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的歷史
❶ 路燈是誰發明的
以前談過路燈的改進要點!現在在談他的合理利用排列! 晚上出去!感覺世界一片光明啊!可是%^&&*(當然和白天有很大的區別)!尤其一排排的整齊 的路燈!各種新型燈具鈉燈無極燈....層出不窮!...感覺一片%^&&*89璀璨! 可璀璨的背後你不感覺到有一點----刺眼嗎?明晃晃的要分散人們的目光!有時候要迷眼睛仔細看前面的路! 那麼就這樣改變一下吧!把路燈的燈頭統一向右側擰大約30---45 度的角度就可以了!使燈光成扇形照亮下面和右面的位置當我在右側沿馬路行走時候只能看見前面明亮的道路了而直接看不到上面的燈泡!而且路燈的高度也可以降低一點增加了亮度又不會刺眼睛!范圍也不會小!
❷ 世界上第一盞路燈出現在哪個國家
據說,世界上第一盞路燈出現在英國的海德公園,是為了防止不良市民晚間犯罪。
中國最早的路燈要追溯到光緒年間的上海,那時候還是煤油燈,要用人工一盞盞地點亮。1883年,上海的路燈才從煤氣燈改為電燈,那時候要在電線桿上裝一個刀閘開關,需要人工每天開啟關閉。後來又改為若幹路燈並聯用一個開關,這種形式一直沿用到50年代。100多年過去了,路燈的面貌比歷史變化得還快,一批路燈成為文物。更新的路燈被科技武裝著,已經進入太陽能和LED時代。
17世紀末,威廉三世將宮廷移到肯辛頓宮,他發現晚上自己步行到聖詹姆斯宮非常危險,就在路上安裝了300盞油燈,這也成了英國最早的人工路燈。這條道路也變成了臭名昭著的"國王之路"。
❸ 故宮的路燈古時叫什麼
宮燈,這種燈只可能在宮門口出現,而在兩牆之間,是不可能看到宮燈的。不想電視劇裡面演的,有那麼多宮燈
❹ 燈的發展歷史
燈和燈字究竟起源於何時,戰國以前都還沒發現名為燈的實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未見燈、燭之類字樣。西周時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燭」應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記載。
西周時「燭「應是一種由易燃材料製成的火把,沒有點燃的火把通稱為?,故可以抱?,用於執持的已被點燃的火把,稱之為燭;放在地上的用來點燃的成堆細草和樹枝叫做燎;燎置於門外的稱大燭,門內的則稱庭燎。
中國現存最早的燈具出於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在周代,「鐙」、「登」通用,《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豆籩,瓦豆謂之登。」 徐鉉曰:今俗別作燈,非是,晉郭璞雲:禮器也。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
燈的發展歷史
春秋戰國
「火」是人類祖先抵禦猛獸的主要工具,燈也是因為「火」而得到發展。根據古書最早的記錄。燈具的出現始見與戰國。當時候的燈具結構已比較完善,而且造型也很優美,可見在它以前,燈的發明和演變已經有了一個相當時期,只是工藝說明已經失傳。
玉勾連雲紋燈
戰國燈大多由金屬或陶土製成,而玉制燈僅此一件,堪稱絕品。玉燈以新疆和田青玉為材,局部有赫褐色的浸痕。燈由盤、把手和座三部分組成,分別用三塊玉雕琢後粘合成一體。上部燈盤圓形淺腹,盤中心凸起一個五瓣團花柱。中部把手成圓柱形,上飾浮雕的仰形三葉飾,中間束腰,腰下滿飾勾連雲紋。燈座為覆圓盤形,並以五瓣柿蒂紋和勾連雲紋裝飾,足底亦飾勾連雲紋。
人形銅燈及銅勺
此燈1957年出土於山東諸城葛埠村,燈高21.3厘米,盤徑11.5厘米,整體為一身著短衣男子雙手擎燈盞狀。此人雙手各擎一屈曲帶葉竹節形盤柄,盞盤下的子母榫口與盤柄插合,可根據需要隨意拆卸,構造精巧。人足下為屈曲的盤龍形的圓盤。出土時還隨附有一柄供添油用的長柄銅勺。這件銅燈設計巧妙,造型新穎,專家研究認為它應是戰國時期齊國宮廷中所使用。
戰國時期的燈具以青銅質的為主體,多為貴族實用器。陶質燈因與傳統的陶豆無異,往往被當作陶豆,並沒歸於燈類。這類燈為下層社會所用,玉質燈造型精美是上層社會的實用器具。戰國時期的燈具造型
除了個別多枝燈外,大致可分為人俑燈和仿日用器形燈兩大類。多枝燈(又稱樹形燈)實物較為少見,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五連枝燈,形制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樹,支撐著十五個燈盞,燈盞錯落有致,枝上飾有游龍、鳴鳥、玩猴等,情態各異,妙趣橫生。人俑燈是戰國時期青銅燈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這些燈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為身份卑微的當地人形象。持燈方式有站立兩臂張開,舉燈過頂;有的跽坐,兩手前伸,托燈在前。一俑所持燈盤從一至三個不等。燈盤有圓環凹槽形和盤形兩種形制,前者有三個支釺,後者多為一個支釺。仿日用器形燈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實用器的演變,主要為仿豆、鼎和簋等較為常見的器皿,以豆形陶燈居多,但也有一些仿鼎和簋的形制的青銅燈。
