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長子的歷史

長子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3 14:42:05

❶ 長子歷史200字

夏時屬冀州。商時屬黎國地,周初,周武王大封諸侯,為大史辛甲封邑。春秋時期,屬晉。周烈王23年(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為韓國潞州屬縣。周赧王53年(前262年),屬趙地。秦朝時期,屬上黨郡,郡治置長子縣城。漢襲秦制。三國時,為魏屬縣。晉時,仍屬上黨郡。孝武帝太元11年(386年)慕容永稱帝於長子縣。建立西燕,長子縣為西燕都城,後遂為後燕地。531年,劃長子縣西部與寄氏一部合並。建樂陽縣於長子樂陽村(今岳陽村),同屬上黨郡。北齊至北周,統屬壺關縣地。隋開皇九年(589年)置寄氏縣於長子城。改為寄氏縣。開皇18年(598年)復為長子縣,前後均屬上黨郡。唐初先改潞為州,後又劃全國為十道,以道轄州,長子縣屬潞州,歸河東道。宋朝仍屬潞州。元朝實行省制,省下設路,路下設州。長子縣屬晉寧路潞州管轄。明、清時,屬冀南道潞安府和山西省潞安府。民國八年(1919年)廢府州設道。長子縣屬冀寧道,歸山西省。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道,直屬山西省。民國二十七年(1937年)屬山西省第五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1-1945年),先後隸屬晉冀魯豫邊區第二十三專署、太岳行署第二專署、太岳行政公署第一專署。1949年屬長治專署。1958年8月,長子縣、屯留縣合並為屯長縣,歸晉東南專署管轄。同年11月,撤銷屯長縣,並入長治市。長子縣為聯社,直屬長治市政府。1959年6月,又恢復屯長縣。1961年屯長縣分治,長子復為縣,屬晉東南專署管轄。1971年屬晉東南行署。1985年7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長子縣屬長治市轄。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❷ 山西長子縣的來歷

長子縣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華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在這里試驗種五穀,教民農耕,堯舜時代,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並由引得縣名,秦漢400年間,長子城一直為上黨郡郡治,,東晉十六國時,慕容永據長子稱帝,為西燕國都。北魏仍為長子縣,北齊廢。隋開皇九年寄氏縣來治,於開皇十八年復稱長子縣。此後,縣名歷代不改。

長子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長子縣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華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在這里試驗種五穀,教民農耕,堯舜時代,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並由引得縣名,並簡稱為"丹城"。千年古剎法興寺、崇慶寺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的唐宋彩塑、唐代建造的石舍利塔、燃燈塔堪稱國寶。迄今二億五千萬年的仙翁山木化石群,無論歷史的久遠,還是群落的規模,在亞洲乃至世界都較為罕見;因《山海經》記載的「精衛填海」的美麗傳說而聞名遐邇的發鳩山就坐落在該縣境內的西部。全縣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8處,藏有石器、銅器等珍貴文物1000多件。

❸ 長子縣曾經是歷史上哪一國家的國都

西晉時鮮卑話慕容永建立西燕國,長子城為國都。

長子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東距長治市區21公里,北距太原市234公里,跨越太行山可探中原地區和華北平原,距首都北京650公里。 幅員1029平方公里,轄5鎮18鄉,399個行政村,35萬人口。全縣國土總面積1029平方公里,總人口近35萬,素有「中國青椒之鄉」的美稱,當地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往昔堯王的故里、丹朱的封地、精衛的故鄉、西燕的古都。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2007年被評為中國千年古縣。
長子縣是中華民族文明發祥地之五。傳說炎帝神農氏在境內頭號頭山嘗百草興稼穡,完成了人類從游牧狩獵到定居農耕的重大轉折。境內發鳩山,為《山海經》記載古代神話故事「精衛填海」的銜木之地。堯封長子丹朱於境,長子縣由此得名。

