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朝代視頻
⑴ 有關中國歷史朝代的電視劇排名先後
有關中國歷史朝代的電視劇有《楚漢傳奇》《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康熙王朝》。
1、《楚漢傳奇》
《楚漢傳奇》由高希希執導,汪海林、閻剛編劇,陳道明、何潤東、秦嵐、段奕宏、李依曉、楊立新、孫海英主演的80集史詩電視連續劇。
講述的是秦始皇猝死,奸臣弄權,秦二世繼位,殘暴不仁,濫征民力,民不聊生,流寇四起。恰此風雲際會之際,各英雄豪傑,烽起八荒,紛紛下海,群雄逐鹿中原。
2、《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製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唐國強、鮑國安、吳曉東、陸樹銘、李靖飛、洪宇宙、魏宗萬、張光北主演,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
該劇演述的是三國時代的故事,是魏、蜀、吳的興亡史,共分為《群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戰》(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戰》(65—77集)、《三分歸一》(78—84集)五大部分。中的風雲變幻。
3、《隋唐英雄傳》
《隋唐英雄傳》由黃海冰,鄭國霖,聶遠,謝君豪,林子聰,王繪春聯袂主演的一部以民間傳說及歷史故事綜合改編的古裝俠義電視劇。
該劇以南北朝時期北周楊林舉兵殲滅北齊班師後,侄兒楊堅又滅周建隋,自稱隋文帝,以秦叔寶為中心的瓦崗寨眾義士匡扶正義,輔佐李世民為歷史背景。
4、《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本劇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黨羽密布、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剛愎自用、練道修玄二十載,以一己之私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
5、《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由導演陳家林、劉大印執導,陳道明、斯琴高娃、茹萍、李建群、高蘭村、胡天鴿等主演。原名《康熙帝國》,一共50集,它是在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大帝》的基礎上改編的,其背景故事是清朝世祖順治帝的末年和聖祖康熙帝在位時的事跡。
該劇從順治皇帝哀痛愛妃董鄂妃病故時講起,直至康熙在位61年駕崩而止。第一次以正劇的角度濃墨重彩刻畫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滿傳奇的一生。
⑵ 中國歷史朝代列表
以下列出中國歷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1、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4、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5、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6、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7、西漢 前206年 - 23年;
8、新朝 8年 - 23年;
9、東漢 25年 - 220年;
10、三國 220年 - 280年;
11、 西晉 265年 - 316年;
12、東晉 317年 - 420年;
13、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4、隋朝 581年 - 618年;
15、唐朝 618年 - 907年;
16、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17、北宋 960年 - 1127年;
18、南宋 1127年 - 1279年;
19、元朝 1260年 - 1368年;
20、明朝 1368年 - 1644年;
21、清朝 1644年 - 1911年。
(2)中國歷史朝代視頻擴展閱讀:
1、中國歷史:
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第一個朝代-夏朝: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3、最後一個朝代-清朝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總計296年。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在清初的「康乾盛世」里,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
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實現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
⑶ 求中國歷史視頻的排列順序!!! 想從頭到尾了解中國歷史,從最早的朝代開始。。直到中國近現代史!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朝-漢朝-三國(魏蜀吳)-兩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宋齊梁陳)--隋--唐朝---=五代---北宋(遼)-南宋(金西夏蒙古)-元朝--明朝--清朝--民國--新中國
⑷ 中國歷史朝代梗概視頻
有啊有啊,之前在土豆無意間看到這個視頻,是各個電視劇裡面的片段剪出來專配上文字解說的屬視頻,幾乎橫貫了中國古代史,看著很不錯,分享鏈接給你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Hn-gam14dw/#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2InaM8BrxU/?FR=LIAN
