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戒歷史
❶ 跪求戒指的發展史,由始至今的歷史
指誕生得追溯到3000多年前,那時還沒有戒指。由埃及的統治者有將代表權貴
的印章隨時帶在身上的習慣,但又嫌拿在手上累贅,於是有人想到鑲一個圓環,把它
戴在手指頭上。天長日久,人們發現男人手指頭上的小印章挺漂亮,於是不斷改良,
並演變成了女士的飾品。這就是戒指的由來。
戴戒指是愛的語言
戒指一般戴在左手(戴右手做事不太方便),而關於戴戒指的含義,社會上流傳
看好幾個版本的解釋,其中比較通用的一種說法是:戴在拇指上表示追(有行動的對
對方的追求),戴在食指上表示求(僅限於內心對愛情的渴望),戴中指表示定(正
處在戀愛中或已經訂婚了),戴在無名指上表示結(已經結婚了),而戴在小指上就
表示離(決定單身或離婚了)。
在國外,不戴戒指也表示「名花還無主,你可以追我」。而現代人已經不太拘泥
於這套規矩,只要自己喜歡,戴在哪個手指都無所謂。
戒指泄露的心底故事
戒指不僅僅是裝飾品,你喜歡戴哪一類戒指,喜歡戴哪根手指,都會泄露你的心
底故事。
對男士來說——
.戴純銀戒指表示性情溫和,易遷就他人。
.戴金戒指者較重?利益,往往會有精明的生意頭腦。
.戴翡翠玉石者注重品味素質,處事嚴謹。
對女士來說——
.喜愛粉紅鑽或粉紅色珊瑚者,感情豐富而浪漫。
.喜愛紅寶石或紅碧璽者,熱情似火。
.喜愛藍寶石或海藍寶者.較內向冷淡。
.喜愛祖母綠或土耳其石者,情感纖弱。
手指與戒指——
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能體現與性格有關的心理含義。
.喜戴在食指者,性格較偏激倔強。
.喜戴在右中指者.崇尚中庸的人生觀念。
.喜戴在左中指者,有責任感,重視家庭。
.喜戴在小手指者,有自卑感。
.喜戴在無名指者,無野心,隨和,較不計較得失
戒指雖小,卻是我們纖纖玉手不可或缺的裝飾品,
它的光輝和顏色,有你想不到的魅力,如何充分地發揮
它的魅力,真正體現它的作用呢?
首先先從手指與戒指的配搭談起:
食指是五指中具有強烈主張性的手指,因此,戒指要具
有強烈的存在感 和特性,才能和它配搭。戒指的形狀宜縱長,
鑲的寶石宜大且高;
中指是屬於性質強的手指,加上它位於正中,因此,
戴的戒指必須有平衡的作用。方形、十字形┩p 圓形的戒指,
都會使左右顯得平衡;
無名指被認為是最纖細和美麗的手指,和這一手指相配
的戒指包括傳統 和典雅式樣的;純金的、或鑲珍珠的都不錯;
尾指最嬌小,所以,要以設計華美┨p 蜜的戒指配搭。
拷皓p純銀的戒指,比鑲寶石的戒指更適合尾指,特別是式
樣美麗的白金戒指。
其次是戒指的配搭技巧:
戒指如果與手錶相配搭,魅力就會大增,原則是:
金配金、典雅配典雅、 時髦配時髦。
如果您戴的是有色寶石,那就要注意和手鏈、手
表、長袖衫的袖口顏色配搭調和。
如果您想要重疊搭配戒指, 那就要注意戒指的式
樣、 材料要基本上一 致,直線配直線,曲線配曲線,
兩只戒指的顏色和粗幼都要差不多。
若想兩只戒指都戴在一隻手指上,就要簡單式樣配
簡單式樣,如:V 字 形戒指配鑲單粒寶石戒指;粗戒指
配華麗式樣的戒指。若想兩只手指分別配 戴,以中指與
食指、中指與無名指為宜,切不可食指與無名指重疊戴戒
指, 因為中間隔了中指,會顯得不協調。
❷ 結婚鑽戒演變史是怎樣的
結婚鑽戒對女性來說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一覽奇妙的結婚鑽戒演變史,可以窺得不同時代女性的風采。 結婚鑽戒演變史如下:
第一個佩戴鑽石的女性:
