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的歷史
A. 煙的歷史
煙的歷史發展:
1、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2000至1800年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
2、考古學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帕羅城發現,在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有寬大的煙葉和煙斗並列在一起,並有吸剩的煙灰。
3、1492年哥倫布的兩個船員傑雷茲和托瑞斯發現古巴土人點燃干煙並吸其冒出的煙,傑雷茲試著吸了起來,他成為歐洲第一吸煙者。
4、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滋特克人和瑪雅人用空蘆葦吸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一支卷煙就這樣產生了。
5、1612年,約翰·羅爾弗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種植了第一畝用於商業的煙草。
6、1843年,法國煙草經營商開始生產西班牙式煙卷,並以法文正式命名為「cigarette」,英文香煙一詞由此而來。
7、1881年,一種日生產120000支煙卷的卷煙機獲發明專利,在這之前煙卷都是用手工製作的。
(1)煙草的歷史擴展閱讀:
煙草的生產過程
大部份的香煙成份之中並不單只有煙草。生產商通常在香煙內加入大量不同的添加劑,目的是控制煙絲的成份和質量,防腐,以及改變燃點時煙霧對吸食者所能產生的感覺。
有些香煙的煙絲經過很多的特別處理。在煙葉最初的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塵狀的碎煙草。這些煙草塵會被收集然後再造成為香煙內的成份。
除了添加劑外,煙草,尤其是粗糙的加工,對人體傷害明顯。 在煙草葉被加工成香煙時,煙葉會被分開,葉片會被切碎切細。一旦煙葉被晾乾加工,就會產生很多煙塵。在這個過程中,加入新的原料把它製成新的原材料。
B. 煙草的歷史淵源
起源和傳播我們從現存的巴倫克寺院之陽刻像中可以看到,一僧侶施行宗教儀式時,彼頭戴鷲形之冠,足踏一條蛇,背脊披以豹皮,手中持著管形之 煙管,煙管之端,似起搖搖晃晃的煙火。時代變遷,風氣亦異,吸煙特權不限於僧侶階級,一般平民亦相染成習。西印度群島及中央亞美利加土人,皆卷椰子葉作管形,裝以曬干成粉之煙草,或其他芳香性植物之葉。在特別情形之下,亦用竹或葦,此為最早最原始的煙管。
為快樂而吸煙草及其他芳香性草木之風俗,自瑪雅人始,漸漸擴至中央亞美利加墨西哥及西印度群島之野蠻種族。當時稱僧侶為Medicine一man,在某種場合僧侶亦稱醫生。因僧侶深信煙草是一種有特別治癒效力的植物。彼每以新之傷口,塗以新鮮煙葉;傷患肺疾,吸人煙草;頭痛或其他疾病,一吃煙汁,均可告無恙。
瑪雅文化在西歷四七0年至六二0年間達到了頂峰時期。據雷丁考證,彼輩此時,都市突然發生了天變地異,化為垃墟,不得已移居於北方,或尤卡坦半島。因而瑪雅文化逐漸滋蔓,再開二度之花,數世紀後仍恢復舊時之盛。當時播遷之際,煙草之用已超出神道儀式之外了,成為了土人日常吸食之用。此時吸煙,漸漸擴至蟠居於墨西哥台地之奈布亞人,特別是此族中文化最進步的阿茲特克人。西班牙人侵人之後,以異教為由,將其全部文書燒毀,但吸煙之僧侶與軍人畫像猶有存者。此種畫像,無論從形式或特徵上言之,皆極似瑪雅人。畫像中之吸煙者,除用椰子葉為煙管外,亦有用竹或葦為之。無竹或葦之地,則用骨與木或粘土等物製造。此種遺物,今日於美洲密西西比亞盆地著名之墓(推定為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所作,為住屋而兼墓之用的土作物)中,時有發現。類此珍奇之墓,俄亥俄山谷間,隨處皆發現有最完好的原型,其中當亦埋有許多原始的煙管破片。......
