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雜志分區
⑴ 國內化學期刊有屬於sci3區的嗎
推薦《化學學報》,SCI期刊
《化學學報》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14)
SCI 科學引文索引(美)(2016)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
Pж(AJ) 文摘雜志(俄)(2014)
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
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期刊榮譽:
百種重點期刊;中科雙高期刊
⑵ ssci 一區 二區 三區 四區 分別指什麼
sci 一區、二區 、三區、四區指的是SCI論文分區,SCI期刊分區影響較為廣泛的有兩種:一種是 Thomson Reuters 公司制定的分區(簡稱湯森路透分區);第二種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制定的分區(簡稱中科院分區)。
1、湯森路透分區,湯森路透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簡稱JCR)。JCR對86 000多種SCI期刊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統計。JCR將收錄期刊分為176個不同學科類別。
每個學科分類按照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平均分為Q1、Q2、Q3和Q4四個區:各學科分類中影響因子前25%(含25%)期刊劃分為Q1區,前25%~50% (含50%)為Q2區,前50%~75% (含75% )為Q3區, 75%之後的為Q4區。湯森路透分區中期刊的數量是均勻分為四個部分。
2、中科院分區,中科院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學、天文、工程技術、醫學、環境科學、農林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13 大類。然後,將13大類期刊分各自為4 個等級,即4 個區。
按照各類期刊影響因子劃分,前5% 為該類1 區、6% ~ 20% 為2 區、21% ~ 50% 為3 區,其餘的為4 區。在中科院的分區中,1區和2區雜志很少,雜志質量相對也高,基本都是本領域的頂級期刊。
(2)化學雜志分區擴展閱讀:
SCI創刊於1964年。分印刷版、光碟版和聯機版等載體。印刷版、光碟版從全球數萬種期刊中選出3300種科技期刊,涉及基礎科學的100餘個領域。每年報道60餘萬篇最新文獻,涉及引文900萬條。進入SCI這一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
SCI選錄刊物的依據是文獻分析法,即美國情報學家加費爾德提出的科學引文分析法。該分析法以期刊論文被引用的頻次作為評價指標,被引頻次越高,則該期刊影響越大。
在一定時期(通常是前兩年)內,某一刊物發表的論文,被已經進入SCI刊物的論文所引用的總次數,除以該刊物這一時期內的論文總數,即為該刊物的影響因子。一般來說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響因子,影響因子並不是該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響因子。
⑶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期刊是幾區大類分區和小類分區的區別是什麼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大類 化學4區;物理3區
小類 CRYSTALLOGRAPHY 晶體學4區
MATERIAL SCIENCE,MULTIDISCIPLINARY材料科學:綜合4區
PHYSICS, APPLIED物理:應用4區
三年平均IF 1.689
⑷ 國內化學學科的期刊中哪些是sci收錄期刊
2001-2011年SCI收錄至少有一位中國學者(不包括台灣地區)發表的論文983,099篇(截至到2011年12月5日按出版年統計),其中化學(CHEMISTRY)學科論文199,376篇(是近十年中國學者發文最多的學科),199,376篇文獻包括學術論文188,160篇、會議摘要6,099篇、會議論文4,743篇、綜述3,270篇、通訊751篇、社論705篇、更正354篇、傳記20篇、新聞12篇等。
199,376篇文章共發表在555種化學學科期刊上,其中發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見下表:
表一 2001-2011年SCI收錄中國學者發表的化學學科論文發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稱 2010年 影響因子 發文量 占總文章
量的百分比(%) 1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Chinese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0.656 6028 3.023 % 2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合金與化合物雜志》 2.138 5445 2.731 % 3
Abstracts of Papers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會議論文摘要》 4974 2.495 % 4
Acta Chimica Sinica《化學學報》 0.611 4665 2.340 % 5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國化學快報》 0.775 4148 2.080 % 6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學》
0.798 4069 2.041 % 7
Applied Surface Science《應用表面科學》 1.795 3878 1.945 % 8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無機化學學報》 0.670 3696 1.854 % 9
Acta Physico Chimica Sinica《物理化學學報》 0.734 3648 1.830 % 10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物理化學雜志,C輯》 4.524 3429 1.720 % 11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中國化學》 0.773 3253 1.632 % 註:排名3的Abstracts of Papers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會議論文摘要》為專門刊登會議摘要的期刊
附件:2001-2011年SCI收錄中國學者發表的化學學科論文發文量居前100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稱 發文量 占總文章
量的百分比(%) 1.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Chinese 6028 3.023 % 2.
