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直指原真
⑴ 地質學方面的風水學書籍有哪些(比較權威的)
與此有關的專業書可能不多,推薦一本《風生水起。風水方家譚》由梁思成先生的夫人,才女林徽因等人著。附件下載,PDF格式。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另:1071970960網友希望你對任何事物都能了解了後再評判,不懂不要亂說,好吧?
⑵ 怎樣學習地理直指原真大全這本書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7、練習是學習中的重要一環,確實應該抓好。由於地理不同於其它學科,側重於圖,很多知識都要落實到圖上,所以建議你在預習中,除了要了解文字內容外,還要多看圖、看懂圖。當然,有些內容較難,一時不能理解,做個記號,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解,如果還不明白,就要及時問,直到掌握為止。
第一、要多看圖,這樣才能記住各種地理事物,如河流、山脈、城市等。
第二、要多理解,不要死記硬背,要把基本知識點及原理落實到地圖上,這樣才能記得住,才能靈活運用。
第三、適當地做些題目,檢查所學情況。最後記住:對自己要有信心,對地理要有興趣。
⑶ 風水師常說的「青龍嫉主」是什麼
青龍嫉主是風水學術語,出自《葬經》。
《葬經》「白虎馴頫」注曰:「龍蟠卧而不驚,是為吉形。」「二十八要」雲:「龍要眠,虎要纏。」意即穴山左側青龍,當如休眠之狀,擁卧明堂。
如有嫉妒之情……大概龍虎,俱以馴頫府伏為吉。」又青龍之山如果拔地而起,無平緩山麓、支脈扶持,稱為蒼龍無足,是不吉之地。據《三國志·管輅傳》載:術數之師管駱,經過毋丘儉墓地時,見其蒼龍無足諸凶象,斷定其子孫有滅族之禍,兩年後果然證驗。
⑷ 風水是什麼樣
風水也叫堪輿,是用中國文化體系中抽象的易學法則研究生命與環境關系的一門自然學術,所遵循的原則主要有:天地人合一原理;陰陽平衡原理;五行相生相剋原理;所涉及的學科有:宇宙星象、地球物理、人體生命、水文氣侯、環境景觀、生態建築學、信息哲學學等。風水學的主要應用工具是羅經,俗稱羅盤,唐代以前主要用日晷表。風水學從研究的具體方法可分為形象派與理氣派兩大派別,從研究的主體可分為陽宅(人居)風水與陰宅(墓葬)風水;目前應用形態有城市風水學,建築風水學,家宅風水學,墓葬風水學, 符咒鎮物改流風水學等等。「風水」二字最早出現於風水學鼻祖東晉郭璞《葬書》:「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意思是各種生氣運行於天地之中,利用山水走向可以匯聚這些生氣。
風水學的歷史淵源比較久遠。《詩經.公劉》:「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是先周領袖公劉對遷居地環境進行觀察的記錄,說明風水意識很早就產生了。《葬書》清版《序》:「葬地之說,莫知其所自來。周官冢人、墓大夫之職稱皆以族葬,是三代以上葬不擇地之明證。《漢書。藝文志。形法家》始以宮宅地形與相人、相物之書並列,則其術自漢始萌,然尚未專言葬法也。」為風水學的發展做了大致勾畫。經過數千年文化綜合性的發展創新,風水學的發展也可謂洋洋大觀。
《四庫全書總目》指出:「後世之宗為其術者分為二宗。一日宗廟之法,始於閩中,陰山陰向,不相乖錯,純取八卦五星,以定生克之理,其學浙中傳之,而用之者甚鮮。一曰江西之法,肇於贛人楊筠松,曾文迪及賴大有、謝子逸輩、尤精其學,其為說主於形勢,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專指龍、穴、砂、水之相配,而其他拘泥在所不論,今大江以南無不遵之者。」這段話實際表明晉郭璞以後,中國風水學實際形成兩個派別,一個是運用「宗廟之法」而「用之者甚鮮」的理氣派;另一個則是大師雲集的形勢派。中國風水學雖然分形勢與理氣兩大派別,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各有融合,形勢派未嘗不研究理氣,理氣派也未嘗不研究形勢。觀形勢派鼻祖楊筠松的專著《天玉經》《青囊奧語》等理氣意象頗深,而「理氣派代表玄空派祖師蔣大鴻曾言「形勢為重中之重,理氣尚在其次。」所以,近來有學者認為將風水學劃分為形勢派與理氣派是不科學的,認為中國風水術是由形、理、法三大基本要素構成的不可分離的統一整體,離開了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已破壞了中國風水學的完整性。此說甚是,尤其當今風水各派系,雖然都有形勢派的影子,但基本不存在單純的形勢派風水家,其理論都對理氣各有側重。所以即使風水傳統如此劃分派系,後學者不可不注意風水整體性的實質,以免不如歷史誤區。風水學發展以唐為轉折點,唐及唐以前的風水理論與應用以形勢為主,屬於風水學形成的感性發展過程;到唐以後尤其到宋一代,風水學家在形勢派的基礎上,將干支、五行、八卦、元運等易學抽象知識運用到風水學理論的構建中,理氣派開始大行於世,而且逐步有壓過形勢派的氣勢,這是風水學的超理性發展過程,是風水學發展的巨大進步。唐宋時期,相對兩派風水學家而言,形勢派大家多博學鴻儒,其著作典麗華美,如楊筠松,他本是唐朝宮廷風水師;而理氣派多是民間學者,粗通文墨,但在民間的實踐經驗非常豐富,也廣受推崇。
唐作為風水學的轉折點,實際是以風水學的必不可少的應用工具羅經的革新為標志的,所以了解中國風水學說,不可以不指導羅經的大概發展歷史。羅經即被稱為風水學大網路全書的風水羅盤,共50多層,但核心構成只是地盤、天盤、人盤三層,其它層都是對這三層的細微闡釋。羅經的最初形式是沒有天池中的指南針的,而是通過先天十二地支土圭為工具,先定東西方位後定南北方位的,這種方法據說東晉的郭璞仍在使用,其著作《葬書》,「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遐邇」,說明一直到東晉時期,十二地支方位構建著風水術的方位體系。
戰國時期,工匠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了最初的指南工具——司南,《韓非子》: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記載了現在稱為指南針的原型——司南,但此司南具體形式不得考證,但從韓非子這句話可以的出司南最初用於辨別東西,但已經是先通過南北方向來確定東西方向了;
到漢代,羅經的形式為司南,東漢王充《論衡》中記述了司南的具體形制,近代出土漢代司南盤是當時流行的羅經形式。司南是在以磁鐵勺體為中心的圓外圍,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共計二十四個方位,這一層組成羅經的地盤,是羅經的基礎。地盤子午線與地磁子午線完全重合,所以地盤指示的是地磁方向。地盤主要用於格龍定向,也有的風水師用地盤消砂納水。據考證,這種羅經形式一直應用到公元八世紀。
到唐代,約中晚唐,工匠已經根據司南中心的磁勺指南的原理,研製出浮於水中的「指南魚」,繼而出現人工磁化的「鋼針」——現代指南針的形制,而且磁針式的羅經也在此時已經出現,風水師楊筠松在此時羅經的地盤基礎上制出天盤,又叫楊盤,實質就是羅盤外圈的二十四山向指示日景方位的縫針盤。用天盤開始用於消砂納水,有些派系認為天盤只用於納水,當然還有風水師認為羅經中的天盤是錯誤的。但羅經天盤的出現,意味著風水學中理氣思想逐步在提升。
到宋代人工磁化的鋼針形式的指南針被廣泛普及,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提到他對指南針的用法做過四種試驗,磁針的發展直接導致羅經在形式上也得到迅速革新,層面在不斷增加,但典型的又被廣泛接受的革新是賴布衣在楊筠松革新的羅盤基礎上又增加了的人盤,也有風水學者對其創新不以為然。至此,羅經地天人三盤基本確立,形成了現在羅盤的格局。羅經體系的全面構建,標志著風水學中的理氣派理論的構建的完成。
