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姬的歷史
❶ 歷史上有甄姬這個人嗎
甄姬(公元182——復221年),魏文帝曹丕制皇後。父甄逸,遠祖甄邯曾任西漢宰輔。甄洛不僅是傳譽千古的一代皇後,而且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第一位女詩人。她懿德賢淑,儀態萬方,是甄氏家族史上一位絕世女聖賢。據說曹植《洛神賦(感甄賦)》中女主人公洛神就是指的甄姬。
❷ 歷史上有甄姬嗎
歷史上有甄姬。
甄姬一般指文昭甄皇後,稱甄夫人。是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甄氏三歲喪父。建安中期,袁紹為次子袁熙納之為妻。
建安四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紹的妻子劉氏。建安九年,曹操率軍攻下鄴城,甄氏因為姿貌絕倫,被曹丕所納,甚得寵愛,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
延康元年,曹丕繼位魏王,六月率軍南征,甄氏被留在鄴城。黃初元年,曹丕稱帝,山陽公劉協進獻二女為曹丕妃嬪。
後宮中文德郭皇後李貴人和陰貴人都得到寵幸,甄氏愈發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曹丕大怒,黃初二年六月,遣使賜死甄氏,葬於鄴城。
(2)甄姬的歷史擴展閱讀:
甄氏十四歲時,二哥甄儼去世,甄氏非常悲傷,對待寡嫂態度敬愛謙和,時時處處幫助她打理家事,還盡心照顧甄儼留下來的孩子,及其疼愛。
甄氏的母親性格嚴厲,常常用嚴格的規矩要求兒媳婦,甄氏幾次勸母親:「二哥不幸早終,二嫂年紀輕輕就守寡,還要照顧留下的孩子,雖然她是兒媳婦,但應該愛護她像自己的女兒。」
母親聽了甄氏的話感動得流淚,之後便讓甄氏與二嫂時常走動,起居都在一起,關系十分親密。建安年間。
袁紹為他的次子袁熙聘娶了甄氏為妻,建安三年,袁紹打敗公孫瓚,任命甄氏的丈夫袁熙為幽州刺史,甄氏則留在鄴城侍奉婆婆劉氏。
❸ 歷史的甄姬是否確有其人
有
甄姬(公元182——221年),魏文帝曹丕皇後。父甄逸,遠祖甄邯曾任西漢宰輔。內甄洛不僅是傳譽千古的一代皇容後,而且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第一位女詩人。她懿德賢淑,儀態萬方,是甄氏家族史上一位絕世女聖賢。據說曹植《洛神賦(感甄賦)》中女主人公洛神就是指的甄姬。
甄姬[甄宓(音「符」)、甄洛,詳情見「洛神與甄氏」一節](?-221) 中山無極人,漢太保甄邯的後人,父親甄逸官至上蔡令。三歲時失去父親,九歲能文識禮,看懂過去的成敗得失。建安年,袁紹為次子袁熙取她為妻。後來曹操與袁紹宣戰,袁熙被外調出去守幽州,甄氏獨自留在冀州。袁紹兵敗,曹軍將冀州踏平,曹丕趁亂取她為妻,很是寵愛,之後她為丕生下魏明帝及東鄉公主。漢亡之後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寵郭後、陰貴人,甄宓從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甄姬被魏文帝曹丕下詔賜死,葬於鄴。後來魏明帝曹叡追封甄氏為文昭甄皇後。甄皇後不僅賢德,而且文才出眾,留有《甄皇後詩選》,其中的《塘上行》堪稱樂府詩歌的典範,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❹ 甄姬在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上文中提到的「宓妃」,想必大家也猜到說的正是甄姬。而這段漢賦,則是曹植《洛神賦》的前序。中國詩詞史上大名鼎鼎的經典《洛神賦》,其中那個讓曹植還有後世多少人為之婚牽夢縈的洛神--就是甄姬
甄姬,原名甄宓,魏文昭甄皇後,通稱宓妃,也就是文帝曹丕的正室。中山無極人,明帝母,漢太保甄邯後,世吏二千石,在《三國演義》中初登場於第三十三回的「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跡定遼東」。順便一提的就是,剛才那個甄姬的故里,是現今河北省定縣,居住在此附近的FANS可以前去考證考證追朔追朔
