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材料
可以將你的目的基因轉入到微生物中,通過它過強的增殖,迅速的獲得目的表達產物。
2、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也是很珍貴的資源,比如青黴素、鏈黴素等等,利用微生物增生,獲得抗生素,用於醫葯行業。
㈡ 微生物資料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版生物群體,權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葯、工農業、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
微生物可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香菇等。還有微生物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2)微生物材料擴展閱讀
主要特徵:
1、體小面大:一個體積恆定的物體,被切割的越小,其相對表面積越大。微生物體積很小,如一個典型的球菌,其體積約1mm,可是其表面積卻很大。這個特徵也是賦予微生物其他如代謝快等特性的基礎。
2、吸多轉快:微生物通常具有極其高效的生物化學轉化能力。據研究,乳糖菌在1個小時之內能夠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產朊假絲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3、長繁殖快:相比於大型動物,微生物具有極高的生長繁殖速度。
㈢ 為什麼酶制劑的生產主要以微生物為材料
因為這種方法成本低,更適合工業化生產,並可採用基因工程技術進行改造,改造的技術成熟等,而從植物動物中提取不僅成本高,且改造的或提高產量的方法不多,同時,也不環保,破壞環境。
㈣ 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豬圈墊鋸末發酵,因環保、衛生、節能、節糧、省時省力等諸多優點,受到歐美等國際養殖業界的歡迎,國內也正在大力推廣。金寶貝發酵助劑是一種活力強、發酵分解快、脫臭效果好的復合微生物菌劑,用於豬圈或雞舍脫臭發酵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環保效益。
一、豬圈加鋸末發酵的好處:
1、除臭節能省糧。在冬天可節省升溫取暖能源,夏季通風涼爽,四季均可清除異臭味,豬圈變得衛生干凈,人、豬生活環境、工作生活環境得到大大改善。能節省三成以上的飼料、八成以上的水。
2、滅害抗病促長。豬圈鋸末發酵處理,因升溫發酵,能殺滅多種蟲卵與病原菌,使豬不易生病、少生病,而且增重快、肉質好,水分少。在同等條件下,與不用發酵床養豬相比,每頭豬日均至少多增重100-200克。
3、廢物循環利用。發酵後的鋸末與豬尿糞混和物是高檔優質生物有機肥,營養豐富、疏鬆通氣、無臭味、外觀漂亮、不燒根不燒苗,可廣泛用於苗木花卉營養土、經濟作物果樹蔬菜等。
4、省事簡單方便。適應性強,簡單易行,成本低,效益好,環保安全。
二、基本原理與過程:
金寶貝發酵助劑與鋸末屑混勻後,在豬圈內均勻鋪撒,總厚度約50厘米,隨著鋸末層內豬糞尿越積越多,3-7天後,功能微生物經過活化定殖,呈幾何級數大量繁殖(24小時理論繁殖數量可達272個!),開始利用豬糞尿等作營養源,將鋸末豬糞尿混和物逐漸升溫發酵,中心發酵層溫度可達30-50℃或更高,表層溫度長期穩定在20幾度,基本形成恆溫床。下層發酵完成後,鋸末等墊料物會因發酵碳化逐漸變深變黑,發酵產物能作肥料或粗飼料,可分批清運出舍。如不需使用,則可長期不清運,時間一長還應補充墊料。
三、操作注意事項:
1、鋸末用量:按發酵床墊料層厚度不低於50厘米計算,面積為20㎡、豬群日排泄量20公斤左右的豬圈,鋸末總用量約6-10立方米。如墊層太薄太厚均不好,太薄導致不發酵,太厚則可能導致內部升溫太高太快。發酵助劑可一次性均勻撒入全部鋸末墊料中,也可分3-4層局部性集中撒入。
2、發酵劑用量與稀釋:
(1)用量:20㎡豬圈(15頭豬左右)用金寶貝發酵助劑2公斤,先將1.6公斤一次性撒完,其餘作
增補用。豬圈面積不能過小,養豬密度不能過高,否則會因糞尿積累超負荷而停止發酵現象。
(2)稀釋:金寶貝發酵助劑必須與米糠(或玉米粉),按菌劑:米糠(或玉米粉)=1:5以上的比例均勻混和稀釋(新鮮米糠的營養效果優於陳舊米糠),再均勻撒入鋸末中,有條件的可適當噴撒濃度為5%左右的紅糖水到米糠菌劑混和物中。
