餌料生物培養
鹵蟲又稱鹽水豐年蟲,為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無甲目,鹽水豐年蟲科,鹵蟲屬。鹵蟲(雌性)每次產卵10—250粒,一生產5—10次卵,每個蟲體可生存3—6個月。
鹵蟲的適應性強,在全球不同類型的鹽湖、鹽田均有產出。繁殖周期短,生長迅速。鹵蟲屬於濾食性動物,適合的飼料顆粒10—50μm,除採食單細胞藻類和原生動物外,還可採食各種有機物碎屑。它具有轉化率高、抗病力強的特點。喜逆水游動。成蟲不喜光而幼蟲有趨光性。
2營養價值
營養價值高,干卵及成蟲含蛋白質57%一60%,脂肪18%,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並含有激素。這些物質有利於生長、發育,提高抗病力,改善魚蝦成熟度及產卵率,是優質的餌料。
3&人工養殖簡易工藝流程
種卵孵化→接種→養殖管理→鹵蟲產卵→卵的收獲
3.1 養殖池的修建及放種前准備工作
養殖池的修建 養殖池深度為1m,大小為50X50m,池的四邊有環形溝,水深70—100cm。同時建藻類餌料培養池,在低鹽度環境下浮游植物生長較快。
消毒 放種鹵蟲前,將池徹底排空,曝曬2周,根據需要清理池塘底泥,然後在池底遍撒石灰。
3.2 卵的孵化
孵化器具 由孵化器和小型氣泵組成,孵化器用有機玻璃或塑料做成的圓形桶狀,底部呈漏斗形。消毒孵化器具用刷子和干凈的水,清洗孵化罐和充氣管,用強次氯酸溶液消毒罐壁,在1—2小時之後,用清水淋沖掉消毒液直至嗅不到氯氣氣味。
卵的消毒 把要孵化的卵在含200mg/kg的次氯酸溶液中放置20分鍾並連續充氣;用過濾網收集消毒後的卵,並在放入孵化罐前充分淋洗。
孵化前的准備 用經過濾的鹵水灌滿孵化罐;安裝充氣系統;消毒水即在每100L的罐體水中加0.5g的有效氯並充氣1小時左右;水中加入0.5g硫代硫酸鈉,除去剩餘的氯。
孵化條件 鹵蟲卵孵化的條件是影響蟲卵孵化率的重要因素。孵化條件的控制主要標准如下。水:25‰一35‰的鹵水;溫度:25—30℃;充氣:充分地攪動水,避免過多的泡沫,氧不低於2mg/L;pH:大於8;光照:水表面為2000lx;密度:孵化鹵蟲卵的密度為3g/L。
在卵的孵化過程中,要觀察卵的孵化率是否高、孵化同步性是否好、幼體活力是否強。孵化時間越短,剛孵出的蟲體體型較小,且活力好、不易沉底,則卵質越好;如果孵化時間超過24小時,則為隔年陳卵,孵化時間越長,卵的質量越差。
質量檢測要領 觸摸:對於濕卵,以手摸能散開,無冰晶,水分在40%左右為好;干卵以乾燥度高、分散度佳為好。嗅覺:聞一聞,無臭味的質量好。肉眼觀察:應顆粒大小均勻、顏色一致、無雜質。鏡檢:進一步觀察大小、雜質、空殼多少,同時還要看是否有凹陷(有凹陷好)。隨機取樣,取少量豐年蟲卵均勻放在載玻片上,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好的蟲卵像踩癟的乒乓球,而圓形的卵則為濕卵或是空卵。
觀察卵殼外的附著物有無結晶狀物質,質量好的卵,卵殼外的結晶狀物質或其它雜質無或極少;若結晶物和雜質多,說明卵撈起後未經清洗或沉澱處理。觀察卵的破損率:卵的破損率和卵質量成反比,破損率越高,則卵質越低。鮮卵的破損率很低,而陳卵的破損率較高。觀察卵的直徑:卵徑較小、大小一致,則卵質好;如果卵徑大小不一,則為未經處理的鮮卵。
燃燒測定:每一個好的鹵蟲卵在火上燒一下均會產生小的水滴。因而在鑒定時,可以在載玻片上
3.3 接種
鹽度:100‰一150‰;溫度:15℃;pH:7.9—8.9;密度:100個無節幼體/L;餌料養殖池鹵水透明度低於30cm;水深:30—70cm。
接種注意事項 接種時間盡量安排於傍晚,此時的水溫最高,有利於無節幼體恢復活力;在大風條件下,須在背風的池邊將無節幼體虹吸到池中,防止無節幼體被沖到岸邊;如果孵化地點距離養殖池較遠,就需要在運輸時降溫充氧氣。在計算接種密度時要考慮卵的孵化率、無節幼體的成活率等因素。
3.4 養殖管理
環境條件的常規檢測 氣溫、水表和池底的溫度、pH、水深、水的透明度、溶氧量。
鹵蟲生長狀況的監測 鹵蟲的采樣需要在分布池子的固定點上。取樣時要將池底的鹵蟲攪起來,保證取樣的准確性乙分別用500μm、375μm、125μm孔徑的濾網過濾、分類、計數,分析種群組成結構,觀察有無疾病及死亡現象。
水體的營養監測 維持良好的浮游植物種群是鹵蟲養殖成功的關鍵。因此,對水體的營養水平和浮游生物的狀況進行常規監測是非常重要的,可為日常管理提供依據。
