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悠久
我國是人類歷史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我們的祖先從遠古時代就在中華大地上休養生息。考古研究表明,早在17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我國的史前文化就已形成了華北和華南兩大文化譜系,其中包括著名的元謀文化、藍田文化、許家窯文化、丁村文化等。到距今9000~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形成了旱地農業、稻作農業和狩獵採集三個史前文化區。其中距今7000~4600年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長江流域的馬家窯文化等,已經顯示出此時期農業已有了相當的進步和發展,定居村落已四處可見。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時代的一個遺址中,發現了300多個長方形儲糧窟穴,估計儲糧能達10萬千克以上。距今4600年的黃河下游文化,不僅出現了銅器和發達的制陶業,而且出現了卜骨和巫師,即出現了宗教和國事活動,說明當時中華民族即將跨入文明時代。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文明開始的重要標志。在我國,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出現了甲骨文。周代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政教系統,並達到鼎盛時期。至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儒、墨、道、法為代表的諸子百家爭鳴、學術空前繁榮的嶄新局面,把我國文化推到了高峰,並使其一直延續發展經秦、漢至明、清。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在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背景下,形成了風格各異、內容豐富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許多不同時代的文物古跡,具有很高的史學和美學價值,成為人文景觀旅遊資源的重要內容。
『貳』 中國的悠久歷史,悠久文化
手抄報以中國歷史、文化、物產、風景為內容的主題,題目為「愛我中華」
1.●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房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僱用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用與被僱用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以「萬歲山」作為全城的中心點。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和《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朝中期的《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地位。
以下二個網址都有現成的資料和圖片,歡迎參考:
http://www.shw.cn/Article/msjy/xy/200604/23146.html
http://www.blsy.net/Article/Print.asp?ArticleID=227
2.關於弘揚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美德手抄報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78c4201008m89.html
3.中國的悠久歷史文化(貌似有點長)
http://iask.sina.com.cn/b/10280954.html?from=related
『叄』 中國的悠久歷史文化
手抄報以中國歷史、文化、物產、風景為內容的主題,題目為「愛我中華」
1.●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房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僱用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用與被僱用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以「萬歲山」作為全城的中心點。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和《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朝中期的《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地位。
『肆』 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歷經滄桑的文明古國。我國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在大家的心中有一段忘不掉的經歷。
抗日戰爭、虎門銷煙、九.一八、七.七事變多歷歷在目。但我國的歷史也有光輝璀璨的一面。
是古人發明了漢字。很久以前,古人並不會寫字、記事,有人想出了繩結記事法,但是太麻煩了,就有一位叫倉頡的人發明了甲骨文。
在我國的文化史上那些詩人、文學家是不可缺少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是千古絕句;孟郊的《遊子吟》歌頌了偉大的母親;李白的《靜夜思》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
還有那些著名的文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稱為『史家絕唱,無韻之離騷』;孫武的《孫子兵法》是古典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孔子寫的《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分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
我國還有美麗的大好河山。長城是我國古代人們的一個驕傲,長城全長6330公里,在太空上,用肉眼看是一目瞭然。
珠穆朗瑪峰高達8444.43千米;納木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海拔高達4718米;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上第一大峽谷,深6009米......
