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物理即死

物理即死

發布時間: 2021-08-03 21:32:43

㈠ 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下薛定諤的貓。世界上還有那些類似的理論

「薛定諤的貓」是薛定諤設計的一個思想實驗,目的是對「人類意識具有特殊的獨特地位」說法進行的嘲諷。劃重點,嘲諷,或者說反諷。

它的意思是:如果哥本哈根派物理學家們認為人類意識具有特殊地位,那麼按照薛定諤的實驗操作,就會製造一隻即死又活的貓,而即死又活的貓顯然是荒謬的。從而,薛定諤暗示,人類意識決定波函數坍縮,這個觀點是荒謬的,愛因斯坦也這么認為。

㈡ 物理歷史上著名的悖論

薛定諤貓是薛定諤在1935年提出的關於量子力學解釋的一個佯謬(也譯為悖論)。貓被封在一個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葯。毒葯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阿爾法粒子,觸動電子開關,錘子落下,砸碎毒葯瓶,釋放出裡面的氰化物氣體,貓必死無疑。這個裝置由薛定諤所設計,所以貓便叫做薛定諤貓。原子核的衰變是隨機事件,物理學家所能精確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變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一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則過一天,該元素就少了一半,再過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但是,物理學家卻無法知道,它在什麼時候衰變,上午,還是下午。當然,物理學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變的幾率——也就是貓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幾率。如果我們不揭開密室的蓋子,根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可以認定,貓或者死,或者活,這是它的兩種本徵態。但是,如果我們用薛定諤方程來描述薛定諤貓,則只能說,她處於一種活與死的疊加態。我們只有在揭開蓋子的一瞬間,才能確切地知道此貓是死是活。但是,也就是在揭開蓋子的一瞬間,描述貓的狀態的波函數由疊加態立即坍塌到某一個本徵態,即死態或者活態。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此貓是死是活,她將永遠到處於死與活的疊加態,即通常所說的半死不活。這與我們的日常經驗嚴重相違,要麼死,要麼活,怎麼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
測不準原理:
測不準原理也叫不確定原理,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觀粒子運動的基本規律,是物理學中又一條重要原理。

海森伯在創立矩陣力學時,對形象化的圖象採取否定態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標」、「速度」之類的詞彙,當然這些詞彙已經不再等同於經典理論中的那些詞彙。可是,究竟應該怎樣理解這些詞彙新的物理意義呢?海森伯抓住雲室實驗中觀察電子徑跡的問題進行思考。他試圖用矩陣力學為電子徑跡作出數學表述,可是沒有成功。這使海森伯陷入困境。他反復考慮,意識到關鍵在於電子軌道的提法本身有問題。人們看到的徑跡並不是電子的真正軌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霧跡,水滴遠比電子大,所以人們也許只能觀察到一系列電子的不確定的位置,而不是電子的准確軌道。因此,在量子力學中,一個電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確定性處於某一位置,同時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確定性具有某一速度。可以把這些不確定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但不能等於零。這就是海森伯對不確定性最初的思考。據海森伯晚年回憶,愛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談話啟發了他。愛因斯坦和海森伯討論可不可以考慮電子軌道時,曾質問過海森伯:「難道說你是認真相信只有可觀察量才應當進入物理理論嗎?」對此海森伯答復說:「你處理相對論不正是這樣的嗎?你曾強調過絕對時間是不許可的,僅僅是因為絕對時間是不能被觀察的。」愛因斯坦承認這一點,但是又說:「一個人把實際觀察到的東西記在心裡,會有啟發性幫助的……在原則上試圖單靠可觀察量來建立理論,那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恰恰相反,是理論決定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東西……只有理論,即只有關於自然規律的知識,才能使我們從感覺印象推論出基本現象。」

海森伯在1927年的論文一開頭就說:「如果誰想要闡明『一個物體的位置』(例如一個電子的位置)這個短語的意義,那麼他就要描述一個能夠測量『電子位置』的實驗,否則這個短語就根本沒有意義。」海森伯在談到諸如位置與動量,或能量與時間這樣一些正則共軛量的不確定關系時,說:「這種不確定性正是量子力學中出現統計關系的根本原因。」

