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精華總結下載
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1、 科學探求普通包括的環節:
提出問題、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2、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求營養:絕大多數植物經過光協作用製造有機物(自養);動物則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異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
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
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
4)生物能對外界撫慰做出反響——應激性。例: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奔逃。含羞草對撫慰的反響。
5)生物能生長和繁衍。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合適的溫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間。
5、影響生物的生活的環境要素:
6、生物對環境的順應和影響:
7、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構成的一致全體叫做生態系統。
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8、食物鏈和食物網:
9、羅列不同的生態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第二單元
10、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
11、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用單位。
12、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13、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製造和觀察
14、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製造和觀察
15、細胞膜的功用: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16、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里的能量轉換器
17、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作用
18、細胞經過火裂產生新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紅兩個,隨後,細胞質分紅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後,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構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構成新的細胞壁。於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
19、細胞分化構成組織。
20、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21、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體無系統)
22、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莖、葉(屬於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於生殖器官)
23、只需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都是單細胞生物,能獨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動。
赤潮構成的緣由:水體富營養化,單細胞生物大量繁衍。
24、病毒的外形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1)種類:按寄生細胞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
(2)結構:有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核酸)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生活:必需寄生在活細胞中。
第三單元
27、區分稀有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28、區分稀有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9、種子的主要結構(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菜豆種子 有種皮和胚 無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子葉里。子葉兩片。
玉米種子 有種皮和胚 有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胚乳里。子葉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藍色
30、種子萌發的條件
31、種子萌發的進程:先吸收水分(運輸營養物質的需求),胚根打破種皮,構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32、植株的生長:
33、桃花的結構: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頭、花柱、子房)、雄蕊(花葯、花絲)。
34、果實和種子的構成
35、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導管的功用: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水是由導管從下往上運輸,營養物質由篩管從上往下運輸。
36、蒸騰作用: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流的窗口。氣孔由一對保衛細胞組成。
蒸騰作用的意義:促進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促進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降溫。
37、光協作用: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單元
39 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用
男性:睾丸——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胎兒與母體物質交流的場所是胎盤
輸卵管——受精的場所
41青春期的身體變化
(1)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功用也清楚增強。
(2)性器官迅速發育: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42人體需求的主要營養物質
六類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44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45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進程
口腔 糖類末尾消化的地方 唾液澱粉酶
胃 蛋白質末尾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腸 糖類、蛋白質、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酶
46關注食品安全。
47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
47.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流:
48血液的成分和功用
49三種血管的結構和功用
血管種類 概念和功用 管壁
動脈 送血離心 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液流速快
靜脈 送血回心 管壁薄,彈性小,管內血液流慢
毛細血管 連通於最少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流的場所 管壁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臟的結構和功用(P68圖)
51人體的體循環和肺循環(P70圖)
52區別動脈血和靜脈血
53輸血、血型和無償獻血
54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產生尿液)、輸尿管、膀胱(暫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構成和排出進程。
56.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構成:
57.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用:
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用的基本單位,具有接受撫慰、產生興奮、傳導興奮的作用。58.神經調理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結構:
神經調理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59.人體內幾種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導管 唾液腺、汗腺
內分泌腺:直接進入血液循環 垂體、甲狀腺、胸腺、胰島和性腺
(2)激素: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調理作用的微量化學物質。
內分泌腺 分泌激素 作用 症狀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用,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狀腺腫
垂體 生長激素 促進骨的發育,調理生長發育。 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島 胰島素 調理糖代謝,降低血糖濃度。 糖尿病、低血糖症狀
60.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
(1)亂砍濫伐,開墾草原,使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加重,還會惹起沙塵暴。
(2)空氣污染會構成酸雨。
(3)水污染會破壞水域生態系統。
(4)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類活動也會改善生態環境。
第五單元
動物按有無脊柱,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動物已知150萬種,其中昆蟲100萬多種,是種類最多的類群。
61. 魚類:靠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游泳,軀幹部和尾部的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胸鰭、腹鰭和背鰭維持魚的平衡,尾鰭控制運動的方向;鰓是魚的呼吸器官,鰓絲密布毛細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卵生。變溫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如:海葵、海蜇、珊瑚蟲等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維護。如:章魚、烏賊、河蚌、田螺等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較硬的甲。如:蝦、蟹、水蚤等
62. 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2、以植物枯葉、朽根等為食。3、經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在粗糙紙上比玻璃板運動快);身體分節使軀體的運動更靈敏。4、靠可以分泌黏液、不斷堅持濕潤的體壁來呼吸。5、是環節動物,此類還有沙蠶、水蛭等
63.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
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體腔內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四腔;體溫恆定;大腦興隆;多為胎生、哺乳。
兔與植食性相順應的特點:門齒(切斷食物)、臼齒(磨碎食物)興隆,無犬齒(撕裂食物),盲腸興隆。
64.空中飛行的動物:
65. 骨胳肌的結構和特性:
66.按照行為的獲得方式可分為動物的先天分行為和學習行為:
67.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六單元
68.細菌的外形結構和生殖方式
69.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細胞內沒有葉綠體,利用現成有機物,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求的物質和能量。
70.細菌和真菌的區別:細菌體內沒有成形細胞核
真菌: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孢子生殖。
7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72.微生物與人類生活:
73 植物分類比較外形結構,被子植物中,花、果實、種子是重要依據。
動物分類比較外形結構、生理功用。
74、分類單位:界、門、綱、目、科、屬、種。基本單位:種。
分類單位越大,包括生物類別越多,生物間的相似程度越低、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則相反。
75、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一個物種是一個基因庫)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我國是裸子植物的故鄉。苔蘚、蕨類、種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生物多樣性面臨要挾的緣由:濫砍亂伐、濫捕亂殺、環境污染、外來物種的入侵等。最有效措施是樹立自然維護區。
77、維護生物的棲息環境,維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樹立自然維護區是維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第七單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展開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 植物的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二、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完全變態: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集體的進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進程叫完全變態發育. 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2.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三、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進程
1、青蛙發育進程:雄蛙鳴叫→雌雄蛙抱對→蛙的卵塊(體外受精)→蝌蚪→青蛙
2、青蛙發育的四個時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海洋,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佐呼吸。
招致兩棲動物分布范圍和種類少的緣由是: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需生活在水中,幼體經變態發育才幹上陸。
4、環境變化對兩棲動物繁衍的影響:招致兩棲動物生殖和繁育才幹下降。出現畸形蛙的緣由:水遭到污染。
四、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進程
1、鳥卵的結構:胚盤裡面含有細胞核。卵殼和殼膜——維護作用,卵白——營養和維護作用,卵黃——營養作用。胚盤——胚胎發育的場所。卵黃、卵黃膜、胚盤是一個卵細胞。
2、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進程: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育雛。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經過生殖和發育而完成的;
2、性狀:生物的外形結構、生理特徵和行為方式。
人體稀有的遺傳性狀:耳垂、舌頭、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窩。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4 生物遺傳下來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
5、 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基因是染色體上可以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斷,DAN上有許多基因。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的細胞中)中,染色體成對存在,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
二、生殖進程中染色體的變化三、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親代的基因經過生殖活動傳給子代的。子代體細胞中的每一對染色體,都是一條來自父親,一條來自母親。由於基因在染色體上,因此,後代就具有了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
四、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 相對性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
2、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dd 顯性性狀基因組稱為:DD或 Dd
4.我國婚姻法規則: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制止結婚。由於這樣,後代換遺傳病的幾率加大。
五、人的性別遺傳
1、人類的性別,普通是由性染色體決議的。性染色體有X染色體和Y染色體,一對性染色體為XX時為女性,一對性染色體為XY時為男性。
2、女性排出一個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精子的性染色體有兩種,一種是含X染色體的,一種是含Y染色體的。它們與卵細胞結合的機遇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機遇均等。
六、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首先決議於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系。因此有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2.人類運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突變)
第三章 生物的進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來源:
了解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和總趨向
1、植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藻類¬→原始蘚類→原始蕨類→原始種子植物(先裸子植物後被子植物)
2、動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單細胞動物→原始無脊椎動物(腔腸、扁形、線形、環節、軟體、節肢)→古代的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向,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三、生物進化的緣由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過度繁衍、生活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活
第八單元
一、傳染病
1、惹起傳染病的病原體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
傳染病具有傳染性、盛行性
