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地理氣候分布圖

地理氣候分布圖

發布時間: 2021-08-04 01:14:03

Ⅰ 中國地理的氣候分布

影響中國氣候的因素主要為地理緯度位置與太陽輻射、海陸位置與洋流、地形以及回大氣環流等。

我國氣答候區劃(分布):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是在自南嶺到秦嶺淮河一線、以橫斷山為界的東部地區(湖南、江西、浙江、四川、安徽與江蘇南部、廣東北部及福建部分地區等等)。

而以大興安嶺、賀蘭山以南為界的東部地區(東北三省、河北、山東、天津、北京、山西、陝西與河南部分地區)主要是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區則分布范圍小,主要是南嶺以南,如海南、廣東南部和雲南南部等。

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是以大興安嶺、賀蘭山以北為界的西北地區(內蒙古和新疆)。

此外,由於地勢高峻、地形多樣,青藏高原地區(西藏和青海)形成獨特的高山氣候。

我國氣候有四個特點:一是季風氣候明顯;二是大陸性氣候強;三是氣候類型多樣;四是雨熱同期

Ⅱ 初一上冊地理圖冊《氣候的分布》圖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氣候名稱、特點、成因及分布
1.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赤道附近,南北緯10度之間
2.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濕季多雨-受赤道低壓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南北緯10-20度,大陸西岸
3.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南北緯20-30度,大陸西岸
4.地中海氣候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交替控制-南北緯30-40度,大陸西岸
5.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 -常年受西風帶影響-南北緯40-60度,大陸西岸
6.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雨季多雨-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南北緯15-25度,大陸東岸
7.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南北緯25-35度,大陸東岸
8.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南北緯35-55度,大陸東岸
9.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受大陸氣團控制-中緯度大陸內部
10.極地氣候-全年低溫,降水少-終年嚴寒、酷寒,降水稀少,分苔原帶和冰原帶.苔原帶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帶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
11.高山高原氣候-終年低溫 冰雪-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中低緯度地區的山地高原地區

Ⅲ 世界地理氣候類型分布圖

氣候成因的影響因素有:緯度、海陸位置、氣壓帶風帶和氣團、洋流、地形五類。

(1)緯度決定了熱量帶

(2)海陸位置大陸東西兩岸風向和洋流類型不同——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內陸和沿海大陸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

(3)氣壓帶、風帶和氣團

①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多陰雨天氣甘共苦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乾燥的天氣副極地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多陰雨天氣

②風帶性質信風——一般是溫暖乾燥,但如果是從海洋吹向陸地,則變性為溫暖濕潤西風——溫涼濕潤,帶來溫差小的陰雨天氣極地東風——寒冷乾燥

③氣團:海洋氣團和大陸氣團及具體氣團對氣候的影響各不相同。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5)地形:地形輪廓、山脈走向、地勢高低等對氣候都有一定的影響。

全世界的氣候類型好像一共有9種,其中熱帶4種,亞熱帶2種,溫帶3種.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10°之間

熱帶草原氣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

分布規律:南北緯10°到南北回歸線之間

熱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旱雨兩季分明

分布規律:北緯10°到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熱帶沙漠氣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地中海氣候

形成原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形成原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終年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溫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分布規律: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

溫帶大陸性氣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陸內部,受大陸氣團影響

氣候特點: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乾旱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60°之間的大陸內部

Ⅳ 地理的氣候類型圖!

這個對不?

