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威尼斯的歷史

威尼斯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4 01:20:21

① 關於威尼斯的故事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這個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歐洲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這個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人們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10世紀開始發展,14世紀前後,這里已經發展成為義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譽為整個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業貿易旅遊於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紀為威尼斯全盛時期,成為義大利最強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國」、地中海貿易中心之一。16世紀始,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威尼斯逐漸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從於拿破崙的統治,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威尼斯共和國從此滅亡。1849年反奧地利的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直到1866年威尼斯地區和義大利才實現統一,從此成為義大利的一個地區。

② 威尼斯的歷史

===========
威尼斯的歷史
===========
威尼斯的起源沒有歴史文獻記載。數名歷史學家引用可靠證據指,早期人口為羅馬城市的難民,他們為了逃避日耳曼人攻擊,便從帕多瓦、阿奎萊亞而來。

從166-168年開始,誇迪人和馬可曼尼人破壞了這個區域的主中心。羅馬帝國的防線再度被西哥德人於5世紀初期時所撕裂,而在50年後,阿提拉領導的匈人也再度侵略羅馬帝國。而最後與最持久的侵略則是倫巴底人在568年所造成的。使得威尼斯脫離了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人們開始建立新的港口,包括威尼斯潟湖的馬拉莫科與托切洛的港口。

拜占庭帝國在義大利中部與北部的統治在751年被倫巴底國王艾斯杜爾夫所結束,在這段時期,拜占庭的總督的所在地是馬拉莫科。統治地區橫跨了潟湖中的許多島嶼很可能增加了與拜占庭帝國境內倫巴底人的聯系。

在帕底西巴扎公爵的統治期間(811年-827年),總督所在地從馬拉莫科遷移到高度防禦的里奧多島,也就是現在威尼斯的所在地。聖匝加修道院、最初的總督府與聖馬可教堂在這里陸續被建造完成。

在828年,這個新城市的威望因為聖馬爾谷的遺物從亞歷山卓被帶到威尼斯而提升,它被安置在新教堂中。這個地區持續發展,當拜占庭的勢力消退之後,威尼斯對抗東方的本質漸漸浮現出來,最後導致威尼斯朝向自治與獨立的發展。

擴展

9-12世紀期間,威尼斯發展為城邦(義大利的海洋帝國或海洋共和國;其餘三個為熱那亞、比薩及阿馬爾菲)。位於亞德里亞海頂端的策略性地位讓威尼斯的海軍與商業力量幾乎是牢不可破。這座城市變成西歐與其他地區(尤其是拜占庭帝國與伊斯蘭國家)之間一個繁榮的貿易中心。

威尼斯政權的基礎奠基於12世紀∶威尼斯兵工廠建造於1104年;威尼斯在1178年從維羅納奪得布倫納羅山口的控制權,開啟了運輸銀前往德國的路線。而最後一任獨裁的公爵米奇爾則死於1172年。

威尼斯共和國在1200年以前占據了亞得里亞海的東岸,大部分是商業上的考量,因為海盜造成貿易上的威脅。威尼斯的公爵也取得達爾馬提亞公爵與伊芳芳絲特勒半島公爵的頭銜。

後來大陸的領地越過加爾達湖到達阿達河的西邊,部分被當成對抗好戰鄰國的緩沖,一部分去確保阿爾卑斯山的貿易路線,也為了保護大陸提供威尼斯需要的谷類。為了建設海上的貿易帝國,共和國需要去控制愛琴海大部份的島嶼,包括克里特島與賽普勒斯,變成了近東一個主要的權利掮客。在這時期,大陸的領地對於威尼斯的管理相對是較開明的,當受到侵略者的威脅時,貝拉加莫、布雷西亞與維羅納將會整合起來捍衛威尼斯的統治權。

在第4次十字軍東征後,威尼斯變成拉丁帝國的一部份,由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在1204年佔領了君士坦丁堡)來管轄。威尼斯則擴展它影響力,建立了愛琴群島公國。當土耳其人在曼贊克爾特戰役中打敗拜占庭帝國後,這可能是君士坦丁堡對威尼斯具有決定性影響力的最後時刻。雖然拜占庭帝國在半世紀後重新掌握這座城市的控制權,不過當時國勢已經相當衰弱了。奧斯曼帝國的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佔領了這座城市。而從拜占廷帝國劫掠來的許多財寶被帶回威尼斯,其中也包括威尼斯的象徵-聖馬克飛獅。

