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溥儀
溥儀在歷史雖三次稱帝,但並未實際掌權,看到一些人模仿評價其他歷史人物那樣評價溥儀歷史功績,我歸納一下有這么幾點:
1、驅逐太監,結束了中國封建王朝里男奴的角色。
2、興修水利 興建亞洲第一個水電站豐滿水電站。當然也可以說是勞動者的功勞。
3、對解放後促進中日邦交做出貢獻,特別是他弟弟溥傑更促進了中日友好,因溥儀去世的早,日本天皇來華訪問還特意去看望溥傑。
4、其所著的《我的前半生》堪稱清史裡面的最生動部分,補充了國家的歷史。
5、平穩過渡到平民,沒有在這次改朝換代中造成更大規模的流血犧牲。
6、清末憲政改革,很多中國近代史上的現代化東西都是在宣統年間產生的。
7、解放後擔任政協委員,代表滿族人民參政議政。
說溥儀的歷史功績,實際有點做表明文章的感覺,因為三次為帝,前兩次尚未成年,並未理政。第三次在日本控制的滿洲國,也無實權。所以也可說他沒什麼歷史功績。
溥儀在成年後有一段時間還在紫禁城,在那裡,他剪辮子、穿西裝、安電話、學外語、驅逐太監、接見胡適、泰戈爾等名人,他自己表達當時很想出國留學,並付諸實施過一次,但宮內保守派阻止了他外出行為。這些說明他本人是由強烈進步思想,可以說他進行了宮內改革,但因一直未掌握掌權,沒有施展抱負。
我個人認為溥儀的歷史作用,不光是看他做什麼,要看到他是清朝歷代皇帝的延續,是中國幾千年帝制的象徵,他更多作用是在於符號和象徵作用。現在說他好也罷壞也罷都是這些符號或象徵在起作用。
如果您說他在滿洲國時候起了壞作用,並被作為戰犯關押。但他沒實權,沒有具體做過什麼,說壞作用也是這些符號和象徵在起作用。日本自己控制滿洲地區,名不正言不順,以溥儀名義,利用他的象徵和符合作用,就可以對抗外界輿論。包括蔣介石,繼承他的孫老師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即使在進入抗日時期,他發表的抗日演講也是恢復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的狀態,並未要求滿洲地區。
溥儀被特赦回北京,很多見到他的人還下跪,當時已經是新中國,溥儀只是剛釋放的戰犯,但在一些人心中溥儀還是有那些符號和象徵作用。我黨不嚴懲溥儀,也是看到他有符號和象徵作用,利用改造成果,讓李文達執筆給溥儀寫回憶錄,讓溥儀接見外賓,向外賓以身說法,代表滿族人民成為政協委員,參政議政,這些都是這些符號和象徵在起作用。
所以可以說,溥儀真正的歷史作用,就是符號和象徵作用。復辟的人士或日本侵略者利用他的符號和象徵作用,起了壞的作用。我黨的偉大,用他的符號和象徵作用,則起了好的作用,溥儀的功與過,都是他的符號和象徵在起作用。
『貳』 歷史上傅儀是誰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其為清朝皇帝在位時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其在偽滿洲國皇帝位時年號「康德」,又稱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根據其歷史事跡改編的電影《末代皇帝》,以及溥儀的自傳小說《我的前半生》。
『叄』 在中國歷史上溥儀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他的命運,註定在三歲登基,他的難舍難棄的皇帝夢,註定要成為他悲劇人生的淵源。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在坎坷而充滿悲劇性的一生當中他身為皇帝卻沒有掌握過一天國家政權,非常令人同情的
『肆』 歷史上溥儀是怎麼死的
溥儀得的是腎臟病,剛住院時精神還好,除了臉上有些浮腫外,外表與健康人沒什麼不同。他愛活動,經常在病房裡走動。他那個房間只住兩個病人,另一個病人是西藏來的一位活佛,是個不太通漢語的胖老頭。這個病人不僅在體型上與溥儀形成鮮明的對照,而且在性情習慣上也與溥儀截然不同。他成天坐在床上,不哼不哈也不動彈,溥儀頻頻同他搭話,活佛總是應答得牛頭不對馬嘴,使溥儀大為掃興。這樣有來無往的談話真叫人暗暗好笑。我明白,平時跟我對話滿能應付的活佛是在裝糊塗。可是這么一來,溥儀就更寂寞了。
溥儀住院期間,沒有親朋好友來探望,只有李淑賢經常來照料他。溥儀的視力很差,戴著厚鏡片眼鏡看東西還很吃力,經常可見李淑賢讀一些可能是書信一類的東西給他聽。相比之下,溥儀的記憶力比他的視力還糟糕,他多次發生上廁所忘了帶手紙,不拿飯碗就去盛菜之類的事。最有趣的是,他隨身帶一個小本子,每當我通知他,某日某時要到某科室去作某項檢查或治療時,他總是趕緊把金絲眼鏡扶正,嘴裡說:「對不起,等一等,請您再說一遍吧!」同時急忙掏出那個小本子,把告訴他的事一一記上。
後來,溥儀的病情惡化,小便也發生困難。有一次我正跟著一位泌尿科專家在看門診,李淑賢含著眼淚找來了,說:「再給他導個尿吧!」當時門診正忙著,專家就讓我去干。我准備好器具到病房一看,溥儀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李淑賢在一旁抽泣,活佛則照舊坐在床上無動於衷。就在這種氣氛中,我給溥儀導了尿。排尿後溥儀輕松一些了,頻頻向我點頭致意,李淑賢也連聲道謝,而我心中很不是滋味,因為我知道溥儀在世的日子不長了。我也明白,護士出身的李淑賢不會不清楚這一點
過了不多日子,李淑賢慌慌張張地跑到值班室來說:「他不行了!」我們趕到溥儀跟前,作了輪番搶救,直到無可奈何地把白單子蓋在他的頭上……