甄姬的父親是當時的上蔡令甄逸,甄逸與其妻常山張氏育有三男五女,甄姬為次女,生於漢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日(初步推算為公元182年陰歷的12月24日)。三歲時父親去世,但是甄家仍舊是盤踞當地的大家族,而且家境「巨富」。在陳壽《三國志》的《文昭甄皇後傳》中曾經非常重點的提到甄姬出生時候發生的一件奇事:張氏生產前每晚做夢都夢見「一仙人手持玉如意,立於其側」,而等到「臨產之時,見仙人入房,以王衣蓋體,遂生甄宓」
之後相士劉良給甄姬以及甄家的其他孩子看相算命時,直指甄姬說:「此女貴乃不可言。」八歲時,家門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上閣觀之」,惟獨甄姬沒有去,姐妹們都覺得奇怪,而甄姬的回答則是:「此豈女子之所觀邪?」話聽到這里,大概覺得甄姬是一個很守傳統的女性,對於馬戲之類的活動完全沒有興趣,認為這不是女人能看的。但是,《文昭甄皇後傳》後面卻還寫到了另外一件事:甄姬九歲時,非常喜歡讀書寫字,且「視字輒識」,還經常用她哥哥的筆硯,於是哥哥便責怪她應該去多做些針線活之類的女工,並且還說讀書寫字對於女人來說是沒用的。可是,甄姬卻回答:「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意思是,凡是古時候的賢女,沒有一個不是從前世的成敗中吸取經驗以為誡,不去讀書,又能學到什麼?由此可見,甄姬的勸學思想又絕對不是當時的傳統女性所持有的。後來,天下戰亂,又加上飢荒,家鄉的百姓都將金銀珠寶等家財變賣,而甄家家境「巨富,盡收買藏之」,此時甄姬便對母親說現在亂世,倘若多買寶物則是「取禍亂之端」,又勸母親應該將家中余糧分贈「親族鄰里,廣為恩惠」,大家聽後「舉家皆稱其賢」。十四歲的時候,甄姬的二哥去世,甄姬便非常孝敬嫂子,並且向平日對待嫂子十分嚴厲的母親勸諫,希望母親可以「待之當如婦,愛之宜如女」,最後母親被她的一番話感動的痛哭至此,甄姬姐姐的RP我們已經可以看的很清楚了。
至於《三國演義》中的三十三回,相信很多人都在看了真三的甄姬姐姐之後又去重新回顧了一遍……其實裡面實質寫到甄姬的內容也不過才100字不到,但寫的到是驚心動魄……相比之下《三國志》的《文昭甄皇後傳》史料雖然詳細多了,但是語言就沒什麼特點了。曹丕和甄姬的初會,在正史上是於曹操大破鄴城之後,曹丕先來到袁紹府,看見袁紹之妻劉氏正與另一女子共坐皇堂之上相擁而泣,曹丕便上前詢問,得知是袁熙之妻甄宓;這段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曹丕看見兩人之後「拔劍欲斬之」,卻「忽見滿目紅光」(寒),便仔細盤問,最後光問還不行,還要將甄姬姐姐拉到身邊仔細看……至於看到的結果卻到是一致的,在歷史上都被公認為「玉肌花貌,傾國之色」、「顏色非凡,姿貌絕倫」……想來大概就和諏訪原寬幸的人設差不多
之後呢,一說是曹操了解曹丕的心意,當即決定讓他迎娶;另一說就是曹操聽說曹丕先進入袁紹府本來是要來責備他的,結果劉夫人跑出來感謝曹操,說曹丕不殺她們便是有恩於袁家,便要將甄姬獻給曹丕,讓她「為世子拾箕帚」。反正不管怎麼說,曹操和曹丕對甄姬都是很滿意的,曹丕納入甄姬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後來曹丕和甄姬的感情也還不錯:「有寵,生明帝及東鄉公主」--曹丕為了甄姬還把原先的任氏趕走了,當時甄姬還勸曹丕不要沖動,說任氏很多地方都強於自己,讓曹丕「願重留意」,結果曹丕當然是沒聽進去,趕走就是趕走了。甄姬在曹家的時候還頗得曹操之妻--武宣皇後的賞識,稱贊她是「真孝婦也」,甄姬也的確是「賢明以禮自持如此」。不過嘛,曹丕在廢獻稱帝之後就變心了,山陽公獻了兩個女兒給他,其中的郭氏很得曹丕心,曹丕便對她寵愛有加。甄姬姐姐當然就很失意了,所以「有怨言」。我說有怨言嘛那叫正常啊!說明人家甄姬姐姐很愛你嘛!