因為威尼斯位於亞德里亞海旁,所以它與拜占庭帝國及伊斯蘭國家進行廣泛的貿易活動。在13世紀末時,威尼斯已經變成全歐洲最繁榮的都市。在勢力與財富最顛峰的時期,威尼斯擁有36,000名水手來駕駛3,300艘船,並且主宰了中古時代的商業活動。在這時期,威尼斯的上流家庭會建立最雄偉的廣場、扶持最偉大的作品及培育最有天份的藝術家來互相競爭。當時這個城市是由大議會所管理,其中大部分的成員是由威尼斯具有影響力的家庭所組成的。大議會任命所有公開的政務官,並且選出200至300人組成的參議院。然後參議院會選出「十人議會」,這是一個掌握威尼斯最大管理許可權的秘密組織。而這個組織則會選出一位公爵,成為威尼斯正式的領導人。

威尼斯的行政架構與古羅馬共和的系統相似,由一位被選出來的行政官(公爵)、一個類似參議院,由貴族組成的機構及許多擁有部分政治權力的公民所構成的,公民原先擁有權利去同意或拒絕每位新選出來的公爵。教堂與許多私人建築是做為軍事使用,雖然威尼斯沒有終身職的騎士。聖馬克騎士是唯一在威尼斯存在過的騎士階層,沒有任何一位公民可以接受外來的命令而沒有政府的同意。在獨立時期,威尼斯仍然保持共和,政治與軍事是完全的分離,除了在偶發狀況下,公爵可以統御軍隊。就其它意義而言,戰爭代表商業的附屬品。因此,威尼斯早期製造了大量的雇員,來為任何地方服務,後來當統治階層佔有商業時,依靠著這些外來的雇員。

公爵是最高行政官,理論上是終身職。實際上,許多公爵在被認為遭受政治失敗後,他們受到來自貴族組成的寡頭政治的壓力,而被迫放棄職位,退隱到修道院中來隱居。

雖然威尼斯的人民一般是正統天主教的信徒,但是威尼斯地區是跳脫宗教狂熱之外的,並且在反宗教改革期間沒有制定處死宗教異端的法律。

這種明顯缺乏的熱情導致威尼斯經常與教宗發生爭執。威尼受到一些封鎖重大活動的威脅,遭受到兩次懲罰。第2次,也是比較有名的一次,發生在1509年的4月27日,由儒略二世下令的「康布雷聯盟戰爭」。

威尼斯大使將仍然存在的政治秘密報告送回當地,這與歐洲法庭的傳聞提供了現代歷史學家極好的資料。

威尼斯沒落

威尼斯從15世紀開始沒落,當時它在保衛塞薩洛尼基時首次失利,敗給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威尼斯也在1453年派遣船艦幫助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來抵抗土耳其人的侵略,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他轉而侵略威尼斯,並造成威尼斯巨大的損失。

黑死病在1348年肆虐威尼斯,並在1575-1577年間卷土重來。在這三年間,高達五萬人死於黑死病。1630年,黑死病更造成接近三分之一公民死亡。

文藝復興末期,威尼斯開始失去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當時,葡萄牙成為歐洲與東方貿易的主要媒介,影響威尼斯巨大財富的來源。同時,法蘭西和西班牙霸權主義橫行,爆發了義大利戰爭,威尼斯的政治影響力式微。然而,威尼斯帝國是農產品輸出國,及至18世紀中葉仍是重要的製造業中心。

陸軍及海軍事件

石弓練習在1303年成為威尼斯的義務,公民在團契中練習。隨著武器變得更昂貴與操作上更復雜,頭班軍人被分發來幫助商人來航行船隻並在槳船上擔任槳手的任務。「Noble Bowmen」這間公司在14世紀末招募了年輕的貴族,他們在戰槳船上工作,擔任武裝商人,並且享有居住在船長艙的特權。

