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器歷史
『壹』 繼電器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一、繼電器(relay)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當輸入量(如電壓、電流、溫度等)達到規定值時,使被控制的輸出電路導通或斷開的電器。可分為電氣量(如電流、電壓、頻率、功率等)繼電器及非電量(如溫度、壓力、速度等)繼電器兩大類。具有動作快、工作穩定、使用壽命長、體積小等優點。廣泛應用於電力保護、自動化、運動、遙控、測量和通信等裝置中。
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迴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迴路),通常應用於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去控制較大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1、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電磁式繼電器一般由鐵芯、線圈、銜鐵、觸點簧片等組成的。只要在線圈兩端加上一定的電壓,線圈中就會流過一定的電流,從而產生電磁效應,銜鐵就會在電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彈簧的拉力吸向鐵芯,從而帶動銜鐵的動觸點與靜觸點(常開觸點)吸合。當線圈斷電後,電磁的吸力也隨之消失,銜鐵就會在彈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來的位置,使動觸點與原來的靜觸點(常閉觸點)吸合。這樣吸合、釋放,從而達到了在電路中的導通、切斷的目的。對於繼電器的「常開、常閉」觸點,可以這樣來區分:繼電器線圈未通電時處於斷開狀態的靜觸點,稱為「常開觸點」;處於接通狀態的靜觸點稱為「常閉觸點」。
2、熱敏干簧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熱敏干簧繼電器是一種利用熱敏磁性材料檢測和控制溫度的新型熱敏開關。它由感溫磁環、恆磁環、干簧管、導熱安裝片、塑料襯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組成。熱敏干簧繼電器不用線圈勵磁,而由恆磁環產生的磁力驅動開關動作。恆磁環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溫磁環的溫控特性決定的。
3、固態繼電器(SSR)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固態繼電器是一種兩個接線端為輸入端,另兩個接線端為輸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間採用隔離器件實現輸入輸出的電隔離。
固態繼電器按負載電源類型可分為交流型和直流型。按開關型式可分為常開型和常閉型。按隔離型式可分為混合型、變壓器隔離型和光電隔離型,以光電隔離型為最多。
二、繼電器主要產品技術參數
1、額定工作電壓
是指繼電器正常工作時線圈所需要的電壓。根據繼電器的型號不同,可以是交流電壓,也可以是直流電壓。
2、直流電阻
是指繼電器中線圈的直流電阻,可以通過萬能表測量。
3、吸合電流
是指繼電器能夠產生吸合動作的最小電流。在正常使用時,給定的電流必須略大於吸合電流,這樣繼電器才能穩定地工作。而對於線圈所加的工作電壓,一般不要超過額定工作電壓的1.5倍,否則會產生較大的電流而把線圈燒毀。
4、釋放電流
是指繼電器產生釋放動作的最大電流。當繼電器吸合狀態的電流減小到一定程度時,繼電器就會恢復到未通電的釋放狀態。這時的電流遠遠小於吸合電流。
5、觸點切換電壓和電流
是指繼電器允許載入的電壓和電流。它決定了繼電器能控制電壓和電流的大小,使用時不能超過此值,否則很容易損壞繼電器的觸點。
三、繼電器測試
1、測觸點電阻
用萬能表的電阻檔,測量常閉觸點與動點電阻,其阻值應為0,(用更加精確方式可測得觸點阻值在100毫歐以內);而常開觸點與動點的阻值就為無窮大。由此可以區別出那個是常閉觸點,那個是常開觸點。
2、測線圈電阻
可用萬能表R×10Ω檔測量繼電器線圈的阻值,從而判斷該線圈是否存在著開路現象。
3、測量吸合電壓和吸合電流
找來可調穩壓電源和電流表,給繼電器輸入一組電壓,且在供電迴路中串入電流表進行監測。慢慢調高電源電壓,聽到繼電器吸合聲時,記下該吸合電壓和吸合電流。為求准確,可以試多幾次而求平均值。
4、測量釋放電壓和釋放電流
也是像上述那樣連接測試,當繼電器發生吸合後,再逐漸降低供電電壓,當聽到繼電器再次發生釋放聲音時,記下此時的電壓和電流,亦可嘗試多幾次而取得平均的釋放電壓和釋放電流。一般情況下,繼電器的釋放電壓約在吸合電壓的10~50%,如果釋放電壓太小(小於1/10的吸合電壓),則不能正常使用了,這樣會對電路的穩定性造成威脅,工作不可靠。
四、繼電器的電符號和觸點形式
繼電器線圈在電路中用一個長方框符號表示,如果繼電器有兩個線圈,就畫兩個並列的長方框。同時在長方框內或長方框旁標上繼電器的文字元號「J」。繼電器的觸點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把它們直接畫在長方框一側,這種表示法較為直觀。另一種是按照電路連接的需要,把各個觸點分別畫到各自的控制電路中,通常在同一繼電器的觸點與線圈旁分別標註上相同的文字元號,並將觸點組編上號碼,以示區別。繼電器的觸點有三種基本形式:
1.動合型(H型)線圈不通電時兩觸點是斷開的,通電後,兩個觸點就閉合。以合字的拼音字頭「H」表示。
2.動斷型(D型)線圈不通電時兩觸點是閉合的,通電後兩個觸點就斷開。用斷字的拼音字頭「D」表示。
3.轉換型(Z型)這是觸點組型。這種觸點組共有三個觸點,即中間是動觸點,上下各一個靜觸點。線圈不通電時,動觸點和其中一個靜觸點斷開和另一個閉合,線圈通電後,動觸點就移動,使原來斷開的成閉合,原來閉合的成斷開狀態,達到轉換的目的。這樣的觸點組稱為轉換觸點。用「轉」字的拼音字頭「z」表示。
五、繼電器的選用
1.先了解必要的條件
①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能提供的最大電流;
②被控制電路中的電壓和電流;
③被控電路需要幾組、什麼形式的觸點。選用繼電器時,一般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可作為選用的依據。控制電路應能給繼電器提供足夠的工作電流,否則繼電器吸合是不穩定的。
2.查閱有關資料確定使用條件後,可查找相關資料,找出需要的繼電器的型號和規格號。若手頭已有繼電器,可依據資料核對是否可以利用。最後考慮尺寸是否合適。
3.注意器具的容積。若是用於一般用電器,除考慮機箱容積外,小型繼電器主要考慮電路板安裝布局。對於小型電器,如玩具、遙控裝置則應選用超小型繼電器產品。
繼電器技術的發展
[編輯本段]
