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會計行業歷史

會計行業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3 13:15:09

Ⅰ 會計發展史

會計的發展:

1 古代會計發展階段:

文明古國,如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與希臘都曾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當時的會計基本上只是些簡單的記錄,復式記賬也還未出現,是會計的雛形。

2 近代會計發展階段:

一般認為近代會計始於復式薄記形成前後。1494年,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在《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中專門闡述了復式計帳的基本原理。——這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工業化革命後,會計理論和方法出現了明顯的發展,從而完成了由簿記到會計的轉化。

1854年,蘇格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許會計師協會,這被譽為是繼復式簿記後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3 現代會計發展階段:

「公認會計准則」的「會計研究公報」(ARB)的出現為起點。這一會計發展階段,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標志著會計的發展進入成熟時期。

此外,管理會計也從傳統、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1)會計行業歷史擴展閱讀: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賬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

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

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

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

Ⅱ 企業會計這個職業起源於那個朝代

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對於我國會計的成因、起源有過各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講在禹夏時代,大禹王曾在江南茅山召開過一次諸侯會議,考評諸侯的功績。這次計功大會剛剛結束,大
禹王便死了。當時,諸侯們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把他的遺體安葬在茅山上。為了紀念大禹和他主持召開的這次會議,經諸侯商定,把茅山更名為「會稽山」。而這個「會稽」便是今天
「會計」的起源。接下來又有人發展了這一傳說,他們把大禹王召開的這次會議,說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主計會議」。
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是用兩本最早
記載有「會計」二字的古書來否定以上傳說的。這兩本書一本叫作《周禮》,一本叫作《孟子》。他們認為由於《周禮》和《孟子》都是戰國時代的作品,故「會計」二字的起源當在
戰國時代。
其實,第一種說法證據不足,其結論未免過於輕率;而第二種說法又過於拘謹,以至忽視了一個的事實,從而使自己的論據處在自相矛盾的狀況之中。因
為他們在確認《孟子》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同時,也確認《孟子》中所記載的孔子關於:「會計,當而已矣」的言論。然而孔夫子出生在春秋,而不是在戰國,既然承認孔子的一句名言
,那麼按道理講,「會計」命名的起源當在春秋,而不在戰國。
事實上「會計」二字的成因及命名的起源發生於西周時代,它的產生經歷著一個漫長而又十分有趣的 過程。
在西周以前所應用的文字中,尚未發現開會的「會」字,也無「會計」二字。當時人們表達「開會」、「集會」、「相會」之類的意思用的是「合」字;反映
事物數量的增加或數目字相加也用的是「合」字。由於「合」字的用處較多,在使用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感到不方便,而且也越來越感到用「合」字來表達「會計」方面的意思很不確切
、妥當。這樣,大約到西周中後期,人們便根據「開會」及「會計」這兩個方面的涵義逐步在摸索創造新的字形,最後終於使這二方面的涵義從「合」字中分離出來。這個被創造出來
的新字形便是金文中的「 」。
會計中的「計」字是由「十」和「言」這兩個母體字組合而成的,「計」字的意義包含於「言」和「十」之中。相傳在遠古時代,人們通常把部落所在地稱為
中央,把部落的周圍區別為四方,即現在所講的東西南北四方,而中央與四方組合在一起,便構成了「十」字的形體。那時候,每逢出獵,部落里的首領便按照四方分派獵手。分四路
出去,而後又按這四部返回部落。按照規定,各路出獵歸來必須如實報告捕獲獵物的數目,最後由部落首領匯總計算,求得一個總數,以便考慮所獲獵物在部落范圍內的分配問題。這
種零星計算四方收獲獵物的舉動,便構成了「計」字一方面的涵義。
在遠古時代,當文字和書寫工具尚未發明的時候,各路出獵者向部落首領報告獵物數目是用口頭
語言加以表達的。不同種類的獵物各是多少,總共是多少,都要求正確、真實地表達出來,不容許隱瞞和虛報。這種正確而無隱徇的口頭計算與報告便又構成了「計」字的另一方面涵
義。這樣,「言」與「十」合成一起便構成了「計」字的形體,而「言」與「十」這兩方面的涵義合一,便使「計」字具有正確進行計算的意思。
東漢時,我國古代
著名的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這部著作中對「會計」二字又從字義上作出詳解,其中尤其強調「計」字中含有正確計算之意。清代的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也在他的《說文解字
注》一書中對「會」字的構成作了詳細的說明。同時,清代數學家焦循針對西周時人們對於「會計」概念的認識指出:「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這是對於西周時代「會計」