很多年前女性是被禁止使用鑽石的。在13世紀法國皇帝聖路易斯曾禁止婦女佩戴鑽石飾物,他認為只有聖母瑪利亞才有資格佩戴,鑽石的珍貴由此可見一斑。
到15世紀中時這條規定才被一個叫做雅麗絲的平民女子所打破。她既不是皇室成員又不是貴族出身,但卻使法王查理七世傾倒,令她地位超然,漠視法令。從此以後鑽石不再是特權階級所獨享了。
1477年,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在與法國勃艮地的瑪麗公主定親前,接到公主的一封來信,內文寫道:定親之日,公主必須戴上鑲有鑽石的指環。由此,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第一枚結婚鑽戒就此戴在了瑪麗的手指上。鑽石戒指從此成為情侶們忠貞愛情的至高信物。。。。
詳情請參考:http://www.wenbanzhu.com/%E7%BB%93%E5%A9%9A%E9%92%BB%E6%88%92%E6%BC%94%E5%8F%98%E5%8F%B2%E6%98%AF%E6%80%8E%E6%A0%B7%E7%9A%84%EF%BC%9F
❸ 關於戒指的歷史,你都知道多少
赫梯文明產生了戒指,包括印戒,其中只有少數被發現。在古埃及王國,人們戴著各種各樣的手指環,其中的一些例子已經被發現,其中包括著名的聖甲蟲設計。戒指在埃及的中世紀變得越來越普遍,設計也越來越復雜。古埃及人製造金屬戒指,但也製造彩飾,其中一些被用作新年禮物。在托勒密王朝時期,土著的風格被希臘和羅馬的時尚所取代。
❹ 婚戒的歷史記載
根據文獻記載,最早使用戒指人就是希臘的悲劇英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宙斯為懲罰普羅米修斯盜火給人類,將他綁縛在考卡蘇斯山上,每天都有一隻老鷹飛到山上,將他的內臟啄出,到了夜晚,他所失去的器官又會重新長出來。後來,大力士海格赫克利斯殺死老鷹,將他解救出來,原來綁縛他的鎖鏈就化成了他的戒指。
流傳到後來,戒指代表相互維系的意思,所以早在古羅馬時代,戴上戒指就成為男女互相承諾的一種方式。 結婚是一個人的終身大事之一。婚戒的圓形,象徵著生命和永恆,而婚戒之所以戴在無名指上,是因為埃及人相信這個手指的血脈直通心房,可以達到主管愛情的地方——心臟。由於古羅馬人認為,無名指是受到太陽神阿波羅所守護的手指,因此,在無名指上戴戒指,尤其是寄宿有太陽力量的鑽石戒指,更能強化愛情,讓愛情歷久彌堅。
作為公開宣布結婚盟約的信物,古羅馬時期的戒指只是簡單的鐵環。到二世紀時,人們才開始採用貴金屬黃金來製作戒指。後來,由於基督徒沿用古羅馬的習俗,婚戒成了婚禮中不可缺少的愛情信物,延續至今。 在十五世紀之前,只有君主才能佩戴鑽飾,富貴人家的婚戒都鑲以寶石。直到十五世紀,鑽石成為堅貞不渝婚姻的象徵後,鑽戒才成為結婚儀式的一部分。
關於婚戒的由來,中國的說法是:在古代,君王寵幸過妃子,便給她一個銀指環作憑證,當她產下孩子後,再換成金指環。後來普通人家也以指環作為婚姻的憑證,漸漸演化為婚戒。 聖公會——「我以金銀(戒指)獻給你,以身心尊敬你,以世間財物與你共享,因父及子及聖靈之名。阿門。」猶太教——「藉由這戒指,根據摩西及以色列的律法,你已成為我神聖的妻子。」天主教——「(名字),我給你戴上這枚戒指,表示我對你(你)的忠貞與愛情。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東正教——「上主的僕人(名字)與上主的婢女訂婚,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亞孟。」