海森伯測不準原理是通過一些實驗來論證的。設想用一個γ射線顯微鏡來觀察一個電子的坐標,因為γ射線顯微鏡的分辨本領受到波長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長λ越短,顯微鏡的解析度越高,從而測定電子坐標不確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電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電子的碰撞,波長λ越短,光量子的動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經過一番推理計算,海森伯得出:△q△p=h/4π。海森伯寫道:「在位置被測定的一瞬,即當光子正被電子偏轉時,電子的動量發生一個不連續的變化,因此,在確知電子位置的瞬間,關於它的動量我們就只能知道相應於其不連續變化的大小的程度。於是,位置測定得越准確,動量的測定就越不準確,反之亦然。」

海森伯還通過對確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蓋拉赫實驗的分析證明,原子穿過偏轉所費的時間△T越長,能量測量中的不確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羅意關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並且作出結論:「能量的准確測定如何,只有靠相應的對時間的測不準量才能得到。」

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得到了玻爾的支持,但玻爾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認為他建立測不準關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問題。雙方發生過激烈的爭論。玻爾的觀點是測不準關系的基礎在於波粒二象性,他說:「這才是問題的核心。」而海森伯說:「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貫徹一致的數學推理方式,它把觀察到的一切告訴了人們。在自然界中沒有什麼東西是這個數學推理方式不能描述的。」玻爾則說:「完備的物理解釋應當絕對地高於數學形式體系。」

玻爾更著重於從哲學上考慮問題。1927年玻爾作了《量子公設和原子理論的新進展》的演講,提出著名的互補原理。他指出,在物理理論中,平常大家總是認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對象,就可以觀測該對象,但從量子理論看來卻不可能,因為對原子體系的任何觀測,都將涉及所觀測的對象在觀測過程中已經有所改變,因此不可能有單一的定義,平常所謂的因果性不復存在。對經典理論來說是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質,在量子理論中卻成了互相補充的一些側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補性的一個重要表現。測不準原理和其它量子力學結論也可從這里得到解釋。

雙生子悖論:
愛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相對論即時間可以改變的理論不久以後,就有天才用雙生子悖論進行責難.雖然這個悖論早已被證偽,但我們卻可以一窺天才有悖於常理的思路.:說假設地球上出生了一對雙胞胎,一個孩子留在地球上,同時另一個孩子乘坐飛船以接近光速離開地球,當地球上的孩子長大到二十歲後飛船以相同的速度返航,當地球上的孩子四十歲的時候飛船安全的抵達到了地球.現在請問:他們雙生子中誰更加年輕?假如認為接近光速運動時時間會變得更慢,那麼大部分人一定會認為乘坐光速離開地球的孩子更加年輕,但是,當飛船以接近光速離開地球的時候,同時我們也可以認為飛船是靜止不動的而地球以接近光速離開飛船.那麼現在大部分人一定認為是地球上的孩子更加年輕!到底誰更加年輕,當然答案很容易只要把兩個孩子放在一起比較一把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告訴大家這兩個孩子一樣年輕!那樣愛因斯坦的靈魂會不安的...
麥克斯韋妖:
麥克斯韋妖是在物理學中,假象的能探測並控制單個分子運動的「類人妖」或功能相同的機制,是1871年由19世紀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為了說明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可能性而設想的。

當時麥克斯韋意識到自然界存在著與熵增加相拮抗的能量控制機制。但他無法清晰地說明這種機制。他只能詼諧的假定一種「妖」,能夠按照某種秩序和規則把作隨機熱運動的微粒分配到一定的相格里。麥克斯韋妖是耗散結構的一個雛形

在19世紀早期,不少人沉迷於一種神秘機械——第一類永動機的製造,因為這種設想中的機械只需要一個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運轉起來,之後不再需要任何動力和燃料,卻能自動不斷地做功。在熱力學第一定律提出之前,人們一直圍繞著製造永動機的可能性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

直至熱力學第一定律發現後,第一類永動機的神話才不攻自破。

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在熱力學上的具體表現,它指明:熱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這說明外界傳給物質系統的能量(熱量),等於系統內能的增加和系統對外所作功的總和。它否認了能量的無中生有,所以不需要動力和燃料就能做功的第一類永動機就成了天方夜譚式的設想。

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產生是這樣的: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隨著蒸汽機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人們越來越關注熱和功的轉化問題。於是,熱力學應運而生。1798年,湯普生通過實驗否定了熱質的存在。德國醫生、物理學家邁爾在1841?843年間提出了熱與機械運動之間相互轉化的觀點,這是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第一次提出。焦耳設計了實驗測定了電熱當量和熱功當量,用實驗確定了熱力學第一定律,補充了邁爾的論證。

