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口琴的歷史

口琴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3 22:47:10

1. 中音口琴的歷史發展

一末殘陽墜落在蒙古大草原上,彷彿象徵著蒙古帝國的沉落。曾幾何時,在這塊土地上誕生的被譽為古今中外影響世界第一人的成吉思汗,率領他的蒙古兵們,東征西殺,一直打到多瑙河,在歐亞大陸上稱雄,不可一世。這場戰爭可以說是對東方文明進行了殘酷的破壞,但確一腳踢開西方文明的大門。西方人開始領教到東方文明的威力,並且開始向東方人學習,東方的文明成果也被傳到了西方(這里順便提一下,一百多年以前,西方人用從東方人的文明獲得的啟發而發展的武器,用同樣的方式——戰爭,用一腳踢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一個古老沉睡的民族開始走向新生,或許文明的發展好像都是有戰爭開始的?)。在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的樂器笙、琵琶、及蒙古的口弦琴等等。而西方人受到這些東西的啟發,並有其特有的函數型思維,將這些樂器改造成口琴、管風琴、手風琴、吉他、JAWHARP(註:JAWHARP如按照他的演奏功能應叫做口弦琴,她應該是從蒙古的口弦琴發展來的,是口裡叼著簧片,用手撥動簧片,靠口腔共鳴,而發出聲音,聲音有些像坐在破沙發上彈簧發出的「丟丟」的聲響,常被一些鄉村樂手用來當作低音和節奏型的樂器來演奏,美國的10孔布魯斯口琴家MADCAT-——瘋貓,是她的愛用者;另外黑龍江的達斡爾族人,現在仍然用口弦琴演奏當地的一些民歌,並且前不久在黑龍江省阿城市附近出土了一金代時期用的口弦琴,看來口弦琴應該是北方一些民族慣用的一種樂器)。
19世紀初,一位生於波西米亞的樂器工匠,將笙上的簧片放到盒子之中,造出了第一把口琴,為全吹音。之後一位叫RIGHTER的樂器匠,發現全吹的非常不適於演奏,於是就加入了吸氣簧片,這樣就在低音部構造出吹氣為屬七和弦的口琴,這樣的音階排列非常適合演奏當時的民謠樂曲,這個的音階排列系統就叫做RIGHTER系統,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音階系統,她在10孔口琴上被沿用至今。
一種樂器能夠得到推廣,偉大的工業家是不可缺少的,德國人MATTH.HOHNER就是這樣一位,他是第一位將口琴商業化的人,HOHNER公司從最初的年產幾百支口琴到現在的年產一千萬支,為口琴的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大約HOHNER公司成立60年後,HOHNER口琴開始在美國出售,從此口琴開始了新的生命力,美國人的綜合性文化為她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到了本世紀20年代,已有不知名的黑人BLUES樂師,用10孔口琴錄制唱片,在這裡面可以聽到一些典型的BLUES口琴技巧,如彎簧,火車等。布魯斯的繁榮年代是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由於美國黑人生活所迫,大批量的黑人涌進城市,芝加哥是其中之一,這些黑人帶來自己的音樂,經過在一起的交流,技巧及靈感都大大的被提高。在芝加哥布魯斯中,一度使口琴變為主要的演奏樂器要歸於那些為了10孔口琴而獻出畢生精力的黑人大師們,如一一列舉,可以有10多位,不能不提的是JOHNSLEEWILLIANMS和LITTLEWALKER。 JOHNSLEEWILLIANMS被譽為現代布魯斯口琴之父,他的典型的演奏風格是吹一段旋律,然後再唱一段,以後他稱為職業布魯斯巨之一,他的結局是被人殘殺在街道上,兇手搶走了他身上三支口琴、一支手錶和一個錢包。
LITTLEWALKER七歲在街道上吹口琴行乞,17歲時鄉村布魯斯大師MUDDYWATERS發現了這位天才口琴家,隨著與MUDDYWATERS的演出,LITTLEWALKER逐漸成為「芝加哥最紅口琴」。他發明出一套演奏口琴的方法(如手捧麥克),時而低鳴,時而疾風驟雨,雖然是藉助麥克風的力量,但是這么小的樂器,確有如此的表達力,實在不能不讓人贊嘆。可惜的是LITTLEWALKER同樣是一位毀滅自己一生的天才音樂家,他的後半生酗酒無度,完全喪失了「芝加哥最紅口琴」的稱號。戰後布魯斯的黃金時代逐漸逝去,一度是芝加哥布魯斯樂器主要樂器——口琴,也被薩克斯管所取代,但是黑人在10孔口琴上的全新演奏方法卻被白人音樂家借鑒,開始被大量使用在鄉村音樂及西部音樂和一些民謠音樂當中。由於白人不像黑人那樣生活坎坷和苦悶,音樂風格也就缺少黑人口琴音樂的呻吟和壓抑,多的是輕快的節奏和對往事的回憶及未來生活的嚮往。
70年代美國著名鄉村口琴大師查理麥考依橫空出世,他的口琴音樂節奏歡快,旋律優美,速度極快,並且影響了當時無數10孔口琴演奏者。在同一時期,就讀於美國西北大學的列維哈握利,在偶然練琴的時候,發現音不但可以通過彎簧技術使音降低,同樣也可使音升高,經過他三年的練習,他終於可以在一把G調10孔口琴自由的演奏3個8度內的所有半音,並且用它來進行自由轉調,這種音升技術被哈握利先生用「超吹或超吸」來命名。
到了90年代,「布魯斯旅行者」樂隊的主唱兼口琴手JOHNPOPPER以驚人的速度在10孔口琴上馳騁,演奏出狂野的搖滾旋律,成為90年代搖滾口琴的典範。從10孔口琴誕生至今已有150年的歷史,這種最初通常被人用來當作調音工具,而不被看成樂器的「樂器」,由於無數音樂家及樂器師奮勇獻身的為他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來發展他的聲音,使得他終於能夠擁有與其他樂器相比一點也不遜色的表現力。回顧歷史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千!這支源自中國,跨越蒙古高原,在歐洲誕生,又飛躍太平洋,在美國被發揚光大,最後又繞過太平洋回到了發祥地,以煥然一新的容貌面對著我們。

