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的戰役

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的戰役

發布時間: 2021-08-03 14:42:01

『壹』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三大戰役

中國歷史上著名戰役很多,但驚心動魄戰役、盪氣回腸、以少勝多的戰役非以下三場戰役莫屬。
1.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曹操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今河南境)糧屯,全殲袁軍,燒毀全部囤糧。
消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余,袁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繼而擊潰袁軍主力。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袁紹則從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有名戰例。
2.赤壁之戰,是指孫權、劉備聯軍(五萬人左右)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八十萬曹軍 ,奠定三國三足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曹、劉、孫三家爭奪荊州之戰揭開序幕。
此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沒有機會以如此大規模進行南征,但仍舊占據著南陽、南郡二郡(之後從南郡、南陽郡中分置襄陽郡、南鄉郡[一說章陵郡]),劉備則開始揮軍向長江以南的零陵 、武陵、桂陽、長沙四郡發起進攻,孫權則命令周瑜圍攻南郡治所江陵縣。
3.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後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是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前秦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後建立了十餘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貳』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

以少勝多的戰例
牧野之戰 姜尚、周武王不足10萬(一說4.5萬)——17萬(一說70萬)商全軍覆沒
柏舉之戰 孫武、伍員、磕閭3萬——20萬 千里破楚,五戰入郢
陰晉之戰 吳起5萬——50萬 大敗秦軍
伊闕之戰 白起10萬——24萬 全殲
鄢郢之戰 白起 7萬余-----楚國舉國之兵(一說35萬) 全殲35萬
即墨之戰 田單不詳 將燕軍逐出齊國
鄗代之戰 廉頗、樂乘20萬——60萬 大敗燕軍
巨鹿之戰 項羽6萬——40萬 殲滅
彭城之戰 項羽 3萬——56萬 殲20萬
井陘之戰 韓信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濰水之戰 韓信 數萬——20萬 滅齊,
昆陽之戰 劉秀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祝阿、臨淄之戰 數萬——20多萬 滅張步,平齊
赤亭之戰 虞詡3千——數萬
兗州之戰 曹操 數萬——數10萬 迫降30萬
官渡之戰 曹操3萬——11萬 殲8萬餘人
赤壁之戰 周瑜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合肥之戰 張遼7000——10萬(一說3萬) 大敗吳軍
涼州之戰 馬隆 3500——數萬 平定涼州
彝陵之戰 陸遜5萬——9萬(本軍四萬,援軍五萬)
前秦滅前燕之戰 王猛6萬——30萬 殲敵近20萬
淝水之戰 謝玄8萬——97萬(一說87萬) 苻堅敗至洛陽,僅剩10餘萬
鍾離之戰 韋睿、曹景宗 20萬——數十萬 北魏死傷被俘30萬
鄴城之戰爾 朱榮 7千——30萬
北伐之戰 陳慶之 七千——50多萬 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
沙苑之戰 宇文泰數萬——20萬 伏擊戰,殲8萬餘人
玉壁之戰 韋孝寬不詳——15萬左右 城邑保衛戰,殲7萬餘人
金鄉之戰 於仲文8千——10萬 全殲敵軍
淺水原之戰 李世民 不詳——10餘萬 消滅薛仁杲
虎牢之戰 李世民5萬——10餘萬 殲滅竇建德
唐平蕭銑之戰 李靖不詳——40餘萬 平蕭銑
奉天、靈台之戰 郭子儀不詳——30餘萬(一說數十萬) 殲敵近10萬
太原之戰 李光弼不滿萬人——10萬 城邑保衛戰,殲敵7萬餘人
雍丘之戰 張巡3千——數萬 城邑保衛戰,不詳
睢陽之戰 張巡 6800——13萬 城邑保衛戰,殲12萬人
嘉山之戰 郭子儀、李光弼 不詳——5萬余 殲敵4萬
象牙潭之戰 周本 7千——數萬 俘5千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劉舜卿 不詳——20多萬 擊退夏蕃聯軍
達魯古城之戰 完顏阿骨打 不詳(一說2萬)——27萬 大敗遼軍
護步達岡之戰 完顏阿骨打 2萬——70萬 大敗遼軍主力
六合之戰 趙匡胤2千——2萬 殲5千
和尚原之戰 吳絳、吳璘 數千——10餘萬 俘萬余,大敗金軍
順昌之戰 劉錡1.8萬——10餘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郾城之戰 岳飛3千——11.5萬(騎兵15000,步兵10萬),大敗金軍
八盤山 岳飛8百(精兵)——10萬,大敗金軍
陳家島海戰 李寶3千——10萬 海戰,全殲金軍
採石之戰 虞允文1.8萬——17萬 水戰,大敗金軍
海州之戰 魏勝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六合之戰 畢再遇 不詳——1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廬州之戰 杜杲 不詳——號8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邊堡寨之戰 成吉思汗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 成吉思汗 4萬——8萬 全殲
迦勒迦河之戰 哲別、速不台 不足3萬——8萬 全殲
賽約河之戰 拔都、速不台 不足5萬——10萬 全殲
鄂州之戰 伯顏20萬——60萬 大敗宋軍
丁家洲之戰 伯顏 10萬——13萬 大敗宋軍精銳
崖山海戰 張弘范、李恆 數萬——20萬 海戰,全殲
虎嘯山之戰 張庭瑞、焦德裕 5千——數萬 大敗宋軍
鄱陽湖之戰 朱元璋20萬——60萬 水戰,全殲陳友諒
白溝河之戰 朱棣 1O余萬——60萬 死傷10多萬
上峰嶺之戰 戚繼光 1500——2千 殲敵倭寇300餘人
渾河之戰 努爾哈赤80人——800人 奇跡
薩爾滸之戰 努爾哈赤 4.5萬——約11萬 殲敵約5萬人
貴陽之戰王 三善 2萬——10萬 扭轉了平叛戰局
清征達瓦齊之戰 阿五錫、巴圖濟爾噶勒 22——2千餘人 奇跡
渾河之戰 長齡 4萬——10多萬 收復南疆西四城
黃橋戰役新四軍 5千——1.5萬 殲敵1.1萬人
蘇中戰役解放軍 3.3萬——12萬 七戰七捷,殲敵5.3萬人
淮海戰役解放軍 60萬——80萬 殲敵55萬