在熱力學第一定律之後,人們開始考慮熱能轉化為功的效率問題。這時,又有人設計這樣一種機械——它可以從一個熱源無限地取熱從而做功。這被稱為第二類永動機。

1824年,法國陸軍工程師卡諾設想了一個既不向外做工又沒有摩擦的理想熱機。通過對熱和功在這個熱機內兩個溫度不同的熱源之間的簡單循環(即卡諾循環)的研究,得出結論:熱機必須在兩個熱源之間工作,熱機的效率只取決與熱源的溫差,熱機效率即使在理想狀態下也不可能的達到100%。即熱量不能完全轉化為功。

1850年,克勞修斯在卡諾的基礎上統一了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與卡諾原理,指出:一個自動運作的機器,不可能把熱從低溫物體移到高溫物體而不發生任何變化,這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不久,開爾文又提出: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變為有用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或不可能用無生命的機器把物質的任何部分冷至比周圍最低溫度還低,從而獲得機械功。這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開爾文表述」。奧斯特瓦爾德則表述為: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製造成功。

在提出第二定律的同時,克勞修斯還提出了熵的概念S=Q/T,並將熱力學第二定律表述為:在孤立系統中,實際發生的過程總是使整個系統的熵增加。但在這之後,克勞修斯錯誤地把孤立體系中的熵增定律擴展到了整個宇宙中,認為在整個宇宙中熱量不斷地從高溫轉向低溫,直至一個時刻不再有溫差,宇宙總熵值達到極大。這時將不再會有任何力量能夠使熱量發生轉移,此即「熱寂論」。

為了批駁「熱寂論」,麥克斯韋設想了一個無影無形的精靈(麥克斯韋妖),它處在一個盒子中的一道閘門邊,它允許速度快的微粒通過閘門到達盒子的一邊,而允許速度慢的微粒通過閘門到達盒子的另一邊。這樣,一段時間後,盒子兩邊產生溫差。麥克斯韋妖其實就是耗散結構的一個雛形。

1877年,玻爾茲曼發現了宏觀的熵與體系的熱力學幾率的關系S=KlnQ,其中 K為玻爾茲曼常數。1906年,能斯特提出當溫度趨近於絕對零度 T→0 時,△S / O = 0 ,即「能斯特熱原理」。普朗克在能斯特研究的基礎上,利用統計理論指出,各種物質的完美晶體,在絕對零度時,熵為零(S 0 = 0 ),這就是熱力學第三定律。

熱力學三定律統稱為熱力學基本定律,從此,熱力學的基礎基本得以完備

㈢ 軒轅劍4外傳蒼之濤里3個主角分別有哪些技能

嬴詩
十大絕情劍式:
第一式:恨心訣,初始,物理全體攻擊,以揮劍激盪的劍氣傷敵。
第二式:斷意訣,初始,物理單體攻擊,將一身內力積蓄於劍身傷害敵人,能強化持劍的殺傷力。
第三式:情殘訣,11級,物理全體攻擊,連續揮出多道劍氣將敵人包覆,敵人難以閃避。
第四式:滅生訣,14級,物理單體攻擊,以虛招誘出敵人破綻在予以擊殺,往往能重創對手。
第五式:逝影訣,21級,物理全體攻擊,急速揮出的劍氣,速度之快肉眼難辨,需有一定內力修為者才能使用。
第六式:人誅訣,27級,物理全體攻擊,劍氣劃出的誅字只是誘敵,在誅字推出之時早已穿梭敵人之間將敵人一一擊殺。
第七式:殘夢訣,32級,物理單體攻擊,劍式中若是若虛,平實之中卻含極大殺意。
第八式:影形訣,38級,物理單體攻擊,使劍迅疾,一人同使兩套劍法,猶如兩人各使,鬼魅一般叫人難御。
第九式:孤星訣,42級,物理單體攻擊,凝氣成團,猶如隕星,威力之大,猶有勝之。
第十式:寂世訣,50級,物理全體攻擊,一劍化十,十劍化百,百劍化千,千千萬萬,綿綿不絕,不世劍聖方能有此造詣。
p.s. 嬴詩的三套奇門劍法
地走劍:25級,土屬性單體攻擊,能御劍遁地,突而升起擊傷敵人。
飛砂劍:36級,土屬性全體攻擊,能驅使土石爆裂激射傷敵,叫人難以預防。
闢地劍:48級,土屬性全體攻擊,能化劍氣成土石隆突遇地面殺敵,若非友絕頂武藝難以學成。
嬴詩四大絕技:穿迷霧:初始,物理單體攻擊,摒氣凝神待敵人露出破綻,瞬間予以擊殺。
斬魍魎:19級,物理單體攻擊,大開大闔使盡全身勁力的一招,猶如要斬清這世上的惡鬼一般。
覆三苗:34級,物理全體攻擊,凝聚劍氣,旋身而起,激射一道道劍氣,其勢強猛就像瞬間要將敵人覆滅。
破蚩尤:46級,物理單體攻擊,御盡敵人防禦,再以迅猛的一劍取其性命,既便有蚩尤般的銅皮鐵甲也難抵禦。
迎軒轅:52級,物理單體攻擊,記敘如軒轅神劍的上古劍訣,其威力足以撼動天地,常時無法使用。
輔助技:
回氣療傷:9級,恢復單體生命300。
靈光續命:23級,恢復全體生命600。
甘霖雨露:44級,恢復全體生命1200。
飛虱:12級,敵方全體中毒,機關無效。
眠璃:16級,敵方全體昏睡,boss,機關無效。
地蛟:30級,敵方單體石化,boss,機關無效。
應龍:40級,敵方全體咒封,boss,機關無效。