一、形勢派
形勢派風水學以注重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等辨方正位之法為主要理論,在風水學發展史上出現較早,如公劉「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運用方法就具有形勢派的特徵。形象派分巒頭派、形象派、形法派:
1、巒頭派。巒頭表示自然界的山川形勢,自然地理的巒頭包括龍、砂、山。龍是指遠處伸展而來的山脈;砂,是指穴場四周三百六十度范圍之內的山丘;山,是指穴場外遠處的山峰。其中「金鎖玉關」派為改派代表,「金鎖玉關」又名「過路陰陽」, 其方法是通過先天河圖、後天洛書、《了凡四訓》、《太上感應》(似附會語)等思想來推算陰陽宅的吉凶禍福,曾被邵偉華先生譽為「風水學王冠頂上的明珠」。 據傳此派風水師只要你家的房子或祖墳周圍游一下,就能一語道破你家的六親興衰,吉凶禍福,更能定準你一生,似乎過於誇張。改派風水思想淵源實自唐代楊筠松的風水理論,無關《了凡》與《太上》。
2、形象派。形象實際上是風水中一門高深的學問,因為它是把山的形勢生動地看做某一種動物或其他物體。例如某個山的形狀象一隻獅子。有關形象的名稱很多,如美女照鏡、七星伴月等不勝枚舉。
3、形法派。形法指的是在形象化派的基礎上展開的巒頭中的一些法則,主要是論述形象與穴場配合的法則。例如有一條道路與穴場對沖,在形法派中稱為「一箭穿心「。
形勢派雖然分巒頭派、形象派、形法派這三派,但實際此三派互相關聯發展,並沒有完全獨立分離。
形勢派風水大家及其經典著作大致如下:
郭璞(pú)(公元276年—公元324年),字景純,河東聞喜縣人(今山西省聞喜縣),東晉著名學者,既是文學家和訓詁學家,又是道學術數大師和遊仙詩的祖師。歷任宣城、丹陽參軍著作佐郎,晉元帝時遷尚書郎,又任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324年,力阻駐守荊州的王敦謀逆被殺,時年49歲,被追賜為「弘農太守」。 曾注釋《周易》、《爾雅》、《山海經》、《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其著作《葬書》、《宅經》是形勢派早期經典。《葬書》之內篇、外篇、雜篇均為辨認龍脈及點穴之法,百尺為形、千尺為勢。此時期形勢派思想以勘選佳地為主,只注重龍脈的旺盛與否以及穴地的融結程度,並不注重水法和向法。
楊筠松(834年—公元900年),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後人也稱為「楊救貧」,是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學家。其著作《撼龍經》、《疑龍經》、《青囊奧語》、《天玉經》、《都天寶照經》等書,是形勢派的開山之作,也為理氣派提供了理論雛形。
趙玉材,字九峰,清代直隸省磁州(今河北省磁縣)人,生卒年月不詳,能文善畫,尤其擅長花鳥,是當時地理風水的宗工哲匠,是中國古代堪輿界彪炳千秋的人物。其著作《地理五訣》《陽宅三要》均被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韋》,是古代堪輿風水學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趙九峰先生在著述中自稱《地理五訣》「遵郭景純《葬經》、楊救貧《青囊經》、劉秉忠《玉尺經》、卜則巍《雪心賦》、劉青田《披肝露膽》、譚仲簡《一粒粟》,或祖其語而為之發明,或直述其語。」並參閱了《玉髓經》、《天玉經》、《青烏經》、《黑囊經》、《仙婆集》、《孝思集》、《琢玉斧》、《頂門針》、《天機會元》、《人子須知》、《一貫堪輿》、《三才發秘》、《司馬水法》、《地理正宗》、《地理大成》、《四彈子》等地理風水學書籍,「從流溯源」。 《地理五訣》遵循形勢派的龍、穴、砂、水、向五大原則,同時強調立向的重要性,是風水堪輿學的重要教材,因此趙九峰常被歸入風水學中的形勢派,但另一部著作《陽宅三要》體現了巒頭與理氣並重的思想,提出城市與山谷看法各異,影響深遠。
二、理氣派。
理氣派又名「宗廟派」和「屋宅派」,其核心思想主要是易學中的五行、八卦、十二支、九星元運淵源,理解起來遠比形勢派抽象神奧,尤其理氣派中參合了傳統道教符咒鎮物的一派,其學說更是神乎其神。該派的風水理論特別是在無龍可覓、無砂可察、無水可觀的平原地區以及無特殊地貌特徵的城市環境中的應用極為普遍,更貼近人們日常生活,至今在東南亞和港澳地區仍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
天津大學教授亢亮在其《風水與建築》一書中將理氣派的思想理論分為以下8種,比較全面,茲摘錄參考:
1、 福元法:屬於陽宅風水理論,是通過「野馬跳澗法」或「排山掌法」(見《八宅十書》)或《九星三元氣場速查表》推出人的三元卦來辨別並尋找風水吉向的一種理論,與之類似的還有東西四宅法。
2、 大游年法:也叫九宮飛星法或八門套九星法,屬陽宅理論。思想特點是不涉及人的因素的「地氣納天光」理論,推演「生氣、天醫、延年、絕命、五鬼、六煞、禍害」等神煞以趨吉避凶,源自《青囊海角經》與《陽宅十書》。
3、 穿宮九星法:也叫九宮穿星法,五行穿宮法,貫井法。主要用易卦爻及五行思想對重疊院落進行開發的風水規劃方法,屬陽宅風水。
4、 截路分房法:實質是穿宮九星法在復雜院落尤其現在群樓林立的居民環境中的靈活應用。
5、 二十四山法:常與東西四宅法混用,以羅經二十四山與八卦卦變思想為主。
6、 九宮飛星法:在陽宅風水中沿用甚久。
7、 日法:實質是建築開工擇吉之法,與易學其它占測知識結合較緊密。
8、 符鎮法:分方位符鎮與時間符鎮。
風水學中的理氣派陣營非常龐大廣泛,在民間影響較大的派系如下:
1、 三合派:「三合」的經典解釋乃是指龍、水、向三者之間的配合,這種解釋源自楊筠松的《天玉經》:「龍合水,水合向(實指坐度)」。三合的通俗解釋乃是指十二地支的三合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 亥卯未三合木局。這實際是以天乾地支陰陽五行為理論依據的解釋,符合理氣派特徵。五行長生十二宮理論是楊公風水術消砂納水的主要理論根據之一。生旺墓三合,最早見於西漢劉安淮南子天文訓:「木生於亥,壯於卯,死於未,三辰皆木也。火生於寅,壯於午,死於戌,三辰皆火也。金生於巳,壯於酉,死於丑,三辰皆金也。水生於申,壯於子,死於辰,三辰皆水也。」
「坤壬乙,文曲從頭出;艮丙辛,位位是廉貞;巽庚癸,俱是武曲位;乾甲丁,貪狼一路行」,就是說的天盤雙山系統。坤申同宮,壬子同宮,乙辰同宮,文曲是水星,所以說坤壬乙,文曲從頭出;艮寅同宮,丙午同宮,辛戌同宮,廉貞是火星,所以說,艮丙辛,位位是廉貞;巽巳同宮,庚酉同宮,癸丑同宮,武曲是金星,所以說,巽庚癸,俱是武曲位;乾亥同宮,甲卯同宮,丁未同宮,貪狼屬木,所以說,乾甲丁,貪狼一路行。
三合派具體又分:
⑴、古三合風水術:採用二十四山陰陽龍量山步水的古老三合風水術。
⑵、楊公三合風水術:楊公風水術承繼的是晉代郭璞「乘生氣」 的理論精髓,對形勢巒頭特別重視,講究「三年尋龍,十年點穴」的功夫。用「挨星」(七十二龍)的「顛顛倒」五行格龍,用天盤雙山消砂納水。在理氣方法上,楊公風水術注重地支之氣,重視龍水的陰陽交媾,以七十二龍為中心,以父母三般卦(即坎離震兌四大局)為重點,主張龍、水、向「三合」,即龍合水,水合向,要求龍、水、向三聯珠。並強調龍和水必須來自生旺之方,水務必流歸墓庫。
⑶、大三元風水術:二十四山分為天元龍、地元龍、人元龍,分屬於上元、中元、下元,講究龍水向一卦純清,基本上局限在三僚曾廖家族內流傳。此法與玄空飛星風水之間是完全不同的體系。
