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提問

歷史提問

發布時間: 2021-08-03 15:28:58

❶ 關於歷史的提問

第一個問題:日本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蓄謀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極力鼓吹軍國主義,以實行對外擴張為基本國策,並將侵略矛頭首先指向其近鄰朝鮮和中國。明治政府抓緊改革軍制,推行近代軍事教育和訓練,積極擴軍備戰。到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陸軍建成6個野戰師和1個近衛師,現役兵力12.3萬人。清政府對日本的侵略野心有所察覺,北洋大臣李鴻章曾指出日本將為「中土之患」。1874年日本侵犯台灣事件後,尤其是中法戰爭後,清政府加強海防建設,以京師門戶北洋為設防重點,主要防禦對象為日本。1888年,北洋海軍正式編練成軍,有艦艇25艘,官兵4000人。到甲午戰爭前,北洋艦隊的大沽、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和旅順(今屬遼寧大連)三大基地建成。然清朝政治腐敗,軍事變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裝備的低級階段,陸海軍總兵力雖多達80餘萬人,但體制不順,編制落後,管理混亂,訓練廢弛,戰鬥力低下。
第二個問題:整個戰爭持續近9個月,依據戰場轉換及雙方作戰態勢的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清軍陸軍自平壤敗退鴨綠江,日海軍奪得黃海制海權 8月上旬,總兵衛汝貴、馬玉昆、左寶貴和副都統豐升阿等四部援朝清軍萬餘人先後抵達平壤。其時占據漢城之日軍為混成第9旅,共8000餘人。
第二階段,日軍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並在花園口登陸 平壤之戰和黃海海戰後,日本為實施「作戰大方針」中直隸平原決戰的計劃,決定以陸軍第2集團軍向中國遼東半島進行登陸作戰,突破渤海灣門戶。在戰爭的第二階段,清軍節節敗退,不可收拾。清廷內部的主和主張漸占上風。旅順口失陷後,日本海軍在渤海灣獲得了重要的前方基地。從此,渤海灣門戶洞開,北洋艦隊深藏於威海衛港內,戰局更加急轉直下。
第三階段,清軍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兩個戰場全面潰敗 日軍攻佔旅順後,大本營鑒於渤海灣冬季封凍,登陸困難,決定暫時擱置直隸平原決戰方案,代之以進攻威海衛,消滅北洋艦隊,為爾後直隸平原登陸決戰進一步提供安全保證的新計劃。為此,以陸軍第2集團軍為基礎組建「山東作戰軍」,大山岩上將任司令長官,共2.5萬餘人。又令聯合艦隊協同山東作戰軍作戰,並以陸軍第1集團軍在遼東戰場進行佯攻,繼續吸引清軍主力。清廷對日軍主攻方向再次判斷失誤,以為日軍第1、第2集團軍將並力攻取奉天,以主力打通錦州走廊,進逼山海關,然後與從渤海灣登陸之部隊會攻北京。因此以重兵駐守奉天、遼陽及天津至山海關一線,關內外總兵力達10萬以上,而於日軍的主攻方向山東半島則僅部署官兵3萬餘人,其中駐守榮成(今舊榮成)的僅1400餘人。至於北洋艦隊,則根據李鴻章「水陸相依」的防禦方針,龜縮於威海衛港內。
1895年1月20日,日「山東作戰軍」在榮成龍須島 登陸,占榮成。隨即分南北兩路向威海南幫炮台進行抄襲。30日,南幫炮台陷落。2月1日,日軍佔領威海衛城。此後,日軍水陸配合,攻擊劉公島和港內北洋艦隊。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等先後自殺殉國。17日,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覆滅。
第三個問題:1.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2.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3.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嚴重阻撓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的發展。。4.增闢通商口岸,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掠奪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特別是江浙兩省的財富,掠奪從沿海深入到內陸。中國地圖上都有這些地點!!
第四個問題:甲午戰爭中國的失敗,使半殖民地化速度進一步加快,民族危機愈益深重,同時也促使中華民族日益覺醒,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和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迅速高漲。清政府也在更加艱難的處境下,開始變革軍事制度,中國近代軍事改革開始進入實質性階段
第五個問題:1、清朝統治腐敗:例如,慈禧挪用海軍軍費,「鋪張揚厲」籌備六十慶典。2、李鴻章一再妥協退讓。3、清軍軍備松馳,部分將領貪生怕死、臨陣脫逃。4、裝備和技術依賴西方。5、日本明治維新全面學習西方,促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清朝洋務運動出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目的,只學習西方的技術,不改變社會制度,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結果,中國不但落後於西方,也落後於日本。