Ⅳ 初中地理氣候類型的分布怎麼

我背時是邊看地圖邊背的,個人覺得看圖背比較容易,記得也比較深刻。

學地理一定要跟地圖聯系起來,最好買本地理圖冊,要多看地圖,也要學會看圖,因為地理試卷圖都佔了1/4了,學地理,地圖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個人建議多看地圖,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氣候名稱、特點、成因及分布
1.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赤道附近,南北緯10度之間

2.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濕季多雨-受赤道低壓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南北緯10-20度,大陸西岸
3.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南北緯20-30度,大陸西岸
4.地中海氣候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交替控制-南北緯30-40度,大陸西岸
5.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 -常年受西風帶影響-南北緯40-60度,大陸西岸
6.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雨季多雨-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南北緯15-25度,大陸東岸
7.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南北緯25-35度,大陸東岸
8.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南北緯35-55度,大陸東岸
9.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受大陸氣團控制-中緯度大陸內部
10.極地氣候-全年低溫,降水少-終年嚴寒、酷寒,降水稀少,分苔原帶和冰原帶.苔原帶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帶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
11.高山高原氣候-終年低溫 冰雪-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中低緯度地區的山地高原地區

Ⅵ 七年級地理氣候分布圖怎麼記

世界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及分布
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成
因氣候特徵熱
帶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之間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南北緯10°~20°之間赤道低壓、信風帶交替控制濕季乾季交替熱帶季風氣候北緯10°~北緯25°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熱帶沙漠氣候南北緯20°~30°大陸內部、大陸西岸副高或信風帶控制全年乾旱少雨亞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冬溫夏熱夏雨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副高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冬溫雨夏乾熱溫
帶溫帶季風氣候北緯35°~50°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冬寒冷乾燥夏高溫多雨溫帶海洋氣候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帶影響溫和多雨溫帶大陸性氣候南北緯40°~60°大陸內部大陸氣團控制冬寒夏熱乾旱少雨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北緯50°~70°極地大陸(海洋)氣團控制冬寒長夏短暖寒帶苔原氣候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極地氣團控制全年嚴寒冰原氣候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極地氣團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氣候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區氣溫隨高度變化氣溫隨高度而降低
判斷世界氣候類型:
(1)判斷所屬南北半球。根據氣溫曲線圖判斷該地是在南半球還是在北半球。由於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因此氣溫的變化也是相反的。七月左右氣溫高,則可推斷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氣溫高,則可推斷為南半球。(2)根據最冷月或最熱月均溫值(指北半球),確定熱量帶。
(3)根據降水量和降水季節分配(主要雨季)確定降水類型,最後確定氣候類型。判斷指標如下:
少雨型:全年少雨或無雨。年雨型:全年降水量較多,季節分配均勻,沒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夏雨型:夏雨較多,且降水集中於夏季,冬季降水較少。冬雨型:冬雨較多,且降水集中於冬季,夏季降水較少。4.氣候類型的非地帶性分布(1)四處熱帶雨林氣候
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澳大利亞的東北部、巴西高
原東南沿海和中美洲的東北部,雖遠離赤道,卻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均處於來自海洋的信風的迎風地帶,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經,再加上地形的抬升,豐富了地形雨,從而發育了熱帶雨林氣候。(2)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
地處赤道附近,卻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這是因為這里地勢較高,改變了氣溫和降水狀況,形成了氣候涼爽、降水較少的熱帶草原氣候。(3)巴塔哥尼亞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巴塔哥尼亞高原位於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這里東西距海均較近,且處於西風帶范圍內,卻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這是因為該地處於山脈東側的背風坡地帶,受山地的阻擋,這里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4)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種氣候
這些氣候的分布范圍僅局限在沿岸地帶,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點,這些氣候區之所以南北延伸,是因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擋,各氣候不能向東深入,局限於沿海一帶,從而形成了上述分布特點。

Ⅶ 地理氣候圖

緯度 氣候
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點 主要成因 典型植被

大致
在南
北緯
30º
之間 熱帶
雨林
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之間,主要位於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亞洲印度尼西亞等地 高溫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較均勻。 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 熱帶雨林
熱帶
草原
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º至南北回歸線之間,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區,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南美巴西等地。 乾季濕季明顯交替。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盛行赤道氣團,形成熱多雨的濕節;信風控制時,盛行熱帶大陸氣團,形成乾旱少雨的乾季。全年降雨量在750——1000毫米之間 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熱帶稀樹草原
熱帶
季風
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º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最為顯著 在一年中風向隨季節轉變非常明顯。夏季風來臨,赤道氣團帶來大量降水;冬季風來臨,降水明顯減少。全年氣溫在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都在1500——2000毫米左右。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風帶氣壓帶的季節移動 熱帶季雨林