黃金指環是最經典且男女都適合的選擇。當然,您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改變其平淡無奇的外觀。例如,您可以用褪光材質來製作戒指或叫專人為您特別打造一對婚戒,您也可以選擇表面上有許多金屬小顆粒的或是邊上鑲有繩狀花紋的婚戒。而此類婚戒通常可由白色的鉑金與黃金兩種色澤的稀白金屬來打造。另外,不妨在戒指的內環刻上一些簡短而具有紀念的短句。
延伸式戒指是指由多個指環疊合而成的婚戒。其中由3個指環組成的戒指特別適合作婚戒,這3個指環可以是3種不同的顏色組合。不同色澤不同材質的3個指環不僅意味著您可以將其與您的手錶、手鐲等日常用品隨意搭配,更重要的是它們代表了你們兩人將結合成一個新的家庭。
另一種合適的婚戒款式是邊上鑲有編織花紋的戒指。因為您已與您的配偶牽手一起面對未來,它象徵著你們在未來歲月中相互連結,相互支持。
若您想找到一枚做工精細卻又不太昂貴的婚戒,不妨考慮一下古典式的戒指。另外也有許多可專門打造您所要求的古典式戒指的珠寶公司可為您提供服務。
如果你有充分的時間,可以親自決定婚戒的風格式樣。請一位您所敬仰的珠寶匠或是能將您的設想實現的設計師來幫您製作婚戒。
若是新娘選擇婚後不再配戴訂婚戒指,那麼她也許會想要擁有一枚鑽石婚戒。其中由許多切割成窄長方形或是多切割平面正方形的寶石連結鑲嵌而成的鑽石戒指便是一款簡潔而又不失典雅的婚戒款式,對於那些不願意鑽石戒面過於高聳而造成不便的女士們而言,鑽石內鑲式指環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對於那些已擁有了鑲有大粒寶石的訂婚鑽戒的女士來說,若在同一個手指上再戴一枚製作華麗的結婚戒指便會造成視覺上的沖突。你可以請珠寶匠打造一枚鑲有兩粒碎鑽的可戴在訂婚戒之下用於襯托訂婚戒主鑽石的副戒作為婚戒。
無論您喜歡何種款式請千萬記住不要選擇過於時尚而怪異的戒指作為婚戒。因為此種類型的戒指雖能引起您一時的注意,但卻不耐看,過不了多久,您便會對它厭倦的。因此選擇婚戒應該與選擇終生伴侶一樣,您都應取著認真和永恆的態度。
❺ 鑽石發展史
鑽石號稱"寶石之王", 它與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和金綠貓眼石同被列為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五大名貴寶石,而其中鑽石又居於五大寶石之首,是世界上公認的最珍貴的寶石。鑽石是金剛石的寶石名稱,所以又稱金剛石、天寶石、夜光石,英文名稱為DIAMOND,阿拉伯語是最硬的意思,希臘文稱之為無敵於天下的"阿塔瑪石"。 鑽石的高折射率和高色散值導致鑽石具有一種特殊的"火彩",現代科學精確的計算出鑽石的最佳折射角度和切磨方法,因此切工精緻的鑽石可以幻化出動人心魄的異彩,加上其堅硬永恆的特性,所以成為世人珍愛和追求的目標。
世界上首枚鑽石大約是產於3000年前的古印度,是在印度的一條叫克里希納的河谷內發現的。直到十八世紀之前,巨富的印度歷代君王是世界上唯一的供應者。從公元前四世紀到公元十八世紀初,印度一共生產了約300萬克拉的原鑽。這也是鑽石為什麼以"克拉"作為計量單位的原因。古印度生長一種奇特的樹, 這種樹每顆樹籽的重量基本相同,每粒正好是0.2克。 由於鑽石稀世罕見、重量有限,聰明的印度人便用這種樹的樹籽"克拉"作為鑽石的重量單位。鑽石的重量計量單位是克拉(CT),1克拉=0.2克,1克拉=100分。
在13世紀的歐洲,鑽石是皇室貴族的專利品,佩帶鑽石是皇後、公主們的特權。法國國王查理十七世的情婦愛麗絲·蘇慧是第一位打破這種傳統的女子,她從國王那裡獲贈一顆鑽石,並在公共場合佩帶,鑽石從此進入民間。
