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章魚
大家對於章魚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我相信吃貨們的第一感覺就是「美味」,當然海洋生物還是很符合人類口感的。其次就是章魚給人帶來很多地神秘感,在西方國家一些古籍中對於海怪的描述大部分原型都是章魚。第三點就是章魚比較聰明,喜歡足球的應該了解章魚保羅,比賽結果預測成功率非常高。當然還有一些章魚開瓶蓋,以及躲在椰子殼中保護自己並且用兩足進行「奔跑」。
這個實驗也比變相的說明了微生物是可以跟彗星、小行星或者其它天體碎片共同在太空中飛行,這意味著生命是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到達地球。
其實文章第一段話已經說明了問題,那就是章魚非常的聰明。接下來從更加本質方面來講,章魚的基因復雜繁多,共有超過3萬個基因組。作為腕足類生物,它們的腕和頭部同樣重要,因此擁有九個「大腦」,其中一個位於頭部,另外八個位於腕足上。
章魚全身神經元有5億個,頭部大腦只控制著40%的神經元。它的八條腕足之上各有一個大腦,可以自主地對外界刺激進行回應。換句話說章魚九個大腦都有自主執行權。這種種特點,讓人們越來越懷疑它的身份問題。
我們知道地球上共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次生物滅絕都有大量物種隨之消失,當然在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代表物種,例如生活在數億年前的三葉蟲,以及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恐龍。這些時代的寵兒,占據著地球上的主要生態位,大量空間和資源向它們傾斜。
但是每個時代都會有「物種落幕」,例如三葉蟲就是如此,它們的滅絕和一種名為鸚鵡螺的物種有關。而鸚鵡螺就是海洋中軟體動物的先祖,也就是說章魚的老祖宗其實就非常的彪悍,自己走上了前台,徹底淘汰了三葉蟲。
目前關於地外生命,如果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出發,它們是必然存在的,但是目前科學家並沒有確定結論表明地外生命存在或者不存在。章魚特殊就說它來自於地球之外,那麼問題來了,在數百萬個物種里最特殊的存在應該是人類才對,而不是章魚,那麼人類也是來自於地球之外嗎?
❷ 章魚聚集建造「帝國」,難道它們會再次進化嗎
生物物理與分子生物學進展 》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稱,地球生命可能在數億年前被外星逆轉錄病毒重新編程,而攜帶這些病毒的很可能就是章魚的卵子,被冰封在彗星寒冷的冰礫里,在太空中飛行數百萬年後來到地球,改寫了地球生命的歷史。
阿拉斯加太平洋大學的大衛·謝爾教授認為,這些行為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只要有適當的環境,進化可以在不同生物中產生非常相似的結果。
當然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現無法無天的章魚“城市”,2009年科學家們也曾發現過類似的章魚棲息地——完全就是一個互相打鬥的搏擊俱樂部。戰斗是人類社會屬性的一部分,動物之間那隻能叫撕咬,章魚會演化成地球的下一個霸主嗎?
❸ 有人說:章魚可能不是「地球魚」,它們真的來自外太空嗎
2018年3月,刊登在《生物物理學和分子生物學進展》雜志上一篇論文《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起因》指出,章魚很可能是起源於地球之外的生物。
不過,在沒有確切的證據之前,沒有哪位科學家敢於肯定:章魚來自外太空。
總結
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地球是特殊的,只有地球才能誕生生命。其實這種說法早就被科學家拋棄了,因為生命誕生的條件並不復雜,或許在太陽系內就存在著其他外星生命。
但是這些外星生命究竟有沒有到過地球,並在地球上留下後代,目前我們仍不得而知,或許我們能從章魚身上尋找到突破口。如果能夠證明章魚的基因有一部分屬於外星基因,那麼這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解答“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科學就是這樣,一環套一環,在解答某一個具體問題時,或許會順帶著解開另一個謎題。
❹ 章魚向前噴利用什麼物理
(1)烏賊、章魚等生物前進的方式與火箭相似,它們是靠從腹腔中向後噴出高速水流,對水施加了一個向後的作用力,從而使烏賊、章魚等生物受到了水對它施加了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這是利用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才使烏賊、章魚等生物得到向前的動力. (2)烏賊、章魚等生物和火箭的運動狀態由靜止變為運動、從慢到快的變化都屬於運動狀態的改變,都是力的作用的結果. 故答案為:(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的原因.