陸軍的指揮建築與海軍是不一樣的,根據古代的法律,沒有任何一位貴族可以指揮超過25個人(避免以私人軍隊來進行叛變),當總指揮在14世紀中被引進時,他仍然必須對20位由公民組成的「智者」來負責。這項政策是有效率的,也避免威尼斯陷入其他城邦經常遭遇到的軍人掌權的狀況。一位公民委員(與人民委員不同)陪同每一位軍隊來注意他們的情況,尤其是傭兵。威尼斯的軍事傳統也應仔細的注意到:他們對於如何在生命與金錢花費最小來成功比追求榮譽更感興趣。

雖然威尼斯以海軍聞名,它的陸軍也具有同樣的影響力。在13世紀時,大部分的義大利城邦已經都僱用了雇傭兵,不過威尼斯的軍隊仍然從周圍的潟湖地區來徵募軍源,加上從達爾馬提亞及伊斯特里亞進行封建制度的徵兵。在遇到緊急狀況時,政府將會登記所有年齡界於17歲與60歲之間的男性,並且對他們的武器進行調查,而他們在實際戰斗時會被編入由12人組成的組織。1338年時的登記紀錄顯示威尼斯估計約有30,000名威尼斯男子可以進行戰斗,其中許多是技術熟練的弩手。雖然在其他義大利的城市,貴族與其它富有的人擔任騎兵,但是他們在威尼斯則是被徵召成步兵。

在1450年時,總共有超過3000艘威尼斯的商船處於營運的狀態中,其中大部分在必要時可以變成戰船或運輸船。政府要求每艘商船必須搭載特定數量的武器(大部分是十字弓與槍)及盔甲,商船的乘客也被預期在必要時可以武裝起來並進行戰斗。一艘預備用且長約25公尺的戰船被保存在兵工廠中,戰船奴隸並不存在於中古時代的威尼斯,劃手則是從這個城市或是它的領地(特別是達爾馬提亞)中產生的。從威尼斯選出的人們大部分是從每個教區中,當這些槳手離開之後,他們的家庭會受到教區中其他人的支持。債務人一般是在戰船上劃船來償還他們的債務,劃船的技術則是以貢多拉鳳尾船競賽來鼓勵。

在15世紀初期,隨著領土的擴張,於是出現了第一支常備軍,其中包括簽定契約的傭兵隊長。威尼斯與佛羅倫斯在1426年締結同盟,並且同意在戰爭時期提供8,000名騎兵與3,000名步兵,平時則提供3,000名騎兵與1,000名步兵。在15世紀末,制服採用紅白條紋的樣式,榮譽及熱情的制度逐漸產生。在15世紀當中,威尼斯的陸上軍隊幾乎總是攻擊的一方,並且被認為是義大利最具影響力的,大部分是因為所有階級都必須為保衛這個城市而拿起武器與官方對於一般軍事訓練的獎勵。

現代

1070年代後,隨著拿破崙於1797年5月12日(第一次反法同盟期間)佔領威尼斯,威尼斯共和國宣告滅亡。這位法蘭西的征服者導致威尼斯歷史上最美好的一個世紀的結束∶在18世紀時,威尼斯也許是歐洲最優雅的城市,對於藝術、文學及建築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拿破崙對於這個城市的猶太人而言,似乎是個解放者,雖然因為他們被限制居住在幾個區域中而引起爭論。他移除了猶太區出入口,並結束猶太人居住及旅遊的區域限制。

拿破崙在1797年10月12日根據坎波福爾米奧條約,將威尼斯交於奧地利統治。奧地利政府則在1798年1月18日正式接管威尼斯。1805年,拿破崙與奧地利簽署了普雷斯堡條約,從奧地利手中奪回了威尼斯,並納入自己的義大利王國內。但是隨著拿破崙在1814年的戰敗,威尼斯又再次歸奧地利掌控的倫巴底-威尼西亞王國的統治。在馬寧的帶領下,一次短暫的革命發生在1848-1849年間,並再度建立了威尼斯共和國。在1866年時,隨著普奧戰爭,威尼斯與倫巴底-威尼西亞王國的其他地區成為現代義大利的一部分。

1797年後,威尼斯陷入低潮。許多舊廣場和建築被棄置,雖然利多在19世紀晚期變成一個受到歡迎的沙丘。

③ 威尼斯的歷史與現在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徐志摩筆下憂傷的太息橋,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聖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迴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一個重鎮,產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里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她獨特的氣氛令遊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來過的威尼斯遊客都念念不舍,樂而忘返。