⑷、楊公新派風水術:是由楊公徒裔創導的三合學派,典型代表為宋代的賴布衣。賴布衣在楊公天、地二盤的基礎上,引入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設了人盤專用於消砂。中國的風水羅盤從此天地人「三才」皆備。地盤(挨星)格龍、立向,人盤消砂出煞,天盤雙山納水,各得其所。在立向方法上主張舍刃就祿,《催官篇》即其代表作。
⑸、正五行三合風水術:由明代的徐善繼、徐世顏所創導。徐善繼的《人子須知資孝書》和徐世顏的《地理要義》為該派的代表作。二徐在理氣上也是用金、木、水、火四大局。在確定龍的陰陽上,徐善繼主張按龍是左旋還是右旋來確定龍的陰陽。徐世顏則主張以入首龍的透地與坐山穿山論生克以定龍之生旺休囚死,立向以水口為主,與坐山論生克。
⑹、雙山立向、以向納水的三合風水術:代表人物是明代的王徹瑩和清代的葉九升、趙九峰,以王徹瑩的《地理直指原真》,趙九峰的《地理五訣》、葉九升的《地理指南》、《羅經撥霧集》為代表作。主張「萬水俱從天上去」,使用地盤雙山立向,主張從向上起長生,以向配水。現在世上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山水法就是該派的內容。
三合理氣有靜態理氣和動態理氣之別。三合的動態理氣,最典型的是六十甲子九宮吊替(飛白)。
二、卦理派
2、以八卦理論為理論依據的風水學派——卦理派
用卦理理氣的風水術流派可簡稱為卦理派。
⑴八宅派:也叫八卦游年法,以漢代最為盛行,代表作是《黃帝宅經》。
可分為東西四宅法和八宅穿宮法兩種。東西四宅法分別男女將人的年命和陽宅分成東、西兩組,叫東四宅、西四宅。主張東西二宅不能相混,東四宅命人宜住東四宅,西四宅命人宜住西四宅。以伏位、生氣、五鬼、延年、六煞、禍害、天醫、絕命論吉凶,伏位、生氣、延年、天醫為吉,五鬼、六煞、禍害、絕命為凶。八宅穿宮是其最主要的方法。八宅穿宮法的主要部分風水書上未載,但在北方民間師徒傳承流傳。
⑵凈陰凈陽水法。也叫納甲水法。乾納甲,坤納乙,艮納丙,巽納辛,離納壬、寅、午、戌,坎納子、癸、申、辰,震納庚、亥、卯、未,兌納丁、巳、酉、丑。乾坤離坎為陽,震兌艮巽為陰。主張向與水陰陽不混為吉,認為陰陽相混為凶。向上卦為輔弼,從中爻變起,依次為武曲、破軍、廉貞、貪狼、巨門、祿存、文曲,輔弼、巨門、武曲、貪狼為吉水,破軍、文曲、廉貞、祿存為凶水。該派以宋代的靜道和尚為代表,代表作是南昌秀才萬樹華根據豐城的靜道和尚口述整理而成的《入地眼全書》。
⑶玄空飛星法:有玄空大卦、玄空飛星及龍門八法(又名<乾坤國寶>)三個大的流派。其中玄空飛星派又分為若干個派別。清代的蔣大鴻被稱為玄空派的祖師,主張用九宮飛星配合三元九運理氣。影響比較大的流派有六家,既「無常派」、「滇南派」、「蘇州派」、「上虞派」、「湘楚派」、「廣東派」,此外,還有李虔虛、溫明遠、高冠中、戴錫倫、趙魯源、吳師青等,也都自成一家,大小流派不下百十家。近代,談養吾先生創導二元八運之說,被稱為談氏玄空。王庭之先生創造了「中州派」。還有駱氏玄空、妙派玄空等等。玄空學派的小流派總數多達一百多個,主要區別在於飛星順逆和派龍方法之異。
⑷八卦風水術:有河洛水法、抽爻換象、六十四卦風水術(玄空大卦)、金鎖玉關等等。
八卦風水有靜盤、動盤之分別。
天星風水術
⒊、天星風水術
以天星理論為依據進行理氣的風水術,比較典型是賴公的人盤消砂法和二十八宿天星在風水術上的應用。與上述兩種風水術參合使用為多,極少單獨使用者。
風水術講究天人合一,人天和諧,所以, 無論是三合風水還是卦理風水都使用北斗九星的名字與本派的理氣方法相掛鉤,稱為九星水法、七星水法、挨星。
賴文俊是宋代相地術大師,他的生平頗難考證。他自號布衣子,世稱賴布衣。其方位八卦和陰陽氣說的原理使他成為福建「理氣」學派的基礎代表,與另一位福建學派的代錶王伋即王趙卿屬同一學派。
三、當代風水學特點
風水學發展歷史源遠流長,當今被國內外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及機構團體所認可,目前風水學動態呈現出理論思想的探析層面,如應用太極八卦思想,人體與環境科學、地質氣候科學、磁場與信息科學等等方面的新發現在風水領域進行的探索。在社會應用方面,現在風水多以陽宅為主,以人與環境和諧、宜居舒適、健康長壽、運氣改流方向為主。
⑸ 三元地理
三元地理承其學者,首推沈竹礽。所撰《沈氏玄空學》,《作者簡介》雲「沈氏,錢塘人,名紹勛,號竹礽」。其《原版序》中雲「……同治癸酉,予年二十六……。」同治癸酉是1873年,即同治十二年。
三元地理,近年來台灣、香港都很流行,在我國沿海一帶也佔有部份地盤,它和全國其它的風水術一樣,都說是楊救貧的真傳,都尊稱楊筠松為「楊公」,是中國風水的宗師,都認為郭璞為中國風水的鼻祖。
那麼,三元地理究竟它是什麼東西?是不是楊公真傳風水?下面探討一下:
一、什麼是三元地理?
三元地理,是指以六十甲子記年,以一個甲子旬為一元,三個甲子旬為三元,第一個甲子旬為上元、第二個甲子旬為中元、第三個甲子旬為下元。把上中下三元循環回轉,叫謂三元。把這三元,分為九個運限,每一元分三個運限,每一運限二十年,上元為一至三運、中元為四至六運、下元為七至九運。再把三元九運,分別以三元紫白(變名為九宮飛星)和《周易》64卦來推斷吉凶的地理,就叫做謂三元地理。
眾所周知,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自然世界。絕對不是上中下元復上中下元又復上中下元……永恆不變的,而每分每秒,都不會相同。如回歸年,每年是365.2422日,就是說每陽歷平年365日,還不滿一年的時間,要餘0.2422日,要四年要置潤一日,又差0..312日。就是說明每年與每年的時間都不會相同,何況是60年一元,更何況180年。此其一也。
再者,地球世界是不斷的向前變化,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每分每秒不斷向前發展,也絕對不是上中下,上中下元機械式的運動變化,此三元的上元一運,與下三元的上元一運。其判斷方法都是相同,更是不符合客觀存在。例如獲至寶上元甲子是猿猴,中元甲子是原始人,下元甲子是科學人。此三元下元的科學人,絕對不可能變為下三元的上元猿猴。現在是第三個三元甲子的下元,人們要到太空旅遊,用行動電話通訊,蔣大鴻時代的下元,恐怕徒步上高山都很難,隔100米通訊,要大聲的疾呼。三元地理怎麼可能以機械的看法來衡量宇宙,判斷人的吉凶呢?
二、三元紫白
紫白,指的是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非但我們不懂是什麼東西?連蔣大鴻、沈竹礽也不知道是什麼?答者會說:「一白是坎卦,二黑是坤卦,三碧是震卦,四綠是巽卦,五黃是中宮,六白是乾卦,七赤是艮兌,八白是兌卦,九紫是離卦。問者又問:」為什麼一白,六白,八白是坎乾兌呢?你可以看見坎乾兌是白的嗎?恐怕答者無以為答了。
答者又說:「我們用的是「九宮飛星」,是飛銀河系的北斗七星加洞明隱光二星,共為九星。一白是北斗天樞星,二黑是天旋,三碧是天機,四綠是天權,五黃是開衡,六白是豆陽,七赤是搖光,八白是洞明,九紫是隱光。」
問者曰:一白星屬何五行?
答者曰:一白是坎卦水。
問者曰:坎卦水如何能飛呢?
答者曰:否,我們是飛天上的九星,即貪·巨·祿·文·兼·武·破·輔·弼九星。
問者曰:貪狼星五行屬什麼?
答者曰:貪狼星屬木,就是一白貪狼木。
問者笑曰:嘻!同是一白,一說坎卦水,一說貪狼木,倒底是水還是木?答者,無以為答。
同時,在八卦中有中宮五黃土,在九星就沒有中宮了。若說有中宮那就是第五星陽衡或亷貞星了。可是它們都不在中宮,而且也不是屬土,據翻卦者說屬火。如果一白星飛到坎宮去,稱為旺向是弄錯了。
三元紫白,是地理先生,用魔力把上述的紫白星飛到三元九運的那一個運程或那一卦,就稱為三元紫白。這是不可能的,辦不到的事情。縱然是北斗星聽話,飛到地球的那一家去,也起不了什麼作用。論光照,要在晴朗的黑夜才能看見它。論萬有引力,也微不足道。何況這一白二黑……的紫白,究竟是什麼東西,誰也不知道。說實在的,我認為是沒有這種一白二黑的所謂九星,更不可能叫它去飛。它是恆星,太陽的萬有引力都不可能,何況地理先生是人。縱然飛到了,恆星的溫度那麼高,什麼東西也會毀掉,還能吉利嗎?
