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歷史
『壹』 誰知道中國飛行發展歷史,從古到現在
<中國航空史>看下這本書全都有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中國航空 第一節 近代航空知識的傳入 一、最初傳人中國的航空知識 二、氣球、飛艇相繼出現 第二節 中國人設計製造飛機,掌握飛行技術 一、馮如首次駕駛自製飛機上天 二、譚根製造水上飛機成功 三、國內最早的航空工廠 四、第一篇航空論文 五、中國人在國內的首次駕機飛行 六、中國近代航空活動家和飛行家厲汝燕 七、中國製成第一架飛機和第一架武裝飛機 第三節 清末民初的幾支航空隊 一、清王朝籌建的飛行隊和航空器研究所 二、辛亥革命後建立的幾支航空隊 第二章 軍閥混戰時期的中國航空 第一節 中國近代航空事業的奠基人——孫中山
『貳』 中國飛天歷史
神舟一號,1999年來11月20日發射升自空,11月21日返回,飛行1天。
神舟二號,2001年1月10日發射升空,1月16日返回,飛行7天。
神舟三號,2002年3月25日發射升空,4月1日返回,耗時6天零18個小時。
神舟四號,2002年3月25日發射升空,4月1日返回,耗時6天零18個小時。
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發射升空,定於10月16日返回,飛行21小時。楊利偉隨神五登上太空。
神舟六號,2005年10月12日北京時間九時整升空,與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時33分飛回。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隨神六登上太空。
神舟七號,2008年9月25日的發射升空,到27日的「太空漫步」,28日返回。三位航天員是 翟志剛 、劉伯明、景海鵬。翟志剛順利完成了出倉活動。是由劉伯明輔助出倉。這是我國航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叄』 人類飛行歷史簡介
改寫人類飛行歷史的四位先驅
2006年4月12日14:18:2 網易報道
1773年,凱利出生於英國的一個紳士家庭。10歲那年,他親眼看見法國第一次載人氣球飛行,他想,輕於空氣的氣球能升天,那比空氣重的鳥兒為什麼也能在天上翱翔呢?於是,他開始構思重於空氣的航空器。
1809年,凱利發表了題為「論空中航行」的論文。他在論文中詳盡地勾勒出現代飛機的輪廓,對空氣動力學理論的產生和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被後人視為航空學說的經典。
發明家:設計出人類第一架動力飛機的萊特兄弟
1903年12月17日是一個載入人類史冊的日子。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萊特兄弟先後4次駕駛他們經4年努力研製出來的「飛行者」1號,成功飛上藍天。最成功的第4次飛行留空時間達到59秒,飛行距離達到260米。人類征服天空的夢想開始變為現實。
萊特兄弟小的時候,父親給他們買了一個能飛的竹蜻蜓,兄弟倆十分喜歡,並開始仿製不同尺寸的竹蜻蜓,從此,兄弟倆的一生與飛行結下了不解之緣。
萊特兄弟試飛成功後,很多人不相信這兩個30多歲的年輕人會完成創舉。德國一家雜志還把這一消息稱之為「兩個美國人的詐騙」。但對於萊特兄弟來說,一切流言都算不了什麼。
飛行家:突破音障的耶格爾
高速飛行的物體速度增加到接近音速(聲波傳播的速度)時,物體前方的空氣因來不及散開而受到壓縮,彷彿有一堵無形的空氣牆阻礙該物體向前飛行,這種現象叫「音障」。此時,飛機操縱舵無法拉動,飛機會凌空爆炸,很多飛行員因此喪命。
1947年10月14日,美國一位24歲的年輕人、空軍上尉查爾斯·耶格爾駕駛新型超音速飛機X—1火箭飛機,開始了對音障的挑戰。機艙內,速度計和馬赫數計的指針在不停地抖動,耶格爾緊握駕駛桿,「M1.0」!馬赫數計的指針輕輕地滑過那個可怕的數字,成功了!飛機突破了音障!
