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九年級上冊化學選擇題

九年級上冊化學選擇題

發布時間: 2021-08-03 22:37:17

❶ 九年級上冊化學習題(附答案)

1、(2009•煙台)「民以食為天」.下列過程主要屬於化學變化的是()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釀酒
考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為化學變化,釀酒是糖類物質變為乙醇的過程,物質發生了變化,則屬於化學變化.
解答:解:A、碾米的過程,米還是米,只是形狀發生了變化,屬於物理變化,故A錯誤.
B、淘米是將米和混有的雜質分離,物質都沒有變化,屬於物理變化,故B錯誤.
C、洗菜是將菜清洗干凈,將物質進行簡單分離,物質保持各自的性質,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故C錯誤. D、釀酒過程發生了糖類物質變為乙醇的變化,則屬於化學變化,故D正確.
點評:學生應抓住有新的物質生成來判斷化學變化的發生,物質發生了改變,性質也發生變化.
2、(2010•廣東)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東方之冠」(如圖)的主體結構是用國產Q460鋼製成的.下列有關Q460鋼的性質中,屬於化學性質的是()
A、強度高 B、能導電
C、耐腐蝕 D、抗震性好
考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專題:物質的性質與用途。
分析: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屬於物質的化學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屬於物質的物理性質.
解答:解:A、鋼的強度高的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於鋼的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B、鋼能夠導電的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於鋼的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C、鋼的耐腐蝕性強的性質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於鋼的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
D、鋼的抗震性好的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於鋼的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點評:解答本題要分析物質的性質是否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如果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就屬於物質的化學性質.
3、下列物質屬於純凈物的是()
A、鐵礦石 B、冰水共存物 C、清新的空氣 D、生理鹽水
考點: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鐵礦石、空氣、生理鹽水等物質都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屬於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種物質水組成的,屬於純凈物.
解答:解:A、鐵礦石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鐵元素的氧化物,還含有一些雜質,屬於混合物.故選項錯誤;
B、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種物質水組成的,屬於純凈物.故選項正確.
C、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屬於混合物.故選項錯誤;
D、生理鹽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鈉,屬於混合物.故選項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分類,解答時要分析物質的組成,如果只有一種物質就屬於純凈物,如果有多種物質就屬於混合物.
4、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其物理性質有關的是()
A、用鋁作導線
B、焊接金屬時用稀有氣體做保護氣C、登山運動員要攜帶氧氣D、用氮氣作食品包裝袋的填充氣
考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常見氣體的用途;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鋁的導電性良好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於鋁的物理性質;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氧氣能夠供給呼吸、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等方面的性質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於物質的化學性質.
解答:解:A、用鋁作導線是利用了鋁的物理性質﹣﹣導電性良好.故選項正確;
B、焊接金屬時用稀有氣體做保護氣是利用了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故選項錯誤;C、登山運動員要攜帶氧氣是利用了氧氣的化學性質﹣﹣能夠供給呼吸.故選項錯誤;
D、用氮氣作食品包裝袋的填充氣是利用了氮氣的化學性質﹣﹣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故選項錯誤.
點評:解答本題要分析物質的性質是否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如果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就屬於物質的物理性質.
5、(2010•煙台)下列關於氧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作燃料 B、空氣成分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21%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於水中的氧氣而生存 D、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考點:氧氣的用途;空氣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體積分數;氧氣的化學性質。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首先了解氧氣的如下特點: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性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在空氣中體積分數佔21%,本身不燃燒但能支持燃燒.不易溶於水(即微溶於水),在室溫下,1L水中只能溶解約30ml氧氣,因此,生物能夠在水中生存.
解答:解:A、氧氣具有助燃性,能夠支持燃燒,但是氧氣並沒有可燃性,不可作燃料,故A的說法錯誤;
B、氧氣在空氣中體積分數佔21%,故B的說法正確;
C、氧氣不易溶於水,水中溶有少量氧氣,(在室溫下,1L水中只能溶解約30ml氧氣)使水中的生物能夠生存.故C的說法正確;D、氧氣有助燃作用,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D的說法正確.
點評:氧氣的化學性質之一是「助燃性」,不具可燃性,這是一個易錯的知識點.
6、(2010•蕪湖)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A、 B、 C、 D、
考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用於加熱的儀器;測量容器-量筒;液體葯品的取用;濃硫酸的性質及濃硫酸的稀釋。 專題:綜合實驗題。
分析:根據圖示總結考查的基本操作包括:蒸發、濃硫酸稀釋、膠頭滴管的使用、量筒讀數.
解答:解:A、蒸發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防止局部受熱造成液滴飛濺,故A不對.