秦代鑄造的燈也是極其華麗的。雁足燈,形制為一大雁之腿,股部托住一環形燈盤,上有三個燈柱,可同時點燃三支燭。
人騎駱駝燈
人騎駱駝燈是青銅鑄造的一件實用的照明用具,同時也一件精緻的工藝品。在長方形平底座上站立一隻昂首垂尾的雙峰駱駝,一人雙腳後夾端坐於駝身,雙手穩穩在握住一圓形燈盤的燈柱。整個青銅雕塑製作精巧,人與駱駝的形象以曲線為主導,旨在傳神,而不著意細部逼肖。從整體來看,底座、駱駝、人物與燈柱、燈盤渾然一體,駝背上的人舉重若輕,似擎一頂華蓋,其重心設計極為科學合理。這件雕塑品中駱駝的出現,為研究楚與北方少數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的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燈的種類
照明燈
電燈、日光燈、油燈、煤油燈、銅燈、鐵燈、馬燈、壁燈、路燈……
裝飾燈
霓虹燈、花燈、燈籠、走馬燈、卡通燈、宮燈
警示燈
航標燈、紅綠燈、警燈……
特殊功能的燈
無影燈、探照燈、追光燈……
燈的用途與原理
日光燈;:電源開關剛閉合時,日光燈管內的水銀經燈管兩端燈絲加熱蒸發,形成稀薄的水銀蒸汽,鎮流器產生的高壓加在燈管兩端,使汞原子電離出電子,電子加速後與汞原子碰撞,使氣體迅速擊穿,產生弧光放電,激發紫外線。紫外線再激發塗在管壁上的熒光粉,發出柔和的光。它不含紅外線,所以它的光是很溫和的,不傷眼睛;因為不含有熱線,用起來比較省電;它也會發出許多美麗有色的光。這就是由熒光粉里所含的化學葯品的性質來定了,例如塗上鎢酸鎂的,發藍白色光,塗上硼酸鎘的發淡紅色光。
蒸汽燈:是由密封在玻璃管里的各種蒸汽通過電流而發光。它們的構造,有點像日光燈,由於多個燈泡從不同角度同時發光,就產生無影燈。
氙氣燈的發光原理:超高電流,通過沒有鎢絲、只填充氙氣的石英管,使氣體碰撞產生有如白晝般強烈之電弧光,接著再將電壓轉成8,000V,穩定持續供應氙氣燈泡發光。HID燈光的特性比較接近太陽的白光而不是一般鹵素燈(Halogen)之黃光。HID色溫接近白晝的陽光。(陽光色溫為 6000K,HID色溫為4300K-6500K,鹵素燈色溫為3200K-3600K)HID亦免除一般鹵素燈從第一次發亮鎢絲就開始氧化及發亮時間越長,光線就越暗的困擾,同時發亮體集中,照明距離寬而且長。HID更擁有較一般鹵素燈遠3倍的超長視線及超廣角的寬曠視野,但HID的用電量僅需35W,但其光亮度是一般鹵素燈的3倍,使用壽命較一般鹵素燈長約10倍。鹵素燈的發光原理是用鎢絲發熱所致,因此在長久的高熱下,難保不燒斷損壞。而氙氣燈是利用電流刺激氣體發光,基本上不會產生過高溫度,所以只要其中的氙氣還沒用完,它就可以一直正常發光,不易損壞。在正常的用車條件下,一組HID氣體放電燈可用上6年有多。HID的耗電量僅為35W比鹵素燈的60W更為省電,因此油費等於間接省下來了,而且越用越亮。
❺ LED路燈的歷史發展是如何的
隨著LED照明燈具的逐步發展,在亮化工程輔助等公共場合,LED漸漸替代了一些傳統光源產品。2009年,LED開始在發達國家進入主照明普及。在電費較高,使用時間較長的商業應用場所,LED燈具迅速成為市場的新寵。作為LED照明燈具的用途,LED市場發展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LED燈具實用新型階段。在上一階段的基礎上,市場對LED燈具產品有了一定的認可和接受。LED燈具的環保,體積小,高可靠性等其他特徵逐漸凸顯出來。由此而開發的一系列完全有別於傳統光源應用的產品會大行其道。照明行業會出現更大更廣的一個發展空間。光源不再是僅僅起到照明作用,它的多變使得更貼切人們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個廠商拼的是設計應用優勢。
第二階段,LED燈具智能控制階段。隨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LED作為半導體產業,也將搭上這趟高速列車,發揮出其高可控性特點。從家庭到辦公樓,從道路到隧道,從汽車到步行,從輔助照明到主照明,具備智能控制的LED照明燈具系統將給人類帶來更高等級的服務。LED燈具產業也將由做產品,到設計產品,到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歷程。
第三階段,LED燈具替代接受階段。這一階段指的是LED燈具在發展初期,主要體現出其光效高(能耗小),壽命長的特點。因為售價高,所以在這一階段主要為商照市場。客戶有一個接受的過程,首先是使用習慣和外觀上的過渡與接受。在與傳統光源一致的使用情況下,LED燈具體現出的節電,長壽等特點使得市場容易接受它的相對高價。尤其是在商用場合。各廠商拼的是質量價格優勢。