微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光電子技術以及空間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繼電器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無疑對繼電器技術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微電子技術和超大規模IC的飛速發展對繼電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是小型化和片狀化。如IC封裝的軍用TO-5(8.5×8.5×7.0mm)繼電器,它具有很高的抗振性,可使設備更加可靠;第二是組合化和多功能化,能與IC兼容、可內置放大器,要求靈敏度提高到微瓦級;第三是全固體化。固體繼電器靈敏度高,可防電磁干擾和射頻干擾。
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使得微機用繼電器的需求量顯著增加,帶微處理器的繼電器將迅速發展。80年代初,美國生產的數字式時間繼電器就可用指令對繼電器進行控制,繼電器與微處理器的組合發展,可形成一個小巧完善的控制系統。由計算機控制的工業機器人目前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現在,計算機控制的生產體制已能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多種低成本的繼電器,並可自動完成多種操作及測試工作。
通訊技術的發展對繼電器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一方面是由於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使整個繼電器的應用增加。另一方面,由於光纖將是未來信息社會傳輸的主動脈,在光纖通訊、光感測、光計算機、光信息處理技術的推動下將出現光纖繼電器、舌簧管光纖開關等新型繼電器。
光電子技術對於繼電器技術將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為實現光計算機的可靠運行,目前已試制出雙穩態繼電器。
為了提高航空、航天繼電器的可靠性,期望繼電器失效率應由目前的0.1PPM降至0.01PPM;載人空間站則要求達到0.001PPM。耐溫要達到200℃以上,耐振要求高於490m/s,同時應能承受2.32×10(4)C/Kg的α射線輻射。為滿足空間要求,必須加強可靠性研究,並建立專門的高可靠生產線。
新型特殊結構材料、新分子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光電子材料,還有吸氧磁性材料、感溫磁性材料、非晶體軟磁材料的發展對研製新型磁保持繼電器、溫度繼電器、電磁繼電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並必將出現新原理、新效應的繼電器。
隨著微型和片式化技術的提高。繼電器將向二維、三維尺寸只有幾毫米的微型和表面貼裝化方向發展;現在國際上有些廠家生產的繼電器,體積只有5~10年前的1/4~1/8。因為電子整機在減小體積時,需要高度不超過其它電子元件的更小的繼電器。通訊設備廠家對密集型繼電器的需求更加熱切,日本Fujitsu Takamisawa 公司生產的一種BA系列超密集信號繼電器的大小隻有14.9(W)×7.4(D)×9.7(H)mm,主要用於傳真機和數據機,能承受3kV的波動電壓。該公司推出的AS系列表面安裝繼電器的體積僅為14(W)×9(D)×6.5(H)mm。
在功率繼電器領域尤其需要安全可靠的繼電器,如高絕緣性繼電器。日本Fujitsu TaKamisawa推出的JV系列功率繼電器內含五個放大器,採用高絕緣性小截面設計,尺寸為17.5(W)×10(D)×12.5(H)mm。由於機芯和外緣之間採用強化絕緣系統,其絕緣性能達到5kV。日本NEC 推出的MR82系列功率繼電器的功耗只有200mW。
在繼電器內部裝入各種放大、延時、消觸點抖動、滅弧、遙控、組合邏輯等電路可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隨著SOP技術(Small Outline Package)的突破,生產廠家有可能把越來越多的功能集成到一起。而繼電器與微處理器的組合將具備更廣泛的專門控制功能,從而實現高智能化。
新技術的成群崛起,將促進不同原理、不同性能、不同結構和用途的各類繼電器競相發展。在科技進步、需求牽引以及敏感、功能材料發展的推動下,特種繼電器,如溫度、射頻、高壓、高絕緣、低熱電勢以及非電量控制等繼電器的性能將日臻完善。
電磁繼電器(EMR)從最初使用電話繼電器算起,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了。伴隨著電子工業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光耦合技術的突破,使固態繼電器(SSR,亦稱電子繼電器)異軍突起。同傳統繼電器相比,它具有壽命長、結構簡單、重量輕、性能可靠等優點。固態繼電器沒有機械開關,而且具有諸如與微處理器高度兼容、速度快、抗沖擊、耐振、低漏電等重要特性。同時,由於這種產品沒有機械接點,不產生電磁雜訊,從而不需要附加諸如電阻和電容等元件來保持靜音。而傳統繼電器則需要這些附加元件,因此,傳統繼電器往往笨重而復雜,且成本較高。
今後,小型密封繼電器市場開發的重點是與IC兼容的TO-5繼電器和1/2晶體罩繼電器。軍用繼電器將加速向工業/商業化轉移。美國軍用繼電器約占繼電器總額的20%。通用繼電器市場繼續向小型、薄型和塑封方向發展。小型印製板用繼電器仍將是通用繼電器市場發展的主流產品,固體繼電器將更趨廣泛,價格將繼續下降,並向高可靠、小體積、高抗浪涌電流沖擊和抗干擾性靠攏。舌簧繼電器市場將繼續擴大。表面安裝繼電器的應用領域和需求量將呈上升之勢
一、繼電器的定義
繼電器是一種當輸入量(電、磁、聲、光、熱)達到一定值時,輸出量將發生跳躍式變化的自動控制器件。
二、繼電器的繼電特性繼電器的輸入信號x從零連續增加達到銜鐵開始吸合時的動作值xx,繼電器的輸出信號立刻從y=0跳躍到y=ym,即常開觸點從斷到通。一旦觸點閉合,輸入量x繼續增大,輸出信號y將不再起變化。當輸入量x從某一大於xx值下降到xf,繼電器開始釋放,常開觸點斷開。我們把繼電器的這種特性叫做繼電特性,也叫繼電器的輸入-輸出特性。
釋放值xf與動作值xx的比值叫做反饋系數,即
Kf= xf /xx
觸點上輸出的控制功率Pc與線圈吸收的最小功率P0之比叫做繼電器的控制系數,即Kc=PC/P0
■繼電器的分類■
繼電器的分類方法較多,可以按作用原理、外形尺寸、保護特徵、觸點負載、產品用途等分類。
一、按作用原理分
1.電磁繼電器
在輸入電路內電流的作用下,由機械部件的相對運動產生預定響應的一種繼電器。
它包括直流電磁繼電器、交流電磁繼電器、磁保持繼電器、極化繼電器、舌簧繼電器,節能功率繼電器。
(1)直流電磁繼電器:輸入電路中的控制電流為直流的電磁繼電器。
(2)交流電磁繼電器:輸入電路中的控制電流為交流的電磁繼電器。
(3)磁保持繼電器:將磁鋼引入磁迴路,繼電器線圈斷電後,繼電器的銜鐵仍能保持在線圈通電時的狀態,具有兩個穩定狀態。
(4)極化繼電器:狀態改變取決於輸入激勵量極性的一種直流繼電器。
(5)舌簧繼電器:利用密封在管內,具有觸點簧片和銜鐵磁路雙重作用的舌簧的動作來開、閉或轉換線路的繼電器。
(6)節能功率繼電器:輸入電路中的控制電流為交流的電磁繼電器,但它的電流大(一般30-100A),體積小, 節電功能.
2.固態繼電器
輸入、輸出功能由電子元件完成而無機械運動部件的一種繼電器。
3.時間繼電器
當加上或除去輸入信號時,輸出部分需延時或限時到規定的時間才閉合或斷開其被控線路的繼電器。
4.溫度繼電器
當外界溫度達到規定值時而動作的繼電器.