依上所述,北美中美之印第安人吸煙之風,似極盛行。南美除委內瑞拉等海岸國外,在西班牙侵人前,習俗如何,不得而知。總之,在紀元前一二世紀,新大陸土著已經吸煙,但舊大陸之人對於煙草,一如對於新大陸,尚無絲毫知識也。(參考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煙草最早源於美洲。考古發現,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一些考古分析還發現,3500年前的美洲居民便有了吸煙的習慣。隨著美洲史的進一步發掘,煙草史也許會向印第安史更早的時期延伸。加上當今普遍栽種的紅花煙草性喜溫熱,煙草源於熱帶美洲的觀點就更具有了說服力。
煙草起源於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目前發現有66個種,被栽培利用的僅有2個種,即普通煙草(N.tabacum.L.)又叫紅花煙草,和黃花煙草(Nrustica L.)。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煙草最早。1492年10月,哥倫布率領探險隊到達美洲,看到當地人在吸煙。
1536年5月,有個叫嘉蒂的探險家經過長時間的探險,重新回到美洲見證關於印第安人使用煙草的情形,他做了比哥倫布記載更加詳細的記述:「他們把煙草放在太陽底下曬干,而後在他們脖子上掛上一個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隻中空的石頭或者是木頭,很像一支管子;一會兒他們高興的時候,便把煙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點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體內完全充滿了煙,直到從他們的嘴和鼻孔里冒出為止,就像煙囪里噴出來的煙一樣。他們說這樣做可以使他們保持溫暖和健康。我們也曾經嘗試過這種煙,把它放進我們嘴裡,那種熱辣的味兒,如同胡椒一樣。」
關於最早記載印第安人是人類最早的吸食煙草的文字,當數西班牙人 — 潘氏所著的《個人經歷談》。潘氏敘述了他在1497年跟隨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島的經歷,其中描述了他發現印第安人吸食煙草的情景。
此外,還有航海史學家裴南蒂斯·奧威圖所著的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是這樣記載的:「在其它的邪惡的習慣里,印第安人有種特別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種煙……,以便產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狀態。他們的酋長使用一種狀如丫的管子,將有丫的兩端插入鼻孔,在管子的一端裝著燃燒的野草,他們用這種辦法吸煙,直到失去知覺,伸著四肢躺在地上像個酒醉微睡的人一樣……我很難想像他們從這種習慣里究竟獲得了什麼快樂,除非在吸煙之前就已經是喝了酒。」
1558年航海水手們將煙草種子帶回葡萄牙,隨後傳遍歐洲。1612年,英國殖民官員約翰·羅爾夫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大面積種植煙草,並開始做煙草貿易。
16世紀中葉煙草傳入中國。開始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00年在台灣試種烤煙,自1910年後相繼在山東、河南、安徽、遼寧等地試種烤煙成功,1937年~1940年開始在四川、貴州和雲南試種,發展成為我國主產優質煙區。20世紀50年代引進香料煙,20世紀60年代引進白肋煙,分別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試種成功。黃花煙約在200年前由俄羅斯傳入我國北部地區種植。 希望對你有幫助
C. 煙草歷史
煙草原產於美洲,印第安人發現其中含有可以興奮神經的物質,在部落會議和祭祀活動中吸食其燃燒的煙,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最早的西班牙水手回國噴雲吐霧時,曾經使家鄉的人大驚失色,認為他們和魔鬼打交道,但很快煙草的使用就奉行全歐洲並向世界普及。18世紀時煙草才傳入中國。
煙草含有尼古丁,是一種生物鹼,具有神經毒性,尤其對昆蟲是致命的,但可以刺激人類神經興奮,長期使用耐受量會增加,但也產生依賴性。據研究三枝卷煙或半枝雪茄煙中含有的全部尼古丁就可以使人致死,但吸煙的人吸入的尼古丁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煙草也可以用來製造殺蟲劑,提取煙鹼、蘋果酸、檸檬酸等。
