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的生物學活性
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體(Ab)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分子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由兩條相同的輕鏈和兩條相同的重鏈通過鏈間二硫鍵連接而成的四肽鏈結構。免疫球蛋白分為五類,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抗體是機體免疫細胞被抗原激活後,B細胞分化成熟為漿細胞後所合成、分泌的一類能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體是生物學功能上的概念,而免疫球蛋白是化學結構上的概念。所有抗體的化學基礎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並不都具有抗體活性。
(1)抗體的生物學活性擴展閱讀:
哺乳動物的初乳含有豐富的活性免疫球蛋白,是自然界惟一富含活性免疫物質的天然食品。人體攝入後可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抗病菌侵襲,而且不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
當病毒侵入人的體內,機體會自動產生很多抗體,來對付病毒(抗原)。如果病毒量太大,而機體來不及產生足夠的抗體,就會感冒。感冒使機體以一種更加有效的防禦方式來產生抗體,消滅病毒。
丙種球蛋白注入人體後產生的免疫力是被動給予的,不是自身主動產生的,一般2周就被排泄,之後體內丙種球蛋白的含量又恢復到原來水平,要長期保持體內所含丙種球蛋白的高水平,就必須每隔2周注射1次。
應用丙種球蛋白有一定的適應症,因為該葯隨所含抗體量的不同而預防效果各異。普通的丙種球蛋白主要用於預防麻疹、甲肝、流行性腮腺炎等,想用丙種球蛋白來預防各種疾病是不可能的。
如果反復注射丙種球蛋白,因其本身可作為抗原,刺激人體產生一種對抗丙種球蛋白的抗體,即抗抗體,一旦再注射丙種球蛋白,就會被抗抗中和,不能發揮其抗病作用。
2. 簡述抗體的生物學活性
抗體的生物學功能:可以中和毒素和阻止病原體入侵。識別並特異性結合抗原,執行該功能的結構是抗體的V區,其中CDR部位在識別和結合特異性抗原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激活補體產生攻膜復合物使細胞溶解破壞。人的抗體IgG1~3和IgM與相應抗原結合後,可因構象改變而使其CH2和CH3結構域內的補體結合點暴露,從而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系統,產生多種效應功能;
調理吞噬和ADCC。IgG可通過其Fc段與表面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產生不同的生物學作用;介導 I 型超敏反應;穿過胎盤屏障和黏膜。人類體內,lgG是唯一能夠通過胎盤的抗體。
(2)抗體的生物學活性擴展閱讀
抗體規律:凡能產生抗體的高等動物(包括人類),當注入胸腺依賴性抗原(TD抗原)進行免疫時都有著相同的產生抗體的規律,這個規律是存在初次免疫應答和再次免疫應答。
初次免疫應答是指機體第一次接觸某種抗原物質引起特異性抗體產生的過程。其特點是潛伏期長大概會潛伏一周以上,維持的時間短,產生的抗體以IgM為主;再次免疫應答是指機體以後再次接觸同樣的抗原後所產生的抗體應答過程。
3. 各類抗體的生物學作用
抗體分為表面抗體和內部抗體,所謂的表面抗體就是效應B細胞所產生的抗體,是一種效應蛋白,可以和特定的簇結合,裂解抗原,內部抗體是指的效應T細胞的產生,效應T細胞用於攻擊被感染的細胞,使其裂解釋放內部的抗原,再由效應B產生的抗原消滅抗體,在一般的醫學檢驗里,如果針對一個病毒的表面抗原為陽性就說明感染了該病毒,內部抗原為陽性就是病毒入侵了組織細胞,同樣的,表面抗體為陽性就是說明有了可以抵抗該病毒的抗體,內部抗體為陽性就是說明有了可以吞噬該病毒的效應T,這個在乙肝的檢驗里被廣泛使用,所謂大三陽啊小三陽啊就是指的這個內容,所以啊,抗體的作用很大哦。
從單純的生物學的角度講,抗體就是一種蛋白酶,也可以使一段RNA,是人類抵禦病毒不可缺少的物質。打字好累啊,手都酸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4. 抗體的生物活性
抗體的生物學活性體現在:
(1)特異性結合抗原:抗體本身不能直接溶解或殺傷帶有特異抗原的靶細胞,通常需要補體或吞噬細胞等共同發揮效應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導致病理損傷。然而,抗體可通過與病毒或毒素的特異性結合,直接發揮中和病毒的作用。
(2)激活補體:IgM、IgG1、IgG2和IgG3可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過替代途徑激活補體。
(3)結合細胞:不同類別的免疫球蛋白,可結合不同種的細胞,參與免疫應答。
(4)可通過胎盤及粘膜:免疫球蛋白G(IgG)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流中,使胎兒形成自然被動免疫。免疫球蛋白A(IgA)可通過消化道及呼吸道粘膜,是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因素。
(5)具有抗原性:抗體分子是一種蛋白質,也具有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的性能。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各具有不同的抗原性。
(6)抗體對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與一般球蛋白相同:不耐熱,60~70℃即被破壞。各種酶及能使蛋白質凝固變性的物質,均能破壞抗體的作用。抗體可被中性鹽類沉澱。在生產上常可用硫酸銨或硫酸鈉從免疫血清中沉澱出含有抗體的球蛋白,再經透析法將其純化。