❺ 章魚是不是地球本地魚,會不會是來自外星啊
章魚是地球的一種生物,並不是來自外星的,之所以認為來自外星球,是因為章魚和其它的魚長相相差不是一星半點,簡直就不像是魚。所以就認為是來之外星球的。章魚存在於地球很久了,至於體型外貌是經過很長時間生物進化而來的。
❻ 章魚吸盤帶來的啟示是什麼
據說,20世紀日本皇室一艘滿載朝鮮貴重瓷器的貨輪在日本海沉沒,盡管知道沉船准確地點,但因潛水員下潛不了那麼深,於是求助於章魚……
章魚跟烏賊一樣,同屬頭足類動物。因為它的「腳」長在頭頂上。章魚有8隻長腳,活像8條帶子,故有人稱為「八帶魚」。其實,章魚本不是魚,而是一種貝類。
章魚腳上長有強有力的大吸盤,平時嗜好器皿,喜藏匿其中,吸附不出。人們利用它這個怪癖,得益不淺。
希臘的克里特島,由於煤船的頻繁往來裝卸,海底堆積了厚厚一層煤。漁民們常捉來章魚,拴在長繩子上丟進海里,讓章魚到海底去抓煤塊,然後再把繩子拉上來,煤塊也就撈上來了。
章魚抓煤塊靠的是腳上的吸盤,吸盤的構造和人們沿襲用的拔火罐相似。拔火罐里的燃燒物消耗了罐中的氧氣,使罐內外產生了壓力差,這就是拔火罐有吸力的原因。章魚則是利用肌肉收縮排出吸盤內的水,造成吸盤的壓力差而產生吸力的。章魚吸盤的吸附能力很強,有時甚至能吸住比自己體重大20倍的煤塊。
文章開頭提到的日本沉船上的瓷器打撈正是利用了章魚腳上的吸盤。人們把章魚繫上細繩投入大海,沉至海底,章魚便覓罐而卧。隨後,人們拉起繩子,頑固的章魚死吸住器皿不放,於是一個個貴重瓷器被吸拉上來。
章魚強有力的腳和吸盤是它的防禦工具。在海洋里,與它同樣大小的動物都受其害,就是最大的、裝備最好的蝦,也難免成為章魚的犧牲品。據說,產於北太平洋的大章魚,其腳有3米長,潛水員碰上它,凶多吉少;它甚至能把腳伸到小艇上,把小艇拖翻!
章魚兇殘,可對其子女卻照顧得無微不至。章魚為了保護自己所生的蛋,常端坐蛋上,須臾不離,不吃不喝,以保下一代平安出生。
有趣的是,章魚休息時,總是留一兩條長腳「值班」。長腳不斷轉動,如觸到敵害,它便會跳將起來,逃之夭夭。章魚還有一套登陸越境的絕技。科學家吉利帕特里曾親歷過這么一回事:有一天,他提著一隻盛有章魚的水桶進書房,想讓客人們觀賞,在等待客人時,他專心看書,突然聽到一聲巨響,原來水桶里的章魚竟越出水桶口,爬上書架,將一本厚書推了下來。
章魚吸盤產生巨大吸力的道理,人們早已用來研製用具和機器。常見的如「真空吸盤式」塑料掛衣鉤。這種塑料吸盤只要往玻璃或者平整的木板上按,擠出盤內空氣,就能牢牢地吸在上面,一個小小衣鉤可擎住一件大衣的重量。在工業上,人們利用這個原理製成了真空起重機。這種起重機用吸盤代替了普通起重機的吊鉤,工作時像章魚一樣,把裝有吸盤的吊臂對准吊物的光滑部位,就能牢牢地抓住起吊物。國外有人曾用這種起重機吊運重達30噸的水泥預制板。
知識點真空及其運用
真空是一種不存在任何物質的空間狀態,是一種物理現象。在「真空」中,聲音因為沒有介質而無法傳遞,但電磁波的傳遞卻不受真空的影響。事實上,在真空技術里,真空系針對大氣而言,一特定空間內部之部分物質被排出,使其壓力小於一個標准大氣壓,則我們通稱此空間為真空或真空狀態。真空在生產生活中被廣泛運用,最常見的是我們平時吃的一些熟食所使用的真空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