現代研究證實煙草中還含有一些致癌物質,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許多地方已經開始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以保護公眾的健康。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在煙盒上必須印有「吸煙有害健康」的字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規定任何媒體和公共場所都不得放置香煙廣告。泰國規定必須在煙盒上印刷大幅吸煙造成的危害圖片,如吸煙者被損害的牙齒,吸煙者被熏黑的肺等,使吸煙者警惕以達到戒煙的效果。不丹更禁止所有煙草入口而成為首個無煙國家。
美洲
煙草最早是被美洲印第安人使用,自從被歐洲人採用後,煙草的需求劇增。但歐洲的氣候不適合煙草的生長,因此美國成為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出口國。當時的俗語說:「美國是靠煙草起家的」,煙草種植促使美國大量使用黑人奴隸,成為美國當時奴隸制形成的重要支柱產業。直到1883年,煙草的稅收還佔美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國
中國的煙草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曆三年(1575年)煙草由呂宋傳入台灣、福建。1579年,利瑪竇把鼻煙帶入廣東,中國吸煙人口大升。1637年,崇禎為了禁煙,勒令以斬首示眾懲罰私種私售者。不過遼東與後金苦戰的兵部尚書洪承疇卻上奏說「遼東士卒,嗜此若命」,導致禁煙過程出現障礙。
D. 中國香煙的歷史
1、1939年12月20日出版的《張建通訊》半月刊稱:「中國之有煙葉栽種,早在漢朝以前。到了漢時,已設吏專管征稅。」
2、據載,三國時諸葛亮率軍南征時,士兵受到瘴氣感染,當地居民送韭葉雲香草(即黃花煙),燃燒吸取其煙以驅瘴毒。
3、1575年,中國的煙草從菲律賓傳入中國台灣、福建,並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於1579年把鼻煙帶到廣東,於是抽煙就在中國流行開了。
4、「九·一八」事變之後,外國商人看中了中國這片「熱土」。外國商人將香煙源源不斷地運往上海、武漢、北京、成都等大消費城市。率先打入中國市場的是美國人。他們用的是「先給予,後獵取」的策略。
(4)煙草的歷史擴展閱讀
香煙常見類型:
1、烤煙:烤煙亦稱火管烤煙,源於美國的弗吉尼亞州,具有特殊的形態特徵,因而也被稱為弗吉尼亞型。烤煙的主要特徵是植株高大,葉片分布較疏而均勻。
2、曬煙:曬煙的煙葉利用陽光調制,主要有曬紅煙與曬黃煙。一般曬黃煙外觀特徵和所含化學成分與烤煙相近,而曬紅煙則同烤煙差別較大。
3、晾煙:在我國,除將白肋煙單獨作為一個煙草類型外,其餘所有的晾制煙草,包括雪茄包葉煙、馬里蘭煙和其他傳統晾煙,均歸屬於晾煙類型。
參考資料
人民網-香煙如何「挺」進中國
網路-煙草
E. 誰知道煙草的歷史由來!
煙草是一種發展較晚的作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除印第安人之外,大概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知道吸煙是怎麼回事。近來有報導說,從埃及公元前的古墓中出土了一批陶制煙斗,當地考古學家認為古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吸煙的民族(見《光明日報》1982年5月13日)。然而,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證實和為大多數學者所承認。煙草和吸煙發源與中南美洲,這一點似乎是不容置疑的。
1492年10月2日,哥倫布率探險隊到聖薩爾多島,發現那裡的土人嘴裡銜著的「乾草」葉,一口一口地吸其煙霧。10月27日,他們航行大古巴海岸,於是派了兩名水手登岸。過了一周,這兩名西班牙人回到船上說看見許多男男女女手裡拿著火把和「草葉」在吸煙。
關於吸煙最早的文字記載恐怕要數一位潘氏西班牙人寫的《個人經歷談》,該書敘述作者於1498年跟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島的經歷,其中談到吸煙的問題。
1535年出版的航海學家裴南德斯.奧維多氏的《印第安通史》也是最早談到吸煙的著作之一。書中談到印第安人有一種特別有害的習慣,便是去吸某種煙……以致沉沒在不省人事的麻醉狀態。他們的酋長使用一種Y字形狀的管子,上邊兩個孔插入鼻孔,另外一端裝上燃燒的煙葉和雜草等。他們用這種方法吸煙,直到失去知覺,伸著四肢躺在地上象個喝醉微睡的人一樣……
