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鴨歷史
1. 鹽水鴨的歷史典故是怎樣的
南京人自古以來以喜食鴨饌而著稱,南京有「鴨都」之稱和「金陵鴨饌甲天下」之美譽。鹽水鴨作為南京的城市名片已成為當地人民饋贈親友的不二選擇和遊客到南京來必然品嘗的特色食品。
早在六朝時期,南京就有了鴨饌的製作,而且鹽水鴨當時已是南京頗具盛名的食品。金陵鹽水鴨被譽為「六朝風味,白門佳品」。宋代,南京城盛行用鴨配菜,並有「無鴨不成席」之說。明代初年,南京流傳一首民謠「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咸板鴨」。同時,烤鴨也已聞名遐邇,成為明代宮中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名菜。後來,烤鴨的烹飪技藝隨著明都的遷移而傳至北京。清代,南京鴨饌品種很多,《調鼎集》中收錄的80 多種鴨饌中,有幾十種屬金陵風味。當時,除了各大菜館烹制鴨饌外,還有眾多的專門製作鴨饌的鴨子鋪。其中,有名的有劉天興、金恆興、濮恆興、韓復興等八大家。他們烹制的板鴨常被用作宮廷貢鴨和官場禮品鴨,並於1905 年在南京舉行的南洋勸業會上榮獲金獎。民國政府定都南京後,進一步刺激了鴨饌業的發展。除大小菜館烹制鴨饌外,還形成了鴨鋪行業,最高時全市有156 家,鴨饌的年銷量高達51萬只,出現了濮恆興、劉天興、馬恆興、韓復興等新的鹽水鴨八大家。特別是馬恆興菜館的鴨饌美人肝和韓復興板鴨店的板鴨尤為出名。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的南京鴨饌,無論在哪一方面,都超過了歷史最好記錄,全市一年鴨子銷量3000萬只以上。烹飪鴨饌的技藝,達到了精湛的程度,鴨子身上的東西幾乎都被用來烹制鴨饌。名店有韓復興、魏洪興、江蘇酒家、金陵飯店等幾十家,還有大大小小許多專門製作鹽水鴨的熟食店遍布南京的大街小巷。
2. 南京的鹽水鴨為什麼那麼火
鹽水鴨又叫桂花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因南京有「金陵」別稱,故也稱「金陵鹽水鴨」,久負盛名,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1]
南京鹽水鴨製作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而以中秋前後,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的鹽水鴨色味最佳,名為桂花鴨。
3. 南京鹽水鴨的由來
南京鹽水鴨的歷史由來
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在南京,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南京夫子廟。而夫子廟與鹽水鴨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據傳清代,也就是鹽水鴨剛剛流行的時候,南京的夫子廟貢院一帶是考生雲集的地方。那個時候考生不像現在,特別勤奮,特別努力。那時候考生還非常流行吃喝玩樂和行賄送禮之風。說來也奇怪,送禮呢他們也不送金銀財寶,名煙名酒什麼的,他們就時髦送南京的鹽水鴨,南京板鴨。由此那個南京的板鴨,鹽水鴨,開始走向全國。據說那個時候慈禧太後,每年都要到這個地方采購五百隻鹽水鴨和板鴨帶回去。可見這個板鴨有多好吃了,而且那個時候板鴨和鹽水鴨還得到一個響當當的名頭叫南京貢鴨。
