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獨一生物

獨一生物

發布時間: 2021-08-03 17:05:48

什麼生物

生物是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

1、生物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這是互相相反的兩個過程,並且可以繁殖下去, 這是生命現象的基礎。

2、生物由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非細胞生物組成,包括動物、植物、細菌、真菌、病毒等,其特徵是可以進行新陳代謝。

3、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的,無生命的(包括物質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新陳代謝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

(1)獨一生物擴展閱讀:

1、生物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它是農學、林學、醫學和環境科學的基礎。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學的發展和應用。

2、生物體的共同物質基礎是:在基本組成物質中都含有蛋白質和核酸。 生物體的結構基礎是:除病毒等少數種類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生物的個體發育是指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有絲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發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4、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它包含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② 獨目人的「獨目人」生物學探秘

相傳約5000年前,古希臘的水手在現今義大利西西里島上一個叫愛特那山的岩洞里,發現了一大堆酷似巨人骨頭的巨大骨骼,只有一個眼眶的龐大頭蓋骨橫七豎八地散布在洞里,水手們認為這就是可怕的獨目巨妖,以前可能就住在這個島上。而今冒犯了這些巨人的墳墓,必將招致災禍,水手們深感不妙,立即離開了這個荒島。於是希臘人更加相信西方那邊住著一些獨目巨人,是他們妨礙了希臘人在西西里島建立殖民地,這種說法代代相傳,有好幾個世紀之久,人們都對獨目巨人的存在深信不疑。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定,愛特那山正是獨目巨人所居住的地方。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獨目巨人的傳說更是甚囂塵上,因為探險家陸陸續續在西西里島等地發現許多獨目巨人的骸骨。阿拉伯人也認為獨目巨人存在。 關於「獨目人」高級生物的存在,南太平洋和英國的發現竟與希臘方面相吻合。1989年,日本考古學家富齊塔在南太平洋斐濟以南80公里處一個名叫卡達吾的荒島上,發現了一個獨目人的頭蓋骨。一個拳頭大的眼窩位於頭顱中央,富齊塔聲稱:「這並非是化石,而是四十年代還活著的人的頭骨。」另據柬埔寨《赤道周圍》報道:九十年代初,21歲的英國婦女珍妮特.莫利珊生下一個獨目嬰兒,他的各種器官都具備,身體也健康正常,但只在額頭上生有一隻眼睛。此嬰比其他同齡嬰兒更聰明,在給他洗澡或看到玩具時非常高興。菲利普.沃納醫生說,他從醫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怪現象,這對醫生來說是個不解之謎,醫院的研究尚未找出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但不久人們又發現,脊椎生物無論是動物還是人,出現獨目現象比率佔16萬分之1。有人認為有的對稱器官是由一個「原基」分裂而成,雙眼即是由一個「原眼」分裂而成的,獨眼的形成有可能是眼的「原基」向左右兩側分離時因某種因素影響而失敗,最後形成一隻眼睛。這一推測有沒有道理呢?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最近,中國旅美學者饒毅等人解開了這個謎。他們在研究中發現一個新基因--ET基因,這是眼睛早期發育的標志基因。他們在用雞和青蛙胚胎作實驗時發現,胚胎發育早期,ET基因的表達是一個「點」,之後,分離為兩個「點」。這一過程在青蛙身上均為6小時。該研究結果符合獨目人發生機理為一個「原基」分離為兩個「原基」。他們還發現ET基因具有發出信號消除「原基」分離的能力。不過獨目生物通常有另一種嚴重的缺陷,即大腦的兩半球融合成一體,成為腦部畸形,出生後很快就會死亡,以致整個生物體很難存活長大,獨目人也就變得極其罕見了。那麼,歷史上大量「獨目人」傳說和形象的出現,說明了什麼呢?!

③ 人類從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什麼

一、蝙蝠與雷達

蝙蝠會釋放出一種超聲波,這種聲波遇見物體時就會反彈回來,而人類聽不見。雷達就是根據蝙蝠的這種特性發明出來的。在各種地方都會用到雷達,例如:飛機、航空等。

二、振動陀螺儀

根據蒼蠅嗅覺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仿製成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這種儀器的「探頭」不是金屬,而是活的蒼蠅。

就是把非常纖細的微電極插到蒼蠅的嗅覺神經上,將引導出來的神經電信號經電子線路放大後,送給分析器;分析器一經發現氣味物質的信號,便能發出警報。這種儀器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三、蝴蝶與仿生