5.風速繼電器
當風的速度達到一定值時,被控電路將接通或斷開。
6.加速度繼電器
當運動物體的加速度達到規定值時,被控電路將接通或斷開。
7.其它類型的繼電器
如光繼電器、聲繼電器、熱繼電器等。
二、按外形尺寸分
見表1。
表1 繼電器外形尺寸分類
名 稱 定 義
微型繼電器 最長邊尺寸不大於10mm的繼電器
超小型繼電器 最長邊尺寸大於10mm,但不大於25mm的繼電器
小型繼電器 最長邊尺寸大於25mm,但不大於50mm的繼電器
三、按觸點負載分
見表2。
表2 繼電器觸點負載分類
名 稱 定 義
微功率繼電器 小於0.2A的繼電器。
弱功率繼電器 0.2~2A的繼電器。
中功率繼電器 2~10A的繼電器。
大功率繼電器 10A以上繼電器。
節能功率繼電器 20A-100A的繼電器
四、按防護特徵分
見表3。
表3 繼電器防護特徵分類
名 稱 定 義
密封繼電器 採用焊接或其它方法,將觸點和線圈等密封在金屬罩內,其泄漏率較低的繼電器
塑封繼電器 採用封膠的方法,將觸點和線圈等密封在塑料罩內,其泄漏率較高的繼電器
防塵罩繼電器 用罩殼將觸點和線圈等封閉加以防護的繼電器
敞開繼電器 不用防護罩來保護觸點和線圈等的繼電器
五、按用途分
見表4。
表4 繼電器用途分類
名 稱 定 義
通訊繼電器 (包括高頻繼電器) 該類繼電器觸點負載范圍從低電平到中等電流,環境使用條件要求不高。
機床繼電器 機床中使用的繼電器,觸點負載功率大,壽命長。
家電用繼電器 家用電器中使用的繼電器,要求安全性能好。
汽車繼電器 汽車中使用的繼電器,該類繼電器切換負載功率大,抗沖、抗振性高。
小型直流繼電器參數
小型直流電磁繼電器的主要參數有:
1一線圈直流電阻,指用萬用表測出的線圈的電阻值。
2一額定工作電壓或額定工作電流,這是指繼電器正常工作時,線圈的電壓或電流值。有時,手冊中只給出額定工作電壓或額定工作電流,這時就可以用歐姆定律算出沒給出的額定電流或額定電壓值:即/=U/R,U=IxR,R為繼電器線圈的直流電阻。
3一吸合電壓或電流,它是指繼電器產生吸合時的最小電壓或電流。如果只給繼電器的線圈上加上吸合電壓,這時的吸合是不牢靠的。一般吸合電壓為額定工作電壓的75%左右。
4一釋放電壓或電流,是指繼電器兩端的電壓減小到一定數值時,繼電器從吸合狀態轉到釋放狀態時的電壓值。釋放電壓要比吸合電壓小得多,一般釋放電壓是吸合電壓的1/4左石。
5一觸點負載,是指繼電器的觸點在切換時能承受的電壓和電流值。
『貳』 斷路器的發展史,字數越多越好
世界上最早的斷路器出現於1885年,它是一種刀開關和過電流脫扣器的組合。
1905年,具有自由脫扣裝置的空氣斷路器誕生了。
1930年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弧原理的發現和各種滅弧裝置的發明,逐漸形成了目前的機構。
50年代末,電子元件的興起,就產生了電子脫扣器
20世紀末,由於小型化電腦的發展和普及,又有智能型斷路器的問世。
中國萬能式斷路器的發展
第一代是二十世紀50年代的仿蘇聯A15、A2050的DW1、DW2和改進後的DW0型(額定電壓AC380V、額定電流200~1500A)
第二代是1958年自行設計的在DW0基礎上更新的DW10系列(同時代的還有DW5系列),其額定電壓為AC380V,DC440V,額定電流200~4000A;
第三代是年代末開發、80年代投放市場的DW15和DWX15(限流型),其額定電壓有AC380V、660V、1140V,額定電流200~4000A;80年代初、中期,我國相繼從日本和德國引進AH和ME型的萬能式斷路器
第四代是90年代中研製成功並投產的DW45型智能型萬能式斷路器。
塑料外殼式斷路器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我國首次研製投產的是仿蘇(A3100)的DZ1系列塑殼式斷路器(40年代中期水平);
60年代末期,針對DZ1體積過大,短路分斷能力偏小等缺陷,行業集中了幾個主要廠家,對它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形成了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代產品DZ10系列;
80年代初又開發了第二代的DZ20系列產品;與此同時,上海華通開關廠、嘉興電氣控制設備廠分別從美國西屋(Westinghouse)電氣公司和日本寺崎電氣公司引進具有80年代初水平的技術,生產了H系列和TO、TG、TL等系列;
進入90年代,又推出了CM1系列(常熟開關廠)、TM30系列(天津低壓電器公司)、JXM2系列(嘉興電氣控制設備廠)、HSM1系列(杭州之江開關廠)、S系列(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杭州之江開關廠、上海華通開關廠等組成的OTT集團)
六七十年代,小規格電流的塑殼斷路器有DZ5-10、DZ5-20、DZ5-25、DZ5-50、DZ15-40、DZ15-63等,它們的短路分斷能力在1~5kA
塑料外殼式斷路器(MCCB電動機保護型)
六七十年代我國自行設計、開發的DZ5-20(短路分斷能力380V,1.5kA)、DZ15-40、DZ15-63(短路分斷能力380V,3kA)
80年代引進國外技術製造的M611、3VE1(有多種附件),M611、3VE1的短路分斷能力大抵在380V,3kA左右。
1994~1995年,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與喜興電氣控制設備廠共同開發了DZ35系列電動機保護型塑殼式斷路器(型號為DZ35-25和DZ35-63兩種)。短路分斷能力:DZ35-25為380V,3kA、35kA、50kA(後兩種加裝限流部件),DZ35-63為380V,3kA;DZ35-25的體積為DZ5-20的43.13%,DZ35-63的體積為DZ15-63的50.7%。DZ35系列斷路器帶有模塊式的輔助觸點、分勵脫扣器、欠電壓脫扣器和斷相保護等附件。
功率大於30~200kW電動機保護型斷路器有:CM1、TM30、HSM1、JXM2和S型等的產品供予選擇。
小型塑殼式斷路器(MCB)現在也有適應小功率電動機保護的產品,如C45AD(天津梅蘭日蘭公司)和PX200CD(嘉興電控廠)等。
家用或類似場所用過電流保護斷路器
我國最初的家用或類似家用場所保護的是仿蘇(AII-25)的DZ4-25(二極)塑殼斷路器,但性能不高。
60年代中期國內開發了DZ5系列(二級)
70年代末引進德國技術生產了S060系列
80年代中後期,天津梅蘭日蘭公司的C45N和嘉興電控廠引進德國F&G公司的PX200C相繼問世,使家用保護斷路器上了一個新台階
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漏電保護器)
我國在五六十年代,在一些電力系統維修廠生產了電壓型漏電保安器。由於它的檢測線圈(或檢測繼電器)串接在變壓器中性點與接地極之間,接地極電阻變化無常,造成精度差,此外,檢測線圈容量不夠,結構簡陋,防雷效果差,便逐步退出了應用。
60年代後期,我國第一台電流動作型電子式漏電保安器DZ5-20L誕生(主開關是DZ5-20斷路器)。
70年代中後期,全國聯合設計的新型(DZ15L-40、DZ15L-63)電流動作型電磁式漏電斷路器試製成功,其殼架電流有40A、63A兩種,額定電流6~63A,漏電動作電流(IΔn)有30mA、50mA、75mA和100mA,是快速型(漏電動作時間<=0.1s),短路分斷能力為380V,3kA和5kA。DZ15L系列是經過國家級鑒定的。
80年代又有DZL16、DZL18、DZL29、DZL118、DZ12L、DZL33、DZL38和DZ10L等流入市場,但大部分是電流動作型電子(集成電路)式漏電斷路器(帶過載、短路保護和不帶過載、短路保護)
80年代中期,嘉興電控廠、遵義長征電器八廠又引進德國F&G公司的技術生產了FIN型(不帶過載、短路保護)(In有15,40,63A;IΔn有30,100,300,500mA)和FI/LS型(帶過載、短路保護)(In有2,4,6,10,20,25,32A;IΔn有30,50,100,300mA)的漏電斷路器。
90年代初,天津梅蘭日蘭公司生產了VigiC45ELE(電子式)、VigiC45ELM(電磁式)、VigiNC100等漏電斷路器,漏電動作電流(IΔn)30mA,快速型(VigiNC100,IΔn有30mA、300mA和500mA幾種,快速動作型)。
OOT集團,於1999年開發試制了S-L系列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規格有63,100,200,400,630,800A等,漏電保護用脫扣器採用電子與電磁混合型,漏電動作電流有30,100,300,500,1000mA等,動作時間有快速型(<=0.1s)和延時型(最大1.5s),斷路器還有過載和短路保護.