❺ 甄姬的歷史
甄氏(183-221),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中國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母。本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鄴城後成為曹丕的妻室。後因被郭女王(文德郭皇後)所譖而被曹丕賜死,死後謚曰文昭皇後。
《三國志·魏書·後妃傳》注列舉了其兄弟姐妹的名字,唯獨沒有她的名字。因為曹植描寫宓妃的《洛神賦》被一些人認為是寫給甄氏的愛情篇章,故此她一般被稱為「甄宓」或「甄洛」,有時又稱為甄妃、洛神宓妃等。但從其子魏明帝為避母姓將《感甄賦》改名《洛神賦》而「洛」「宓」二字未被避諱來看,此二字皆非甄氏本名。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為魏文帝,准備冊立皇後,這時能夠與甄洛爭奪後位的只有郭女王,郭女王是郭永的女兒,長得也很漂亮,而且比甄洛年輕,就是沒有生下兒子,於是,郭女王利用曹睿是不足月生下來的,誣稱甄氏懷孕二月才與曹丕結婚,曹睿是否為曹家的骨肉,很值得懷疑,曹丕以此事詢問甄氏,甄洛對曹丕寵愛新歡郭氏和李貴人、陰貴人等,本已十分不滿,又聽說此事是郭氏從中挑撥,不禁怒火中燒,不顧一切大斥曹丕對自己親生骨肉無端懷疑,有損曹門家風,曹丕憤而於公元221年(三國魏文帝黃初二年)賜甄洛自盡,翌看立郭氏為皇後。
到了公元226年(黃初七年),魏文帝死,曹睿即位為魏明帝,才為他的生母平冤昭雪,追謚「文昭皇後」。
❻ 王者榮耀里的甄姬是那個歷史人物
三國時期魏國皇後甄宓。
文昭甄皇後(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傳為甄宓,實則無記載。史稱甄夫人。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文昭皇後於183年1月26日(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出生,中山無極人(今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漢太保甄邯的後代。
甄邯的岳父博山侯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世孫,太師孔霸之子,官至大將軍、丞相、太傅、太師,為四朝輔政大臣,德行高潔,通曉經學,位極人臣,被太皇太後王政君、漢成帝和漢哀帝所尊崇,後來以天下名儒的身份被任命為漢平帝劉衎的老師。
甄邯和族中子弟因此入朝為官,因為材能而得到權臣王莽的倚重。甄豐由地方官員擢升為皇宮內侍大臣,而後更是官至大司空,爵受廣陽侯、廣新公;甄邯官拜大司馬,爵受承陽侯、承新公,而後又出任大漢太保,執掌天下兵權。
甄豐的兒子甄尋任侍中、京兆尹;甄心為光祿勛,有「四甄」之稱,成為朝中新貴,威震朝野,無極甄氏也從此一躍成為中山國內的豪強望族,世代襲二千石俸祿的郡守級官職。
(6)甄姬的歷史擴展閱讀