科學家通過對蝴蝶色彩的研究,為軍事防禦帶來了極大的裨益。在二戰期間,德軍包圍了列寧格勒,企圖用轟炸機摧毀其軍事目標和其他防禦設施。

蘇聯昆蟲學家施萬維奇根據當時 人們對偽裝缺乏認識的情況,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叢中不易被發現的道理,在軍事設施上覆蓋蝴蝶花紋般的偽裝。

因此,盡管德軍費盡心機,但列寧格勒的軍事基地仍安然無恙,為贏得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同樣的原理,後來人們還生產出了迷彩服,大大減少了戰斗中的傷亡。

四、伏特電池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官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

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

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電池。

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五、蜂類與仿生

蜂巢由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六稜柱形小 蜂房組成,每個小蜂房的底部由3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這些結構與近代數學家精確計算出來的——菱形鈍角109。28』,銳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節省 材料的結構,且容量大、極堅固,令許多專家贊嘆不止。

人們仿其構造用各種材料製成蜂巢式夾層結構板,強度大、重量輕、不易傳導聲和熱,是建築及製造航天飛 機、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等的理想材料。

蜜蜂復眼的每個單眼中相鄰地排列著對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陽准確定位。科學家據此原理研製成功了偏振光導航儀,早已廣泛用於航海事業中。

④ 生物的象徵

黃牛——任勞任怨 老實忠厚
荷花——出污不染
鴿子——和平友誼
梅花——堅韌挺拔
駱駝——任重道遠
銀杏——文明古老
松柏——堅貞不屈 永葆青春
萬年青——友誼長存
海鷗——搏擊風浪
春蠶——奉獻到死
喜鵲——吉祥如意
百合花——團結友愛

⑤ 我是煙台人,常吃的一種俗稱「海怪」的獨鰲的跟螃蟹差不多的海洋生物,學名是什麼

鱟(hòu)亦稱抄馬蹄蟹。肢口綱(Merostomata)劍尾目(Xiphosura)海生節肢動物,共4種,見於亞洲和北美東海岸。雖又稱馬蹄蟹,但不是蟹,而與蠍、蜘蛛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有親緣關系。 鱟(horseshoe crab)是一類與三葉蟲 (現在只有化石)一樣古老的動物。鱟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只有鱟從4 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又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⑥ 什麼生物一生只活一天

