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歷史書
Ⅰ 七年級下冊歷史重點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考綱知識點
一、大運河的開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將杜之轉輸,其為利耶博哉!」
隋朝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是隋朝對後世最重要的貢獻。
1、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鑿時間:605-610年。
3、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公里。(沿途經過江蘇的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
4、作用: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二、「貞觀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因為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故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善於用人和納諫,沿用和發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發展科舉,重視教育; ③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
三、「開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這一時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唐玄宗統治前期①任用賢能 ②整頓吏治 ③重視農業生產 ④統一安定的社會環境及勞動人民的安居樂業
四、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足影響盡白頭。」「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
1、含義: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
2、誕生:(七下P15)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將詩賦作為考試內容。
4、發展: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5、結束:清朝末年。1905年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
6、作用: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五、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六、以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他們全方位學習中國,使唐文化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呂)。
2、鑒真東渡:(七下P28)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時,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術:(七下P32)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製的《金剛經》
八、藝術寶庫莫高窟:(七下P38)
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開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彩色塑像,如飛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十、鐵木真統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鐵木真完成蒙古統一,建立蒙古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
2、內容:①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②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③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台灣(當時稱琉球);
④設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區的政務。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縣制的重大發展;
②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③為後來明清所沿用。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術:(七下P67)
北宋的畢升發明的陶活字,進行排版印刷。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後陸續傳到世界各地。15世紀歐洲才有,比我國晚約400年。
十三、指南針:(七下P68)
1、戰國時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
2、北宋時,製成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時,廣泛用於航海,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4、作用:為後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
十四、火葯:(七下P68-69)
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開始用於軍事;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13、14世紀,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十五、《清明上河圖》:(七下P74)
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
十六、司馬光與《資治通鑒》:(七下P71)
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書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
1、目的:為了選拔聽命於皇帝的官吏
2、考試范圍:四書五經 3、形式:八股
4、後果:只顧讀書,不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後,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僕。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
十八、明朝鄭和下西洋:(七下P86)「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
1、目的: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
2、時間:1405-1433年
3、經過:1405年,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龐大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到1433年,鄭和前後航海七次,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4、歷史意義: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十九、戚繼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七下P87)