企業家:波音公司創始人波音
萊特兄弟試飛成功後,美國掀起了航空熱潮,天性喜愛機械的波音也盼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加入造飛機的行列。1916年,波音正式成立太平洋航空產品公司,一年後改名為波音公司。公司研製的一種新型水上飛機被美軍訂購50架,這筆57.5萬美元的合同,成為波音發家的基石。
一戰結束後,波音公司業務陷入困境,波音發現,過分依賴軍方訂貨的公司是瘸腿公司,必須大力發展民用產品。1925年,應郵政總署的要求,波音公司研製出40A型飛機,它除了能運送郵件外,還能帶4名乘客,所以收益豐厚。1930年,波音率先在飛機上聘用空中女乘務員,成為第一代「空姐」,為空運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波音的事業逐步擴大,波音卻越來越厭倦政治游戲。1934年,波音宣布退出自己親手建立並經營了18年的公司,他就這樣把自己交給了歷史,把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交給了未來。
『肆』 飛機的古老歷史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設計製造的飛機進行了成功的飛行,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重於空氣航空器的有動力、可操縱飛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已用於作戰,當時飛機的速度已達180~220千米/時,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轟炸機載彈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速度達到750千米/時,轟炸機載彈量可達10噸左右。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後,發動機由活塞式發展到噴氣式,飛機的飛行性能顯著提高。80年代飛機的升限已超過30000米,最大速度超過3倍音速,航程超過20000千米,最大載重量超過100噸。
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
1896年,萊特兄弟在報紙看到一條消息:德國的李林塔爾因駕駛滑翔機失事身亡。這個消息對他們震動很大,弟兄倆決定研究空中飛行。
這時候,萊特兄弟開著一家自行車商店。他們一邊幹活掙錢,一邊研究飛行的資料。三年後,他們掌握了大量有關航空方面的知識決定仿製一架滑翔機。
他們首先觀察老鷹在空中飛行的動作,然後一張又一張地畫下來,之後才著手設計滑翔機。1900年10月,萊特兄弟終於製成了他們第一架滑翔機,並把它帶到離代頓很遠的吉蒂霍克海邊,這里十分偏僻,周圍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民房,而且這里風力很大,非常適宜放飛滑翔機。
兄弟倆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滑翔機裝好,先把它繫上繩索,像風箏那樣放飛,結果成功了。然後由威爾伯坐上去進行試驗,雖然飛了起來,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吉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弟兄倆非常高興,但並不滿足。他們想能否製造一種不用風力也能飛行的機器?
兄弟倆反復思考,把有關飛行的資料集中起來,反復研究,始終想不到用什麼動力,把寵大的滑翔機和人運到空中。有一天,車行門前停了一輛汽車,司機向他們借一把工具用用。來修理一下汽車的發動機。弟兄倆靈機一動,能不能用汽車的發動機來推動飛行。
從這以後,弟兄倆圍繞發動機動開了腦筋。他們首先測出滑翔機的最大運載能力是90公斤,於是,他們向工廠訂制一個不超過90公斤的發動機。但當時最輕的發動機是190公斤,工廠無法制出這么輕的發動機。
後來,一名製造發動機的工程師知道了這件事情,答應幫助萊特兄弟。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工程師果然造出一部12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發動機。
弟兄倆非常高興,很快便著手研究怎樣利用發動機來推動滑翔機飛行。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他們終於把發動機安裝在滑翔機上,不過是在滑翔機上安上螺旋槳,由發動機來推動螺旋槳旋轉,帶動滑翔機飛行。
1903年9月,萊特兄弟帶著他們裝有發動機的飛行再次來到吉蒂霍克海邊試飛。雖然這次試飛失敗了,但他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過後不久,他們又連續試飛多次,不是因為螺旋槳的故障,就是發動機出了毛病,或是駕駛技術的問題。
萊特兄弟毫不氣餒,仍然堅持試飛。就在這時,一位名叫蘭萊的發明家,受美國政府的委託,製造了一架帶有汽油發動機的飛機,在試飛中墜入大海。
萊特兄弟得知這個消息,便前去調查,並從蘭萊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獲得了很多經驗,他們對飛機的每一部件作了嚴格的檢查,制定了嚴格的操作規定,於1903年12月14日,又來到吉蒂霍克,進行試飛試驗。
這天下午,兄弟倆先在地面上安置兩根固定在木頭上的鐵軌,並有一定的斜度,好讓飛機方便地滑行。接著,就把他們製造的飛機,放在鐵軌上面。
最後是由誰先飛的問題,兄弟倆爭執不下,只好用拋硬幣的方法,由威爾伯先飛。
威爾伯上機後,伏卧在飛機正中,一會兒便發動飛機,發動機傳出轟鳴的聲音,螺旋槳也慢慢地轉了起來。
飛機在斜坡上剛滑行3米,就掙脫了結在後面的鐵絲,呼嘯著升到空中。
「飛起來啦!」奧維爾興奮地叫道。
話音未落,飛機突然減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個飛行時間不到4分鍾。
奧維爾趕忙跑上前去。威伯爾已從墮落的飛機里跳了出來,兄弟倆趕緊觀察飛機,飛機也未受損。
