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岡歷史
① 福岡國際機場的歷史沿革
1944年2月 -日本陸軍的席田機場開始建設。
1945年5月 - 跑道完成。
1945年10月 - 美軍接收板付基地。
1951年10月 - 開設民航航線(福岡-大阪-東京)。
1965年9月 - 開設國際航線(福岡-釜山)。
1970年12月 - 機場的管轄權移交到運輸省。
1972年4月 - 變更為第二種機場。
1993年3月 -福岡市地下鐵。提供轉乘服務。
1999年5月 - 新國際線客運大樓完成。
2004年1月 - 滑走路34的ILS運用開始。
② 日本歷史年表
1彌生時代
2古墳時代
3飛鳥時代
4奈良時代
5平安時代
6鐮倉時代
7南北朝時代
8室町時代
9室町(戰國)時代
10安土桃山時代
11江戶時代
12明治時代
13大正時代
(2)福岡歷史擴展閱讀
日本歷史
日本歷史是指日本從日本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
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至今。
③ 福岡城的歷史
4月櫻花盛開之際的福岡城 慶長5年(1600年),因黒田孝高、長政父子在關原之戰功績,由豐前國中津16萬石大幅增封至築前國53萬石,初時居城為名島城,由於附近發展困難,需要尋找新的城方,黑田氏立即在另一個地方建造新的城堡,地址在福崎丘陵,慶長6年(1601年)開始建造,慶長12年(1607年)完工。[1]
在江戶時代,進行過多次增築工程,特別在嘉永及萬延年間進行大規則的改建。 明治4年(1871年)廢藩置縣後在舊下屋敷設置福岡縣廳。明治6年(1873年)實行廢城令,由第6軍官管理,不少建築物被解體後,移到其他地方重建。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埋在地下的火葯爆發,炸毀了鐵物櫓。
昭和32年(1957年)8月29日列入為日本史跡。昭和46年(1971年)多聞櫓及二丸南隅櫓為重要文化財。昭和62年1987年在三丸平和檯球場一帶發現了平安時代外交設施鴻臚館的遺址。平成12年(2000年)因火災燒毀了下橋大手門的一部份,後來進行修補。平成20年(2008年)11月1日開放給公眾參觀。平成18年(2006年)4月6日被選為日本100名城(85號)。
④ 關於日本福岡
總體概況
[編輯本段]
福岡市(Fukuoka City)人口約達140萬人,作為九州地區的交通、信息、娛樂等的中心躋身於日本5大城市之列。在這座被博多灣環繞的城市裡,無論是作為連接縣外的交通樞紐博多站,還是作為市內第一鬧市的天神,每天都是熙來攘往,熱鬧非常。此外,歷史悠久的古跡、草木蔥翠的公園、為數眾多的游樂景點、以及接連落成開張的購物中心、飯店,令福岡成為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市內的公共汽車、地下鐵等公共交通設施發達,不用說在縣內和九州地區間的移動,通過毗鄰市中心的福岡機場,與日本國內以及亞洲各國之間的往來也極為方便。另外,從博多港還開通了前往韓國釜山的高速船,乘客人數年年增加。
大自然的美麗與大都市的魅力共存的福岡市,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享受到購物和城市夜生活的樂趣,還可遍訪寺廟等名勝古跡,加上每年數次舉行的大型廟會和活動,以及福岡聞名的特產和小吃,令所有來訪的客人都能盡興而歸。
旅遊景點導向:
[編輯本段]
天神(中央區)
被稱為九州第一鬧市的天神地區,百貨大樓和時裝商鋪鱗次櫛比,還有眾多的餐館和飯店。白天在此購物,夜晚則飽嘗各式美食。到了周末,這里還是吸引許多來自九州各縣遊客的信息發送中心。
地鐵天神站、西鐵福岡天神站。
海中道(東區)
從天神乘車約需1小時。寬廣的用地內建有風景秀麗的「海中道海濱公園」、可觀賞海豚、海驢表演的「海中道海洋世界」等。從博多港、百道有渡船來此
海中道海濱公園
092-603-1111
JR「海中道站」下車即到
博多運河城(博多區)
這是一家大型綜合商業設施,每天有許多客人來此購物、觀光。這里不僅有高級酒店,還有擁有13間放映室的影院、劇場、以及受歡迎的餐館和時尚流行商店等,滿足人們吃、看、玩等的多種娛樂需求。
092-282-2525(代表)
由西鐵巴士「博多運河城前」站步行約1分鍾
百道(早良區)
沿著海岸整齊而美麗的街道是百道地區最大的特色。這里的福岡圓頂球場(福岡巨蛋)不僅是福岡鷹職業棒球隊的根據地,還是經常舉辦音樂會等各種活動的地方。作為福岡的象徵而出名的福岡塔高達234米,是日本屈指可數的海濱塔。登上塔頂的瞭望室,福岡的市景盡收眼底,在白天和夜晚展現福岡的不同面貌。圓頂球場旁邊的鷹城購物中心裡匯集了商鋪、餐館、影院、游戲中心等設施,足可讓人在此度過愉快的一天。