15世紀是鑽石與愛情結緣的里程碑。巴根地公爵查爾斯愛鑽如命,喜好收集鑽石,他女兒瑪麗與奧地利大公訂婚時獲贈一枚鑽戒,成為歷史上第一枚訂婚鑽戒。其後,鑽石便成美麗及永恆愛情的象徵,也因此而俘獲了無數女人的心。
16和17世紀,浪漫的法國人獨領鑽石新潮流。法國國王弗蘭西斯一世的項鏈鑲有11顆大鑽石,他的王後嘉芙蓮除喜歡鑽石首飾外,還將鑽石粉末摻入食物中將政敵毒死。歐洲歷史上相傳的"篡位粉"可能指的就是鑽石粉末。鑽石粉是否有毒仍未被考證,極有可能是古人故意編造謊言,以防礦工將鑽石吞入體內行竊。路易十四執政期間,鑽石在法國的流行達到頂鋒。他的皇宮內擺滿珠寶玉石,全身上下鑽石閃閃。 據說他以國家名義購買了109顆重達10克拉以上的鑽石、273顆重量為4至10克拉的鑽石。最著名的要數從寶石巨商手中購回的44顆大鑽石,其中包括一顆112克拉的法國藍鑽。
受法國影響,俄羅斯沙皇將鑽石視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彼得大帝1724年為皇後加冕時, 皇後冠上鑲有2500顆鑽石。
英國王室與鑽石也有一段難解之緣。享利八世是鑽石收藏家,1558年至1603年, 用鑽石原石鑲成的八角結晶體戒指時髦一時,頓成風尚。同時又掀起用鑽石在玻璃窗上刻情書的熱潮,鑽戒一度被稱為刻字戒指,甚至伊麗莎白一世本人也在一塊玻璃上與沃爾特爵士詠詩談心, 傾訴哀腸。1838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當時王室擁有2500顆鑽石供她使用。
美國人對鑽石的興趣比歐洲人晚多了,直到19世紀末期,美國才時興鑽石首飾, 並將它作為愛的永恆信息。這一切完全是由鑽石大王哈里·弗雷德里克·奧本海默創造的,他是把戴比爾斯公司從19世紀帶到20世紀的歐內斯特·奧本海默爵士的兒子。美國人後來居上,其原因可以追溯到他發起的以"鑽石是永恆的"這句廣告語聞名於世的促銷運動。據說鑽石巨商布雷迪擁有2萬顆鑽石;出版業巨子普利策在一次法國皇室珠寶拍賣會上買到一條鑲有222顆鑽石的項鏈送給他的妻子; 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伊麗莎白·泰勒都與鑽石有一段美麗的故事,而美國老百姓對鑽石也是感情深厚,當世界名鑽在紐約展出時,成千上萬的觀眾在雨中排隊,等候參觀。
在日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佩戴婚戒的人還不到人口的1%,後來,戴比爾斯發起的一場朴實無華然而持之以恆的促銷運動,使日本近70%的新娘佩戴了鑽戒。
西德人是另一個容易受廣告宣傳影響的消費群體。1967年以前,西德的新娘大多喜歡佩戴由兩個金環重合而成的婚戒,於是戴比爾斯推出了"三環鑽戒"的新概念,即給"雙環戒"增添一個鑲鑽石的第三環。這一新概念使西德變成世界上第三個最大的鑽石消費國。
中國最早關於鑽石的記載是西晉時的作品,《列子·湯問》提到輥鉻之劍,和漢代「十洲記」提到的切玉刀。這些刀劍都鑲有鑽石。
訂了婚的女士們將戒指戴在左手無名指上的傳統,可追溯到早期的埃及人,他們相信愛情之脈從心臟直接通到左手無名指的指尖。透過一隻簡單的單粒鑽戒,鑽石為世上無數男女傳達了心中的情愫,散發出永恆的愛火。從結婚,到結婚周年紀念日,相愛的男女都用鑽石來表達情意,一隻鑲滿鑽石的圓形戒指,說的是"我倆的愛情沒有盡頭",代表永恆之愛(這個源自西方的傳統亦為東方人所接納),時至今日,人們以鑽戒作為愛的獻禮已蔚然成風。人們還將結婚60周年或75周年稱為鑽石婚,也將鑽石作為四月的生辰石。