「是什麼問題呢?」兄弟倆左思右想,逐一檢查。發動機沒毛病,螺旋槳轉動很好,技術操作也完全正確。……「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奧維爾滿面笑容地說道:「咱們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離只有3米飛機就起飛了。而這時螺旋槳的轉動還沒有達到高速,所以一會兒就栽了下來。」「對呀!」威爾伯點頭稱是,接著說道:「咱們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飛,而要靠螺旋槳的力量飛上去。這樣吧,把鐵軌裝在平整的地方再試驗一下。」
他們連續工作了三天,把鐵軌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鍾,天空低雲密布,寒風刺骨。被兄弟倆邀來觀看飛行的農民凍得直打寒顫,一再催促兄弟倆快點飛行。
這次由奧維爾試飛,只見他爬上飛機,伏卧在駕駛位上。一會兒,發動機開始轟鳴,螺旋槳也開始轉動。
突然,飛機滑動起來,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隨即水平地向前飛去。
「飛起來啦!飛起來啦!」幾個農民高興地呼喚起來,並且隨著威爾伯,在飛機後面追趕著。
飛機飛行了30米後,穩穩地著陸了。威爾伯沖上前去,激動地撲到剛從飛機里爬出來的弟弟身上,熱淚盈眶地喊道:「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45分鍾後,威爾伯又飛了一次,飛行距離達到52米,又過了一段時間,奧維爾又一次飛行,這次飛行了59秒,距離達到255米。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駕駛飛機飛行成功,萊特兄弟把這個消息告訴報社,可報社不相信有這種事,拒不發布消息。萊特兄弟並不在乎。繼續改進他們的飛機。不久,兄弟倆又製造出能乘坐兩個人的飛機,並且,在空中飛了一個多小時。
消息傳開後,人們奔走相告,美國政府非常重視,決定讓萊特做一次試飛表演。
1908年9月10日這天,天氣異常晴朗,飛機飛行的場地上圍滿了觀看的人們。人家興致勃勃,等待著萊特兄弟的飛行。
10點左右,弟弟奧維爾駕駛著他們的飛機,在一片歡呼聲中,自由自在地飛向天空,兩支長長的機翼從空中劃過,恰似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
人們再也抑制不住他們的激動心情,昂首天空,呼喚著萊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夢想終於變為現實。
飛機在76米的高度飛行了1小時14分,並且運載了一名勇敢的乘客。當它著陸之後,人們從四面八方圍了起來。過後不久,萊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一家飛行公司,同時開辦了飛行學校,從這以後,飛機成了人們又一項先進的運輸工具。
『伍』 古代航天航空發展史
中國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製作木鳥,以此寄託人類渴望在空中飛行的夢想。從古人的許多著作中,會發現製作能飛木鳥的眾多記載。古書中稱木鳥為木鳶、鵲、鵠等名。《韓非子·外儲說》記載著:墨子經三年製成的木鳶,飛行了一天就壞了;他的學生安慰他說,老師技術高超,木鳶雖然壞了,但畢竟飛成功了。在《墨子·魯問》中也有公輸班用竹木製成了能飛三天的飛鵲的記述。墨子是魯國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公輸班就是傳說中的能工巧匠魯班。有關他們製作木鳥的歷史,大約發生在公元前500至400年期間。除他們二人外,還有如張衡、韓志和、高駢等木鳥製造家。其中漢朝張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學家,又是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的發明者。《太平御覽·文土傳》中就有張衡製造木鳥的記載。所存史料確鑿表明在公元前400年,中國人就已經使用竹木在嘗試製作能飛的原始器械了。這一點,得到世界科學界的一致認同。
『陸』 請問人類飛行史具體是怎樣的
飛行史上20個最有影響的人
當萊特兄弟100年前「起飛」的時候,他們可能沒料到自己製造的飛行機器竟會如此地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
飛機使戰爭變得更殘酷,飛機也在2001年9月11日令恐怖分子更洋洋得意。盡管如此,我們不能否認飛機帶給人類更多的是進步。它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地球與宇宙的距離,拉近了人類與未來的距離……我們期望著有那麼一天,飛行令距離不再成為距離。
-先驅
●奧維爾·萊特
『柒』 世界航空發展史
1、經過人類長期的探索和勇敢的嘗試,在18世紀產業革命的推動下,1783年法國蒙哥爾費兄弟的熱空氣氣球和J.-A.C.查理的氫氣氣球相繼升空成功,標志著人類航空發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2、比重小於空氣的飛行器作為空中交通工具還存在速度低的缺點,要在大氣層中實現高速飛行,還必須研究比重大於空氣的飛行器。
3、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用自己製造的飛機,實現了人類首次持續的、有動力的、可操縱的飛行,開創了現代航空的新紀元。
4、兩次世界大戰刺激了航空科學技術的發展,軍用飛機的性能不斷提高,使戰爭從平面向立體轉化。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發展起來的民用航空運輸事業,使飛機成為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交通工具。