聖福寺(博多區)·東長寺(博多區)·櫛田神社(博多區)、箱崎宮(東區)
福岡市內散布著許多寺廟和神社,有從博多車站步行可到的聖福寺、東長寺,因博多代表性祭典「博多祗園山笠」而聞名的博多總守護神廟「櫛田神社」,還有在1月舉辦「搶球神事」、10月舉行「放生會」的箱崎宮等。
聖福寺
092-291-0775
由地鐵「祗園站」步行約5分鍾
東長寺
092-291-4459
地鐵「祗園站」下車即到
櫛田神社
092-291-2951
由地鐵「中洲川端站」步行約5分鍾
箱崎宮
092-641-7431
地鐵「箱崎宮前站」下車即到
瑪利諾阿城(西區)
從天神乘車約需30分鍾左右。在這家綜合商業設施內的「過季品」專賣店裡可便宜地買到各種名牌的時裝、鞋子、手袋、以及雜貨等。兩座巨大的摩天輪是來這里時的指路目標。另外,在這里的餐館還可邊眺望海景邊享用美餐。
092-892-8700
西鐵巴士「瑪利諾阿城」站下車即到
另外,這里還有福岡縣最大的綜合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齊全。其中福岡市博物館擁有西日本最大面積的綜合常設展示室,幫助人們了解福岡的歷史和民族。
福岡塔
092-823-0234
由西鐵巴士「福岡塔南口」站步行約1分鍾
城市地道美食:
[編輯本段]
所有來福岡的人都一致認為福岡的食物好吃又便宜。福岡以「食之都」出名,這里集中了無數的餐廳、飯館,提供從日本到世界的各種美食。對難得來福岡的客人們來說,無論如何也要嘗一嘗的是福岡的名產。
拉麵
日本的拉麵種類繁多,而福岡則以豬骨拉麵出名。博多拉麵以豬骨湯為湯頭,呈白色的湯味濃而且帶有獨特的香氣。吃完一碗想再添拉麵時,可點要「替玉」(煮好的拉麵),把面加在剩下的湯里。這是福岡獨有的吃法。除了拉麵店外,在夜晚的屋台(大排檔)也可品嘗到博多拉麵。
雞肉火鍋
雞肉火鍋是福岡原創的火鍋。吃法是先在雞骨白湯內加入調味料喝下,然後吃雞肉時佐於柑橘醋。吃完火鍋內的雞肉和蔬菜等後,在剩下的湯汁里加入米飯煮成雜燴粥。此菜的特點是味道清淡而口感不俗,可享受全雞的精華。
⑤ 中國歷史上佔領過福岡嗎
歷史上中國對外戰爭從未佔領過日本,蒙古大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進攻過日本,但兩征日本均失利,因此中國沒有佔領過福岡。 從「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東征西討,到忽必烈征服南宋,建立元朝,蒙古軍隊的鐵騎在歐亞大陸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蒙古軍隊只能在陸上稱霸,忽必烈曾兩次發兵遠征日本,均以失敗告終。
元軍遠征日本出師不利,並不是被日本人打敗,而是被台風摧毀。忽必烈不重視氣候對戰爭的影響,選擇台風多發的季節進攻日本,結果使元軍成為台風的受害者,導致十幾萬人喪生。
1274年11月,忽必烈因多次要求日本稱臣均遭拒絕,勃然大怒,第一次發兵遠征日本,他調集了戰船近900艘,載著33000士兵渡海東征, 在佔領了幾個小島之後,於11月20日在九州博多灣登陸,日本軍隊頑強抵抗,當天戰事勝負未分,到晚上突然颳起台風,當蒙古軍隊准備後撤時秩序大亂,不少 船隻被海水淹沒,據記載,這次遠征有13000多名士兵喪生。
第一次遠征雖以失敗告終,但忽必烈並不甘心。1281年7月,忽必烈命令蒙古軍和高麗軍共4萬人,乘戰船900艘為北路軍,命令南宋降將範文虎率兵 10萬,乘戰船3500艘為南路軍,兵分兩路東征日本。7月底兩路大軍先後攻佔平壺島、一岐島等地。8月23日,正當元軍再次在九州博多灣登陸與日軍作戰 時,元朝的船隊在平壺島西南海域突然遭遇強台風襲擊,沒多久巨浪就淹沒數百艘船舶。範文虎等將領慌亂指揮船隊撤退,在撤退過程中有的戰船折裂傾覆,有的碰 撞毀壞,有的觸礁沉沒,被海水淹沒的士兵成千上萬,陸上殘存的部隊全部被日軍消滅。這次遠征的損失比上次更慘,有記載稱,元軍損失了一半以上的軍隊和船隻。
⑥ 福岡縣的歷史沿革
福岡縣在日本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太宰府曾作為九州地區政治、經濟、外交的中心而名噪一時。博多,古稱那之津,是作為太宰府外貿港口發展起來的日本最古老的港口之一,遣隋使和遣唐使皆由此揚帆出使中國。隨著時代的變遷,太宰府逐漸由盛到衰。至室町幕府末期,群雄割據,太宰府處在戰爭的旋渦中,博多港街道也由此變為一片廢墟,豐臣秀吉時代重建。
德川幕府統一日本後,經江戶時代,藩政持續300多年。1868年,幕府倒台,進入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廢藩置縣,原福岡藩、秋月藩劃為福岡縣。1876年,小倉、福岡和三瀦三個縣合並為一個縣,形成現在的福岡縣。
