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的歷史
A. 毛主席到過幾次安源
據統計 毛主席1920~1930年間共10次到安源
B. 安源發生過的歷史事件是哪一次會議的決議
是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這次決議,統一了黨的思想,為七大的勝利召開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備。
C. 上個世紀20年代黨在安源成立了最早的什麼革命組織
1922年2月,中國產業工人的第一個黨組織——安源黨支部成立,同年5月1日,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以下簡稱「俱樂部」)成立。1922年9月14日至9月18日,在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輩革命家精心策劃和組織下,震驚中外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爆發並取得勝利,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的勝利先河。
D. 毛主席去安源的歷史背景
毛澤東當時是中共湘區黨的負責人,他的活動仍集中在長沙。1921年至1923年間,他的文章大多發表在長沙的《大公報》上。1921年至1922年的文章全都受著五四精神的啟迪。毛澤東甚至還沒有燒掉他與無政府主義聯系的橋梁。
他在第一師范的關系網仍然存在,成為共產主義者的毛澤東沒有停止在附小的教學工作。在第一師范的支持下,他開辦了夜校,參加學習的有黑鉛廠工人、電燈公司的職員、人力車夫、菜販以及鐵路工人。第一師范附近的居民都知道「夜校的毛先生」。
(4)安源的歷史擴展閱讀
《毛主席去安源》交由偶然介入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生劉春華參與執筆創作。1967年10月1日該畫在中國革命博物館首度展出。
次年5月《人民畫報》以「毛主席去安源」為名、用彩色夾頁首次發表了該畫。1968年7月1日經當時江青批准,《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兩報一刊」再次以彩色單頁形式隆重、熱烈、公開發表。
該畫採用左右對稱的圖式構成,青年毛澤東占據了畫面中心位置,身後是翻滾的烏雲,沉降的地平線使群山顯得低矮。他身穿長衫,手拿油紙傘。
E. 『紅色安源』名字的由來
感受紅色安源http://px.wenming.cn/qmyd/201209/t20120927_368551.html
F. 安源大罷工的事件背景
就在當時,安源路礦工人遭受著沉重的階級壓迫和剝削,過著牛馬不如的悲慘生活,共產黨領導的工人俱樂部不斷的發展和壯大,染工人們的反抗呼聲日益強烈。1922年,漢陽鐵廠工人大罷工,給安源工人罷工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9月,毛主席、劉少奇相繼來到安源,9月14日,路礦當局沒有對工人的發還拖欠工資的要求作出有誠意的答復,李立三義無反顧地下令罷工。
G. 萍鄉「安源」名字的來歷
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三苗族在萍鄉生產勞動和繁衍生息。 戰國為楚地。秦隸九江郡。漢高祖時為豫章郡宜春縣西境。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析宜春縣西境置萍鄉縣,以地多生萍草得名。屬安成郡。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屬袁州,大業初屬宜春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屬袁州,天寶元年(742年)屬宜春郡,乾元元年(758年)屬袁州。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為萍鄉州,屬袁州路。明復為縣,屬袁州府。1912年直屬省。1914年屬廬陵道。1926年復隸省。1932年屬江西第八行政區。1935年屬江西第二行政區。1949年7月析城廂置萍鄉市,郊區仍為縣,隸袁州分區;9月撤市存縣,隸袁州專區。1952年隸南昌專區。1958年隸宜春專區。1960年萍鄉縣改市。1970年升為地級市,由省直轄。1976年萍鄉市設城關、湘東、上栗、蘆溪4區。1992年吉安地區蓮花縣來屬。1993年城關區更名安源區。1997年撤銷上栗區、蘆溪區,設立上栗縣、蘆溪縣。西周時,萍鄉屬揚州,春秋屬吳國,戰國為楚地,漢高祖劉邦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三國吳帝孫皓於寶鼎二年(267)設立萍鄉縣,縣治設蘆溪古崗。唐武德二年(619),縣治從蘆溪古崗遷至萍鄉鳳凰池(今市治所)。唐貞觀元年屬江南西道袁州府,元元貞元年(1295)萍鄉由縣升格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由州改為縣。清屬江西省袁州府。民國3年(1914)屬廬陵道。民國15年直隸於省。民國20年,屬第八行政區。民國24年屬第二行政區。建國後屬南昌專區,1959年1月,南昌專區改名為宜春專區,萍鄉屬之。1960年9月撤縣設市,由宜春專區代管。1970年3月萍鄉為省轄市。1971年經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設立4個區。2005年,轄蘆溪、上栗、蓮花三縣(經國務院批准,蓮花縣於1992年8月從吉安地區劃歸萍鄉市管轄),安源、湘東二區,還有省級安源經濟開發區,30個建制鎮、29個鄉、5個街道辦事處、811個行政村、170個居委會、7個管理處。
H. 萍鄉的歷史
西周時,萍鄉屬揚州,春秋屬吳國,戰國為楚地,漢高祖劉邦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三國吳帝孫皓於寶鼎二年(267)設立萍鄉縣,縣治設蘆溪古崗。
唐武德二年(619),縣治從蘆溪古崗遷至萍鄉鳳凰池(今市治所)。唐貞觀元年屬江南西道袁州府,元元貞元年(1295)萍鄉由縣升格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由州改為縣。清屬江西省袁州府。民國3年(1914)屬廬陵道。民國15年直隸於省。
民國20年,屬第八行政區。民國24年屬第二行政區。建國後屬南昌專區,1959年1月,南昌專區改名為宜春專區,萍鄉屬之。1960年9月撤縣設市,由宜春專區代管。1970年3月萍鄉為省轄市。1971年經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設立4個區。
(8)安源的歷史擴展閱讀:
萍鄉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霜期短,作物生長期長。在平原地帶,夏冬兩季時間較長,夏季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春秋兩季時間較短,各約兩個月,其晝夜時間相近。.四季天氣特徵表現為:春季濕潤溫和,但天氣多變。
夏季炎熱,且多陣雨或雷陣雨天氣。秋季涼爽、乾燥、少雨。冬季寒冷,多雨(雪)天氣。春夏兩季多雨水,但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在夏秋兩季交替時期,晴熱少雨,蒸發量大,易出現伏、秋旱。
I. 安源區的介紹
安源區隸屬於江西省萍鄉市,位於江西省西部,萍鄉市中部,毗鄰湖南,歷史上有「吳楚咽喉、贛湘通衢」之稱。浙贛鐵路復線橫貫全區東西,與京廣,京九兩條大動脈相聯。公路交通發達,320、319國道,滬瑞、萍栗高速公路,雙十字縱貫境內1;安源區區域總面積212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安源區全區總人口43萬人,全區轄6個街道、4個鎮2。安源是中國近代工業採煤較早的地區之一,光緒年間成立了漢冶萍公司,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跨地區、跨行業的股份制集團公司。安源也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被譽為「中國的小莫斯科」、「無產階級的大本營」。這里產生了全國產業工人最早的支部,中共領導創辦的地方黨校,毛澤東最早組織和指揮革命軍隊的地方等等全國十五個之最。安源是中國少年先鋒隊誕生地,紅領巾的搖籃。
J. 安源煤礦里的人物有哪些急!
江西萍鄉安源煤礦,創辦於1898年,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秋收起義的主要爆發地,也是中國近代煤炭工業化程度最高的煤炭基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
安源煤礦的正式稱呼當時叫萍鄉煤礦,從選址到聘請德國工程師到生產經營,主要負責人是揚州人李壽銓中共成立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把安源作為工人運動的基地,先後派李立三、劉少奇來安源開展革命活動,成功組織和取得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的勝利,並把它建設成「無產階級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