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蘇生物高考答案
吉林17年高考生物試題有幾張
『貳』 2009江蘇生物高考試卷題目和答案
生 物 試 題(江蘇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20題,每題2分,共計40。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下列關於細胞內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ATP脫去2個磷酸基團後是RNA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
B.糖原代謝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產物都是葡萄糖
D.脂肪和生長激素是生物體內的能源物質
2.下列有關神經興奮的敘述,正確的是
A.靜息狀態時神經元的細胞膜內外沒有離子進出
B.組織液中Na+濃度增大,則神經元的靜息電位減小
C.突觸間隙中的神經遞質經主動運輸穿過突觸後膜而傳遞興奮
D.神經纖維接受刺激產生的興奮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
3.下列關於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固定化細胞技術在多步連續催化反應方面優勢明顯
B.固定化酶的應用中,要控制好pH、溫度和溶解氧
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體中有機磷農葯,需提供適宜的營養條件
D.利用固定化酵母細胞進行發酵,糖類的作用只是作為反應底物
4.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分裂期的細胞不進行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
B.免疫系統中的記憶細胞既有分化潛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凋亡細胞內的基因表達都下降,酶活性減弱
D.原癌基因突變促使細胞癌變,抑癌基因突變抑制細胞癌變
5.下列有關生物體遺傳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豌豆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遺傳物質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
C.T 噬菌體的遺傳物質含有硫元素D.HIV的遺傳物質水解產生4種脫氧核苷酸
6.有1位同學做根尖有絲分裂實驗,在顯微鏡中觀察到的圖像如圖所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①取材位置不合適 ②取材時間不合適
③製片時壓片力量不合適 ④解離時間不合適⑤視野選擇不合適
A.②③ B.②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7.下列有關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孟德爾在豌豆開花時進行去雄和授粉,實現親本的雜交
B.孟德爾研究豌豆花的構造,但元需考慮雌蕊、雄蕊的發育程度
C.孟德爾根據親本中不同個體表現型來判斷親本是否純合
D.孟德爾利用了豌豆白花傳粉、閉花受粉的特性
8.下列關於哺乳動物胚胎發育和胚胎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卵裂期胚胎中細胞數目和有機物總量在不斷增加
B.胚胎分割時需將原腸胚的內細胞團均等分割
C.胚胎幹細胞具有細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質合成旺盛等特點
D.胚胎幹細胞是一類未分化細胞,可從早期胚胎中分離獲取
9.下列有關植物激素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可利用適宜濃度的赤黴素促進細胞伸長,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組織培養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會影響組織分化
③使同種植物的扦插枝條產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濃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狀態下植物激素不能進行極性運輸,根失去了向地生長的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已知A與a、B與b、C與C 3對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基因型分別為AaBbCc、AabbCc的兩個體進行雜交。下列關於雜交後代的推測,正確的是
A.表現型有8種,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16
B.表現型有4種,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16
C.表現型有8種,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8
D.表現型有8種,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16