熱帶
沙漠
氣候 大致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地區,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大沙漠地區。 盛行熱帶大陸氣團,常年雨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強烈,氣溫極高。 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熱帶荒漠
亞熱帶
季風氣
候和季
風性濕
潤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東岸,如我國秦嶺以南,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和澳大利亞東南部等地 前者夏熱冬溫,季節變化明顯。夏季風時,熱帶海洋氣團帶來大量降雨;冬季風時受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降水減少。後者冬夏溫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較前者均勻。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地中海
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緯度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等地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熱帶高壓帶北移控制這里,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乾旱炎熱;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多氣旋活動,暖濕多雨。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左右。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大致
在南
北緯
40º

60º
之間 溫帶季
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華北(秦嶺——淮河以北)、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和朝鮮半島 冬夏季風明顯交替。冬季風時,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夏季風時,受極地海洋氣團或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暖熱多雨。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左右。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溫帶落葉闊葉林
溫帶大
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氣溫年變化很大。 深居內陸,受海洋影響小 溫帶草原,溫帶荒漠
溫帶海
洋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西歐(最為典型)、北美和南美大陸西岸狹長地帶 終年盛行西風,受海洋氣團的影響,終年濕潤,冬雨較多。冬不冷夏不熱,氣溫年變化小。年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之間。 受西風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 溫帶落葉闊葉林
南北
極圈
附近 亞寒帶
大陸性
氣候 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冬季漫長嚴寒,暖季短促;降水少。而且集中在夏季。 主要受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控制。 亞寒帶針葉林

極地
附近 苔原
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嚴寒,皆為冬季。最熱月氣溫僅為1℃—5℃。降水少,多雲霧,蒸發極弱。 常年受極地高壓控制 寒帶苔原
冰原
氣候 主要分布於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內陸地區 全年酷寒,冬月氣溫皆在0℃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約在-29℃——-35℃,北極地區在-22℃以下。° 寒帶冰原
高原氣候和
山地氣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區,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地等 隨著高度增加,氣候垂直變化非常明顯,如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強,風力也大。

Ⅷ 地理:所有的氣候類型和分布情況及特點

熱帶沙漠氣候:赤道多雨氣候區的兩側,全年高溫,炎熱乾燥,極少下雨。

地中海氣候:副熱帶緯度的大陸西岸,約在緯度30°~40°之間,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在南、北緯15°~30°之間,全年高溫,一年分干、濕兩季。

熱帶雨林氣候:位於各洲的赤道兩側,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季風氣候:北緯10°至25°之間的大陸東岸,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

亞熱帶季風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南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大陸西岸,南、北緯40°~60°地區,全年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北緯35°~55°左右的大陸東岸,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大陸性氣候:北緯35°~50°的亞洲和北美大陸的中心部分,冬寒夏熱,年溫差較大,乾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在北緯50°~65°之間,冬季長而嚴寒,夏季短而涼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極地苔原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冬長而嚴寒,夏短而低溫,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熱的月份。

極地冰原氣候:極地及其附近地區,全年酷寒,降水極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高原山地氣候:在中緯度地區的高原地區,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氣溫隨海拔加而減,隨海拔減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全年低溫,年氣溫差較小,日較差大。

(8)地理氣候分布圖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指影響氣候狀態。決定各地氣候物理條件的因素。這種物理條件主要是指決定地球上各地位置的地理諸要素,如緯度、高度、海陸分布、相對海陸的位置、地形等等。此外,海流、穩定性的高、低氣壓的位置、盛行風也可作為氣候因素。

氣候是常年變化的,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和物理條件,有時候也叫作氣候因素。在這時候,黃道傾斜,大氣的組成,地殼變動,水陸分布,海流等也構成氣候因素。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過程,就是一個地區形成過程。