2. 口琴的發展史

口琴,追溯其根源其實是調律用的工具。自由簧氣鳴樂器。為小型的吹奏樂器。琴身呈長方形,其大小、長短各不相同,形制甚多。常見的為十孔口琴。此外還有半音階口琴、復音口琴、貝斯口琴、和弦口琴等。 口琴源於中國,早期稱為笙,由竹片發聲的樂器,當時風靡亞洲;十八世紀後期,笙傳入歐洲,流行於整個音樂界,並形成了當代口琴的構架。
比起其他正統樂器而言,口琴的沿革其實相當的短淺,而且世界各地的版本不一,這也是個人為何在此僅能淺論而難能深究的主要原因。在參考過許多版本後,有些記載看法倒是放諸四海皆一致:「笙」為我國古樂器八音之一,是一種具有自由律動的簧樂器,也為最早的一種具有和聲的樂器,所以它被認為是近代口琴的先驅。笙在十八世紀時,流傳到歐洲,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期漸漸地人們從它的結構而研究發明了口琴,簧風琴(Reed Organ)和薩克斯風 (Saxophone),因而笙也被公認是它們的鼻祖。
口琴源於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稱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19世紀,歐洲樂匠們開始嘗試用金屬簧片來代替Sheng中的木質簧片。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 Friedrich Buschmann的年輕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採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Aura卻只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板,每張簧板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Diatonic Harmonica)的音階排列,有時也叫做標准Richter音階。
口琴的大量生產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他城市也出現了口琴製造廠。在德國小鎮Trossingen,鍾表匠Christian 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 Weiss利用業余時間來製造口琴,但很快他們的口琴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幾年後,當地另一位鍾表匠Matthias Hohner開始拜訪 Messner和Weiss,並學到了口琴的製作工藝,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口琴生意。
顯然,Matthias Hohner並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但他卻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場是,Matthias擊敗許多競爭者,並且開始向美國出口口琴,很快美國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場。1900年,Matthias將生意移交給了5個兒子管理。
在20世紀的前半葉,口琴的流行度繼續擴展延伸,與此同時口琴樂隊也發展迅速。Hohner發展了半音階口琴(Chromatic Harmonica),通過控制一個按鈕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 Adler 成為最著名半音階口琴手,這項榮譽一直保持到2001他去世後。
在美國,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聞名於世。二十世紀30年代以及40年代前期的代表為John Lee "Sonny Boy" Williamson。二次世界大戰之後,Chicago成為藍調音樂的中心,這里聚集了許多傑出樂手,如Rice Miller (Sonny Boy Williamsom II)和Little Walter。許多人一直認為Little Walter是最著名的藍調口琴樂手。Little Walter於1968去世。
在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極度流行的同時,也有許多人通過Bob Dylan的民俗音樂開始熟悉口琴。許多傑出口琴手像Kym Wilson和Jerry Portnoy繼續發展藍調口琴風格,而其他像Howard Levy和Brendan Power則形成了一種新型且富有激情的口琴演奏風格。
【資料來源】http://ke..com/subview/41761/10108715.htm