Ⅲ 歷史上會計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從奴隸社會至今,不同時期的統治階級集團都依據當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對會計立法做出過相應的規定。

西周時期

有了會計立法的雛形:周期中央政府設立了會計主管官員——「司會」一職,它是會計的最高長官,主要職責是利用賬冊、數字、公文、戶籍、地圖等文件中的副本,考核各級官吏的工作,並檢查、聽取他們的會計報告。

戰國時期

由魏文侯李俚所編篆《法經》,史稱為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典,其中就有許多與會計有關的條款,最重要的是它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就會計賬簿及安全受法律保護的問題做出了明文規定。此外,在《賬法》、《雜法》等條文中,還對會計憑證、會計印鑒、倉儲保管及度量衡等技術方面也規定有具體條款。

秦代

法律中涉及到會計方面的規定就更加具體。如在《效律》中就嚴格規定了會計人員必須廉潔奉公,賬實相符,記載准確,計算無誤等要求。同時還對會計交接、財物損耗等問題作了具體規定。
漢朝

對於會計賬簿的設置與分類,會計簿籍的登記方法,會計計量單位與盈利的計算,會計憑證、會計報告、財物的保管與盤點等方面作了規定,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備的制度。如在《上計律》中就具體規定了「上計簿」的撥出程序與時間,嚴令對上報不及時或者不實者治罪。 唐宋時代

史稱中國封建經濟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會計方法的發展上產生了奠定當今賬戶結算余額原理的「四柱清冊結演算法」,在會計機構的設立上又設立了專司審計的機構——比部。在會計立法方面亦更趨完善,不僅規定對違反會計制度的人給予較嚴厲的處罰,而且限定凡屬經濟報告上隱漏重復,收支不實者均從嚴治罪,甚至在有關條文中還規定了會計報告的格式及書法譽寫要求。

元、明、清時期

在當時的一些重要法典中,對會計制度均有相應的規定,並較之前朝更加具體與完善。

辛亥革命後

由於對外政治與經濟交往范圍的擴大,西方成功的會計理論與實務大量傳入中國,推動了會計工作法制化的進程。1915年3月,北洋軍閥政府參議院通過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比較完善的《會計法》,共九章三十六條,史稱為「民三會計法」。後來,又陸續頒布了一些專業會計法規,但後因袁世凱倒台,北洋軍政府內部分裂,全國發生軍閥混戰事件,致使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1935年,國民黨政府也頒布了一部含十章一百二十七款的《會計法》,其內容詳盡,分項說明具體,加上後來於1945年頒布的《會計師法》,對於規范會計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

財政部於1949年12月設置了管理全國會計工作的專門機構,會計立法工作逐步展開。在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主要以財政部的名義頒發了一系列行業性的會計制度,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會計操作法規體系。

八十年代

發展經濟、改革開放的政策加快了會計法制建設的步伐。1985年元月21日經第六屆人大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同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會計法》的頒布,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關於會計工作基本法律性文件的誕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給會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有必要對構成會計法制體系基礎的《會計法》進行調整。

九十年代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人大五次會計會議做出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修改後的《會計法》,實施范圍擴大,會計工作地位與作用突出,更適應我國會計自身改革及在具體事務處理上與國際通行慣例相接軌的需要;還在企業股份制改造,轉換企業經營機制,轉變政府職能,強化經濟的宏觀調控等方面充分發揮會計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證。1999年10月31日,九屆人大十二次會議再次修訂了《會計法》,其具體條款的規定更加適合經濟發展對會計改革的要求。

回顧中國會計法制化的歷史,從中得到的啟發是:不論哪朝哪代,會計工作都要有相當的制度規范,都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這是自古以來開展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