B、濃硫酸溶於水放出大量的熱,濃硫酸的密度比水大,稀釋時只能將濃硫酸倒入水中,不能將水倒入濃硫酸中,這樣會造成浮在上面的水沸騰而液滴飛濺,為了散熱要用玻璃棒攪拌,故B不對.
C、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膠頭滴管必須懸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C對.
D、量筒讀數,視線要平視凹液面的最底部,故D不對.
點評:本題對實驗基本操作進行了系統考查,考查了蒸發、濃硫酸稀釋、膠頭滴管的使用、量筒讀數,都是平時同學們易疏忽的地方.
7、(2008•南通)對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碳在氧氣中燃燒放出白煙 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霧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 D、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考點:反應現象和本質的聯系;氧氣的化學性質。
分析:可以根據物質之間反應時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解答:解:A、碳在氧氣中燃燒不出現煙.B、紅磷燃燒產生白煙.
C、應該描述為: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D、硫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是淡藍色的.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如何正確描述實驗現象的問題.
8、最早發現元素周期律並編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學家是()
A、拉瓦錫 B、門捷列夫 C、道爾頓 D、阿弗加德羅
考點:化學的歷史發展過程。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分析:根據科學家們各自做出的貢獻來考慮本題.
解答:解:A、拉瓦錫首先通過實驗驗證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
B、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並編制出元素周期表;C、道爾頓提出了近代原子學說;
D、阿弗加德羅提出了分子與原子的區別.
點評:熟記化學發展史中各科學家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9、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實現環保世博、生態世博目標,下列做法中不符合這一目標的是()
A、部分國家的展館使用可降解的建築材料 B、把世博會期間產生的垃圾焚燒或深埋處理 C、某些館的外殼使用非晶硅薄膜,以充分利用太陽能 D、停車場安裝了催化光解設施,用於處理汽車尾氣
考點:"三廢"處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則;防治空氣污染的措施;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
專題:生產、生活、環保類簡答題。
分析:根據可降解的建築材料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把垃圾中廢棄塑料製品,如果焚燒,含氯塑料會產生有毒的氯化氫氣體,從而污染空氣;如果把垃圾深埋處理會造成土壤污染;利用太陽能,節省能源,有利於環境保護;停車場的催化光解設施,處理汽車尾氣,減少對空氣的污染,有利於環境保護.
解答:解:A、根據可降解的建築材料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因此A正確;
B、處理垃圾中廢棄塑料製品,如果焚燒,含氯塑料會產生有毒的氯化氫氣體,從而污染空氣;如果把垃圾深埋處理會造成土壤污染;因此該做法不符合環境保護的措施;所以B不正確;
C、利用太陽能,節省能源,有利於環境保護;因此C正確;
D、停車場的催化光解設施處理汽車尾氣,減少對空氣的污染,有利於環境保護,因此D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有關環境保護的措施,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10、某實驗需要10.2g食鹽,一位同學在稱量時發現天平指針向左偏轉,此時他應該()
A、添加砝碼 B、移動游碼 C、添加食鹽 D、減少食鹽
考點:稱量器-托盤天平。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本題考查了使用托盤天平來稱量固體的實際操作,根據指針向左偏轉可知固體質量大了,應減少固體的質量.
解答:解:A、稱量10.2g食鹽,砝碼和游碼都已放好,若添加砝碼,天平平衡時,則稱量固體質量會變大,故A錯誤.B、稱量10.2g食鹽時,砝碼和游碼都已放好,若移動游碼,天平平衡時,則稱量固體質量可能會大,也可能小,故B錯誤.
C、稱量10.2g食鹽時,發現天平指針向左偏轉,食鹽質量大了,再添加食鹽,食鹽質量繼續變大,故C錯誤.
D、根據稱量時發現天平指針向左偏轉,食鹽質量大了,應減少固體的質量,故D正確.
點評:學生應能根據杠桿原理來理解天平稱量固體,明確存在的質量等式關系和指針偏轉表示的意義.
11、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請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應選用10(10或50)mL的量筒.
(2)膠頭滴管用過後應及時清洗,再去吸取其他葯品.
(3)實驗室用試管加熱液體時,液體量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1/3.
(4)試管等玻璃玻璃儀器刷洗干凈的標準是試管內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5)做「硫在氧氣里燃燒」的實驗時,要在集氣瓶中預先裝少量的水,其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氣.請寫出硫與氧氣發生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硫+氧氣→二氧化硫(→上加上「點燃」),該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
考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測量容器-量筒;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玻璃儀器的洗滌;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反應類型的判定;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生產、生活、環保類簡答題;實驗操作型。
分析:根據定量液體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熱液體的量,玻璃儀器刷洗干凈的標志,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的概念,SO2能溶於水,且有毒,進行分析解答本題.