④ 威尼斯歷史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徐志摩筆下憂傷的太息橋,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聖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迴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一個重鎮,產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里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她獨特的氣氛令遊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來過的威尼斯遊客都念念不舍,樂而忘返。

【鳳凰歌劇院】 威尼斯的大歌劇院八年前曾毀於一場大火。現在的新建歌劇院由此被命名為「鳳凰歌劇院」。 鳳凰五百年一死,轉瞬在火中復生,這象徵著有些東西是永遠不會消亡的。這是威尼斯人一貫的信念和力量。

【貢多拉】「貢多拉」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據說製作嚴格而又講究:長11米,寬近1米半,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塗抹七遍始成。坐滿六人,加船夫一人。河道兩邊的屋子氣勢不凡,但明顯陳舊,個別已經破舊,小石橋不時迎面飛來,古時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浮現出來。不多時,小舟駛進寬闊的大運河,景觀頓變,這是威尼斯的市中心,兩邊高大的宮殿式建築鱗次櫛比。船到分割大運河的大橋,開始返程。半小時的行程其實出航僅15分鍾而已。認識貢多拉的代價是將近一個小時。

【聖馬可】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威尼斯隨處可見這位顯赫的聖馬可。聖馬可是耶穌的使徒,是《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前67年在埃及殉難。828年,兩位威尼斯的富商在當時總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聖馬可的干屍從亞歷山大港偷將出來,運回威尼斯,今天存放在聖馬可大教堂的大祭壇下。從此,聖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護神。他的標志是一隻帶翼的獅子。從此,威尼斯到處是獅子。聖馬可廣場的入口處,高高地矗立著一根石柱,石柱上高高地站立著一頭威風凜凜的帶翼的獅子。

汽車作為現代文明的標志,但凡稱得上城市的地方都不可能沒有,然而,威尼斯沒有汽車。

威尼斯整座城市都浸泡在海水之中,除建築物和廣場外,幾乎看不到陸地。沒有汽車、沒有馬路、沒有紅綠燈;甚至連摩托車、自行車、人力車也沒有。有的只是運河、水道和拱橋;運河是大馬路,水巷是小街道,客船就是公共汽車,汽艇是計程車,新月般的「貢多拉」(舟)是自行車。

不知是建築先將海水分割成條條,還是海水先把陸地肢解成塊塊。總之整座城市顯得條塊分割,條條是水,塊塊是房。溝通條塊的是數不清的船、艇、舟,還有387座橋。車在這里既沒有容身之處,也無用武之地。

在威尼斯,最壯觀的是水道里那一排排、一簇簇的木樁。這些難以數計的木樁就在樓房前後、水道兩邊有序或無序地排列著,構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這些木樁是用來停泊舟船的,就像汽車的庫房一樣。木樁上有紅白相間或藍白相間的條紋,標志出木樁的公有或私有。如果說威尼斯是一首古老的詩,那麼這些木樁就該是驚嘆於這美好意境的感嘆號了。

走進威尼斯,只見水巷千曲百折,縱橫交錯,像綠色水帶編織的網。不熟悉這個網的人,走進去容易,要從網中走出來,難免要費一番周折。因為這里處處是一樣的水道,處處是一樣的拱橋,處處是一樣的房子,讓你很難辨別方位、路徑。

威尼斯,這座漂在水上的城市,不但以其建築的獨特吸引著遊客,而且以其深厚的歷史積淀讓遊人流連忘返。在這里有《威尼斯商人》的特定環境,有著名文學巨匠的足跡,這些為威尼斯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也讓其因此而聲名遠揚

⑤ 威尼斯有哪些歷史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素有「水都」之稱。它位於亞得里亞海伸入內陸的一個瀉湖之中,由100多個小島組成,它是義大利北部的重要港口,人口35萬,177條大小河道構成了城市的大街小巷,401座各式各樣納橋梁把城市的各個部分連在一起。城市建築大部分是建在打入瀉湖湖底的數以百萬計的木樁之上,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整座城市下沉了總共76.2厘米。威尼斯四周為海洋所環繞,只有西北角有一條4000米長的人工長堤與大陸連接。

