,從而為資本主義在美國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開始對外擴張。在1776年後的100年內,美國領土幾乎擴張了10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國力大增。

復雜的: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原為英國殖民地,後因種種因素逐漸興起而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前殖民時代(印第安人土著)
在兩萬多年前, 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2,000萬, 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 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 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魚人, 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 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因為寒冷被迫回到英國,1587年又來了91個男人17個女人,9 個孩子,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 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 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 定居於沿岸地區, 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 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18世紀中葉, 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 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 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殖民地時代
十七世紀初,英國開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生活艱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620年,他們乘「五月花號(mayflower)」到北美並在船上制定《五月花號公約》。在11月21日於普利茅斯上岸,清教徒與41名自由的成年男人簽署共同遵守《五月花號公約》。內容為組織公民團體;擬訂法規等。奠定自治政府的基礎。
在殖民地時代,伴隨著與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長期戰爭,嚴重的勞力缺乏產生了像奴隸和契約奴役這類的非自由勞力,而英國政府的放任政策則讓特有的美利堅精神與文化得以發展出其獨特性。萬惡的黑奴貿易在美國盛行起來。從1607年到1733年,英國殖民者先後在北美洲東岸(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由於一、英國移民移民北美是為了追求自由和財富,如被迫害的清教徒和貧農。二、地方政府享受自治權。三、殖民地居民有比英人更廣泛參與政治的機會和權利,培養了自治的意識和能力,所以他們相信社會契約中,政府是人民需要保護而得人民支持才組成的。在十八世紀中期,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殖民地議會仍信奉英王喬治三世,不過他們追求與英國國會同等的地位,並不想成為英國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時英法的七年戰爭結束,急於鞏固領土,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稅及英王喬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張高壓手段。因此引發殖民地人民反抗,如「沒有代表就不納稅」宣言、「波士頓慘案」、「不可容忍的法案」等。於1775年4月在列剋星頓和康科特打響「列剋星頓的槍聲」揭開美國獨立戰爭的前奏。後來,這些殖民地便成為美國北美獨立十三州最初的十三個州。
獨立運動
18世紀中葉, 英國 簽署《獨立宣言》。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擴張, 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 自覺到英國的迫害, 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4年, 來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費城, 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 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 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 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 並接受處分。 1775年, 在麻州點燃戰火,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發表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喬治·華盛頓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獨立,完全脫離英國,目的是為『圖生存、求自由、謀幸福』,實現啟蒙運動的理想。 1781年, 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783年, 美英簽定巴黎條約, 結束了獨立戰爭。這也充分展現出了美國人民面對殖民統治而表現出來的勇氣與智慧。
組成新政府
革命的成功, 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 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 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 他們採取一項原則, 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 同時, 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 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 此外, 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 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 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 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編輯本段向西擴張
19世紀初期, 數以千計的人, 越過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動, 有些開拓者, 移居 西進運動
到美國的邊界, 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 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戰爭
引起內戰的原因, 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 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 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 對這個國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驗。 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 南北之間, 為奴隸制廢存問題而起爭執, 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 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金融的中心, 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 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 南北戰爭
邦, 另組政府, 北方則表示, 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1861年, 內戰爆發了, 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 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 1865年, 北方戰勝了, 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恢復統一, 而且, 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
19世紀初期, 美國開始工業化, 而內戰之後, 則步入成熟階段。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 她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 全國性的鐵道網, 增進了貨品流通. 應大眾的需要, 許多新發明應市了。 銀行業提供貸款, 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 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 1914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美國終於被捲入大戰漩渦中, 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
在戰後的10年間, 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 屬於商人階級的10年. 據1929年統計, 居城與居鄉的比率是56%∶44%, 這時舉凡現代生活的特色, 諸如汽車、電話、收音機、洗衣機, 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戰後經濟呈現極度的繁榮, 原因有二, 一為政府不再干涉私營企業且有立法保護之, 二為新技術的帶動. 雖然經濟成長很快, 但是基礎不穩。
不景氣時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1929年經濟大恐慌,銀行出現擠兌,經濟大恐慌, 影響的不只是美國, 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 經濟大恐慌, 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 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 工廠商店關門, 銀行倒閉……一片蕭條。 1932年, 羅斯福當選總統, 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 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 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二次大戰, 才蘇醒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美蘇兩國, 關系日趨惡化, 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 加緊准備, 一如戰時, 這種狀態, 被稱為"冷戰".
冷戰時期 美國歷史自1960以來,許多方面仍是戰後發展的延續。經濟方面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氣,仍舊是不斷膨脹;從城市移居到郊區的人口繼續增加,1970年,居郊人口超過了居城人口。1960年初期,黑人問題成為美國內部最主要的問題。 1960年代中期,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此外,由於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集中,60年代後期,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70年代初期,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大恐慌以來最嚴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一度復甦。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了蘇聯,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兩大陣營之間意識形態的壁壘也被打破了。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發射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恐怖襲擊與反恐政策 9.11事件中正在坍塌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
2001年發生於紐約和華盛頓的「9.11事件」對美國及全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次事件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美國政府對此次事件的譴責和立場也受到大多數國家同情與支持;全球各地在事件後都有各種悼念活動。該事件也導致了美國的外交政策集中於對付恐怖主義威脅。美國政府開始了反恐戰爭和行動,在2001年10月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海珊的政權,建立了伊拉克臨時政府。2011年5月1日,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被美軍用炸彈擊斃。

