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林中科院物理所
『壹』 有考入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師兄師姐嗎談一下。
我男朋友是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博士研究生,不過當年他是保送上的碩博連讀。我從一個外人的角度來看,至少覺得理論物理所的硬體條件還是很不錯的,在那裡深造應該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想了解該研究所的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登陸理論物理所的網站,對你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和導師都應該有了解。http://www.itp.cas.cn/
我也考過研,我覺得首先應該先了解清楚各方面的信息確定報考目標,然後是好好准備初試,最後才准備復試。不過考研過程中如果能夠和你想報考的導師保持一定的聯系,對你日後考研復試也有幫助
『貳』 有電池廠需要負極材料嗎
負極材料價格漲幅驚人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也大幅擴產,鋰電負極材料的需求大增。
此外,由於國家環保督查小組對石墨化工廠進行嚴格管控,不少企業被強制關停,導致負極材料企業的石墨化加工費上漲了4000~5000元/噸。
2017上半年,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核心原材料針狀焦價格瘋狂上漲,報價從年初的4000元/噸上漲至7月中旬的2萬元/噸。2017年10月底,鋰電負極材料高端產品突破10萬元/噸,中端產品價位7~8萬元/噸,低端產品3~4萬元/噸,漲幅驚人。
負極材料技術有突破
2017年,鋰電負極材料研發方面也取得一些技術上的突破。
2017年10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及其研究團隊,聯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谷林,研發出具有核殼結構的鋁@碳納米球復合材料,並應用於高效、低成本雙離子電池。這種新型結構有效解決了鋁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循環性能差等問題。
研究結果表明,該新型電池在15C充放電速率下(4分鍾充放電),循環1000圈後容量保持率高達94.6%;即使在功率密度高達3701W/kg時,該電池的能量密度仍有148Wh/kg,遠高於大多數商用的鋰離子電池。該成果對廉價金屬負極材料的改性研究具有指導意義,有望促進基於廉價金屬負極的高能量、低成本二次電池的快速發展。
要開發出400Wh/kg的鋰離子電池,採用高容量負極是必然方向。硅基負極具有10倍於現有石墨負極的理論比容量,是我國負極材料開發的重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支持的北京大學項目團隊,通過原位包覆、刻蝕等途徑,設計制備出一種高比容量的自體積適應性硅/碳負極材料。
該團隊在活性納米Si核與碳殼之間預留了緩沖空間,復合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表現出自體積適應性和良好的結構與界面穩定性。據了解,該材料比容量達到1300mAh/g,3C、500周和5C、1000周後的容量保持率高達90%和80%。該項目為開發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從而進一步提高電動汽車行駛里程奠定了基礎。網頁鏈接
『叄』 中科院物理所有幾個校區
中科院物理所一般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就一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s CAS)前身是成立於1928年的國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於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兩所合並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10月8日啟用現名。吳有訓、趙忠堯、嚴濟慈、吳健雄、錢三強等著名科學家曾先後在物理所工作過。
截至2014年底,物理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494人,其中科技人員264人、科技支撐人員102人。根據2015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物理研究所有在學研究生810人(其中碩士生306人、博士生504人),在站博士後46人。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te of Physics CAS
成立時間
1928年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現任所長
王玉鵬
研究所地址
北京中關村南三街8號
專職院士
15人
博士後流動站
1個
博士點
2個(一級學科)
碩士點
3個(專業碩士)
所 訓
窮理、有容、惟才、同德
『肆』 誰能告訴我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學院與物理所之間是什麼關系
物理所屬於物理學院。