Ⅳ 中國會計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由於中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而形成的管理模式。習慣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都會不可避免地在一定時期內影響改革的進程,會計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個長期性的,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既要破除舊有會計標准對人們長期的影響,又要建立新的會計標准,而且會計從業人員和會計報表使用者真正理解會計標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會計准則和制度在實踐中往往是逐步建立。分步實施的。20世紀90年代後期,我國會計標準的改革始終瞄準資本市場信息需求這一主要矛盾,以夯實上市公司資產、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為主要目標,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發布或修訂會計制度或准則,並隨著條件的成熟逐步擴大至國有企業。我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漸進式過程,與其經濟。法律環境相適應,避免了過多會計政策變更的調整引發市場震盪,也避免了所有企業齊步走可能影響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穩步發展。如果1993年「兩則」、「兩制」時,要求所有企業根據其實際情況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估計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和預計凈殘值,即一夜之間將原由國家財務制度統一規定的企業折舊政策改由企業自行確定,可能會造成會計核算的混亂和稅收征管的困難。從實際情況看,2001年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實施《企業會計制度》時,某些上市公司對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由公司自行確定仍然存在著適應的過程,在實務中也出現諸多隨意調整折舊政策的情形;如果在1998年要求所有企業實施已發布的八項具體會計准則,或者在2001年要求所有企業全面實施《企業會計制度》計提八項減值准備,可能會引起在當時環境下難以解決的諸多問題,例如,國有企業資產損失金額如何確定、如何確定資產損失批准核銷程序政策等。從中國會計改革與發展所走過的歷程可見,會計標準的建立和完善是漸進的過程,而會計標準的實施也採取漸進的方式,即新發布的會計標准首先在上市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范圍內實施,並根據情況逐步擴大到所有企業,這種漸進式的實施策略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與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相適應,同時考慮到社會各界的接受程度。

Ⅳ 中國會計的主要歷史發展和一些重大改變國會計的發展史是怎麼樣的

西周時期
有了會計立法的雛型:周朝中央設立了會計主管官員———「司會」一職,它是會計的最高長官,主要職責是利用賬冊、數字、公文、戶籍、地圖等文件中的副本,考核各級官吏的工作,並檢查、聽取他們的會計報告.
戰國時期
由魏文侯李俚所編纂的《法經》,史稱為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典,其中就有許多與會計有關的條款,最重要的是它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就會計賬簿及安全受法律保護的問題做出了明文規定.此外,在《賬法》、《雜法》等條文中,還對會計憑證、會計印鑒、倉儲保管及度量衡等技術方面也規定有具體條款.
秦代
法律中涉及到會計方面的規定就更加具體.如在《效律》中就嚴格規定了會計人員必須廉潔奉公,賬實相符,記載准確,計算無誤等要求.同時還對會計交接、財物損耗等問題作了具體規定.
漢朝
對於會計賬簿的設置與分類,會計簿籍的登記方法,會計計量單位與盈利的計算,會計憑證、會計報告、財物的保管與盤點等方面作了規定,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備的制度.如在《上計律》中就具體規定了「上計簿」的撥出程序與時間,嚴令對上報不及時或者不實者治罪.
唐宋時代
史稱中國封建經濟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會計方法的發展上產生了奠定當今賬戶結算余額原理的「四柱清冊結演算法」,在會計的設立上又設立了專司審計的———比部.在會計立法方面亦更趨完善,不僅規定對違反會計制度的人給予較嚴厲的處罰,而且限定凡屬經濟報告上隱漏重復,收支不實者均從嚴治罪,甚至在有關條文中還規定了會計報告的格式及書法譽寫要求.
元、明、清時期
在當時的一些重要法典中,對會計制度均有相應的規定,並較之前朝更加具體與完善.
辛亥革命後
由於對外政治與經濟交往范圍的擴大,西方成功的會計理論與實務大量傳入中國,推動了會計工作法制化的進程.1915年3月,北洋軍閥參議院通過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比較完善的《會計法》,共九章三十六條,史稱為「民三會計法」.後來,又陸續頒布了一些專業會計法規,但後因袁世凱倒台,北洋軍內部分裂,全國發生軍閥混戰事件,致使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1935年,國民黨也頒布了一部含十章一百二十七款的《會計法》,其內容詳盡,分項說明具體,加上後來於1945年頒布的《會計師法》,對於當時規范會計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
財政部於1949年12月設置了管理全國會計工作的專門,會計立法工作逐步展開.在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主要以財政部的名義頒發了一系列行業性的會計制度,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會計操作法規體系.
八十年代
發展經濟、改革開放的政策加快了會計法制建設的步伐.1985年元月21日經第六屆人大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同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會計法》的頒布,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關於會計工作基本法律性文件的誕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給會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有必要對構成會計法制體系基礎的《會計法》進行調整.
九十年代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人大五次會議做出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修改後的《會計法》,實施范圍擴大,會計工作地位與作用突出,更適應我國會計自身改革及在具體事務處理上與國際通行慣例相接軌的需要;還在股份制改造,轉換經營機制,轉變職能,強化經濟的宏觀調控等方面充分發揮會計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證.1999年10月31日,九屆人大十二次會議再次修訂了《會計法》,其具體條款的規定更加適合經濟發展對會計改革的要求.