3. 口琴是誰發明的

布希曼
1821年早春的一個上午,德國鄉村一農家女孩拿著媽媽的木梳在門口玩耍,玩著玩著,玩出一個新花樣:她找來兩張紙片,一張上一張下地貼在木梳上,然後把它放到嘴上吹起來,想不到木梳發出了悅耳動聽的聲音。就在此時,一個名叫布希曼的音樂家從這兒經過,被奇妙的聲音吸引。他走上前去,讓女孩把木梳給他看。布希曼仔細端詳了這一「傑作」後,萌發出研製一種新樂器的想法。回到家中,他參照小女孩的木梳、中國古代的笙和羅馬笛的發音吹奏原理,用象牙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口琴。

4. 口琴起源於哪國

口琴起源於德國。

音樂家布希曼的在托斯恩小城散步,偶然發現一個農家女孩坐在門口玩耍,一雙胖乎乎的小手拿著一把貼著一張硬紙的木梳放在嘴邊吹著。布希曼心裡一亮,回去後,根據中國古代笙和羅馬笛的發音和吹奏原理,用象牙雕刻成「葯丸筒」似的口琴,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口琴。

(4)口琴的歷史擴展閱讀:

全音階口琴(Diatonic Harmonica)

最常見的類型具有十個孔的緣故,十孔口琴「10-Holes Harp」又叫布魯斯口琴/藍調口琴。此類口琴一孔兩個音,多使用Ritcher調音方式——低音沒有4和6,卻又有兩個5。這樣的設計原本是考慮到民族音樂的需要同時可以演奏一些和弦而產生。

但是壓音(Bending)技術的出現,使得原本缺失的音能夠演奏,同時也給布魯斯口琴增添了獨有的魅力,甚至可以說,這是布魯斯口琴之所以成為布魯斯口琴的原因。此類口琴的特色在於它的小巧和獨特的音色,是一種極為「人性化」的樂器。

在布魯斯音樂中,此類口琴具有和吉他比肩的地位。除此之外,布魯斯口琴還很適合演奏一些具有民族風味的曲子。此類口琴學習的難度比復音也要大一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壓音技術的靈活運用需要長期的練習,同時布魯斯口琴獨特的樂理也需要花一些精力來學習。

全音階口琴有十個吹孔,每孔吹吸產生兩個音,故稱十孔口琴,又可以稱為民謠/藍調口琴。十孔口琴體積很小,攜帶容易,其音色具有相當的模仿能力,優美中帶點憂郁,因此適合藍調(blues)、搖滾(rock)、鄉村(country)、民謠(folk)、爵士(jazz)等風格,也是影視娛樂配樂最常用的口琴。



