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九眼橋歷史
A. 求成都九眼橋的設計資料(尺寸、材質、顏色、歷史背景、、等.越細越好)
九眼橋來,古名宏濟橋,又名鎮江橋源,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由當時布政使餘一龍所建。系石欄桿、石橋面的大拱橋,長4寬3高3丈,下有9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總督李世傑 補修時,改名為九眼橋。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加以重修。
1988年於九眼橋西側新建交叉鋼架水泥預制橋,從橋基點起算,長約120米,寬25米,橋北下端辟有汽車通道橫貫東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橋。古九眼橋於1992年冬拆去。
但是新的九眼橋是按照舊的九眼橋建造的,尺寸外形保持和原來一樣。
B. 成都有什麼有名的橋有什麼歷史和故事
九眼橋位於成都市錦江區,古名宏濟橋,又名鎮江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由當時布政使餘一龍所建。系石欄桿、石橋面的大拱橋,長4寬3高3丈,下有9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總督李世傑 補修時,改名為九眼橋。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加以重修。 1988年於九眼橋西側新建交叉鋼架水泥預制橋,從橋基點起算,長約120米,寬25米,橋北下端辟有汽車通道橫貫東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橋。古九眼橋於1992年冬拆去。
橋如其名,共有9洞,原名宏濟橋,又名鎮江橋,是錦江上最大的一座石拱橋。古人愛用「長虹卧波」來形容石拱橋的壯麗,可是九眼橋卻不是―道「長虹」,而是一張「彎弓」。在橋南不遠處曾經有過一座與橋同期建造的回瀾塔(俗名白塔)與之相映成趣,構成「橋是彎弓塔是箭」的奇特景觀。回瀾塔共七層,頂端有一個錫合金的「寶頂」。每當陽光沐浴塔身之時,遠遠望去,九眼橋與回瀾塔宛如一 張巨弓卜搭著一支帶銀箭鏃的箭,煞是壯觀。只可惜1945年塔側民房引發了一場成都罕見的大火,將磚木結構的回瀾塔燒得只剩下一個塔基,聳立在錦江畔達352年之久的這支「箭」,從此灰飛煙滅了,人們便用望江樓的崇麗閣來補替回瀾塔。換一個角度看,「橋是彎弓『閣』是箭」仍不減昔日風采。
C. 九眼橋的具體資料。
眼橋,古名宏濟橋,又名鎮江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由當時布政使餘一龍所建。系石欄桿、石橋面的大拱橋,長4寬3高3丈,下有9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總督李世傑 補修時,改名為九眼橋。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加以重修。 1988年於九眼橋西側新建交叉鋼架水泥預制橋,從橋基點起算,長約120米,寬25米,橋北下端辟有汽車通道橫貫東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橋。古九眼橋於1992年冬拆去。參考http://ke..com/view/528550.htm
D. 湖北大冶九眼橋一代古代有名人嗎還有誰知道九眼橋的歷史
九眼橋的歷史,
根據一些史料來看,應該歷史很久了,因為修建九眼橋的水流痕跡基本上不見了,故而判定水庫是由於淤塞而形成的,在水庫之前,應該有河流經過,為了方便行人才會修建一座橋梁,故而,需要考證當地的河流變遷情況才好做進一步分析。但本人不在大冶市,也缺乏有關材料,建議你查閱本地的地方誌。
E. 九眼橋到底是哪座啊
下面那座亮燈的就是九眼橋,也就是一環路橫跨錦江的那座橋,有九個孔的老九眼橋早已拆除,九眼橋已是歷史,現在只是個地名而已了
F. 成都九眼橋夜景好看嗎值得一去嗎
好看,值得一去。
九眼橋位於成都市錦江區,又名鎮江橋,始建於1593年,距今已有400年的歷史了,歷史悠久。橋面用青石塊鋪設,保留具有明代建築風格的九孔石拱橋形象。
夜幕下的九眼橋,與兩邊酒吧的燈光,構成的夜景真心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