最初,吸煙同宗教有關,煙草有醉人的香氣,具有消除疲乏和提精神的作用,甚至能治療疾病。人們認為煙草得到了「神」的幫助,是一種「神草」。那時,吸煙是作為一種宗教儀式,由司祭的神職人員執行。公元初,墨西哥的瑪雅族曾繁榮一時,在其獨特的文化遺跡中曾發現神職人員用長煙袋吸煙的石刻深入淺出的石刻浮雕。
在美洲土著人中,由於吸煙帶上了宗教和迷信的色彩,逐漸傳開後,不僅成為一種習慣,而且成為集會或履行宗教儀式時的重要禮節。印第安人每逢重大集會,將煙斗點著,自上而下按等級依次傳吸,人人必須鄭重其事,以示庄嚴。奇怪的是當印第安人兩軍開戰之前都要先吸上一袋煙,以振士氣;當雙方媾和時也要選送給對方一隻象徵和平的煙袋
<中國煙草溯源>大多數學者認為煙草最早於明萬曆年間(16世紀末)從菲律賓傳入我國台灣,再到福建,廣東。著名的明史學者吳晗先生在《談煙草》一文中,對此也作了肯定。然而,1980年,廣西博物館文物隊在廣西合浦縣上窯明窯遺址發現三件明代瓷煙斗和一件壓槌,壓槌上刻有「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四月二十日造」。這些實物的發現向以前所有談及中國煙草起源於明萬曆年間的說法提出了疑問,如果進一步被證實,則表明煙草在1549以前已經傳入我國的廣東(合浦在明朝,清朝,民國時隸屬廣東)。
合浦是我國大陸最靠近東南亞的較大的港口之一,南瀕北部灣,西與越南接壤,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漢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古合浦港與廣東的廣州,徐聞等港口對外貿易十分發達,很多舶來的東西從這些港口進入我國,煙草是否也是從這段海岸傳入我國呢?讓我們從15世紀,16世紀的航海活動及煙草傳播的記載來進行分析。1492年,哥倫布率領西班牙的船隊橫跨大西洋,發現了新大陸-棗美洲,也發現了煙草。
1500年,卡布拉爾率領的一支葡萄牙船隊在去東方的途中,因進入東南貿易風帶被吹到南美洲巴西海岸。他派一隻船回葡萄牙報告發現了新大陸,自己仍繼續沿著前人的路進入東方。他們在南美洲也看見印第安人在吸食煙草。
1543年,西班牙殖民者沿著麥哲倫走過的航路過來侵略菲律賓,煙草也隨之在菲律賓種植。這時,中國與菲律賓的貿易實際上是與西班牙人的交易。不久,煙草傳入與之相近的台灣,福建。這與福建蒲田姚旅在《露書》中的記述是吻合的。煙草傳入台灣,福建這條路線起主要作用的是西班牙人。
葡萄牙人也是煙草的主要傳播者,煙草傳入廣東這條路線主要與他們有關。雖然葡萄牙人到了巴西,並見到煙草,但他們的船隊還是朝東開來。葡萄牙人貿易與侵略的主要目標是東方。他們一跨入東方,就把中國作為他們的主要貿易對象。當時,中國明政府實行海禁政策,只在寧波,泉州,廣州三處設立市舶司。但自鄭和下西洋後,民間海上私人貿易暗中頻繁地進行,私人船隊出沒南洋一帶,不少廣東人,福建人寄居那裡成為華僑。1551年,阿爾布克爾克率領葡萄牙武裝船隊進攻馬六甲時,就看見有5艘中國帆船停泊在港口.
1513年,若干葡萄牙商人首次抵達中國廣東,中國與歐洲的海上直接貿易從此開始.1517年,皮雷斯駕船駛入珠江,闖到廣州城下,炮轟廣州,遭到明軍的反擊.此後, 葡萄牙人經常在澳門及其他港口活動. 葡萄牙人在這段時間沿著巴西到東方的航線把煙草帶進東方是非常可能的.如果上這樣的話,那麼,煙草也會傳入中國的廣東.從合浦出土了漢代來自東南亞的琉璃,瑪瑙及明代的瓷煙斗等文物,說明這段海岸上較易接收外來事物的地方,煙草在這一帶登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除了瓷煙斗外沒有找到更多的證據.再讓我們從栽培作物傳播史來進行考證.
絕大多數的作物起源於地球某一個特定區域,在起源地經人工栽培後,伴隨著人類各民族各種形式的人間往來,作物得到傳播。15世紀,16世紀的航海活動,發現了新大陸,開辟了新航路,導致了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也帶來世界作物栽培史上的巨大變革。從新大陸剛傳入歐洲的「新作物」同時也傳到了東方。原產美洲的甘薯, 花生, 玉米等明嘉靖年間已經傳入中國。讓我們看看有關的文獻記載。甘薯,明萬曆年間(約1573年或稍後), 福建長樂縣人陳振龍在菲律賓用重金買了幾株薯苗,在福州城外種植,後人在福建烏石山海濱建了「先薯祠」。人們由此認為我國最早種植甘薯是在福建。但是,嘉靖四十年(1561年),《廣東通志》載:「有紅薯,白薯,甜薯, 性冷生野者曰山薯。」這說明甘薯在明嘉靖年間已經傳入廣東。清光緒年間金武祥《栗香隨筆四集》載「相傳香薯出交趾。吳川人林少蘭善醫,薄游交南,袖之以歸,種遍於粵。……電白縣霞洞有懷蘭祠,題曰香薯林公廟?這里記甘薯和《恩平縣記》記煙草都說是從越南傳入的).花生. 明嘉靖年間《常熟縣志》中有載.玉米. 明嘉靖十四年《焉陵縣志》: 「麥,秋種,亦有春種者, ……有白麥,御麥為最佳.?明嘉靖二十七年《尉氏縣志》: 「曰玉麥.> 經上三種原產美洲的作物作為食糧被到達新大陸的歐洲人帶上船而傳到各地, 明嘉靖年間已傳入我國.