2、傳染病盛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1)傳染源 指可以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2)傳達途徑 如空氣傳達、飲食傳達、生物媒介傳達、接觸傳達等;
(3)易感人群 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二、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
2.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撫慰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3.抗原:惹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
4.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分免疫):生來就有的,對多種病原體發揚作用,如人體第一、二道防線
特異性免疫(後天分免疫):生活中逐漸樹立的,針對某種特定病原體發揚作用,如人體第三道防線
5.免疫的功用:識別、監視、自我動搖
三、安全用葯知識
(1)安全用葯是指根據病情需求,在選擇葯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方面都恰如其分,充分發揚葯物的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葯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響或危害。
(2)葯物可以分為處方葯和非處方葯。非處方葯簡稱為OTC,適於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傷小病。
(3)運用任何葯物之前,都應該細心閱讀運用說明,了解葯物的主要成分、順應症、用法和用量、葯品規格、留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確保用葯安全。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人工胸外心臟擠壓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內出血,
四、安康
一、評價自己的安康狀況
1.安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思上和社會順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2.堅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思安康的中心。
二、調理自己心情的方法:轉移留意力;選擇適合的方式宣洩煩惱;自我撫慰
二、選擇安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對安康的影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要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集團的生活方式有關,不安康的生活方式加速這些疾病的發作和展開。
2.探求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低濃度的酒精(<0.25%)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製造用。煙草浸出液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
3.酗酒對人體安康的危害:酒精會損害人的心臟和血管,酗酒會全使腦處於過度興奮或麻痹狀態,引進神經衰弱和智力減退,長期酗酒,會構成酒精中毒,飲酒過多,還會有生命風險。
4.吸煙對人體安康的危害:煙草熄滅時,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對人體的神經系統構成損害,使人的記憶力和留意力降低,同時還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免疫功用,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地理部分請看http://wenku..com/link?url=uOJrtry59E1Dy7-udDImwogGJc77UOWG0WH-jOxc1YBSERsntS-Zu0yU9Lp14YI8o3D0SK5rqgwom-9fqyJ3nrIHKvaiIXf-Qo8eLrByWpe
❷ 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識總結 (精華版) 少點
章 節
教學內容
七年級
導言
地理與生活的關系;學習地理的意義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的基本結構;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利用經緯網定位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繞轉中心、方向、周期及產生的地理現象;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
第三節 地圖
地圖的基本要素;地形圖的判讀;地圖的應用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全球海陸分布特點;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輪廓、面積大小及分布特點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地球表面海陸變遷的實例及原因;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世界著名山系和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天氣的含義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認識天氣預報中常用的天氣符號、天氣預報圖和衛星雲圖;空氣質量對人類的影響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氣溫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氣溫的變化規律;世界氣溫分布規律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及其主要形式;降水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降水的變化規律;世界降水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天氣與氣候的區別;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地區;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世界人口數量及增長趨勢;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特點;人口增長過快對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的影響;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徵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世界六種主要語言及其主要使用地區;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觀差異;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國家與地區之間的差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及地區分布特點;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據;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范圍;亞洲的地形特點和河流;亞洲的氣候特徵及主要影響因素
第二節 人文環境
亞洲在人口、文化、經濟等方面的人文環境特點
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日本
日本地理位置特點;火山地震及成因;日本經濟發展特點及主要條件;日本的人口、民族構成及傳統與現代並存的文化特點
第二節 東南亞
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東南亞地區農業生產與熱帶氣候的關系;東南亞主要農作物與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構成;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發達的旅遊業
第三節 印度
印度人口問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印度的糧食問題;印度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第四節 俄羅斯
俄羅斯地理位置特點、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及自然環境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俄羅斯礦產資源分布狀況對工業區形成、發展的影響;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律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東
中東地區的范圍、位置;中東石油的分布、生產、輸出情況;中東水資源狀況;中東地區的文化差異和宗教矛盾
第二節 歐洲西部
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和主要國家;歐盟的地位和作用;歐洲西部經濟發展的特徵;歐洲西部優越的自然環境對傳統畜牧業發展的影響,以及繁榮的旅遊業
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圍和主要人種;單一商品經濟形成原因及後果;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糧食與環境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
第四節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位置、范圍、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澳大利亞特有動物及其形成原因;澳大利亞地形和氣候的分布、特徵及其對農牧業分布的影響;澳大利亞人口、城市、礦產的分布特點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第一節 美國
美國領土構成;美國種族民族構成;美國農業帶的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美國高新技術產業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及對美國現代經濟的影響;美國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巴西
巴西的民族融合狀況;巴西的位置范圍和自然環境;巴西工農業發展的狀況;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危機及保護措施;巴西的城市化問題
第十章 極地地區
兩極地區的地理位置及范圍;兩極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及差異;在兩極地區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八年級
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第一節 遼闊的疆域
我國的位置和疆域特點,及位置的優越性;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省級行政區的分布、全稱、簡稱及行政中心
第二節 眾多的人口
我國人口數量的變化和人口增長的特點;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地理分界線;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和由此帶來的人口問題;我國實行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重要性
第三節 多民族的大家庭
我國民族的構成狀況;民族和少數民族的差異;我國一些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我國的少數民族政策;我國的民族分布特點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地勢對氣候、河流和交通的影響;我國主要山脈和重要地形區的空間分布特點;我國地形復雜多樣的特點;我國山區面積廣大的地形特點;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以及這些災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山區開發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第二節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溫度帶的名稱、分布、作物熟制;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四類干濕地區的名稱、分布、植被;我國氣候兩大特徵;冬、夏季風的特點;各種氣候類型在我國的分布
第三節 河流和湖泊
我國河湖眾多的特點及河湖在人類活動中的作用;外流區(河、湖)、內流區(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內流河的水文特徵;黃河的基本概況;長江的基本概況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 自然環境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
自然資源的定義及主要類型;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
第二節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的作用和利用類型;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及利弊;我國土地資源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第三節 水資源
世界水資源的有限性、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點及解決措施;我國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交通運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現代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我國主要的鐵路干線及重要的鐵路樞紐
第二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農業的地位及包括的部門;農業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和在工業生產中起的作用;我國農業分布上的地區差異及其形成原因;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及措施;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實際問題及解決對策
第三節 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我國工業發達地帶和主要的工業區、工業城市的分布;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及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我國地理區域的類型;四大地理區域的名稱、位置、范圍;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界線的原因,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第二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主要自然特徵、人文特徵及差異;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人類生產、生活的差異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的范圍和地形特點;西北地區自然景觀的遞變規律及其成因;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徵及氣候與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關系及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青藏地區的位置、范圍、「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徵及對其他地理特徵形成的影響;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分布及我國主要的牧區
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第一節 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北京的位置、面積及自然環境特徵;北京的自然條件、歷史文化傳統、城市職能和城市建設成就
第二節 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香港和澳門的位置、范圍等概況及「一國兩制」政策的含義;香港和澳門的人口密度及經濟特點;祖國大陸對港澳經濟的促進作用
第三節 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省
台灣省的位置、范圍和人口;台灣省的自然環境特徵和經濟特色
第四節 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的自然環境特徵;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設施的分布特點及其原因;新疆農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我國西部開發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西氣東輸工程及其重要性
第七章 認識省內區域
第一節 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外向型經濟對區域發展的促進作用;珠江三角洲城鎮化的發展狀況
第二節 西南邊陲的特色旅遊區——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的位置優勢;西雙版納熱帶季風氣候形成的基本原因;原始熱帶雨林景觀的基本特徵;西雙版納之所以成為「熱帶動物王國」的原因;西雙版納的資源優勢;西雙版納旅遊業迅速崛起的原因,及旅遊業對西雙版納經濟的帶動作用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
第一節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圍;黃土高原上黃土物質的形成原因;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的原因及後果;黃土高原環境治理的成功經驗
第二節 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長江沿江地帶的區域位置、范圍、氣候特點;長江沿江地帶內的地理差異;長江沿江地帶優越的自然條件;本區內人口、城市和工業部門結構的空間分布特點與地區差異;長江對沿江地帶的紐帶作用及對沿江地帶南北的輻射作用;區際聯系對不同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長江各段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及其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
「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的基本國情,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加強區域聯系的必要性;世界的發展趨勢、「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的基本國情
❸ 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老中圖版知識總結,全部,謝謝。
一、七年級(上冊)
1、地球是球體,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為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2、經緯線、經緯度對比:
緯線 經線
定義 與地軸垂直且環
繞地球一周的圓 連接南北兩極且與
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形狀特徵 圓(除兩極) 半圓
指示方向 東西 南北
長度 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相等
度數范圍 0°~90° 0°~180°
度數變化規律 自赤道向南北極遞增 自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遞增