3、發酵節奏與溫度控制:豬圈發酵節奏與溫度可人為控制,要快速升溫與發酵,可採取如下一種或幾種綜合措施:增加發酵助劑用量、預先加紅糖水活化發酵菌劑、多添加新鮮米糠或尿素水等營養物、增加鋸末層厚度、增加翻倒次數並打孔通氣、適當調高鋸末混和物含水量(但混和物水分不能超過70%,否則會因腐敗菌發酵分解而產生臭味,與除臭目的背道而馳),等等。調低溫度可採用相反措施。內部溫度一般不要超過50℃,核心發酵層不超過60℃,表面溫度25-30℃以下。
4、發酵完成:下層物料中有大量白色菌絲、顏色逐漸變深變黑、無臭味而有淡淡酒香味、溫度不再升高,則發酵完成,如需用肥可及時清運出舍,也可長年不清。
5、長期連續使用:要想取得最好的脫臭環保效果和牲豬增重經濟效果,應長期和連續使用金寶貝發酵助劑。因地域、氣候、溫濕度、養殖動物品種、鋸末及其他物料來源與粗細程度等因素均不相同,用戶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摸索總結出適合自身情況的最優操作流程(如菌劑用量、溫濕度控制、菌劑添補時間間隔、發酵周期與節奏、是否清運已發酵物料及物料的後處理等)。
㈤ 微生物的資料
特點:
體積小,面積大;
吸收多,轉化快微生物;
生長旺,繁殖快;
適應強,易變異;
分布廣,種類多。
微生物的種類很多,真菌、細菌、病菌。都屬於微生物,有的微生物會讓人生病,流行性感冒就是病毒引起的;有些微生物是我們的好幫手,如。有的可以分解垃圾,有的可以消滅害蟲,還有是釀酒和酸奶的功臣。微生物的繁殖能力也是很強的,主要以二分裂來繁殖更多的微生物。
科學的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是一些個體微小、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大多為單細胞,少數為多細胞,還包括一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主要有古菌;屬於原核生物類的細菌、放線菌、藍細菌、枝原體、立克次氏體;屬於真核生物類的真菌、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以上這些微生物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蘑菇和銀耳等食、葯用菌是個例外,盡管可用厘米表示它們的大小,但其本質是真菌,我們稱它們為大型真菌。而屬於非細胞生物類的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又稱朊粒)等則需藉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微生物與人類
人類對微生物具體而直接的認識,是在發明了顯微鏡以後才真正開始的。顯微鏡使人們清楚地看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法國醫生巴斯德發現病原菌後,人們把細菌和傳染病聯系起來,以至於有些人說起細菌就認為是致病而有害的。實際上,病菌只佔全部細菌的一小部分。在人類已知的1400種細菌中,只有150種危害人類或植物、飼養動物的病菌。
微生物--細菌是大地的清潔工,地球上每時每刻都有數不盡的有機體死亡,例如只有不到10%的落葉及1%以下的死樹被動物吃掉,剩餘部分就成為真菌或細菌的食物。如果沒有這些真菌和細菌,特別是人們常說的腐生細菌,地球就會被死去的動植物的屍體和垃圾堆滿。
㈥ 微生物(製作資料卡片)
類別:生物
主題:探索微小世界的生物
資料來源:網上查詢
資料題目:微小世界的主角——細菌
內容:
提起細菌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導致疾病,殘害人命的病原菌,事實上病原菌只是細菌的一部分,大多數細菌都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好處,生產味精、積累氮肥、凈化環境都離不開細菌。
㈦ 觀察微生物的材料都需要什麼
顯微鏡....額
一般來說,我們做實驗的時候普通光學顯微鏡有三種,10倍,40倍和100倍.根據微生物大小版的不同選擇放大權的倍數.如果要觀察真菌例如黴菌酵母菌等10倍就足以看的很清楚.如果要觀察細菌的話至少要用到40倍的,自己活菌固定切片的一般都是用100倍到1000倍的油鏡來看.比如大腸桿菌,放線菌等等.如果是病毒就不可以用普通光學顯微鏡來看,一定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的清楚.電鏡放大倍數很大了,病毒的話一般放大到幾萬倍甚至幾十萬唄才能看清楚.