Ⅵ 中國會計的發展史是怎麼樣的

先秦至秦漢 中國會計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原始公社制時代,人們已用「刻記記數」和「結繩記事」等方法,反映漁獵收獲數量及其他收支。這是最原始的會計活動。

到奴隸制時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建立,為適應統治階級管理經濟的需要,官廳會計部門產生並得到初步發展。西周設置了專門負責會計工作的"司會"官職,它與專門負責財物保管工作的官職「小宰」有明確的分工。會計部門內部設「司書」、「職內」、「職歲」、「職幣」四種官職分別執掌財務與出納。周朝還制定了一些財計管理制度,如收支報告制度、交互考核制度,以及宰夫所行使的就地稽察制度等。在周代,會計一詞已有了比較明確的含義,即所謂「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周代的官廳會計,不僅採用了類似憑證(當時的「書契」、「官契」等)、帳簿(當時的「籍書」)和「三柱結演算法」等專門方法,而且有了敘事式會計報告(如《周禮》中講的"日成"、「月要」和「歲會」報告)。

隨著封建經濟關系的產生、發展,中國會計有了長足的發展。戰國至秦漢時期,官廳財計組織從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構成一個經濟管理系統。以"編戶制度"、「上計制度」以及國家財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別管理制為主幹的財計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漢御史監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國家經濟集權的重要體現。以「入、出」為記帳符號,以上入下出為基本特徵的單式入、出記帳法的形成,以「入-出=余」為基本公式的三柱結演算法的普及運用,以及在戰國中後期會計帳簿設置分為「恆籍」(匯總登記的會計籍書)、「籍」(專門登記糧草的會計籍書)、「苑籍」(專門登記廄苑的會計籍書)進行分類核算等,奠定了中式會計方法的基矗秦漢時,還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採用了以「收、付」為記帳符號,以上收下付為基本特徵的單式收付記帳法,並對一部分收支以錢幣為計量單位進行核算。這是中式會計獲得初步發展的重要標志。

隋唐至宋代 這一時期,是中國封建經濟發展的興盛時期。會計、審計和國庫組織發展到較為完備的程度。會計與出納、會計與國庫、現金出納與實物出納、簽證單位與財物發放單位,以及審計與會計之間都有了明確的分工,各由專門的機構或人員負責。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總計司」、「會計司」等專門組織的設置,表明了當時對會計的重視。唐代建立起來的獨立的審計組織機構──比部,和行使財計監察的御史台及御史監察制度,以及後來宋代的「審計司」、「審計院」的設置,都反映了當時對經濟監督工作的重視。唐宋時期計算各項賦稅收入的計帳戶籍制度,以「量入為出」為原則的歲入歲出預算制度,財物出納保管制度,要求自下而上逐級呈遞「上計簿」的上計制度,以及監察制度等,已成為封建統治者加強經濟控制的基本財計制度。唐宋時期出現了「四柱結演算法」和「四柱清冊」。「四柱結演算法」是按照「舊管」(上期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實在」(期末結存)這「四柱」特定的格式,定期結算帳目的一種會計方法。「四柱清冊」是以「四柱」為基本格式,以「四柱結演算法」為基本方法所編制的一種會計報告。「四柱結演算法」的創立、運用和發展,「四柱清冊」編報形式的產生、運用,是唐宋時代在會計方法方面的重大貢獻。「四柱結演算法」是系統反映國家經濟和私人經濟活動全過程的科學方法,它集中歸結了中式會計的基本原理,是中式會計方法體系的核心與精髓,為中國會計從單式帳法向復式帳法的演變奠定了初步基矗從世界范圍講,「四柱結演算法」中的「四柱平衡公式」(舊管+新收=開除+實在)和「四柱差額平衡公式」(新收-開除=實在-舊管)的建立、運用,比西式簿記中的平衡結演算法的出現要早得多。在唐宋時代,會計分析工作也有了進展,如在唐朝的《元和國計簿》和宋朝的《元佑會計錄》中,就有計帳、戶籍的分析,國家財政收支的對比分析,以及針對具體問題進行的專門分析。宋代的《太平經國之書》和《玉海》,則是匯集會計史料的重要著作。在這一時期,中國民間會計也得到了發展,中國早期的金融業──櫃坊,典當業──質庫,以及為商業服務的貨棧──邸店等行業也運用四柱結演算法。