桓遠之所有技能
魑魅拳:初始,物理單體攻擊,借鬼神之力,幻化出許多的拳頭毆打敵人。
寒冰咒:初始,水屬性全體攻擊,能驅使冰寒之氣彌漫敵人四周,傷其心肺。
風林咒:初始,木屬性單體攻擊,驅風卷葉疾席在敵身劃出道道傷痕。
鑠雷咒:25級,金屬性全體攻擊,勾動陣陣雷電將敵人擊傷。
魍魎足:28級,物理單體攻擊,幻化出巨足踹踢敵人。
霜暴術:30級,水屬性全體攻擊,操控冰寒之氣在人心肺爆出,傷人甚巨。
閻羅指:34級,物理全體攻擊,借鬼神之力,在地面激出一顆顆的鐵石,猶如幽冥之王閻羅的手指在抓向敵人。
雷鉞術:36級,金屬性單體攻擊,一道巨點迅捷而下,甚難迴避。
森風術:40級,木屬性全體攻擊,一道道疾風在四周捲起,阻絕了空氣,形成的風壓足以撕裂肉身。
冰暴術:42級,水屬性單體攻擊,凝水成冰凍結人身,在予擊碎痛擊敵人。
雷硭電鍔:46級,金屬性全體攻擊,多道巨電不住的打下,一切生靈盡成焦土。
風息林平:劇情,木屬性單體攻擊,強力的風壓使人無法動彈,無數的疾風猶如鐮刀不住切割著敵人,極其殘忍的法術。
十里寒霜雪:51級,水屬性全體攻擊,將四周的水汽盡數變為自己的武器擊殺敵人,給敵人莫大的傷害。
絕技:
招魂:初始,物理全體攻擊,並隨機即死,對木甲,boss無效,召喚幽魂咒殺戰場上的所有敵人。
山鬼:48級,物理單體攻擊,召喚兇殘嗜血的幽冥惡鬼對敵人加以誅殺。
大山現形:劇情(也可自己練出,參見http://post..com/f?kz=43819877),物理單體攻擊,召喚出上古鬼神大山,給予敵人至大的傷害。
輔助技:
浸林春風:初始,恢復生命500。
凝神定心:32級,解除所有狀態。
蘭芷芳馨:38級,恢復生命2500。
飛奔腿:27級,增加時間閘速度。
龜行咒:24級,減慢時間閘速度。
借物代影:44級,放出替身承受攻擊,借周身物品化作自己的形體,以作為自己的替身抵擋敵人的攻擊。

㈣ 著名物理學家提出的平行宇宙,真的有道理嗎

“平行宇宙”一直都是熱門話題,並且這個觀點並非來源於“地攤文學”、民科、科幻,而是戴著科學的光環。它提出者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的師弟,美國量子物理學家休·艾弗雷特三世。 他被《科學美國人》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


回過頭來,我們看看三個流派的解釋。當一個光子沒有擊打在屏幕上時,它就是一團能量雲,我們可以通過薛定諤的波函數算出光子的分布概率,可以算出其形狀,就好像光子在這個形狀中無處不在,這是確定性的概率分布。但當光子擊打在屏幕上時,卻只呈現出一個點,這個點到底要落在哪個位置,是不確定性的。就連上帝也不知道,當能量雲要觸碰到屏幕時,上帝說好吧,我扔個骰子,“這個數不錯,就落那吧”!這一切都是臨時決定的。

這種同時存在於屏幕上所有位置。落下時卻隨機給結果,在量子力學中叫做波函數坍塌。

愛因斯坦說:這是不對的。測量前的概率分布我同意,但是落下之前光子的位置肯定是確定的,不可能同時存在與所有位置。只是我們多次測量時得到是一堆概率,掩蓋了光子在概率背後的真相,但是光子當時體現了什麼樣的性質,我不知道!