三、六十四卦
《周易》為六經之首,指的並非伏羲氏畫的卦,而是周文五撰的卦
爻辭,和孔子撰的《易傳》十篇。雖然後人有說《易傳》非孔子一人之手所撰,不管是誰所撰,六經之首指的是爻辭和《易傳》。如果沒有爻辭和經傳,伏羲的三道陰陽乾乾和孔子重卦的六道陰陽干於,能為六經之首嗎,三歲小孩都能畫(不是說創造)。
《周易》的爻辭和經傳,是周文王,孔子……他們的主觀意識,就是說主觀的對六十四卦和諸爻的看法。絕對不可以用來「以方定性」的方術方面。它是以卦定性,以卦和它的爻辭經傳定性的。卦和爻,根據它的爻辭和經傳,有吉凶良萎之分。如果說乾卦為最好的第一卦,所有的陰陽宅都是坐乾卦就大吉了,用不著相墓相宅。
六十四卦與楊救貧的二十四山正針、縫針等是不相同馳,二十四山正針、縫針沒有好壞吉凶之分,好壞吉凶是決定於客觀自然。六十四卦是紙上談兵,楊救貧風水術是實地作戰。
再者,六十四卦,不可以配二十四山向,因為每一山向配的是2.666無窮數個卦,不是整數。每一山向,所佔的卦的份數,是不相同的。山向與山向之間就有斗爭,就要鬧矛盾。如果不配二十四山,坐什麼卦就是什麼卦。如果要用替卦,就坐什麼卦替什麼卦,不會雜亂吉凶良萎。配了二十四山,必定是坐什麼卦百分之幾和替什麼卦百分之幾。這能行嗎?
四、蔣大鴻和沈竹礽都不認識羅盤
蔣大鴻為了配合他的三元地理,創制了蔣盤,分為外盤和內盤兩個盤,其實是一個盤,都是用的磁針方位的地盤,這是極大的錯誤。因為三元紫白是講天星,就應該用天星盤即賴文俊的人盤。三元地理又用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產生年代沒有磁針方位的地盤,只有豎桿觀日景的天盤,因為它們的方位不相同,用三元紫白應該用人盤相地和立向。用六十四卦,應該用天盤相地立向,才不會出差錯。蔣盤和楊盤不相同,蔣盤的內外盤方位是一致的,都是磁針方位。楊盤的地盤和天盤的方位是不一致的,地盤是磁針方位,天盤是日景方位。但是,所乘生氣是相同,都是十二支氣。
五、三元「地理」沒有形法
九星飛宮的三元地理,也是九星法,不過它比其它九星法多循了幾次,是復卦九星法。和其它的九星法一樣,都以銀河系的北斗七星為理論基礎。因而它沒有形法。
形法是通過察審地球表面的龍脈即龍脈奔騰的勢和其靜止的形,以了解行乎地中生氣運動變化情況的方法。而三元地理是了解利用天上的北斗星,沒有地球表面的形法。只有理北斗星氣的「理星法」。
蔣大鴻沒法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道理,把楊筠松乘地球生氣的形法,搬到三元地理去了。可是自相矛盾。古人說「天園地方」,卻不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了。事實就說明了,在天的北斗星象是杓象,而地面那有如北斗星的杓形?
六、蔣大鴻是叛徒,盜竊犯
三元「地理」,是贛州王伋字肇卿。(1001-1070)至閩中復活八宅。由八宅演變而為今日的三元「地理」。王伋可說是九星法的宗祖,也即三元地理的宗祖。王伋也是尊稱楊救貧為楊公。蔣大鴻同樣的認楊救貧為宗師,可是他的三元地理是背叛了郭楊曾風水法,是道地的叛徒。
三元紫白和六十四卦,並不是蔣大鴻手創的。《宋史·藝文志》就載有《五音三元宅經》一卷。明代徐善繼的《人子須知》也載有李玄緒著的《三易三元編》。六十四卦,更不是蔣大鴻手創,不過是《周易》九百餘種排卦法中之一種的排卦法,都是盜竊來的。不過他亂七八糟的加了一些所謂運星·山星·向星·七星打擊·城門·天心等罷了。
蔣大鴻撰的《秘傳水龍經》,其稱水為龍,就是錯誤的。特別是蔣大鴻為二元「地理」創造理論根據。擅改了許多古經典,每部古經典作的注釋,都加入「非親口傳授,不得其解」的語句,以迷糊愚弄讀者。特別是對楊筠松撰的《青囊奧語》,改動得面貌全非。
「坤壬乙,文典從頭出」改為『坤壬乙巨門從頭出』。
「艮丙辛,位位是廉貞」改為『艮丙辛位位是破軍』。
「巽庚癸,俱是武曲位」改為『巽辰亥盡是武曲位』。
「乾甲丁,貪狼一路行」改為『甲癸申貪狼一路行』。
很顯然,在文面上看,楊筠松所撰的,坤壬乙,艮丙辛,巽庚癸和乾甲丁,都是水·火·金·木四局的生旺墓。坤·艮·巽·乾,都是四局的長生,壬·丙·庚·甲都是四局的帝旺,乙·辛·丁·癸都是四局的墓庫。而蔣大鴻篡改的,坤壬乙艮丙辛保留了四維和天干。巽辰亥,是一維二支。甲癸申,是二干一支。雜亂得很,特別是毫無內容而亂撰。非但是他親口傳授的徒子徒孫不能解釋,蔣大鴻自己也不可能作出名正言順的解釋。就以他的唯一的繼承者沈竹礽來說,寫了一篇《坤壬乙訣起例之由來》(《沈氏玄空學》上冊P232),據稱是用奇門解釋的。但實際既未用八門,也沒有三奇,用的是六儀,即戊·己·庚·辛·壬·癸六天干。連什麼是奇門都不懂,掛羊頭賣狗肉,解釋毫無義理。還做地理,撰什麼書。
「奧語」本來是奧秘的幾句話,他在後面又加上了,所謂「十義」。比奧語多了二三倍文句,變成了「奧文」。真正是奧而不通。
附錄於下:
第一義,要識龍身行與止,(按:龍身是不會行的。)
第二元,來脈明堂不可偏,(按:那有不偏的明堂,又沒有用尺量。)
第三法,傳送功曹不高壓,(按:風水領域有什麼「傳送·功曹」,「傳送·功曹」是日家十二神之一。)
第四奇,明堂十字有元微,(按:要清測繪專家,才可定出明堂十字。)
第五妙,前後青龍兩相照,(按:只有左為青龍或青龍方,前後都沒有青龍。)
第六秘,八國城門鎖正氣,(按:沒有什麼正氣邪氣,更沒有八國的城門。)
第七實,要向天心尋十道,(按:淺才不懂,據釋者說天心是中宮,中宮也尋不到什麼九道十道。)
第八載,曲曲流神認去來,(按:這一句說得還通。)
第九神,任他平地與侵雲,(按:到處可以建房造墓,山頂上(侵雲)也可以造墳墓。)
第十真,若有一缺,非真情,(按:世界上也找不到十全十美的地方。)
下文還有很多,其中二句最錯。一、向放水,生旺有吉,休囚否(按:不可以放生旺水)。二、二十四山分五方,(按:二十四隻能分二方·四方·六方·八方·十二方·二十四方,不可能分五方。)其它所謂三元「地理經典」,也評不了那麼多,沒有一部能稱地理經典。
三元「地理」不論地中生氣之聚止,而專論天上難以望見的北斗星,和玄虛的六十四卦。不可以稱為風水。
地理,是理解和處理地球大自然的措施。三元「地理」,所論者,非也。故亦不可稱地理。
堪輿,是勘天道,輿地道。三元「地理」,幻想勘天道,可免強稱為三元「堪」,而非三元「輿」也。
七、八煞、黃泉
《沈氏玄空學·上冊P163 》說:「八煞之說,起於易之占筮,與地理無涉,今三合家宗之……」。
所謂八煞,有兩個解釋。
1、以《周易》八卦的六爻納甲釋,逢官鬼為殺。(詳《羅經解完》76)凡屬卦例,都是紙上談兵。特別是京房納甲,毫無義理。如乾卦上爻納甲子,而五行屬水就不對。甲子,應該屬金。甲,應該屬木(正體),或屬土(斗首)。而子,才是屬水,乾卦應該納子,不應納甲子。六十四卦的爻納甲,都是如此的錯誤。
2、以正五行釋,水口尅坐山,稱為八煞。如坎龍的坎,屬水。龍,即辰,屬土。在地理立向,凡屬坐坎,壬山丙,子山午,癸山丁。三山向,遇辰的水口,就稱為八煞。這並非郭楊風水術。
黃泉,是四經五行所訂。八煞,是論坐山,黃泉是論向,稱為向上黃泉。如「庚丁坤上是黃泉」,立甲山庚,癸山丁的山向,水流坤,就稱為黃泉。因為四經五行的庚和丁,是屬水,水局的長生是坤申,名為向沖長生,稱為黃泉亦非郭楊風水術。
「今三合家宗之」,這句話不十分對。所謂三合,是指生·旺·墓。詳前面所述「以生旺衰敗定吉凶」。從廣義而言,世界一切事物都宗生旺墓的三合,你們《沈氏玄空學》不也是宗之嗎?乘旺氣,就是宗三合,「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就是乘旺氣,就是三合家。
楊公風水術在羅盤的天盤才有三合,因為天盤是用來步砂量水的,是衡量外氣是否生旺的,有說人盤消砂,天盤納水,是不對的。在羅盤三大盤,只有天盤,才有三合的名稱,其它地盤,人盤都沒有三合。
八、三合、雙山
《沈氏玄空學》載有《論三合》、《論雙山》,與楊公風水三合雙山是一碼事。但只有楊筠松天盤才具有的,稱雙山三合,或三合雙山都可以。在地盤,就沒有雙山了。江西派系的《直指原真》和《地理五訣》用雙山立向在理論上是不合法的。因為地盤的八干四維在理論上是本身沒有氣的,每宮干維,都有兩個支氣。如壬山,左半為子氣,右半為亥氣。因而地盤只有十二支氣的十二單山而沒有雙山。雙山,是指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戍、乾亥。這是楊公天盤十二宮雙山,用於消砂納水,步龍水生旺墓法。但在消砂納水,步龍水生旺時,《沈氏玄空學》中沒有論述用楊公天盤十二宮雙山三合四大局之法,而卻用了另外的四大局:「旺山旺向、上山下水、雙星會向、雙星會座」。因此 ,蔣大鴻又是盜竊犯了。