❷ 歷史提問

「周平王」宜臼將都城遷到洛邑,史稱「平王東遷」,東周開始。

東周周平王東遷和東遷後的政局
周定王四年(公元前 603 年),楚莊王把軍隊開到東周王室的邊界上,向前來慰問的周室大夫問起「周鼎」的輕重,大有取而代之之意。王孫滿說周成王定都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現在天命未改,周鼎的輕重還不可問。因為作為姬姓的周王朝子孫,要到戰國後期的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 249 年)才最後被滅,所以歷史上把春秋戰國統稱為「東周」。實際上,東遷後的周王室,它本身已降為一個諸侯國,春秋的政治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時代,在政治上已不是周天子的一統天下了。因此,春秋時代的政治不是西周的繼續,而是跨入另一個時代。平王東遷,是這一時代的開始。
(一)西周滅亡,平王東遷
西周最後一位國王——周幽王的第十一年(公元前 770 年),由於他荒淫殘暴,寵幸褒姒,廢掉王後申後和太子宜臼,引起諸侯的不滿。申後的娘家申國國君聯合繒國和犬戎,進攻周王都鎬京。周幽王的軍隊大敗,幽王被犬戎兵殺死,褒姒被犬戎擄去。建國 250 余年的西周王朝①就此滅亡。被周幽王廢掉的太子宜臼,在申國國君申侯及魯國國君、許國國君文公擁戴下立為「王」,這就是周平王。
犬戎在攻破王都鎬京時,不但大肆掠奪財物,還搗毀宮室。犬戎的勢力,已逼近西周王都,而周平王手下已沒有什麼力量能同戎人抗衡。鑒於他父親被殺的教訓,鎬京是不能再作為王都了,他於是將成周(今洛陽市)作為王都。把鎬京舊都中被犬戎劫餘的器物,連同一些王室貴族,遷移到成周,史稱「平王東遷」。東周時代,亦即春秋時代就此開始。
周平王東遷後,西邊的土地並沒有完全喪失,也還有一些貴族沒有隨著遷移。在西邊的虢公翰於是擁立王子余臣在攜地即位為王,稱為「攜王」。攜地今不可考,當在關中。攜王的擁立,是西都舊臣對平王的抵制②。這時的周朝出現了兩個王,成為二王並立的政局。
西邊的攜王,雖有留在西部的貴族支持,但力量不大。在西部被犬戎攻佔後,經濟已殘破,而大片土地又被戎人佔去。周平王原本是幽王的太子,後幽王廢掉他另立褒姒所生的伯服為太子。而在犬戎的進攻中,伯服同幽王一道被殺死,宜臼也就成了當然的繼承人。所以就是地處西陲的秦國,也不支持攜王而擁戴平王。《史記?秦本紀》中載「周避犬戎之難,東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東方國家除申、魯、許直接擁立平王外,還有晉、鄭等國,《左傳》隱公六年周桓公說,「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西部的一些貴族,也支持平王,周王室大臣伯輿的家臣說:「昔平王東遷,吾七姓從王,牲用具備,王賴之。」①攜王的失敗,就是必然的了。
周平王二十一年(公元前 750 年。或說晉文侯二十一年,即公元前760 年),晉國國君文侯攻殺攜王,結束了二王並立的局面。周平王對晉文侯大加褒獎。《尚書》中有一篇《文侯之命》,就是周平王對晉文侯的策命書。
攜王被殺,周王室重歸於統一,但東遷後的周王室已元氣大傷,再無力控制諸侯了。
(二)東遷後的周王室
西周時期的周王室,無論土地、人口、軍事、經濟力量都是最強大的。而東遷後的周王室,已是昔日黃花,沒有了往日的輝煌。

❸ 查歷史提問

網路知道的歷史提問可以在APP的我的提問找到,或者可以到網路知道網頁版,進入個人中心,選擇我的問答,再選擇我的提問即可看到。下面附幾張圖示:

❹ 歷史 如何 提問

你可以去「歷史」這個裡面提呀

❺ 清朝歷史問答題(30道)

第1題
清朝一共有幾個皇帝?
答案:清朝有十二帝,但有十三朝。

原因是皇太極一個皇帝先後用了「天聰、崇德」兩個年號。古代皇帝用了一個年號即稱為一朝。所以清朝有十二帝,但有十三朝!