平行宇宙說:同時存在於所有位置和最後呈現的單一結果信息不守恆,所以無數個宇宙中光子所落的地方不一樣,所有宇宙的光子信息加起來就和我們這個宇宙光子落下之前守恆了!

㈤ fgo有哪些特別適合打boss戰的英靈

看BOSS階職,目前沒梅林的版本不建議上黑貞。弓BOSS上師匠,劍上月神,槍上總司,術上拉二(沒拉二上送的R金時),騎上傑克。另外也要根據BOSS的特性來看,比如上期的鬼島奶光,由於擁有神性,並且還是女性一般都上的是師匠和傑克(大佬都是雙孔明五寶傑克和師匠都是一回合打600W物理即死的,同等條件黑貞只能打380W所以沒梅林的時代黑貞實際上還是吹貨真實評分也就7更多還得靠暴擊)

㈥ 古劍奇譚的組合技和悟出技

組合技能就是悟出技能

每個人組合技能都是2個,分別是1個低級特技+低級魔法,1個低級特技+另1個低級特技
計時條很鬧心會有一點延時 最好在進入紅區一點馬上點 最好用空格鍵
屠蘇
玄天熾炎
玄真劍+熾炎術
4行動點,火系全傷
很早就可以獲得這個技能,威力非常不錯。但是全傷類的,魔法系普遍不如物理系。因為對方屬性的原因所以傷害浮動非常大。
戮魂決
玄真劍+血戾之技
5行動點,單體物理,幾率即死
威力中等。一般來說你一套大招打上去都不怎麼傷血的,不是BOSS就是特殊怪,都是免疫即死的~這個技能高耗氣,效果很渣。而且萬一沒合出來,2個基礎技能都非常垃圾。完全就浪費氣了。不建議使用。

方蘭生
聖焰飛火
火天印+飛花摘葉
單體多次攻擊,最後一下是物理傷害
4行動點

單體輸出技能。總傷害不低。但是是單體的,而且因為亂七八糟的傷害屬性導致實用性有限。
寂滅荼靡
智拳印+雪月風花
精,神傷害
群體物理傷害
5個行動點

大叔
壺中日月
將進酒+疊岩之術
單體物理攻擊
5個行動點
傷害非常高。但是呢。。。大叔本身敏捷在哪裡擺著,行動計劃本身就比較珍貴。重擊打暈以後接普攻2,效果不差多少,而且打暈以後對屠蘇輸出有很大幫助。這個組合技出來的比較晚比較尷尬。
五嶽傾覆
將進酒+重斬一擊
群體物理攻擊,受到戰意影響。消耗戰意。
5個行動點
傷害和戰意掛鉤。戰意高的時候傷害很恐怖,但是沒有戰意的時候傷害一般。相比屠蘇的焚戮,同樣都是有輸出條件的耗氣技能。後者明顯比五嶽傾覆強力得多。

天氣娘

玄月。冰羽
寒月。斷+冰封之術
單體物理攻擊,幾率冰凍3回合
4個行動點
非常好看。實用性一般。天氣娘必然主水。早早的就有雪月風花了,想凍人也不指著這個技能。華麗度高於實用度。
霜月。葬天
寒月。斷+殘月。霜
群體物理攻擊,附加群體攻、防、敏、運降低
5個行動點
傷害還行,優點在於物理群傷。這個技能真正亮點在於恐怖的效果,能同時附加4種減。

小狐狸
火樹銀花
大地紅+摘葉飛花
單體物理攻擊,大量戰意附加
4個行動點
攻擊力非常之渣。增加2格戰意。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小狐狸其他技能加戰意一樣很多。同樣4個行動點你可以放2個千狐了。戰意加的也不少。而且傷害很可能比火樹銀花高出好幾千。更何況火樹銀花可能組合失敗。當然最主要的是古劍里前期終結技效果不是那麼明顯,沒必要專門犧牲輸出去攢氣。
落星飛雨
大地紅+揮金如雨
群體物理攻擊,大量戰意增加,幾率眩暈,減5000金
5個行動點
效果還不錯。傷害中規中矩,戰意加的非常多2次就滿了。還附帶一個效果很好的眩暈。但是。。。花5000金= =