解答:解:(1)定量液體的取用,首先要選取適當的量程的量筒,量取8mL稀硫酸,應選用10ml的量筒,故答案為:10;
(2)根據滴管的使用:滴管用畢,立即用水洗滌干凈(滴瓶上的滴管除外),故答案為:及時清洗;
(3)加熱液體的量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否則加熱時液體可能濺出;故答案為:1/3;
(4)玻璃儀器刷洗干凈的標志是內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答案為:試管內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5)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是化合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叫氧化反應;硫在氧氣里燃燒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既是化合反應,也是氧化反應;根據生成的SO2能溶於水(生成H2SO3),因為SO2有毒,且密度比空氣大,用水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氣;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掌握,並進行分析解題,將知識靈活應用.
12、在題後橫線上簡要說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1)滴管取用試劑後平放或倒置液體試劑進入膠頭而使膠頭受腐蝕或將膠頭里的雜質帶進試液.
(2)傾倒細口瓶里的葯液時,標簽沒向著手心液體流出腐蝕標簽;.
(3)用試管刷刷洗試管時,用力過猛可能會搗碎試管.
(4)實驗剩餘的葯品放回原瓶污染瓶內葯品.
考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專題:實驗性簡答題;實驗操作型。
分析:(1)使用時膠頭在上,管口在下,禁止平放或倒置;(2)標簽向著手心,防止液體流出腐蝕標簽;
(3)用試管刷蘸水慢慢旋轉進入試管.輕輕在試管中轉動,上下也行.注意不要不試管弄破.輕拿輕放;
(4)用剩的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隨丟棄;不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一些實驗的注意事項,了解實驗室葯品的取用方法和原則,了解葯品的取用的後剩餘葯品的「三不」原則.
13、根據物質哪些性質可以鑒別下列各組物質:
(1)白糖和食鹽味道;(2)醬油和白醋氣味;
(3)銅絲和鐵絲顏色;(4)冰和水狀態.
考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物質的鑒別、推斷。專題:物質的性質與用途。
分析: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等.
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等.
解答:解:(1)白糖有甜味,食鹽有鹹味.故填:味道.
(2)醬油沒有氣味,白醋有刺激性氣味.故填:氣味.
(3)銅是紅色的,鐵是銀白色的.故填:顏色.(4)冰室固體,水是液體.故填:狀態.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掌握物質的性質,只有掌握了物質的性質才能正確的區別物質.
14、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並作好標記.
②在帶橡皮塞和導管的燃燒匙內裝入足量的紅磷,將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並立即伸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③充分反應後,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
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充分反應掉集氣瓶中的氧氣.
(2)步驟②集氣瓶中的現象是紅磷燃燒發出黃光,產生熱量,生成了大量的白煙;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後觀察到的現象是水沿導管被吸入集氣瓶中,大約占瓶內容積的五分之一,由此可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0%.
(3)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難(填「易」或「難」)溶於水和其化學性質不活潑(填「活潑」或「不活潑」)的結論.
(4)若將紅磷換成炭粉,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為什麼
不能成功,原因是因為碳燃燒產生氣體,使瓶中大氣壓不變.
考點: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探究。
分析:(1)紅磷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種固體.
(2)紅磷與氧氣反應生成固體,消耗了瓶內的氣體,壓強減小,外界大氣壓會壓著水進入集氣瓶;(3)氮氣難溶於水,也不能與水發生反應;
(4)炭粉與氧氣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種氣體.
解答:解:(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把瓶內的氧氣全部耗盡,以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故答案為:充分反應掉集氣瓶中的氧氣
(2)紅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了白煙﹣﹣五氧化二磷.故答案為:發出黃光,產生熱量,生成了大量的白煙;水沿導管被吸入集氣瓶中,大約占瓶內容積的五分之一;20%
(3)水進入瓶內佔五分之一.說明氮氣不能與紅磷反應,也不能溶於水或與水反應、故答案為:難;不活潑 (4)炭粉盡管能與氧氣反應,除去了瓶內的氧氣,但由於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因此瓶內的氣體沒有減少,氣壓不會減小,故實驗不能測定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故答案為:不能成功;因為碳燃燒產生氣體,使瓶中大氣壓不變
點評: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時,一定要注意:紅磷量要過量;等冷卻後打開活塞;裝置不能漏氣等.
15、通過學習,同學們應該知道有多種途徑可以製取氧氣.如:
A.電解水;B.分離空氣 C.加熱高錳酸鉀;D.分解過氧化氫
(1)再寫出一種製取氧氣的方法加熱氯酸鉀.