明清 這一時期,是中國單式簿記的持續發展和復式簿記產生的時期。隨著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萌芽和產生,在民間商界產生了中國固有的復式帳法:①「龍門帳」。它把全部經濟事項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和資本)四大類,遵循「有來必有去,來去必相等」的記帳規則處理帳目。龍門帳的特色表現在年終「合龍」結算方面。凡進項減去繳項等於存項減去該項者,為「龍門相合」,否則為「龍門不合」。②「四腳帳」,又名「天地合帳」。此種帳法有兩種結冊編制,一為「彩項結冊」,相當於近代的「損益計算表」;一為「存除結冊」,相當於近代的「資產負債表」。「四腳帳」的試算平衡,勾稽全部帳目是在「存該結冊」上進行的,該冊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稱為天方,下部稱為地方。凡上、下兩部分數額吻合謂之「天地符合」,否則為「天地不合」。在當時,這兩種帳法代表著中國會計的先進水平。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會計出現了中式會計的改良和借貸復式簿記的引進同時並存的局面。清末,蔡錫勇(?~ 1896)《連環帳譜》(1905)一書,為中國引進借貸復式簿記之開端;謝霖(1885~1969)與孟森合著的《銀行簿記學》(1907)一書,為引進借貸復式簿記創造了條件。1908年大清銀行創辦之時,即採用現金收付復式記帳法,為中國改良中式簿記之先聲。

中華民-國時期 大型工商企業一般採用借貸復式簿記,中小型工商企業一般採用中式收付簿記。30年代會計師徐永祚(1891~1959)發起了改良中式簿記運動,擬訂《改良中式簿記方案》(1933),但未能廣泛推行。與此同時,會計師潘序倫(1893~1985)通過創辦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立信會計學校和立信圖書用品社編著、出版多種會計書刊,使借貸復式簿記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此外,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先後頒布過會計法及其他一些會計法規,但未能貫徹執行。

1949年10月 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從此,中國會計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Ⅶ 會計專業的發展史

自學習會計以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上,對於會計的發展史始終沒有去很認真的了解下,今天突然有興致就在網路上搜了一下,簡單整理了和大家分享下~~

古代會計發展階段:
文明古國,如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與希臘都曾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當時的會計基本上只是些簡單的記錄,復式記賬也還未出現,是會計的雛形。

近代會計發展階段:
一般認為近代會計始於復式薄記形成前後。1494年,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在《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中專門闡述了復式計帳的基本原理。——這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工業化革命後,會計理論和方法出現了明顯的發展,從而完成了由簿記到會計的轉化。
PS:1854年,蘇格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許會計師協會,這被譽為是繼復式簿記後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現代會計發展階段:
「公認會計准則」(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會計研究公報」(ARB)的出現為起點。這一會計發展階段,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標志著會計的發展進入成熟時期。
此外,管理會計也從傳統、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我國的會計發展階段同大多數國家一致,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原始記錄計量、單式簿記和復式簿記。

大約在西周王朝前後,我國進入了單式簿記階段。 我國《周禮》中有會計官職的設置,如「司會」,掌管國家和地方的財產物資。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冊」,即「舊管+新收=開除+實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還剩下的」。
進入12世紀後,南宋設置了「審計院」,明朝時又出現「都察院制度」、財物出納印信勘合制度、黃冊制度,還有繼承兩宋之制所實行的《會計錄》編纂制度與錢糧「四柱清冊」編報制度等都是中國會計發展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SPAN>
與此同時,在公元1O世紀至15世紀中葉,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和資本經濟萌芽在沿海地區的出現,中國的民間會計也有了一定發展。以「四柱結演算法」為核心的中式會計的方法體系建立完善,並且賬房組織制度已經形成,故中式會計在當時世界會計發展史上佔有一定地位。明末清初還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賬法」和「天地合賬法」等記賬方法。
但是,從15世紀中葉起,中國在會計方面的發展開始落後於西方國家,會計的發展向著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為主導地位的方向發展。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會計在吸收西方會計精華的同時,自身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會計相關制度不斷的完善,2009年1月1日起實行了新會計准則,說明中國在會計理論與實踐方面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SPAN>