我國的氣候分類

我國氣候區劃大多是以≥10℃活動積溫或≥10°C日數為主來確定溫度帶界限指標的。在擬定界限指標時,重要依據是植物分布和農業上的差別,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過生態氣侯區劃,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生態氣侯的內涵。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以≥10℃等效積溫作為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將全國劃分Ⅰ為赤道熱帶、Ⅱ為中熱帶、Ⅲ邊緣熱帶、Ⅳ南亞熱帶、Ⅴ中亞熱帶、Ⅵ北亞熱帶、Ⅶ南溫帶、Ⅷ中溫帶、Ⅸ北溫帶、Ⅹ寒帶等10個一級溫度帶。

然後在各溫度帶中根據g干濕氣候型等級,劃分濕潤(M)、半濕潤(SM)、半乾旱(SD)、乾旱(D)和極乾旱(DD)等30個氣候區。

Ⅸ 初中地理圖怎麼記氣候分布圖

多看圖咯
活學巧記:氣候類型分布的記憶口訣:
熱帶雨林南北十
高溫多雨皆夏日
註:南北緯100之間的地區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高溫多雨,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十歸線
干濕季節交替變
註: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南北緯100至回歸線之間,夏季受赤道低氣壓控制,炎熱多雨為雨季;冬季受信風帶控制,炎熱乾燥為旱季.
熱帶季風十歸東
旱雨來自冬夏風
註: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100至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氣壓帶和風帶的南北移動.
熱帶沙漠回歸三
終年高溫雨不見
註: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0度之間,在副熱帶高壓或信風帶控制下,常年乾旱少雨.
地中海、三四西
夏炎燥、冬溫雨
註: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0至400之間的大陸西岸,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炎熱乾燥;冬季受西風帶控制溫暖多雨.
溫帶海洋四六西
夏涼冬溫水均勻
註:溫帶海洋氣候位於南北緯400至600之間的大陸西岸,終年盛行西風;夏季涼爽、冬季溫暖;各月降水均勻.
亞季回歸三五東
夏雨冬暖季顯著
註:海陸熱力差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50之間的大陸東岸,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季節變化顯著.
溫季風、東部找
夏熱雨、冬寒燥
註:海陸熱力差異是溫帶季風氣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50至550之間的大陸東岸,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溫帶大陸內部跨
終年少雨溫差大
註: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中高緯度大陸的內部,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較少,溫差較大.
亞寒北緯五七十
冬季長寒夏暖濕
註: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分布在北緯500至700之間,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暖濕.
寒帶苔原北冰岸
冰原南極格陵蘭
註:兩極地區以輻合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稀少.寒帶苔原氣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寒帶冰原氣候分布在南極大陸和北美洲的格陵蘭島.
氣候類型 分布地區 代表城市
熱帶雨林氣候 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亞洲印度尼西亞等地 新加坡
熱帶草原氣候 非洲中部、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南美巴西高原 巴西利亞
熱帶沙漠氣候 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大沙漠區 利馬
熱帶季風氣候 亞洲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 孟買、加爾各答
地中海氣候 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亞和非洲西南端,南北美300~400大陸西岸羅馬、雅典、馬賽、亞歷山大、開普敦、洛杉磯、聖地亞哥、珀斯
亞熱帶季風氣候 我國秦嶺以南,北美大陸,南美大陸,澳大利亞東南部 上海、東京、悉尼
溫帶海洋性氣候 西歐、北美和南美大陸西海岸狹長地帶 倫敦、巴黎
溫帶大陸性氣候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 莫斯科、芝加哥
溫帶季風氣候 亞洲東部,我國華北、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和朝鮮半島北部 北京
亞寒帶氣候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
苔原氣候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 ——
冰原氣候 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 ——
高山氣候 高大山地和高原地區,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 ——
(2)從大洲看,分布較特殊的:地中海氣候、高山氣候在六大洲上都有.亞洲缺失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亞洲所特有的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種氣候的分布范圍僅局限在沿岸地區狹長地帶,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點.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側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氣候帶不能向東延伸.
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同緯度西側太平洋沿岸則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脈雄踞其西側,阻擋了西部暖濕的西風氣流,巴塔哥尼亞高原,雖然東部緊臨大西洋,但由於地處安第斯山的背風坡,成為西風帶背風雨影區,受雨影效應的影響,降水較少,形成了比較特殊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赤道穿過的非洲東部地區,照理應該發育熱帶雨林氣候,但大約在50N-100S之間,380E以東的東非高原上,雖處於赤道附近卻為熱帶草原氣候而非熱帶雨林氣候.大部分地區全年降水量不超過1000毫米,僅在山地高原迎風坡和維多利亞湖區等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約為1000—1500毫米.形成原因是地形、氣團和大氣環流等共同作用.
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的東南沿海以及中美洲的東北部,這些地區雖然遠離赤道,卻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這些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出現在南北緯50-250信風帶大陸東岸及熱帶海洋中的島嶼上,它們均處於來自海洋的信風的迎風地帶,東側附近海域有暖流經過,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發育成熱帶海洋性雨林氣候.
南亞印度熱帶沙漠氣候:這一地區為塔爾荒漠,又稱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東部乾旱區.雖然處於南亞季風區並與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齊分別在印度半島北部平原東西兩側,卻形成鮮明對比,年降水量僅為75-150毫米.
(3)從南北半球和大陸兩岸看: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有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寒帶大陸性氣候、苔原氣候;南半球缺失的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原因在於南、北半球海陸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0—650的緯度地帶幾乎全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只在大陸東岸分布的有三種季風氣候;只分布在大陸西岸的有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但日本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它的氣溫和年降水量的季節變化都比較小,與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徵很相似,判斷時要從降水總量及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上去區分.北美西部等地的地中海氣候具有涼夏的特點,即不同於普遍的「夏季炎熱乾燥」的特點.
5、其他形式的判斷
如果給出某個地名或某地的經緯度,我們可結合世界氣候分布模式判斷出它的氣候類型.
如果材料並非提供氣溫,降水資料,而是對某地的自然景觀(如植被、動物、土壤,甚至主要農作物等)用文字描述的話,我們也可判斷出氣候類型.如本質藤本形狀多樣,長度驚人,一般可達數十米,而主藤可達上百米,老莖有開花、結果現象,植被茂密且分層明顯,高大的喬木板狀根發育壯觀,據此可知這描述的是熱帶雨林氣候下的植被;如果某地多單峰駝,則是熱帶沙漠氣候.而多雙峰駝則為溫帶大陸性氣候下的溫帶沙漠.