明朝戚繼光率戚家軍取得台州九戰九捷,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被稱為「民族英雄」。
二十、軍機處的設立:(七下P91)
1、目的:加強君主專制
2、時間:雍正帝設立軍機處。
3、作用: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二十一、鄭成功收復台灣及台灣府設立(七下P94-95)「開辟荊榛逐荷夷」
1、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中收復台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灣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內地的聯系,促進了台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
二十二、達賴、班禪冊封制度 駐藏大臣的設置(七下P99-100)「國家百餘年昇平累洽,中外一家。」——《須彌福壽之廟碑記》
1、順治帝時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帝時冊封「班禪額爾德尼」。
2、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二十三、伊犁將軍的設置:(七下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說明新疆等地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爾扈特部回歸:(七下P101)
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壓迫
2、時間:1771年(乾隆帝) 3、首領:渥巴錫
4、意義: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篇章。渥巴錫成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七下P107)
1、出現時間:出現在明朝中後期;
2、萌芽地區:在蘇州、松江等江南和東南沿海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3、典型表現:「機戶(手工工場主)出資,機工(僱傭勞動者)出力」,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工人,他們是僱傭與被僱傭關系。
4、影響:標志我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閉關鎖國」政策(七下P108)
1、原因:1、清朝政府對內堅持「重本抑末」的傳統政策,壓制、打擊工商業,束縛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清政府認為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統治。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
2、主要表現:在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實行禁海政策,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特許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影響:1、清朝實施閉關政策對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啟示: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
Ⅱ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地圖冊電子書
你好,請打開下面這個網址就可以看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地圖冊電子書了
如果您覺得滿意,請您採納哦~
http://www.kantu.com/tk980264i565280821326.html
Ⅲ 編排七年級下冊歷史書中歷史劇
歷史短劇劇本 文成公主入藏(投影)第一幕 吐蕃使者求婚(音樂起,大唐音樂)小太監:吐蕃使者到。祿東贊:尊敬的天可汗,祝您永遠安康!天可汗仁慈愛民,大唐人傑地靈,贊普久仰中土文明。我們奉贊普之命,特來大唐求婚。這里有黃金5000兩,珍寶數百件,作為聘禮,請天可汗收下。(太監收下)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愛之如一。贊普千里迢迢派使臣向唐朝求婚,朕深感欣慰。不過目前已有回紇,突厥等族的使臣前來求婚。眾多使臣都來求婚,令朕左右為難。還需找出一個擇婿的萬全之策。小太監:宣眾使臣進見。(眾使臣上)唐太宗:(眉頭一皺,計上心頭)現在朕出三個考題,如有哪國使臣能答出、答好,朕就把公主嫁給誰的君主。出題!宮女:請聽題。第一題:御馬苑裡有100匹小馬駒關在左邊的馬圈裡,有100匹母馬關在右邊的馬圈裡,請你們找出一個好的方法為100匹小馬駒找到自己的母親。開始答題。(回紇使臣和吐蕃使臣舉手)回紇使臣:尊敬的天可汗,回紇使臣已有答案。把100匹小馬駒一一宰殺,母馬聽到自己的孩子哀鳴,定會痛苦嘶鳴。用此法,可一一辨出小馬駒和母馬。祿東贊: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臣另有更好的方法解決此難題。唐太宗:說來聽聽。祿東贊:此法是:把小馬駒餓一整天,然後放他們出來,小馬駒定會跑到母馬處吃奶。這樣既不傷害小馬駒性命,又能讓其和母馬團聚,還能體現天可汗的寬厚仁慈,何樂而不為呢?唐太宗:此法甚妙。出下一題。宮女:這里有一顆九曲明珠,幾束絲線。請你們想出辦法把絲線穿過明珠中間的孔。小太監:這顆明珠中間的空彎彎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軟軟的絲線穿過去,談何容易。(幾位使臣拿著絲線直發愁)祿東贊: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者有一辦法。我可以找來一隻螞蟻,用一條馬尾鬃毛拴在螞蟻的腰上。然後,把螞蟻放在九曲明珠的孔內,然後不斷的向孔里吹氣。螞蟻不久就會從另一端的孔中鑽出來。我再把絲線接到馬尾鬃毛上,輕輕一拉,絲線就穿過了九曲明珠。唐太宗:(哈哈大笑)此法甚好。還有最後一題。請看!(眾宮女如仙女般走出來,裝束打扮相似)這里有30位美女,其中一位是文成公主)你們要在一刻鍾時間內從中找出文成公主。祿東贊:(哈哈大笑)贊普久聞文成公主芳名,傾慕公主良久。文成公主出生於皇宮,自然氣度不凡,風華絕代,與眾不同。臣已經辨認出來。唐太宗:(詫異)哦,指出來,給朕瞧瞧。祿東贊:公主知喜事而來,額頭上有紅痣乍現,且祥瑞出現,身後有彩蝶飛來。(太宗、眾宮女紛紛望著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摸摸額頭,不僅嫣然一笑)唐太宗:(哈哈大笑)吐蕃使臣果然機智非凡,想必贊普更是聰明絕倫。既然吐蕃使者一一破解難題,那文成公主就嫁於吐贊普。祿東贊等:多謝天可汗!祝天可汗萬歲,萬歲,萬萬歲!!!(過渡)唐太宗已決定把文成公主許配於松藏干布,那麼文成公主又是如何嫁到吐蕃去的呢?(投影)第二幕 西行入吐蕃旁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將要起程去吐蕃唐太宗:女兒呀,路途漫漫,遠嫁千里,你一定要好好保重呀。朕怕你思鄉心切,特地命人鑄造了兩面黃金寶鏡給你。這兩面寶鏡名叫日月鏡。寶鏡能照見中原河山,讓你思鄉時使用。文成公主:父皇陛下,請放心。女兒會好好保重的,你們也要多保重身體。我走了。(悲戚狀)江夏王:(跪下)陛下,臣就此告辭。(眾人起程)旁白:文成公主一行人來到唐朝和吐蕃的交界地。文成公主:(拿出寶鏡東照西照,不禁潸然淚下)離別家鄉已經千里,舉目四望,茫茫蒼蒼,寶鏡使人兒女情長,肝腸寸斷,留此物何用呢?(扔掉日月寶鏡,繼續西行)祿東贊:公主殿下,前面有一條河,渡過此河,我們就進入到了吐蕃地界,。文成公主:(回首故土,失聲痛哭)天下河水盡向東,惟我一人向西行。