5. 誰知道關於口琴的歷史

口琴的歷史,正如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那樣,傳說始於1821年。一個16歲的名
叫Friedrich Buschmann (德國人) 的基督徒為他自己發明的樂器申請了歐洲專利。被他稱之為"aura" (神頭頂上的光圈)的樂器.是由垂直排列在小腔室中的一系列鋼制簧片組成的簧片樂器。
Buschmann 在向他的哥哥描述他的新樂器時說:「這種新的樂器不同凡響,整個尺寸才4英寸,卻有21個音,可以演奏所有的漸強,漸弱,和聲,可以隨意長時間地保持一個音」。最初的設計上的不足之處在於說有的孔都是吹孔。Buschmann 最初的設計被大量的仿造,這導致了許多修改和改進。一個叫 Richter的 Bohemian 口琴製造商對早期的口琴設計做出了重大改進。1826年,他開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口琴,這種口琴由10孔20個簧片組成,分離的兩片吹簧片板和吸簧片板固定在口琴梳腔室的兩側。Richter 口琴實現了一的全音音階,成為一種標准結構,被歐洲人稱之為 Mundharmonika 或 mouth organ.
1857, 當德國鍾表匠 Matthias Hohner 把注意力轉向口琴製造業時,口琴的歷史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在他的家人和一個僱用工人的幫助下,那年他的年生產能力達到了650隻。之後不久,他僱用了更多的工人,開發了大量的生產技術。
1862年,他把口琴介紹到南美洲,這一舉動大大促進了 Hohner 公司在世界口琴製造業領導地位的形成。1887, Hohner 的年生產能力超過了100萬只。今天,Hohner 的口琴產品超過90種,不同樣式,不同音調的口琴,使演奏者可以自由地演奏從古典音樂、爵士樂到布魯斯,從鄉村音樂和搖滾樂到世界各地的鄉土音樂。
美國南北戰爭開打之後,因為口琴易於攜帶的特性,而廣為南北方的士兵所喜歡,成為最受歡迎的手上的樂器。
布魯斯口琴的產生至今也不清楚(就像不魯斯音樂可產生也不可考證)。
也許口琴可以壓音(bending)這碼子事是不經意被發現的,之後口琴就改裝為今天的樣子(布魯斯口琴)以模仿 field holler(田野吟唱者)的呻吟及哭喊聲。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黑人大量湧入芝加哥,芝加哥因此孕育了許多的布魯斯樂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確立了芝加哥的口琴之都的地位。
1924年,在美國第一張民謠口琴的錄音唱片中,由不知名的音樂家用改良的方法來演奏Blues音樂。他以屬七和弦當注音演奏,例如在C調口琴上吹奏G調(這也就是the secondposition, Cross harp)。最重要的是,他發現通過改變嘴型及口腔內空氣壓力可以使音下降,就是現在所說的bending,如此便大大提高了口琴在音樂上的表現力。這張錄音上可聽到模仿火車的效果,Fox-chase和其他典型的Blues音樂。
在美國有一位音樂家叫Howard Levy(霍華德.雷力),在他1970年就讀美國西北大學時,偶然於練習口琴時發現,吹氣的音竟然可以上升(overblow)之後又發現吸氣的音也可以上升(overdraw)。這一驚非同小可,他花了大約三年時間,終於能夠在Blues口琴上完整地演奏3個8度內的所有半音,也可以在一把口琴上演奏12大小調。這使得口琴在音樂上的表現力更具親和力。

6. 口琴是如何發展的

口琴源於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稱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19世紀,歐洲樂匠們開始嘗試用金屬簧片來代替Sheng中的木質簧片。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FriedrichBuschmann的年輕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採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Aura卻只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板,每張簧板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的音階排列,有時也叫做標准Richter音階。

口琴的大量生產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它城市也出現了口琴製造廠。在德國小鎮Trossingen,鍾表匠Christian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Weiss利用業余時間來製造口琴,但很快他們的口琴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幾年後,當地另一位鍾表匠MatthiasHohner開始拜訪Messner和Weiss,並學到了口琴的製作工藝,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口琴生意。

顯然,MatthiasHohner並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然後他卻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場上,Matthias擊敗許多競爭者,並且開始向美國出口口琴,很快美國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場。1900年,Matthias將生意移交給了5個兒子管理。

在20世紀的前半葉,口琴的流行度繼續擴展延伸,與此同時口琴樂隊也發展迅速。Hohner發展了半音階口琴(ChromaticHarmonica),通過控制一個按鈕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Adler成為最著名半音階口琴手,這項榮譽一直保持到2001他的去世。