餌料的培養和投餌料 在養殖的初期以肥水和補充生物餌料豐富的鹵水為主,使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隨著鹵蟲的生長發育,需要逐步投喂有機碎屑,如糠麩、油餅類、玉米、雞糞、牛羊糞等。顆粒要小於50μ,投喂量30—50kg/天·公頃,要分次飼喂。有條件可使用無機肥,每周每公頃水面施加尿素20kg、磷酸氫二銨25kg。
病蟲害的防治 養殖時要注意黑體病的預防,同時防止水鳥覓食淺水區的鹵蟲。及時撈取剛毛藻和滸苔,並用膠體磨磨碎投喂鹵蟲。伏天搭設防曬網,為鹵蟲提供避暑平台。
3.5 刺激產卵
影響鹵蟲產卵的因素有鹵蟲的遺傳特性、環境因素(溶氧量、鹽度、溫度等的變化刺激鹵蟲血紅蛋白的合成,最後以亞鐵血紅素為代謝最終產物,由棕殼腺分泌出來,形成鹵蟲卵殼)。
調節產卵的方法 改變養殖池鹵水的鹽度,如提高或降低鹽度;降低溶氧量;化學葯物刺激。
3.6 捕撈加工
卵的捕撈 鹵蟲卵在秋天採收。可直接從岸邊刮取,或用特製的小抄網,在下風處撈取漂浮於水面或懸浮水中的卵。如果用於收集被風吹到岸邊的鹵蟲卵,常用方形的小抄網(網眼密度上面40目、下面90目);如果用於收集水體中的鹵蟲卵,常用圓形的小抄網。另外,也可以池邊挖坑或構築浮柵,使卵集中在局部水體中,以便採收。剛採集的卵切忌堆積。
簡易加工 清洗:用錐形桶,先用淡水沖洗,再用鹵水沖洗。沖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雜物、卵殼及表面上的污物。脫水:濕卵脫水的方法是先離心,後陰干。晾乾:在晾乾過程中,要防止溫度過高(不超過40℃)和在陽光下曝曬(干卵一般低溫貯存即可)。
『貳』 餌料生物的種類組成及重要餌料生物的生物學特性
哎呀,不清楚,給我分吧
『叄』 對蝦育苗場需要進行哪些生物餌料培養如何配備生物餌料培育池的規模
在育苗中使用的餌料組合,常有以下類型:①單胞藻→輪蟲→鹵蟲幼體;②單胞藻(或微粒餌料)→鹵蟲幼體;③豆漿→蛋黃→鹵蟲幼體。
從對蝦自然海區生活史和幼體發育營養需求考慮,要想培育健康的優質苗種,育苗場最好能建設生物餌料培養池,包括單胞藻培育池、輪蟲培養池、鹵蟲孵化桶(池),有條件的還可以建設大型水溞培養池(如蒙古裸腹溞等)。餌料生物培養水體的規模,應視育苗數量而定。育苗池、植物性餌料培養池和鹵蟲卵孵化池三者的體積比為5∶1∶1或10∶1∶1。
單胞藻的生產性培養多採用瓷磚池,每池2~10米2,池深0.8米,池底和距池底20厘米處各設一排水孔。為防雨、保溫及調節光線,餌料池應建在室內,屋頂需選用透光率較強的材料。為防止池間相互污染,一室可分成幾個單元。
動、植物性餌料池要分開建造,以免污染。
輪蟲培育池可用玻璃鋼水槽或水泥池,進行控溫、充氣培育,擴大到生產規模時,一般多用室外土地。
鹵蟲孵化池可用水泥池或玻璃鋼槽。水泥池一般5~10米2,鍋形底,在底部及離池底10~20厘米處各設一排水孔,便於排污及收集鹵蟲無節幼體。鹵蟲孵化槽設有充氣管、透明窗,底部錐形,既能防鹵蟲卵堆集,又利於分離幼體和卵殼。孵化過程中應充氣,用電熱棒加溫,並有計劃地控制孵化數量和時間。
水溞培養池通常為室內或室外水泥池,池子不宜過大,與輪蟲池相當,以30~60米3為佳,水深1米左右。
『肆』 什麼是繁殖餌料生物
就是大量繁殖被作為飼料的生物。比如說現在有人培養的無菌蛆就作為雞鴨等禽類的飼料。
『伍』 什麼是餌料系數與投餌系數,影響投餌系數的因素有哪些
餌料系數能反映餌料質量和測算餌料用量。餌料效率或稱餌料轉化率,也是表示餌料的營養效果。營養價值高,餌料系數低,餌料效率就高。計算式為:
餌料系數=總投餌量/魚總增重量
餌料效率(%)=魚總增重量/總投餌量X100%
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餌料系數:
1) 配合餌料的質量:好的餌料因營養配比合理、誘食效果好,攝食後生長速度快,餌料系數相對較低,差的餌料則因營養成分不合理,攝食後生長慢,粘合性差,攝食困難,易散失等而餌料系數高。
2) 投餌技術:根據養殖生物的生活習性,合理地進行投喂,可以避免因投餌過量或投餌不足造成的餌料系數升高。
3) 競食生物:清池不徹底使池中的敵害生物與養殖生物競爭食物,增加了餌料的投入量。
4) 餌料生物量:若在養殖前進行基礎餌料生物的培養,使池塘中餌料生物十分充足,即可降低餌料系數。
5) 水質狀況:養殖水質的好壞不僅影響了養殖生物的攝食,而且影響養殖生物的生長,從而影響了餌料系數。
餌料系數比值越小,表示增加單位水產品產量所用的飼料越少。因此比值越小,也即餌料系數越低,也就是降低了飼料成本,提高了養殖的經濟效益。在養殖過程中,降低餌料系數是—個系統工程,貫穿在養殖生產中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