紅玉
雷霆驚夢
疏影+雷光之術
單體物理傷害,附加金屬化
4個行動點
傷害平平,不要被閃電效果欺騙了。其實是物理傷害。附帶金屬化。作用嘛見仁見智吧。
殘劍舞流光
疏影+暗香
群體物理傷害
4個行動點
傷害還不錯。紅玉都是主金的沒有強力群傷,這個技能是很好的補充,技能傷害沒有什麼特殊觸發條件,很穩定這是個優先。而且這個技能只耗氣,也緩解了紅玉缺神的問題。至於集氣,還有人能跟紅玉比效率么。。。

㈦ 物理學中還未解決的悖論有哪些

薛定諤貓是薛定諤在1935年提出的關於量子力學解釋的一個佯謬(也譯為悖論).貓被封在一個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葯.毒葯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阿爾法粒子,觸動電子開關,錘子落下,砸碎毒葯瓶,釋放出裡面的氰化物氣體,貓必死無疑.這個裝置由薛定諤所設計,所以貓便叫做薛定諤貓.原子核的衰變是隨機事件,物理學家所能精確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變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一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則過一天,該元素就少了一半,再過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但是,物理學家卻無法知道,它在什麼時候衰變,上午,還是下午.當然,物理學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變的幾率——也就是貓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幾率.如果我們不揭開密室的蓋子,根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可以認定,貓或者死,或者活,這是它的兩種本徵態.但是,如果我們用薛定諤方程來描述薛定諤貓,則只能說,她處於一種活與死的疊加態.我們只有在揭開蓋子的一瞬間,才能確切地知道此貓是死是活.但是,也就是在揭開蓋子的一瞬間,描述貓的狀態的波函數由疊加態立即坍塌到某一個本徵態,即死態或者活態.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此貓是死是活,她將永遠到處於死與活的疊加態,即通常所說的半死不活.這與我們的日常經驗嚴重相違,要麼死,要麼活,怎麼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
測不準原理:
測不準原理也叫不確定原理,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觀粒子運動的基本規律,是物理學中又一條重要原理.

海森伯在創立矩陣力學時,對形象化的圖象採取否定態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標」、「速度」之類的詞彙,當然這些詞彙已經不再等同於經典理論中的那些詞彙.可是,究竟應該怎樣理解這些詞彙新的物理意義呢?海森伯抓住雲室實驗中觀察電子徑跡的問題進行思考.他試圖用矩陣力學為電子徑跡作出數學表述,可是沒有成功.這使海森伯陷入困境.他反復考慮,意識到關鍵在於電子軌道的提法本身有問題.人們看到的徑跡並不是電子的真正軌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霧跡,水滴遠比電子大,所以人們也許只能觀察到一系列電子的不確定的位置,而不是電子的准確軌道.因此,在量子力學中,一個電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確定性處於某一位置,同時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確定性具有某一速度.可以把這些不確定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但不能等於零.這就是海森伯對不確定性最初的思考.據海森伯晚年回憶,愛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談話啟發了他.愛因斯坦和海森伯討論可不可以考慮電子軌道時,曾質問過海森伯:「難道說你是認真相信只有可觀察量才應當進入物理理論嗎?」對此海森伯答復說:「你處理相對論不正是這樣的嗎?你曾強調過絕對時間是不許可的,僅僅是因為絕對時間是不能被觀察的.」愛因斯坦承認這一點,但是又說:「一個人把實際觀察到的東西記在心裡,會有啟發性幫助的……在原則上試圖單靠可觀察量來建立理論,那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恰恰相反,是理論決定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東西……只有理論,即只有關於自然規律的知識,才能使我們從感覺印象推論出基本現象.」

海森伯在1927年的論文一開頭就說:「如果誰想要闡明『一個物體的位置』(例如一個電子的位置)這個短語的意義,那麼他就要描述一個能夠測量『電子位置』的實驗,否則這個短語就根本沒有意義.」海森伯在談到諸如位置與動量,或能量與時間這樣一些正則共軛量的不確定關系時,說:「這種不確定性正是量子力學中出現統計關系的根本原因.」