威尼斯最初建立大約在6世紀,是由為逃避戰亂而上島的移民們建立的。9世紀中葉,它成為了獨立於拜占庭的城邦國家的中心。威尼斯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從13世紀起逐漸成為聯結東西方商路的要沖。到14世紀中,威尼斯成為義大利境內最強大、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國,擁有3000艘商船和近兩萬名船員,號稱「亞得里亞海沿岸各國的首都」。直到16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它的經濟地位才開始逐漸衰落,最終於1866年並入義大利王國。威尼斯在18世紀後葉逐漸失去了她強大的統治地位。在拿破崙戰爭中,威尼斯最終屈服於波拿巴的鐵蹄之下。1866年,威尼斯才重歸義大利的統治下。1930年,墨索里尼下令建造了一條連接大陸與威尼斯的通道。

⑥ 威尼斯歷史介紹

12位粉絲
威尼斯歷史介紹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這個面積只有不到7.8平方公里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歐洲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這個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10世紀開始發展,14世紀前後,這里已經發展成為義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譽為整個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業貿易旅遊於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紀為威尼斯全盛時期,成為義大利最強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國」、地中海貿易中心之一。16世紀始,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威尼斯逐漸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從於拿破崙的統治,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威尼斯共和國從此滅亡。1849年反奧地利的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直到1866年威尼斯地區和義大利才實現統一,從此成為義大利的一個地區。
義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有統計顯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為17.4萬,而2009年10月份剛剛公布的常住人口總數還不到6萬,達到歷史最低水平)。主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十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後,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並入義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煉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玻璃器皿、花皮革製品、花邊、刺綉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馳名的旅遊中心,年有3百萬遊客。古老的聖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著大教堂、鍾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綴接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義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漲水這里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那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當年為建造威尼斯,義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後見了氧才朽。
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卻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布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梁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沿著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豐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里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最別致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聖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迴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一個重鎮,產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里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它獨特的氣氛令遊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來過的威尼斯遊客都念念不舍,樂而忘返。
藍藍的威尼斯
【重點難點點撥】
一、需掌握的字的讀音
舷窗(xián) 眺望(tiào) 點綴(zhuì) 魅力(mèi)
瑰麗(guī) 穿梭(suō) 鱗次櫛比(zhì) 搖櫓(lǔ)
荒蕪(wú) 沼澤(zé) 祈禱(qídǎo) 絢麗(xuàn)
馬可孛羅(bèi)
二、形似字正音組詞
三、多音多義字
四、詞語積累
點綴: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瑰寶:特別珍貴的東西。
荒蕪:因無人管理而長滿野草。
擱淺:(船隻)進入水淺的地方不能行駛。
絢麗:燦爛美麗。
五、作品簡介
《藍藍的威尼斯》節選自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報》,先介紹了「水都」威尼斯「開門見水」的特點,然後分別介紹了城中的名勝古跡及威尼斯人民與中國人民交往的歷史和深厚的友誼。