❻ LED路燈的歷史發展
作為全球最受注目的新一代光源,LED因其高亮度、低熱量、短命命、無毒、可回收再應用等優點,被稱為是21世紀最有開展前景的綠色照明光源。
從1962年第一隻紅光半導體發光二極體誕生起,人們不斷開發出橙、黃、綠等多種單色LED,並用於各種信號指示、標識、數碼顯示,逐步發展到小型LED顯示屏等。它利用固體半導體晶元作為發光材料,當放出過剩的能量,引起光子發射,產生可應用半導體PN結發光源製成的LED,問世於20世紀60年代初,1964年紅色發光二極體首先研發成功,黃色LED隨之出現。
全球第一款商用發光二極體( LED)是在1965年用鍺材料作成的,其單價為45美元。隨後不久,Monsanto和惠普公司陸續推出了用GaAsP材料製作的商用化LED。這比一般60~100W白熾燈的151m低得多1991年業界採用MOCVD外延生長四元系材料,開發出高亮度發光二極體;1994年在GaN基片上研製出第一隻藍色的發光二極體;1997年通過藍光激發熒光粉,做出第一隻白光LED;2001年用紫外光激發熒光粉做成了白光LED。
一、全球產業格局呈現壟斷局面,主要集中於日本與台灣地區。
半導體照明產業已形成以亞洲、美國、歐洲三大區域為主導的三足鼎立的產業分布與競爭格局。全球LED產業主要分布在日本、台灣兩大地區,其中日本占據全球LED產值近50%;台灣(包括台灣島內及大陸分廠生產)LED產值2佔全球LED產值的21%列第二。
二、國際大廠引領產業發展,利用技術優勢占據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
日本和美國兩大區域的企業利用其在新產品和新技術領域中的創新優勢,主要從事最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生產。其中日本幾乎壟斷全球高端藍、綠光LED市場,為全球封裝產量第二大、產值第一大的生產地區。
三、產業投資繼續加大,國際知名廠商間合作步伐加快,以占據有利市場地位。
四、我國已成為重要封裝基地,海內外企業紛紛投資搶占國內巨大市場。
❼ 路燈是誰發明的在什麼時候
從1879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發明白熾燈,給人類帶來夜間光明以來,照明技術的發展已經歷了125年,我國使用電燈的歷史也有122年。照明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只是一項簡單的滿足人類基本生活需要的技術,而是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物質條件,是城市文明進步和現代化建設的象徵。
❽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路燈
據說,世界上第一盞路燈出現在英國的海德公園,是為了防止不良市民晚間犯罪。
中國最早的路燈要追溯到光緒年間的上海,那時候還是煤油燈,要用人工一盞盞地點亮。1883年,上海的路燈才從煤氣燈改為電燈,那時候要在電線桿上裝一個刀閘開關,需要人工每天開啟關閉。後來又改為若幹路燈並聯用一個開關,這種形式一直沿用到50年代。100多年過去了,路燈的面貌比歷史變化得還快,一批路燈成為文物。更新的路燈被科技武裝著,已經進入太陽能和LED時代。
17世紀末,威廉三世將宮廷移到肯辛頓宮,他發現晚上自己步行到聖詹姆斯宮非常危險,就在路上安裝了300盞油燈,這也成了英國最早的人工路燈。這條道路也變成了臭名昭著的"國王之路"。
❾ 照明燈的發展史
最早實用的電燈是白熾燈,但早在白熾燈誕生之前,英國人漢弗萊·戴維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了弧光燈,但這種弧光燈亮度太強產熱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場所根本無法使用。
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鍾表匠亨利·戈貝爾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絲,製成了首個有實際效用的電燈,持續亮了400個小時,不過他並沒及時申請專利。
1860年,英國人約瑟夫·斯旺也製成了碳絲電燈,但他未能獲得使碳絲保持長時間工作的良好真空環境。
1878年,英國的真空技術發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發明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並且獲得英國專利。斯旺自己的屋子是英國用電照明的第一所私人住宅。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他們沒有足夠財力繼續完善這項發明,