⑦ 福岡市的城市簡介
福岡市是位於日本九州的北部,福岡縣西部的一個重要城市,同時也是福岡縣的縣廳所在地,屬於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截至2015年12月1日福岡市約有居民1,536000人(764,233家族),城市面積341.70㎞2是九州地區最大的都市,許多政府機關及公司分社設於此地,和周邊的地區共同組成了福岡都市圈。
福岡市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距離日本主要都市(大阪、東京、札幌)以及東亞主要都市(釜山、首爾、上海、北京與台北)的距離都很接近,除了國內的航路以外,定期的國際航路也非常多,可以說是個與亞細亞諸國的交流最佳地區。
在很多情況下常指福岡市或博多區都會被統稱為博多,從中世紀開始,這附近的地域大都以博多為主,甚至山陽新干線的終點也是在博多,上班族要到福岡出差時也常會說「到博多出差」,明治22年4月(1889年)要執行市的制度之前,還為了要改成博多市還是福岡市而引起很多議論,也有人會將福岡與博多合並稱為「福博」(ふくはく)
另外,福岡市這里也是古時日本與中國往來最主要的港口,公元57年奴之國王曾進貢當時中國的漢朝,漢光武帝還曾贈與刻有「漢委奴國王」的金印,當時的奴之國即是在福岡這一帶的小國。金印在1784年 的時候被志賀島(位於福岡的東區)的日本人甚兵衛所發現,2014年保存於福岡市博物館內。
福岡市自古以來就位居日本的重要國際交流門戶,博多灣古稱的那津(なのつ)是個天然的良港,隔著玄界灘與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相望,更是造就日本歷史文化形成的重要港灣。
福岡縣的縣廳設立於福岡市博多區東公園7-7。在福岡市北方有玄界灘,中間凸出的系島半島形成了博多灣,南方有脊振山地以及東方有三郡山地所包圍起來的福岡平原。整體面積約為340.6平方公里,平均氣溫約在攝氏17.2度左右,人口約有140萬人,是日本九州地方最大的都市。平均年齡大約在38.6歲,是全國政令指定都市中第二年輕的都市。
福岡市的產業結構大都以第3次產業為中心,其中更以流通業、零售業、飲食店與服務業占最大的比例。整體來說是個以商業都市有名的地方,也是許多公家機關的廳舍與日本全國企業集中的一個都市。
福岡市的代表勛章是在明治42年(1909年)10月所制定的,由九個日本片假名「フ」所組成,代表福岡的「福」字(「フク」)。福岡市代表的樹木與花是在昭和54年(1979年)10月時因為紀念執行市制90周年所制定,以一般公開募集的方式選出鐵冬青為市的代表樹木,樟樹為市的廣場之樹。夏天代表花卉為芙蓉以及冬天代表的茶梅。
福岡市的代表鳥類是在平成元年(1989年)6月時,紀念執行市制100周年所制定的,也是以一般公開募集後選中野山之鳥為草鵐以及海之鳥為紅嘴鷗。
絕大多數當地的人都能夠正常使用標准日文來溝通,不過在福岡縣也有許多的方言,福岡市的地方方言是以博多弁為中心,這與一般的福岡弁又有些不同,同時福岡市也是博多弁的發源地。
光是日本的九州地方就有二十來種方言,大致上分為豊日方言、肥築方言與薩隅方言等三大類[7],原本博多弁只是在博多地區所使用的一種方言,後來進而擴展到其周邊地區,是屬於肥築方言的一種。博多弁與一般標准日文最大的差別是在於腔調的高低不同,以及形容詞與動詞的語尾不同。同時也為了展現與其他方言不一樣的地方,有許多隻有懂得博多弁才能理解的句子。
⑧ 福岡市的歷史遺跡
諸岡遺跡
自從1889年(明治22年)施行市制以來,超過100年以上的福岡市,面積比率多了60倍,人口比率也多了25倍,是個成長非常快速的城市。福岡縣在九州的北方,而自古以來福岡市為九州重要港灣,尤其與朝鮮以及中國的歷史淵源相當深厚。根據日本所發掘出土的古跡與文物,福岡市的歷史甚至可以上探到舊石器時代,1972年(昭和47年)在博多區挖掘出來的諸岡遺跡就是個例子。
位於博多區築紫通旁標高約23米的丘陵上,所挖掘出來的古物分別有舊石器時代的刀型石器、台形石器與細石器等。屬於舊石器時代、繩文時代末期、彌生時代等的復合遺跡,其中還有多數屬於朝鮮系的無文土器,由此可證明當時日本與朝鮮的交流相當頻繁。在丘陵上還有五座圓型古墳,2010年在八幡宮內還有一座保留。
元岡瓜尾貝冢
位於西區元岡字池之浦,福岡縣指定史跡。面臨今津灣旁的丘陵斜面所形成的繩文時代後期貝冢,在元岡池西側可以看到長約10米,厚約20厘米-100厘米的貝層的斷面,貝的種類於現今也有多種尚生存在今津灣中。出土古物大多數為繩文時代後期的土器、石器、獸骨以及人骨。
板付遺跡
