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發光生物圖片

發光生物圖片

發布時間: 2021-08-03 01:50:32

『壹』 哪些海洋生物會發光哪些

波多黎各生物性發光海灣:位於波多黎各的生物性發光海灣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回地,這里有3個生答物發光瀉湖,人們可以夜晚在散發神秘光線的海面上劃著皮艇,別有一番情趣

美國佛羅里達州納瓦拉海灘:在夏季氣候較熱的幾個月里,佛羅里達州納瓦拉海灘吸引了許多遊客,當小船劃動以及魚群游過時,水中浮游生物會發出神秘的光線,這種效應使魚看上去猶如「藍色彗星」。

美國加州聖地亞哥藍色潮汐:人們只有在合適的時間才能觀看到聖地亞哥海域發光藍色潮汐,該現象並不是每年都會出現,事實上,科學家並不知道如何預測該現象的出現。

台灣馬祖島:台灣馬祖島海域出現的「藍色眼淚」發光現象,台灣國立海洋大學研究人員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研究,通過采樣分析海水中的微生物,他們發現夜光藻是海水發光的罪魁禍首。他們計劃繼續研究這種神秘海水發光現象,觀察是否有其它微生物可以產生藍色發光現象。

日本富山灣:日本富山灣海域神秘發光現象不是來自於浮游生物,而是來自一種叫做螢火魷魚的磷光生物。每年3月至6月,富山灣充滿了0.75厘米長的螢火魷魚,它們從海底抵達水面進行繁殖

『貳』 什麼是海洋發光生物

海洋發光生物是自身具有發光器官、細胞(包括發光的共生細菌),或具有能分泌發光物體腺體的海洋生物的統稱。海洋中能發光的生物種類繁多,有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游泳動物。「生物發光」它是化學發光的一種類型,是化學能轉換為輻射能過程中放射出的可見光,因為散發的熱量非常少,又稱為冷光。

魚類發光現象是由於體上分布了一些發光的器官,這種器官內的某些特殊物質在緩慢的氧化過程中放出一種「冷光」。發光器官由四部分組成:腺體、水晶體、反射器、色素體。有些魚類發光,是由於自身組織中具有一種能發光的細菌與其共生,或由皮膚分泌一種能夠發光的液體,即熒光素。發光的生物學意義:種類識別、照明、引誘食餌、驚嚇敵害。

『叄』 圖片中的生物是什麼 碰觸身體會發出漂亮的藍色熒光,海邊發現的

好像某種海參

『肆』 海底會發光的生物

有光瞼鯛,龍頭魚,燈眼魚,光頭魚,甲藻,發光水母,烏賊,有些鯊魚也能發光。角鯊發生的光是一種強烈的綠色磷光,是從散布在皮膚里的許多發光器官中發出的。有一種鯊魚,死去幾小時後還能發光。自身具有發光器官、細胞(包括發光的共生細菌),或具有能分泌發光物體腺體的海洋生物的統稱。海洋中能發光的生物種類繁多,有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游泳動物。「生物發光 (bioluminescence)」一詞,源出希臘文los(意為生命)和拉丁文Luminare(意為發光)。它是化學發光的一種類型,是化學能轉換為輻射能過程中放射出的可見光,因為散發的熱量非常少,又稱為冷光。
魚類發光現象是由於體上分布了一些發光的器官,這種器官內的某些特殊物質在驚醒緩慢氧化過程中放出一種「冷光」。
發光器官有四部分組成:腺體、水晶體、反射器、色素體。
有些魚類發光,是由於自身組織中具有一種能發光的細菌與其共生,或由皮膚分泌一種能夠發光的液體,即熒光素。鮟鱇就是用這種光引誘小魚小蝦來捕食的。
發光的生物學意義:種類識別、照明、引誘食餌、驚嚇敵害。