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了愛迪生。愛迪生購入專利後嘗試改良燈絲,終於在1880年製造出能持續亮1200個小時的碳化竹絲燈。
不過,美國專利局判愛迪生的碳絲白熾燈發明落於人後,專利無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後,亨利·戈培爾贏得專利,最後愛迪生從戈培爾貧困的遺孀手上買下專利。
在英國,斯旺控告愛迪生侵犯專利,後來他們在法庭之外和解,於1883年在英國建立一家聯合公司。斯旺後來把他的股權及專利都賣給了愛迪生。
20世紀初,碳化燈絲被鎢絲取代,鎢絲白熾燈沿用至今。
1938年,熒光燈誕生。1998年白光LED燈誕生。
(9)路燈的歷史擴展閱讀:
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
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稱之為「碳化棉絲白熾燈」,隨後大量投產,並成立公司設立發電站和輸電網等相應基礎設施,很快使電燈在美國被普遍使用。
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參考資料:
電燈--網路
❿ 路燈是誰發明的
——————以下轉載自——操刀手1992(知道合夥人公共服務行家)
路燈發明的歷史:
1809年,英國皇家研究院教授漢弗萊·戴維爵士(法拉第的老師)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燈產生的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燈泡是亨利·戈培爾在1854年時發明的,亨利·戈培爾是移民到美洲的一名德國鍾表匠,他也是悲劇發明家名單中的一員,因為這些人都不懂得將他們的發明公諸於世。愛迪生同志就完全不同啦,在亨利·戈培爾之後大約20年,他才發明了一顆類似的燈泡,而在1860年就做了一顆燈泡、一直改良到1878年至善至美的斯旺,至少稍後還成為愛迪生的事業搭檔,反之,亨利·戈培爾直到過世前夕,他與愛迪生的對壘才獲得法律上的承認,後者旋即從戈貝爾貧困的遺孀手上買下亨利·戈培爾的專利權。
1879年10月21日,美國發明家愛迪生通[1] 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見證。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改造的電燈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贊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為人類帶來了持久的光明。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以賣報度日。其發明創造了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1000多種成果,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愛迪生12歲時,便沉迷於科學實驗之中,經過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學和實驗,16歲那年,便發明了每小時拍發一個信號的自動電報機。後來,又接連發明了自動數票機,第一架實用打字機、二重與四重電報機,自動電話機和留聲機等。有了這些發明成果的愛迪生並不滿足。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心製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他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里,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一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里,剛一通電可馬上就斷裂了。
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許因為這裡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於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氣機,盡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氣抽掉。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8分鍾後,燈還是滅了。