位在博多區板付二、三丁目附近,推估是繩文時代末期到彌生時代的遺跡,是目前日本最古開始耕作的一個集落古跡,為國家指定史跡。標高約12米左右的小台地,橫斷面為V字型,環狀壕溝東西方向約80米,南北方向約為110米的橢圓狀,西南方向有座連外橋梁,內外壕溝都很明顯的雙重壕溝結構,內溝渠與外溝渠之間有墓地,在1916年(大正5年)也挖掘出有銅劍、同茅為副葬品的墳墓。這個遺跡的發現明確了繩文時代末期到彌生時代成立時期已有水田、集落跟墓地,是個相當重要的遺跡。
⑨ 日本歷史朝代順序是怎樣的
1、繩文時代(約前10000年~約前300年)
日本最原始的時代。人們住洞穴、逐漸發展成部落,過著採集、捕魚、狩獵生活。繩文是指出土的當時的繩文陶器,是那個時期的標志
2、彌生時代(前3世紀~3世紀)
標志是彌生陶器的出現。受到中國文化影響,開始種植水稻,使用各種金屬器,例如銅劍、銅矛等。當時日本總稱為「倭」,分為許多小國。漢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國王曾遣使通漢,接受了後漢光武帝所贈與的刻有「漢委奴國王」五字的金印,這枚金印於1784年在福岡縣被發現。
3、古墳時代(3世紀後期~7世紀)
初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古墳擴大到全國各地,因此被稱為「古墳時代」。這個時期,大量中國的知識、技術傳入日本。5世紀,來自朝鮮半島的外來人帶來了鐵器生產、制陶等技術,並開始使用中國漢字。
6世紀,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聖德太子仿效中國,致力於政治革新,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
4、飛鳥時代( 6世紀末~710)
以奈良南部的飛鳥地區為中心的時代,與古墳時代有重疊的部分。645年,孝德天皇政權頒布《改新詔書》,被稱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後,日本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開始進入封建社會。
從這個時期開始,日本派遣了很多學生和僧人到中國學習政治、法律、文化及佛學知識。702年,日本向中國唐朝ZF告知國號為「日本」、君主為「天皇」。
5、奈良時代( 710~794)
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奈良)。平城京是日本仿造中國唐朝都城長安建造的。這一時期,日本繼續派出遣唐使,其中留學生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成績優異,留在唐朝任職,並與李白等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一時代,中國的著名高僧鑒真和尚六渡日本失敗,第七次終於成功。
鑒真把豐富的中國文化傳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歡迎和尊敬。奈良的唐招提寺里,至今還供奉著鑒真的塑像。另外,這個時代還誕生了日本歷史上幾部著名的書籍,如《萬葉集》、《古事記》、《日本書記》、《懷風藻》。
6、平安時代( 794~1192)
794年日本遷都平安京(現京都)。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後,不再大量攝取中國文化。這個時期主要是藤原家族執掌政權,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此期間,日本創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並誕生了一批反映貴族文化的文藝作品,如《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語》、《枕草子》等。
7、鐮倉時代( 1192~1333)
12世紀末,源賴朝受封征夷大將軍,並在鐮倉建立了第一個幕府政權。在文化方面,攝取了中國宋朝傳入日本的禪宗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武家文化。文學方面出現了以源平合戰為背景的小說《平家物語》。
8、室町時代( 1333~1467)
足利氏掌握政權,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政權。由於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統治能力較為薄弱。1467年,「應仁之亂」爆發,各地大名紛紛而起,室町幕府搖搖欲墜,日本進入戰國時代。
9、戰國時代( 1467~1573)
「應仁之亂」後,進入分裂多戰時期,戰火紛飛,民不聊生。期間,織田信長立誓統一日本,逐步統一了尾張、近畿地區。