在美國,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文明於世。二十世紀30年代以及40年代前期的代表為JohnLee「SonnyBoy」Williamson。二次世界大戰之後,Chicago成為藍調音樂的中心,這里聚集了許多傑出樂手,如RiceMiller和LittleWalter。許多人一直認為LittleWalter是最著名的藍調口琴樂手。LittleWalter於1968去世。

在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極度流行的同時,也有許多人通過BobDylan的民俗音樂開始熟悉口琴。進年來,許多傑出口琴手像KymWilson和JerryPortnoy繼續發展藍調口琴風格,而其它像HowardLevy和BrendanPower則形成了一種新型且富有激情的口琴演奏風格。

回顧口琴的漫長歷史,大部分傑出的口琴樂手都出自美國。目前網路為學習口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許在21世紀,口琴的誕生地中國,世界級的口琴樂手也會不斷涌現。

口琴與其它樂器相比具有很多優點,口琴體形小巧,價格低廉,聲音宏亮,而且十分方便攜帶。也就是說,只要你願意便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心所欲的拿出口琴來盡情吹奏。對於那些想學一種樂器而又沒有機會或者時間去專門學習的朋友來說,口琴將是實現你願望的理想樂器。

在西方音樂里口琴被廣泛使用。很久以前由數名口琴樂手組成樂隊就很普遍了。在這些樂隊中,口琴通常是和其它樂器協同演奏的,例如吉他、鋼琴、鼓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藍調音樂中,口琴吹奏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傳統音樂中口琴通常和聲響樂器(不包括鼓)協同演奏。同所有的樂器一樣,口琴也有很多世界級的一流演奏家,吹奏出動聽的音樂。

在亞洲國家,復音口琴和重音口琴最為流行,通常用來演奏傳統民謠和鄉村音樂。而歐美國家流行的口琴為布魯斯口琴又稱為全音階口琴/10孔口琴,適合演奏藍調音樂、搖滾音樂、鄉村音樂和民謠音樂等。

7. BLUSE 口琴的歷史

1924年,在美國第一張民謠口琴的錄音唱片中,由不知名的音樂家用改良的方法來演奏Blues音樂。他以屬七和弦當主音演奏,例如在C調口琴上吹奏G調(這也就是the secondposition, Cross harp)【Eyuga註:即交叉吹奏法】。最重要的是,他發現通過改變嘴型及口腔內空氣壓力可以使音下降,就是現在所說的bending【Ryuga註:即壓音。現已發現壓音是通過改變空氣流過簧片的角度而得以實現的。】,如此便大大提高了口琴在音樂上的表現力。這張錄音上可聽到模仿火車的效果【Ryuga註:壓音的最大作用是在全音階口琴上吹奏半音,而非模仿火車。】,Fox-chase和其他典型的Blues音樂。