數十億年前即誕生在地殼深處的鑽石,一直是無可比疑、不容超越的代表,並因為它的堅硬和美麗而價值不凡。鑽石是經得起時代變遷的古老寶藏,幾世紀以來早已成為永恆之愛的象徵。傳說中,邱比特的箭端鑲了鑽石,所以具有神奇的魔力!正因為它的光芒凌駕超越於任何寶石之上,古希臘人相信鑽石是隕落到地球上的星星碎片,甚至有人認為鑽石是天神滴落的眼淚;人們也一度認為鑽石是由天水或天露而來。在梵文中鑽石一詞即為雷電之意,藉以表達鑽石由閃電而生的信仰。直至今日現代科學的發展才告知人們鑽石並不是由天而降,相反而是破地而出的。古人還相信鑽石會生小鑽石,連著名的科學家波義爾(R.Boyle,1627-1691)也相信此種說法。在17世紀,葡萄牙的探險家認為"鑽石在接近地表處生長2-3年可長成",並以礦工為何若干年後再返回老礦區仍可採到鑽石為例證實這一觀點。
❻ 卡地亞鑽戒歷史
卡地亞公司簡介
卡地亞——瑞士歷峰集團旗下品牌。
1847年,Louis-Francois Cartier接掌其師Adolphe Picard位於巴黎Montorgueil街29號的珠寶工坊,卡地亞品牌於此誕生。
1888年,卡地亞嘗試在鑲嵌鑽石的黃金手鐲上裝上機械女表;到了1904年,卡地亞(Cartier)為老朋友山度士(SANTOS)製造的金錶一炮打響。從此,卡地亞手錶一直是上流社會的寵物,歷久不衰。
1899年卡地亞遷往現址,巴黎和平街13號。其後由卡地亞三兄弟Louis、Pierre和Jacques繼承家業。他們的足跡踏遍了世界各地,從印度到俄羅斯,從波斯灣到新大陸。1902年和1909年卡地亞分別在倫敦和紐約成立分公司,從此奠定了卡地亞的基礎。
卡地亞很快就獲得了歐洲王室的青睞。1902年即將登基為愛德華七世的威爾斯王子曾經贊譽卡地亞為「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他並於1904年委任卡地亞為英國王室的皇家珠寶供應商。卡地亞三兄弟游歷世界所體驗的異國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卡地亞精品的風格。
今天無論是高級珠寶、還是當代珠寶系列,例如Le Baiser Dragon(龍之吻系列),卡地亞精品都本著出色的製作工藝、獨特風格和專業技術,來傳達出品牌的價值。
品牌精神
卡地亞是世界珠寶界中最優秀的代表,英王愛德華七世曾贊譽其為「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The Jeweler of Kings, and King of Jeweler)。卡地亞代表了階級、品位、財富、高貴、堅貞和永恆。在全球擁有約170個精品店的卡地亞,歷經了150多年的市場洗練後,仍然始終如一地堅持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經營理念和服務理念,這種精神,也使卡地亞永葆崇隆的聲譽。
[編輯]品牌故事
1847年,卡地亞珠寶在巴黎誕生,它的創始人是路易·弗蘭科斯·卡地亞(Louis Francois Cartier)。
拿破崙三世執政後,巴黎又恢復昔日的浮華氣象,舞會盛宴成為經常的社交活動。卡地亞得到拿破崙年輕堂妹Mathilde公主的推薦,業務增長,並於1859年進駐巴黎市的時尚中心義大利大道。
卡地亞家族中的第三代路易·約瑟夫(Louis Joseph)是卡地亞文化中的靈魂人物。他有傑出的藝術才華,又是精明的生意人。他尋到設計家查爾斯·傑庫(Charles Jacqueau)為他創作世界一流的珠寶飾品,又覓得被稱為"美洲豹"的傑出女設計師珍妮·杜桑女士(Jeanne Toussaint),並使美洲豹型珠寶成為卡地亞的標志。路易·約瑟夫像是詩人,追求完美,又像魔術師,能把完美的夢想一一實現,他帶領卡地亞邁入了新的紀元。