F. 煙草最早起源於什麼地方
煙草最早 源於美洲。考古發現,人類尚處 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 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 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 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 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 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 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 成為一種嗜好。 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 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 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 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 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 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 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 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 。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 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 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 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 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 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 薩爾瓦多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 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一些考 古分析還發現,3500年前的美洲 居民便 有了吸煙的習慣。隨著美洲史的 進一步發掘,煙草史也許會向印 第安史更早的時期延伸。加上當 今普遍栽種的紅花煙草性喜溫熱 ,煙草源於熱帶美洲的觀點就更 具有了說服力。 煙草起源於美洲、大洋洲和 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目前發現 有66個種,被栽培利用的僅有2個 種,即普通煙草(N.tabacum.L.)又叫 紅花煙草,和黃花煙草(Nrustica L .)。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煙草 最早。1492年10月,哥倫布率領 探險隊到達美洲,看到當地人在 吸煙。 1536年5月,有個叫嘉蒂的 探險家經過長時間的探險,重新 回到美洲見證關於印第安人使用 煙草的情形,他做了比哥倫布記 載更加詳細的記述:「他們把煙 草放在太陽底下曬干,而後在他 們脖子上掛上一個小牛皮做的小 袋子、一隻中空的石頭或者是木 頭,很像一支管子;一會兒他們 高興的時候,便把煙草揉成碎末 安放在管子的一端,點上火,在 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 體內完全充滿了煙,直到從他們 的嘴和鼻孔里冒出為止,就像煙 囪里噴出來的煙一樣。他們說這 樣做可以使他們保持溫暖和健康 。我們也曾經嘗試過這種煙,把 它放進我們嘴裡,那種熱辣的味 兒,如同胡椒一樣。」 關於最早記載印第安人是人類最 早的吸食煙草的文字,當數西班 牙人 — 潘氏所著的《個人經歷 談》。潘氏敘述了他在1497年跟 隨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 島的經歷,其中描述了他發現印 第安人吸食煙草的 情景。 此外,還有航海史學家裴南 蒂斯·奧威圖所著的1535年出版的 《印第安通史》是這樣記載的: 「在其它的邪惡的習慣里,印第 安人有種特別有害的嗜好便是去 吸某一種煙……,以便產生不省人 事的麻醉狀態。
G. 煙草的歷史記載
新疆煙草業的種植、生產和消費都晚於內地各省。據《新疆地理志》記載:「煙草產於葉爾羌、阿克蘇等地,品質不良,俗稱麻煙,屬鴉片的一種有毒煙,當地人愛嚼之,多輸出於南亞。」歷代政府屢禁不止,新中國成立後,該麻煙列為違禁品,嚴禁吸、賣和生產。
早在乾隆年間,新疆就有煙草種植,多為自種自用,沒有商品上市。