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的坎尼之戰:前216年8月,漢尼拔誘使羅馬軍隊進入義大利東南部阿普利亞境內的坎尼地區,進行了西方古代戰爭史上著名的坎尼之戰。會戰中,漢尼拔發揮騎兵優勢,以5萬兵力幾乎全殲羅馬8.6萬軍隊。

亞歷山大長征10年,橫掃波斯、埃及、腓尼基,從土耳其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伊蘇斯(3萬5對12-13萬)、高加米拉(47000對10萬)都是西方的範例戰役。
漢尼拔50000私人武裝(多數是土匪)在亞平寧半島縱橫16年,北辰為西方戰略之父。最有名的是坎尼會戰,5萬對6萬9(也有說9萬的),人少的一方在開闊地上包圍人多的一方。

科爾特斯率領600人的西班牙殖民軍征服了擁有500萬人口的墨西哥阿茲特克帝國
皮薩羅的率領500人的西班牙殖民軍征服了擁有600萬人口的秘魯印加帝國
這個才是真正的以少勝多的戰爭
奧斯特里茨會戰(又稱三皇會戰)。是役,法皇拿破崙一世以劣勢兵力戰勝俄皇亞歷山大一世、奧皇弗朗西斯一世的聯軍,徹底摧毀了歐陸諸侯的抵抗,法蘭西第一帝國由此如日中天
此外還有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薩拉托加大捷,此戰意義不言而喻