『叄』 關於 繼電器 詳細的知識。
一、繼電器(relay)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當輸入量(如電壓、電流、溫度等)達到規定值時,使被控制的輸出電路導通或斷開的電器。可分為電氣量(如電流、電壓、頻率、功率等)繼電器及非電量(如溫度、壓力、速度等)繼電器兩大類。具有動作快、工作穩定、使用壽命長、體積小等優點。廣泛應用於電力保護、自動化、運動、遙控、測量和通信等裝置中。
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迴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迴路),通常應用於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去控制較大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1、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電磁式繼電器一般由鐵芯、線圈、銜鐵、觸點簧片等組成的。只要在線圈兩端加上一定的電壓,線圈中就會流過一定的電流,從而產生電磁效應,銜鐵就會在電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彈簧的拉力吸向鐵芯,從而帶動銜鐵的動觸點與靜觸點(常開觸點)吸合。當線圈斷電後,電磁的吸力也隨之消失,銜鐵就會在彈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來的位置,使動觸點與原來的靜觸點(常閉觸點)吸合。這樣吸合、釋放,從而達到了在電路中的導通、切斷的目的。對於繼電器的「常開、常閉」觸點,可以這樣來區分:繼電器線圈未通電時處於斷開狀態的靜觸點,稱為「常開觸點」;處於接通狀態的靜觸點稱為「常閉觸點」。
2、熱敏干簧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熱敏干簧繼電器是一種利用熱敏磁性材料檢測和控制溫度的新型熱敏開關。它由感溫磁環、恆磁環、干簧管、導熱安裝片、塑料襯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組成。熱敏干簧繼電器不用線圈勵磁,而由恆磁環產生的磁力驅動開關動作。恆磁環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溫磁環的溫控特性決定的。
3、固態繼電器(SSR)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固態繼電器是一種兩個接線端為輸入端,另兩個接線端為輸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間採用隔離器件實現輸入輸出的電隔離。
固態繼電器按負載電源類型可分為交流型和直流型。按開關型式可分為常開型和常閉型。按隔離型式可分為混合型、變壓器隔離型和光電隔離型,以光電隔離型為最多。
二、繼電器主要產品技術參數
1、額定工作電壓
是指繼電器正常工作時線圈所需要的電壓。根據繼電器的型號不同,可以是交流電壓,也可以是直流電壓。
2、直流電阻
是指繼電器中線圈的直流電阻,可以通過萬能表測量。
3、吸合電流
是指繼電器能夠產生吸合動作的最小電流。在正常使用時,給定的電流必須略大於吸合電流,這樣繼電器才能穩定地工作。而對於線圈所加的工作電壓,一般不要超過額定工作電壓的1.5倍,否則會產生較大的電流而把線圈燒毀。
4、釋放電流
是指繼電器產生釋放動作的最大電流。當繼電器吸合狀態的電流減小到一定程度時,繼電器就會恢復到未通電的釋放狀態。這時的電流遠遠小於吸合電流。
5、觸點切換電壓和電流
是指繼電器允許載入的電壓和電流。它決定了繼電器能控制電壓和電流的大小,使用時不能超過此值,否則很容易損壞繼電器的觸點。
三、繼電器測試
1、測觸點電阻
用萬能表的電阻檔,測量常閉觸點與動點電阻,其阻值應為0,(用更加精確方式可測得觸點阻值在100毫歐以內);而常開觸點與動點的阻值就為無窮大。由此可以區別出那個是常閉觸點,那個是常開觸點。
2、測線圈電阻
可用萬能表R×10Ω檔測量繼電器線圈的阻值,從而判斷該線圈是否存在著開路現象。
3、測量吸合電壓和吸合電流
找來可調穩壓電源和電流表,給繼電器輸入一組電壓,且在供電迴路中串入電流表進行監測。慢慢調高電源電壓,聽到繼電器吸合聲時,記下該吸合電壓和吸合電流。為求准確,可以試多幾次而求平均值。
4、測量釋放電壓和釋放電流
也是像上述那樣連接測試,當繼電器發生吸合後,再逐漸降低供電電壓,當聽到繼電器再次發生釋放聲音時,記下此時的電壓和電流,亦可嘗試多幾次而取得平均的釋放電壓和釋放電流。一般情況下,繼電器的釋放電壓約在吸合電壓的10~50%,如果釋放電壓太小(小於1/10的吸合電壓),則不能正常使用了,這樣會對電路的穩定性造成威脅,工作不可靠。
四、繼電器的電符號和觸點形式
繼電器線圈在電路中用一個長方框符號表示,如果繼電器有兩個線圈,就畫兩個並列的長方框。同時在長方框內或長方框旁標上繼電器的文字元號「J」。繼電器的觸點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把它們直接畫在長方框一側,這種表示法較為直觀。另一種是按照電路連接的需要,把各個觸點分別畫到各自的控制電路中,通常在同一繼電器的觸點與線圈旁分別標註上相同的文字元號,並將觸點組編上號碼,以示區別。繼電器的觸點有三種基本形式:
1.動合型(H型)線圈不通電時兩觸點是斷開的,通電後,兩個觸點就閉合。以合字的拼音字頭「H」表示。
2.動斷型(D型)線圈不通電時兩觸點是閉合的,通電後兩個觸點就斷開。用斷字的拼音字頭「D」表示。
3.轉換型(Z型)這是觸點組型。這種觸點組共有三個觸點,即中間是動觸點,上下各一個靜觸點。線圈不通電時,動觸點和其中一個靜觸點斷開和另一個閉合,線圈通電後,動觸點就移動,使原來斷開的成閉合,原來閉合的成斷開狀態,達到轉換的目的。這樣的觸點組稱為轉換觸點。用「轉」字的拼音字頭「z」表示。
五、繼電器的選用
1.先了解必要的條件
①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能提供的最大電流;
②被控制電路中的電壓和電流;
③被控電路需要幾組、什麼形式的觸點。選用繼電器時,一般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可作為選用的依據。控制電路應能給繼電器提供足夠的工作電流,否則繼電器吸合是不穩定的。
2.查閱有關資料確定使用條件後,可查找相關資料,找出需要的繼電器的型號和規格號。若手頭已有繼電器,可依據資料核對是否可以利用。最後考慮尺寸是否合適。
3.注意器具的容積。若是用於一般用電器,除考慮機箱容積外,小型繼電器主要考慮電路板安裝布局。對於小型電器,如玩具、遙控裝置則應選用超小型繼電器產品。
繼電器技術的發展
[編輯本段]