祿東贊:公主殿下,你看,你看,河水改變方向了,掉頭向西流淌了。文成公主:(擦乾眼淚)河水是引領我們西行呀,快過河吧!!旁白: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跋涉,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終於來到了邏些城。男女老少奏樂歡舞,歡呼「贊蒙來了」。(唱民謠)今天文成公主來西藏,獅子進了大森林,孔雀落在了大平原,不落的太陽高高升起,西藏從此幸福太平……松贊干布:歡迎大唐使臣送公主前來,請江夏王明日按照唐朝儀式主持婚禮。江夏王:好!好!婚禮明日舉行。江夏王:(婚禮音樂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入洞房。(百姓高呼「扎西得勒」三聲)(投影)第三幕 文成公主在吐蕃(過渡)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喜結良緣,有情人終成眷屬,兩人婚後生活怎樣,看了第三幕我們就知道了。旁白: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後與松贊干布相親相愛。松贊干布:(對祿東贊)我族我父,從未有通婚大唐皇朝的先例,我今天能得到大唐公主為妻,實為有幸。我要為贊蒙築一座城池作為紀念,讓子孫後代都知道。祿東贊就由你主持布達拉宮。祿東贊:臣這就去辦。文成公主:親愛的贊普,此次來吐蕃,臣妾帶來了各種穀物,蔬菜種子,葯材,茶葉和各種書籍。一批工匠、樂師、農技人員也隨同而來。臣妾想為贊普分憂解難。松贊干布:贊蒙知書達禮,見解獨到。你就參與朝政,協助我來共同來治理好吐蕃。文成公主:請喝茶。松贊干布:好茶,好茶,喝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文成公主:這是臣妾為了合吐蕃人的口味,特地泡製的奶茶。下面請贊普來欣賞漢族樂舞。(漢族宮女翩翩起舞,眾漢族樂師演奏音樂)松贊干布:好!好!(贊不絕口)旁白:很快富麗堂皇的布達拉宮建成。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搬了進去。松贊干布:贊蒙,如有雅興何不去布達拉宮參觀一番。(松贊干布帶領文成公主參觀,介紹繪畫和雕刻)旁白:文成公主在吐蕃和睦邦交,促進了漢藏友好,對吐蕃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吐蕃人民用詩歌形式來表達他們對文成公主的尊敬和喜愛。(詩歌)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吐蕃糧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土蕃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種,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從此年年豐收。
Ⅳ 初一下歷史書的目錄
http://www.pep.com.cn/czls/jszx/7x/dzkb/
到這里慢慢找回吧答
Ⅳ 七年級下冊歷史書是什麼樣子的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全部教案) doc [共1集]
Ⅵ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人教版 全套
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1、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了政權,建立隋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滅掉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2、隋文帝統治期間,隋朝經濟繁榮,在長安、洛陽一帶建立起了許多儲存糧食、布匹的大倉庫。
3、隋煬帝時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開鑿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第2課 貞觀之治
1、隋朝與秦朝很像,只有兩位皇帝。第二位皇帝隋煬帝統治後期,實行暴政,最終導致隋末農民起義,隋王朝瓦解。隋朝: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淵,都城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
3、唐高祖退位後傳為李世民,即唐太宗,年號貞觀,他在位期間,採取了許多鞏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唐太宗採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隋亡的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②重視發展生產,輕徭薄賦;③注意「戒奢從簡」④整頓吏治;⑤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
4、「房謀杜斷」指的是唐太宗時期重用的兩位宰相:房玄齡、杜如晦。當時最著名的諫臣是魏徵,唐太宗把他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
5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國號為周,在位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們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這句話的意思是:統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這句話表明了人民群眾力量的強大。
第3課 開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年號開元,在他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統治跟唐太宗的相似點有:善於任用賢臣,重視地方吏治,重視農業生產,注意節儉等。
3、唐朝的經濟繁榮表現在:(一)農業方面:①水利事業發達;②耕作技術和栽培方法的進步;③新植物品種的出現(有新蔬菜品種和茶葉。唐朝時,飲茶之風全國范圍盛行,江南成為種植水稻和茶葉的重要產地)④生產工具的改進——曲轅犁和筒車。(二)手工業方面:①絲織業發達;②陶瓷業發達(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三)商業方面:商業繁榮,大都市有長安、洛陽、廣州、揚州。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1、科舉制的產生:①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吏②隋煬帝設進士科,科舉制誕生
2、科舉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③唐玄宗將詩賦作為進士科的主要內容。
3、科舉制對隋唐的影響: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③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8世紀初,唐又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贊普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
3、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其首領被唐玄宗封為懷仁可汗,後來回紇改名回鶻。
4、7世紀末,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統一各部,建立起政權,後唐玄宗在那裡設州,以其首領為都督,封渤海郡王。
5、六詔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後來南詔統一六詔,唐玄宗封其首領為雲南王。
6、唐太宗為什麼受到各少數民族的尊重?