『伍』 海里有一種可以發光的生物,像棍子一樣,捏它就會發亮,特別黏。俗叫海膽子,我想知道這東西學名是什麼

你指的應該是磷海鞘吧,他是一種群體浮游生物,個體微小,集結在一起時像一根柱子,會發出淡藍色光

『陸』 科普:地球上的發光生物是怎麼發光的

科普:地球上的發光生物是怎麼發光的

從身邊的螢火蟲到深海中的安康魚,從半米長的蚯蚓到巴西叢林中的毒蘑菇,都能會發光.
1、蚊灣的鉤鞭藻
波多黎各的蚊灣應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發光水體了,任何輕微的攪動都會聚集成群的鉤鞭藻.鉤鞭藻可將體內的化學能轉變為光能.在蚊灣,每升水中大約有20萬只這樣的發光藻類.如此眾多的微生物聚集在一起,彷彿水底的北極光一般令人贊嘆.鉤鞭藻分布於世界各地,尤為令人痴迷的是海中的鉤鞭藻創造的發光海浪.

『柒』 生物界中有哪些會發光的動物非常危險一定不能碰

生物發光是自然界中最迷人的現象之一,人們普遍覺得會發光的動物給人一種浪漫的感覺,但實際上,生物發光可不是為了好看才進化出來的,而是為了躲避捕食者、誘惑獵物亦或是在交配時派上用場。

雄性的螢火蟲一邊飛舞一邊閃光,而靜止不動的雌性則用陣陣閃光作出回應,就像一場無聲的音樂會。

『捌』 哪些生物能發光

能夠發光的生物約有40多種。其中螢火蟲是大家最熟悉的。螢火蟲能夠控制光的亮度作為雌雄之間的求偶信號。

有一些生活在熱帶森林中的鋸齒狀觸須能發光的甲蟲以及白蠟蟲發出的光很亮。一位軍醫曾利用裝在瓶子里的甲蟲發出的亮光成功地做了一例手術。

另一種能發光的昆蟲是在東方的海洋中發現的水蚤。這種生活在沙灘上的小昆蟲常在晚上出來。當它四處活動時會散發出一種發光的物質。這種光與其他的生物發出的光不同。它是一種藍色光。大多數能發光的生物發出的光是白色或黃色光。

在波多黎各南海岸有一個鹹湖。湖裡生活的能發光的單細胞生物是世界上最多的。每到晚上,湖面就呈現出一種引人入勝的場面。當汽艇載著遊客駛進湖裡時,那曲線形的光波就從船頭盪開去,在船尾也留下一道光的餘波,看上去就好像在汽艇下面有一隻巨大的泛光燈似的。這時,無數只小魚蝦迅速從船邊逃開,攪動了湖水中的發光微生物,發出一陣陣閃光。汽艇激起的波浪在湖邊的樹下翻滾,激起一種令人恐怖的鬼火似的光。汽艇驚擾了大魚,它們有如一個個光團迅速向深水處游去。如果你從湖中打一桶水上來,從桶里捧出些水,你就會看到星星點點的光從你的指縫中流下來。殘留在你皮膚上的許多細小的光斑也會隨著水流迅速消失。將桶中的水從船上倒下去,水撞在湖面上星光四濺。

這些能發光的微生物也有顏色。在海洋中,發光微生物密度過大,會把海水也染上顏色。其中,有些微生物會引起「紅潮」。它能使某些海域中數以百萬計的魚致死。紅潮在最近幾年裡就曾在佛羅里達沿海一帶出現過幾次。也是這種微生物使紅海的水呈現出紅色。

還能見到有光團從船槳或游泳者的身邊滾開。這些光團就是由某種水母形成的。還有幾種蝸牛和蛤受到刺激也會發光。有一種深海章魚發出的光甚為怪誕。很多魷魚,尤其是生活在海洋深處的魷魚,在身體的不同部位長有很復雜的發光器官。