蜉蝣(fú yóu)
蜉蝣目(Ephemeroptera)體小型到中型(約4公分〔1.6吋〕)的昆蟲體軟弱;翅2對或1對,膜質,大多前翅大後翅小;腹部末端有長尾須兩條,中尾絲或有或無,前翅膜質,三角形;後翅小,圓形。有三根長絲狀尾須。停歇時翅直立。稚蟲水生,咀嚼口器在成體時退化。蜉蝣棲於水溪和池塘中,雄蟲成群飛舞以吸引雌蟲。蜉蝣屬古生翅類,號稱活化石,最早發現的是石炭紀古蜉蝣化石。
蜉蝣目通稱蜉蝣(mayfly),有翅亞綱的 1目。
蜉蝣是目前已知的壽命最短的昆蟲,主要分布在熱帶至溫帶的廣大地區。全世界已知有2100餘種。中國已知有 100餘種。常見的有蜉蝣科(Ephemeridae)和四節蜉蝣科(Baetidae)。
蜉蝣的稚蟲和成蟲是許多淡水魚類的重要食料。不同種類的蜉蝣稚蟲喜歡在含氧量高的水域中生活,因此,它們是測定水質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另外,對蜉蝣目昆蟲的研究,有助於進一步闡明從無翅昆蟲到有翅昆蟲的進化過程。
已知有14科、約2250種,我國已知有大約250種。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蜉蝣目通稱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狀,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體形較小或中等,細長,體壁柔軟。頭部小,觸角短,剛毛狀。復眼發達,雌性的復眼常左右遠離;雄性的復眼常較大,左右接近,且每一復眼上下部小眼面往往不同,一般上半部小眼面大於下半部,也有二部分完全分隔者。單眼3個。口器為咀嚼式,因成蟲不取食,沒有咀嚼能力,上顎退化消失,下顎也退化,常有下顎須。胸部以中胸最大,前、後胸小而不顯著,翅有兩對,呈三角形,脆弱,膜質,多為前翅大,後翅小,亦有後翅退化者,休息時豎立在身體背面。蜉蝣翅脈相及翅的關節不發達,翅脈最為原始,翅脈極多,多縱脈和橫脈,呈網狀。翅的表面呈摺扇狀。足細弱,僅用於攀附。跗節1一5節,末端有爪1對。
腹部11節,第11節僅存窄環形背板。雄性第10節後緣有1對由前足延長形成的抱器,3一4節,少數1節,用於在飛行中抓住雌蟲。在其內側有二對短小簡單的陽莖。雌性生殖孔1對,開口於第7、8腹節之腹面。卵巢按節排列。兩性生殖孔均成對。腹末有1對分節的長絲狀尾須,第11節背板常延長形成中尾絲。尾須和中尾絲細長多節,與纓尾目昆蟲相似。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蜉蝣稚蟲幼期(稚蟲)水生,生活在淡水湖或溪流中。春夏兩季,從午後至傍晚,常有成群的雄蟲進行「婚飛」,雌蟲獨自飛入群中與雄蟲配對。產卵於水中。卵微小,橢圓形,具各種顏色,表面有絡紋,具粘性,可附著在水底的碎片上。稚蟲期數月至1年或1年以上,蛻皮20~24次,多者可達40次。成熟稚蟲可見1~2對變黑的翅芽。兩側或背面有成對的氣管鰓,是適於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吃高等水生植物和藻類,秋、冬兩季有些種類以水底碎屑為食。常在靜水中攀援、匍匐、或在底泥中潛掘,或在急流中吸附於石礫下棲息。稚蟲充分成長後,或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邊石塊或植物莖上,日落後羽化為亞成蟲。亞成蟲與成蟲相似,已具發達的翅,但體色暗淡,翅不透明,後緣有明顯的緣毛,雄性的抱握器彎曲不大。出水後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一般經24小時左右蛻皮為成蟲。這種在個體發育中出現成蟲體態後繼續蛻皮的現象在有翅昆蟲中為蜉蝣目所僅有。這種變態類型特稱為原變態。成蟲不食,壽命短,一般只活幾小時至數天,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說法。
[編輯本段]繁殖
變態類型為原變態,一生經歷卵、稚蟲、亞成蟲和成蟲4個時期,是有翅亞綱中較原始的變態類型,僅見於蜉蝣目。特別是從幼蟲變為成蟲要經過一個「亞成蟲期」,這時的亞成蟲與成蟲完全相似。亞成蟲期歷時較短,一般經數分鍾到一天左右即脫皮變為成蟲。
雌蟲產卵於水中。卵小,白、綠或淡褐色,圓或橢圓形。卵一端常有附著的帽狀物,或從卵的表面伸出有粘性的細絲。稚蟲水生,常扁平。上顎構造原始,僅一個關節突,中央內緣有一突出的咀嚼面,舌兩側有一對間顎。復眼和單眼發達;觸角長,絲狀。腹部第1至第7節有成對的氣管鰓,尾絲2—3條。其中氣管鰓是適干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稚蟲期一般1一3年,大部分每年1代或兩三代,在溫暖地區10~15 天能完成發育。一般脫皮20一24次,多者達40次。稚蟲取食高等植物和藻類,少數種類捕食水生節肢動物。老熟稚蟲一般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邊石塊或植物莖上,日落後羽化成「亞成蟲」,此期蟲體與成蟲相似,但翅不透明或半透明,體表、翅、足常被細毛和緣纓,體色較成蟲灰暗,前足和尾須短,行動不活潑,呈靜休狀態,不能交尾。亞成蟲期長短與成蟲期之長短有相關現象,亞成蟲期短者,成蟲壽命則短;亞成蟲期長者,成蟲期則長。蜉蝣變為成蟲後還要脫皮。成蟲不取食,壽命極短,只能存活數小時,最多為7天,故有朝生暮死之說。 蜉蝣亞成蟲
[編輯本段]文學記載
蜉蝣是中國文人騷客心儀的對象。《詩經·曹風》就歌唱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把蜉蝣羽翼同婦女衣裙聯系起來了,像輕雲舒捲,如嫩柳拂水。《淮南子》進一步說:「蠶食而不飲,二十二日而化;蟬飲而不食,三十日而蛻;蜉蝣不食不飲,三日而死」,更作了科學上的比較描述。到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更加了神來的一筆:「蜉,水蟲也,……朝生暮死」,一句話抓住了蜉蝣的生態特徵。西洋人也早就發現了蜉蝣夭壽,它的昆蟲學學名叫做ephemeron,是希臘哲人亞理士多德給起的,意思直截了當就是「短促」。
我國古代人對蜉蝣習性的觀察
「蜉蝣」一詞最早出現於《詩經·國風·曹》中的《蜉蝣》詩(可能作於曹昭公在位的公元前661—公元前651年間)。其詩雲:
(序)《蜉蝣》,刺奢也。昭公國小而迫,無法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將無所歸依焉。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詩中最難解的是最後一句。根據鄒樹文(1956)的考證,「掘閱」是雙聲疊韻,同「閱」,即容貌,並且與上兩句中的「之羽」、「之翼」對應。而藍菊蓀(1982)和陳子展(1983)都將此解釋為「改變容貌」,多出一個動詞,似乎沒有鄒樹文的解釋好。他們兩人對詩中最後一個字「說」的解釋為「歇」。
從詩序和詩文內容來看,詩人是借漂亮而短命的蜉蝣來諷刺時事,表達朝不保暮的憂心。可見詩中的「蜉蝣」即是現今昆蟲綱Ephemeroptera目的昆蟲,故將本目譯為「蜉蝣目」是對的(鄒樹文,1956,1981)。
由於歷代對《詩經》的解釋層出不窮,故古代許多人對蜉蝣都有過記述和考證,但可惜絕無具體描述形態的。
《爾雅》可能始創於西周(公元前1027始)。自其創始,直到西漢,歷時在千年以上,其間不斷有所增補。其在「說蟲」部說:「蜉蝣渠略」。
荀況(公元前三世紀人)《荀子·大略篇》:「不飲不食者,蜉蝣也。」
毛亨(公元前二世紀人)《毛傳》:「蜉蝣,渠略也。朝生暮死,猶有羽翼以自修飾。楚楚,鮮明貌。采采,眾多也。掘閱,容閱也。如雪,言鮮潔。」
西漢戴德(約公元前93—49)《夏小正》:「五月蜉蝣有殷。殷,眾也。蜉蝣殷之時也。蜉蝣者,渠略也,朝生而暮死,有何也,有見也。」
三國魏國阮籍(公元三世紀初)《詠懷》:「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
晉朝郭義恭(公元三世紀人)《廣志》:「蜉蝣可燒啖,美於蟬。蜉蝣在水中翕然生,覆水上,尋死,隨流而去。」
晉朝傅咸(公元239—294)《蜉蝣賦》:「讀詩至蜉蝣,感其雖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羽翼,可以有興,遂賦之。有生之薄,是曰蜉蝣。育微微之陋質,羌采采而自修。不識晦朔,無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戲渟淹而委余,何必江湖而是游。」
唐張九齡《感懷》:「魚游樂深池,鳥棲欲高枝,嗟爾蜉蝣羽,薨薨亦何為?」
宋蘇軾《前赤壁賦》(公元1082年):「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宋羅願(公元1174)《爾雅翼·釋蟲》:「蜉蝣朝生而暮死。蓋蜉蝣者速死之物,故以刺曹公之好奢,言雖衣服楚楚,安能久也。淮南子曰,蠶食而不飲,二十二日而化。蟬飲而不食,三十日而蛻。蜉蝣不食不飲,三日而死。又曰鶴壽千歲以極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盡其樂。蓋以旦暮為期,遠不過三日爾 。蜉蝣出有時,故王褒頌聖主得賢臣頌雲,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陰,言知時也。又許叔重注《淮南子》言,朝菌者,朝生暮死之蟲也。生水上,狀似蠶蛾,一名孳母,海南謂之蟲邪。則亦蜉蝣之類。按今水上有蟲,羽甚整,白露節後即群浮水上,隨水而去,以千百計。宛陵人謂之白露蟲。」 明劉昌:《縣笥瑣探恃才傲物》:「湯家公子喜誇詡,好似蜉蝣撼大樹。」
另外,清陳夢雷等在《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公元1726年)和日本人岡元鳳(公元1784)在《毛詩品物圖考》中還繪出了蜉蝣圖(圖1.1,圖1.2)。
由上可知,歷代古人對蜉蝣外觀和生活習性的觀察是很細微的,清楚指明蜉蝣是一種生活期極短的昆蟲,生活在水中,死後隨水漂流。蜉蝣外表漂亮但很柔弱。可見古人的觀察是符合實際的。
但同時,一部分古人可能因講不同方言的緣故,而將「蜉蝣」錯誤地解釋為一類甲蟲或蛾子, 故朱弘復、高金聲(1950)仍認為蜉蝣可能是一種金龜子。如:
三國吳人陸璣(公元三世紀初)《毛詩草木蟲魚疏》:「蜉蝣,方土語也。通謂之渠略。似甲蟲,有角。大如指,長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飛。夏月陰雨時地中出。今人燒炙之,美如蟬也。」
晉郭璞(公元四世紀初)《爾雅注》:「(蜉蝣)似蟲吉蟲羌 ,身狹而長,有角,黃黑色。聚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遊仙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他在《爾雅音圖》中還繪出了蜉蝣圖。
孔穎達(公元642年)《毛詩正義》:「郭璞曰(蜉蝣)似蟲吉蟲羌 ,身狹而長,有角,黃黑色。聚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陸璣疏雲,蜉蝣,方土語也。通謂之渠略。似甲蟲,有角。大如指,長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飛。夏月陰雨時地中出。今人燒炙之,美如蟬也。樊光謂之糞中蠍蟲,隨陰雨時為之朝生暮死。」
北宋陸佃《土卑 雅·釋蟲》(公元1125年其子作序):「(蜉蝣)蟲似天牛能飛。燒而啖之,美如蟬也。翕然生。覆水上,尋死,隨流。」
南宋戴侗(公元1241—1276)《六書故》:「按詩稱蜉蝣羽翼以興,衣服之采采粲粲,甲蟲雖有羽毛,詠物者不應舍甲而言羽。荀子言蜉蝣不飲不食,渠略攻食糞土,亦非不飲不食者也。蜉蝣蓋羽蟲,疑即夜蛾。夜蛾粉翅,如蝶而小,四月陰雨時多生麥田中,夜則飛撲燈火。不飲食類蠶蛾,故其不能久,近似所謂朝生暮死者。蓋以其不飲食而但翻飛,故謂之蜉蝣也邪。」
明李時珍(公元1518—1593)《本草綱目·蟲羌 蟲良 條·附錄蜉蝣》(公元1587):「蜉蝣一名渠略。似蟲吉蟲羌而小,身狹而長,有角,黃黑色,甲下有翅能飛。夏月雨後叢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人取炙食,雲美如蟬也。蓋蟲羌 螂、蜉蝣、腹蟲育、天牛,皆蠐螬、蠹、蠍所化此。亦蟲羌 蟲良 之一種,不可不知也。或曰蜉蝣水蟲也,狀似蠶蛾。朝生暮死。」
明王土斤、王恩義父子(公元1609年)《三才圖會》:「(蜉蝣)形似天牛而小,有角,長三四寸,黃黑色,早下有翅能飛。燒而啖之,美如蟬也。翕然生。覆水上,尋死,隨流。梁宋之間曰渠略。叢生糞土中,朝生暮死。有浮游之義,故曰蜉蝣也。」