Ⅷ 會計的發展歷史

會計是隨著人類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發展並不斷得到完善。其中,會計的發展可劃分為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三個階段。
會計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文字出現之前,我們就用符號、圖畫記錄狩獵的收獲。在我國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計主要用來管理國家層次上的財政收入與支出,而民間所用的會計一直是比較簡單的,直到元朝時,會計在民間的應用才達到可觀的程度。
古代會計階段
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近代會計階段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現代會計階段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目前。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 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從系統的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管理會計」這一術語在1952年的世界會計學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Ⅸ 會計作為一個職業出現在中國最早是什麼時候,請說明詳細的朝代記載及相關事件

「會計」一詞人人皆知,它是監督和管理財務工作的代稱,而今,也用「會計」稱謂做此類工作的人。
「會計」的歷史頗久,古已有之。據記載,我國從周代就有了專設的會計官職,掌管賦稅收入、錢銀支出等財務工作,進行月計、歲會。亦即,每月零星盤算為「計」,一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一起即成「會計」。

再追溯根源考查一下,相傳「會計」一詞是大禹留下來的。今日浙江省的紹興、嵊縣、諸暨、東陽等地之間有座山,古代曾叫做「苗山」。大禹晚年時,苗山改名「會稽山」了,至今仍沿用此名。「會稽」即「會計稽核」之意,故此詞是大禹發明,並且流傳下來的。

古書中多處使用「會計」一詞:《孟子》有「會計當而已矣」記載;《戰國策》有馮諼為「孟嘗君市議」故事,孟嘗君想派員去薛邑替他取債款,他問他的門下,「誰習計會?」古代的「計會」就是如今的「會計」,馮諼立即站出來,自薦為孟嘗君做會計。漢代把周朝的會計官職又作發展,設立了管理這些會計事務的官職了,也許這就是最早的「會計師事務所」或財政司呢!

Ⅹ 會計實體的歷史

從會計發展的歷史來看,會計實體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中世紀,經營組織主要是獨資或合夥企業的形式。合夥企業的出現,要求會計必須將它作為獨立於合夥人之外的 經營實體來反映它的財產、財權和經營成果。否則企業經營活動中 發生的收入與耗費若同它的所有者個人收支混淆在一起,勢必難 以在帳簿上公平合理地處理各個合夥人應享有的權益。其實只要 市場競爭存在,即使是獨資經營企業,為了核算其自身的盈虧狀況,企業所有者也會要求企業進行獨立核算,從而與所有者的其他 投資活動和私人收支區別開來。隨著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實現了所 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為了正確地反映和考核股份制企業的財務 狀況和經營成果,就必須將股東個人的財產收支與企業經營活動中的財產收支區別開來。從某種意義上講,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對會計實體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所以,從根本上說,將企業作為會計實體來進行核算,反映了企業經營者正確計 算並嚴格考核企業盈虧的要求。另外,從進一步記錄財產和收支的 角度看,所有者的財產一旦投入企業,並按該企業的經營要求加以 運用,就應在帳簿上獨立地記錄,嚴格排除那些與企業的生產經營 無關而屬於所有者本人的財產收支或其他經濟往來。只有這樣,才 能使企業的經營成果得到准確和完整地反映。這是市場經濟對會 計核算的要求。 企業會計實體與企業法人不同。法人指在政府部門注冊登記, 有獨立的財產,能夠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實體,它強調企業與各方 面的經濟法律關系:而會計實體則是按照正確處理所有者與企業的關系,以及正確處理企業內部關系的要求而設立的。盡管所有的 企業法人都是會計實體,但並不是每一個會計實體都是法人。比 如,一些企業集團下屬很多子公司,這些子公司盡管都是法人,但出於經營管理的需要,為全面考核和反映集團公司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成果,就必須將所有的子公司連同母公司作為一個會計實體, 編制合並會計報表,以使全面分析和評價整個集團公司的經營情況。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