『貳』 美國的歷史

前殖民時代

在歐洲人來到這里之前, 印第安人等北美洲的原住民生活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相傳他們的祖先在大約一萬多年前經由西伯利亞跨過白令海峽來到這北美洲,並且在這里生存繁衍,他們沒有自己的語言, 卻有著豐富的口頭文學。對於原住民的人口,歷史上的統計有很大出入,據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來到北美洲)的估測,北美印第安人總數大約有八百萬到一百萬人。隨著歐洲殖民者的深入,原住民的健康和領土受到嚴重威脅。由於歐洲人帶來的各種病菌,在150年內,原住民的人口銳減了90%;他們的村落被摧毀,原本用於畜牧或種植的土地被毀掉了。

殖民地時代(1493年—1779年)

「在從前無人來到的地方, 我們希望移植一個民族」 十七世紀初, 英國開始向北美殖民。 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 生活艱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 在殖民地時代, 伴隨著與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長期戰爭,嚴重的勞力缺乏產生了像奴隸和契約化奴役這類的非自由勞力,而英國政府的放任政策則讓特有的美利堅精神與文化得以發展出其獨特性。 萬惡的黑奴貿易在美國盛行起來。 從1607年到1733年, 英國殖民者先後在北美洲東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 後來, 這些殖民地便成為美國最初的十三個州。 重要歷史事件:
1619年7月, 在弗吉尼亞州詹姆斯敦召開了弗吉尼亞議會, 這是世界最早的代議制機構。
1620年11月, 一批受英國迫害的清教徒乘著五月花號抵達普利茅斯港, 共同簽署五月花號公約, 決定按照多數人的意願進行管理, 建立民治的政府。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是英國政府頒發的《印花稅法》、《湯森稅法》和《駐兵條例》。其中印花稅法是為了將其為期7年的英法戰爭的巨額開銷轉嫁給北美殖民地。 在喬治·華盛頓的帶領下,北美殖民者在對英國的美國獨立戰爭中贏得了勝利,並且建立起了美利堅合眾國。 重要歷史事件:
1770年3月5日,波士頓市民與英國駐軍發生沖突,英國駐軍向北美平民開槍,造成舉世矚目的波士頓慘案。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4年9月5日,來自各地的殖民者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一屆「大陸會議」。

1789年—1861年的美國歷史

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購買案(Louisiana Purchase)讓農民得以使用重要的密西西比河水路,把法國勢力從美國西部邊界移除,並且提供美國農人一塊廣大的土地。

幾個星期以後,英國和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之間開戰了。美國當時的收入仰賴向歐洲輸出農產品,因此試圖同時對兩個戰爭中的強權出口食物和原料,以及在它們與它們的加勒比海殖民地之間運輸產品來獲利。當這個行為對兩個戰爭國有利的時候,它們便會准許,然而當這個行為無利於他們的時候便予以反對。

當1805年法國海軍在特拉法爾加戰役(Battle of Trafalgar)中被摧毀後,英國希望斷絕法國的海外貿易紐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報復美國的貿易行為,英國於是對美國海岸實施了封鎖。

1861年—1865年的美國歷史

主文章:美國歷史 (1861年—1865年)。

接下來的四年,在美國歷史上是最陰暗的,國家為自己流淚,奴隸制度和各州權力的爭斗。日益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北部各州擊敗了以種植園農業為主的南部各州。但是雙方共600,000至700,000的美國人犧牲,並且許多南方土地被毀壞。不過最後,無論如何,奴隸制還是被廢黜了,美國也開始了緩慢的重建。

1865年—1918年的美國歷史

內戰後美國政府鼓勵人們向西移民,還鼓勵修築鐵路,它可以把人們運到無人居住地區.1869年連接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竣工.鐵路帶給美國原居民更多的沖突,當當地的土著首領和移民簽訂土地協議時,雙方對這些內容的理解不一樣的,土著無法理解移民的私有財產觀察,他們認為自己能在土地上打獵.一場為生存而戰的戰斗開發了,許多土著買了槍械,襲擊移民宅地,馬車隊,鐵路和美國騎兵.美國人屠殺土著賴以為生的野牛,由1860年的1500萬頭,到1885年只剩下2000頭,土著被迫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莊稼.他們不習慣種植,不能成為美國公民.與美軍的戰斗,使土著幾乎滅亡.1890年,最後一次戰斗屠殺了200多名蘇族人,不久後所有的土著都被趕進保留地,土著美洲人的生活方式永遠結束.

