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朝代時間表

歷史朝代時間表

發布時間: 2021-08-03 22:49:42

❶ 中國各朝代時間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

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

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主要時間如下: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東周(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9年滅亡);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三國(魏、蜀、吳):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國: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蜀國: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吳國: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1)歷史朝代時間表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❷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

感謝邀請

華夏文明歷經五千年,你知道先後都經歷哪些朝代嗎?

按史記的說法算起,從三皇五帝上古傳說, 黃帝炎帝,堯舜禹開始,大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大中國至今約有5000年的歷史。其中商以前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屬於傳說中的歷史,需要通過考古證實。

13、北宋(960—1127年)在中國主要王朝中,宋朝無非是版圖最小的一個。

14、南宋(1127-1276年)南宋時期,蒙古崛起,不久後將掃平亞洲諸強,建立規模空前的蒙古帝國。鐵木真建立的王朝可以說大的沒邊了,元朝大軍的鐵蹄幾乎踏遍了整個亞洲,人類已經無法阻止元朝的腳步了。圖中的四大漢朝都聽服於元朝皇帝,歸中央管制。


❸ 中國所有歷史朝代的發展及時間

-----------------
夏朝約前2070-1600年 中國學者一般認為河南洛陽二里頭遺址是夏朝首都遺址,有學者對此持有疑問。 夏禹 夏桀
商朝約前1600-1046年亳 河南商丘 (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到殷) 河南安陽(商朝也稱殷朝) 後遷朝歌 河南淇縣商湯 商紂
西周約前1046-771年 鎬京 陝西西安 周武王姬發 周幽王
東周 公元前770-前221年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春秋前770-476年 戰國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6年 咸陽陝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三世嬴子嬰
西漢前202-公元8年長安陝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孺子嬰劉嬰
新朝公元8-23年 常安陝西西安 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玄漢公元23-25年 常安陝西西安 漢延宗更始帝劉玄
趙漢公元23年-24年 邯鄲河北邯鄲 漢帝王郎
赤眉漢公元25-27年長安陝西西安 漢昌宗建世帝劉盆子
成家公元25-36年 成家四川成都 公孫述
東漢公元25-220年 洛陽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 漢獻帝劉協
三國分為魏蜀吳:
魏220-266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高祖文皇帝曹丕 曹奐
蜀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 劉禪
吳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孫皓
西晉266-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晉惠帝司馬衷
東晉318-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晉安帝司馬德宗
十六國304-439 :漢(前趙)、成(成漢)、前涼、後趙(魏)、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北燕、夏等國,另有西燕、冉魏等不記入十六國
南北朝
南朝
宋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 劉准
齊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 蕭寶融
梁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 蕭方智
陳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 陳叔寶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94年遷都洛陽)洛陽 河南洛陽 魏道武帝拓跋珪
東魏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581-618 長安 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唐朝(618-907,含武則天南周政權)長安 陝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唐哀宗李柷
五代十國(907-960):
後梁907-923 開封 河南開封梁太祖朱晃
後唐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庄宗李存勖
後晉936-946 開封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947-950 開封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
後周951-960 開封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
遼國907-1125 (907年建國,國號契丹,後改為遼)皇都 遼寧遼國 耶律阿保機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雲南大理
北宋960-1127 東京(今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宋欽宗趙恆
南宋1127-1276 臨安 浙江杭州 宋高宗趙構
西夏1038-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元昊
金1127-1234 會寧黑龍江阿城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金末帝(金昭宗)完顏承麟
元朝1271-1368 大都 北京 註: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統一建立蒙古汗國,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8年改國號「大元」)元太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市(定都南京,後遷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明思宗朱由檢
清朝1636-1912北京北京市 愛新覺羅·皇太極 愛新覺羅·溥儀(註: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清太宗於崇德元年改國號「大清」;1644年定鼎中原;清帝溥儀退位確切時間為1912年2月12日,故清王朝終止實際為1912年)
中*華*民*國1912-1949 南京江蘇南京(註: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五*色*旗為國旗,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