10、安土桃山時代( 1573~1603 )
織田信長修築了氣勢宏大的安土城,所以信長的時代被稱為「安土時代」。1582年,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自殺。其後,織田家重臣豐臣秀吉於1590年統一日本。豐臣秀吉統治的30年左右時間稱為桃山時代。
11、江戶時代( 1603~1867 )
1600年,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建立德川政權。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現東京)建立幕府政權。此後的大約260年間,政權由德川家族掌握,這段時期被稱為江戶時代。
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康下令鎖國。文化方面,庶民文化是這個時期的特色。人偶凈琉璃、歌舞伎、浮世繪等呈現繁榮景象。
12、明治時代( 1868~1912 )
1868年,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發動了「明治維新」,迫使德川家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日本成立以天皇為中心的新ZF,進入資本主義社會。1869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將「江戶」改名為「東京」。
日本在這個時期實施「脫亞入歐」的政策,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在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本稱「日清戰爭」),1895年以簽署《中日馬關條約》宣告戰爭結束。
13、大正時代( 1912~1926 )
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和中國均參加了戰爭。一戰後戰勝國簽訂的《凡爾賽和約》中,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這成為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的導火索。
15、昭和時代( 1926~1989 )
昭和天皇在位期間。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宣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宣布投降,標志著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相繼投下原子彈。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戰後,美國對日本實施管制,改日本為君主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
16、平成時代:1989–至今上明仁(明治、大正、昭和、平成都是年號)
⑩ 日本福岡市怎樣
福岡市(Fukuoka City)人口約達140萬人,作為九州地區的交通、信息、娛樂等的中心躋身於日本5大城市之列。在這座被博多灣環繞的城市裡,無論是作為連接縣外的交通樞紐博多站,還是作為市內第一鬧市的天神,每天都是熙來攘往,熱鬧非常。此外,歷史悠久的古跡、草木蔥翠的公園、為數眾多的游樂景點、以及接連落成開張的購物中心、飯店,令福岡成為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市內的公共汽車、地下鐵等公共交通設施發達,不用說在縣內和九州地區間的移動,通過毗鄰市中心的福岡機場,與日本國內以及亞洲各國之間的往來也極為方便。另外,從博多港還開通了前往韓國釜山的高速船,乘客人數年年增加。
大自然的美麗與大都市的魅力共存的福岡市,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享受到購物和城市夜生活的樂趣,還可遍訪寺廟等名勝古跡,加上每年數次舉行的大型廟會和活動,以及福岡聞名的特產和小吃,令所有來訪的客人都能盡興而歸。
——————————————————————————————————
群馬跟福岡比起來比較荒,留學的話還是福岡比較好吧,不過群馬有很多溫泉哦!
打工方面的話其實只要你去找,都是找得到的,當然,福岡比群馬現代一點,打工的機會可能就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