答:他實行的開明的少數民族政策,不分貴賤,平等對待,因此受到各族擁戴。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都稱中國人為「唐人」。
2、「天竺」指今印度半島;「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島;「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兩國交往非常頻繁。日本為了學習我們唐朝先進的文化,派遣了許多使者來到中國,這些使者被稱為「遣唐使」。
4、唐玄宗時,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傳播唐朝文化,為中日兩國的友好和文化傳播作出重大的貢獻。
5、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和隋唐來往頻繁。新羅盛世以後,派遣世界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
6、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高僧玄奘西遊取經,並寫成《大唐西域記》。
第7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一)
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2、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唐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有李白(詩仙)、杜甫(詩聖)、白居易。李白的詩歌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他被成為詩仙。杜甫的詩歌深刻反映,被後人稱為「詩史」,代表作是「三吏」「三別」他被稱為「詩聖」。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提倡詩歌要更多的反映現實生活,達到教育目的,《秦中吟》、《新樂府》,諷喻社會,同情人民是這類詩的代表作。
第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二)
1、唐朝書法,名家輩出,最著名的當推顏真卿和柳公權。繼王羲之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是顏真卿,他自創「顏體」代表作:《顏氏家廟碑》。柳公權自創「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後人把他們並稱為「顏筋柳骨」。
2、隋唐時期,繪畫藝術高度發展,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大量出現。影響較大的有唐朝的閻立本和吳道子。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代表作是《歷代帝王像》和《步輦圖》。吳道子開創寫意畫先河,被後世稱為「畫聖」,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圖》。
3、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其中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裡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畫,其內容主要是宣揚佛教,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4、隋唐時期的音樂、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邊各國的傳統樂舞並加以創新,呈現盛世特色。主要有《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陣樂》等。
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1、10世紀初,契丹族傑出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遼),都城在上京。阿保機就是遼太祖。那時候唐已滅亡,出現格局混戰局面,黃河流域相繼有五個朝代控制,合稱五代。
2、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取代後周,以開封為東京作為都城,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3、北宋宋真宗時期,遼軍大舉進攻北宋,宋真宗來到澶州城親自作戰,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
4、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元昊稱帝後,連年與北宋黨交戰,雙方損失很大。後來,雙方議和,元昊向北宋稱臣,北宋給西夏歲幣。
5、12世紀初,女真族的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稱帝,國號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6、金建立後,先滅遼,後又於1127年滅掉北宋。1127年,趙構稱帝,都城在臨安(杭州),史稱南宋。
7、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岳飛,收復了建康,後金軍大舉進攻,他帶領的岳家軍英勇殺敵,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後來秦檜以所謂「謀反」罪殺害了岳飛.