南京地處江南,水暖鴨肥,製作鴨饌,享有天然的優勢。早在春秋戰國《吳地記》中就有金陵人築地養鴨的記載,可見,家鴨蓄養成已有幾千年歷史。明代有首民謠:「古書院,琉璃截,玄色鍛子,鹽水鴨」。古書院指的是當時最大的國立大學-南京國子監;琉璃截指的是被稱為當時世界奇跡的大報恩寺戴,玄色鍛子指的是南京著名的特產玄色錦鍛,而小小的鹽水鴨居然並列其中,可見當時鹽水鴨在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了。南京人食鴨花樣很多,六朝時期帝王們的餐桌上已經有烤鴨和鹽水鴨等幾道鴨饌,明太祖朱元璋「日食烤鴨一隻」。南京人的餐桌上素有「無鴨不成席」之說,且食鴨很有講究,如春天吃的是春板鴨和烤鴨。夏季用琵琶鴨煨湯祛暑清熱。冬季則是板鴨風靡市場。桂花鹽水鴨則四季都有。以前南京人吃的最多的是板鴨,但需經加工才能食用,而且不好保存。新鮮的鹽水鴨則隨買隨吃。目前南京已擁有大小制鴨企業及個體大戶1500多家,日產鹵鴨15萬只以上,南京市面上居民每天吃鴨至在8萬只左右。
現在的鹽水鴨已發展到一鴨多吃,鴨系列產品品種繁多,即有新鮮的各色鹽水鴨,又有鴨肫、鴨腰、鴨肝、鴨心等「四件」佳饌。鹽水鴨肫鮮美柔韌,愈嚼愈出味,炒鴨腰鮮嫩異常,燴鴨掌別有滋味,鴨心鴨血等均可入饌。
據史料記載,在唐宋時期南京市場繁榮。在詩人杜牧《泊秦淮》詩中雲:「煙籠寒水夜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這說明不僅有白天鬧市也有夜市酒家,在明朝洪武27年8月,南京新建酒樓15座,可見飲食市場繁榮,小吃攤販林立,酒樓小食店茶社鱗次櫛比,其中鴨饌豐富多樣,盛行於世。
鹽水鴨連鎖店,南京就有200多家,在南京街頭到處可見,「鴨都」的稱謂名符其實,其實,買走鹽水鴨的顧客不僅是南京人,來南京出差,旅遊,都要買上幾袋鹽水鴨。南京古城的確不愧稱為「金陵鴨饌甲天下」的美。
4. 南京鹽水鴨的歷史淵源
南京向以鴨餚馳譽海內,故歷來被冠以「鴨都」美稱。其鴨餚之多,食鴨人之眾,可謂中華之最。據《陳書》記載,陳軍與北齊軍在金陵北郊外覆舟山一帶交鋒,陳軍「人人裹飯,媲以鴨肉」、「炊米煮鴨」,使得士氣大振,終於以少擊眾,大勝而歸。此為金陵鴨饌最早見於正史之記載。最遲明初南方鹽水鴨已享有厚譽,一直盛名不衰。明代有首民謠:「古書院,琉璃截,玄色鍛子,鹽水鴨」。古書院指的是當時最大的國立大學-南京國子監;琉璃截指的是被稱為當時世界奇跡的大報恩寺,玄色鍛子指的是南京著名的特產玄色錦鍛,而小小的鹽水鴨居然並列其中了。南京人食鴨花樣很多,六朝時期帝王們的餐桌上已經有烤鴨和鹽水鴨等幾道鴨饌,明太祖朱元璋「日食烤鴨一隻」。清代南京方誌學家陳作霖《金陵瑣志》載稱:「鴨非金陵所產也,率於邵伯、高郵間取之。么鳧稚鶩千百成群,渡江而南,闌池塘以畜之。約以十旬肥美可食。……而皆不及『鹽水鴨』之為無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濃。」
5. 鹽水鴨的起源
FB吉恩辭別厚底別(≧∇≦)
6. 鹽水鴨的由來
鹽水鴨是一道南京非常著名的小吃。據說這種鴨子還和乾隆有關。乾隆年間,乾隆回下江南點名要吃一答家餐廳的烤鴨。廚師連忙進了批鴨子。下午回來時卻發現,鴨子全部死掉了。原來是養鴨人的孩子太頑皮,竟用鹽巴來逗鴨子。最後鴨子被活活咸死。可是乾隆馬上就要來了,再去找一批鴨子也來不及了。做不成烤鴨就要掉腦袋,廚師硬著頭皮把那幾只鴨子給煮了(鹽分太高,燒烤會炸開)。乾隆吃了表示」深得朕意「並御賜其名」鹽水鴨「。從此這道南京名吃就這樣流傳開來了。
7. 聽說德裕祥鹽水鴨有十幾年的歷史,是真的嗎
南京德裕祥正宗老鹵鹽水鴨是一個有著14年品牌,通過了國家的各項食品標准,你就放心吃吧,在當地是非常有名的,老幼皆知。我們家經常在網上購買,她們現在的網店是全國代代發快遞,一般兩三天就能到,真的挺不錯的。
8. 鹽水鴨有多久的歷史
早在六朝時期,南京就有了鴨饌的製作,而且鹽水鴨當時已是南京頗具盛名的食品。金陵鹽水鴨被譽為「六朝風味,白門佳品」。最早記有南京鴨餚的有六朝時期的《陳書》、《南史》、《齊春秋》。據《齊春秋》記載:陳、齊兩軍在南京幕府山地區對戰時,陳「會文帝遣送米三千石,鴨千頭。帝即炊米煮鴨……人人裹飯,媲以鴨肉,帝命眾軍蓐食,攻之,齊軍大潰。」