(7)通過與細胞Fc受體結合發揮多種生物效應①調理作用IgG、IgM的Fc段與吞噬細胞表面的FcγR、FcμR結合,增強其吞噬能力,通常將抗體促進吞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稱為抗體的調理作用 (opsonization)。②發揮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
5. 抗體具有哪些生物學的作用
中和毒素和阻止病原體入侵,識別並特異性結合抗原是抗體的主要功能,執行該功能的結構是抗體的V區,其中CDR部位在識別和結合特異性抗原中起決定性作用;激活補體產生攻膜復合物使細胞溶解破壞;
調理吞噬和ADCC,IgG可通過其Fc段與表面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產生不同的生物學作用;介導 I 型超敏反應,IgE為親細胞抗體,可通過其Fc段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IgE高親和力Fc受體結合,使其致敏;穿過胎盤屏障和黏膜,在人類,lgG是唯一能夠通過胎盤的抗體。
(5)抗體的生物學活性擴展閱讀
IgG可通過其Fc段與表面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產生不同的生物學作用。
調理作用指IgG抗體的Fc段與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表面相應的Fc受體結合,從而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細菌特異性的IgG抗體可通過其Fab段與相應的細菌抗原結合後,以其Fc段與巨噬細胞或中性粒細胞表面相應的Fc受體結合,通過IgGFab段和Fc段的「橋聯」作用,促進對細菌的吞噬。
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指具E有殺傷活性的細胞,通過其表面的Fc受體識別包被於靶細胞表面抗原上的抗體的Fc段,直接殺傷靶細胞。 NK細胞是介導ADCC的主要細胞。抗體與靶細胞上的抗原結合是特異性的,而表達Fc受體細胞的殺傷作用是非特異性的。
6. 抗體的基本結構,功能片段及生物學活性
Ig的基本結構是由四條對稱的多肽鏈構成的單體。
Ig單體包括兩條相同的分子量較大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分子量較小的輕鏈。重鏈間及重、輕鏈間有二硫鍵相連,N端對齊,形成對稱結構。
Ig的H、L鏈每隔110個氨基酸殘基即由鏈內二硫鍵連接並經β-折疊形成一個能行使特定功能的球形單位,稱為Ig的功能區或稱結構域。
生物學活性:
一、特異性結合抗原
二、激活補體
三、通過與細胞Fc受體結合發揮生物效應
四、選擇性傳遞
五、具有免疫原性
7. 抗體的基本結構,功能片段及生物學活性
Ig的基本結構是由四條對稱的多肽鏈構成的單體.
Ig單體包括兩條相同的分子量較大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分子量較小的輕鏈.重鏈間及重、輕鏈間有二硫鍵相連,N端對齊,形成對稱結構.
Ig的H、L鏈每隔110個氨基酸殘基即由鏈內二硫鍵連接並經β-折疊形成一個能行使特定功能的球形單位,稱為Ig的功能區或稱結構域.
生物學活性:
一、特異性結合抗原
二、激活補體
三、通過與細胞Fc受體結合發揮生物效應
四、選擇性傳遞
五、具有免疫原性
8. 抗體的生物學功能
在人和動物體內,由於抗原或半抗原入侵刺激機體而在細胞中產生的免疫球蛋白.能可逆、非共價、特異地與相應抗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體.
作用:(1)特異性結合抗原:抗體本身不能直接溶解或殺傷帶有特異抗原的靶細胞,通常需要補體或吞噬細胞等共同發揮效應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導致病理損傷.然而,抗體可通過與病毒或毒素的特異性結合,直接發揮中和病毒的作用.(2)激活補體:IgM、IgG1、IgG2和IgG3可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過替代途徑激活補體.(3)結合細胞:不同類別的免疫球蛋白,可結合不同種的細胞,產生不同的疚,參與免疫應答.(4)可通過胎盤及粘膜:免疫球蛋白G(IgG)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流中,使胎兒形成自然被動免疫.免疫球蛋白A(IgA)可通過消化道及呼吸道粘膜,是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因素.(5)具有抗原性:抗體分子是一種蛋白質,也具有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的性能.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各具有不同的抗原性.(6)抗體對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與一般球蛋白相同:不耐熱,60~70℃即被破壞.各種酶及能使蛋白質凝固變性的物質,均能破壞抗體的作用.抗體可被中性鹽類沉澱.在生產上常可用硫酸銨或硫酸鈉從免疫血清中沉澱出含有抗體的球蛋白,再經透析法將其純化.(7)通過與細胞Fc受體結合發揮多種生物效應 ①調理作用 IgG、IgM的Fc段與吞噬細胞表面的FcγR、FcμR結合,增強其吞噬能力,通常將抗體促進吞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稱為抗體的調理作用 (opsonization).②發揮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
9. 抗體的生物學作用是什麼
如抗核抗體、抗雙鏈DNA抗體、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等一些自身抗體的產生,對人體可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