1964年—1980年的美國歷史

在這段時間里,美國由於他充足的人口、國內工業發展和一系列的國際投機活動,國際影響力迅速攀升。到19世紀10年代末,美國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工業的領頭羊,

美國開始在這個時期上漲它的國際力量。家庭地可觀人口和工業擴張,並冒險地與別國交涉。在1800後期,美國有待成為世界工業大國。並正在建造它新的技術(就像電報和貝塞麥(轉爐)煉鋼法)。並且製造更大的鐵路網路。豐富的資源預示著第二個產業革命。

這段時間也是一個空前的移民高潮, 有三千七百萬個人在 1840與1920年之間移民。為美國工業提供勞動力。並開發先前未開發的區域, 像加州中部地區。 工業與人口也有了可觀的擴充。美國中種族之間遭遇強迫,以便白人農民和大農場經營者可以接管他們的土地。但是這樣的工業行為導致了美國勞動運動的起源。

在這個時期,美國也會成為國際性的參與者參與國際事件。在1900-1903 征服菲律賓共和國超過一百萬個人, mostly Fillipinos, 被殺. 美國遲的佔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聯盟上改變了戰爭的平衡, 而且使美國成為主要的軍隊和財務的力量。

「美國歷史(1980-1988)」和「美國歷史(1988至今)」

1980年,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 )當選總統,並簽署了國內減稅計劃和積極反蘇的國際政策。盡管美國赤字飛速增長,但東方集團在日益增長的經濟壓力下開始逐漸瓦解,最終於布希總統(George H.W. Bush)在任時戲劇性的崩潰。蘇聯解體後,美國卻仍在海外頻發戰事,包括1990年的海灣戰爭。1992年柯林頓總統(Bill Clinton )在任期間經歷了美國歷史上最長時期的經濟增長,其高峰終結於「網路泡沫」。新世紀伊始,美國遭受了伊斯蘭恐怖分子的突然襲擊,即9月11日對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的襲擊。

『叄』 美國歷史詳細介紹

美國原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相繼移民至此。 18世紀前,英國在美國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1775年,爆發了美國人民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由喬治·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英國承認13個殖民地獨立。1787年通過美國憲法,成立聯邦制國家。

1861年~1865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亞伯拉罕·林肯領導北方的自由州戰勝了南方的蓄奴州。美國從此結束了「半奴隸半自由的狀態」,開始全面實行自由資本主義,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1803年~1959年間,通過購買和戰爭的手段,領土不斷擴張。

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其他盟國取得勝利,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在蘇聯解體後,成為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都處於全世界的領先地位。

早期文明:

在四萬多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經由亞洲到達北美洲,再到中美洲和南美洲;當哥倫布到達他認為的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約有3000萬。而居住在今天美國、加拿大地區的印第安人約有150萬人;這些土著人種的構成,無論從遺傳、語言、社會等方面來看,都有很大的差異。

據估計,15世紀時在格蘭德河以北至少存在著400種互不關聯、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態,有著多種多樣的人體類型和語系。

大約一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移居到北美北部,即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肆』 美國歷史

http://www.cbwchina.com/global/america/society/uahis.htm
這個網址是關於美國歷史概況的。
http://www.51ks.com/htm/book/317/70.html和
http://www.51ks.com/htm/book/317/71.html
講了關於美國歷史上的戰爭。
http://america.calsunshine.info/
這是一個綜合的介紹與美國相關事情的網站。

個人推薦這一個,非常細致。
http://flc.zjgsu.e.cn/englishonline/world/AmericanStudies/USAGUIDE/HISTORY/
還有兩本書也很不錯。一本叫《美國通史》,一本叫《全球通史》。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伍』 推薦一個介紹美國歷史的網站

http://www.annian.net/
http://www.e-oem.com/chinese/e-oem.com/culture/
http://www.cbwchina.com/global/america/index.htm#gz
http://www.cn-history.net/forum-97-7.html

『陸』 美國歷史簡介

美國歷史概括簡介: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原為英國殖民地,後因種種因素逐漸興起而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塊殖民地,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

但是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產生了裂痕,英國繼續對北美地區採取高壓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區居民強烈不滿。從1776年到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華盛頓領導下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國正式誕生,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法令。逐步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美國獨立後積極進行領土擴展,美國領土逐漸由大西洋沿岸擴張到太平洋沿岸。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北部、南部經濟沿著不同方向發展。南北矛盾日益加重。 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進行的戰爭,又稱美國內戰。最終是北方領導的資產階級獲勝統一全國。