微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光電子技術以及空間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繼電器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無疑對繼電器技術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微電子技術和超大規模IC的飛速發展對繼電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是小型化和片狀化。如IC封裝的軍用TO-5(8.5×8.5×7.0mm)繼電器,它具有很高的抗振性,可使設備更加可靠;第二是組合化和多功能化,能與IC兼容、可內置放大器,要求靈敏度提高到微瓦級;第三是全固體化。固體繼電器靈敏度高,可防電磁干擾和射頻干擾。
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使得微機用繼電器的需求量顯著增加,帶微處理器的繼電器將迅速發展。80年代初,美國生產的數字式時間繼電器就可用指令對繼電器進行控制,繼電器與微處理器的組合發展,可形成一個小巧完善的控制系統。由計算機控制的工業機器人目前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現在,計算機控制的生產體制已能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多種低成本的繼電器,並可自動完成多種操作及測試工作。
通訊技術的發展對繼電器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一方面是由於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使整個繼電器的應用增加。另一方面,由於光纖將是未來信息社會傳輸的主動脈,在光纖通訊、光感測、光計算機、光信息處理技術的推動下將出現光纖繼電器、舌簧管光纖開關等新型繼電器。
光電子技術對於繼電器技術將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為實現光計算機的可靠運行,目前已試制出雙穩態繼電器。
為了提高航空、航天繼電器的可靠性,期望繼電器失效率應由目前的0.1PPM降至0.01PPM;載人空間站則要求達到0.001PPM。耐溫要達到200℃以上,耐振要求高於490m/s,同時應能承受2.32×10(4)C/Kg的α射線輻射。為滿足空間要求,必須加強可靠性研究,並建立專門的高可靠生產線。
新型特殊結構材料、新分子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光電子材料,還有吸氧磁性材料、感溫磁性材料、非晶體軟磁材料的發展對研製新型磁保持繼電器、溫度繼電器、電磁繼電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並必將出現新原理、新效應的繼電器。
隨著微型和片式化技術的提高。繼電器將向二維、三維尺寸只有幾毫米的微型和表面貼裝化方向發展;現在國際上有些廠家生產的繼電器,體積只有5~10年前的1/4~1/8。因為電子整機在減小體積時,需要高度不超過其它電子元件的更小的繼電器。通訊設備廠家對密集型繼電器的需求更加熱切,日本Fujitsu Takamisawa 公司生產的一種BA系列超密集信號繼電器的大小隻有14.9(W)×7.4(D)×9.7(H)mm,主要用於傳真機和數據機,能承受3kV的波動電壓。該公司推出的AS系列表面安裝繼電器的體積僅為14(W)×9(D)×6.5(H)mm。
在功率繼電器領域尤其需要安全可靠的繼電器,如高絕緣性繼電器。日本Fujitsu TaKamisawa推出的JV系列功率繼電器內含五個放大器,採用高絕緣性小截面設計,尺寸為17.5(W)×10(D)×12.5(H)mm。由於機芯和外緣之間採用強化絕緣系統,其絕緣性能達到5kV。日本NEC 推出的MR82系列功率繼電器的功耗只有200mW。
在繼電器內部裝入各種放大、延時、消觸點抖動、滅弧、遙控、組合邏輯等電路可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隨著SOP技術(Small Outline Package)的突破,生產廠家有可能把越來越多的功能集成到一起。而繼電器與微處理器的組合將具備更廣泛的專門控制功能,從而實現高智能化。
新技術的成群崛起,將促進不同原理、不同性能、不同結構和用途的各類繼電器競相發展。在科技進步、需求牽引以及敏感、功能材料發展的推動下,特種繼電器,如溫度、射頻、高壓、高絕緣、低熱電勢以及非電量控制等繼電器的性能將日臻完善。
電磁繼電器(EMR)從最初使用電話繼電器算起,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了。伴隨著電子工業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光耦合技術的突破,使固態繼電器(SSR,亦稱電子繼電器)異軍突起。同傳統繼電器相比,它具有壽命長、結構簡單、重量輕、性能可靠等優點。固態繼電器沒有機械開關,而且具有諸如與微處理器高度兼容、速度快、抗沖擊、耐振、低漏電等重要特性。同時,由於這種產品沒有機械接點,不產生電磁雜訊,從而不需要附加諸如電阻和電容等元件來保持靜音。而傳統繼電器則需要這些附加元件,因此,傳統繼電器往往笨重而復雜,且成本較高。
今後,小型密封繼電器市場開發的重點是與IC兼容的TO-5繼電器和1/2晶體罩繼電器。軍用繼電器將加速向工業/商業化轉移。美國軍用繼電器約占繼電器總額的20%。通用繼電器市場繼續向小型、薄型和塑封方向發展。小型印製板用繼電器仍將是通用繼電器市場發展的主流產品,固體繼電器將更趨廣泛,價格將繼續下降,並向高可靠、小體積、高抗浪涌電流沖擊和抗干擾性靠攏。舌簧繼電器市場將繼續擴大。表面安裝繼電器的應用領域和需求量將呈上升之勢
一、繼電器的定義
繼電器是一種當輸入量(電、磁、聲、光、熱)達到一定值時,輸出量將發生跳躍式變化的自動控制器件。
二、繼電器的繼電特性繼電器的輸入信號x從零連續增加達到銜鐵開始吸合時的動作值xx,繼電器的輸出信號立刻從y=0跳躍到y=ym,即常開觸點從斷到通。一旦觸點閉合,輸入量x繼續增大,輸出信號y將不再起變化。當輸入量x從某一大於xx值下降到xf,繼電器開始釋放,常開觸點斷開。我們把繼電器的這種特性叫做繼電特性,也叫繼電器的輸入-輸出特性。
釋放值xf與動作值xx的比值叫做反饋系數,即
Kf= xf /xx
觸點上輸出的控制功率Pc與線圈吸收的最小功率P0之比叫做繼電器的控制系數,即Kc=PC/P0
■繼電器的分類■
繼電器的分類方法較多,可以按作用原理、外形尺寸、保護特徵、觸點負載、產品用途等分類。
一、按作用原理分
1.電磁繼電器
在輸入電路內電流的作用下,由機械部件的相對運動產生預定響應的一種繼電器。
它包括直流電磁繼電器、交流電磁繼電器、磁保持繼電器、極化繼電器、舌簧繼電器,節能功率繼電器。
(1)直流電磁繼電器:輸入電路中的控制電流為直流的電磁繼電器。
(2)交流電磁繼電器:輸入電路中的控制電流為交流的電磁繼電器。
(3)磁保持繼電器:將磁鋼引入磁迴路,繼電器線圈斷電後,繼電器的銜鐵仍能保持在線圈通電時的狀態,具有兩個穩定狀態。
(4)極化繼電器:狀態改變取決於輸入激勵量極性的一種直流繼電器。
(5)舌簧繼電器:利用密封在管內,具有觸點簧片和銜鐵磁路雙重作用的舌簧的動作來開、閉或轉換線路的繼電器。
(6)節能功率繼電器:輸入電路中的控制電流為交流的電磁繼電器,但它的電流大(一般30-100A),體積小, 節電功能.