海森伯測不準原理是通過一些實驗來論證的.設想用一個γ射線顯微鏡來觀察一個電子的坐標,因為γ射線顯微鏡的分辨本領受到波長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長λ越短,顯微鏡的解析度越高,從而測定電子坐標不確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電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電子的碰撞,波長λ越短,光量子的動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經過一番推理計算,海森伯得出:△q△p=h/4π.海森伯寫道:「在位置被測定的一瞬,即當光子正被電子偏轉時,電子的動量發生一個不連續的變化,因此,在確知電子位置的瞬間,關於它的動量我們就只能知道相應於其不連續變化的大小的程度.於是,位置測定得越准確,動量的測定就越不準確,反之亦然.」

海森伯還通過對確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蓋拉赫實驗的分析證明,原子穿過偏轉所費的時間△T越長,能量測量中的不確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羅意關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並且作出結論:「能量的准確測定如何,只有靠相應的對時間的測不準量才能得到.」

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得到了玻爾的支持,但玻爾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認為他建立測不準關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問題.雙方發生過激烈的爭論.玻爾的觀點是測不準關系的基礎在於波粒二象性,他說:「這才是問題的核心.」而海森伯說:「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貫徹一致的數學推理方式,它把觀察到的一切告訴了人們.在自然界中沒有什麼東西是這個數學推理方式不能描述的.」玻爾則說:「完備的物理解釋應當絕對地高於數學形式體系.」

玻爾更著重於從哲學上考慮問題.1927年玻爾作了《量子公設和原子理論的新進展》的演講,提出著名的互補原理.他指出,在物理理論中,平常大家總是認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對象,就可以觀測該對象,但從量子理論看來卻不可能,因為對原子體系的任何觀測,都將涉及所觀測的對象在觀測過程中已經有所改變,因此不可能有單一的定義,平常所謂的因果性不復存在.對經典理論來說是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質,在量子理論中卻成了互相補充的一些側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補性的一個重要表現.測不準原理和其它量子力學結論也可從這里得到解釋.

雙生子悖論:
愛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相對論即時間可以改變的理論不久以後,就有天才用雙生子悖論進行責難.雖然這個悖論早已被證偽,但我們卻可以一窺天才有悖於常理的思路.:說假設地球上出生了一對雙胞胎,一個孩子留在地球上,同時另一個孩子乘坐飛船以接近光速離開地球,當地球上的孩子長大到二十歲後飛船以相同的速度返航,當地球上的孩子四十歲的時候飛船安全的抵達到了地球.現在請問:他們雙生子中誰更加年輕?假如認為接近光速運動時時間會變得更慢,那麼大部分人一定會認為乘坐光速離開地球的孩子更加年輕,但是,當飛船以接近光速離開地球的時候,同時我們也可以認為飛船是靜止不動的而地球以接近光速離開飛船.那麼現在大部分人一定認為是地球上的孩子更加年輕!到底誰更加年輕,當然答案很容易只要把兩個孩子放在一起比較一把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告訴大家這兩個孩子一樣年輕!那樣愛因斯坦的靈魂會不安的...
麥克斯韋妖:
麥克斯韋妖是在物理學中,假象的能探測並控制單個分子運動的「類人妖」或功能相同的機制,是1871年由19世紀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為了說明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可能性而設想的.

當時麥克斯韋意識到自然界存在著與熵增加相拮抗的能量控制機制.但他無法清晰地說明這種機制.他只能詼諧的假定一種「妖」,能夠按照某種秩序和規則把作隨機熱運動的微粒分配到一定的相格里.麥克斯韋妖是耗散結構的一個雛形

在19世紀早期,不少人沉迷於一種神秘機械——第一類永動機的製造,因為這種設想中的機械只需要一個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運轉起來,之後不再需要任何動力和燃料,卻能自動不斷地做功.在熱力學第一定律提出之前,人們一直圍繞著製造永動機的可能性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

直至熱力學第一定律發現後,第一類永動機的神話才不攻自破.

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在熱力學上的具體表現,它指明:熱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這說明外界傳給物質系統的能量(熱量),等於系統內能的增加和系統對外所作功的總和.它否認了能量的無中生有,所以不需要動力和燃料就能做功的第一類永動機就成了天方夜譚式的設想.

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產生是這樣的: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隨著蒸汽機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人們越來越關注熱和功的轉化問題.於是,熱力學應運而生.1798年,湯普生通過實驗否定了熱質的存在.德國醫生、物理學家邁爾在1841?843年間提出了熱與機械運動之間相互轉化的觀點,這是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第一次提出.焦耳設計了實驗測定了電熱當量和熱功當量,用實驗確定了熱力學第一定律,補充了邁爾的論證.