周初為太史辛甲封邑。

秦漢兩代置長子縣,為統領14縣的上黨郡治所在地。

❹ 長子的歷史變遷

您好!
長子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東望太行與長治縣搭界,西枕太岳與沁水、安澤為鄰,南接高平、北毗屯留。
夏時屬冀州。
商時屬黎國地。
周初,周武王大封諸侯,為大史辛甲封邑。
春秋時期,屬晉。周烈王23年(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為韓國潞州屬縣。周赧王53年(前262年),屬趙地。
秦朝時期,屬上黨郡,郡治置長子縣城。
漢襲秦制。
三國時,為魏屬縣。
晉時,仍屬上黨郡。孝武帝太元11年(386年)慕容永稱帝於長子縣。建立西燕,長子縣為西燕都城,後遂為後燕地。531年,劃長子縣西部與寄氏一部合並。建樂陽縣於長子樂陽村(今岳陽村),同屬上黨郡。
北齊至北周,統屬壺關縣地。
隋開皇九年(589年)置寄氏縣於長子城。改為寄氏縣。開皇18年(598年)復為長子縣,前後均屬上黨郡。
唐初先改潞為州,後又劃全國為十道,以道轄州,長子縣屬潞州,歸河東道。
宋朝仍屬潞州。
元朝實行省制,省下設路,路下設州。長子縣屬晉寧路潞州管轄。
明、清時,屬冀南道潞安府和山西省潞安府。
民國八年(1919年)廢府州設道。長子縣屬冀寧道,歸山西省。
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道,直屬山西省。
民國二十七年(1937年)屬山西省第五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1-1945年),先後隸屬晉冀魯豫邊區第二十三專署、太岳行署第二專署、太岳行政公署第一專署。
1949年屬長治專署。
1958年8月,長子縣、屯留縣合並為屯長縣,歸晉東南專署管轄。同年11月,撤銷屯長縣,並入長治市。
長子縣為聯社,直屬長治市政府。
1959年6月,又恢復屯長縣。
1961年屯長縣分治,長子復為縣,屬晉東南專署管轄。
1971年屬晉東南行署。
1985年7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長子縣屬長治市轄。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❺ 長子的歷史變遷,急用!!!

http://tieba..com/fkz=56375215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5%9E

http://ke..com/view/616.htm

http://ke..com/view/49189.htm
補充:
太多了……
補充:
中國上古神獸:白虎、玄武、朱雀、青龍、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白澤、鬼車、鑿齒、橫公魚、吼、重明鳥、畢方、饕餮、遠飛雞、腓腓、諸犍、混沌、應聲蟲、慶忌、贔屓、狴犴、貔貅、螭吻、椒圖、囚牛、蒲牢、睚眥、狻猊、夔、禺疆、猰貐、禍斗、虛耗、五通神、三足烏、化蛇、英招、玄蜂、青牛、呲鐵、

山臊、火鼠、商羊、訛獸、民鳥、欽原、鉤蛇、並封、夫諸、當康、山蜘蛛、鳴蛇、南海蝴蝶、幽安鳥、狸力、馬交、孰胡、媼、患、九嬰、飛廉、奚鼠、傲因、天狗、三角獸、九尾狐、九嬰、山犭軍、角端、燭龍、土螻、諦聽

日本的:一尾守鶴、二尾貓又、三尾磯憮、四尾鼠鮫、五尾彭侯、六尾雷獸、七尾貉、八尾鬼牛、九尾妖狐

❻ 長子名字的來歷80字

長子名字的來歷80字長子縣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華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在這里試驗種五穀,教民農耕,堯舜時代,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並由引得縣名,秦漢400年間,長子城一直為上黨郡郡治,,東晉十六國時,慕容永據長子稱帝,為西燕國都。北魏仍為長子縣,北齊廢。隋開皇九年寄氏縣來治,於開皇十八年復稱長子縣。此後,縣名歷代不改。

長子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長子縣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華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在這里試驗種五穀,教民農耕,堯舜時代,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並由引得縣名,並簡稱為"丹城"。千年古剎法興寺、崇慶寺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的唐宋彩塑、唐代建造的石舍利塔、燃燈塔堪稱國寶。迄今二億五千萬年的仙翁山木化石群,無論歷史的久遠,還是群落的規模,在亞洲乃至世界都較為罕見;因《山海經》記載的「精衛填海」的美麗傳說而聞名遐邇的發鳩山就坐落在該縣境內的西部。全縣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8處,藏有石器、銅器等珍貴文物1000多件。