相同度數的區分方式 南北緯(S、N) 東西經(E、W)
0°的確定 赤道 本初子午線
劃分半球的界線 赤道(劃分南北半球) 20°W和160°E(劃分東西半球)
3、地球的運動
繞什麼轉 方向 周期 產生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一天 時差、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四季更替、五帶劃分
4、二分二至日
節氣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21.前後 6.22前後 9.23.前後 12.22前後
太陽直射點 赤道 北回歸線 赤道 南回歸線
北半球晝夜長短 晝夜平分 晝長夜短 晝夜平分 晝短夜長
北極圈以北 無極晝極夜 極晝 無極晝極夜 極夜
南極圈以南 無極晝極夜 極夜 無極晝極夜 極晝
5、五帶的劃分:北寒帶(北極圈)北溫帶(北回歸線)熱帶(南回歸線)南溫帶(南極圈)南寒帶;
高中低緯度劃分:0°~30°-低緯度;30°~60°-中緯度;60°~90°高緯度。
6、比例尺、方向、圖例痛和注記是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的形式有:數字比例尺、線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比例尺是一個分數,分母越大,其值越小。
7、在地圖上判斷方向: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會判讀簡單的地形部位:如山頂、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等高線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的地方,坡度越緩 。
9、中國的位置:東半球,北半球;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我國大部分地區處於中緯度;北溫帶,少部分地區處於熱帶,沒有寒帶。
10、我國陸地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此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
11、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的漠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12、我國頻臨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位於渤海;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位於東海。
13、我國最大的島嶼—台灣島;第二大島---海南島。
14、 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市)、鄉(鎮)
15、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4個直轄市:京、津、滬、渝 和2個特別行政區。
16、北回歸線經過的省級行政區有:台灣省(台)、廣東省(粵)、廣西壯族自治區(桂)、雲南省(雲或滇)。2011、5.12發生大地震在四川(川或蜀)。
17、我國地勢特徵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昆侖山、祁連山和橫斷山脈為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為第二、三階梯的分界線。
18、我國主要地形區:①我國四大高原: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青藏高原(冰川廣布、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雲貴高原(地面崎嶇不平)。②四大盆地為:准噶爾盆地(我國緯度位置最高的盆地、雅丹地貌)、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並且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還有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柴達木盆地(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③三大平原為:東北平原(我國最大的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魚米之鄉)。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過後,除了會發生以上地質災害,山坡滑落的土石方還會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19、我國人口數量特點: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以騰沖---黑河為界,人口東多西少;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人口最多的是廣東省(2011年),面積最大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0、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92%),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
21、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摔跤、朝鮮族的長鼓舞等民俗。
22、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地區。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23、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原因:我國南北跨緯度大;另外,冬季風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外,我國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24、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的漠河,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
25、我國從南到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另外還有一個高原氣候區。
26、我國降水空間分布規律是: 東部多,西部少 自東南沿海向西北逐漸減少。我國降水時間分布規律: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的年際變化大。我國降水最多的是台灣的火燒寮,降水最少的是新疆 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地區。依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可以劃分為 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和乾旱區。
27、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一年內的盛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的變化,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夏季風主要來自東部和南部遼闊的海洋,以 溫暖濕潤的偏南風 為主;而冬季風主要來自西北嚴寒的 西伯利亞和蒙古 一帶,是偏北風。
28、習慣上把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 為界,把我國劃分為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受季風氣候影響,季風區降水豐富;而非季風區全年則比較乾旱。梅雨季節的降雨類型為 鋒面雨 。梅雨和伏旱都出現在 長江中下游地區。
29、外流河: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內流河:沒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長江、黃河、珠江等自西向東流;外流河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內流河分布在西部非季風區,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
30、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於昆侖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31、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呈巨大的「幾」字形。黃河中游流經土質疏鬆的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黃河下游由於河道變寬,流速變緩,逐漸成為「地上河」。
32、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洪澇災害是長江中下游最頻繁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 「荊江」,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長江最長的支流:漢江。
33、長江的洪澇災害:①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
②形成原因:上游森林陡坡墾殖、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中下游歷史上圍湖造田,使調蓄洪水能力降低等。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勢低窪,支流多。 ③危害:造成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造成水庫淤積,降低水庫發電、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而導致通航能力下降;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淤積,加劇洪澇災害。
④治理的主要措施:綠化荒山、退耕還林還草、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區,加強河道整治;退耕還湖,增加中下游調蓄洪水的能力,修建水庫。
二、七年級地理(下冊)
1、自然資源分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只有礦產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其他資源都屬可再生資源。
2、我國自然資源狀況: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3、地球上的主要水體是海洋水,地球上絕大部分淡水資源是兩極和高山的冰川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中國是一個貧水的國家。
4、我國水資源季節(時間)分配不均勻,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年際變化大。應該採取措施:修建水庫。(水庫可在洪水期蓄水,減緩下游洪水;在枯水期放水,增加下游水量,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例如:(三峽工程和小浪底工程)
5、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東多西少,南多北少。(或東多西少;南多北少)。華北和西北地區是我國最缺水的兩個地區。解決水資源空間分配不均的措施為:跨流域調水。 例:南水北調工程:把長江水系豐富的水資源,通過引水工程調到我國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目前開工的東線工程利用京杭運河作為輸水通道。 解決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問題,節水比調水更重要。
6、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豐富,類型齊全;但中國各類土地所佔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人與耕地矛盾突出),難利用的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這大大限制了中國種植業的發展。
7、我國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這種水土資源的匹配對農業生產是不匹配的。我國土地利用存在問題: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濫砍森林、亂佔耕地等。採取主要措施有:依靠法律、科學規劃用地、因地制宜用地、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和環境治理投入、開展宣傳活動。我國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8、我國農業分布概況:西部地區有天然草場分布,以畜牧業為主,那裡有我國四大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青海牧區、內蒙古牧區)。種植業、林業、漁業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季風區。東部濕潤、半濕潤的平原地區以種植業為主;林業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和東南。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9、生態農業的典型:基塘農業模式:例如桑基魚塘,主要廣泛分布於珠江三角洲地區。
10、我國四大工業區:遼中南、京津唐、滬寧杭、珠江三角洲。遼中南----重工業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11、「鋼鐵工業走廊」:我國九大鋼鐵工業中心在長江沿岸有5個:上海寶山、安徽馬鞍山、湖北武漢、重慶、四川攀枝花。(另4個鋼鐵工業中心是:鞍山、北京、包頭、太原)
12、北京的經緯位置: (40°N,116°E)相對位置: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面向 渤 海 。位於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北方地區。位於我國五個溫度帶中的暖溫帶,四個干濕地區中的半濕潤區,氣候類型為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或冬夏長,春秋短)。③植被:溫帶落葉闊葉林。
13、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 主要的世界文化遺產: 萬里長城、北京故宮(明清故宮)、天壇、頤和園、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14、 新城建設注重保持舊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風貌,重要的古建築、園林和特色街區得到保護和修繕。 北京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
15、台灣省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中南部。氣候: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溫暖濕潤。
16、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17、台灣省之最:最高峰:玉山;最長的河流:濁水溪;最大的湖泊:日月潭;最著名的樹種:樟樹;產量世界第一的農產品:樟腦。
18、台灣由於其物產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台灣盛產稻米(海上米倉)、甘蔗(東方甜島)、熱帶亞熱帶水果(水果之鄉)、海鹽(東南鹽庫);台灣島森林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
19、台灣主要經濟發展形式——出口導向型經濟,台灣省的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台灣發展經濟的最大優勢是多港口。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
20、號稱「台灣矽谷」的是台北附近的新竹科學園區。
2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主要民族為維吾爾族及漢族。
22、新疆為「三山夾兩盆」的地形,自北向南為阿爾泰山、(准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
23、新疆地處內陸,降水稀少,氣候最顯著的特點是:乾旱。綠洲水源主要來自於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
24、在新疆冰雪融水較為豐富的山麓地帶,形成數千個綠洲,發展了具有特色的綠洲農業。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兒井,使用暗渠輸水,適應了當地乾旱的氣候。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由於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糖分的積累,新疆的瓜果特別甜。
25、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26、珠江三角洲被北回歸線穿過;位於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南方地區;
27、珠江三角洲地區包括2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通過該地的重要鐵路線有京廣線、京九線、廣深線。
28、珠江三角洲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其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區位因素---緊鄰港澳;人文因素---著名「僑鄉」;政素----對外開放政策的支持,優先發展;便利的交通;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29、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扮演「廠」的角色。
30、分析珠江三角洲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變化:80年代中期後,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變化上,珠江三角洲的增長速度比全國更快,增長幅度更大。這一現象的原因:80年代中期,整個珠江三角洲被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31、香港和澳門地處中國大陸的東南端,香港位於珠江口東側,澳門位於珠江口_西側。香港和澳門都與_廣東省相鄰。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在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在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32、香港和澳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是 「人多地狹」的地區。香港為了克服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地少,採取了「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陸。
33、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十分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運輸中心和旅遊中心;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是博彩和旅遊業。
34、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祖國內地低廉的地價、勞動力資源豐富,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金融、技術、和管理。
35、香港的貿易主要是轉口貿易。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36、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到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黃土高原黃土堆積的原因,「風成說」得到了廣泛支持。原因:西北風從中亞、蒙古吹來(1)厚度均勻(2)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3)礦物成分不同(4)有古土壤。
37、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表破碎,溝谷縱橫;平地少,斜坡多(地形條件) ②缺少植被保護(植被特點)③土質疏鬆(土壤特性)④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氣候)⑤人類開墾、采礦、修路等使地表疏鬆(人類活動)。
38、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