在哥倫布的航海日誌里記載著在西印度群島珊瑚礁附近出現過「移動大火炬」。毫無疑問,他看到的是出現在那一帶海域的發光微生物。這種微生物只在一年中的某些時候成群浮游。一種生活在太平洋中的環節蟲只在10月和11月月球最後一弦的最後一天的黎明有如珊瑚般從它們生活的穴中湧出。而生活在大西洋中的環節蟲則只在6月和7月間月球3弦的晚間出現。

生活在東方海洋中的水蚤即使死後它的身體仍能發光。人們可以將死水蚤研磨成粉末。只要一見水它就能發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海軍就曾使用過這種死水蚤粉末。當他們夜間偷襲接近敵人的時候,他們把粘在手掌上的粉末弄濕,利用它發出的微弱的藍光察看航海圖。

脊椎動物中只有少數能夠發光,而且還都生活在深海里。有些頭部和身上長有復雜的凸透鏡狀物或反射物,還有些鰭端長有發光組織,這種光在深海中是很有用的。這種動物大多都能夠控制光的亮度,可以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有時候,這種光是一種危險信號。魚安魚康會發出一種像手指一樣大的光球,在它那張大嘴前面不停地晃動,它可以利用這種光在深海中輕而易舉地捕捉到獵物。

隨著我們對生物發光的進一步深入了解,生物發光現象已不顯得那麼神秘了。不過,黑暗中的生物光總是美麗誘人的。

『玖』 海洋里有哪些會發光的可愛小生物

有光瞼鯛,龍頭魚,燈眼魚,光頭魚,甲藻,發光水母,烏賊,有些鯊魚也能發光。角鯊發生的光是一種強烈的綠色磷光,是從散布在皮膚里的許多發光器官中發出的。有一種鯊魚,死去幾小時後還能發光。一些硬骨魚類,具有更高級的發光系統,它們的身體兩側有幾排發光球。印度洋里有一種燈眼魚,在眼的下邊,有一個很大的發光器官長在一個能活動的短柄上,就像一個能提來提去的燈籠。不用時,這盞「燈」可以縮進去,藏在眼睛下面的一個囊里。還有燈魚,它的發光器官數目不多,但發出的光卻很強烈,如同耀眼的寶石、閃光的珍珠,鑲嵌在腹側。生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的相嘗魚,全身有700多個發光點,發著白光。形形色色的發光魚,發光的集團不同,發光的器官不同,發出的光色也不同。這些魚會發光是因為體內有發光細胞,或是發光器內有發光細胞。世界上有不少會發光的魚,這種發光的魚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發光魚」、另 一類是「它發光魚」。美國的光頭魚就是自發光魚。它頭部背面扁平,全部為一對很大的發光器所蓋,好 似「探照燈」。光頭魚沒有眼睛,發光器就能起視覺的作用。光頭魚有一套奇特的捕食 本領,人們稱它為「奇異的漁夫」。它們常常把自己隱蔽起來,張著巨口等待時機,伸 出鰭上的長絲慢慢擺動,絲末端的發光器好像游動的小蝦一般。好奇貪吃的小魚以為是 一頓美餐,紛紛追逐而來,剛要去吃,發覺上當受騙,想脫身為時已晚,反而成了光頭 魚的一頓美餐。美國的一位生物學家曾在一個夜晚將一個最靈敏的光度計放在海底270米處,發現 光頭魚發光的亮度比白天時還要明亮得多。在紅海和印度洋的閃光魚則是「它發光魚」。閃光魚只有七八厘米長,它發出的光 也十分明亮,在水下距離魚10多米處潛水員就能見到它。由於這種魚的閃光能使潛水員 在水底看清手錶上的時間,所以潛水員常把它捉住放入透明的塑料袋裡,作為水下照明 之用。閃光魚,也叫「光臉魚」,還叫「燈眼魚」。它有一層暗色的「眼瞼」,附貼在發光 器的下面,好像電燈開關一樣,一會兒上拉,遮住了發光器官,熄了光;一會兒又下拉, 露出了發光器官,閃出了光。其實這種魚自身並不會發光,是一種滋生在它頭部的數以 千計的特殊細菌發出的光。這些細菌借著汲取魚血里的營養和氧氣賴以生存,另一方面 則散發出光能。所以即使在閃光魚死後一段時間,這些細菌仍能繼續發光.在海洋世界裡,無論是廣袤無際的海面,還是萬米深淵的海底都生活著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的發光生物,宛如一座奇妙的"海底龍宮",整夜魚燈蝦火通明。正是它們給沒有陽光的深海和黑夜籠罩的海面帶來光明。事實上,在黑暗層至少有44%的魚類具備自身發光的本領,以便在長夜裡能夠看見其他物體,方便捕食,尋找同伴和配偶。有些魚類發光,例如我國東南沿海的帶魚和龍頭魚是由身上附著的發光細菌所發出的光,而更多的魚類發光則是由魚本身的發光器官所發出的光。燭光魚其腹部和腹側有多行發光器,猶如一排排的蠟燭,故名燭光魚。深海的光頭魚頭部背面扁平,被一對很大的發光器所覆蓋,該大型發光器可能就起視覺的作用。 魚類發光是由一種特殊酶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生化反應。發光的螢光素受到螢光酶的催化作用,螢光素吸收能量,變成氧化螢光素,釋放出光子而發出光來。這是化學發光的特殊例子,即只發光不發熱。有的魚能發射白光和藍光,另一些魚能發射紅、黃、綠和鬼火般的微光,還有些魚能同時發出幾種不同顏色的光。例如,深海的一種魚具有大的發光頰器官,能發出藍光和淡紅光,而遍布全身的其他微小發光點則發出黃光。魚類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有四點:一是誘捕食物,二是吸引異性,三是種群聯系,四是迷惑敵人。