(6)美國歷史網擴展閱讀:

1、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由於擁有全球政治、軍事、經濟、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全面優勢,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贏得了冷戰的最終勝利,兩極格局逐漸被一超多強的國際新形勢替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

2、美國夢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經濟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家的精神。許多歐洲移民都是抱持著實現美國夢的理想前往美國的。

『柒』 美國歷史重大事件

1、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英語: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是大英帝國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是始於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范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之外。

由於英國一直以來對殖民地進行剝削,對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起到嚴重阻礙作用,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北美人民奮起抗爭。

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2、南北戰爭

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

戰爭以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為起點 ,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北方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而戰,後來,演變為一場消滅奴隸制的革命戰爭。

南北戰爭是工業革命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現代戰爭的標准。參戰的350萬人中絕大多數為志願兵。

戰爭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南北戰爭給當時的歐羅巴觀察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卡爾·馬克思說,南北戰爭代表了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大戰爭。南北戰爭具有極偉大的、世界歷史性的、進步的和革命的意義。

3、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Westward Movement)是指美國東部居民向西部地區遷移的運動, 始於18世紀末,終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

但是,隨著西進運動的進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殺,倖存者被強行趕到更為荒涼的「保留地」。印第安人被迫遷徙之路也被稱為印第安人的「血淚之路」。

處於萌芽狀態的美洲文明被毀滅,印第安人作為人類幾大人種之一,整體上被基本滅絕。

美國獨立後掀起了長達一個世紀的西進運動,西進過程中,大批移民出於不同的原因遷往西部,客觀上緩和了資產階級內部矛盾,擴大了國內市場,破壞了自由州與蓄奴州的平衡,為南北戰爭的勝利打下基礎。

西進運動是美國拓寬疆土,吞並土地的一種侵略行為,它開發了如今的美國西部地區,消滅了眾多印第安文明,當時西部的土地都是印第安部落的。

有一幫先驅者向西部探索,並和印第安部落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一直行進到太平洋,就是現在墨西哥一帶。後來大量人包括政府和軍隊湧入西部,通過劫掠、誘導、欺騙、屠殺印第安人,並開發西部地區。

4、工業革命

19世紀初期, 美國開始工業化, 而內戰之後, 則步入成熟階段。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 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 全國性的鐵道網, 增進了貨品流通。 應大眾的需要, 許多新發明應市了。 銀行業提供貸款, 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

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美國終於被捲入大戰漩渦中, 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5、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羅斯福於1941年3月簽署《租借法案》,向與德意日作戰的國家提供物資。

8月14日,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大西洋憲章》,9月24日蘇聯政府聲明同意其基本原則,接著召開莫斯科三國會議,奠定了美英蘇戰時合作的基礎。

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次日,美英對日宣戰。英美在開始時接連敗退。1942年5月,美軍在中途島海戰中擊退日軍。同年底至次年初,美國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擊敗日軍,美軍由守勢轉為攻勢,太平洋戰爭出現轉折。

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8月英美聯軍在北非登陸。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使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局勢發生根本性變化。

同年7月,美英軍隊在西西里島登陸。9月在義大利南部登陸。10月義大利投降。

1943年 11月,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舉行德黑蘭會議。1944年6月,英美等國的聯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逝世,杜魯門繼任總統。

5月,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7月,美英蘇三國首腦舉行波茨坦會議,美英就處理德國、波蘭等問題與蘇聯達成協議。美英中發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

美蘇就蘇軍對日作戰取得了一致意見。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宣布對日作戰,9日美軍又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杜魯門任命麥克阿瑟為盟國駐日最高統帥,美軍進駐日本,實現了由美國獨家控制日本的局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國

『捌』 介紹美國歷史的英文網站

Are you able to visit www.usa.gov?

It is a website hosted by the US government and has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his is what I found in the history section:
American History

Official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from the U.S. government.
American Memory Project
Core Documents of U.S. Democracy
Early Efforts to Publicize the Declaration and Constitution
First Ladies: Political Role and Public Image
Government's 50 Greatest Endeavors
Historic Collections from the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Historic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useum Guide, by State
History of the Liberty Bell
History: Information, Tools, Grants, and Assistance
Judges of the U.S. Courts – Records and biographies for U.S. court judges since 1789
Kids' History Websites
Learn About the U.S. Flag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Presidential Archives
Remembering Former President Gerald R. Ford
Remembering Ronald Reagan
State Historic Preservation Offices
Today in History
U.S. Constitution in Our History
U.S. Presidents
White House and Presidential History Video Tours

Goodluck with your study.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