公元前7001年,我國的祖先發明了陶器和植物栽培技術。
公元前6001年陶器的器形和紋飾日趨豐富,出現穩定的定居生活
當人類跨入新世紀之際,中華民族迎來了燦爛文明的又一個千年華旦。回顧祖國悠久的歷史,華夏兒女開創了輝煌的文化與藝術,在每個千年紀元里都留下自己震驚寰宇的足跡:
公元前7001年,陶器的發明和農業的出現,宣告了新石器時代的誕生;
公元前6001年,陶器的器形和紋飾日趨豐富,出現穩定的定居生活;
公元前5001年,河姆渡和仰韶文化代表了當時我國南北文化的最高水準;
公元前4001年,大汶口文化和崧澤文化的黑陶透雕技術極為高超;
公元前3001年,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均屬世界藝術瑰寶;
公元前2001年,夏代的青銅器和宮殿建築標志著早期中華文明的璀璨光輝;
公元前1001年,西周青銅器的造型、銘文和紋飾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公元 1年,漢代藝術的精粹反映在漆器、陶器、玉器和雕塑等方面;
公元 1001年,北宋為後世留下了眾多書法、繪畫和瓷器等國寶級的文物;
公元 2001年,我國將創造出更加輝煌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中華文明世紀回眸"將讓廣大觀眾穿越時空隧道,以千年為時間尺度去欣賞我們的祖先創造和遺留下來的藝術寶藏。
你們一定看見過祖國的錦綉河山吧。那滔滔江水,滾滾黃河,連綿不斷的山峰,都屬於我們偉大的祖國。祖國的山川雄奇,祖國的河水秀逸,祖國的胸懷無比廣闊。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我們的幸福來自祖國,只有國家富裕強大,才能使我們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華。
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祖國,就沒有家,國家不強盛,就要挨打。我們最親的是父母,最愛的是中華 。
當侵略者的鐵蹄踐踏我們美麗山河的時候,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臉上流著淚,心中淌著血,為了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祖國,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爭。
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冷對暗殺者的手槍,吉鴻昌高掛寫有「我是中國人」標語的木牌,走在一片藍眼睛、黃頭發的洋人之中。
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發動了西安事變……
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在自己的「今天」,用滿腔的熱血,譜寫了無愧於時代的《義勇軍進行曲》。
才使得我們今天的共和國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 。
恥辱和不幸已經成為過去,中華民族迎來了新的輝煌。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以來,在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下,無論軍事、科技、政治、體育,我們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4)歷史文化悠久擴展閱讀:
公元前7001年,我國的祖先發明了陶器和植物栽培技術。
公元前6001年陶器的器形和紋飾日趨豐富,出現穩定的定居生活
當人類跨入新世紀之際,中華民族迎來了燦爛文明的又一個千年華旦。回顧祖國悠久的歷史,華夏兒女開創了輝煌的文化與藝術,在每個千年紀元里都留下自己震驚寰宇的足跡。
公元前7001年,陶器的發明和農業的出現,宣告了新石器時代的誕生;
公元前6001年,陶器的器形和紋飾日趨豐富,出現穩定的定居生活;
公元前5001年,河姆渡和仰韶文化代表了當時我國南北文化的最高水準;
公元前4001年,大汶口文化和崧澤文化的黑陶透雕技術極為高超;
公元前3001年,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均屬世界藝術瑰寶;
公元前2001年,夏代的青銅器和宮殿建築標志著早期中華文明的璀璨光輝;
公元前1001年,西周青銅器的造型、銘文和紋飾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公元 1年,漢代藝術的精粹反映在漆器、陶器、玉器和雕塑等方面;
公元 1001年,北宋為後世留下了眾多書法、繪畫和瓷器等國寶級的文物;
公元 2001年,我國將創造出更加輝煌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中華文明世紀回眸"將讓廣大觀眾穿越時空隧道,以千年為時間尺度去欣賞我們的祖先創造和遺留下來的藝術寶藏。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中國屈辱的歷史:
九月,與許多重大事件聯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讓國人刻骨銘心!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還有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的……
『伍』 中國悠久歷史文化
但凡歷史悠久的國家都有很多神話故事,中國也不例外。女媧補天,誇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媧造人、後羿射日、盤古開天等等都是很經典的故事。中國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等等人才輩出,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在最近熱播的《大長今》裡面常常提到張仲景、華佗、李時珍這些人,說明我過古代的醫學對世界都是有貢獻的。埃及的金字塔、巴比淪空中花園什麼的都是以大而見長,中國的卻是是精見長,我們中學語文課本裡面學的「核舟」、還有歷史書上提到的無數的珍貴文物。本人最激動的是長沙馬王堆的前年未乾的古屍,以及她的陪葬。歷史一直貫穿於我們的義務教育階段。年輕人應該了解的不少,關鍵是對此的興趣比較少。所以記住的不多。