❼ 歷史上哪些皇帝是長子

漢元帝劉奭,晉武帝司馬炎,唐代宗李豫等等。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1月17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肅宗長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計武則天和殤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在位。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265-290年在位,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 。
漢元帝劉奭(shì)(前74年—前33年),漢宣帝劉詢與嫡妻許平君所生之子,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❽ 長子有哪些神話傳說嗚嗚

長子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長子縣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華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在這里試驗種五穀,教民農耕,堯舜時代,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並由引得縣名,並簡稱為"丹城"。千年古剎法興寺、崇慶寺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的唐宋彩塑、唐代建造的石舍利塔、燃燈塔堪稱國寶。迄今二億五千萬年的仙翁山木化石群,無論歷史的久遠,還是群落的規模,在亞洲乃至世界都較為罕見;因《山海經》記載的「精衛填海」的美麗傳說而聞名遐邇的發鳩山就坐落在該縣境內的西部。

❾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皇帝是身為長子繼位的

1、漢惠帝,名劉盈(公元前211年-前188年),高祖長子。高祖死後繼位,在位7年,病死,終年24歲。葬於安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30里處)。

2、(三國)魏明帝(曹?)(公元205~239年),字元仲。文帝長子。文帝死後繼位。在位13年,病死,終年35歲。葬於高平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大石山)。

3、晉明帝(司馬紹) (公元299~325年),字道畿。元帝長子。元帝死後繼位。在位3年,病死,終年27歲。葬於武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4、晉成帝(司馬衍) (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明帝長子。明帝死後繼位。在位17年,病死,終年21歲。葬於興平陵(今江蘇省 江寧縣雞籠山)。

5、晉穆帝(司馬聃) (公元343~361年),字彭子。康帝長子。康帝死後繼位,時年僅2歲。在位17年,病死,終年19歲。葬於永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西北幕府山南)。

6、晉哀帝(司馬丕) (公元341~365年),字干齡。成帝長子。穆帝死後繼位。在位4年,病死,終年25歲。葬於安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南)。

7、晉安帝(司馬德宗) (公元382~418年),孝武帝長子。孝武帝死後繼位。在位22年,被劉裕買通宦官勒死,終年37歲。葬於休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蔣山)。

8、南北朝 (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廢東晉皇帝而立國建宋)

(南朝)宋少帝 (406-424) 少帝劉義符,劉裕長子, 422年即位 在位3年被殺,時年19歲。
9、(南朝)宋前廢帝 (449-465) 劉子業,孝武帝長子,暴君一個,嗜殺亂倫,464年即位 在位6個月被殺,時年17歲。
10、(南朝)宋後廢帝(463-477) 劉昱,明帝長子,472年即位 在位5年,淫暴無比,一日不殺人,就悶悶不樂,被蕭道成殺死,死時15歲。

11、(南朝)齊武帝 (440-493) 蕭賾,高帝長子,482年即位 在位11年 ,死於493年,時年54歲。

12、(南朝)齊鬱林王 (473-494) 蕭昭業,武帝長孫
493年即位 在位1年 被殺。時年22歲。

13、(南朝)陳廢帝 (552-570) 陳伯宗,文帝長子
566年即位在位2年被廢,570年死,時年19歲

14、(南朝)陳後主 陳叔寶(553-604)宣帝長子 。582年即位在位7年 。他是一個荒淫的皇帝,就知道游宴玩樂,製作艷詞,589年,隋軍攻入建康,陳亡。後主被俘,死於604年,時年52歲。

15、(南朝)北魏明元帝 拓拔嗣(392-423)道武帝長子,409年即位在位15年 ,死於423年,時年32歲。

16、(南朝)北魏太武帝 拓拔燾(408-452) 明元帝長子,423年即位在位28年,即位後先後 消滅大夏,北燕,北涼,大大增強北魏國力,統一了北方 。但在與南朝*宋的戰爭中大敗,452年,太武帝死,時年45歲。