11.某小組為研究脫氣對酵母菌在培養初期產氣量的影響,進行了甲、乙2組實驗,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除圖中實驗處理不同外,其餘條件相同。一段時間內產生 總量的變化趨勢是
12.下圖為真核生物染色體上DNA分子復制過程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DNA分子復制是從多個起點同時開始的
B.圖中DNA分子復制是邊解旋邊雙向復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復制過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這種復制方式提高了復制速率
13.科學家從煙草花葉病毒(TMV)中分離出a、b兩個不同品系,它們感染植物產生的病斑形
態不同。下列4組實驗(見下表)中,不可能出現的結果是
實驗 實驗結果
編號 實驗過程 病斑
類型 病斑中分離出
的病毒類型
① a型TMV斗感染植物 a型 a型
② b型TMV呻感染植物 b型 b型
③ 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質+b型TMV的RNA) 感染植物
b型 a型
④ 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質+a型TMV的RNA) 感染植物
a型 a型
A.實驗① B.實驗② C.實驗③ D.實驗④
14.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結構和功能高度統一。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①卵細胞體積較大有利於和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為胚胎早期發育提供所需養料
②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表面積與體積之比相對較大,有利於提高氣體交換效率
③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有大量的線粒體,有助於物質運輸的能量供應
④哺乳動物成熟精子中細胞質較少,有利於精子運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對性腺組織細胞進行熒游標記,等位基因A、a都被標記為黃色,等位基因B、b都被標記為綠色,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處於四分體時期的細胞。下列有關推測合理的是
A.若這2對基因在1對同源染色體上,則有1個四分體中出現2個黃色、2個綠色熒光點
B.若這2對基因在1對同源染色體上,則有1個四分體中出現4個黃色、4個綠色熒光點
C.若這2對基因在2對同源染色體上,則有1個四分體中出現2個黃色、2個綠色熒光點
D.若這2對基因在2對同源染色體上,則有1個四分體中出現4個黃色、4個綠色熒光點
16.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出現了甲、乙2種變異,甲圖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體片段。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①甲圖中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增加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②乙圖中出現的這種變異屬於染色體變異
③甲、乙兩圖中的變化只會出現在有絲分裂中
④甲、乙兩圖中的變異類型都可以用顯微鏡觀察檢驗
A.①③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下列4種現象中,不適宜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規律進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動物容易成為瀕危物種 B.藍藻易在富營養化水體中爆發
C.飼養牛、羊等動物,成本低、產量高 D.巨大的藍鯨以微小的浮游動物為食
18.下列關於人類遺傳病的敘述,錯誤的是
①一個家族僅一代人中出現過的疾病不是遺傳病
②一個家族幾代人中都出現過的疾病是遺傳病
③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會患遺傳病
④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不會患遺傳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某小組進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時,同樣實驗條件下分別在4個試管中進行培養(見下表),均獲得了「s」型增長曲線。根據實驗結果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試管號 I Ⅱ Ⅲ Ⅳ
培養液體積(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數(103個) 10 5 5 10
A.4個試管內的種群初始階段都經歷了「J」型增長
B.4個試管內的種群同時達到K值
C.試管Ⅲ內種群的K值與試管Ⅱ不同
D.試管Ⅳ內的種群數量先於試管Ⅱ開始下降