8、評價岳飛?——女真貴族在對南宋的戰爭中擄掠殘殺,對北方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岳飛抗金,保衛了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衛中原地區較高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是正義的。
9、岳飛被害後,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後金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1、五代十國、宋朝時期,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①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和平穩定;②北方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並補充了江南的勞動力;③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條件比較優越;④江南統治者重視農業發展;⑤南北方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共同開發了江南。
2、宋朝政府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了優良品種占城稻,在江南很快得到推廣。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棉花和茶葉也在江南廣泛種植。
3、宋朝南方手工業的發展,包括絲織業水平的提高、棉織業的興起、制瓷業的成就和造船業的發展。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宋代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業居當時世界首位。
4、宋代商業繁榮,著名的商業都市是開封和杭州。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後,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宋朝的海外貿易很發達,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5、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6、從唐朝後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後完成。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
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1、①宋朝人的衣:宋初崇尚節儉,後來統治者的衣飾精美華麗,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②宋朝人的食:飲食非常豐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飲,肉食以羊肉、魚為主;③宋朝人的住:住四合院,屋頂以草或瓦覆蓋,院內還種有花草;④宋朝人的行:有牛車、馬車、轎,還可騎驢、騾,出門有旅店;⑤宋朝人的娛樂:北宋東京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為當時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豐富起來。⑥宋朝人的節日:宋代最受重視的節日是元旦,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春節。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國,蒙古貴族尊稱他為成吉思汗。
2、蒙古建立後,先後滅掉了西夏和金,忽必烈繼承汗位,1271年定國號為元,定都於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後於1276年,滅掉了南宋。
3、當時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表現出文天祥被俘之後,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
4、元世祖時期,①農業: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貴族圈佔農田做牧場,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種植,北方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②交通運輸:為便利南糧北運,開鑿了兩段新運河,與原有運河連通,使糧船可以從杭州直通大都;還開辟了規模空前的海運。③外交:中外交流頻繁,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元世祖時來華居住了十幾年,其著作《馬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④政治: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就開始於元朝。元政府還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已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今台灣)的管轄。
5、宋朝時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元朝民族融合發展主要表現在:①漢族人民開發邊疆;②邊疆各族遷入內地,同漢族等雜居相處;③契丹、女真等族與漢族的融合;④回族開始形成。
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一)
1、宋元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葯的廣泛使用,是這一時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北宋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經濟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歐洲國家有活字印刷術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3、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戰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司南」北宋針,開始應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廣泛應用於航海事業,並開始應用於航海事業開始應用於航海事業。後來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4、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開始應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廣泛應用於戰唐朝末年開始應用於軍事上爭,13、14世紀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5、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6、「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機械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英國思想家•培根(培根所說的「這三種機械發明」指的是中國發明的火葯、印刷術、指南針)同步P81材料題第9題
7、①沈括:創制「十二氣歷」,提出「石油」這一名稱。②郭守敬:元初編寫《授時歷》,主持開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
第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
1、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該書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2、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唐朝時已出現,最初在民間流行。詞經過五代到兩宋發展很大,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其中三位傑出的詞人是蘇軾、辛棄疾和李清照。
3、蘇軾(北宋),詞風氣勢豪邁,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兩宋之交),詞風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於運用口語,顯得格外清新自然。辛棄疾(南宋),把詞的豪放風格發揚光大。「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看。」——辛棄疾
4、元朝戲劇空前發展,出現了元曲。元曲由雜劇和散曲組成。代表人物是關漢卿,代表作是《竇娥冤》。
5、宋元時期的繪畫藝術突出的體現在山水畫、花鳥畫和風俗畫創作中。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美術史上的不朽作品。
6、元代著名的畫家是趙孟頫,他的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無不傳神,有人稱贊他的畫屬於「神品」。
7、「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第三單元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第15課 明清君權的加強
1、1368年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空前強化的時期。
3、明朝前期加強君權的措施有:①在地方上,廢除行中書省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②設立錦衣衛,監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由皇帝直接指揮;③遷都北京,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執行削藩政策;④八股取士。
4、「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這句話的意思是八股的危害相當於秦始皇的焚書,而摧殘人材比秦始皇在咸陽郊外坑儒還要嚴重得多。這句話表明明朝的科明朝的科舉制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危害很大。
5、明太祖的分封藩王不利於君權的加強。
6、「靖難之役」指的是燕王朱棣反對建文帝的戰役,以燕王的勝利告終。朱棣稱帝,他就是明成祖,改北平為北京,於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進一步強化君權,繼續削藩政策;在錦衣衛外增設特務機構東廠。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立,是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
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1、1405~1433年,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前後七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鄭和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