39、黃土高原人地關系惡性循環圖 :人口增長 →A 人均耕地減少,燃料需求增加→B 破壞植被開墾荒地,砍伐森林→C 生態環境自然災害頻繁→D 農作物產量下降→E 擴大荒地開墾面積
40、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①採用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在緩坡)修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③控制人口增長,減輕環境壓力。
41、 根據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南方地區、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①青藏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分界線為: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主導因素:地形。② 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為:秦嶺---淮河,主導因素:氣候。 ③ 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與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大致相同,主導因素:季風。
42、秦嶺——淮河線是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線①我國1月0℃等溫線②我國800mm等降水量線③溫度帶中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④氣候類型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⑤干濕區中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⑥植被類型中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界線⑦我國地理分區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 ⑧糧食作物中小麥與水稻的分界線⑨耕地類型中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⑩河流流域中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分界線
43、西北地區自然地理特徵:乾旱;原因:深居內陸,高大山脈阻隔暖濕氣流;青藏地區自然地理特徵:高寒;原因:海拔高。
44、西北地區的自然景觀(植被)由東到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原因:降水量自東向西遞減 。
45、分析拉薩與成都兩個在同一緯度上的城市氣溫有比較大的原因主要是拉薩海拔高,成都海拔低。
46、西北與青藏地區是我國的主要牧區。
西北地區:內蒙古牧區:溫帶草原牧場; 三河馬、三河牛;灌溉農業(河套地區、寧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牧區:山地牧場; 細毛羊;綠洲農業(天山山麓)
青藏地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高寒牧場 ;氂牛、藏綿羊、藏山羊;河谷農業(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主要糧食作物青稞、小麥)
47、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呈「帶狀」狀區域。
48、自然環境特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和、降水豐沛。上游發展水電業,中下游發展淡水養殖和航運業,全流域發展旅遊業。上游能源豐富,下游技術、教育、科技先進,能源不足。
49、沿江地帶工業:①以攀枝花、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②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冶金等工業基地;③以_武漢為中心的工業帶是我國鋼鐵、輕紡工業基地④由滬寧杭等城市形成的工業帶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50、長江沿江地帶的城市大都憑借便利的河運發育起來。其中上游的重慶、中游的武漢、下游的南京和長江三角洲的上海是沿江地帶的四個特大城市,以它們為中心形成了四個城市群。其中城鎮最密集的是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群。
51、上海的作用:最大的商業中心、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港口。優勢;技術、資金、人才、管理經驗。
52、上海地處我國沿海和沿江最重要的兩個經濟地帶所構成的「T」字型總體框架的交叉結合部,具有強大的聚集和輻射作用
三、八年級地理(上)
1、海陸面積比:海洋71%,陸地29%。即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世界之最: 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 面積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面積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緯度位置最高的大洲—南極洲 緯度位置最高的大洋—北冰洋 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南極洲
2、大洲的分界線: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3、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板塊學說認為全球由6大板塊構成,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地中海面積縮小是由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相對運動;紅海面積的擴大是由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運動方向相反;日本多發地震是由於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東非大裂谷的形成是由於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之間運動方向相反,發生張裂。
4、天氣的特點是(1)短時間、經常變化(2)同一時刻,不同地方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衛星雲圖: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
5、認識常見的天氣預報的符號P46。
6、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中,北半球陸地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海洋出現8月,最低氣溫陸地是1月,海洋是2月,南半球則相反。氣溫的垂直遞減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C。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是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7、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世界降水總的分布規律是自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比西岸多;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比沿海地區降水少。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8、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和洋流因素。
9、氣候的兩個基本特徵是多年天氣平均狀況和變化不大。熱帶雨林的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多雨。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地中海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終年溫和濕潤,降水季節分配均勻;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10、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達60億。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決定的。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低,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高。
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1、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區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人口疏密程度是用人口密度來表示的。人口密度=人口數/面積。
12、人口的增長應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13、人種主要有白種人種、黃種人種、黑種人種三大人種。
14、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是英語。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信仰人數最多的是基督教。典型建築: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15、聚落的兩個基本類型是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說出一些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聚落:法國—巴黎「塞納河岸」,義大利---威尼斯水城;我國:山西—平遙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門--歷史城區。
16、世界上共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面積排前六位的國家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根據社會制度國家可分為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兩種,如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國家可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目前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國是發展中國家。
17、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18、世界貿易組織,英文縮寫「WTO」,總部設在瑞士的日內瓦。國際奧委會英文縮寫:「IOC」,歐盟英文縮寫「EU」。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縮寫「UN」,總部設在美國紐約。5個常任理事國為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❹ 誰有初中地理總結
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1、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兒。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鉛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哨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歸屬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歸屬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扭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鍾頭,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六、五帶的劃分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南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磁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南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磁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南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力明顯。
7、地圖三要素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一般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八、地面高度的計較方法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鉛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外一地點的鉛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把海有意抬高度不異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地球上海洋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佔了71,而陸地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僅佔29。大陸和它相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羅巴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羅巴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磁極洲主要位於南磁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外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羅巴洲和非洲的地形比力簡略,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力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推地形變化的氣力地球內部所產生的效用稱為內力效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效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力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效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氣候和氣候氣候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氣候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空氣溫度的變化一天當中,空氣溫度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空氣溫度一般出現在日中過後(約14時);最低空氣溫度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空氣溫度,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空氣溫度,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空氣溫度最高值同月平均空氣溫度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空氣溫度年較差。
15、世界空氣溫度的分布世界空氣溫度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空氣溫度並紛歧樣。夏季陸地空氣溫度高,海洋空氣溫度低。冬季相反。空氣溫度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跟著海拔的升高,空氣溫度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空氣溫度約降低0.6℃。
1六、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規律:赤道相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全年多雨區:在赤道相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相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神州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相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潮濕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潮濕,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八、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相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相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空氣溫度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空氣溫度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羅巴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空氣溫度和降水的年變化比力小。
19、自然資源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汗青期間,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溫帶潮濕的平原地的坦緩,氣候溫暖,適宜成長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南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廣漠,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效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鐵、煤、石油的分布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七個國度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活著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最前一列的有神州、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羅巴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長人口的增長速率活著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率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羅巴洲的人口增長速率最慢。歐羅巴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2六、世界人口的遷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材由成長神州度移向發達國度。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成長神州度流向發達國度,由貧窮國度流向敷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度。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亞洲東部和南部、歐羅巴洲和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內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南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和地勢高大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2八、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一個國度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度成長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度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成長神州度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點兒。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成長神州度。