20.右圖是物種形成的一種模式。物種a因為地理障礙分隔為兩個種群 和 ,經過漫長的進化,分別形成新物種b和C。在此進程中的某一時刻,a,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同域分布,向d方向進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離,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離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離,卻可能存在生殖隔離
C. 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因頻率相同,則b和d是同一物種
D. 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 種群的基因頻率不同,則c和d是不同物種
二、多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5題,每題3分,共計15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其他情況不得分。
21.下列有關實驗及顯色結果的敘述,錯誤的有
A.水浴加熱條件下,蔗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澱
B.沸水浴條件下,脫氧核苷酸與二苯胺發生作用呈現藍色
C.常溫條件下,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呈現紫色
D.常溫條件下,核糖核酸與甲基綠作用呈現綠色
22.加工橘子罐頭,採用酸鹼處理脫去中果皮(橘絡),會產生嚴重污染。目前使用酶解法去除橘絡,可減少污染。下列生長在特定環境中的4類微生物,可以大量產生所用酶的有
A.生長在麥麩上的黑麴黴 B.生長在酸奶中的乳酸菌
C.生長在棉籽殼上的平菇 D.生長在木屑上的木霉
23.下列關於DNA和蛋白質提取與分離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有
A.提取細胞中的DNA和蛋白質都需用蒸餾水漲破細胞
B.用不同濃度NaCl溶液反復溶解與析出DNA可去除蛋白質
C.蛋白質提取和分離過程中進行透析可去除溶液中的DNAD.蛋白質和DNA都可以用電泳的方法進行分離純化
24.科研人員對江蘇某地沿海灘塗米草群落和裸露泥灘的大型底棲(土壤)動物豐富度進行了對比研究。在相同取樣條件下,利用一種常用底泥采樣器(50cm X 50cm X 30cm)採得各動物類群的物種數和個體總數如下表。下列有關本研究的敘述,正確的有
招潮蟹類 厚蟹類 沙蠶類 泥螺類 蛤類
物種
數 個體
總數 物種
數 個體
總數 物種
數 個體
總數 物種
數 ,個體
總數 物種
數 個體
總數
裸露泥灘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米草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A.裸露泥灘的大型底棲動物物種豐富度高於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棲動物種群密度高於裸露泥灘
C.改用另一規格的常用底泥采樣器會影響對比研究的結論
D.改變采樣的時間會影響採集到的物種數和個體總數
25.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採用盆栽實驗,探究土壤乾旱對某種植物葉片光合速率的影響。實驗開始時土壤水分充足,然後實驗組停止澆水,對照組土壤水分條件保持適宜,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有
A.葉片光合速率隨乾旱時間延長而呈下降趨勢
B.葉片光合速率下降先於葉片葉綠素含量下降
C.實驗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葉片葉綠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實驗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葉片內 濃度下降引起的
三、非選擇題:本部分包括9題,共計65分。
26.(7分)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鳥嘌呤(G)的N位置上帶有乙基而成為7-乙基鳥嘌呤,這種鳥嘌呤不與胞嘧啶(C)配對而與胸腺嘧啶(T)配對,從而使DNA序列中G—C對轉換成
A—T對。育種專家為獲得更多的變異水稻親本類型,常先將水稻種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種植,通常可獲得株高、穗形、葉色等性狀變異的多種植株。請回答下列問題。(1)經過處理後發現一株某種性狀變異的水稻,其自交後代中出現兩種表現型,說明這種變異為 ▲ 突變。
(2)用EMS浸泡種子是為了提高△ ,某一性狀出現多種變異類型,說明變異具有 ▲ 。(3)EMS誘導水稻細胞的DNA發生變化,而染色體的 ▲ 不變。
(4)經EMS誘變處理後表現型優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攜帶有害基因,為了確定是否攜帶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採用的方法有 ▲ 、 ▲ 。
(5)誘變選育出的變異水稻植株還可通過PCR方法進行檢測,通常該植株根、莖和葉都可作為檢測材料,這是因為△ 。
27.(7分)紅豆杉是我國珍貴瀕危樹種。南京中山植物園於上世紀50年代從江西引進一些幼苗種植於園內。經過幾十年的生長繁殖,現在已形成了一個種群。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植物園引種栽培紅豆杉的措施屬於 ▲ 。
(2)如果對紅豆杉種群密度進行調查,常用的方法是 ▲ 。將統計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為5級,每一級的植株數量見下表。