2.固態繼電器
輸入、輸出功能由電子元件完成而無機械運動部件的一種繼電器。
3.時間繼電器
當加上或除去輸入信號時,輸出部分需延時或限時到規定的時間才閉合或斷開其被控線路的繼電器。
4.溫度繼電器
當外界溫度達到規定值時而動作的繼電器.
5.風速繼電器
當風的速度達到一定值時,被控電路將接通或斷開。
6.加速度繼電器
當運動物體的加速度達到規定值時,被控電路將接通或斷開。
7.其它類型的繼電器
如光繼電器、聲繼電器、熱繼電器等。
二、按外形尺寸分
見表1。
表1 繼電器外形尺寸分類
名 稱 定 義
微型繼電器 最長邊尺寸不大於10mm的繼電器
超小型繼電器 最長邊尺寸大於10mm,但不大於25mm的繼電器
小型繼電器 最長邊尺寸大於25mm,但不大於50mm的繼電器
三、按觸點負載分
見表2。
表2 繼電器觸點負載分類
名 稱 定 義
微功率繼電器 小於0.2A的繼電器。
弱功率繼電器 0.2~2A的繼電器。
中功率繼電器 2~10A的繼電器。
大功率繼電器 10A以上繼電器。
節能功率繼電器 20A-100A的繼電器
四、按防護特徵分
見表3。
表3 繼電器防護特徵分類
名 稱 定 義
密封繼電器 採用焊接或其它方法,將觸點和線圈等密封在金屬罩內,其泄漏率較低的繼電器
塑封繼電器 採用封膠的方法,將觸點和線圈等密封在塑料罩內,其泄漏率較高的繼電器
防塵罩繼電器 用罩殼將觸點和線圈等封閉加以防護的繼電器
敞開繼電器 不用防護罩來保護觸點和線圈等的繼電器
五、按用途分
見表4。
表4 繼電器用途分類
名 稱 定 義
通訊繼電器 (包括高頻繼電器) 該類繼電器觸點負載范圍從低電平到中等電流,環境使用條件要求不高。
機床繼電器 機床中使用的繼電器,觸點負載功率大,壽命長。
家電用繼電器 家用電器中使用的繼電器,要求安全性能好。
汽車繼電器 汽車中使用的繼電器,該類繼電器切換負載功率大,抗沖、抗振性高。
小型直流繼電器參數
小型直流電磁繼電器的主要參數有:
1一線圈直流電阻,指用萬用表測出的線圈的電阻值。
2一額定工作電壓或額定工作電流,這是指繼電器正常工作時,線圈的電壓或電流值。有時,手冊中只給出額定工作電壓或額定工作電流,這時就可以用歐姆定律算出沒給出的額定電流或額定電壓值:即/=U/R,U=IxR,R為繼電器線圈的直流電阻。
3一吸合電壓或電流,它是指繼電器產生吸合時的最小電壓或電流。如果只給繼電器的線圈上加上吸合電壓,這時的吸合是不牢靠的。一般吸合電壓為額定工作電壓的75%左右。
4一釋放電壓或電流,是指繼電器兩端的電壓減小到一定數值時,繼電器從吸合狀態轉到釋放狀態時的電壓值。釋放電壓要比吸合電壓小得多,一般釋放電壓是吸合電壓的1/4左石。
5一觸點負載,是指繼電器的觸點在切換時能承受的電壓和電流值。
『肆』 繼電器市場背景
經過多年的超常規快速發展,我國繼電器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隨著我國進入新一輪經濟調整和發展周期,繼電器行業的結構調整應加快步伐,從產品、技術、裝備乃至企業布局上求新求變,使我國由已成為現實的世界繼電器「製造大國」發展為「創造大國」。 高端產品有差距 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信息中心統計,2007年1-6月份,我國76家規模以上繼電器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2.39億元,同比增長10.63%;實現利潤1.81億元,同比增長-43.41%。這說明,企業的贏利水平在產量大增的同時卻大幅度快速下滑。更深層次的原因,除各種成本上升勢頭過猛,沒有能力消化外,繼電器企業的產品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製造以及管理水平低,是其症結所在。這一結論從繼電器進出口狀況亦可以印證。 2007年繼電器出口創匯為5.87億美元,進口用匯為5.29億美元,其順差同比增加了2.63%。但仔細分析其結果卻令人擔憂:小於60V的繼電器出口174837.20萬只,增長7.03%;進口70828.66萬只,增長7.77%。可其出口值為50451.90萬美元,增長了14.36%;進口值為35001.64萬美元,卻增長了18.18%。進口值增幅比出口值增幅高出3.8個百分點,而進口數量增幅僅比出口數量增幅高出了0.74個百分點。 同樣,小於 100V的繼電器出口8263.43萬美元,同比增長36.56%,數量5302.24萬只,同比增長-13.68%;而進口達 17936.72萬美元,同比增長19.80%,數量19225.10萬只,同比增幅為-7.37%。進口值比出口值雖然同比低了15.76個百分點,金額卻高出一倍多,達9673多萬美元,而且出口的數量比進口的數量少了13922.86萬只。由此可見,高端產品方面我國與先進水平相差極遠。 市場呈現四大特點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繼電器國際市場的競爭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是國際上強勢企業的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國際知名的繼電器製造企業為了進一步強化核心競爭力,在資源整合上,不僅進行技術融合、產品融合、全球市場重新布局,還持續強力推進跨國並購,使其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不斷鞏固,其競爭優勢更加凸顯,我國繼電器企業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二是產業競爭的關鍵已從量的競爭,發展成新型繼電器以及關鍵材料、專用設備等核心的基礎研發製造的競爭。繼電器研發製造的價值創新點已向核心技術轉移。當前以及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國繼電器行業的核心基礎產業和核心技術仍被發達國家掌控,發達國家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三是外資加大擴張力度。外資企業正從資本、技術、新產品、市場拓展等方面全方位對內資企業施加壓力,實施「高端搶利潤,低端搶市場」的策略,導致「市場國際化,本土企業邊緣化」的現象。 四是跨國企業通過制定技術標准,控制核心技術,加強產業鏈整合,不斷鞏固在全球中的主導地位,使技術標准和國際規則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他們手中。與此同時,國外不斷運用技術壁壘、綠色壁壘來打壓我國產品出口的趨勢日趨嚴酷。 為此,我國繼電器行業要由低端低價的無序發展和競爭,迅速走向高品質、優品牌的良性發展和競爭。產品上要從低質提升為高質,技術上要從低含量邁向高含量,競爭上從低層次走向高層次。緊緊把握國際市場、國內市場需求可能減弱,而導致產能過剩的契機,趁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持續升值之時,加緊企業裝備更新改造,提升基礎技術和製造能力,使技術創新和製造水平躍上一個新的台階,為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技術和裝備基礎。 以品質確立品牌 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仍將以不低於兩位數的增幅高速發展,這將給繼電器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特別是各個行業的普遍高速增長和升級換代,並以自動化、數字化為特徵,對控制基礎元件繼電器不僅需求加大,而且對技術性能、品質、種類等都提出了更高期望。毋庸置疑,這也給繼電器行業提供了又快又好發展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繼電器行業要集中優勢,攻克高端產品。對國內急需的高、精、新、特產品要投入更大的研發力量,重點圍繞計算機、通信及網路、數字化家電、裝備製造母機、汽車電子、環保節能領域的相關產品、設備以及改造傳統產業的需求,開發具有先進技術性能指標的產品。圍繞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產品,重點將與繼電器相關的片式電子元器件、機電元件、電力電子器件等作為攻關方向,努力發展片式化、微型化、薄型化、高頻化、高精度、低功耗、多功能、復合化、組件化、模塊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新型繼電器,滿足電子整機、裝備控制的發展需求。國內繼電器廠家只有在高端產品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上下工夫,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才能有效拓展繼電器市場的空間。 國際上汽車是繼電器第二大應用市場,但在我國由於汽車產業的發展仍處於散狀競爭階段,種類多而雜,使得所用繼電器亦呈現散狀發展形態,雖然增長率和趨勢十分喜人,但技術及其標准化乃至質量卻仍有相當差距。