29、世界的人種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她們主要分布在歐羅巴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玄色,頭發黑直,臉蛋扁平,體毛中等。她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烏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她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境內。
30、世界上的國度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度,名國的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大小紛歧,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神州的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國界和領土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界。
32、世界地埋地區范圍的劃分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3、東亞概述圖見P85。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神州、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度。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度。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風力強有力,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在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內,根據空氣溫度和降水的不同,又分為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前者1月平均空氣溫度在0℃以下,雨季較短;後者1月平均空氣溫度在0℃以上,雨季較長。
34、東亞的人口和經濟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布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東亞是今朝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性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比力狹窄,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備海洋性特性,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力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地理記憶順口溜
地理記憶順口溜(超全)
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繞外邊;
唯有地球生物現,溫氣液水是由緣①。
①溫,適宜的溫度。氣,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2、地球特點
赤道略略鼓,兩極稍稍扁。
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
南北為緯線,相對成等圈。
東西為經線,獨成平行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換。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5、地球五帶
地球有五帶,全靠四線分;
回歸間熱帶,極圈分寒溫;
寒溫各有二,五帶溫不均①。
①溫,指溫度。
6、地圖辨方向
地圖方向辨,擺正放眼前;
上北下為南,左西右東邊。
標圖易分辨,經緯網較難;
緯線指南北,東西經線圈。
極地投影圖,定向較特殊:
對於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緯圈東西,自轉反時走。
對於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緯圈東西,自轉順時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為四洋首,位於亞澳兩美間。
大西洋西南北美,東岸臨界歐與非。
印度洋臨亞非澳,南部三洋水相連。
北冰洋面為最小,亞歐北美三洲環。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亞洲
亞洲地形雜,中高四周窪。
沖積平原廣,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資源可誇。
(2)歐洲
半島緣海多,形體分節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東部高原聯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東西相間高大陸,世稱湖海在其間。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東部平原高原區。
地形多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脈為最長,亞馬遜河流域廣。
熱帶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數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號稱大陸高原洲,
東部高原連一體,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積小,分兩區,
一大陸,二島嶼。
大陸東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極洲
四周環三洋,多年冰雪積;
超過二千米,海拔數第一。
11、海底地形
淺海大陸架,外緣大陸坡;
洋盆海溝嶺,洋底不可測。
12、地形變化
地形變化,內外力加。
滄海桑田,內部力大;
板塊運動,拉伸擠壓,
斷層褶皺,出現高窪;
火山地震,板塊緣發。
外部力量,不可輕它;
風浪水冰,侵蝕變化,
天長日久,削高填窪。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短時陰晴雨雪冷熱風
氣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氣溫分布規律
氣溫分布有差異,低緯高來高緯低;
陸地海洋不一樣,夏陸溫高海溫低,
地勢高低也影響,每千米相差6℃。
9 回復:地理記憶順口溜(超全~~感謝司馬老師)
15、地球變暖危害
大氣污染,地球變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採取措施,刻不容緩。
16、風的形成
溫高氣上升,低壓下形成;
氣自高壓來,流動形成風。
17、地球氣壓帶
高氣壓帶四,低氣壓帶三:
南北五度間,高溫氣上翻,
赤道低氣壓,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氣流下偏轉,
副熱高氣壓,少雨常乾旱;
極地氣壓低,靠近兩極點;
南北六十度,副極低壓然。
18、地球風帶
氣壓帶相隔,風帶共有六:
信風赤道摟,東風兩極出,
南北西風帶,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條件
空汽飽,氣溫降;
凝結核,相碰撞;
體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布規律
赤道熱,降水多:
兩極寒,降水難。
回歸線,分西邊;
陸西岸,副高帶,
信風吹,降水虧;
陸東岸,季風故,
氣候溫,降水富。
中緯度,居內部;
距海遠,氣候干。
21、影響氣候的因素
影響氣候因素,四個方面兼顧;
緯度位置第一,赤道兩極懸殊;
其次要看海陸,遠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風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來水富
22、陸地自然帶分布與特徵
地表氣候不一般,植被動物隨著變。
九自然帶分布談,熱溫類型各有三;
亞寒苔原冰原帶,另外高山垂直變。
熱帶雨林赤道邊,高溫多雨樹參天;
猩猩猿猴時常現,河馬大象不少見。
熱帶草原夾兩邊,非洲南美最廣泛;
干濕兩季南北反,稀樹密草動物歡;
獅犀斑馬長頸鹿,乾季向著水草遷。
熱帶沙漠回歸線,非澳兩洲最大片;
草木稀少多沙丘,鴕鳥駱駝耐餓旱。
溫帶沙漠居陸間,亞美澳非都可見;
夏季高溫冬季寒,植被較少能耐干。
溫帶草原四季顯,多位北半球中間;
雨水較少草尤短,黃羊野兔最常見。
溫帶森林闊葉繁,熊貓梅花鹿罕現。
北部亞寒針葉林,松樹雲杉能耐寒;
亞美北部歐大半,動物冬夏羽毛換。
苔原氣候冬長寒,亞歐美洲最北邊;
植物地衣和苔蘚,特有動物馴鹿焉。
南極冰原和冰山,企鵝海豹近海岸;
北極點與格陵蘭,白熊海象不畏寒。
23、世界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生存條件;
耕林草建,伐墾泛濫,
流失沙化,人增地減,
採取措施,齊抓共管。
(2)水資源
地球水多,海水大片;
只能利用,淡水資源。
河湖地下,分布有偏;
滿足需要,比較困難。
保護資源,節用當先;
植樹造林,防治污染。
海水淡化,為期較遠。
(3)森林資源
森林用途:提供材木,
含蓄水源,增加濕度;
防風護田,保持水土;
調凈空氣,①「自然調度」。
保護資源,植伐同步。
①調,調節大氣成分。凈,凈化。
(4)礦產資源
礦產種類實不少,煤鐵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①,七國鐵礦儲量高;
煤礦要數中美俄,亞歐北美煤質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東俄美中墨英。
①巴,巴西。印,印度。
24、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亞洲東部南部;
北美東部歐洲,人口稠密在數;
地屬沿海平原,氣候濕潤溫暖;
農業歷史悠久,工交城市發展。
25、人口問題
人口發展過快,環境資源受害;
人口城市遷移,帶來諸多不宜:
住房交通水電,醫教就業問題。
26、世界人種問題
世界人種分清,要看膚發眼睛。
白居歐洋北美①,黃人主在亞東,
黑人非洋美國,種族歧視受輕。
①洋,大洋洲,後面「洋」字亦同。
27、世界主要語言
世界民族二千,多有自己語言。
漢語使用最多,亞洲中國東南①;
英語使用面廣,英澳北美印度;
俄語比較集中,拉美西語侵佔②;
法語世稱美麗,主要法國內焉;
阿拉伯語亞非,國際重要語言。
28、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宗教三,佛基伊斯蘭。
基督徒十億,歐美洋廣泛①;
佛教源印度,回真伊斯蘭,
六億穆斯林,亞非最多見。
①歐美洋,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29、世界人口過一億的國家
中印美尼俄①,巴日尼孟巴②。
①印,印度。尼,印度尼西亞。
②巴,第一個「巴」字指巴西,第二個「巴」字指巴基斯坦。尼,奈及利亞。本句可用形象語言「終因沒米(尼的諧音)餓,八日你夢巴(鍋巴)」來幫助記憶。
30、有關世界國家問題
世界國家一百八,面積俄加中最大,
領土領水海陸空,兩邦之間國界劃。
政治制度分社資,多數國家不發達;
國際交往要平等,五項原則維護它。
31、世界區域劃分
世界區域分十三,依據人地和自然①。
亞洲區域數有五:東西南中和東南;
非洲區域兩部分,撒拉劃分南北線;
美洲區也分兩段,拉丁美洲佔南邊;
歐分西東聯北亞②,南極大洋獨成片。
①人地,人文地理因素和地理位置。
②東聯北亞,歐洲東部和北亞聯合為一個區域。
32、東亞各國
東亞有五國:中朝韓日蒙①。
蒙古居內陸,畜牧業較盛;
朝鮮分南北②,北朝資源豐;
南韓經濟發,與日稱「小龍」;
中國更重要,後面另外評。
①朝,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②朝鮮,指朝鮮半島。
33、東亞地形
東亞海岸線曲折,半島島嶼似星羅;
西部高原和山地,東部平原丘陵多;
地勢西高東部低,東流入海是江河。
34、東亞季風氣候
東亞季風顯著,東海西部大陸。
海陸比熱不同,氣壓隨季擺動。
夏陸增溫較快,形成低氣壓帶;
海水吸熱較遲,低溫高氣壓在;
季風從海到陸,近海降水豐富。
氣候還分兩種,溫帶亞熱季風。
35、東亞沿海與內陸差異
東亞之沿海,溫濕人稠密;
平原耕地廣,稻茶絲產地;
沿海多良港,經濟貿易益。
西部人口少,多高原山地;
草原氣候干,畜牧加工宜。
36、日本
日本四大島,本洲最重要;
海岸線曲折,人稠地狹小;
地震活動頻,海洋季風顯;
森林水力富,礦產資源少;
經濟發展快,科技水平高;
經濟四要區,原料進口靠;
對外貿易港,神橫本州島。
東京為樞紐,鐵路速度高;
寒暖流交匯,捕魚北海道;
地小靠機械,農業單產高;
文化東西兼,櫻花國代表。
❺ 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
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
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第二章: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准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閱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說:
地球表層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
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
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及美洲東部等中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區:
乾旱缺水的沙漠地區,高溫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地勢高峻、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區.
4、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糧食緊缺、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上學、就業、看病難、資源緊張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5、世界三大人種:
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種人:歐洲,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東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種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蘭教:流行於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由古印度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
基督教:流行於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
10、說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聚落名稱.
第六章:世界地區的發展差異
1、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國家.
能舉例說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2、聯合國由中、法、俄、英、美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❻ 初中地理基礎總結
世界地理之最
1、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 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極洲 最低的大洲歐洲
3、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4、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6、世界季風最顯著的地區東亞 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
7、世界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有"火山國"之稱。
8、世界(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東南亞
9、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11、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人口最多的國家(1中國 2印度 3美國)
12、世界石油儲量(出產、輸出)最多地區中東地區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多的大洲非洲(28‰),最少的大洲歐洲(3‰)。
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大部;北美洲東部。
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區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
16、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
17、世界最高大而綿長的兩條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8、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日本,世界最大的佛教國家泰國。
19、世界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東南亞
20、世界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南極洲
21、世界上,國家和地區的數目最多的大洲非洲
22、(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
23、日本之最:
A 最大的島本州島 B 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 C 最大的貿易對象美國
24、東亞之最:
A 最大的半島朝鮮半島 B 最大的群島日本群島 C 唯一內陸國蒙古
25、東南亞之最:
A 最大的平原湄公河平原 B 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C 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D 唯一內陸國寮國
26、世界應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
27、世界環境日:每年6月5日,呼籲世界各國保護並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世界林業節:每年3月21日 世界水日:每年3月22日
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22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每年6月17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每年9月16日 世界動物日:每年10月4日
28、重要地理數據:
A、赤道半徑6378km
B、赤道周長40000km 1度緯線或經線長=111km
C、地球極半徑6357km
D、地球平均半徑6371km
E、地球上海洋面積佔71%
F、地球上陸地面積佔29%
G、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中,海洋水佔96%
H、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只佔全球水的總儲量的7/10萬
I、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只佔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
29、重要地理公式:
G、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K、人口密度(人/km2)= 該地區人口數量(人)/ 該地區土地面積(km2)
L、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即(-0.6℃/100m)
30、易混淆的概念:
M、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
N、等溫線:在地圖上,把氣溫相同的地點連接起來,就是等溫線
O、等壓線:在地圖上,把同一時間氣壓值相同的點用曲線連起來,就是等壓線
P、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深線
Q、等降水量線:在地圖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地點用線連接起來,就是等降水量線