1973年,卡地亞推出卡地亞精品系列,包括打火機、手錶、文具、皮具、香水、桌鍾、眼鏡、甚至餐具等產品,命名為"卡地亞式必需品"(Lse Must Cartier)。
值得一提的是全世界第一支兼具裝飾及功能性的現代腕錶,就是由卡地亞所設計。卡地亞在手錶的設計中融入珠寶鑲嵌的概念與技巧,使手錶呈現出另一種華麗與尊貴。Cartier華麗古典的造型使他的項鏈、手鏈、腕錶、戒指、耳環大受上流人士的歡迎。除了經典的三環設計外,大自然里的動物如大象、鳥也是Cartier珠寶中經常出現的主題。20世紀90年代推出的豹(Panthere)珠寶系列,也成為卡地亞的經典之一。
卡地亞不但是上流社會的表徵,也是見證永恆愛情的經典品牌。100多年來,卡地亞見證了無數永恆亘古的愛與承諾。因此不論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士,或是年輕的情侶們,卡地亞始終傳遞著無法抗拒的愛情魔力。
為了紀念創始人Louis Cartier對他妻子的懷念與深愛,依照她的昵稱而命名的香水"So Pretty De Cartier" 更見證恆久,獨具情懷。
珠寶設計需要經典美學,但還要加上當代的精神演繹,作品才能更具時代感,從而被人們接受。歷史悠久的卡地亞曾有過許多重要的設計專題,包括「系列主題創作」、「重現高級珠寶的藝術精粹」等,這些傳統設計理念對卡地亞影響深遠。時代特色結合傳統工藝神韻是卡地亞高級珠寶系列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流暢的線條、明澄的色彩中,卡地亞演繹著美的真諦——美在於簡單而不在於繁復、在於和諧而不在於沖突。
[編輯]卡地亞:皇帝與珠寶
百年以來,美譽為"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的卡地亞,一直以其非凡的創意和完美的工藝,為人類創制精美絕倫、無可比擬的曠世傑作。回顧卡地亞的歷史,就是回顧現代珠寶百年變遷的歷史。卡地亞的發展一直與各國的皇室貴族和社會名流保持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卡地亞的傳奇故事開始於1847年。Louis-FrancoisCartier(1819~1904)以自己名字的縮寫字母L和C環繞成心形組成的一個菱形標志,注冊了卡地亞公司,這意味著卡地亞的正式誕生,這顆心形的標志象徵著一個傳奇愛情故事和奢華王國的開始。
1853年卡地亞遷址到 RueNeuvedesPetitsChamps5號,這一時期的法國正處於拿破崙三世的統治之下。慶典和舞會是巴黎日常的社交活動,第二帝國的輝煌極大地推動了卡地亞公司的經營和發展。由於贏得了拿破崙年輕的堂妹---Mathilde公主的青睞,卡地亞的業務迅速地興隆起來,風靡了當時的巴黎皇室及貴族。
1859年,卡地亞又遷址到巴黎最時尚的中心地區boulevarddesItaliens9號。Louis-FrancoisCartier希望他的事業能在家族中代代相傳,於是將手藝傳授給長子Louis-FrancoisAl鄄fred(1841~1925),並讓他以合夥人的身份共同經營公司,於1874年最終將管理權交給他。之後,Alfred也於1898年與他的兒子LouisCartier以合夥人的方式延續卡地亞業務的發展。