『拾』 誰有會發光的植物圖片,告訴我,限一個小時之內!

有~
發光植物 photogenic plants,luminous plan-ts能進行生物發光的植物。與發光動物相比,其例不多,並且僅限於細菌類、擔子菌類、鞭毛類植物等三門植物。其中鞭毛植物中的發光種類[夜光藻屬(Noctiluca)、角藻屬(Ceratium)和梨甲藻屬(Pyrocystis)等]已被列入原生動物門。總的來說,發光的生物學意義現在還不清楚,不過把它看做是能量代謝的偶發產物,可能是有力的一種見解。此外,由於與發光動物(昆蟲的幼蟲和發光蚯蚓)共生而發光的傘菌,或因發光性昆蟲一種彈尾蟲(Neanura)的寄生而引起發光的樹木為共生發光和寄生發光。據說深海產的海藻,由於發光性海杯(Campanulariaintegra)的寄生能在黑暗的深海中進行光合成。至於發光蘚(Schistostega osmundacea),僅是由於能反射光線,其本身並不能發光。(陳維培 譯)

會發光的植物

非洲北部有一種夜光樹,一到夜晚就成了火樹銀花,通體閃亮。起初,當地居民還以為它是什麼妖魔的化身,十分害怕,誰也不敢靠近。人們甚至稱它為惡魔樹。但過了很久很久,人們一直沒有發現這種樹對人有什麼危害,慢慢地喜歡上它。如今那裡的居民都有意把它移植在門前院後,用來當路燈,還可以借光做事,甚至可以讀書看報呢!

據說,這種常綠喬木不僅能在夜裡發光,白天也同樣能發出光亮,它的光源就在樹的根部。它的根部有大量磷質,待變成磷化三氫氣體後,從樹體里跑出來,一碰上空氣中的氧,就能放出一種沒有熱度、也不能燃燒的冷光來。這種磷光的亮度和樹的大小成正比,樹愈大,含磷愈多,發出的光也愈強。

我國井崗山地區也有一種能閃閃發光的樹,當地人稱它為「燈籠樹」。它是一種常綠闊葉樹,樹葉里含有大量磷質。每逢晴天的夜晚,樹上熒光點點,恰似高懸著的千萬盞小燈籠,為過往行人照明指路。
植物都能發光嗎?1950年的一天晚上,在前蘇聯南部庫班河上一個內陸港口克拉斯諾達爾的一個實驗室里,電工兼攝影愛好者謝苗.達維多維奇.柯連和他的妻子瓦蓮金娜,正用自己發明的儀器在莫斯科溫室里摘下的兩片相似的葉子上,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發光現象,並拍攝到了照片。