綜上所述:「三元地理」非楊公真傳,根本不能稱楊公是風水宗師,更不能認郭璞為風水鼻祖。
⑹ 有人對風水術比較了解的嗎風水術主要有哪些流派
家居風水關繫到一個家庭的風水運程,良好的風水能有助於改善主人的命運,反之,不合理的風水布局則會破壞家居的運勢,甚至還會招致禍端。所以風水的好壞,已經成為人們選擇住宅時重點考慮的內容之一。按流派分風水術有以下這些:1、楊公古法風水術:楊公風水術承繼的是晉代郭璞」葬乘生氣「的理論精髓,對形勢巒頭特別重視,講究」三年尋龍,十年點穴「的功夫。用」挨星「(七十二龍)的」顛顛倒「五行格龍,用天盤雙山消砂納水。
2、楊公新派風水術:是由楊公徒裔改良創導的三合學派,典型代表為宋代的賴布衣。賴布衣在楊公天、地二盤的基礎上,引入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設了人盤專用於消砂。中國的風水羅盤從此天地人」三才「皆備。
3、正五行三合風水術:由明代的徐善繼、徐世顏所創導。徐善繼的《人子須知資孝書》和徐世顏的《地理要義》為該派的代表作。
4、以向配水的三合風水術:代表人物是明代的王徹瑩和清代的葉九升、趙九峰,以王徹瑩的《地理直指原真》,趙九峰的《地理五訣》、葉九升的《地理指南》、《羅經撥霧集》為代表作。主張」千里江山一向間「、」萬水俱從天上去「,主張從向上起長生,以向配水。
5、命理風水術:主張因人而異,按照主人的命局對陰陽五行的需求來選擇和調整風水,民國期間才開始萌現。命理風水術的這種觀點不但新穎,而且是很有道理的,應該引起所有習堪輿者的重視。
以上說的五個流派都清楚了嗎?有人認為風水是一種封建迷信,其實風水是一門環境學,也是一門教人如何與自身、與環境和諧健康相處的學問。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多看多去了解,對們生活有好處的。
⑺ 我國古代的風水術,青龍代表的是
青龍為東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之生象。《禮記·曲禮上》:「左青龍而右白虎。」用以指軍隊陣勢之左方隊伍。堪輿家用以指穴場左方之山形。郭璞《葬經》:「夫葬以左為青龍。」亦指陽宅左方之流水。《陽宅十書·一》:「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龍。」風水術認為:青龍之山,應該明凈舒展、蜿蜒柔順,其勢略高於白虎,與白虎呼應,左環右繞,拱護明堂。郭璞《葬經》曰:「青龍婉蜒。」蜿蜒既言山之回曲纏繞,亦言龍之隈護抱持,在山言蜿蜒,在人則百碗娩、婉孌,意謂青龍之子明堂,當如賢女之相夫主,明麗嫻婉,柔順和美,相從相隨。故經注曰:「左山恬軟、寬凈、展掌,而情意婉順也。若敽反倔強,突冗僵硬,則非所謂蜿蜒也。」「敽反倔強」,言其突兀高聳、反背明堂,為不樣之象。「二十六伯」所謂「龍怕凶頑」,「十不葬」所謂「十不葬龍虎尖頭」,即是指此。又穴左若無青龍,為「左右皆空」,十賤之地,葬之主家人不吉,失夫寡居,衣食生愁。有青龍而無拱持之態,若欲飛去,亦為賤穴。陽宅方地,若朝東面有內凹缺口,風水術認為是「青龍開口」,為福祿吉地,築宅而居,人丁興旺,財喜鍾至。 清代高僧徹瑩和尚著《地理直指原真·審砂論》:「如青龍首有山水來者,必是順龍翻身逆結,一定青龍砂生來先來到堂,當立旺向或墓向之穴,蓋青龍乃是順水之砂,若逆龍見之,反作進神。」書雲:「逆龍若見順水砂,久遠富貴家。」
⑻ 什麼是三元地理
三元地理承其學者,首推沈竹礽。
所撰《沈氏玄空學》,《作者簡介》雲「沈氏,錢塘人,名紹勛,號竹礽」。
其《原版序》中雲「……同治癸酉,予年二十六……。」同治癸酉是1873年,即同治十二年。
三元地理,近年來台灣、香港都很流行,在我國沿海一帶也佔有部份地盤,它和全國其它的風水術一樣,都說是楊救貧的真傳,都尊稱楊筠松為「楊公」,是中國風水的宗師,都認為郭璞為中國風水的鼻祖。
那麼,三元地理究竟它是什麼東西?是不是楊公真傳風水?
下面探討一下:
一、什麼是三元地理?
三元地理,是指以六十甲子記年,以一個甲子旬為一元,三個甲子旬為三元,第一個甲子旬為上元、第二個甲子旬為中元、第三個甲子旬為下元。把上中下三元循環回轉,叫謂三元。把這三元,分為九個運限,每一元分三個運限,每一運限二十年,上元為一至三運、中元為四至六運、下元為七至九運。再把三元九運,分別以三元紫白(變名為九宮飛星)和《周易》64卦來推斷吉凶的地理,就叫做謂三元地理。
眾所周知,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自然世界。絕對不是上中下元復上中下元又復上中下元……永恆不變的,而每分每秒,都不會相同。如回歸年,每年是365.2422日,就是說每陽歷平年365日,還不滿一年的時間,要餘0.2422日,要四年要置潤一日,又差0..312日。就是說明每年與每年的時間都不會相同,何況是60年一元,更何況180年。
此其一也。
再者,地球世界是不斷的向前變化,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每分每秒不斷向前發展,也絕對不是上中下,上中下元機械式的運動變化,此三元的上元一運,與下三元的上元一運。其判斷方法都是相同,更是不符合客觀存在。例如獲至寶上元甲子是猿猴,中元甲子是原始人,下元甲子是科學人。此三元下元的科學人,絕對不可能變為下三元的上元猿猴。現在是第三個三元甲子的下元,人們要到太空旅遊,用行動電話通訊,蔣大鴻時代的下元,恐怕徒步上高山都很難,隔100米通訊,要大聲的疾呼。
⑼ 青龍什麼預兆
在風水學是吉祥的兆頭。。。。。。。。。。為東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之生象。《禮記·曲禮上》:「左青龍而右白虎。」用以指軍隊陣勢之左方隊伍。堪輿家用以指穴場左方之山形。郭璞《葬經》:「夫葬以左為青龍。」亦指陽宅左方之流水。《陽宅十書·一》:「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龍。」風水術認為:青龍之山,應該明凈舒展、蜿蜒柔順,其勢略高於白虎,與白虎呼應,左環右繞,拱供護明堂。郭璞《葬經》曰:「青龍婉蜒。」蜿蜒既言山之回曲纏繞,亦言龍之隈護抱持,在山言蜿蜒,在人則百碗娩、婉孌,意謂青龍之子明堂,當如賢女之相夫主,明麗嫻婉,柔順和美,相從相隨。故經注曰:「左山恬軟、寬凈、展掌,而情意婉順也。若敽反倔強,突冗僵硬,則非所謂蜿蜒也。」「敽反倔強」,言其突兀高聳、反背明堂,為不樣之象。「二十六伯」所謂「龍怕凶頑」,「十不葬」所謂「十不葬龍虎尖頭」,即是指此。又穴左若無青龍,為「左右皆空」,十賤之地,葬之主家人不吉,失夫寡居,衣食生愁。有青龍而無拱持之態,若欲飛去,亦為賤穴。陽宅方地,若朝東面有內凹缺口,風水術認為是「青龍開口」,為福祿吉地,築宅而居,人丁興旺,財喜鍾至。 清代高僧徹瑩和尚著《地理直指原真·審砂論》:「如青龍首有山水來者,必是順龍翻身逆結,一定青龍砂生來先來到堂,當立旺向或墓向之穴,蓋青龍乃是順水之砂,若逆龍見之,反作進神。」書雲:「逆龍若見順水砂,久遠富貴家。」
記得採納啊
⑽ 有沒有《術藏》的愛好者有電子版的。跪求。
目前沒有找到,目錄如下:
術藏目錄
分類 書名 編者 版本 卷冊數
卜筮 卜筮全書 [明]姚際隆刪補 民國影印本 十四卷全
卜筮 卜筮元龜 建安粛吉文撰集 日本藏本 二冊全
卜筮 卜筮正宗 [清]王維德輯 清康熙四十八年經元堂刻本 十四卷全
卜筮 斷易大全 [清]余興國輯 民國上海江東書局石印本 4卷3冊全
卜筮 火珠林 [宋[麻衣道者撰 民國大德書局石印本 1冊全
卜筮 增補詳注六爻一撮金易數 [宋]邵雍撰[明]劉基補注 清康熙袖珍抄本 1冊全
卜筮 邵子易數 [明]俞有功撰[清]王通瑞刪定 清道光五年京都三槐堂刻本 六卷全
卜筮 述卜筮星相學 [清]袁樹珊撰 民國潤德堂本 2冊8卷全
卜筮 梅花易數 [宋邵康節撰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5卷1冊全
卜筮 易隱 [清]曹九錫輯 民國排印本 8卷全卷首1卷
卜筮 鼎鍥卜筮鬼谷源流斷易天機大全三卷首一卷 [戰國]鬼穀子撰 清道光十三年三讓堂刻本 三卷首一卷全
卜筮 重雕焦氏易林 [漢]焦贛撰 據宋本重刻本 十六卷全
卜筮 增注周易神應六親百章海底眼前集後集 [宋]王鼒撰 上海圖書館藏本 1冊全