六、文章結構
全文共7段,可以把它分為三個部分:
第1~3段為第一部分,介紹威尼斯的面貌和歷史。
第4~6段為第二部分,介紹威尼斯是一個「奇特的城市」,展現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築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第7段介紹了威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七、重點語句分析
1.水天連接的遠處,聳立著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彷彿在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一簇簇的村落……
這句形象的比喻中,「藍色的盆景」的「藍色」切合文題,符合「水都」威尼斯的特徵,「盆景」寫出了威尼斯的精緻美麗,特別是「點綴」一詞用得十分生動、准確,表現出「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與整個威尼斯之景的和諧,是其極有特色的裝飾。
2.入夜,燈光映著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亞得里亞海濱像進了水晶宮一般,真是人間奇景。
「水晶宮」的比喻寫出了亞得里亞海濱燈光映著碧水,明月照亮大海的一個光彩奪目、清澈透明的世界。「真是人間奇景」是出自作者內心的極高評價,這般奇景簡直就是一個水晶的世界。
3.泛舟在大運河上,就像在參觀歐洲建築藝術博覽會。
凡能上得博覽會的,都應該是同類事物中的傑出代表。理解了這一點,那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就不難理解了:大運河兩岸十四五世紀的哥特式建築、文藝復興時代的宮殿和貴族院落,這些都是歐洲建築的傑出代表和典範之作。
4.這樣,這位《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威尼斯的護城神,其標志為獅子。現在的威尼斯城徽還是一頭獅子拿著一本《馬可福音》。
這里由馬可的傳說寫到威尼斯的護城神、城徽,從中足見出威尼斯人對馬可的崇拜和敬仰,這又為什麼呢?其實這是威尼斯人祈禱平安的美好願望的集中體現,表現出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嚮往。
5.深秋的威尼斯,絢麗多姿,遊客如雲,廣場上千百隻灰鴿爭相啄食,供人拍照、逗樂;穿梭般來往的船艇,迎著飛翔的海鷗,構成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畫卷。
秋天的廣場上那麼多人和物,可寫的東西一定很多,可作者為什麼偏偏只寫灰鴿、遊人、船艇和海鷗呢?這肯定是聖馬可廣場最動人之處,細想一下這幅畫面中人與動物走得那麼近,顯得那麼親密,整個畫面透著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美,由此足以見出威尼斯人為生態環境做出了多少努力,才創造了這幅美麗、和諧、幸福的動人畫卷。
6.不,威尼斯的新一代正滿載威尼斯人民的友誼,登上馬可孛羅機場上的客機,飛向遙遠的東方。
馬可孛羅當年在威尼斯和中國人民之間架起的友誼橋梁,至今仍然在發揮它的作用,兩地人民之間的友誼之花將世代相傳,永不凋零。
八、寫作特色
1.兼顧多方面,內容顯豐富。
本文一開始就抓住威尼斯作為「水都」最顯著的特徵「開門見水」來寫。其中描寫了空中俯瞰到的威尼斯、朋友嘴裡的威尼斯、整體印象中的威尼斯、夜色中的威尼斯、歷史上的威尼斯,還有泛舟大運河上所見的威尼斯。除此之外作者還寫了威尼斯的名勝古跡聖馬可廣場,其中描述了有關馬可的傳說,描繪了廣場上迷人的秋景等。最後作者還介紹了威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2.比喻修辭的靈活運用。
介紹美的事物需要以美的語言為載體,本文的語言就非常優美,這主要得益於比喻修辭的靈活運用,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築美和秋色美。描寫威尼斯「水都」美的比喻句如:「水天連接的遠處,聳立著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彷彿在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一簇簇的村落……」「它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亞得里亞海濱的一串明珠」「入夜,燈光映著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亞得里亞海濱像進了水晶宮一般,真是人間奇景」。描寫威尼斯秋色美的比喻句有「深秋的威尼斯,絢麗多姿,遊客如雲,廣場上千百隻灰鴿爭相啄食,供人拍照、逗樂;穿梭般來往的船艇,迎著飛翔的海鷗,構成了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畫卷」。
3.緊扣景點特徵來寫景。
威尼斯是水城之宗、水城之都,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開門見水」,課文緊抓這一特徵來寫威尼斯,從擬題就注意這一點,「藍藍的威尼斯」中「藍藍」切合水都的這一特徵。另外像文中「一片蔚藍色的世界」「藍色的盆景」「亞得里亞海濱的一串明珠」「177條大小河道相互溝通」「水都」等描寫中都緊扣住了威尼斯的這一特徵。

⑦ 威尼斯的歷史名人

皮爾·卡丹
皮爾·卡丹先生絕對是一個傳奇人物。他的傳奇首先在於他的奮斗歷程:從赤手空拳幾乎是一無所有到世界頂級服裝大師;他的傳奇還在於讓高檔時裝走下高貴的T型台,讓服裝藝術直接服務於報百姓;他的傳奇性格在許多人看來是他的商業成就,因為世界上幾乎沒有象卡丹先生那樣的先例,集服裝設計大師與商業巨頭於一身,卡丹的商業帝國遍布世界各地;他近年來的成就在於他的社會活動,他完成了許多職業外交家所無法完成的功績,為世界各國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和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後,對於中國人民來說,他有是一個久經考驗的老朋友,二十多年來,他以他獨特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在歐亞大陸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

馬可孛羅
馬可孛羅(Marco Polo, 公元1254-1324年)是義大利威尼斯人,中世紀著名的旅行家。公元1271年隨同父親尼古剌(Nicolas)和叔父瑪竇(Matteo)前往東方。公元1275年抵達元朝的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此後旅居中國十七年,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奉命出使外地,游歷中國許多地方。

馬奇艾維里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