17、(南朝)北魏獻文帝(454-476)465年即位在位7年 獻文帝拓拔弘,文成帝長子,即位時14歲。18歲時就讓位給4歲的太子,476年死

18、(北朝)-東魏 廢帝
廢帝(545-560) 559年即位在位1年

19、(北朝)-西魏廢帝 元欽,文帝長子
551年即位,在位2年 ,被殺。

20、(北朝)-北齊廢帝高殷,文宣帝長子,在位1年被高演所殺,時年17歲。

21、(北朝)-北齊 廢帝元欽,文帝長子,在位2年,被殺。

22、(北朝)-北齊後主 (557-577)高緯,武成帝長子,565年即位在位12年,576年周武帝大軍攻北齊,他禪位給兒子高恆,被俘被殺,時年20歲。

23、(北朝)-北齊幼主(570-577)高恆,後主長子 577年即位在位25天 被俘,北齊亡,高恆被殺,時年8歲

24、北周明帝 (534-560) 宇文毓,宇文泰長子,557年即位在位4年 被殺,時年27歲。

25、北周宣帝 (559-579) 宇文?,武帝長子
578年即位在位1年 ,荒淫無度,嗜酒如命,在位1年就禪位於太子。死於580年,時年22歲。

26、北周靜帝 (573-581) 宇文衍,宣帝長子,579年即位
在位1年 ,即位時才7歲,由楊堅輔政,581年,楊堅迫靜帝禪位於他,建立隋朝,北周亡。

27、唐代宗(李豫) (公元726-779年),初名?。唐肅宗長子,肅宗被李輔國驚死後,他繼位。在位17年,病死,終年53歲,葬於元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30里的檀山)。

28、唐德宗(李適) (公元742-805年),唐代宗長子。代宗病死後繼位。在位26年,因太子得啞病悲傷過度而死,終年64歲,葬於崇陵(今陝西省涇陽縣西北四十里的嵯峨山)。

29、唐順宗(李誦)(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長子。德宗因他中風而急死,由他繼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後病死,終年46歲,葬於豐陵(陝西省富平縣東北33里)。 唐憲宗(李純)

30、憲宗,名李純(公元778-820年),初名淳。唐順宗長子。宦官逼順宗退位後,立他為帝。在位15年,為宦官毒死,終年42歲。葬於景陵(今陝西省蒲城縣西北13里的金熾山)。

31、唐敬宗(李湛) (公元810-827年),唐穆宗長子,穆宗病死後繼位,在位2年,為宦官謀殺,終年18歲,葬於庄陵(今陝西省三原縣東北30里)。

32、唐懿宗(李?) (公元828-874年),初名溫。唐宣宗長子。宣宗病死後,被宦官迎立為帝。在位14年,病死,終年47歲,葬於簡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40里紫金山)。

33、北宋神宗(趙頊) (公元1048~1085年),原名仲鋮。英宗長子。英宗病死後繼位。在位18年,病死,終年38歲,葬於永裕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堤東堡)。

34、宋欽宗(趙桓) (公元1100~1161年),原名宣,又名垣。徽宗長子。由徽宗禪位於他。在位2年,國亡被俘後被馬踩死, 終年57歲,葬於永獻陵(今河南省鞏縣)。

35、南宋
端宗,名趙?(公元1268-1278年),度宗長子,恭帝兄。恭帝被元擄往北方,陸秀夫等擁立他為帝。在位3年,在元軍追擊中受驚而死,終年11歲,葬於永福陵(今廣東省新會縣南)。

36、定宗(貴由)太宗長子,母乃馬真氏。 出生:公元1206年 -- 去世:公元1248年(在位2年) 1246年即位,1248年死,時年43歲。

37、明宗(和世[王束]) 元武宗長子。公元1329年登基 公元1329年去位
出生:公元1300年 -- 去世:公元1329年(在位0年)
在位八個月被毒死。時年30歲。