5、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噴氣式飛機的出現,使飛機突破了音障,這是航空發展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一批高性能的超音速軍用飛機投入使用,對現代軍事技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經濟、安全、舒適的噴氣式客機成為民用航空運輸的主力,改變了現代交通運輸的結構。電子技術和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使航空科學技術正在孕育一場重大的變革。
『捌』 中國飛機發展史
中國飛機發展史如下:
1909年9月21日 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由馮如製造並駕駛在美國的奧克蘭市郊區試飛成功。
1910年8月 清政府撥款委任留日歸來的劉佐成、李寶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廠棚製造飛機。並利用南苑駐軍操場修建了中國第一個機場。
1913年9月 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北京南苑航空學校成立。秦國鏞任校長。
1920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條民用航線——京滬航線京津段試飛成功。於5月8日投入運營。
1920年5月1日 中國第一個出版的航空期刊《航空》雜志創刊。
1920年5月1日 中國最早的民間航空團體,中華航空協會在北京成立。汪大燮任會長。曾主辦《御風》半月刊。
1922年3月31日 直系軍閥為其「京漢航空線籌備處」作宣傳,在保定舉辦空中游覽,一架享德利·佩治型旅客機失事,機上14人全部遇難。這是中國民航首次事故。
1927年1月1日 廣東航空學校第2期學員畢業,飛行教官丁紀徐在該期畢業典禮上進行了空中跳傘表演,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空中跳傘者。
1928年10月10日 中國第一所民辦航空學校——廈門民用航空學校成立。
1929年6月6日 中國航空協會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開設航空陳列室,有模型、圖片以及飛機實物展出。這是中國首次舉辦航空展覽。
1936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製造的風洞在清華大學進行首次開車運轉試驗。
1950年6月19日 人民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聶鳳智兼旅長。下轄2個殲擊團、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
1951年4月18日 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在沈陽成立,段子俊任局長。
1954年7月25日 南昌飛機廠試制雅克-18(初教-5)型教練機成功,並通過國家鑒定。
1956年9月8日 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種噴氣式殲擊機米格-17Ф型(殲-5),並獲批准批量生產。
1958年2月18日 海軍航空兵部隊在山東諸城上空擊落國民黨空軍RB-57A型主空偵察機1架。
1958年7月 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殲教-1型噴氣式教練機在沈陽首飛成功。
1959年9月30日 由沈陽飛機廠製造的米格-19(殲-6)殲擊機首飛成功。
1962年9月9日 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在南昌首次擊落國民黨空軍U-2型高空偵察機飛機1架。
1964年2月20日 中國航空學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了學會章程。沈元任理事長。該會出版的刊物有《航空學報》、《航空知識》。
1964年4月11月 由株洲航空發動機廠試制的霹靂-1型空空導彈定型並投入批生產。
1964年9月 轟-5型飛機在哈爾濱飛機廠試製成功。1967年4月投入批生產。
1966年1月17日 國產殲-7型飛機首次試飛成功並於12月28日定型投入批生產。
1971年9月13日 林彪等人倉皇登上停放在山海關機場的空軍一架三叉戟型飛機,強行起飛外逃,後墜毀於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地區,機上人員全部摔死。
1979年12月 新中國自行研製的殲-8型高空高速殲擊機設計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軍試用,1981年開始裝備空軍部隊。
1980年4月8日 由空空導彈研究所和株洲發動機廠承製的「霹靂」-3型空空導彈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
1983年8月23日 新中國第一個熱氣球在河南安陽首次自由飛成功,飛行員為劉連成、郝東山、宋茂森。
1984年6月12日 沈陽飛機公司試制的高性能殲擊機殲-8Ⅱ型飛機由試飛員曲學仁駕駛首飛成功。
1986年2月18日 新中國第一艘熱氣飛艇「蜜蜂6號」在北京航空學院試飛成功。
1992年1月16日 國產直-9型直升機首飛成功。
固定翼飛機或定翼機(Fixed-wing aeroplane),常簡稱為飛機(英文:aeroplane),是指由動力裝置產生前進的推力或拉力,由機身的固定機翼產生升力,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重於空氣的航空器。它是固定翼航空器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另一種固定翼航空器是滑翔機。飛機按照其使用的發動機類型又可被分為噴氣飛機和螺旋槳飛機。1923年7月30日,中國第一架雙層螺旋槳敞蓋飛機由廣東飛機製造廠研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