31、重要地理界線(世界)1:
R、熱帶和(北)溫帶(北)回歸線, 熱帶和(南)溫帶(南)回歸線
S、(北)寒帶和(北)溫帶(北)極圈,(南)寒帶和(南)溫帶(南)極圈
T、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U、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
V、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Z、南極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得雷克海峽
32、重要地理界線(中國)2:
a、地形一級階梯和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b、地形二級階梯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d、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e、中國南方和北方的界限:秦嶺——淮河
33、
A、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
B、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適當,應該看在一定社會歷史時期,一定的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和人口資源結合和利用的程度。
C、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水資源的豐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徑流總量(R)為主要指標。
外流河:P-E-R=△S 內流河:P-E=△S
D、 Chinese、English、Russian、French、Spanish、Arabian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34、世界最大的湖泊 裏海,世界最大的內陸湖 裏海, 世界最大的鹹水湖 裏海。
35、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世界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36、世界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世界人口最多的內陸國衣索比亞
37、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6600km,(亞馬遜河6400km;長江6300km;密西西比河6200km)
38、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亞馬遜河
39、世界擁有牛數量最多的國家印度
40、世界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巴西
41、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42、世界出產咖啡、甘蔗、香蕉、劍麻最多的國家巴西
43、世界出口牛肉最多的國家阿根廷
44、世界陸地表面最低點(世界上最低的窪地或世界上最鹹的湖泊 鹽度24%)死海(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地殼斷裂陷落形成)
45、世界最大的大裂谷東非大裂谷(地殼斷裂形成)
46、世界石油儲量最大、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和北非
47、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770多萬km2)
48、世界降水最大最多的地區乞拉朋齊(印度東北部,年降水量11000多mm)
49、世界最高氣溫記錄出現的地方阿齊濟耶(北非利比亞,57.8℃)
50、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歐洲
51、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淡水湖) 世界第二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52、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巴西與巴拉圭交界)
53、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
54、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洲大洋州
55、世界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 世界最狹長的國家智利
56、世界水資源(江河年徑流量)排列: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中國
57、世界可開發的水能排列:中國>俄羅斯>巴西>美國>加拿大
58、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玻利維亞與秘魯邊界)
59、世界羊毛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國家澳大利亞。
60、世界鈾礦儲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國家澳大利亞。
61、美洲最高峰(西半球最高峰)漢科烏馬山(7010m,玻利維亞與秘魯邊界)。
62、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南非。
63、世界上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幾內亞。
64、世界上面積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65、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歐洲。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歐洲。
66、世界上東西向最狹長跨經度最廣的國家俄羅斯(跨170經度)
67、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歐洲。
68、世界上最乾燥、最寒冷、風雪最多、風力最大的大洲南極洲。
69、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洲的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
70、世界上工業發展最早的國家英國
71-81 非洲之最:
71、最高山峰:乞力馬扎羅山
72、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
73:最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74、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75、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
76、分布面積最大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77、最大的半島:索馬里半島
78、南部最發達國家:南非
79、最大的島:馬達加斯加島
80、最後獨立的國家:納米比亞
81、非洲第一大城市即阿拉伯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開羅
82-87 歐洲之最:
82、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3600km,注入裏海)。
83、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經九個國家)。
84、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德國。
85、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法國(工農業都發達)
86、歐洲最大的城市倫敦。
87、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位於法國比利牛斯山脈東部山麓。
88、世界海拔最高的活火山尤耶亞科火山(6723m,智利和阿根廷交界)。
89、世界上核能發電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法國、俄羅斯、日本)。
90、世界上核能發電量占本國總發電量比重最大的國家是法國(佔72.7%)
91、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是莫三比克海峽,最大的暖流是墨西哥灣暖流。
92、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和金融貿易區是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區。
93、世界上資本主義發展最早和商業貿易活動頻繁的重要工業地帶是西歐。
94、世界上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是美國。
95、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東亞(中國東部、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南亞、西歐和美國東北部。
96、世界上人煙稀少的地區是北美洲和亞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帶、撒哈拉、中亞和澳大利亞的沙漠地帶以及亞馬遜河、剛果河流域的濕熱地帶。
97、世界上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約243萬平方千米,亞洲)
98、世界上高峰最多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7000米以上山峰50多座,亞洲-中國、尼泊爾等)
99、世界上最大盆地剛果盆地(約337萬平方千米,非洲)
100、世界上最大三角洲恆河三角洲(約8萬平方千米,亞洲)
--------------------------------------------------------------------------------
世界「地理之最」 地理名稱(相關數據) 所在地區
101、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 南美洲
102、世界最大的火山口 阿蘇山(周長100多千米) 亞洲(日本)
103、世界噴發次數最多的活火山 埃特納火山(已達210次) 歐洲(義大利)
104、世界最深的洋 太平洋(平均深度4028米)
105、世界最淺的洋 北冰洋(平均深度約1200米)
106、世界最深的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最大深度11034米) 太平洋
107、世界最大的海 珊瑚海(約479萬平方千米) 太平洋
108、世界最小的海 馬爾馬拉海(約1.1萬平方千米) 歐、亞洲之間
109、世界最淺的海 亞速海(平均深度8米) 歐洲
110、世界透明度最大的海 馬尾藻海(目視深度可達72米) 大西洋
111、世界最年輕的海 紅海(4000萬年) 亞、非洲之間
111、世界最大的陸間海 加勒比海(約275萬平方千米) 北美洲
112、世界鹽度最低的海 波羅的海(平均鹽度7%一8%) 大西洋
113、世界水溫最高的海 紅海(表層年平均水溫27℃) 亞、非洲之間
114、世界島嶼最多的海 愛琴海(約1400多個) 大西洋
115、世界沿岸國家最多的海 加勒比海(20多個) 大西洋
116、世界最重要的洋際海峽 馬六甲海峽(全長1185千米) 太平洋、印度洋之間
117、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大堡礁(總面積21萬平方千米) 大洋洲(澳大利亞)
118、世界分屬國家最多的湖泊 裏海(5個國家) 亞、歐洲之間(俄羅斯、伊朗、哈薩克、土庫曼、亞塞拜然)
119、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37.6千克/立方米) 亞洲(中國)
120、世界最長的運河 京杭運河(長1801千米) 亞洲(中國)
121、世界最長的河流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6千米) 亞洲(中國)
122、世界流徑國家最多的河流 多瑙河(9個國家) 歐洲
123、世界貨運量最大的國際運河 蘇伊土運河(每年平均通過約1800多艘次,年平均貨運量4、2億噸以上) 亞、非洲之間
124、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 安赫爾瀑布(高979米) 南美洲
125、世界最寬的瀑布 伊瓜蘇瀑布(洪水期寬4000 米) 南美洲
126、世界最大的海灣 孟加拉灣(面積217平方千米) 印度洋
127、世界最深的裂谷帶 雅魯藏布大峽谷(最深6009米) 亞洲(中國)
128、世界最長的洞穴 猛獁洞(總長240千米) 北美洲(美國)
129、世界最大的石筍 丁馬洞中(高63米,底寬134米) 北美洲(古巴)
130、世界最長的鍾乳石 內爾哈溶洞中(長59米) 歐洲(西班牙)
131、世界人口最少的國家 梵蒂岡(約1000人) 歐洲
132、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 哈薩克(1.18人/平方千米) 亞洲
133、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摩納哥(14700人/平方千米) 歐洲
134、世界民族語言最多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100多種) 亞洲
135、世界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澳大利亞(20100多千米) 大洋州
136、島嶼最多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13667個)* 亞洲
137、世界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 汶萊(佔全國面積75%以上) 亞洲
138、世界鄰國最多的國家 中國(21個) 亞洲
139、世界兩國邊界最長的國家 美國與加拿大(全長8963千米) 北美洲
140、世界世界最熱的地點 巴土拉(極端最高氣溫58.8℃) 亞洲
141、世界世界最寒冷的地點 東方站(極端最低氣溫-89.2℃) 南極洲
142、世界年溫差最大的地點 上揚斯克(年溫差l07.7℃) 亞洲(俄羅斯)
143、世界年溫差最小的地點 基多(年溫差0.6℃) 南美洲(厄瓜多)
144、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點 夏威夷(12244毫米/年平均) 太平洋
145、世界年降水量最少的地點 里卡(0.5毫米/年平均) 南美洲(智利)
146、世界年降雨天數最多的地區 菲利克斯灣(325天/年) 南美洲(智利)
147、世界風力最大的地區 阿爾德(年平均風速19、4米/秒) 南極洲
148、世界最大的風浪區 好望角(年平均110天、浪高6~7米) 非洲
149、世界最長的城牆 萬里長城(總長6700多千米) 亞洲
150、世界最長的鐵路 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9332千米) 亞、歐洲(俄羅斯)
151、世界最長的公路 美國與加拿大(全長8963千米) 北美洲
中國地理之最
1、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
6、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7、最低點是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長的河流——長江
9、最長最早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0、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
11、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
13、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14、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6、最大的草原——內蒙古大草原(我的家哦~)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慶
19、最北的村莊——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22、最大的海峽——台灣海峽
23、最大的島群——舟山群島
24、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珞巴族
25、鄱陽湖是最大的淡水湖。
26、最深的湖-長白山天池
27、最大的沖積島-崇明島
28、中國最大的鹽水湖是青海湖
29、我國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爾高原喬戈里峰北坡的音蘇蓋提冰川,長約40公里。
30、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台灣火燒寮
31、我國最低的冰川是雲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為2650m
32、最大的狹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33、還有一個地球上最北的熱帶雨林——位於中國西藏的墨脫
34、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35、中國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
36、最南端——曾母暗沙
37、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有1600萬人。
38、中國最早的運河——秦朝的靈渠
39、中國最長也是世界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40、世界上最早的船閘——靈渠的船閘
41、最西的地方——泊米爾高原
42、吐魯番是中國最熱的地方,日平均氣溫超過35攝氏度的日數達100天以上,極端最高氣溫曾達49.6攝氏度(1975年7月13日),地表溫度曾測得83.3攝氏度,堪稱中國「熱極」。
43、中國最高的懸河——黃河下游800公里的地上懸河(又簡稱地上河)不僅是中國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44、我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5、遼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46、中國土地面積最大的縣是新疆若羌縣,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
47、烏魯木齊是中國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內陸大城市,它與海岸的最近距離為2,250公里。
--------------------------------------------------------------------------------
中國氣候之最
��△1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漠河(-30.6℃)
��△1月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2.8℃)
��△7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的伍道梁(5.5℃)
��△7月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吐魯番盆地(33℃)
��△極端氣溫最高的地方——吐魯番盆地(49.6℃)
��△極端氣溫最低的地方——漠河(-52.3℃)
��△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方——黑龍江省的嘉蔭(49.2℃)
��△氣溫年較差最小的地方——南海西沙(6.1℃)
��△全年平均氣溫最低地方——青藏高源的伍道梁(-5.8℃)
��△全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6.4℃)
��△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的地方——漠河(晝長:7時30分,夜長:16時30分)
��△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的地方——漠河(晝長:16時30分,夜長:7時30分)
��△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灣的火燒寮(6558毫米)
��△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5.9毫米)
��△年平均降水天數最多的地方——峨眉山(264天)
��△年平均降水天數最少的地方——新疆民豐安得河(9.6天)
++++++++++++++++++++++++++++++++++++++++++++++++++++++++++
最大的海:珊瑚海(479萬多平方公里).其次阿拉伯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其次亞速海和渤海
鹽度最高的海:紅海,也是最年輕的海
鹽度最低的海:波羅的海
唯一沒有海岸線的海:馬尾藻海
島嶼最多的海:愛琴海
最著名的涌潮:錢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也是最深的,水溫最高的,錳結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 海運最繁忙的洋:大西洋(為什麼?)