在美國有一位音樂家叫Howard Levy(霍華德.雷力),在他1970年就讀美國西北大學時,偶然於練習口琴時發現,吹氣的音竟然可以上升(overblow)之後又發現吸氣的音也可以上升(overdraw)。這一驚非同小可,他花了大約三年時間,終於能夠在Blues口琴上完整地演奏3個8度內的所有半音,也可以在一把口琴上演奏12大小調。這使得口琴在音樂上的表現力更具親和力。
在世界的其它地區口琴還有這些名字:
ruines babines ("意指磨壞了嘴唇") – 法國
fidil fhrancach (Gaelic for "French fiddle") -愛爾蘭
moothie - 蘇格蘭
gaita - 一些講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的國家
fotzhobel - 一些講德語的國家
muzicuta - 羅馬尼亞
Mississippi saxophone, Louisiana saxophone - 美國一些地區
harpoon -美國的一些地區
gob iron - 英國一些地區
tin sandwich - 用得也很廣泛 back
口琴源於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成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
(譯者註: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
19世紀,歐洲樂匠們開始嘗試用金屬簧片來代替Sheng中的木質簧片。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 Friedrich Buschmann的年輕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採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Aura卻只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板,每張簧板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diatonic Harmonica)的音階排列,有時也叫做標准Richter音階。
口琴的大量生產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他城市也出現了口琴製造廠。在德國小鎮Trossingen,鍾表匠Christian 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 Weiss利用業余時間來製造口琴,但很快他們的口琴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幾年後,當地另一位鍾表匠Matthias HOHNER開始拜訪 Messner和Weiss,並學到了口琴的製作工藝,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口琴生意。
顯然,Matthias Hohner並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然後他卻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場是,Matthias擊敗許多競爭者,並且開始向美國出口口琴,很快美國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場。1900年,Matthias將生意移交給了5個兒子管理。
在20世紀的前半葉,口琴的流行度繼續擴展延伸,與此同時口琴樂隊也發展迅速。Hohner發展了半音階口琴(Chromatic Harmonica),通過控制一個按鈕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 Adler 成為最著名半音階口琴手,這項榮譽一直保持到2001他的去世。
在美國,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文明於世。二十世紀30年代以及40年代前期的代表為John Lee "Sonny Boy" Williamson。二次世界大戰之後,Chicago成為藍調音樂的中心,這里聚集了許多傑出樂手,如Rice Miller (Sonny Boy Williamsom II)和Little Walter。許多人一直認為Little Walter是最著名的藍調口琴樂手。Little Walter於1968去世。
在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極度流行的同時,也有許多人通過Bob Dylan的民俗音樂開始熟悉口琴。進年來,許多傑出口琴手象Kym Wilson和Jerry Portnoy繼續發展藍調口琴風格,而其他像Howard Levy和Brendan Power則形成了一種新型且富有激情的口琴演奏風格。
回顧口琴的漫長歷史,大部分傑出的口琴樂手都出自美國。然而目前網路為學習口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許在21世紀,口琴的誕生地中國,世界級的口琴樂手也會不斷涌現。

8. 口琴的歷史和種類口琴的起源是德國還是中

一、口琴的歷史:口琴源於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成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

9. 口琴產於哪個國家

口琴誕生於德國。1821年,在德國一個名叫托斯恩的小鎮上,音樂家布希曼飯後漫步來到鎮郊的一個小村落,忽然被一種奇妙的聲音所吸引,循聲找去,只見一位小姑娘獨坐在門檻上,雙手拿著一把牛角梳子,梳子上貼著一塊塊長短不同的薄紙片,她用嘴對著紙片吹奏出「嗚里嗚里」的聲音來。布希曼心中頓時一亮,回到家裡翻來復去地思考著,後用象牙製成一把有些像梳子的裝有許多小簧片的琴,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把口琴。 口琴於1821年由德國人克利斯坦.夫立德瑞希.路易.布希曼發明,至今已有179年。十九世紀末,口琴傳入亞洲。 在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口琴傳入我國,至今也已有七十餘年歷史。1931年,上海生產出我國自製的第一批口琴。 口琴經過一百餘年不斷改進,品種已發展到100多個,吹奏方法也日趨多樣化,表現力更加豐富多彩。它不僅能 演奏一般曲目,也能演奏高難度的優秀名曲及大型樂曲;不僅能獨奏,也能進行重奏、合奏以及與其它樂器一道演 奏,效果卓越。口琴已成為一種越來越具有自身特色的樂器。 口琴種類大體可分為單音、復音、重音、半音階、合奏用口琴等幾大類。品種主要有復音(高音)、重音、半音 階、和弦、貝司、中音、低音、笛聲、多調、特調、電化、寬音域、導風式、工藝口琴等100多種,不同品種有其不同 的特點與功用。 口琴品牌我國主要有上海口琴總廠、天津口琴廠、長江口琴廠等廠家生產的上海牌、友誼牌、快樂牌、百靈牌、 勝利 牌、敦煌牌、天鵝牌、百利牌等。 口琴型號主要有12孔、15孔、16孔、20孔、21孔、23孔、24孔、28孔等多種,最常用的為24孔復音、重音、半音 階口 琴,其餘多為伴奏、重奏、合奏之用或作其它特殊用途。如和弦口琴、多調口琴、貝司口琴、寬音域口琴、大中 音演奏琴等。 通常一隻口琴只有一個固定的調。普通口琴共有12種調,即C、D、E、F、G、A、B、#C、#D、#F、#G、#A。C調口 琴適宜於普通吹奏及合奏用,最宜初學者選用。 新型多調口琴已能實現中途轉調。免去了換口琴的麻煩。但傳統上,由於結構方面的原因,一般固定調口琴有它 自身的 特色與優點。如F調、G調、A調等口琴發音柔和,更適宜獨奏用。D調、E調口琴則發音低沉,通過輔助設施如 電聲或擴音器等能獲得很美的演奏效果。 易.布希曼發明,至今已有179年。十九世紀末,口琴傳入亞洲。 在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口琴傳入我國,至今也已有七十餘年歷史。1931年,上海生產出我國自製的第一批口琴。 口琴經過一百餘年不斷改進,品種已發展到100多個,吹奏方法也日趨多樣化,表現力更加豐富多彩。它不僅能 演奏一般曲目,也能演奏高難度的優秀名曲及大型樂曲;不僅能獨奏,也能進行重奏、合奏以及與其它樂器一道演奏,效果卓越。口琴已成為一種越來越具有自身特色的樂器。 口琴種類大體可分為單音、復音、重音、半音階、合奏用口琴等幾大類。品種主要有復音(高音)、重音、半音 階、和弦、貝司、中音、低音、笛聲、多調、特調、電化、寬音域、導風式、工藝口琴等100多種,不同品種有其不同的特點與功用。 口琴品牌我國主要有上海口琴總廠、天津口琴廠、長江口琴廠等廠家生產的上海牌、友誼牌、快樂牌、百靈牌、 勝利 牌、敦煌牌、天鵝牌、百利牌等。