任何生物似乎都有這種發光現象,只是人的肉眼看不到它。有個人聽說他倆能把這種奇怪的能量在膠卷上顯示出來,便從遙遠的莫斯科趕來找他們,希望能得到這種照片。來人從皮包里取出兩片葉子,遞給柯連夫婦。柯連夫婦很受感動,馬上工作起來,一直忙到深夜。結果他們很失望地告訴客人,在一片葉子上獲得閃閃發光的清晰圖像,另一片葉子只有模糊的輪廓。出乎他們意料,客人卻驚奇地叫了起來:「你們已經發現了它!你們用照片證實了這一現象!」原來這兩片葉子一是從健康植物上摘下來的,一是從病樹上摘下來的,表面上看沒有什麼區別,可照片卻把它們區別開來。

實際上,柯連夫婦證實的樹葉發光與發光樹可能還不是一回事。數百年來,科學家斷言,植物像動物和人體一樣,具有由亞原子或等離子能量所形成的薄膜表層的能量場,能夠滲穿過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固體。許多有特異靈感的人都把這種附在生物外部的東西或「輝光」,描繪成古代聖人肖像頭上的光環。用膠片或底片與被攝物體相連,再用高頻火花發生器向該物體加以每秒75000~200000赫茲的電脈沖,柯連夫婦拍到的就是這種「輝光」或類似的東西。

柯連認為,他的照片上的奇怪能量來自「不帶電的生物體向帶電的生物體的轉化,生物體帶電就會在膠卷上映出來」。前蘇聯的弗拉基米爾.伊里辛教授和他的同事對柯連的照片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認為,這種生物體發光,並非由生物的帶電狀態所產生,而是產生於「生物等離子體」。這種生物等離子體的運動過程雖然極極其復雜,且與生物體的能量運動模式並不一致,但它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一個完整統一的有機體。

前蘇聯生物物理學家維克托.阿德曼科沒有把這個現象歸為「生物等離子體」,他把這種用肉眼看得見的光輻射稱為「生物體內散發到空中的電子冷輻射」。美國科學家則把這種「電子冷輻射」稱為「電暈放電」,即與人們行走在地毯上和撫摸接地金屬時常見的「靜電放電」相對應。

1972年春,在美國曼哈頓召開的西方國家第一屆柯連照相術和人類輝光會議上,美國科學家莫斯和約翰遜出示的照片令人目瞪口呆。他們用柯連技術拍攝了葉子被刀扎傷前後的照片:葉子被扎傷前,照片是天藍色和粉紅色的,被扎傷後,傷口中央有一股血紅色的能量流直往外涌。
美國科學家威廉.蒂勒推測,從葉子發出的射線和能量,可能是來自形成固體物質的前物質。他認為,可能是「存在於另一層次物質,它產生於葉子的綜合衍射圖,即相干能量結構,它就是組成物質以構成一種物體網格的力量場。」

1973年3月,在紐約召開的第二屆柯連照相會議上,希臘科學家宣布,他能用肉眼看到包圍在植物、動物和人周圍的輝光,並出示了他所畫的詳盡細致的圖像。他和另一學者合作實驗表明,讓一個人在離一棵菊花1.5米處叫喊,結果菊花的能量場明顯收縮,並失去它天藍色的光澤,博動次數也減少三分之二。如果讓病人在離健康植物1米處每天喊兩個小時,結果首先是它下面的葉子掉了,三天後就已經枝乾枯萎,很快死去。因此他認為,植物的能量場嚴重受失調病人的影響。
對於植物的發光現象,無論是含磷物質,還是類似動物的輝光,都還處在探索階段,許多問題還都是謎。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