一樓提到的佛教文化我也不是很喜歡的,但是在封建社會時期,帝王要是缺少了這些文化還能靠什麼來維持國家的穩定呢?國家不穩定,戰亂頻繁我們的祖先難道可以有時間和精力去留給我們光輝燦爛的五前年文明?何況佛教在今天已經變味了。遊客進廟燒香已經是廟宇收入的一大來源,抽簽解簽價格貴的嚇人。有個老和尚看見你說你和佛有緣要送你一個護身符,可你要先捐什麼什麼款,點什麼什麼燈......文明就這樣被一步一步的踐踏
『陸』 哪些國家歷史文化比較悠久
四大文明古國 中國 古代印度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倫
那三個帶古代的表示當年的文明和現在基本上沒啥關系 中間斷絕了的
希臘 波斯 羅馬 也都挺悠久的
『柒』 悠久的歷史文化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內容
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春節
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端午節
端午節,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午節、端陽節、午日節、端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捌』 祖國的悠久歷史文化
最初的來紙是作為新型的書源寫記事材料而出現的。
在紙沒有發明以前,我國記錄事物多靠龜甲、獸骨、金石、竹簡、木牘、縑帛之類。商代的甲骨文、鍾鼎文實物資料,本世紀以來不斷出土;戰國到秦漢的竹簡、木牘和帛書、帛畫,近年來也有大量出土實物。
但是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縑帛昂貴,簡牘所佔空間很大,都不便於使用。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迫切需要尋找廉價易得的新型書寫材料。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終於發明了用麻繩頭、破布、酣償豐鍛薟蹬奉拳斧嘩舊魚網等廢舊麻料製成植物纖維紙。
做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同黃河、長江一樣自源頭滾滾流來。
(8)歷史文化悠久擴展閱讀
1、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漢、唐時期的輝煌,給祖國歷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動的一筆。
2、祖國的歷史是輝煌的,更涌現出無數叱吒風雲的仁人志士,他們為了祖國的統一,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富強而拋頭顱、灑熱血,不屈不撓。
3、偉大的詩人屈原,憂國憂民,身沉汩羅江。抗元將領文天祥,以一腔愛國熱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誓言。
『玖』 祖國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有關資料
1、地域文化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漸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並且具有中華文化的共性。除了主體民族漢族外,藏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也擁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
中華文化主要可分幾個地區: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河北一帶的黃河流域;四川、雲南、貴州一帶的長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一帶的長江中游;安徽、浙江、江蘇一帶的長江下游;東北地區;內蒙古地區;新疆地區;西藏、青海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的藏區;廣東、廣西一帶的珠江流域,福建的閩江流域等。
①黃河文化(北方):中原文化、胡同文化、秦隴文化
②長江文化(南方):楚文化、荊楚文化、湖湘文化、吳文化、越文化、徽文化、贛文化、江淮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閩文化
③其他:儺文化、藏文化、大坌坑文化
④海洋文化:媽祖信仰、鄭和信仰、天妃宮、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
2、服飾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被國人稱之為漢服的服飾,從三皇五帝到明代千年歲月中代表了中華文明的主體服飾,明朝末年清朝滿族統治者進入關內後,通過剃發易服的方式強制漢族人民身穿滿族服飾,使得中原地區的漢族傳統服飾一度中斷。當前很多年輕人專注於恢復漢族傳統服飾。
3、飲食文化
中華飲食文化,在日本和韓國稱為中華料理或中國料理,歐美稱之為唐餐,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深遠的影響了東亞地區的飲食文化。
米食和麵食是主要的兩大類型,中國南方和北方種植稻類地區,以米食為主,種植小麥地區則以麵食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糧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類、薯類作物作為雜糧也都成為不同地區主食的組成部分。
4、中國象棋
中國人在古代發明了中國象棋、圍棋和五子棋等重要棋類游戲。武術是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國也是古代足球的故鄉。