在熱力學第一定律之後,人們開始考慮熱能轉化為功的效率問題.這時,又有人設計這樣一種機械——它可以從一個熱源無限地取熱從而做功.這被稱為第二類永動機.

1824年,法國陸軍工程師卡諾設想了一個既不向外做工又沒有摩擦的理想熱機.通過對熱和功在這個熱機內兩個溫度不同的熱源之間的簡單循環(即卡諾循環)的研究,得出結論:熱機必須在兩個熱源之間工作,熱機的效率只取決與熱源的溫差,熱機效率即使在理想狀態下也不可能的達到100%.即熱量不能完全轉化為功.

1850年,克勞修斯在卡諾的基礎上統一了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與卡諾原理,指出:一個自動運作的機器,不可能把熱從低溫物體移到高溫物體而不發生任何變化,這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不久,開爾文又提出: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變為有用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或不可能用無生命的機器把物質的任何部分冷至比周圍最低溫度還低,從而獲得機械功.這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開爾文表述」.奧斯特瓦爾德則表述為: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製造成功.

在提出第二定律的同時,克勞修斯還提出了熵的概念S=Q/T,並將熱力學第二定律表述為:在孤立系統中,實際發生的過程總是使整個系統的熵增加.但在這之後,克勞修斯錯誤地把孤立體系中的熵增定律擴展到了整個宇宙中,認為在整個宇宙中熱量不斷地從高溫轉向低溫,直至一個時刻不再有溫差,宇宙總熵值達到極大.這時將不再會有任何力量能夠使熱量發生轉移,此即「熱寂論」.

為了批駁「熱寂論」,麥克斯韋設想了一個無影無形的精靈(麥克斯韋妖),它處在一個盒子中的一道閘門邊,它允許速度快的微粒通過閘門到達盒子的一邊,而允許速度慢的微粒通過閘門到達盒子的另一邊.這樣,一段時間後,盒子兩邊產生溫差.麥克斯韋妖其實就是耗散結構的一個雛形.

1877年,玻爾茲曼發現了宏觀的熵與體系的熱力學幾率的關系S=KlnQ,其中 K為玻爾茲曼常數.1906年,能斯特提出當溫度趨近於絕對零度 T→0 時,△S / O = 0 ,即「能斯特熱原理」.普朗克在能斯特研究的基礎上,利用統計理論指出,各種物質的完美晶體,在絕對零度時,熵為零(S 0 = 0 ),這就是熱力學第三定律.

熱力學三定律統稱為熱力學基本定律,從此,熱力學的基礎基本得以完備

㈧ fatego 王哈桑五寶和一寶對即死的概率有影響嗎

有影響(僅對於寶具)。
寶具即死概率從100%提升到200%(每多一個寶具等級提升25%)。
但是恐怕是用不到寶具即死,寶具即死能觸發的怪幾乎都能被物理即死(直接砍死),無法物理即死的通常也都不能即死(從者、boss怪等,通常即死率為0.2%或者0%)。還不如說是提升寶具傷害,傷害從600%紅提升到1000%紅。

㈨ 物理學上著名的悖論

「費米悖論」隱含的意思是,從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系的各個星球,那麼,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現在就應該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了這樣的邏輯悖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遠早於人類,他們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並存在於某處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為止,人類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還有關於宇宙無限的悖論 假設宇宙無限 且天上的星星都是平均分布的 那麼每個地方都應該有星光射過來 那麼我們看到的夜空應該全是光亮的 但是現實不是這樣 大部分夜空都是黑色的

還有芝諾悖論 阿基里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烏龜的競賽中,烏龜在前面跑,他在後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烏龜。因為在競賽中,追者首先必須到達被追者的出發點,當阿基里斯到達烏龜在某時所處的位置時,烏龜已向前移動一些;阿基里斯再到達烏龜的那個位置時,烏龜又往前跑了一段;……因此,無論阿基里斯到達烏龜曾處的哪個位置,烏龜都會在他前面。所以,無論阿基里斯跑得多快,他永遠追不上烏龜。

還有2個人相向而行 一個狗一開始從一個人那裡出發跑向另一個人 然後碰到他後回頭在碰到第一個人再回頭 最後狗會出現在2個人相遇的地方 這個過程是可逆的 但是如果反過來算 那麼就與題設不同了 矛盾

就搞這么多了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