1899年卡地亞邁出重要的一步,將店鋪遷至到巴黎的高級商品中心和平街(RuedelaPaix)13號,百年的老店裝潢典雅而豪華,直到21世紀的今天,卡地亞未曾遷址。1902年卡地亞在倫敦的Burlington大街開店,同年在紐約開店,開發美國的業務。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 MortonPlant大樓成為了卡地亞在美國的總部。這棟大樓是卡地亞以一條雙串黑珍珠項鏈與紐約地產大亨的夫人換取回來的,當時市值定位100萬美元。經過兩代傳人的不懈努力,卡地亞逐漸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腕錶珠寶商,深受歐洲皇室的推崇。英國王儲威爾士親王將卡地亞贊譽為是"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1902年,威爾士親王特地從卡地亞定購了27個冕狀頭飾,並在他被加冕為愛德華七世的典禮上佩戴。
1904年愛德華七世賜予了卡地亞皇家委任狀。此後,卡地亞又陸續得到了西班牙、葡萄牙、俄羅斯、暹羅、希臘、塞爾維亞、比利時、羅馬尼亞、埃及和阿爾巴尼亞等國王室及奧爾良公爵和摩納哥公國的委任狀。LouisCartier是個極富創造性的天才,鑒賞品位極高,而又具有出色的商業頭腦。他對奢華的裝飾品和鍾表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鍾表。他曾多次進行精密的技術革新,特別是著名的"魅幻時鍾",還申請了專利保護。在這兩個領域內,LouisCartier也充分地展現出他作為珠寶商的才能。
Cartire打火機 從20世紀初開始,LouisCartier把來自埃及、波斯、遠東和俄羅斯芭蕾(theBalletsrusses) 的一些設計靈感和風格融入到更富幾何圖案和抽象性的設計中。1906年,他們開始把濃郁的色彩和一些嶄新的材料,如縞瑪瑙、珊瑚等運用到設計中,並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在1925年巴黎舉辦的國際現代裝飾及工藝藝術展覽之後,被譽為"裝飾藝術"(ArtDeco),從此而聞名於世,並引領當代藝術及時尚的潮流。在LouisCartier的管理下,卡地亞不斷地保持著創新和活力。他革新了珠寶設計風格,這對珠寶和腕錶的發展有了巨大的貢獻,為貴重貨品市場出現的新形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他們三兄弟的努力下,高級珠寶 (HighJewelry)、鍾表和配飾變成了一種由卡地亞家族所引導的主要藝術領域。
在21世紀,卡地亞已經是全球最為頂級的奢華珠寶腕錶品牌,是經典和創新設計及優越工藝的代名詞,是珠寶和鍾表領域中的領導者。擁有百年歷史的卡地亞依舊以其優雅高貴的氣質打動著全球皇室貴族名流及明星,實現了當今時尚人士的奢華夢想,塑造了一個個舉世聞名的傳奇故事。它在五大洲擁有220多家精品店和獨一無二的經銷網路。卡地亞以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在每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都佔有重要的位置。卡地亞源自150年前的世代傳奇流傳至今,在奢華領域中散發著其獨特的魅力,書寫著成功的歷史。
❼ 請問鑽石的歷史是怎樣的
鑽石的准確由來至今仍是個謎。數億年前鑽石成形於地球深處的高溫高壓中,比天上的星星更為古老。Diamond這個字是從希臘文Adamas來的,意思是堅不可摧,不可戰勝。鑽石征服了世界,被世人頂禮膜拜,是鑄造愛情的魔法。