中國還是相撲的起源地,司馬遷在《史記·黃帝本記》中曾記載:「蚩尤氏頭有角,與黃帝頭,以角抵人,今冀州為蚩尤戲。」直至西元七世紀,在允恭天皇的葬禮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國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認為是中國相撲首次傳入日本,對日本原有的相撲造成一定影響。
5、宗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形式。
佛教自從漢代傳入中國後,在不斷和中華文化交流中融合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被稱之為漢傳佛教。儒家不是純粹的宗教形式,但儒家卻有宗教所無可取替與到達的高度。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為主體,宗教信仰上以祖先信仰為主。
歷史上漢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後來天主教、基督教傳入中國,又有一些人開始信仰這些宗教。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此外還有其他各種中國本土及各地地方性信仰,比如關公信仰、媽祖信仰、三山國王信仰、以岳王崇拜為代表的忠烈信仰等等。祭祀祖先軒轅黃帝、祭孔都是代表性的具有信仰色彩的活動。
做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同黃河、長江一樣自源頭滾滾流來。
(9)歷史文化悠久擴展閱讀
中華文化,簡寫為「CCNGC」,亦稱華夏文化、漢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
中華民族在神農時代以前的政治形態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領袖是「巫」。這種說法與傳統的認知差異很大,在歷史上人們的認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裝神弄鬼沒有知識的。實際上在先民的原始時代「巫」是科學家,「巫」代表知識的權威。
原荒時代,先民知識未開,見大自然各種現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氣候變化的風雨雷電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
對於這些疑惑要想獲得答案,只有去向「巫」請教。「巫」對於這種現象,經過觀察,思考,分析等過程後做出的結論是風有風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電有電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無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
神主宰論,現代人看來太不科學,太迷信了。但也不能保證當代科學家對宇宙現象所做的解說,等千年以後,是一定正確的。
另外,人類有兩件事情無法自己處理,必須求助於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沒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須要請醫生診治。
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總是患得患失,東想西想,猶豫不決,這時就要請教他人提供意見作參考。心中有猶豫不決的事,要請教至親好友,或者向專家咨詢。在原始時代,這兩件事發生了,求助於同一人,就是「巫」。由古「殹」字寫作「醫」,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證明。
智人時代,已經開始出現文化,此時期考古發現有織縫衣物和葬禮,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懂得耕作。在湖南已有文獻記載有第一個的人工耕作,群居文化開始出現,形成氏族公社。在中原地區考古發現西元7000年前至10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等,已經進入以原始農業、畜禽飼養業和手工業生產為主,以漁獵業為輔的原始氏族社會。
從前21世紀到前17世紀夏王朝晚期的河南洛陽二里頭文化已有出現中國最早的都城,二里頭遺址其中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
還有鑲嵌錄松石的獸面銅牌飾,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銅鑲玉石製品。玉器有圭、璋、琮、鉞、戈、刀等用品,與製作精美的陶器。而二里岡文化的遺址經研究確認為商的初期王朝所在,商初期到中期政權歷經多次變動,盤庚遷都到殷墟之前,應該已經遷都多次,二里頭遺址可能也是被廢棄的首都之一。
除了黃河下游出現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以外,還有處於西元前2500年~前1500年的河姆渡文化,這些遺跡說明了在新石器時代的前半期,無論在中國的北方與南方都已經發展出農耕文化。
隨著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古代四川一帶(古蜀)有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的文明,證明巴蜀地區等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是同等為中華古文明發祥地。而且各地的文化互有交流,並且一起繼承之前的文化遺產,也可證明中華文化早期也是多元發展的,而中原文化是主體。。
後來經過堯、舜、禹和夏、商、周等時期的發展而日臻成熟,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楚文化等,這些地域文化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早期的主體—華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