物理學院:中科院的學生第一年是集中教學的,這一年上課的時候是按專業分院系的,物理學院就是其中的一個院,和大學的差不多。但是這個院裡麵包含有很多相關的所,包括物理所的學生,以及其他所和物理相關的專業的學生。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就是中科院旗下的一個研究所。前身是成立於1928年的國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於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兩所合並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10月8日啟用現名。吳有訓、趙忠堯、嚴濟慈、吳健雄、錢三強等著名科學家曾先後在物理所工作過。
『伍』 中科院物理所所長叫什麼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王恩哥
王恩哥,男,1957年生,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同時任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兼職教授,以及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IUPAP)委員,中國物理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表面與界面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凝聚態理論與統計物理專業委員會常委,《Materials Science Foundation》、《物理學報》、《化學物理學報》等雜志的編委。
主要研究方向:表面物理與薄膜生長動力學;水與物質的相互作用;輕元素化合物薄膜的制備與物性分析。
過去的主要工作及獲得的成果:他與合作者提出了表面活性劑作用下的反應限制集聚理論;發現了吸附分子導致二維島對稱性轉變的規律,以及潛能對原子島形狀演變的控制;探討了表面納米結構的穩定性機理;建立了水與固體表面相互作用的雙輕鍵模型;合成了CN納米鍾、BCN納米管和C納米錐,並研究了它們的物理性質。在國際一流學術雜志(包括Science, Phys.Rev.Lett等)上發表論文14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兩項。1996年獲香港「求是」青年學者獎;1997年獲中科院青年科學家一等獎,同年獲中科院「十大傑出青年」稱號;1998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稱號,1999年獲中科院盈科優秀青年學者獎。
目前的研究課題及展望: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有:國家「973」計劃《材料的計算設計與性能預測基礎問題》(子課題);國家「863」計劃《光電子材料及器件的微觀結構設計與性能預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重點項目《表面原子過程和表面小系統量子效應問題》和「創新研究群體」《極限功能薄膜的生長機理和原子尺度的控制》等。主要從事表面納米結構的形成和穩定性機理、輸運特性、制備和物理性質等表面物理研究的前沿課題。
『陸』 中科院物理所也是一個學校
中國物理學最牛的地方,院士十幾個,傑青40多個,還有國家實驗室和若干國家重點實驗室,實力彪悍之極,不過每年招的人不多
『柒』 祈求高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哪個好考一點啊
物理所是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
高能所是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
你要想學凝聚態還是來物理所吧
『捌』 請問中科院的理論物理所的博士畢業後有什麼去向,待遇
一、中科院畢業的博士生,大部分會繼續做博士後,其中出國繼續深造是目前最大的趨勢。科學院物理類專業每年畢業的博士研究生中,超過半數會選擇繼續做博士後。在學術水平相對較高的研究所(例如物理所,高能所,理論所),這個比例可能會達到70%甚至更高,其中大部分會選擇直接出國做博士後,而在國內做博士後的畢業生中則有大約一半會在第一期博士後出站以後出國做第二期博士後。畢業生出國做博士後所選擇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各國的大學和科研院所。其它專業,諸如化學,生物等,情況也差不多(生物類出國的比例也許更高)。
這一部分出國的畢業生,基本上可以認為是科學院培養出的水平最高,讀博期間工作最出色,發表文章最優秀的畢業生。國內最優秀的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出國做博士後,可以說是目前的大趨勢。
二、在就業問題上,土鱉博士處境有些尷尬。 前面我提到了科學院畢業的物理專業博士中大部分會選擇出國,並從個人發展的角度分析了年輕人出國的動機。但有另外一個十分現實卻又非常重要的因素沒有提及,那就是在就業問題上土鱉博士的尷尬處境(土鱉相對於海龜,指在國內接受高等教育並獲取學位的畢業生)。 在科學院或國內大學畢業的博士研究生,之所以選擇出國做博士後,除個人發展的動機之外,還因為以當下的局勢,憑借國內大學和科研院所授予的博士學位,在國內大學求職存在一定的困難。
近十年隨著中國高校的擴招,每年畢業的研究生數目龐大,但中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並沒有那麼多職位讓每一個博士都留下來當教授,蘿卜多坑少,總有人得離開。作為一個年輕人,如果沒有足夠優秀到獲得博士畢業直接留校的特殊待遇,也不願意做博士後或者為了出國拼了小命,那麼你只好離開學術界,到社會上找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