2、鄭和下西洋的條件:①明朝前期,社會經濟繁榮,國家強盛,這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雄條件:、明朝前期社會經濟繁榮,國家強盛,明朝前期,條件厚的物質基礎,這是最根本的原因。②唐宋以來,我國的造船技術不斷提高,航海技術的掌握,指南針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識的積累等,這些都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科學技術條件。③鄭和從小能吃苦耐勞,培養了英勇無畏的氣概。
3、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影響):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4、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5、「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戚繼光。「海波平」的意思是盪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這句話表現了他不求名利的高尚品德,表達了他抵禦外辱,捍衛國家和民族尊嚴的堅強決心。
6、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第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
1、明朝後期,女真傑出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後來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2、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清關,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3、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①雍正帝設內閣六部,同時保留議政王大臣會議②雍正設立軍機處,由皇帝挑選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議政王大臣名存實亡。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③大興「文字獄」,從思想領域控制知識分子。
4、「文字獄」的消極影響: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的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第18課: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1、明朝後期,荷蘭殖民者入侵我國台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並開發台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2、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在台灣設置台灣府。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3、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佔領雅克薩和尼布楚。清朝康熙皇帝帶領清軍和各族人民,進行了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結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
4、1689年,中俄雙方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5、雅克薩之戰勝利的原因是?
答:雅克薩之戰是中國軍民為捍衛祖國的領土主權而進行的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戰略技術得當,廣大將士英勇作戰,各族人民積極支持;而沙俄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侵略軍人數較少,就決定了中國的勝利。
第19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1、順治帝正式賜予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又賜予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後頒布法令規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
2、乾隆時期,在維吾爾族等人民的支持下,清軍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亂,並且設置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3、乾隆時期,土爾扈特部在傑出首領渥巴錫渥巴錫的帶領下,粉碎沙俄軍隊的追擊,回歸祖國,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妥善的安置,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4、清朝的統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
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1、明朝時期從外國引進玉米、甘薯、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農作物在我國廣泛種植。
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南京絲織業發展也很迅速。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
2、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
3、明朝中後期,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這是早期資本主義的萌芽。
4、面對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清朝政府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採取的是「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5、清朝統一台灣後,開放四個港口進行對外貿易,後來又關閉其他港口,只留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6、對閉關鎖國政策的評價(利弊分析):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但由於閉關鎖國,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
1、明成祖時,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築的傑作。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築之林的瑰寶。
2、萬里長城自秦始皇修建後,各朝不斷整修,明朝又大規模修築,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嘉峪關,全長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3、明朝卓越的醫葯學家李時珍編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葯學的重要文獻。
4、明末,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編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反映了我國當時的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該書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同時代的科學家徐光啟代表作是《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網路全書。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是我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
第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1、明清時期,古典小說的創作進入成熟階段。
2、①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②施耐庵《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③吳承恩《西遊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
④曹雪芹《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深刻鞭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明清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湯顯祖是明後期最富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牡丹亭》批判了封建禮教。
4、明朝中後期,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形成了百家爭艷的局面。後來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19世紀中期形成了京劇。
5、明朝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代表人物董其昌。明朝繪畫以山水、花鳥畫居統治地位。明末徐渭,善用潑墨,代表作《墨葡萄圖》。「揚州八怪」發展了其手法,作品很多,如鄭板橋的《蘭竹圖》、陳洪綬為《西廂記》等作品的插圖。
Ⅶ 七年級下冊歷史書主要內容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結構
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_________
隋朝建立
建立者:_________
南北重
都城:__________
新統一
南北統一:______年,隋滅______(國家),南北重新統一。
隋的統
隋朝的繁榮:_______(皇帝)時,出現「___________」盛世局面。
一與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運河
大運河
時間:_________年開始
的開通
皇帝:__________
概況:大運河以_______為中心,北至_______,南到_______,全長_______千米。
作用:
。
時間:_________
唐朝建立
建立者: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唐太宗
治國經驗:帝王要________,大臣要________,政府要_______。
與貞觀
貞觀之治
任用賢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治
政治:________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稱帝,改國號
。
女皇帝
肯定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史稱她的統治為「
」。
武則天
任用賢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農業:出現了新的農業工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手工業
越州的青瓷「________」,邢州的白瓷「__________」。
(陶瓷業)
唐三彩:以____、____、____(顏色)為主。
唐玄宗
表現
與開元
大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世
商業
從事商業活動的場所:在城市的叫「___」,在鄉村的叫
「___」或「____」。
__________是對外貿易的重要城市。
轉折點:____________使唐由盛轉衰。.