㈧ ~ ~ ~ 請問用什麼材料過濾空氣中的微生物好啊 謝謝。
你說的是超凈工作台,或者是無菌室,空氣過濾是有幾個級別的,我們常見的材料只能是過濾塵埃之類的,過濾微生物,特別是一些孢子合子一般都是用的專用樹脂濾芯。但是如果無菌級別不高的環境,我認為是用海綿加活性炭層就可以了,但是濾芯要定期清洗的。無菌室必須是用強制送風裝置,令其保持正壓。
㈨ 微生物的資料給我
什麼是微生物 人氣指數:4860
到目前為止,綠色的地球是唯一為人類所認知的一塊生命的棲息地。在地球的陸地和海洋,與人類相依相存的是另一個繽紛多彩的生命世界。在這個目前對人類仍有太多未知的生命世界裡,除了我們熟知的動物、植物,還有一個神秘的群體。它們太微小了,以至用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它們的名字叫微生物。
下一個科學的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是一些個體微小、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大多為單細胞,少數為多細胞,還包括一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主要有古菌;屬於原核生物類的細菌、放線菌、藍細菌、枝原體、立克次氏體;屬於真核生物類的真菌、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以上這些微生物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蘑菇和銀耳等食、葯用菌是個例外,盡管可用厘米表示它們的大小,但其本質是真菌,我們稱它們為大型真菌。而屬於非細胞生物類的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又稱朊粒)等則需藉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微生物 與 人類
人類對微生物具體而直接的認識,是在發明了顯微鏡以後才真正開始的。顯微鏡使人們清楚地看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法國醫生巴斯德發現病原菌後,人們把細菌和傳染病聯系起來,以至於有些人說起細菌就認為是致病而有害的。實際上,病菌只佔全部細菌的一小部分。在人類已知的1400種細菌中,只有150種危害人類或植物、飼養動物的病菌。
微生物--細菌是大地的清潔工,地球上每時每刻都有數不盡的有機體死亡,例如只有不到10%的落葉及1%以下的死樹被動物吃掉,剩餘部分就成為真菌或細菌的食物。如果沒有這些真菌和細菌,特別是人們常說的腐生細菌,地球就會被死去的動植物的屍體和垃圾堆滿。
像牛和白蟻這些專門以富含纖維素的草木為食物的動物,也只能靠生活在消化道內的無數細菌來分解植物纖維。
發酵食品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酒、酸奶、醬油、醋、味精等,以及抗生素葯、激素、疫苗等葯品,都是利用微生物發酵製成的。
人類在史前時期就已經發現並能夠利用微生物為自己製造一些食品了。公元前2000多年,埃及人已釀造出了葡萄酒。中國用穀物釀酒大概開始於新石器時代。古書記載:"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春秋時中國已開始釀醋,周朝時醬油業就已很發達。
中國白酒中有一種曲酒,是用酒麴造的酒,曲是培養酵母和黴菌等微生物的穀物。曲在醫學和發酵食品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元5世紀,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就詳細地記述了制曲和釀酒的技術。雖然當時人們並不知道酒是經過酵母發酵而成的,也不知道微生物的存在,但卻能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製成酒、醬、醋和豆豉等發酵食品。
目前使用微生物生產檸檬酸生物的發酵工程在食品和飲料工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現代牛乳發酵需要接種專用的微生物。穀物製品的發酵中最重要的是麵包和焙烤食品的生產。用於麵包製作的酵母,採用的菌種是通過糖蜜發酵獲得的。
㈩ 誰知道關於微生物的一些資料
現代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黴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為原核微生物、空間微生物、真菌微生物、酵母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