我在主治醫師身旁看著他寫了溥儀的死亡證明。第二天,1967年10月18日,北京的報紙上都登載了一段溥儀去世的消息。叫我吃驚的是,這段消息是從溥儀的死亡證明上原文抄錄的,一字未改,可見發消息的記者是十分謹慎的。我看了深深嘆了一口氣。
關於溥儀逝世的確切時間有不同的說法。一種是通常的說法,即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這是來源於有關部門寫給上級的正式報告;另一種說法是,凌晨2時15分。比較而言,後一種說法比較確切。
據我向醫院和有關方面人員采訪,溥儀逝世時,只有溥儀三妹的次子宗光在場。他見溥儀不行了,才臨時喊來值班醫生,而李淑賢是接到電話才從家裡趕來的。所以,宗光的說法比較可信。他說:「溥儀逝世時間的前一種說法是大致估計出來的。」
80年代初,在我就溥儀和譚玉齡合葬之事采訪小瑞時,他曾清楚地回憶說:「關於譚玉齡的骨灰,還有這樣一個插曲:在『文化大革命』中,溥儀逝世一星期後,我去了一趟溥儀家,跟李淑賢商量想把擱在自己家裡的譚玉齡的骨灰與溥儀合葬。結果,遭到了李淑賢的堅決反對。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溥儀的一位親友在1967年的日記上也曾簡要地記載了此事,可作為佐證:
「10月24日。毓(即小瑞)來談,大嫂不同意大哥與譚玉齡一同土葬事。」
『伍』 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簡介
皇帝作為封建時期的最高統治者,我國自秦始皇開始,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但是作為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註定會不平凡,他的一生充滿著坎坷,無論是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還是電影《末代皇帝》,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一代皇帝的艱辛與苦澀。
他的一生總是在動盪中度過,幾上幾下,晚年相對安穩一些,在《末代皇帝》這部電影中他回家需要買門票,看著龍椅時,眼睛有說不出的故事。
『陸』 歷史上溥儀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溥儀真實結局是什麼
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後因醫治無效,於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去世。
『柒』 中國歷史上有溥儀這個人嗎
當然有了,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1]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賢親王奕譞之孫,[2]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3]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捌』 溥儀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末代皇帝溥儀真正的死因
溥儀是因為得了腎癌死的。
溥儀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年僅61歲死於腎癌。據溥儀的妻子李淑賢口述的回憶錄記載,1964年11月,溥儀出現了尿血現象。
經過醫生全面檢查後,初步診斷是溥儀的左邊腎上有兩個小瘤子,最後確認是腎癌。這次住院溥儀做了摘除左腎的手術,手術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意外還是再次發生了,就在手術不久後溥儀又出現了尿血。在自己最後三年時間里,溥儀與腎癌進行了痛苦的斗爭,最終在1976年10月離世。
(8)歷史溥儀擴展閱讀:
作為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3歲稱帝6歲被廢,後來張勛兵變又登上皇位,在位僅僅十一天被趕下了龍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東三省成立偽滿洲國,溥儀又當了十幾年的傀儡皇帝。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他在逃跑時被蘇聯紅軍抓住,在蘇聯度過了五年的監禁生活。
後被引渡回國在撫順監獄進行改造,最終在1959年,溥儀終於被特赦,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溥儀去世後,因為其身份的特殊性,葬禮一切從簡,不向社會公開。
在經過一個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後,遺體就被運到八寶山火化下葬,本來一切都是秘密行事,卻不想走漏風聲。
老百姓們聽說皇帝溥儀要火化,便紛紛趕來火葬場,因為溥儀曾經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所以老百姓們都前來沾一沾龍氣。
他們的手在溥儀屍體上肆意亂摸,有人則更過分,將蓋著遺體的白布掀起,並說道:這哪是什麼真龍天子,不就是一個平頭老百姓嘛。
這些人無禮的舉動讓溥儀家屬們敢怒不敢言,最終等眾人散去之後,溥儀遺體才被推去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