最大的洋流:西風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面積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最高的島嶼:新幾內亞島,也是分屬兩國的最大島嶼
唯一分屬三國的島嶼:加里曼丹島
最長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
最深的海峽:德雷克海峽,也是最寬的海峽
最曲折的海峽:麥哲倫海峽
船隻通過最多的海峽:英吉利海峽
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霍爾木茲海峽
最大的海灣:孟加拉灣,墨西哥灣,幾內亞灣其次
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11034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
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埃特納火山
輪廓最完整的火山:馬榮火山,其次富士山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萬平方公里).�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560萬平方公里).其次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其次大自流盆地(最大的自流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內陸盆地)
最大的三角洲: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其次長江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
最低的窪地:死海,吐魯番盆地第4,死谷第7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其次維多利亞沙漠,阿拉伯沙漠
最大的流動沙漠:塔克拉干沙漠
最大的黃土地貌區:黃土高原
最長的河流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其次科羅拉多大峽谷
最長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長6000公里).
最深的河流峽谷:金沙江的虎跳峽 岩溶地貌最發育的高原:喀斯特高原,其次雲貴高原流量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也是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流域面積中剛果河,密西西比其次
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也是流域面積最廣的內流河,長度中錫爾河,阿姆河其次
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指幹流):多瑙河(9),其次尼羅河,贊比西河,萊茵河,湄公河(6)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其次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長江
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蘇伊士運河第3,基爾運河第5,巴拿馬運河第6
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其次坦噶尼喀湖,裏海
最大的淡水湖:蘇比利爾湖
最大的鹹水湖:裏海
最寬的瀑布:非洲贊比西河上的莫西奧圖尼亞瀑布1800米
最高的瀑布:南美委內瑞拉東部奧里諾科河支流上的安赫爾瀑布980米,
最高的氣溫記錄: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中,達58℃
最低氣溫記錄:南極洲東方站,-88.3℃
風速最大的地方:南極巨大谷口地區19米/秒
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東北的乞拉朋齊,26461毫米
降水最少的地方: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年降水量0.5毫米
最典型的季風區: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
地震最頻繁的國家:日本,平均每天4次
能源消耗最多的國家:美國
最大的石油儲集區:波斯灣油區,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
石油產量最多的國家:俄羅斯
產油最多的地區:中東地區
煤炭儲量最多的國家:俄羅斯
煤炭產量最多的國家:中國
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中國,其次俄羅斯,巴西
最大的水電站:巴西與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電站1260千瓦,2009年後,三峽成為第一
核能發電最多的國家:美國
核電比重最大的國家:法國
鐵礦儲量最多的國家:俄羅斯,其次巴西,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美國
鋁土儲量最多的國家:幾內亞,其次澳大利亞,巴西,牙買加
銅礦儲量最多的國家:智利,其次美國,尚比亞
錫礦儲量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其次中國,馬來西亞,泰國,產錫最多:馬來西亞
黃金儲量最多的國家:南非,1.65萬噸,其次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
黃金產量最多的國家:南非,年產500噸以上,其次俄羅斯,加拿大,巴西
白銀儲量最多的國家:加拿大,5萬噸,其次俄羅斯,美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秘魯
白銀產量最多的國家:墨西哥,年1000噸以上,其次俄羅斯,加拿大
金剛石儲量最多國家:剛果(金),其次波札那,澳大利亞
鈾礦儲量最多的國家:美國,其次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
農作物產量之最:
水稻:中國 小麥:美國 玉米:美國 棉花:中國 大豆:美國 香蕉:中美
花生:印度 芝麻:印度 油菜:中國 向日葵:俄羅斯茶葉:印度 蠶絲:中國
煙草:中國 黃麻:印度 甜菜:俄羅斯 咖啡:巴西 蘋果:俄羅斯竹子:中國
花卉:荷蘭 葡萄:法國 椰棗:伊拉克 長絨棉:埃及 可可:迦納 劍麻:坦尚尼亞
油橄欖:西班牙或義大利 甘蔗:印度或巴西 橡膠:馬來西亞 油棕:馬來西亞
農作物之故鄉:
水稻:中國 小麥:中國 玉米:墨西哥 馬鈴薯:南美洲
大豆:中國 可可:南美 花生:南美洲 茶樹:中國 桑蠶:中國 煙草:南美
黃麻:東南亞 咖啡:北非 橡膠:亞馬孫河口 丁香:馬來群島 柑橘:中國 葡萄:地中海沿岸 菠蘿:南美 核桃:伊朗 栗樹:中國
畜牧業,漁業,林業之最:
養豬:中國 養馬:中國 養牛:印度
養羊:澳大利亞 羊毛出口:澳大利亞 駱駝:索馬里 養雞:中國 蜂蜜:俄羅斯 漁場:北海道 森林資源:俄羅斯 熱帶雨林:巴西 木材進口:日本
工業:鋼鐵:中國 造船:日本 汽車:日本 水泥:中國 化肥:中國 造紙:美國
手機:中國 電話:中國 飛機:美國 計算機晶元:美國 彩電:中國 冰箱:中國
交通: 鐵路:美國 公路:美國 高速公路:美國 內河航程:俄羅斯
海拔最高:南極洲 海拔最低:歐洲 跨緯度最多:亞洲 最熱:非洲 山脈最多:亞洲
活火山:亞洲 高峰最多:亞洲 海岸線最長:俄羅斯 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
人口最密:摩納哥 跨兩洲的城市:伊斯坦布爾 水城:威尼斯 佛教寺院:泰國
伊斯蘭聖地:麥加 電影城:洛杉磯 啤酒城:慕尼黑 汽車城:底特律 港口:鹿特丹
最冷的首都:雷克雅未克 霧都:倫敦 音樂之都:維也納 地殼最薄:太平洋海溝
分布最廣的海洋生物:硅藻 最長的城牆:長城 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
使用最廣的語言:英語 最著名的金塔:緬甸瑞光大金塔
❼ 求個初中地理所有知識歸納的(是所有)
一、遼闊的疆域 1、我國的地理位置:位於東半球、北半球,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國 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從緯度位置看,南北跨緯度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 帶, 南部有少數地區屬熱帶, 無寒帶; ②從海陸位置看, 我國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 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國土遼闊:陸地領土面積 960 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位。①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 20000 多千米,鄰國 15 個(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 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錫、不,南部緬、老、越。) ② 我國領土四至:最北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匯處,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 緯度相差 49 度,距離相離 5500 千米,因而生生了季節差異);最東是漠河以北黑龍江 主航道中心線,最西是帕米爾高原(東西經度相差 60 度,距離相距 5000 千米,因而產 生了晨昏差異); ③臨海(從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海域及內水 ④海岸線長 18000 多千米,主要 面積 37 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 300 萬平方千米; 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有六個海上鄰國(自南向北分別是韓國、 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34 個少級行政區:我國的行政區域分為三級:省(包括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 政區)縣(包括自治縣、自治洲、市)鄉(民族鄉、鎮)我國共 34 個省級行政單位包 括:23 個省、5 個自治區、4 個直轄市、2 個特別行政區。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本節重點:熟記 34 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位置分布與大概輪廓(即課本 7 頁 圖 1.7) 二、眾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 12.95 億,佔世界人口 1\5 以上,我國人口增長較快,兩次人口增長高峰(1858 年和 1949 年)。我國的人口 政策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①我國人口的國情是: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人口東多西少。決定了我國人口政策 是計劃生育。 ②會計算人口的密度 (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 (人) /該地區的總面積 (平方千米) ) 2、人口東多西少: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500-600 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區 人口密度小(10 人每平方千米),面積 57%,人口僅占 6%,東西人口分界線:從黑龍江 省的黑河市至雲南省的騰沖縣。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構成:我國共有 56 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數的 92%,其它 55 個民族占總人口的 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 1500 多萬人,人口 400 萬以上的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 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 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 民族政策:平等、團結、互助、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 風俗習慣,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很多民 族還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 2、中國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一、了解我國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徵 ① 運用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徵 我國地形的特徵(P24-29):地形復雜多樣和高原、地面積廣大(活動 P26-27 1、 2、3;P29-30 1、3) 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徵:地勢西高東低並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 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 昆侖山脈、 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 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P23 活動 1——4) 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構成;第二階梯包括:塔里木 盆地、准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等;第三階梯包括: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等。 