(2)若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製取氧氣(如圖所示)
①寫出用該方法製取氧氣的化學反應表達式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上「加熱」).
②請指出圖中所用儀器的名稱:a試管,b集氣瓶.
③實驗結束,停止加熱時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防止水槽內的水倒流,炸裂試管底部,此時發現水槽中的水變成了淺紫紅色,你認為產生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忘記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④收集滿氧氣後,應用玻璃片蓋住集氣瓶口,並正放(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⑤學習小組的同學用這種方法收集了兩瓶氣體.在先收集的一瓶插入帶火星的木條,只看到火星亮了一些,插入後收集的一瓶木條則能復燃.導致這個現象的可能的原因是(寫出操作上的原因):沒等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就開始收集.
考點: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常用儀器的名稱和選用;製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標簽圖示型;物質的制備。
分析:根據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裝置,收集,驗滿,檢驗的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本題.
解答:解:(1)根據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方法有:用加熱高錳酸鉀 或 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 或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按要求寫一種製取氧氣的方法,加熱氯酸鉀;故答案為:加熱氯酸鉀;
(2)②根據實驗室常見儀器可知圖中所用儀器的名稱:a是試管;b是集氣瓶;故答案為:試管;集氣瓶;
③根據實驗操作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裝葯,在試管口放一小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受熱飛濺進入導管,堵塞導管,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口,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③燈加熱;④收集;⑤將導管移出水面,防止因熄滅酒精燈而引起試管內溫度降低,導致試管內壓強驟然減小,水槽中的水沿導管進入試管,使試管炸裂;⑥熄滅酒精燈;
故答案為:防止水槽內的水倒流,炸裂試管底部;忘記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④因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所以收集滿氧氣後,應用玻璃片蓋住集氣瓶口,正放在桌面,故答案為:正放;⑤在先收集的一瓶插入帶火星的木條,只看到火星亮了一些,後收集的一瓶木條則能復燃,說明先收集的氧氣不純,根據收集是操作注意事項:要等到氣泡連續、均勻地放出時,再開始收集,否則收集到的氧氣不純,混有空氣,因此造成的原因可能是:沒等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就開始收集;故答案為:沒等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就開始收集.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方法,實驗裝置,操作步驟的掌握,並將知識在解題中靈活的應用.
16、酒精燈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加熱儀器,某小組同學對酒精燈火焰溫度進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甲同學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燈火焰中,l~2s後取出,觀察到位於外焰的部分明顯碳化.
(1)寫出碳完全燃燒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碳+氧氣→二氧化碳(→上「點燃」).
(2)由上述現象得出結論:外焰溫度最高,你認為原因是外焰與空氣(或氧氣)接觸更充分.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學在老師指導下,分別利用高溫感測器測得酒精燈各層火焰平均溫度如下表.
(3)由下表得出結論:內焰(填「焰心」、「內焰」或「外焰」)溫度最高.
(4)結合定量研究結論,下列圖示中加熱方法(試管夾未畫出)最合理的是a(填字母序號).

(Ⅲ)交流反思:不僅酒精燈的各層火焰溫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層溫度也有差異.
(5)造成乙、丙兩同學所測相同火焰層溫度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寫出兩點即可)
①酒精濃度;②露出酒精燈的燈芯長度.
考點:加熱器皿-酒精燈;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實驗數據處理或者誤差分析的探究;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
專題:常規題型;實驗探究和數據處理題。
分析:題是關於酒精燈火焰高低的探究題:(1)針對碳的燃燒充分與否的問題;(2)理論上酒精燈火焰高低的考察;(3)結合具體的數值得結論;(4)使用酒精燈的正確操作;(5)針對實驗誤差做出正確解釋的問題.
解答:解:(I)(1)碳的燃燒有兩種情況,若完全燃燒其產物是CO2;不完全燃燒時產物為CO,所以方程式
(2)理論上酒精燈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原因外焰與空氣(或氧氣)接觸更充分,酒精燃燒更充分;
(Ⅱ)(3)必須依據表格中的數據得出結論,不能想當然.
(4)酒精燈加熱的正確操作,理論上外焰溫度最高,故加熱時理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且試管應傾斜45°角,符合的只有a;
(Ⅲ)(5)屬於實驗誤差分析,此問題屬於開放題型,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①從酒精自身原因;②酒精燈的構造,燈芯的長短等找原因.
點評:本題是探究加熱器皿﹣酒精燈三層火焰溫度高低的實驗,實驗操作必須規范,對於在實驗數據處理或誤差分析,必須遵循客觀事實.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