我國現有的汽車繼電器生產廠家雖不是很多,但發展空間還要下大力氣挖掘,若想在此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必須搶佔先機,投入更多的開發、技術和生產力量,力爭通過加大創新投入抓住這一歷史機遇。 在行業中研發生產汽車繼電器的企業,大多發展並不令人滿意,除了生產規模、手段、工藝尚待提高外,其技術標准已成為汽車繼電器順利發展的瓶頸。各個廠家要抓住這一新的行業發展機遇,大投入、強研發、抓推介、拓市場,方能有大的作為。 隨著通信技術的提升與發展,第三代、第四代通信繼電器已成為產品主流,但我國繼電器行業對其技術製造、工藝在整體上尚未全面系統地掌握,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面對這樣的形勢,不僅國家要大力扶持國內企業在第三代、第四代通信繼電器方面的研發、生產,而且繼電器行業必須下力氣做大做強,以品質確立品牌,以品牌擴展市場,自主創新,銳意開拓。 加強自主創新能力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可以說,自主創新是「十一五」規劃的核心戰略,只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真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使企業在經營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可以有效控製成本,獲得良好收益,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 因此,我國繼電器行業必須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以自主創新體系的建立為企業尋求更好的出路,特別是在技術標准和專利方面應引起高度重視。 我國繼電器行業和企業應以取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為目標,認真規劃、實施好企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千方百計,不拘一格,從實際出發,採取多種途徑,增加技術投入,研製開發創新型技術和產品,積極主動地在專利、技術標準的制定發布等方面認真研究和應對,推動企業自主創新技術的突破,逐步實現繼電器行業的結構調整,爭取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領域有所作為,不斷拓展我國繼電器企業的市場空間,實現我國繼電器行業又快又好、健康而持續地發展。 產品上檔次、質量上水平、裝備自動化、效益最優化,是今後若干年內繼電器行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著力點。 新一代高端產品是繼電器行業新的主要的利潤點,而產品的全面升級換代,自主創新能力的全面增強提升,以及國際性的產業轉移,為我國繼電器行業提供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技術切入點和發展空間。
『伍』 繼電器的作用,用途
繼電器有如下幾種作用:
擴大控制范圍:例如,多觸點繼電器控制信號達到某一定值時,可以按觸點組的不同形式,同時換接、開斷、接通多路電路。
放大:例如,靈敏型繼電器、中間繼電器等,用一個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電路。
綜合信號:例如,當多個控制信號按規定的形式輸入多繞組繼電器時,經過比較綜合,達到預定的控制效果。
自動、遙控、監測:例如,自動裝置上的繼電器與其他電器一起,可以組成程序控制線路,從而實現自動化運行。
用途:
繼電器是一種電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迴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迴路)之間的互動關系。
通常應用於自動化的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小電流去控制大電流運作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中間繼電器用於各種保護和自動控制線路中,以增加保護和控制迴路的觸點數量和觸點容量。
『陸』 繼電保護裝置的發展歷史
微機繼電保護測試儀是一個新型智能化測試儀器,以前的繼電保護試驗工具主要是用調壓器和移相器組合而成,體積笨重,精度不高,已不能滿足現代微機繼電保護的校驗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機繼電保護已廣泛運用於線路保護,主變差動保護,勵磁控制等各個領域,變電站綜合自動化已成為主流。現代微機繼電保護測試儀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採用傳統的OCL功放,體積大,重量在25Kg左右,比較笨重,功放管工作在放大區,時間長了容易損壞,且動態范圍窄,精度不高。另一種是採用開關電源,功放採用數字功放,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是繼電保護測試儀的發展方向。可對各類型電壓、電流、頻率、功率、阻抗、諧波、差動、同期等繼電器以手動或自動方式進行測試,可模擬各種故障類型進行距離、零序保護裝置定值校驗和保護裝置的整組試驗,可自動掃描微機和數字型變壓器、發變組差動保護比率制動曲線,具備GPS觸發功能。繼電保護微機型測試裝置是保證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的一種重要測試工具。隨著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應用最新技術成果不斷推出新型高性能微機繼電保護測試裝置是技術進步的必然趨勢。繼電保護測試裝置是保證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的一種重要測試工具。隨著現代電力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對電力系統運行和管理的可靠性、高效性要求的不斷提高,繼電保護人員的測試工作變得更加頻繁和復雜。在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應用最新技術成果不斷推出新型高性能繼電保護測試儀是技術進步的必然趨勢,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繼電保護測試儀是在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准《繼電保護微機型試驗裝置技術條件》(DL/T 624 ─ 1997)的基礎上,充分使用現代先進的微電子技術和器件實現的一種新型小型化微機繼電保護測試儀。它採用可單機獨立運行,亦可聯接其它電腦運行的先進結構,主機內置高性能工控機和高速數字信號處理器,真16位DAC模塊、新型模塊式高保真大功率功放,自帶TFT真彩色LCD顯示器和嵌入式微機鍵盤。既可以單機獨立操作,也可以連接筆記本電腦操作。操作功能強大,體積小,精度高。既具有大型測試儀優越的性能、先進的功能,又具有小型測試儀小巧靈活、操作簡便、可靠性高。
『柒』 繼電器的作用是什麼
繼電器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1、擴大控制范圍
例如,多觸點繼電器控制信號達到某一定值時,可以按觸點組的不同形式,同時換接、開斷、接通多路電路。
2、放大
例如,靈敏型繼電器、中間繼電器等,用一個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電路。
3、綜合信號
例如,當多個控制信號按規定的形式輸入多繞組繼電器時,經過比較綜合,達到預定的控制效果。
4、自動、遙控、監測
例如,自動裝置上的繼電器與其他電器一起,可以組成程序控制線路,從而實現自動化運行。
(7)繼電器歷史擴展閱讀
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當輸入量(如電壓、電流、溫度等)達到規定值時,使被控制的輸出電路導通或斷開的電器。
可分為電氣量 ( 如電流、電壓、頻率、功率等)繼電器及非電量(如溫度、壓力、速度等 ) 繼電器兩大類。
具有動作快、工作穩定、使用壽命長、體積小等優點。廣泛應用於電力保護、自動化、運動、遙控、測量和通信等裝置中。
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迴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迴路),
通常應用於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去控制較大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繼電器主要產品技術參數