背景:魏晉南北朝時,官員選拔主要看_________。
創立
出現:______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
科舉制
唐太宗:使之成為________制度。.
的創立
完善
武則天:開創了________和_________。
唐玄宗:_______成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結果:科舉制度在我國實行了________多年。
結果:科舉制度在我國實行了________多年。
開明的
皇帝:______,被尊稱為「__________」。
民族政策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明
發生在_________(皇帝)時期
的民族
與吐蕃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和親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策
的關系
金城公主入藏:尺帶珠丹上表唐朝皇帝說,吐蕃與唐的關系「
」了。
_______(皇帝)時,玄奘從______出發,,前往_______尋找佛教真諦,他
玄奘西行
在__________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________年,回到長安。
開放的
對外關系
遣唐使與
早在________朝代,中日就有交往。
鑒真東渡
________(皇帝)時,鑒真_____次東渡日本.。
中外交往:唐朝時與中國交往的國家多達______個。
時間:____________
遼宋
澶淵之盟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金
影響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北宋滅亡:______年,金軍攻破東京,北宋滅亡,史稱「___________」。
和戰
岳飛抗金:岳飛在
大敗金軍主力,收復了大片失地。_______和權臣______向金求和,以「_______」殺害了岳飛。
時間:_________
宋金議和
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標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Ⅷ 急求初一年級(下)歷史書目錄!!!!
1、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年號開皇。
2、589年,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隋朝時,惠州地區成為州郡治所所在地。
3、隋文帝統治的措施:
隋文帝採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4、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隋大運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上開鑿的。
5、隋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⑴、掌握隋大運河的一個中心,兩端,四段,連接的五大水系
一個中心:洛陽 兩端:北抵涿郡,南至餘杭
由北向南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根本目的是:鞏固隋朝在全國的統治。
⑶、隋開鑿大運河的歷史作用是:促進南北的經濟交流。
⑷、隋大運河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
6、大運河對生態環境方面會有哪些影響?
隋開鑿大運河時,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運河通航後,兩岸大規模植樹造林,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第2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1、618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繼位,年號「貞觀」。
3、被唐太宗比喻為「知得失」的一面鏡子是:魏徵。
4、唐太宗認為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選賢用能。
5、貞觀新政的主要內容:
⑴、在賦役制度方面,唐朝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並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縛逐漸松馳。
⑵、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刪繁就簡,化重為輕。
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六部分管具體政務。
7、《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
8、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第3課 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
1、使唐朝步入鼎盛的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則天以及唐玄宗。
2、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國號為「周」。
3、武則天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
4、史稱武則天有「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是武則天。
5、唐玄宗統治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6、唐朝時期,在農業生產方面,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筒車是一種可以解放人力的灌溉工具)
7、唐朝最盛時,疆域東至安東,西迄安西,北達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8、以黃、綠、藍等為基本顏色的彩陶製品叫唐三彩。
9、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第4課 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
1、 隋唐時期創立並逐步完善了科舉制度。
2、 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撥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3、 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人們普遍推重進士科。
4、 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 茶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飲茶風俗風靡全國是在唐代。(我國是茶的故鄉)
6、 唐代,騎馬出行變得普遍而富於情趣。
7、 盛唐時期,科舉選官等一系列制度創新,為社會發展注入了生機勃發的活力。
8、 盛唐從習俗風尚到思想文化都體現出胡漢交融和中西貫通特點,展示了博大開放、匯納百川與充滿創新活力的時代精神。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1、 隋唐之際北方少數民族中,漠南地區的東突劂勢力最為強大。唐朝太軍掃平東突劂後,在當地設立都督府。
2、 在唐朝開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數民族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3、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贊干布統一蒙古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4、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5、 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唐玄宗時,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稱與唐朝「和同為一家」。
6、 唐玄宗封皮羅閣為雲南王,雲南大理崇聖寺千尋塔與今西安的唐朝小雁塔相似。
第6課 開放與交流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與大詩人李白、王維是親密朋友的日本留學生是阿倍仲麻呂。
3、唐玄宗時,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的僧人是鑒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內還安放著他的坐像。