鑽石自發現以來,就關乎浪漫和傳奇。希臘人認為鑽石中的火彩是生生不息的愛情火焰。
在3000至4000年,鑽石的魔力征服了國王,女王和大臣。自誕生以來,鑽石就象徵著財富、權力、愛情、精神和神奇的權力。古時候國王穿著胸前鑲滿鑽石和珍寶的盔甲穿作。有人認為鑽石是星星墜落時的留下來的碎片;也有人認為是天神的眼淚在地上的結晶物。鑽石中蘊含眾神神奇的力量,佩戴它能威力倍增,超出常人。由於這些信念,士兵們作戰時會躲開國王和那些買得起鑽石鑲在胸前的人。
15世紀前,只有國王才能佩戴象徵力量、勇氣、不可戰勝的鑽石。數百年後,鑽石擁有了獨特的含義,那就是摯愛的禮物。有人說,愛神丘比特的愛情之箭的箭尖是鑽石做成的,因此無堅不摧,具有了征服愛情的力量。
世界各地千百萬人都說,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鑽石,它的神奇魅力和美麗浪漫,無法用言語表達,只能用心去感受。鑽石戒指作為訂情信物,可以追溯到1477年,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送給法國勃艮第的瑪利公主一枚鑽戒,從此開啟了贈送鑽石訂婚戒的傳統。古埃及人發現左手中指直接通往心臟,所以將戒指套在中指上,代表相愛一生。
公元前800年在印度的沖積河床中發現了第一顆鑽石,它源於哪座火山無從知曉。印度的沖積河床里蘊藏著大量的鑽石,18世紀後供應量銳減,或許導致了巴西的勘鑽熱潮。巴西成為繼印度之後又一個重要的鑽石產地。l866南非發現大量的鑽石礦藏,引發全球的淘鑽熱。l954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中又發現了大量鑽石。目前加拿大西部成為最新的淘鑽熱。
歷史上,人們通常在河流周圍的砂石中開采鑽石。1870年南非人在遠離河流的地方發現鑽石,從此開始了向地底挖掘鑽石的先河,促使當代先進的開采技術誕生,人們可在地表深處,甚至河流、海洋中開采鑽石。
切割:
把鑽石切成復雜的面,實際上是近代寶石工藝的一種做法。數百年來,未經切割的鑽坯通常不用於佩戴,而是當作護身符的,也有將天然的八角鑽石鑲嵌在戒指上。約在l074,匈牙利女王的王冠上鑲嵌的未經切割的原石,也許這是史上最早的珠寶首飾。13世紀法國和英國的皇室開始佩戴鑽石飾品。十六世紀的英格蘭的時尚潮人用鑽戒在玻璃窗上刻畫浪漫的誓言,他們稱鑽戒為「塗鴉環」。
史料記載,鑽石拋光(用鑽石粉)最早始於14世紀印度,當代也有資料表明始於威尼斯。最早鑽石切割始於l550年安特衛普。當地技師很快成立鑽石協會,安特衛普成為當時最重要的鑽石中心。
鑽石路線和鑽石中心:
印度鑽石通過兩條地中海路線達到威尼斯:南線途徑亞丁,衣索比亞和埃及,北線通過阿拉伯,波斯,亞美尼亞和土耳其。由於葡萄牙人發現直通印度的海路,促使安特衛普蓬勃發展成為鑽石中心。安特衛普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它便於從里斯本和威尼斯進口大量鑽坯。
1585西班牙攻打安特衛普,眾多鑽石切割師遷移到阿姆斯特丹。荷蘭公民自由的政策吸引了許多來自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和波蘭,逃避宗教迫害的鑽石工匠(包括許多猶太人)。
16世紀後期,隨著英國對當時世界產鑽中心——印度興趣日益濃厚,倫敦也繼而成為重要的切割中心和世界主要毛坯鑽石市場。
如今比利時、印度、以色列、中國、南非和美國成為世界著名的鑽石切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