阿貝拉會戰
亞歷山大大帝即位後的次年便率領3萬步兵、5000騎兵和160艘戰船向波斯進發。公元前334年5月,亞歷山大在格拉尼卡河岸上首戰告捷,打開了通往小亞細亞的道路。接著,在公元前333年,又獲得了伊沙斯的第二次會戰的勝利。此後,亞歷山大揮師南下,進敘利亞,克腓尼基(今突尼西亞),並於公元前332年進入埃及,在尼羅河三角洲建立了亞歷山大城。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渡過尼羅河,向兩河流域進軍(今伊拉克境內的幼法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年10月1日,亞歷山大在底格里斯河左岸的阿貝拉城附近的在高格米拉平原上同波斯軍隊進行了一場著名的戰役,史稱阿貝拉會戰。
這次會戰,波斯軍被殺數萬人,馬其頓軍只損失100—500人和1000匹馬。在西方世界的戰史中,所有一切的決定性會戰,這一戰要算是最驚天動地的。亞歷山大勇於脫出當時在戰爭中的死板格式,不落舊俗,不守陳規,敢於創新,勇於變革。結果竟把多於自己數十倍的波斯大軍打得潰不成軍,連不可一世的波斯王也落荒而逃。人們把亞歷山大的軍事成就,稱作古希臘軍事哲學的重要開端,並推崇他為西方古典軍事戰略的創始人。

『叄』 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戰役有那些

1、柏舉之戰。前506年,吳王闔閭以救援蔡國為名,親率三萬吳軍深入楚國境內,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將。在逼迫楚軍退出蔡國回國之後,舍棄擅長的水軍,改由陸路奇襲。最後在柏舉,20萬楚軍主力被吳軍擊敗,吳軍長驅直入,很快就佔領楚都郢城,楚國幾近滅亡。

5、官渡之戰。199年六月,袁紹率十萬大軍南下,直取許昌,曹操則領兵二萬以主力在官渡一帶守住要塞迎戰,此後兩軍相峙於官渡,袁軍兵力仍占優,而曹操缺兵少糧,只可速戰不可久峙。曹操親自率軍奇襲烏巢,將袁軍糧草燒盡,袁軍無糧,軍心渙散,曹軍以少勝多,擊潰袁軍。

『肆』 中國歷史上十大以少勝多的戰役排名

1:牧野之戰 統帥:周武王,姜子牙 兵力:10餘萬 VS 17萬 戰績:使敵全軍覆沒! 功績: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

2:長平之戰 統帥:白起 兵力:35萬 VS 45萬 戰績:坑殺四十萬 功績:以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奠定秦統一基礎著稱!

3:桂林之戰 統帥:田忌為帥,孫臏之功! 兵力:8萬 VS 10萬 戰績:劫殺數萬魏軍,擊敗魏國大軍! 功績:圍魏救趙,孫臏巧妙運用戰略戰術,為後世軍事戰略典範! 也為齊國稱霸與崛起奠定了基礎!

4:巨鹿之戰 統帥:項羽 兵力:2萬 VS 40萬 戰績:殲敵30多萬,為西線劉邦軍團直搗洛陽奠定了基礎! 功績: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滅秦之決定戰役!

5:垓下之戰(結束4年楚漢戰爭,奠定漢400年江山,) 統帥:韓信 兵力:60萬 VS 10萬 (列為以少勝多的原因是每次接戰韓信都是以不足上萬人的大隊殲滅項羽各小團隊的兵力,此次戰役名為動用60萬,實則基本上都是處於包圍之用,用來殲敵之數少之又少,還以一曲四面楚歌一面之間吹散八千吳中子弟兵) 戰績:全殲 功績: 1:時發起戰略追擊,積極調集援兵,多路圍攻,以絕對優勢兵力全殲楚軍,創造了中國古代大規模追擊戰的成功戰例。 2:是楚漢相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它既是楚漢相爭的終結點,又是漢王朝繁榮強盛的起點,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因其規模空前,影響深遠!