~\(≧▽≦)/~啦啦啦歡迎追問,熱烈求採納!!!~~~
⑸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中國古代歷史朝代順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
具體如下表,表一:
(5)中國歷史朝代視頻擴展閱讀
歌訣: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⑹ 給我中國歷史朝代的演變過程
1、夏朝(前2070-前1600年)。
夏禹死後,其子啟擔任王,從而由「禪讓」轉變而「家天下」。
夏桀,雖智勇兼備,但生性殘暴,沉溺聲色。武力征服不從部落,且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盡搜刮民脂民膏,加劇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最終商湯伐夏成功,夏滅亡。
2、商朝(前1600-前1046年)。
不務朝政,攻打黃土高原和東夷地區。這些加劇了諸侯的背叛,削弱了商的力量。
岐山地區的周部落,休養生息,悶聲發財,最後商紂無奈自焚,商滅亡。
3、周朝(前1046年-前770年)。
周分為東西二周。
西周。這次要追溯到周宣王時期。周宣王時,土地改革中央加強了對土地的控制,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遭到大貴族的反撲。然後千畝之戰大敗,宣王的南國之師被摧毀。
到了周幽王,違背嫡長子繼承製,廢太子另立,引起諸侯不滿。加上褒姒,上演烽火戲諸侯,諸侯憤怒。而後,被廢太子聯合外公申侯,犬戎入侵鎬京,諸侯不救,西周滅亡。
東周。東周東遷後,大量土地分封與諸侯,控制諸侯的力量徹底消失,諸周天子成為傀儡,出現了春秋戰國局面。
4、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秦末年,皇子胡亥與宦官和丞相勾結奪位,逼迫太子扶蘇自殺。登基後重用趙高,朝廷內部矛盾激化。外憂。開疆擴土(嶺南地區)使得關中人力不足;北匈奴南侵,大部精銳北上阻擊;地方起義(陳勝吳廣)爆發。巨鹿之戰,章邯率殘部被項羽擊敗,劉邦趁勢入關中,秦滅。
5、漢朝(前202年-220年)
分為東西漢,中間有外戚王莽篡位,這不做說明。
西漢。漢武帝志在疆域,對外連年征戰,國力消耗殆盡。
霍光死後,外戚王莽逐漸掌權,6年,殺平帝廢孺子自立稱帝,西漢滅。主要是外戚奪權政變。
東漢。劉秀起兵,大敗王莽,稱帝,國號仍為漢。末年,後宮干政。竇太後垂簾聽政,竇氏家族將國庫掠奪一空。而後,鄧太後鏟除竇太後,重用宦官和外戚,這些都孤立了皇權,使之成為傀儡。220年曹丕稱帝,漢滅。
6、三國時代(220年-280年)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蜀國阿斗寵信宦官黃皓,不勤政,不納諫。因荊州孫吳殺關羽,蜀吳聯盟開始破碎。諸葛亮和姜維常年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九伐中原)耗盡國庫,軍力下降。鄧艾,鍾會伐蜀。鄧艾繞過蜀國前軍,奇襲益州(成都),此時國內空虛無軍可戰,阿斗降,蜀滅。
吳國政局動盪,國主孫皓荒淫殘暴,軍心渙散;而此時司馬炎隔江相對,招撫渡民,輕徭薄役,並在江邊安營紮寨,訓練水師。279年,攻破建業(南京),吳滅。
7、晉朝(265年-316年)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西晉時期,出現了五胡亂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結合,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羌,契丹,氐)。大量土地荒蕪,百姓戰死,加上天災大旱,國力極為虛弱。之後,匈奴首領大舉南侵,攻入洛陽,西晉滅。
東晉時期,主要是軍閥奪權。劉裕經過一系列戰爭,不斷膨脹軍事實力,領土面積,徹底控制了東晉朝政。最後逼迫司馬德文禪讓,東晉滅。
8、南北朝(420年-581年)
這是一個混亂時期,很復雜,參與的國家太多了(宋,梁,齊,陳,北魏,北周,北齊)。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魏,齊,周。
楊堅輔政,逼迫靜帝禪位。
9、隋朝(581年-618年)
前期大興土木,建大興城、開鑿運河;後期又修建洛陽城、隋煬帝肆意揮霍國庫;軍事上,三次遠征高句麗,隋朝國力銳減,士兵消耗殆盡,階級矛盾加劇。
群雄割據,李密,王世充,竇建德,李淵等起兵。最後李淵攻入長安。618年,稱帝,隋滅。
10、唐朝(618年-907年)
期間有武則天政變,雖為周,納入唐。
安史之亂:府兵制遭到破壞,士兵無地可耕,逃亡。府兵制改募兵制,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將權力交給節度使。安祿山與宰相楊國忠不和,聯合契丹,突厥等民族攻入長安,奪取洛陽,玄宗出逃,軍事力量完全喪失。
地方割據。中央薄弱,地方割據,全國混戰。為了削藩,中央力量耗損一空。窮兵竇武,加劇階級矛盾,激化黃巢起義。朱溫在鎮壓起義時崛起,控制政權。907年,篡國,唐滅。
11、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923年,後梁北太原晉王李存勖滅,建立後唐,地方起義。
936年後唐被契丹滅(石敬瑭勾結),建立後晉,外族入侵。
947年後晉被契丹滅,建立遼,外族入侵。
947劉知遠建立後漢。
951年郭威篡權,建立後周,政變奪權。
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
12、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宋失去屏障,金人長驅直入。1125年金完顏家族南侵,宋軍失敗,割地議和。宋朝軍事力量大大下降,主戰大臣遭擠壓。1126年,徽欽宗被擄。1127年,北宋滅。
南宋。蒙古鐵木真在北方完成大一統,積累了雄厚的軍事實力。宋朝軍事將領岳飛被殺,岳家軍戰鬥力瓦解。由寧宗理宗開始,丞相都缺少治世之才,有的更是奸佞。1279年,崖山戰敗,陸秀夫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南宋滅。
13、元朝(1206年-1368年)