第2題
清朝康熙時的三藩指的是哪三藩?
A 吳三桂 耿精忠 王錫闡
B 尚可喜 鰲拜 施琅
C 吳三桂 尚可喜 耿精忠
答案:C

第3題
清朝的文官一品補子是什麼圖案?
A 錦雞
B 孔雀
C 雲雁
D 鷺鷥
E 仙鶴

答案:E

第4題
清朝康熙的南洪北孔指的是哪兩個人?
A 陳夢蕾 蔣延錫
B 曾靜 呂毅
C 洪異 孔尚任
答案:C

第5題
清朝嘉慶時期的白蓮教起義襄陽暴動的首領是誰
A 王聰兒
B 李文成
C 怡良

答案:A

第6題
道光時期的《海國圖志》的作者是誰?
A 孫士毅
B 魏源
C 王永旋
答案:B

第7題
《 ?》的作者是洪仁軒
A 資政新篇
B 桃花扇
C 長生殿
答案:A

第8題
滿洲八旗有哪四種顏色?
答案:黃 白 紅藍

第9題
在維新思潮的影響下,哪一位皇帝在哪一年毅然變法,史稱「百日維新」。
A 光緒
B 道光
C 同治
D 宣統
答案:A

第10題
簡述 同治帝 光緒帝 宣統帝的關系
答案:同治和光緒是堂兄弟 宣統是光緒的侄子

第11題
清朝政府都有哪些部門?
答案:清朝沿襲明朝傳統,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第12題
清初哪位大臣歷事三朝,並被賜號「巴克什」?
答案:清初被授予「巴克什」稱號的大臣有好幾位,但是歷經了三朝的只有希福一人。
希福:赫舍里氏,滿州鑲黃旗人。太祖時隨其兄碩色來歸。因通曉滿、漢、蒙古文字,被賜號「巴克什」。希福很有才華,受到清太祖、太宗、世祖三代皇帝的重用,官至大學士、太保。順治九年十一月卒。

第13題
清朝禁教政策是從哪位皇帝開始的?康熙還是雍正?
答案:康熙四十六年時,康熙頒布了「禁教令」

第14題
乾隆皇帝共()次西巡五台山。
答案:乾隆皇帝共(6)次西巡五台山。

15
八家鐵帽子王指?
答案:(1)禮烈親王代善 (2)睿忠親王多爾袞 (3)豫通親王多鐸
(4)鄭獻親王濟爾哈朗 (5)肅武親王豪格 (6)承澤裕親王碩塞
(7)克勤郡王岳托 (8)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渾

16
雍正八年間,()擔任浙江總督。
答案:李衛

17
清朝自康熙開始,傳位是否都以密詔形式?
答案:清朝立嗣經歷了:貴族公推制(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遺命立儲制(康熙,),秘密立儲制(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懿旨立儲制(同治,光緒,宣統).

18
康熙朝時曾發生了( )起文字獄的案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 )一案,發生於( )時期;以及1971年發生的( );著名詩人龔自珍曾經提詩:「( )」
答案:十多,《明史》,康熙初年尚未親政時期,1971年哪裡還有文字獄?是不是1711年的《南山集》案?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19
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四部,分別為( )( )( )( )
答案:哈達、輝發、烏拉、葉赫

20
皇太極獲得傳國玉璽是在天聰()年。
答案:十

21
皇帝的生日稱()節;皇後的生日稱()節
答案 萬壽節,千秋節,

22
同治皇帝於( )歲,大婚,皇後為( )氏。
答案 同治皇帝於(16 )歲,大婚,皇後為(阿魯特 )氏。

23
入關前的兩位皇帝分別是(),()。
答案 入關前的兩位皇帝分別努爾哈赤和皇太極

24
自封「十全老人」的是()皇帝。
答案 乾隆

25
除掉和紳的是()皇帝。
答案:清仁宗睿皇帝嘉慶(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26
末代帝王是()皇帝。
答案:清宣統溥儀皇帝

27
清朝唯一一位以嫡皇子身份繼位的是()皇帝。
答案:清朝唯一一位以嫡皇子身份繼位的是清宣宗道光

28
寫出「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的詞人是()皇帝年間,()的兒子,叫()。
答案 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清初著名詞人。

29
光緒皇帝的死因是什麼?
答案 光緒死於砒霜中毒

30
乾隆朝的清漪園什麼時候改名成頤和園了的?
答案:1750年,清皇帝乾隆在這里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建成了「清漪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五百萬余兩白銀和其他款項重建,改名「頤和園」。

❻ 歷史提問!