⑦ 你見過哪些比較奇特的生物

清道夫,這種魚看起來有點惡心,渾身黑黑的,但是它長的很奇特,還有一對翅膀。

⑧ 深圳市獨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

簡介:深圳市獨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公司以「百年養生、葯食同源」為企業戰略思想,秉承「誠信、溝通、雙贏、永續」的經營理念,經過10年的精心耕耘,穩步發展,現已發展成為擁有自主品牌、連鎖葯房、商業批發,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葯保健食品實業公司。幾年來獨一生物投入巨資與國內外多家醫學權威機構合作,現已開發出保護皮膚、消痛貼膏、補血養顏、補充維生素、增強記憶力、改善睡眠等一系列高品質、賣點突出的保健食品、營養品,深受市場青睞。目前,在全國各地擁有大批誠實守信的經銷商,與我們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在緊密合作的同時,他們也見證了獨一生物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今日的獨一得益於全國各地經銷商大力支持與公司全體同仁共同努力下,業務正在迅速擴張,蓬勃發展。目前,獨一生物已設立了北京、上海、鄭州、新鄉4家分公司。獨一生物在深圳擁有自己的醫療器械廠,面積超過1萬多平方米。在玉林建造了「集百草」中葯飲片系列產品。除擁有「獨一」系列自主品牌外,公司還擁有連鎖葯房和商業批發兩家子公司,負責產品零售和商業批發。為滿足市場需求及加快公司發展步伐,獨一生物目前推出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品質最優的系列保健茶類產品,著力打造中國最專業的茶類產品生產基地。獨一生物從多產品的營銷策略,逐漸轉變成為專業領域的創新者與領導者。我們堅信,只要專注,一定專業,獨一強勢品牌一定能實現。
法定代表人:謝文澤
成立時間:2004-02-20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352739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南頭街道馬家龍工業區明江綜合樓C701室

⑨ 生物 每個個體都獨一無二的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從生物學角度說,每個生物個體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基因,即使是同卵雙胞胎,即使他們的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也有區別,所以「生物每個個體都獨一無二」;再加上每個生物的生存能力、性格等個人因素差別更大;所以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兩個生物個體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