6:衛青,霍去病第三次北擊匈奴的戰役 統帥:衛青,霍去病 兵力:10萬 VS 不詳 戰績:殲敵數萬,匈奴全體西遷! 功績: 1:(結束匈奴自戰國以來對中原近400年的邊境侵擾歷史,匈奴西遷又對歐洲歷史產生重大影響)! 2:使游牧鐵騎向農耕軍隊請降,在中外古代史上這也是史無前例的。霍去病給一個飽經挨打的農耕社會帶來的光輝像太陽一樣照耀著世人的眼,粉碎了胡人不可戰勝的神話,對國人而言,恢復信心才是最重要的。現在叫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通過軍事手段達成政治目標。

7:昆陽之戰 統帥:劉秀 兵力:不足兩萬 VS 42萬 戰績:王邑只率數千逃回洛陽,其餘全殲! 功績:以少勝多,推翻新朝,成立東漢!

8:赤壁之戰 統帥:周瑜 兵力:5萬 VS 24萬 戰績:擊退曹操軍團,殲敵不明 功績:奠定三國鼎立局面

9:淝水之戰 統帥:謝玄 兵力:8萬--97萬 戰績:伏殲至洛陽,對方僅剩10餘萬 功績:以少勝多,奠定南北朝對峙局面

10:鄱陽湖大戰 統帥:朱元璋 兵力:20萬 VS 60萬 水戰 戰績:全殲 功績:中國古代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水戰! 為大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伍』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

1、淮海戰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在地方部隊的配合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歷時66天,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區域內,發起了偉大的淮海戰役(國民黨方面稱為「徐蚌會戰」)。

戰役首殲黃伯韜兵團,繼殲黃維兵團,再殲杜聿明集團,解放軍以傷亡13.4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共計55.5萬餘人,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戰役。

2、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3、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4、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5、巨鹿之戰: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7年,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急調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扎在巨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項羽為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主動請纓,於是楚懷王便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六萬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5)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的戰役擴展閱讀:

淮海戰役是在經濟落後、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進行的。戰役規模空前,作戰時間長,戰區面積大,軍用物資的供應量和傷員的運送量都很大。淮海戰役發起之前,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就一再指示要充分發動群眾,做好戰役的後勤准備工作。

地方各級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將一針一線、一塊銅板、一粒糧食節省下來,集中起來,送往前線,人民群眾提出了「一切為了支援前線」,「傾家盪產,支援前方」的豪邁口號。各地涌現出許多父子爭著上前線、妻子送郎去前方的動人場面。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淮海戰役期間,先後有12個縱隊在徐州東南作戰,每天需要糧食300萬斤,後來隨著戰事的演進,每天需要500萬斤之多。前線和後方的解放區人民,節衣縮食,想方設法為子弟兵籌集糧食、碾米磨面、運送糧草。

婦女們為了不讓子弟兵受凍,不分晝夜地縫制棉衣、棉被、軍鞋,甚至不顧寒冬把自己的棉衣棉被拆了給子弟兵做軍衣軍鞋。整個戰役期間,空曠的皖北平原上,一條條送糧長龍在風雪中行進,構成了一幅氣吞山河、蔚為壯觀的歷史畫卷。

以少勝多 讀音:yǐ shǎo shèng ō

釋義:以少量的精兵強將,戰勝強大的敵人。

出處: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

『陸』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行軍打仗靠的是指揮著出色的作戰本領,因此行軍打仗的人數往往不能作為戰爭成敗的判斷依據。在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很多,最著名的主要包括以下三場戰役。

第三場:赤壁之戰。在208年時,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大破曹操大軍。當時孫劉的兵力僅在五萬左右,而曹操卻出動了二十多萬的兵力。雖然雙方的實力如此懸殊,但由於赤壁的獨特地理環境,孫劉聯軍最終以火攻的方式奇襲曹軍,獲得了戰爭的勝利。而這場戰爭,也幫助孫、劉各自拿回了荊州的部分領土。