卜筮 增刪卜易十二卷 [清]野鶴老人撰 清康熙三十年陳長卿刻本 十二卷全
卜筮 重刊易冒 [清]程元如撰 民國石印本 10卷全
堪輿 八宅明鏡 [唐]楊筠松撰 民國上海廣益書局石印本 2卷1冊全
堪輿 地理辨證疏 [清]蔣大鴻注 民國八年錦章書局石印本 5卷1冊全
堪輿 地理大全輯要 [清]許明撰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10卷2冊全
堪輿 地理大全要訣 [清]許明撰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7卷2冊全
堪輿 地理大成地理六經注 [清]葉九升撰 民國五年九經書局石印本 6卷1冊全
堪輿 地理大成理氣四訣 [清]葉九升撰 民國五年九經書局石印本 4卷1冊全
堪輿 地理大成羅經指南撥霧集 [清]葉九升撰 民國五年九經書局石印本 3卷1冊全
堪輿 地理大成平陽全書 [清]葉九升撰 原版為民國五年九經書局石印本 15卷1冊全
堪輿 地理大成山法全書 [清]葉九升撰 民國五年九經書局石印本 19卷6冊全
堪輿 地理四秘全書 [清]尹一勺撰 民國大成書局石印本 12種3冊全
堪輿 地理四彈子 鐵彈子地理元機/(南唐)何令通撰/(明)游嵩注 鉛彈子地學正義 金彈子地理元珠經/(明)劉基注玉彈子地理元樞/(清)張鳳藻注 清聚錦堂刻本 十卷全
堪輿 地理金彈子玉彈子 [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劉伯溫校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4卷1冊全
堪輿 地理鉛彈子 [明]孟又承傳 [清]張九儀撰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1卷1冊全
堪輿 地理鐵彈子 [南唐]何令通撰 [明]劉青田釋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2卷1冊全
堪輿 地理青囊經 [唐]楊筠松撰 民國錦章書局石印本 8卷1冊全
堪輿 地理六法點穴大全 [唐]楊佐仙等撰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6卷1冊全
堪輿 地理五決 [清]趙九峰撰 民國錦章書局石印本 8卷2冊全
堪輿 地理選擇錄要 [清]蔣大鴻撰 民國乙酉年上海會文堂石印本 4卷2冊全
堪輿 地理陽宅大全四集 [清]許明撰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4卷1冊全
堪輿 地理正宗 [清]蔣國撰 民國廣益書局石印本 12卷2冊全
堪輿 地理直指原真 [清]釋徹瑩撰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3卷2冊全
堪輿 地理葬埋黑通書 [清]釋徹瑩撰 清抄本 1冊全
堪輿 地理琢玉斧 [清]張九儀撰 民國廣益書局石印本 4卷2冊全
堪輿 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學 [清]沈鎬撰 原版為民國錦章書局石印本 2卷1冊全
堪輿 贛州風水秘傳 不署撰人 民國石印本 12卷2冊全
堪輿 撼龍經、疑龍經批註校補合刻 [唐]楊筠松撰 民國錦章書局石印本 撼龍經6卷疑龍經2卷2冊全
堪輿 郭璞葬經 [晉]郭璞撰 民國十三年錦章書局石印本 1卷1冊全
堪輿 羅經頂門針 [明]徐之鏌撰 民國廣益書局石印本 2卷1冊全
堪輿 羅經解定 [清]胡國楨撰 民國元年江東書局石印本 4卷2冊全
堪輿 羅經透解 [清]王道亨撰 民國二年鑄記書局石印本 2卷1冊全
堪輿 秘本搜地靈 [明]劉伯溫訂 光緒有益堂刻本 2卷1冊全
堪輿 平砂玉尺經 [元]劉秉忠撰[明]劉基解 上海文明書局金屬版 2卷1冊全
堪輿 乾坤法竅 [清]范宜賓集 民國錦章書局石印本 3卷2冊全
堪輿 陽宅都天滾盤珠要法 [清]瞿天賚撰 宣統二年掃葉山房石印本 1冊全
堪輿 入地眼全書 [宋]靜道和尚撰 民國廣益書局石印本 10卷2冊全
堪輿 三元總錄 [明]柳珍纂輯 民國廣益書局石印本 3卷1冊全
堪輿 陽宅大全 [明]一壑居士集 光緒校經山房石印本 10卷2冊全
堪輿 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 乾隆刻本 4卷4冊全
堪輿 陽宅愛眾篇 [清]張覺正撰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4卷2冊全
堪輿 寶照秘訣 不署撰人 清稿本 1冊全
堪輿 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 民國上海廣益書局 4卷2冊全
堪輿 陽宅集成 [清]姚廷鑾撰 宣統元年江左書林石印本 8卷4冊全
堪輿 雪心賦辯訛正解 [清]卜應天撰[清]孟浩注 宣統元年掃葉山房石印本 4卷1冊全
堪輿 陽宅三要 [清]趙九峰撰 民國上海校經山房石印本 4卷1冊全
堪輿 陽宅十書 [明]王君榮纂輯 民國江東書局石印本 4卷2冊全
堪輿 陰宅集要 [清]姚廷鑾撰 宣統元年江左書林石印本 4卷2冊全
堪輿 陰陽二宅必用[附魯班經秘決仙機元空法鑒] 不署撰人 民國江東書局石印本 4卷2冊全
堪輿 宅譜指要 [清]魏青江撰 民國掃葉山房石印本 4卷1冊全
堪輿 陳子性二十四山造葬秘訣 [清]陳應選撰 民國抄本 1冊全
堪輿 倪公闡明陽盤住宅秘訣 不署撰人 嘉慶抄本 一卷全
堪輿 地理辨正直解 [清]蔣大鴻撰 經元堂刻本 5卷全
堪輿 地理參贊玄機仙婆集 [明]張鳴鳳編 明世德堂寫刻本 十二卷全
堪輿 地理黑囊經 [明]范越風撰 清初抄本 1冊全
堪輿 地理星體圖格真龍名髓 不署撰人 明抄本 1冊全
堪輿 地理正宗臆解 [明]蕭智深[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三卷全
堪輿 地理指迷篇臆解 [明]蕭智深[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二卷全
堪輿 地理琢玉斧巒頭歌括 [明]徐之鏌唐際雲輯[清]張九儀釋 清康熙宏德堂刻本 四卷全
堪輿 地學 [清]沈鎬撰 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二卷全
堪輿 地學精華 [民國]夏更清撰 民國版鉛印本 1冊全
堪輿 分房變氣論宅法 [清]蔣平階撰 清稿本 一卷全
堪輿 新刊地理五經四書解義郭璞葬經 [明]吳征岀定鄭謚注 明匯賢齋刻本 一卷全
堪輿 格水定針法 不署撰人 地理手抄稿本 一卷全
堪輿 管氏地理指蒙 [魏]管輅著 清印本
堪輿 郭璞古本葬經 [晉]郭璞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紅鸞經四十八局定例 祖傳風水地理孤本 110 1
堪輿 胡矮仙至寶經 [唐]胡矮仙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黃帝宅經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空石長者五星捉脈正變明圖 [唐]空石長者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李思聰堪輿雜撰 [宋]李思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經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堪輿要訣 [明]狄奄氏手錄 噓龍村舍藏本 一卷全
堪輿 考驗通書法竅秘決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二冊全
堪輿 金精廖公秘授地學心法正傳畫策扒砂經 [宋]廖禹撰 清嘉慶二十五年大文堂刻本 四卷全補遺一卷全
堪輿 李思聰總索 [宋]李思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靈城精義箋 [清]沈竹礽撰 自得齋叢書 一卷全
堪輿 劉基堪輿漫興 [明]劉基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繆希雍葬經翼 [明]繆希雍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靈驅解法洞明真言秘書(秘訣仙機) 不署撰人 明匯賢齋刻本 一卷全