掌握:課本 P22 圖 2——2、24 頁圖 2——4 地勢對我國的影響:①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濕潤氣流 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話說「人往高處 走,水向低處流」,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了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入海 洋。古詩雲「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③交通: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 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 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不同的地形特徵對人們生產生活的不同影響:P25 圖 2-5 五種基本類型都有,但以山地 33%為多,高原 26%,盆地 19%,平原 12%,丘陵 10%, 山區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部分佔三分之二。 意義: ①有利影響: 地形多種多樣, 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 如平原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優勢,高原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副 業、旅遊業和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森林、礦產、水力、旅遊 資源豐富,所以在山區應大力發展林業,采礦業及旅遊業。) ②不利影響:山區多,平原少,也給大規模商品化生產、生產管理帶來了困難;同 時,山區由於地形崎嶇,交通閉塞,經濟文化常常相對落後,並造成耕地資源不足。 總結:不同的地形區有不同的自然條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濕潤半濕潤的平原適 宜發展耕作業;山區適宜發展林業、畜牧業和旅遊業;乾旱、半乾旱的平原、高原則適 宜發展畜牧業;乾旱、半乾旱區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綠洲區、平原區才可發展種植業。 我國的主要山脈:(落實到地圖上) ⑴東北--西南走向, 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間-列是長 白山-武夷山;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 〔注意〕秦嶺是劃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境、 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差異。 ⑶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 8848 米,為世 界最高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橫斷山脈等。 〔注意〕 橫斷山脈是由許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 它們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 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極大地阻礙了東西交通。 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我國的三大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②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影響因素: 我國氣溫的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很大(約 50℃)原因:南北緯度位置高低不同(地 形地勢),南北受冬季風影響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溫差不大(僅 12℃)原因:太陽光 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晝時間較長,接受太陽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讀圖:P31 2——13 P32 2——14,讀圖步驟如下: ① 根據圖例,讀數值,了解氣溫遞變規律,概括總結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② 觀察等 溫線的延伸方向及突出部分, 了解、 分析氣溫空間分布的變化趨勢及影響其分布的因素; ③ 根據等溫線的疏密了解氣溫空間變化的梯度式變化幅度; ④閱讀南北氣溫極端數值, 了解氣溫空間分布的具體差異。 如圖 2——13:我國冬季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是由南向北遞減,即越往北去,氣溫 越低。從圖中可以看出 0℃等溫線大致穿過秦嶺——淮河一線,在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 向南彎曲,主要是因為地形地勢的影響;溫線的密集,說明了氣溫的差異較大。我國最 南氣溫為 16℃,最北氣溫-32℃,所以我國南北 1 月平均氣溫大約相差 50℃。 我國溫度帶的劃分:①原因:根據我國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生產的實際(農業生 產實際主要指一個地方氣候農作物所能提供的熱量條件);②類型五個(北→南)寒溫 帶(高原氣溫區)、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 P33 圖 2——15 了解我國六個溫度帶的主要分布地區(行政區、地形區) 例:P34 頁 活動 2 答:不同的溫度帶內,同一種糧食作物(如小麥),選擇的播種時間也不同,暖溫帶適 合於秋季播種,收獲的是冬小麥;中溫帶適合於春季播種小麥,收獲的是春小麥。 關系:①不同的溫度帶,地面植被不同,因而生長的水果也不同;②不同的溫度帶, 農作物生長期內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不同,因而農作物的熟制也不同;③不同的溫度 帶,冬夏的氣溫差異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築特色也不同;④不同的溫度帶,所處的緯度 位置高低不同, 接受太陽光熱多少不同, 氣溫高低不同, 因而農作物的播種時間也不同。 基本特點(規律) 名稱 空間分布規律 內容 從東南沿海向西 北內陸逐漸漸少 影響我國降水的主要來源是 夏季風。我國東部廣大地區 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 響大,降水多;西北內陸地 東南部濕潤,愈向 西北部內陸越乾燥 原因 影響 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降 水稀少 時間 變化 季節 變化 降水季節分配不 均,降水集中在 5 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 影響,降水豐沛;冬季受來 使我國旱澇災害頻 繁,夏季風強或來 的早,北澇南旱; 夏季風弱或來的 晚,南澇北旱 月到 9 月的夏秋季 自大陸的乾燥空氣的影響, 節 年際 變化 各地降水年際變 降水少 夏季風進退的規律反常所造 化大,南方較小, 成的 北方較大, 西北干 旱地區最大 降水的南北差 異 北方:降水少,雨 由夏季風形成鋒面雨帶進退 季短;南方:降水 規律決定的。 多,雨季長 形成北方的春旱、 夏澇;江淮地區的 梅雨和伏旱 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的特點: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間(地區)分布的總趨 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P35 圖 2——16,在圖在中找出我國主要的等降水量線穿過的省區? 例:P37 活動 1:①甘肅年降水量較少,蒸發大於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頂,可以用來晾 曬糧食或其它作物;②吐魯番年降水量很少,蒸發很大,晾房通風效果好,通風可加速 水分的蒸發,利於水果的晾曬;③紹興降水量較大,斜頂房利於排水;④黃土高原年降 水量較少,氣候較為乾旱,人們利用黃土的直立性建窯洞,窯洞冬暖夏涼,較為乾燥。 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 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幹濕地區: 乾旱區, 半乾旱區, 半濕潤區,濕潤區。 P36 圖 2——17,找出我國四大幹濕地區的分界線及分布地區? 例:P37 活動 2:氣候干濕程度不同,對人們的身體也有很大影響,如南方降水多, 人們易患風濕病,因而愛吃辣椒,北方降水少,氣候乾旱,人們易上火,體力消耗大, 因而愛吃菠菜,愛喝綠豆米湯。 關系:干濕地區影響地面植被,濕潤地區,降水豐富,因而森林繁茂;乾旱地區, 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農業類型不同,農作物(經濟作物)也不同,人們的飲食習 慣和身體狀況也不同。 干濕地區 濕潤地區 干濕狀況 分布地區 植被 森林 年降水量>800mm 降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東北三省東部、黑 水量>蒸發量 龍江西北、內蒙古東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部 半濕潤地 區 半乾旱地 區 乾旱地區 年降水量>400mm 降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南部和青藏 水量>蒸發量 高原東南部 森林 草原 草原 年降水量>200mm 降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水量<蒸發量 年降水量<200mm 降 新疆、內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水量<蒸發量 多荒 漠 季風是指一年內盛行風向隨著季節變換而顯著變化的風; 季風氣候則是指一年內因 盛行不同風向的季風而形成的氣候類型。 季風名稱 成因 發源地 風向 陸地→海洋 海洋→陸地 冬季風 由於緯度 位置, 海陸 位置等因 素的影響 夏季風 而形成 俄羅斯西 伯利亞地 區和蒙古 高原一帶 太平洋、 印 度洋的熱 帶海面 偏北 (西 北、 東 北) 偏南 (東 南、 西 南) 海洋→陸地 溫暖 濕潤 陸地→海洋 寒冷 乾燥 我國東部廣大地 區(除青藏高原、 雲貴高原、海南、 台灣等) 東南季風: 我國東 部廣大地區西南 季風: 我國西南華 南長江黃河中下 洲地區 季風的形成原因:P38 圖 2——19;2——20 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劃分是以夏季風能夠影響的地區為標准劃分的: 其界線為: 大 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P39 圖 2——21) 我國季風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 例:P40 活動 2:我國東部背靠亞歐大陸,面臨太平洋,地處季風季風氣候區,受 夏季風影響非常明顯,因而夏季高溫多雨,由此可知造成兩個地區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 性質 影響范圍(地區) 不是緯度位置而是海陸位置,正是由於海陸位置的影響,才使地處同緯度大洋西岸的阿 拉伯半島氣候乾旱,沙漠廣布。 例:P40 活動 3 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東部地區: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溫帶大 陸性氣候;青藏地區:高原山地氣候。 P42 圖 2——26,我國的氣候類型(特點)及分布地區 例:P43 活動 2:在不同氣候條件下,人們種植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瓜果蔬菜 也不同,如東北種植的是春小麥、甜菜;華北、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地區種植的是冬小 麥、甘蔗;北方(東北、華北)種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長江以南則種油菜;北方水 果有:蘋果、梨、葡萄;南方則有柑橘、菠羅、香蕉。 ③ 地圖上找出我國的主要河流、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 基 本 特 點 河流眾多 水量豐富 流域面積超過 1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 1500 多條 河流年徑流量達 27000 億立方米,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居世界第 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