38、順帝(妥歡帖睦爾)明宗長子。 公元1333年登基 公元1368年去位
出生:公元1320年 -- 去世:公元1370年(在位35年)
其間,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譴大將徐達率領明軍攻入大都,順帝出逃,元亡。1370年,順帝病死,時年51歲。

39、洪熙皇帝――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公元1378-1425年),明成祖朱棣長子,成祖病逝後繼位,在位1年,病死,終年47歲。葬於獻陵(今北京十三陵)。

40、明宣宗 宣德皇帝――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公元1398-1435年),仁宗朱高熾長子,仁宗死後繼位,在位10年,病死,葬於景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明英宗

41、正統皇帝――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公元1427-1464年),明宣宗朱瞻基長子。宣宗死後繼位。他兩次登基,在位共22年,病死,終年38歲,葬於裕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42、明憲宗 成化皇帝――朱見深
明憲宗朱見深(公元1447-1487年),明英宗朱祁鎮長子,英宗病死後繼位,在位23年。因愛妃病歿愁悶成病而死,終年41歲。葬於茂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43、明武宗 正德皇帝――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1521年),明孝宗朱釣樘長子,孝宗病死後繼位。在位16年,荒淫過度而病死,終年30歲。葬於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44、明光宗 泰昌皇帝――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公元1585-1620年),明神宗朱翊鈞長子。神宗死後繼位,在位僅1個月,因荒淫無度致病後服紅丸而死,終年36歲,葬於慶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45、明熹宗 天啟皇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長子,光宗病死後繼位,在位7年,因嬉樂過度成病,服用「仙葯」而死,終年23歲,葬於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有些朝代更替混亂,資料不全......

❿ 長子歷史的起源

長子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東望太行與長治縣搭界,西枕太岳與沁水、安澤為鄰,南接高平、北毗屯留。2010年全縣國土總面積1029平方公里,總人口近35萬,轄7鎮5鄉,399個行政村。201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0.5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16.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06元。長子縣素有「中國青椒之鄉」之稱。專家考證,長子縣是中國古代丹朱的封地、精衛的故鄉、西燕的古都。長子,因堯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而得縣名。2007年7月,長子縣被聯合國評為中國「千年古縣」。
夏時屬冀州。
商時屬黎國地,
周初,周武王大封諸侯,為大史辛甲封邑。
春秋時期,屬晉。周烈王23年(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為韓國潞州屬縣。周赧王53年(前262年),屬趙地。
秦朝時期,屬上黨郡,郡治置長子縣城。
漢襲秦制。
三國時,為魏屬縣。
晉時,仍屬上黨郡。孝武帝太元11年(386年)慕容永稱帝於長子縣。建立西燕,長子縣為西燕都城,後遂為後燕地。531年,劃長子縣西部與寄氏一部合並。建樂陽縣於長子樂陽村(今岳陽村),同屬上黨郡。
北齊至北周,統屬壺關縣地。
隋開皇九年(589年)置寄氏縣於長子城。改為寄氏縣。開皇18年(598年)復為長子縣,前後均屬上黨郡。
唐初先改潞為州,後又劃全國為十道,以道轄州,長子縣屬潞州,歸河東道。
宋朝仍屬潞州。
元朝實行省制,省下設路,路下設州。長子縣屬晉寧路潞州管轄。
明、清時,屬冀南道潞安府和山西省潞安府。
民國八年(1919年)廢府州設道。長子縣屬冀寧道,歸山西省。
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道,直屬山西省。
民國二十七年(1937年)屬山西省第五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1-1945年),先後隸屬晉冀魯豫邊區第二十三專署、太岳行署第二專署、太岳行政公署第一專署。
1949年屬長治專署。
1958年8月,長子縣、屯留縣合並為屯長縣,歸晉東南專署管轄。同年11月,撤銷屯長縣,並入長治市。
長子縣為聯社,直屬長治市政府。
1959年6月,又恢復屯長縣。
1961年屯長縣分治,長子復為縣,屬晉東南專署管轄。
1971年屬晉東南行署。
1985年7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長子縣屬長治市轄。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