愛迪生終於發現:真空狀態對白熱燈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的症結就在這里。
愛迪生左思右想,熔點最高,耐熱性較強要算白金啦!於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後試用了鋇、鈦、錮等各種稀有金屬,效果都不很理想。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對前邊的實驗工作做了一個總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總共有1600種之多。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可試來試去,還是採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的真空程度更高,燈的壽命已延長到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願意花這么多錢去買只能用2個小時的電燈呢?
實驗工作陷入了低谷,愛迪生非常苦惱,一個寒冷的冬天,愛迪生在爐火旁閑坐,看著熾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語道:「炭、炭……。」可用木炭做的炭條已經試過,該怎麼辦呢?愛迪生感到渾身燥熱,順手把脖子上的圍巾扯下,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一根棉紗,在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變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里,一試驗,效果果然很好。愛迪生非常高興,緊接又製造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燈泡的壽命達到了13小時,又一下子延長到45小時。
大家紛紛向愛迪生祝賀,可愛迪生卻無絲毫高興的樣子,搖頭說道:「不行,還得找其它材料!」「怎麼,亮了45個小時還不行?」助手吃驚地問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個小時,最好是16000個小時!」愛迪生答道。大家知道,亮1000多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去找什麼材料合適呢?愛迪生這時心中已有數。他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於是,馬拉松式的試驗又開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愛迪生都做了試驗,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發和鬍子都拿來當燈絲試驗。最後,愛迪生選擇竹這種植物。他在試驗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顯微鏡一看,高興得跳了起來。於是,把炭化後的竹絲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後,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這下,愛迪生終於鬆了口氣,助手們紛紛向他祝賀,可他又認真地說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結構不盡相同,我們應認真挑選一下!」
助手深為愛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所感動,紛紛自告奮勇到各地去考察。經過比較,在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最為合適,便大量從日本進口這種竹子。與此同時,愛迪生又開設電廠,架設電線。過了不久,美國人民便用上這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竹絲燈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電燈是19 世紀末最著名的一項發明,也是愛迪生對人類最輝煌的貢獻。人們對愛迪生作出高度的評價:希臘神話中說,普羅米修斯給人類偷來了天火;而愛迪生卻把光明帶給了人類。愛迪生之後又發明了高功率的發電機,絕緣電線,分流電路等。愛迪生對於電燈的發明,推廣和應用中起到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