❹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要有時間

一、

2、西漢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 ,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為前漢。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初都洛陽,後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西漢在諸多制度上承襲了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社會經濟迅速恢復,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史稱文景之治。

漢武帝繼位後,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鹽鐵官營等制度加強中央集權,並獨尊儒術統一思想。

對外則開拓了東並朝鮮、南據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的遼闊疆域,奠定漢地基本范圍;又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溝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拓展對外交往,並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

漢昭帝繼位後,霍光輔政,沿襲武帝晚年息兵養民的國策,恢復漢朝的國力。至漢宣帝時期,對外降服匈奴並設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對內整頓吏治、輕徭薄賦,開創了國力極盛的孝宣之治。

公元前36年,陳湯斬殺郅支單於,標志西漢時期的漢匈戰爭結束。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長安,史稱新朝,西漢覆滅。

3、東漢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建立東漢並開創了光武中興 。

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台權力得到提升。漢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

漢章帝後期,外戚日益跋扈。漢和帝繼位以後,掃滅外戚,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之為永元之隆 。

東漢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並土地。

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負,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又起董卓之亂,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4、西晉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 ,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

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 定都於洛陽。

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但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

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

5、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

公元589年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京,同年下詔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清明,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隋煬帝在位時期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也被廢,隋朝覆滅,國祚38年。

6、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

705年,神龍革命之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

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漸振。

878年,爆發的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7、武周

周朝(690年—705年)是武則天建立的朝代,為區別於歷史上先秦的周朝而稱之為武周,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前後正式掌權23年。

如果從顯慶五年(660年)武則天代高宗執政算起,至神龍元年(705)中宗復位時為止,武則天前後執政達四十五年之久。是中國歷史唯一女皇帝。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後為皇太後,政事咸取決焉」。

684年九月,太後廢中宗為廬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改嗣聖元年為光宅元年,改東都為神都,由太後臨朝改制。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六萬多人上表請改國號,武則天見時機已到,遂改唐為周,定都洛陽,自己加尊號為聖神皇帝。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宮廷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中宗復位,恢復唐朝舊制。

8、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

顯德七年(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 ,改元建隆。後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兵權與財政權集中於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鎮割據的亂象。

但也導致宋朝與遼國、西夏、金國的戰爭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發生靖康之難,次年被金國滅亡。

9、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

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

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

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

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10、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 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

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13-15]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覆滅。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清朝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

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11、清朝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一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

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迫末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❺ 中國歷史朝代時間表

中國歷史朝代時間表如下圖所示:

中國朝代順序: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十國【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楊吳、南唐、吳越、閩、馬楚、南漢、南平、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歌訣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❻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時間段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共計:268年

(6)歷史朝代時間表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自商朝算起約有3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4000年,自黃帝時代算起則約有4700年(中國人常說的5000年歷史是存疑的)。

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商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封建社會制度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政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民主共和思想推翻帝製成立中華民國。

一部厚重的中國史,就是一部中國各民族誕生、發展、戰爭,融合並共同締造統一國家的歷史,華夏各族人民開疆擴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發展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

❼ 整個中國朝代的時間表

中國歷史朝代,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趙政稱皇帝始,到1916年「洪憲皇帝」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制止,在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95人(其中包括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73人)。共經歷了352名皇帝,其中統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時期的皇帝有206名。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7)歷史朝代時間表擴展閱讀:

1、中國歷史上周朝存在的時間最長,由先周首領周武王滅商之後創建。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共計存在為790年。 歷史上,把周王朝劃分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中國歷史朝代中大漢王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是第一個長期統治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奠定了中國文化多方面的特性。它的國號「漢」成為中國主體民族的稱號,從東西南北各個方向拓展了中國版圖,打敗了兇悍的游牧民族匈奴,開辟了通往西亞的絲綢之路東段。確立了儒學在中國思想文化的至尊地位,制定了「三綱五常」等儒家規范。

❽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中國古代歷史朝代順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

具體如下表,表一:

(8)歷史朝代時間表擴展閱讀

歌訣: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❾ 【中國歷史】按時間順序列舉中國所有朝代

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歌訣: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9)歷史朝代時間表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