10. 口琴的歷史和種類口琴的起源是德國還是中國

一、口琴的歷史:
口琴源於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成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

19世紀,歐洲樂匠們開始嘗試用金屬簧片來代替Sheng中的木質簧片。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 Friedrich Buschmann的年輕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採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 Aura卻只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板,每張簧板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Diatonic Harmonica)的音階排列,有時也叫做標准Richter音階。

口琴的大量生產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他城市也出現了口琴製造廠。在德國小鎮Trossingen,鍾表匠Christian 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 Weiss利用業余時間來製造口琴,但很快他們的口琴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幾年後,當地另一位鍾表匠Matthias Hohner開始拜訪 Messner和Weiss,並學到了口琴的製作工藝,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口琴生意。

顯然,Matthias Hohner並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然後他卻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場是,Matthias擊敗許多競爭者,並且開始向美國出口口琴,很快美國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場。1900年,Matthias將生意移交給了5個兒子管理。

在20世紀的前半葉,口琴的流行度繼續擴展延伸,與此同時口琴樂隊也發展迅速。Hohner發展了半音階口琴(Chromatic Harmonica),通過控制一個按鈕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 Adler 成為最著名半音階口琴手,這項榮譽一直保持到2001他的去世。

在美國,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文明於世。二十世紀30年代以及40年代前期的代表為John Lee "Sonny Boy" Williamson。二次世界大戰之後,Chicago成為藍調音樂的中心,這里聚集了許多傑出樂手,如Rice Miller (Sonny Boy Williamsom II)和Little Walter。許多人一直認為Little Walter是最著名的藍調口琴樂手。Little Walter於1968去世。

在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極度流行的同時,也有許多人通過Bob Dylan的民俗音樂開始熟悉口琴。進年來,許多傑出口琴手象Kym Wilson和Jerry Portnoy繼續發展藍調口琴風格,而其他像Howard Levy和Brendan Power則形成了一種新型且富有激情的口琴演奏風格。

回顧口琴的漫長歷史,大部分傑出的口琴樂手都出自美國。然而目前網路為學習口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許在21世紀,口琴的誕生地中國,世界級的口琴樂手也會不斷涌現。

二、口琴的分類:
按用途,口琴大體可以分為獨奏用口琴和合奏用口琴兩大類。前者主要包括復音類口琴(包括重音、回聲口琴)、半音階口琴和布魯斯口琴等;後者則有貝司口琴、和弦口琴、銅角口琴等。
按發音方式,又可分為單簧片發音和多簧片發音兩種。半音階、布魯斯口琴等屬於單簧片發音,兒童玩具口琴以及項鏈、鑰匙鏈口琴也屬於這類;而復音類、和弦、貝司口琴則屬於後者。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