堪輿 劉見道乘生秘寶經 [唐]劉見道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八宅明鏡 [唐]楊筠松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蘇樂真堂刊本 二卷全
堪輿 楊曾地理元文 [清]端木國瑚撰 清刻本 一冊全
堪輿 水龍經 [晉]郭璞撰[明]劉基閱 清內府抄本 五卷全
堪輿 續水龍經 [晉]郭璞撰[明]劉基閱 清內府抄本 四卷全
堪輿 水龍經陰陽宅 [晉]郭璞撰[明]劉基閱 清內府抄本 陽宅二卷全陰宅二卷全
堪輿 青烏先生葬經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仕學備余 [清]紀大奎撰 清刻本 六卷全
堪輿 十道天心 [清]戴洪潤手抄真傳擇日秘本 28 一卷全
堪輿 孫伯剛璚林國寶經 [宋]孫伯剛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天機望龍經 [宋]吳景鸞授 雅德江村迂穸藏本手稿本 一卷全
堪輿 天心正運線法 不署撰人 手稿本 一卷全
堪輿 天星秘訣尋龍合格定穴 不署撰人 清光緒手抄秘本 一卷全
堪輿 謝和卿神寶經 [宋]謝和卿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新鐫京版工師雕斫正式魯班經匠家鏡 [明]午榮撰 明匯賢齋刻本 三卷全
堪輿 玄秘龍法玄秘穴法 不署撰人 手抄本 兩冊全
堪輿 選擇紀全 不署撰人 明匯賢齋刻本 一卷全
堪輿 雪心賦辨訛正解 [唐]卜應天撰 民國排印本 四卷全
堪輿 雪心賦直解 [明]吳一棣撰 清順治十八年刻本 四卷全
堪輿 陽宅大成 [清]魏青江撰 清嘉慶刻本 十五卷全
堪輿 陽宅起手 [清]査詠旺傳 清抄本 一卷全
堪輿 陽宅十書 [明]王君榮纂輯 清印本 四卷全
堪輿 陽宅元運會要 不署撰人 清抄本 一冊全
堪輿 陽宅指南篇 [清]蔣平階撰 清稿本 一卷全
堪輿 楊筠松青囊奧旨 [唐]楊筠松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楊筠松十二杖法 [唐]楊筠松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楊再謫仙人楊公金剛鑽本形法葬圖訣 [唐]楊筠松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陰陽秘訣 不署撰人 清抄本 1
堪輿 玉元子天寶經 [宋]玉元子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廖禹十六葬經 [宋]廖禹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輿 青囊心印 [清]王宗臣撰 清康熙刻本 二卷全
堪輿 青囊續編 [清]王宗臣撰 清康熙刻本 一卷全附天玉經四卷全
堪輿 重刊人子須知資孝地理心學統宗八卷 [明]徐善繼徐善述撰 明隆慶三年刻萬曆十一年梅墅石渠閣補刻本 510
六壬 大六壬尋原 [明]張純照輯注 民國元年江東書局石印本 4卷1冊全
六壬 大六壬大全 [清]郭御青校定 民國十年錦章書局石印本 13卷3冊全
六壬 大六壬眎斯 [清]葉悔亭輯 民國元年江東書局石印本 2卷1冊全
六壬 大六壬口訣篡 [明]林昌長撰 明萬曆年六壬稿本 四卷全
六壬 大六壬類集 [清]紀大奎輯 清印本 1冊全
六壬 大六壬金口訣 [清]周儆弦重訂 上海大成書局石印本 3卷1冊全
六壬 六壬金口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冊全
六壬 大六壬立成大全鈐 [清]陳夢雷輯 清印本 1冊全
六壬 大六壬課經集 [清]郭御青校定 清五雲齋刻本 四卷全
六壬 大六壬五變中黃經 不署撰人 清稿本 一冊全
六壬 壬遁秘 不署撰人 清稿本 一冊全
六壬 金匱玉衡經 [清]孫星衍校 清印本 1冊全
六壬 大六壬探原 [清]袁樹珊撰 民國刻本 1冊全
六壬 大六壬指南 [清]陳公獻撰 民國元年江東書局石印本 5卷1冊全
六壬 大六壬集應鈐 [明]黃賓廷撰 清代寫本 6冊全
六壬 官板大六壬神課金口訣 [明]適摘子撰 清金陵經正堂寫刻本 七卷全
六壬 六壬粹言 [清]劉赤江編 清道光六年品蓮堂刻本 六卷首一卷全
六壬 六壬經緯 [清]毛志道撰 清雍正刻本 六卷全
六壬 六壬類聚 [清]紀大奎撰 清楊照藜校刊本 四卷全
六壬 邵彥和大六壬斷案 [宋]邵彥和 [清]程銓輯 清寫本 四冊全
六壬 六壬三傳起法 不署撰人 清寫本 一冊全
六壬 大六壬銀河棹 不署撰人 清大文堂刻本 一冊全
六壬 龍首經 [清]孫星衍校 清印本 一冊全
六壬 御定卜筮精蘊 不署撰人 清康熙內府精抄本 三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金口合占 不署撰人 清康熙內府精抄本 六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直指 不署撰人 清康熙四十八年經元堂刻本 二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直指 不署撰人 清康熙內府寫本 三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直指析義 不署撰人 清康熙四十八年經元堂刻本 六卷
命理 壁奧經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冊全
命理 蘭台妙選 [明]萬民英識 清印本 一冊全
命理 命理探原 [清]袁樹珊撰 民國上海文化書局石印本 八卷三冊全
命理 子平集要 不署撰人 清康熙內府精抄本 一冊全
命理 命譜 [清]袁樹珊撰 民國潤德堂本 八卷全
命理 滴天髓 [明]劉伯溫撰 民國大德書局石印本 二卷一冊全
命理 稱命全書 不署撰人 光緒刻本 一冊全
命理 磨鐫賦 [明]胡文煥編 清印本 一冊全
命理 琴堂步天警句 [明]胡文煥編 清印本 一冊全
命理 琴堂五星會論 [明]胡文煥編 清印本 一冊全
命理 琴堂指金歌 [明]胡文煥編 清印本 一冊全
命理 子平管見集解 [清]雷鳴夏撰 清同治五年六吉堂刻本 二卷全
命理 任注滴天髓闡微 [明]劉基撰 [清]任鐵樵注 民國排印本 四卷全
命理 三命通會 [明]萬民英撰 清印本 十二卷全
命理 神峰通考命理正宗 [明]張神峰撰 民國三年廣益書局石印本 四卷二冊全
命理 窮通寶鑒欄江網 不署撰人 清益原堂板 二卷一冊全
命理 玉照神應經 [晉]郭璞撰 清印本 一冊全
命理 算命實在易 [民國]星相研究社編 民國上海章福記書局石印本 二卷一冊全
命理 天元秀氣巫咸經 [唐]珞琭子撰 清印本 一冊全
命理 五星壁奧經 [清]孫星衍校 清印本 一冊全
命理 新刊合並官版音義評注淵海子平 [宋]徐升編[明]楊淙增校 清光緒九年京都大成堂刻本 五卷全
命理 星平集腋統宗 [清]廖瀛海撰 清道光十二年經文堂刻本 四卷全
命理 耶律真經 [遼] 耶律純撰 清印本 一冊全
命理 望斗經 [明]萬民英校 清印本 一冊全
命理 星平會海 [清]水中龍編 民國萃英書局石印本 十卷四冊全
命理 淵海子平 [宋]徐升編[明]楊淙增校 民國廣益書局石印本 5卷1冊全
命理 張果星宗 [明]陸位輯 清印本 一冊全
命理 御定五星精義 不署撰人 清康熙內府抄道光增補本 一冊全
命理 子平真詮 [清]沈孝瞻撰 民國會文堂石印本 四卷二冊全
命理 紫微斗數全書 [宋]陳希夷撰 民國錦章書局石印本 四卷一冊全
奇門 大統皇歷經世 [明]胡獻忠撰 明綠竹堂刻本 三卷全
奇門 遁甲奇門捷要 [清]楊景南編 清康熙刻本 一冊全
奇門 金函奇門遁甲秘笈全書[附]金函玉鏡圖六卷 [漢}諸葛亮撰 民國錦章書局石印本 三十卷四冊全
奇門 奇門遁甲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冊全
奇門 奇門遁甲金鏡寶鑒 [明]劉伯溫集 清抄本 十六卷全
奇門 奇門遁甲備覽 不署撰人 清順治抄本 一冊全
奇門 奇門遁甲全局陽遁九局陰遁九局 不署撰人 明抄本 一冊全
奇門 奇門遁甲 不署撰人 明抄本 十卷全
奇門 奇門卜筮不分卷 不署撰人 清內府精抄本 一冊全