宋代,南京城盛行用鴨配菜,並有「無鴨不成席」之說。明代初年,南京流傳一首民謠「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咸板鴨」。同時,烤鴨也已聞名遐邇,成為明代宮中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名菜。後來,烤鴨的烹飪技藝隨著明都的遷移而傳至北京。明代,吏部左侍郎顧元起所著《客座贅語》中寫道:「購覓取肥者,用微暖老汁浸潤之,火炙色極嫩,秋冬尤妙,俗稱為板鴨,其汁陳數十年者,且有子孫收貯,以為恆業,每一鍋有值百餘金,洵江寧特品也。」
清代,有關記述南京鴨餚的有《金陵瑣志》、《調鼎集》、《隨園食單》、《儒林外史》和《金陵物產風土志》等。其中《金陵物產風土志》載:「鴨非金陵所產也,率於邵泊、高郵間取之。么鳧穉鶩,千百成群,渡江而南,闌池塘以蓄之,約以十旬,肥美可食。殺而去其毛,生鬻諸市,謂之水晶鴨。叉火炙皮,紅而不焦,謂之烤鴨。塗醬於膚,煮使味透,謂之醬鴨。而皆不及鹽水鴨之為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濃。至東則鹽漬日久,呼為板鴨,遠方人喜購之,以為饋獻。」清代南京著名的美食家袁牧,在其所著《隨園食單》中有板鴨、掛爐烤鴨的製作方法介紹及326種名菜名點。清代,南京鴨饌品種很多,《調鼎集》中收錄的80多種鴨饌中,有幾十種屬金陵風味。當時,除了各大菜館烹制鴨饌外,還有眾多的專門製作鴨饌的鴨子鋪。其中,有名的有劉天興、金恆興、濮恆興、韓復興等八大家。他們烹制的板鴨常被用作宮廷貢鴨和官場禮品鴨,並於1905年在南京舉行的南洋勸業會上榮獲金獎。
民國政府定都南京後,進一步刺激了鴨饌業的發展。除大小菜館烹制鴨饌外,還形成了鴨鋪行業,最高時全市有156家,鴨饌的年銷量高達51萬只,出現了濮恆興、劉天興、馬恆興、韓復興等新的鹽水鴨八大家。特別是馬恆興菜館的鴨饌美人肝和韓復興板鴨店的板鴨尤為出名。民國時期,記述南京鴨餚的有《冶城話舊》、《白門食譜》、《歲華憶語》、《新京備乘》和《鄉飲膾談》等。《白門食譜》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冶城話舊》雲:「南京以善制鴨著,鹽水鴨、板鴨、醬鴨,名目繁多。沙灣濮恆興,武定橋劉天興,皆各鴨子鋪,然予猶取宴樂興,買一鴨可以成全席。」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南京鴨饌,無論在哪一方面,都超過了歷史最好記錄,全市一年鴨子銷量3000萬只以上。烹飪鴨饌的技藝,達到了精湛的程度,鴨子身上的東西幾乎都被用來烹制鴨饌。名店有韓復興、魏洪興、江蘇酒家、金陵飯店等幾十家,還有大大小小許多專門製作鹽水鴨的熟食店遍布南京的大街小巷。
望採納~
9. 介紹南京特產鹽水鴨文章
南京雨花台 中山陵復園風景區 總統制府 明孝陵 南京棲霞山風景區 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 ,這些地方都很好玩。
南京的十大特色小吃,小籠包, 煮干絲,牛肉鍋貼,鴨血粉絲,如意回鹵干,什錦豆腐澇,狀元豆,鹽水鴨,五香蛋,蒸餃,糕團小點... ...那我們就主要介紹人下下這個--鹽水鴨。
鹽水鴨/鴨頭:到南京是不能不吃鹽水鴨的。南京嗜鴨之深,乃至有人說南京人前輩子都跟鴨子有仇。不管這個傳言有沒有根據,但是南京被稱為「鴨都」卻是實打實的名頭。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負盛名,據說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南京鹽水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故美名日: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斬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也正是吃鴨吃得太多,南京人還變廢為寶的將鴨頭做成一道美味小吃。鴨頭無論是紅燒還是醬泡,或是鹽水,都是吊人口水的人間美味。買上三五鴨頭,再來一瓶啤酒,細細品嘗慢慢啃,那個舒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