看這段材料——
林則徐,張之洞、洪秀全、孫中山等

道光年間的禁煙運動,在1838年到1839年達到了高潮。這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禁煙,內地各省破獲了大量販、種、制、吸鴉片案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而虎門銷煙,無疑是這次禁煙的最高峰。雖然後來英國發動了侵華的鴉片戰爭,以堅船利炮破壞了禁煙運動。但虎門銷煙顯示了中國人民反對鴉片的決心和勇氣,打擊了國內外鴉片煙販的囂張氣焰,為後來的禁煙禁毒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在禁毒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此後,禁煙成為共識,分別只在禁煙的措施不同,有人提出了各種禁煙主張,推行種種禁煙禁毒措施,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如郭嵩燾在鴉片弛禁20餘年後重提禁煙主張,並於卸任後在家鄉自行組織禁煙公社,其他如張之洞、洪秀全、孫中山,作為不同的代表,都提出了自己的禁煙主張,並付之實踐。全國性的禁煙,先後有1906年到1917年清末民初的禁煙,以及從1935年開始民國政府推行的「二年禁毒、六年禁煙」運動。這兩次禁煙雖然有著很大的局限,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19年英國停止了由印度向中國輸入鴉片的政策。後來由於北洋軍閥的勒種和日本侵略者對華推行毒品政策,才使這兩次大規模的禁煙運動功敗垂成,煙毒不久又死灰復燃。禁煙運動直到建國初期,在黨和政府的組織下,發動廣大人民群眾,才最終禁絕,一舉洗刷「東亞病夫」的恥辱。

❼ 歷史的五大提問

1.某地點的緯度是北緯85度,請問那裡可以看到的動物是: D:北極熊
A:企。鵝 B:大象 C:袋鼠 D:北極熊
2."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這里的西北風和東南風指的是:D:季風
A:龍卷風 B:台風 C:颶風 D:季風
3.美國紐約地理坐標是40度N,75度W,關於紐約地理的描述,正確的是:A: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北溫帶
A: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北溫帶
B:南半球,東半球,中緯度,南溫帶
C:北半球,東半球,低緯度,熱帶
D: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南溫帶
4.民謠: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者火爐吃西瓜.描述了新疆的氣候特徵,該地氣候類型是" B:溫帶大陸性氣候
A: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❽ 世界歷史提問

1蒙古帝國屠殺、滅族記錄
這次屠殺空前絕後,已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2估計中國直接死於屠殺的有6700萬。連同中亞西亞和東歐共死亡約2億人。
黑死病導致歐洲人口大減,而中國則是瘟疫,美洲的則是天花.
3新大陸的發現,西班牙殖民者滅絕阿茲台克帝國,後來一系列的殖民者給美洲帶來了無法挽回的傷害。美洲的瑪雅人在很過年前一夜之間死光,不知道什麽原因。同樣蒙古崛起,滅殺幾十國,實行屠城政策。還有一二次世界大戰

❾ 中國歷史問答題

「進士」在唐代屬於哪一層次的考試?
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

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
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時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

元、明、清時,貢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這個詩人考中進士說明什麼。。。。

就唐朝而言,考進士需要詩賦,明經等,這也就是說詩人中了進士,可以說明他對明經科也是比較擅長的。這個問題太怪了,還有詩人的鑒定是怎麼說??會做的就算??還是名垂千古的?會做的話,基本所有的秀才級別的都能做的。。。名垂千古的又是百年難得一見啊。所以如果是一個人中了進士(唐朝的科舉分很多種類的,我在下邊幫你引用下吧)的話,說明此人在詩賦和明經上都很有水平,此外,他就踏上了政途,選入京或外放。