1、額定工作電壓
是指繼電器正常工作時線圈所需要的電壓。根據繼電器的型號不同,可以是交流電壓,也可以是直流電壓。
2、直流電阻
是指繼電器中線圈的直流電阻,可以通過萬能表測量。
3、吸合電流
是指繼電器能夠產生吸合動作的最小電流。在正常使用時,給定的電流必須略大於吸合電流,這樣繼電器才能穩定地工作。
而對於線圈所加的工作電壓,一般不要超過額定工作電壓的1.5倍,否則會產生較大的電流而把線圈燒毀。
4、釋放電流
是指繼電器產生釋放動作的最大電流。當繼電器吸合狀態的電流減小到一定程度時,繼電器就會恢復到未通電的釋放狀態。這時的電流遠遠小於吸合電流。
5、觸點切換電壓和電流
是指繼電器允許載入的電壓和電流。它決定了繼電器能控制電壓和電流的大小,使用時不能超過此值,否則很容易損壞繼電器的觸點。
『捌』 繼電保護發展史
繼電保護是隨著電力系統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20世紀初隨著電力系統的發展,繼電器開始廣泛應用於電力系統的保護,這時期是繼電保護技術發展的開端。最早的繼電保護裝置是熔斷器。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末,在40餘年的時間里,繼電保護完成了發展的4個階段,即從電磁式保護裝置到晶體管式繼電保護裝置、到集成電路繼電保護裝置、再到微機繼電保護裝置。
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如人工神經網路、遺傳演算法、進化規模、模糊邏輯等相繼在繼電保護領域的研究應用,繼電保護技術向計算機化、網路化、一體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19世紀的最後25年裡,作為最早的繼電保護裝置熔斷器已開始應用。電力系統的發展,電網結構日趨復雜,短路容量不斷增大,到20世紀初期產生了作用於斷路器的電磁型繼電保護裝置。雖然在1928年電子器件已開始被應用於保護裝置,但電子型靜態繼電器的大量推廣和生產,只是在50年代晶體管和其他固態元器件迅速發展之後才得以實現。靜態繼電器有較高的靈敏度和動作速度、維護簡單、壽命長、體積小、消耗功率小等優點,但較易受環境溫度和外界干擾的影響。1965年出現了應用計算機的數字式繼電保護。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微處理機和微型計算機的普遍應用,極大地推動了數字式繼電保護技術的開發,目前微機數字保護正處於日新月異的研究試驗階段,並已有少量裝置正式運行。
目前隨著電力系統容量日益增大,范圍越來越廣,僅設置系統各元件的繼電保護裝置,遠不能防止發生全電力系統長期大面積停電的嚴重事故。為此必須從電力系統全局出發,研究故障元件被相應繼電保護裝置的動作切除後,系統將呈現何種工況,系統失去穩定時將出現何種特徵,如何盡快恢復其正常運行等。系統保護的任務就是當大電力系統正常運行被破壞時,盡可能將其影響范圍限制到最小,負荷停電時間減到最短。此外,機、爐、電任一部分的故障均影響電能的安全生產,特別是大機組和大電力系統的相互影響和協調正成為電能安全生產的重大課題。因此,系統的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的配置方案應考慮機、爐等設備的承變能力,機、爐設備的設計製造也應充分考慮電力系統安全經濟運行的實際需要。為了巨型發電機組的安全,不僅應有完善的繼電保護,還應研究、推廣故障預測技術。
『玖』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發展歷史
繼電保護是隨著電力系統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20世紀初隨著電力系統的發展,繼電器開始廣泛應用於電力系統的保護,這時期是繼電保護技術發展的開端。最早的繼電保護裝置是熔斷器。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末,在40餘年的時間里,繼電保護完成了發展的4個階段,即從電磁式保護裝置到晶體管式繼電保護裝置、到集成電路繼電保護裝置、再到微機繼電保護裝置。
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如人工神經網路、遺傳演算法、進化規模、模糊邏輯等相繼在繼電保護領域的研究應用,繼電保護技術向計算機化、網路化、一體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19世紀的最後25年裡,作為最早的繼電保護裝置熔斷器已開始應用。電力系統的發展,電網結構日趨復雜,短路容量不斷增大,到20世紀初期產生了作用於斷路器的電磁型繼電保護裝置。雖然在1928年電子器件已開始被應用於保護裝置,但電子型靜態繼電器的大量推廣和生產,只是在50年代晶體管和其他固態元器件迅速發展之後才得以實現。靜態繼電器有較高的靈敏度和動作速度、維護簡單、壽命長、體積小、消耗功率小等優點,但較易受環境溫度和外界干擾的影響。1965年出現了應用計算機的數字式繼電保護。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微處理機和微型計算機的普遍應用,極大地推動了數字式繼電保護技術的開發,目前微機數字保護正處於日新月異的研究試驗階段,並已有少量裝置正式運行。
研究現狀
隨著電力系統容量日益增大,范圍越來越廣,僅設置系統各元件的繼電保護裝置,遠不能防止發生全電力系統長期大面積停電的嚴重事故。為此必須從電力系統全局出發,研究故障元件被相應繼電保護裝置的動作切除後,系統將呈現何種工況,系統失去穩定時將出現何種特徵,如何盡快恢復其正常運行等。系統保護的任務就是當大電力系統正常運行被破壞時,盡可能將其影響范圍限制到最小,負荷停電時間減到最短。此外,機、爐、電任一部分的故障均影響電能的安全生產,特別是大機組和大電力系統的相互影響和協調正成為電能安全生產的重大課題。因此,系統的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的配置方案應考慮機、爐等設備的承變能力,機、爐設備的設計製造也應充分考慮電力系統安全經濟運行的實際需要。為了巨型發電機組的安全,不僅應有完善的繼電保護,還應研究、推廣故障預測技術。
發展趨勢
微機保護經過近20年的應用、研究和發展,已經在電力系統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積累了豐富的運行經驗,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大大提高了電力系統運行管理水平。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計算機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領域中的普遍應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斷應用於計算機繼電保護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從而使微機繼電保護的研究向更高的層次發展,繼電保護技術未來趨勢是向計算機化,網路化,智能化,保護、控制、測量和數據通信一體化發展。
『拾』 阿城繼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阿城繼電抄器股份有限公襲司是1993 年3 月經哈爾濱市股份制協調領導小組哈股領辦字(1993)第4 號文件批准,由阿城繼電器廠獨家發起、定向募集內部職工股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於1998 年1 月被哈爾濱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確認為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千戶企業之一,是我國繼電保護的發祥地。產品覆蓋全國並銷往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國家,曾先後為葛洲壩、劉家峽、白山等國家重點工程提供電站保護控制設備,產品多次榮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公司主要從事開發、製造、銷售電力系統保護繼電器,繼電保護裝置和系統,自動化成套設備和系統,電源及工業電器類產品。 1999 年4 月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1999)45 號文件批准,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人民幣A 股股票5500 萬股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2007 年3 月16 日召開股東會議審議通過股權分置改革說明書,2007 年4月7 日公司大股東由阿城繼電器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