Ⅹ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如下:

氣候分類是將全球氣候按某種標准劃分為若干類型的過程。屬同一類型的氣候,其氣候要素均符合同一規定的范圍。世界氣候分類應從發生學的觀點出發,綜合考慮氣候形成的諸因子。

同時也應從生產實踐觀點出發,採取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建設密切相關的要素來進行分類。氣候帶與氣候型的名稱應以氣候條件本身來確定。

(10)地理氣候分布圖擴展閱讀

定義

氣候分類是將全球氣候按某種標准劃分為若干類型的過程。屬同一類型的氣候,其氣候要素均符合同一規定的范圍。氣候分類方案因目的或學科而又不同的劃分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

①理論分類法(亦稱成因分類法)。其著眼點是根據形成氣候的因子來劃分,如以氣團為基礎的阿里索夫(蘇聯學者)法。

②實驗分類法(亦稱經驗分類法),如以植物分布為基礎的柯本分布法,有以低利為基礎的緯度分類法和以水分平衡(指降水量、蒸發量與滲流量三者平衡)為基礎的水分分類法。

全球氣候基本類型可分由赤道多雨氣候(又稱熱帶雨林氣候)、信風濕潤氣候(又稱副熱帶濕潤氣候或溫帶濕潤氣候)、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副極地大陸氣候和冰原氣候等。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