至於唐代科舉制與今天的考試制度有哪些異同

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後進士科尤為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常科考試最初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稱「權知貢舉」。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采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宴會以後,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題名以顯其榮耀,所以把又把中進士稱為「雁塔題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所以,春風得意又成為進士及第的代稱。常科登第後,還要經吏部考試,叫選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職。唐代大家柳宗元進士及第後,以博學宏詞,被即刻授予「集賢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試落選,只能到節度使那兒去當幕僚,再爭取得到國家正式委任的官職。韓愈在考中進士後,三次選試都未通過,不得不去擔任節度使的幕僚,才踏進官場。
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如詩人白居易向顧況投詩《賦得原上草》受到老詩人的極力稱贊。但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他即位後,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
武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女皇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這是我國科舉制度中殿試的開始,但在唐代並沒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還產生了武舉。武舉開始於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應武舉的考生來源於鄉貢,由兵部主考。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
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他在位期間,曾在長安、洛陽宮殿八次親自面試科舉應試者,錄取很多很有才學的人。

由此可知道,唐朝的科舉制度是多方面考察,比較現在的考試制度要完善,但在實用上可能比現在的差些,比如現在的考試關於數理,天文,地理等的學習又是唐朝不可比的,畢竟存在著時代的局限性嘛。

今天的考試制度有哪些利弊?這個問題不應該是咱們應該考慮的,既然你說到了,那我談下自己的淺見吧。
現在的考試制度,我認為,他的初期目標是提高全國平均文化素質,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高的文化素質才會誕生更多的人才,才能為下一部的學習奠定基礎,才不會再戰爭後出現人才斷流。
據我了解,德國在1860年左右就已經達到了我國現在的水平,這也是德國經歷兩次戰敗後仍然能夠崛起的原因,其他瑞士,美國緊隨其後,當然發達國家的教育一定是很高的,因為大家都從德國身上血刀了東西。
也正因為這樣,國家才會在明明知道,大學生就業難得前提下,還有擴招了。
在全國水平提高的情況下,那麼下一部再提出的考試就不那麼簡單了,因為這才將是真正的人才選拔,而且,國家經過這么一段時間的摸索,在教育體制上也會改進很多的(說句實話,我們其實就是國家的實驗品,本來就沒想著有什麼成就,出了什麼人才固然好,沒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這又涉及了中國官場,我就不多說了,)有些人提到要向西方學習什麼的,其實到了這個第二階段的話,那大學也會是好進難出的,並不是中國現在不願意這么做,而是國情所限制。
再之後的話,那就是培養使用性人才,象現在的西方英美等國,名校出現的人大多在全世界多能吃的開的原因了。
再下一階段,我沒見到過,我不敢妄言,

目前可以採用什麼辦法更科學地得到人才?更能體現公平競爭的原則?
公平競爭的原則從古到今,從國外到國內,一直都沒有出現過,不管是誰,都不會那麼做,只會那麼說。你想,要拉攏人心,在水平相當的情況下,你會選擇誰,當然是朋親故舊了,其次就是送禮的了,呵呵。所以絕對的公平競爭的原則是不可能出現的,除非你又大才,相對其他人你確實強非常多,而且得會「做人」。
更科學地得到人才,公平競爭的原則,我只在報告里見過,現實沒見過。但我想相對的做法可以來實比,只要真實的比拼一下就會出來你說的原則的,但不會有人提出這種做法的,也不會得到其他人的贊同的,因為你在逆勢而為,一切都清澈見底的話,不是什麼好事。人的私心得不到解決,那會出現很多問題,例如歷史上的漢奸就是內部的私心得不到解決,水至清則無魚。

❿ 歷史問題提問

巴黎公社是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這充分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首創精神。徹底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1870年夏,普魯士和法國之間爆發了戰爭,9月色當一戰,法軍慘敗,消息傳到巴黎,人民憤怒至極,發動起義,推翻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但政權卻被資產階級所竊取

從3月18日革命到巴黎公社的成立

1871年3月18日清晨,政府軍偷襲巴黎的蒙馬特爾和梭蒙高地,企圖奪取國民自衛軍的大炮,巴黎人民敲響警鍾,奮起反擊,起義開始了3月18日革命迫使資產階級政府逃往凡爾賽,巴黎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

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雛型

公社成立後,在政治、軍事和社會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非凡的革命首創精神,創造了巨大的業績。
5月21巴黎公社被扼殺在血泊中,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它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它充分體現了無產階級的革命首創精神和徹底的革命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巴黎公社的歷史功勛永載史冊,光耀萬丈。
巴黎公社是用革命的動力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統治後建立起來的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其結果雖然失敗了,它的精神和氣概永遠鼓舞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斗爭,正如馬克思所預言: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爭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是消滅不了的。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