甄姬,《王者榮耀》中的一位法師英雄角色。甄姬為以溫柔仁慈聞名大陸的絕代美女,出身極為高貴,被認為流著古代聖者的血脈,從而受到世人的崇敬。她從小被教育要肩負責任,剋制自己的慾望,無私的感化世人,凈化世間的污穢。
甄姬擅長使用水來控制和傷害敵人,可以說具有強大的團控和控制能力,況且本身的輸出也很高,可以用2技能打出多段傷害,不要試圖追殺敵方殘血,要在後排盡最大可能控制敵人,協助隊友完成擊殺。
❼ 甄宓的歷史
甄宓是漢太保甄邯的後人,自幼時起就非常的聰慧賢德。據記載,她十來歲的時候,到處烽火連天,再加上天災不斷,很多百姓沒有糧食充飢。作為一個大族,甄家倒是囤積了不少糧食。
於是小小的甄宓,便勸說自己的母親道:「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意思是說,甄宓認為在民不聊生的時代,屯積糧草,本身就是一種罪過,倒不如拿給窮人充飢,既能避免招致災禍,還能夠贏得好名聲。
通過此事,我們不難看出,她不但非常善良賢德,看事還非常透徹。此事傳開之後,再加上她身上還有另一傳說,即每天晚上,有仙人為她蓋上玉衣,所以她成了名門望族擇婦的不二人選。於是不久之後,她成為了袁紹次子袁熙之妻。
當時,袁熙駐守幽州,她卻被留在了鄴城,侍奉自己的婆婆劉夫人,所以袁紹被曹操所敗之時,她淪為了俘虜,被曹丕收入了後宅。彼時,曹丕非常寵愛她,使她很快便生下了魏明帝曹叡,和東鄉公主兩個孩子,並趕走了原配夫人任氏,並將她扶為了正妻。
除了夫妻關系之外,一向令國人頭疼不已的婆媳關系,她也處理的非常得當——曹丕的母親卞太後,有一次隨曹操親征的時候生了疾病,留在孟津休養。
這個時候鄄宓遠在鄴城,無法親自照料,於是非常著急,後來身邊的人告訴她,卞太後的病已經好了,她還是不放心,直到卞夫人親自來信,她才鬆了一口氣。因為這件事,卞太後評價她道:「此真孝婦也」。
可是,公元204年便已嫁給曹丕的她,與曹丕做了十餘年夫妻之後,卻被曹丕賜死,而且下葬之時,以發掩面,口中塞滿了米糠,可謂相當凄慘。
(7)甄姬的歷史擴展閱讀:
甄宓的正確讀法
「宓」這個字本為多音字,做形容詞安靜的意思時念mì,做姓氏念fú。
甄宓的宓應該讀fú,但它本讀mì,安靜的意思。《漢書·古今人表》曰:「太昊帝宓羲氏。」宓羲氏即伏羲氏,宓通伏。相傳伏羲女溺洛水而死,遂為洛水之神,名宓妃,此宓必須讀「伏」。
古書很早就常把伏羲寫為宓羲。古人還做過考證,認為這個讀音其實是個誤會。與伏相通的本來是虙(fú),上面是個虎字頭,宓字是個寶蓋頭,本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下面都是「必」字,結果「伏虙相通」演變成了「伏宓相通」,所以甄宓的宓就有理由可以讀fú了。
伏羲寫為宓羲以後,宓妃就不得了了,她是伏羲氏(宓羲氏)的小女兒,後來成了洛神,這個字就跟洛神的美麗傳說有了關系,於是宓字的意義就變得很美了。
後來曹植寫著名的《洛神賦》,傳說是為甄宓寫的,弟弟愛上嫂子了。這個傳說不可靠,但文學家們卻很喜歡。有了這個緣故,所以甄宓讀fú就有充足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