民族矛盾。瘋狂擴張實行搶掠屠城;多民族的不平等(蒙古人最高等,由北往南逐漸降低,黃河長江流域的漢族最低等),引起其他民族不滿,矛盾尖銳。統治上,因對中原(封建社會)認識不足,政治基礎薄弱,失去漢族擁護。
地方割據。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等紛紛起兵,天下大亂。後期,因蒙古南移,北方草原部落乘機發展,脫離蒙古。1368年,朱元璋北伐,常遇春徐達等能征善戰,攻陷大都改為北平,元順弟北逃,朱元璋南京稱帝。
14、明朝(1368年-1644年)
經濟上因為社會進步,資本主義等萌芽,經濟發展明顯,需要更多貨幣政策以防止通貨膨脹或緊縮,當時沒有這個能力,因此農商業手工業等波動較大,阻礙了生產力進步;連年東征(出兵朝鮮抗倭,鳴梁海戰就在這時候),消耗了諸多軍事力量;
政治上,張居正改革失敗,階級矛盾嚴重;三大奇案引起政局不穩,百官變動,人才流失。魏忠賢時期,政治極為黑暗腐敗,捕殺東林黨,黨羽斗爭加劇,朝政動盪,國庫日漸空虛。軍事上,袁崇煥回京被殺,失去關寧防線;加上中原地區旱災嚴重,無糧可食。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煤山自縊,明滅。
15、清朝(1644年-1911年)
閉關鎖國,禁錮思想,科技進步緩慢;社會制度上,落後列強的資本主義制度,生產關系生產力得不到解放。
外敵太過強大(八國聯軍),列強帝國的不斷入侵一方面消耗的清軍事力量,另一方面不平等條約中割地賠款國庫空虛,喪失民族氣節,民眾大失所望,得不到群眾基礎擁護。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洋務運動,階級矛盾爆發。
西方思想與傳統思想沖擊,資本主義救國熱情空前高漲,為階級矛盾。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成立中華民國,1912年,溥儀退位,清滅。
(6)中國歷史朝代視頻擴展閱讀:
中國自秦以來,一共出過九個大一統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在分裂割據時期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它們是:
1、三國鼎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
2、東晉時期五胡十六國:前趙(漢趙)、北涼、夏、後趙、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後涼、仇池、後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後蜀,共二十二個,不止十六個,東晉後滅於桓楚;
3、南朝的劉宋、蕭齊、梁、後梁、南陳,共五個;
4、北朝的北魏(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三個;
5、五代時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個;
6、十國的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共十個;
7、西夏、遼、金、西遼、北遼、吐蕃、大理,蒙古,共八個。
當然還有很多短暫的地方政權,農民起義政權不被正史承認。
⑺ 我要找一個有關中國歷史朝代,又包含我國曾有的土地的視頻。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闊的王朝,國力最強盛的王朝
從疆域的廣闊度來說,連後來第二大的清朝也不能和元朝相提並論。《元史·地理志》言元朝的疆域是:「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面積相當於今天中國疆土的兩倍。全國劃分為中書省和十個行中書省,以及宣政院管轄的西藏地區。.大元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亞,越過貝加爾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總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千米。.全國劃分為由中書省所直接管轄的首都附近的腹里地區(即今河北、山東、山西及內蒙古部分地區)、由宣政院(初名總制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今西藏),以及10個行中書省(分別為陝西、遼陽、甘肅、河南、四川、雲南、湖廣、江浙、江西、嶺北行中書省)。此外,大元曾於朝鮮半島設立地位十分特殊的征東行省(又稱征日本行省):行省丞相由高麗國王兼任,自辟官屬,且財賦不入都省,故與其他行省性質不同。.魏源《元史新編》說:「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過於漢唐。」 虞集在《廬陵劉桂隱存稿序》中評價當代文人說:「國朝廣大,曠古未有。起而乘其雄渾之氣以為文者,則有姚文公其人。」 貫雲石在散曲《雙調·新水令·皇都元日》中歌頌:「江山富,天下總欣伏。忠孝寬仁,雄文壯武。功業振乾坤,……賽唐虞,大元至大古今無。」.蒙古汗國作為一個蒙古族建立的政權,在經過對歐亞非廣大地區的征服後,在文化思想領域也主動或被動地吸收集合了多種文明長處,因此,到了整個元朝統治時期充滿了「漢法」與「色目法」的主導地位之爭。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不僅在中華文化史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在諸多領域出現了新的飛躍,推進了中國多元一體文化的發展進程,開創了中國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對中華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元朝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空前繁榮,使不同地區、國家和地區間的經濟文化雙向交流加速。中國的火葯、指南針、印刷術傳入阿拉伯和歐洲,推進了這些地區的文明進程。阿拉伯的醫學、天文學、農業技術,歐洲的數學、金屬工藝,南亞的雕塑藝術等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