⑸ 化學類SCI期刊分區與TOP的關系(影響因子,化學
1. 逢一區必TOP 2. 二區只有JOC,CC, JPCB和Langmuir為TOP,
⑹ 化學一區二區的期刊都有哪些
飛秒檢測發現一區的有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chemical science,
二區的有chemical communications, inorganic chemistry, analyt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等等
中科院期刊分區依據也是基於一個期刊的影響因子,但是採用的是三年平均影響因子,優點是減少了有些期刊影響因子逐年波動較大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具體方法:根據13個大類學科,分別將各大類的SCI期刊由3年平均影響因子劃分為1區(最高區)、2區、3區和4區四個等級。中科院分區的1區到4區的期刊數量不等,呈金字塔狀分布。前5%為該類1區、6%~20% 為2區、21%~50%為3區,其餘為4區。
中科院分區表的大類分區中還會遴選出一些優秀的Top期刊:1區期刊直接劃入Top范圍內;2區中2年總被引頻次指標位於前10%的期刊也歸入Top期刊集合。
以下為一區的介紹
1.JACS(全稱: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網址:pubs.acs.org/journals/jacsat/index.html
ACS(美國化學會)旗下雜志
投稿要點:思想新穎,JACS上較多有機的文章,也有高分子領域的
2.德國應化(Angew. Chem. Int. Ed.,全稱: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網址: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26737/home
雖然德國應化不如JACS來得權威和悠久,但是其IF暴漲到10以上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德國應化也強調新穎,雖然不是特別新但結果很好的也有發表的可能
據說很多人是JACS掉下來投他家的
另外德國應化上高分子方面的文章比JACS的多
3.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網址:http://www.pnas.org
生物,物理類的甚至社會科學的,是個全能期刊。一般要求學術水平高,思想原
創。
4.先進材料(Adv. Mater.,全稱:Advanced Materials)
網址: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0008336/home
也是wiley旗下的品牌雜志,也是屬於頂級
也是要新穎、結果好
5.先進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全稱: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網址: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77003362/home
跟先進材料一個系列的,文章基本都是全文
表徵一定要全面,做到無懈可擊
6.納米快報(全稱:Nano Letters)
網址:pubs.acs.org/journals/nalefd/index.html
這個比較適合做納米材料
⑺ 關於化學論文的影響因子
主要的雜志和影響因子:
Journal Title Impact Factor
01 CHEM REV 20.869
02 CHEM SOC REV 13.747
03 ACCOUNTS CHEM RES 13.141
04 NANO LETT 9.847
05 ANGEW CHEM INT EDIT 9.596
06 J AM CHEM SOC 7.419
07 LAB CHIP 5.265
08 CHEM-EUR J 4.907
09 CHEM COMMUN 4.426
10 TOP CURR CHEM 4.163
⑻ JCR,中科院,中信所SCI刊物分區有什麼區別
關於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證報告)期刊分區影響較為廣泛的有兩種:一是Thomson Reuters公司自身制定的分區,一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制定的分區(簡稱中科院分區)。它們均基於SCI收錄期刊影響因子基礎之上。
二者有何區別?Thomson Reuters公司本身做了分區,按Thomson Reuters的學科分類,分四區,四等分。經咨詢Thomson Reuters工作人員,Thomson Reuters的分區是按照學科進行的,就是把某一個學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響因子降序排列,然後平均4等分(各25%),分別是Q1,Q2,Q3,Q4。SCI期刊影響因子一般是在每年的6月下旬發布前一年的JCR,比如2013年的六月發布的是JCR 2012。中科院做的分區,更為細致。2013年SCI期刊分區雜志排名,閾值均是指期刊三年的平均IF作為計算依據。劃分為醫學、地學、工程技術、地學天文、管理科學、化學、環境科學、農林科學、生物、數學、物理、醫學等學科門類。據友人的觀察,中科院分區的方法:一區刊:各類期刊三年平均影響因子的前5%,二區刊:前6% ~ 20%,三區刊:前21% ~ 50%,四區刊:後51%~100%。本人進行進一步觀察,各學科一區的情況基本正確,其它區域不盡然。比如有的學科,四區刊佔到70%以上。綜上,假如影響因子在某學科領域中排名為TOP 5%之內,中科院分區第1區的可能性很大。實際情況,應以檢索結果為准,因為兩家的學科分類,標准不一。據悉,期刊分區表(中科院版)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世界科學前沿分析中心的科學研究成果,主要為了實現期刊影響因子是為了實現不同學科的期刊影響因子間大致水平的比較,所以期刊影響因子本身存在的問題分區表無法避免。期刊評價主要為科研活動的交流,不是因為科研評價而存在和發展的,期刊分區表也是期刊評價指標,只是為這些活動做一個數據上的支撐。優助醫學希望可以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