新疆大宗煙草種植始於清朝光緒初年(1875),當時是黃花煙,原種馬合煙,俗稱莫合煙,20世紀初由俄國引進。在伊犁綏定、伊寧縣有試種,用手工加工成莫合煙成品,凡種植莫合煙的地方,都有手工作坊,伊犁是新疆莫合煙種植、生產的主要地區。
1940年統計顯示,伊犁生產莫合煙的較大企業有:四大公司(四家作坊合並)、三大公司(三家作坊合並)和同心公司三大企業,年生產量約60噸。
莫合煙製成品,是用黃花煙的蒸稈,摻用部分煙葉,經粉碎、烘焙成為顆粒狀煙粒,吸煙者用紙隨卷隨吸,十分方便,經濟實惠,新疆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普遍喜愛。由於這種煙生產設備簡單,且加工技術不復雜,一般由手工作坊製作。
新疆解放初期,新疆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視煙草業發展。據1950年新疆省商業廳調查,伊寧市有莫合煙加工企業23戶,年產成品莫合煙186噸。1956年,莫合煙較大企業的生產地有:伊犁、特克斯、綏定和烏什等,其中,以伊犁莫合煙生產規模大。月人均產量由解放前的125公斤,提高為280公斤。1976年,全民制莫合煙企業(不含兵團)共有13家,截至1985年,伊犁、烏什等5個重點莫合煙廠統計顯示,年產莫合煙680噸,產值245.9萬元,產銷兩旺。
建國前,新疆省莫合煙成品多為地產地銷,伊犁、吉木薩爾等主要產區的莫合煙銷往南疆各地。上世紀50年代初,由於政府扶植生產,莫合煙製品產量大幅度增長,一度由國家專賣公司購銷,以後移交各地供銷社經營。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新疆莫合煙允許私營,遠銷蘭州、西安、內蒙古等,後被國家納入專賣范圍。
新疆莫合煙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豐富的煙草資源,又是巨大的消費市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而機制卷煙如雨後春筍湧入城鄉,因而莫合煙生產、銷售大受影響。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廠家和經營部門曾積極研究卷制莫合煙,但因原料顆粒鬆散,煙支易脫落,技術問題未能過關,因而莫合煙逐漸被卷煙代替。
清末民初,新疆與沙俄恢復通商後,俄商在迪化、伊犁、塔城開設的洋行都經營卷煙。據上世紀30—40年代初統計顯示,俄商輸入新疆的卷煙、雪茄煙共200萬磅,摺合卷煙1.37萬箱(5萬支/箱);從內地購入卷煙2200箱、旱煙(晾曬煙)120件,大批洋煙占據新疆主要城鎮市場。
1942年,天津人劉模斌在伊犁創辦寧光煙草工業社,手工製作無敵牌卷煙,銷往迪化等城鎮,因原料不濟,「曇花一現。」新疆正式生產卷煙始於1961年。當年兵團農七師投資3.11萬元,建成七一卷煙廠,從而結束新疆無卷煙的歷史。建廠初期,年生產卷煙217箱(每箱5萬支)、工業總產值4.8萬元,1975年該廠移交地方,掛牌為新疆卷煙廠。
卷煙廠移交地方前,只能生產鹿茸、雪蓮等丙丁級煙。上世紀70年代以後,卷煙廠從區外購進優質煙葉,更新產品,逐漸生產出天池、紅雪蓮、絲路等甲乙級卷煙,一直暢銷區內,經久不衰,特別是天池牌卷煙,很難滿足市場需要。為此,有消費者編出順口溜:「天池幹了,紅山倒了,死路(絲路牌諧音)一條」。
為滿足消費者對紅山、天池牌香煙的需求,新疆卷煙廠除在兵團農場擴種2000畝烤煙外,又積極從河南、湖北、雲南等省調撥優質煙葉原料;從江浙調進卷煙的輔助材料有盤板紙、膠板紙、鋼板紙,革新技術,從而使消費者喜愛的優質卷煙滿足了市場需求。
新疆卷煙廠建廠以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不斷更新設備,增強技術力量,使廠子成為設備齊全技術先進的中型卷煙企業。年均創利稅,由1975年的1.8902萬元增長為1990年為11.7900萬元,年均利稅增長6.23倍,為國家積累資金6.58億元。
上世紀90年代末期,國內外名牌卷煙、洋煙紛紛進入我區城鄉,嚴重地制約了我區卷煙的生產、銷售和發展,新疆煙草業每況愈下,這也是市場經濟無情的結果。
H. 煙草有著怎樣的歷史
香煙,是煙草製品的一種。做法是把煙草烤乾後切絲,然後以紙捲成長約120毫米,直徑10毫米的圓桶形條狀。吸食時把其中一端點燃,然後在另一端用口吸咄產生的煙霧。
煙草最早產生於美洲。考古發現,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
關於最早記載印第安人是人類最早的吸食煙草的文字,當數西班牙人潘氏所著的《個人經歷談》。潘氏敘述了他在1497年跟隨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島的經歷,其中描述了他發現印第安人吸食煙草的情景。
1558年航海水手們將煙草種子帶回葡萄牙,隨後傳遍歐洲。1612年,英國殖民官員約翰·羅爾夫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大面積種植煙草,並開始做煙草貿易。
16世紀中葉煙草傳入中國。開始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00年在台灣試種烤煙,自1910年後相繼在山東、河南、安徽、遼寧等地試種烤煙成功,1937年~1940年開始在四川、貴州和雲南試種,發展成為我國主產優質煙區。
香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