等級 a級 b級 C級 d級 e級
高度(cm) h≤10 10<h≤30 30<h≤lOO 100<h≤300 h>300
數量(株) 120 62 32 16 6
,根據表中數據,在答題卡上的坐標圖中畫出該種群各級別的植株數量柱狀圖。 ▲
(3)由表可以看出,此紅豆杉種群的年齡結構屬於 ▲ 。
(4)研究表明,紅豆杉的種子成熟後被某種鳥類吞食,果肉狀的假種皮被消化而種子隨糞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發生長。從種間關系看,鳥類與紅豆杉之間存在 ▲ 關系。
28.(7分)下圖為某種真菌線粒體中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完成過程①需要 ▲ 等物質從細胞質進入細胞核。
(2)從圖中分析,核糖體的分布場所有 ▲ 。
(3)已知溴化乙啶、氯黴素分別抑制圖中過程③、④,將該真菌分別接種到含溴化乙啶、氯黴素的培養基上培養,發現線粒體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測該RNA聚合酶由 ▲ 中的基因指導合成。
(4)用 一鵝膏蕈鹼處理細胞後發現,細胞質基質中RNA含量顯著減少,那麼推測 一鵝膏蕈鹼抑制的過程是△ (填序號),線粒體功能▲ (填「會」或「不會」)受到影響。
29.(8分)下圖表示下丘腦神經細胞、垂體細胞、甲狀腺細胞及它們分泌的激素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物質乙是一種糖蛋白。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下丘腦神經細胞除具有神經細胞的功能外,還具有 ▲ 功能。
(2)如果用物質丙飼喂正常動物,則物質甲、乙的分泌量的變化分別是 ▲ ;如果用物質乙飼喂正常動物,則物質丙的分泌量▲,原因是▲。
(3)物質乙與甲狀腺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 ▲ 結合,反映出細胞膜能進行▲ 。
(4)若刺激圖中A點,電表指針偏轉的情況是▲。
30.(7分)回答下列與細胞有關的實驗問題。
(1)下列4項實驗中,需保持細胞生理活性的有 ▲ (填序號)。
①觀察葉綠體和原生質的流動
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
(2)按下面步驟進行質壁分離實驗。
步驟一: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蘚類小葉,蓋上蓋玻片。
步驟二:從蓋玻片-N滴入0.39/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這樣重復幾次,使蓋玻片下面的蘚類小葉浸潤在0.39/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驟三: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如圖所示。
①圖中A、B處的顏色分別是 ▲ 。
②如果上述實驗步驟二中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的是加有伊紅(植物細胞不吸收的紅色染料)的0.39/mL的蔗糖溶液,則在顯微鏡下觀察到A、B處顏色分別是 ▲ 。
③如果將步驟二中浸潤在0.39/mL的蔗糖溶液中的蘚類小葉的裝片,放在80℃條件下處理一段時間(裝片中的蘚類小葉保持在0.39/mL的蔗糖溶液中)。在顯微鏡下清晰地觀察到細胞結構後,為更准確地判斷A處顏色,對顯微鏡的操作方法是 ▲ 、 ▲ 。如果A處呈綠色,可能的原因是 ▲ 。
31.(6分)酶解法制備原生質體的原理是利用酶溶液對細胞壁成分的降解作用。蝸牛酶液從蝸牛(以植物為食)消化腺中提取;果膠酶、纖維素酶從微生物中提取。為了研究不同酶液的酶解效果,某實驗小組取無菌煙草幼葉,切成相同大小的小片,等量放入6支試管中,試劑用量和實驗結果列於下表。請回答有關問題。
試管編號
項目 I
Ⅱ
Ⅲ
Ⅳ
V
Ⅵ
蒸餾水(mL) 2 O 1 1 1 1
緩沖液(mL) 0 2 1 0.5 0.5 0.5
果膠酶液(mL) O 0 O 0.5 O 0
蝸牛酶液(mL) O 0 O O 0.5 0
纖維素酶液(mL) 0 O 0 O 0 0.5
實驗結果
(綠色深淺程度) - - - - +++ ++++ ++
(註:「+」越多表示綠色越深,「一」表示顏色無顯著變化)
(1)實驗過程中,需要輕搖試管,其目的是▲ ,使原生質體從葉小片中游離出來,以便觀察懸浮液綠色的深淺。
(2)從綠色的深淺可推測:蝸牛酶液酶解效果最好,原因是蝸牛酶液含有 ▲ 等多種酶。該實驗中▲ 是空白對照組,其設置意義是△ 。
(3)用網篩過濾原生質體到離心管內,離心後收集沉澱物,並用 ▲ 洗滌。(4)原生質體是否符合要求還需進行檢驗,其檢驗的方法是 ▲ 。
32.(8分)動物器官的體外培養技術對於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過程及其機制意義重大。下圖縣一個新牛小鼠的肝臟小塊培養裝置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肝臟切成小薄片,這有利於肝臟細胞▲ 。(2)氣室中充入5%C0:氣體的主要作用是 ▲ 。(3)培養液中添加抗生素是為了抑制細菌生長,但要注意選擇抗生素的 ▲ ,以保證抗生素對肝臟無害。
(4)有機物X有毒性,可誘發染色體斷裂。利用上圖所示裝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臟小塊對有機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
材料用具:
肝臟小塊,外周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培養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細胞分裂);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薩染液(使染色體著色),有機物X溶液等。實驗過程:
①在淋巴細胞培養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養淋巴細胞,取4等份,備用。
⑦利用甲、乙、丙、丁4組上圖所示裝置,按下表步驟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驟)。
甲 乙 丙 丁
步驟一:加人肝臟培養液 √ √ √ √
步驟二:加入有機物X溶液 √ √,
彤驟=!放詈肝臟小塊 √
上表中還需進行的操作是 ▲ 。 +③培養一段時間後,取4組裝置中的等量培養液,分別添加到4份備用的淋巴細胞培養液中繼續培養。
④一段時間後取淋巴細胞分別染色、製片。在顯微鏡下觀察 ▲ ,並對比分析。若丙組淋巴細胞出現異常,而甲組的淋巴細胞正常,則說明 ▲ 。
33.(8分)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種單基因(用A、a表示)遺傳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1/10 000,該遺傳病在中老年階段顯現。1個調查小組對某一家族的這種遺傳病所作的調查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I)該遺傳病不可能的遺傳方式是 ▲ 。
(2)該種遺傳病最可能是▲遺傳
病。如果這種推理成立,推測Ⅳ一5的女兒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數表示)為△。
(3)若Ⅳ一3表現正常,那麼該遺傳病最可能是▲,則Ⅳ-5的女兒的基因型為▲。
34.(7分)蘇雲金桿菌(Bt)能產生具有殺蟲能力的毒素蛋白。下圖是轉Bt毒素蛋白基因植物的培育過程示意圖( 為抗氨苄青黴素基因),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將圖中①的DNA用HindIII、BamH I完全酶切後,反應管中有▲種DNA片段。
(2)圖中②表示HindIII與Bam I酶切、DNA連接酶連接的過程,此過程可獲得 ▲種重組質粒;如果換用Bst l與BamH l酶切,目的基因與質粒連接後可獲得▲種重組質粒。
(3)目的基因插人質粒後,不能影響質粒的▲ 。
(4)圖中③的Ti質粒調控合成的vir蛋白,可以協助帶有目的基因的T—DNA導人植物細胞,並防止植物細胞中▲對T—DNA的降解。
(5)已知轉基因植物中毒素蛋白只結合某些昆蟲腸上皮細胞表面的特異受體,使細胞膜穿孔,腸細胞裂解,昆蟲死亡。而該毒素蛋白對人類的風險相對較小,原因是人類腸上皮細胞▲ 。
(6)生產上常將上述轉基因作物與非轉基因作物混合播種,其目的是降低害蟲種群中的▲基因頻率的增長速率。
生物試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部份包括20題,每題2分,共計40分。
1.A 2.D 3.A 4.B 5.B 6.C 7.D 8.D 9.A 10.D
11.C 12.A 13.C 14.B 15.B 16.C 17.B 18.D 19.B 20.B二、多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5題,每題3分,共計15分。
21.ABD 22.ACD 23.BD 24.AD 25.ABD
三、非選擇題:本部分包括9題,共計65分。
26.(7分)(1)顯性
(2)基因突變頻率不定向性
(3)結構和數目
(4)自交花葯離體培養形成單倍體、秋水仙素誘導加倍形成二倍體(5)該水稻植株體細胞基因型相同
27.(7分)(1)遷地保護(易地保護)(2)樣方法柱形圖見下圖
(3)增長型
(4j)_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種間互助)28:(7分))(1)ATP、核糖核苷酸、酶
(2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3)核DNA(細胞核) (4)①會
29.(8分)(1)內分泌(分泌激素)
(2)減少、減少沒有明顯變化物質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3)受體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4)從零位向一側偏轉後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側偏轉後回到零位
30.(7分)(1)①③
(2)①無色、綠色②紅色、綠色③改變光圈大小調節反光鏡(電光源亮度)高溫下細胞膜、葉綠體膜失去選擇透過性,葉綠素等色素進入A處
31.(6分)(1)為了使細胞壁與酶充分接觸,提高酶解效果
(2)果膠酶和纖維素酶I、Ⅱ、Ⅲ排除無關變數的干擾 (3)等滲溶液
(4)低滲漲破法
32.(8分)(1)1吸收氧氣和營養物質、排出代謝廢物
(2)維持培養液適鱟的pH
(3)種類和劑量
(4)向乙(或丁)組裝置中放置肝臟小塊染色體形態和數量肝臟小塊對有機物X具有解毒作用
33.(8分)(1)Y染色體遺傳和x染色體隱性遺傳(2)X染色體顯性
1/40 000 、 10 002/40 000 、 29 997/40 000
(3)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AA、Aa、aa
34.(7分)(1)4 (2)2 1 (3)復制 (4)DNA水解酶
(5)表面元相應的特異性受體(6)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