『柒』 中國古代著名的4大以少勝多戰役

官渡戰役,淝水之戰,赤壁之戰,巨鹿之戰。
【拓展資料】
官渡之戰,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此戰曹操善擇良策,攻守相濟,屢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對獲取勝利起重大作用,集中體現曹操卓越的用兵謀略和指揮才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淝水之戰,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後建立了十餘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將章邯、王離所率40餘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捌』 歷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一、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歷史上投入兵力超過百萬的大規模作戰。前秦兵力95萬,東晉兵力8萬。東晉主動出擊,戰勝前秦。

前秦戰略指揮失誤,導致撤退的時候,自己的兵馬互相踩踏而亡舉不勝數,指揮者又不能有效的組織兵力進攻,兵敗如山倒。前秦的失敗歸根結底是,沒有經驗的大規模作戰,導致了戰略的失誤。

二、鄱陽湖之戰

陳友諒領兵60萬,朱元璋兵力23萬,此次戰役是中世紀上規模最大的水戰。陳友諒的戰略指揮失誤是造成這場戰役失敗的直接原因,朱元璋充分利用陳友諒的失誤,運用風向、水流等自然條件搶佔用有利地形。

在冷兵器時代,充分的發揮火器的作用,並運用火攻,創造了我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三、白溝河之戰

這場戰役是明朝的皇位爭奪戰的轉折點。明朝兵力60萬,燕王朱棣親率10萬兵力。這場戰役前期是明朝占據優勢,朱棣做困獸猶斗。但是在困境中,朱棣兵馬斬殺敵方大將,導致了敵軍軍心混亂,開始逃跑,朱棣乘勝追擊,獲得了勝利。

四、巨鹿之戰

秦將章邯率軍40萬,楚霸王項羽領兵20萬。章邯率軍打敗了項梁,認為楚軍不足為慮,產生了驕傲的心理。率軍北上圍困趙軍於巨鹿,趙王向各路諸侯求救。

諸侯恐懼秦軍的強大,沒有人敢去迎戰。項羽為了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率軍主動出擊。項羽破釜沉舟,讓士兵僅帶三天糧食,士兵的士氣達到了頂峰狀態。分割、孤立敵軍,讓章邯和王離之間失去聯系,造成了局部上的優勢。

不留後路的做法,讓士兵同仇敵愾,奮勇殺敵,九戰九捷。大局的勝利讓各個諸侯才有勇氣加入戰爭。巨鹿之戰是項羽最得意的一次戰爭,把自己的作戰指揮發揮的淋漓盡致。

五、牧野之戰

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次以少勝多代表性的戰役。姜子牙帶領著諸侯周室組織的5萬兵力,先發於人。和商朝在牧野對戰,商朝的17萬大軍被打敗。商朝失敗的很大原因在於兵力的組成,大半的奴隸和戰俘用在了戰場,被周給策反。周5萬兵力勝商17萬兵力。

(8)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的戰役擴展閱讀:

淝水之戰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

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

前秦壽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堅,苻堅先下手為強,殺掉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不稱皇帝)。苻堅重用漢人王猛之後,國力大增,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並吞鮮卑拓跋氏之代國,西方兼並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

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為他認為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才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馬矅開始親政,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陳郡謝氏成為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同年,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已經臨近。當時的東晉,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屬於謝氏當政,謝安盡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系,以為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

參考鏈接:淝水之戰_網路

『玖』 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勝枚舉,其中著名的4大以少勝多戰役叫什麼

中國古代著名的4大以少勝多戰役是:
1、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 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 )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2、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3、赤壁之戰,是指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八十萬曹軍並由此奠定三國三足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4、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後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後建立了十餘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拾』 歷史上最有名的以少勝多的五大戰役是

1、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數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2、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3、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4、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5、薩爾滸戰役是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間,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大敗明軍四路進攻的反擊戰,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

薩爾滸之戰以明朝攻圍後金,後金防衛反擊的形式發生,在這次戰役中,後金軍在作戰指揮上運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約5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此戰役以明軍大敗而告終。此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