奇門 奇門遁甲秘籍大全 [明]劉伯溫編 清抄本 二十三卷全
奇門 奇門遁甲統宗大全 [漢]諸葛亮撰 民國錦章書局石印本 十二卷二冊全
奇門 奇門法竅 [清]錫孟樨輯 清寫本 八卷全
奇門 四季開門 不署撰人 清內府精抄本 四卷全
奇門 御定奇門寶鑒 不署撰人 精康熙內府精抄本 六卷全
奇門 陽遁九局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九卷全
奇門 陰遁九局(1)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九卷全
奇門 陰遁九局(2)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九卷全
奇門 奇門陽遁不分卷 不署撰人 清康熙精抄本 一冊全
奇門 奇門陰遁九局 不署撰人 清康熙精抄本 一冊全
奇門 日家奇門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冊全
奇門 奇門五總龜通書大全 [明]池本理撰 民國元年江東書局石印本 四卷二冊全
奇門 奇門遁甲統宗大全 [漢]諸葛武侯撰 清刻本 十二卷全
奇門 金函玉鏡圖 [明]劉伯溫集 清抄本 六卷全
奇門 御定奇門真詮 不署撰人 清抄本 一冊全
太乙 太乙局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冊全
太乙 太乙數統宗大全 [清]李自明輯 民國中原書局石印本 6卷3冊全
太乙 太乙淘金歌 [唐]王希明輯 [宋]丘浚重編 清刻本 一冊全
太乙 太乙人道命法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冊全
太乙 太乙統宗大全 [清]李自明編 清集福堂刻本 四十卷全
相術 新刊校正增釋合並麻衣先生人相編 [清]陸位崇編 清光緒八年京都文興堂刻本 五卷全
相術 大清相法 [清]笑塵氏撰 大成書局石印本 四卷一冊全
相術 麻衣相法 [五代]麻衣道長撰 光緒文成堂刊本 五卷三冊全
相術 精考演禽三世相法不分卷 不署撰人 清經國堂刻本 一冊全
相術 公篤相法 [民國]陳公篤 民國排印本 一冊全
相術 神相全編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冊全
相術 神相匯編(附續集) [清]高鼎玉輯 清道光二十三年修竹吾廬刻本 四卷全
相術 管輅神相秘傳 [漢]管輅撰,[宋]陳摶述 民國排印本 一冊全
相術 相理衡真 [清]陳釗撰 民國四年上海錦文堂石印本 十卷二冊全
相術 柳庄相法 [明]袁柳庄撰 民國排印本 三卷二冊全
相術 柳庄相法考證 [民國]鄒文耀撰 台灣瑞成書局本 一冊全
相術 人相篇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冊全
相術 神相全編 [宋]陳摶撰[明]袁忠徹訂 清道光五年經國堂刻本 十二卷首一卷全
相術 中西人相探原 [清]袁樹珊撰 民國排印本 一冊全
相術 照膽經 [宋]邵平軒撰 清印本 一冊全
相術 神相水鏡集 [清]范騋撰 清聚盛堂刻本 四卷全
相術 相兒經 [晉]嚴助撰 清印本 一冊全
相術 演禽三世相法 [宋]袁天綱選 民國石印本 二冊全
選擇 陳子性藏書 [清]陳應選撰 佛山文華閣機器版 十二卷全卷首一卷全
選擇 崇正辟謬永吉通書 [清]李奉來輯 民國石印本 十四卷三冊全
選擇 八字萬年歷 [清]袁樹珊校勘 潤德堂本 一冊全
選擇 百中經 不署撰人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一冊全
選擇 扁鵲子午經 [戰國]扁鵲撰 清印本 一冊全
選擇 訂正選擇神煞起例 不署撰人 清康熙內府抄本 二卷全
選擇 東方朔通玄經 [漢]東方朔撰 清代木刻版 一卷一冊全
選擇 董公選 [明]董潛撰 禮親王家藏秘本清刻本 一冊全
選擇 董公選要覽 [明]董潛撰 清光緒二十四年浙江官書局刻本 一卷全
選擇 董公選擇要覽 [明]董潛撰 民國萃英書局石印本 一冊全
選擇 董氏諏吉新書 [明]董潛撰 清光緒二年二酉齋刻本 二卷全
選擇 董氏諏吉新書續編 [明]董潛撰 清末刻本 一卷全
選擇 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 [唐]釋不空譯 清刻本 一卷全
選擇 歷學會通 [清]薛鳳祚輯 清刻本 一卷全
選擇 欽定修造吉方立成 [清]敬征編 清光緒九年武英殿寫刻本 一冊全
選擇 臞仙肘後經 [明]朱權撰 清刻本 一卷全
選擇 臞仙肘後神樞經 [明]朱權撰 清刻本 一卷全
選擇 孫思邈元女房中經 [唐]孫思邈撰 清刻本 一卷全
選擇 太乙經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卷全
選擇 鰲頭通書大全 [清]熊宗立著 [清[熊月疇重訂 [台]鍾義明整理本 十卷全
選擇 象吉備要通書大全 [清]魏鑒撰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二十九卷十冊全
選擇 協紀辨方書 [清]允祿李廷耀等纂修 民國廣益書局石印本 三十六卷六冊全
選擇 選擇求真 [清]胡暉撰 民國八年廣益書局發行 十卷三冊全
選擇 選擇書 不署撰人 清光緒內府朱墨抄本 二卷全
選擇 永寧通書 [清]王洪緒撰 上海掃葉山房本 天地人和四集十二卷全
選擇 陰陽五要奇書一集*郭氏元經 [晉]郭璞著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蘇樂真堂刊本 十卷全
選擇 陰陽五要奇書二集*璇璣經 [晉]趙載著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蘇樂真堂刊本 一卷全
選擇 陰陽五要奇書三集*陽明案索 [明]陳復心著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蘇樂真堂刊本 五卷首一卷全
選擇 陰陽五要奇書四集*佐元直指 [明]劉伯溫著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蘇樂真堂刊本 九卷首一卷全
選擇 陰陽五要奇書五集*三白寶海 [元]幕講禪師著 [明]江孟隆輯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蘇樂真堂刊本 三卷全
選擇 諏吉便覽 [清]俞榮寬編 原版為宣統二年掃葉山房石印本 一冊全
選擇 諏吉便覽寶鏡圖 [清]俞榮寬編 宣統二年掃葉山房石印本 一冊全
選擇 許真君萬全玉匣記 [晉]許遜撰 清光緒十七年劉誠印寫刻本 二卷全
選擇 選吉探原 [清]袁樹珊撰 民國潤德堂本 二卷三冊全
雜術 辰州符咒大全 [漢]張天師真人撰 民國中西書局石印本 五卷四冊全
雜術 魯班經秘訣仙機 [清]午榮編 清代刻本 一冊全
雜占 鐵板神數 [宋]邵康節撰 民國校經山房石印本 十四卷四冊全
雜術 秘本諸葛神數 [漢]諸葛亮撰 民國17年上海世界書局石印本 一冊全
堪輿 六道神數 不署撰人 民國石印本 一冊全
雜術 沖天神數 不署撰人 稿本 一冊全
雜術 金錢課 不署撰人 民國石印本 一冊全
雜術 牙牌神數七種內含白鶴神數等七種 不署撰人 民國廣益書局石印本 一冊全
雜術 巧連神數 [漢]諸葛亮撰 民國石印本 一冊全
雜術 推背圖 [唐]袁天罡李淳風撰 民國紀元書局石印本 一冊全
雜術 扶箕迷信底研究 [民國]許地山撰 商務印書館本 一冊全
雜術 靈驗符咒全書 [清]余哲夫撰 民國精靈學社石印本 一冊全
雜術 升仙神書 不署撰人 光緒三年抄本 一冊全
雜術 祈夢秘書 不署撰人 民國上海中西書局石印本 一冊全
雜術 真本斷夢秘書 [清]餘姚文祺編撰 民國排印本 一冊全
雜術 測字秘牒 [清]程省撰 百二漢鏡齋本 一冊全
雜術 張天師祛病書 不署撰人 光緒刻本 一冊全
雜術 祝由科治病奇書 [清]徐景輝撰 民國上海中西書局石印本 一冊全
雜術 祝由十三科 不署撰人 民國三年錦章書局石印本 二卷一冊全
雜術 一掌經 不署撰人 民國誠文信書局石印本 一冊全
雜術 圓光真傳秘訣 [清]佛隱居士撰 民國中西書局石印本 二卷一冊全
雜術 萬法歸宗 [唐]李淳風撰 民國廣益書局石印本 五卷一冊全
傳記 歷代卜人傳 [清]袁樹珊撰 民國排印本 三十八卷首一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