4、玄奘,又稱三藏法師。貞觀(唐太宗統治時期)初年,他從長安出發,途經我國新疆及中亞諸國,到天竺取經。後編成《大唐西域記》
5、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介紹到中國的人。
6、唐朝都城長安不僅是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國際性的大都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東市與西市是長安城的兩大商業區。
第7課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
1、 唐朝初年,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成都、洛陽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業中心。
2、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剛經》。
3、 唐初,人們在煉丹時發明了火葯。唐初著名的孫思邈在他的《丹經》一書中,第一次把火葯的配方記錄下來。唐末,火葯開始應用於軍事。宋元時期,火葯廣泛應用於軍事上。最初用火葯製造的武器叫「火箭」。
4、 隋朝工匠李春設計的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橋,被譽為「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趙州橋的設計開創了世界平拱橋的先河。
第8課 璀璨的文學藝術
1、 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
2、 白居易稱頌李白、杜甫「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
3、 唐太宗創作的《秦王破陣樂》和唐玄宗創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4、 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敦煌莫高窟所藏藝術珍品(塑像與壁畫)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寶。
5、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圖案,被贊譽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成為敦煌壁畫的象徵。
第二單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
第10課 遼、西夏與北宋並立
1、960年,趙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稱北宋。
2、916年,契丹族首領阿保機(遼太祖)建立契丹政權(後改國號為遼),定都上京。
3、1005年,遼宋之間訂立和議:北宋每年送給遼「歲幣」。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
4、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大夏國,定都興定,史稱西夏。
5、1044年,宋夏訂立和約:夏對宋稱臣,北宋送給西夏「歲幣」。
6、北宋時,惠州名稱正式出現。
第11課 宋金南北對峙
1、1115年,完顏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權,後定都會寧。
2、1127年,金軍俘虜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3、1127年,趙構(宋高宗)在南京稱帝,後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4、著名抗金英雄岳飛帶領「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兵,取得大捷。
5、 1141年,宋金訂立和議:南宋對金稱臣,南宋送給金「歲幣」。
第12課 經濟發展與重心南移
1、 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兩宋時期,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2、 「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
3、 宋代人從越南引進優良水稻品種—占城稻。
4、 宋代,煤(當時稱石炭),開采量居世界第一。
5、 宋代鐵產量大致相當於18世紀歐洲各國產量的總和。
6、 宋代陶瓷製造業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中國因此被譽為「瓷之國」。
7、 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通行「會子」「關子」等紙幣。
8、 宋朝在一些重要港口開設專供外商居住的「蕃坊」,並設有「蕃市」「蕃學」。
9、 宋朝時,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機構。
10、南宋時,福建泉州成為全國第一大港。
第13課 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1、 規定商人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可以做官是在宋代。在宋代,商人居於士農工之後。
2、 宋代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3、 宋代民間最重視的三大節是:元旦、寒食、冬至。
4、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娛樂場所叫瓦舍。
5、 南宋都城臨安等大都市人口超過百萬。
Ⅸ 求助: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目錄 人教版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繁榮一時的隋朝
第2課 「貞觀之治」
第3課 「開元盛世」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第7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二)
活動課一 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
第二單元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一)
第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
活動課二 歷史畫配文——話說《清明上河圖》
第三單元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第15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
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第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
第18課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第19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活動課三 歷史知識競賽
活動課四 設計歷史知識示意圖
附錄二 中國歷史紀年表
附錄三 好書推薦 歷史學習網站推薦
後記
下面的網址有電子課本
Ⅹ 七年級下冊歷史書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是2016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訂出版的教科書,由教育部組織編寫,齊世榮總主編,,包括3個單元、21課、1個活動課和中國古代大事年表,供初一下學期使用。
作品目錄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 」開元盛世「
第3課 盛唐氣象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並立
第8課 金與南宋的對峙
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
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第14課 明朝的統治
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築與文學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
第18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第19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第22課 活動課: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
附錄:中國古代大事年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