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池
⑴ 電化學中,原電池可以多個連在一起嗎幾個電化學池連在一起,怎麼判斷是原電池還是電解池
原電池就是電解池的電源。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那個電池就是原電池,原電池可以多個連在一起,增強電流。
⑵ 電化學腐蝕是原電池還是電解池
一般指原電池
如果有外接電源的情況下就是電解池
⑶ 在電化學中充電相當於原電池還是電解池
放電時是原電池,充電時是電解池
一般的充電電池的放電的化學方程式可以反過來成為充電的方程式.比如最原始的鉛電池:
2 H2SO4 + Pb + PbO2 ==== 2 PbSO4 + 2 H2O
⑷ 電化學圖、判斷電解池、原電池
傳遞知識,分享感動,【雲水意】團隊為你竭誠解答!
K閉合後,Ⅰ是原電池,提供電能電解Ⅱ中的硫酸鉛。
判斷方法是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是有活動性有差異的兩極,Ⅱ中沒有,所以不能是原電池。
其實圖中裝置在現實世界很難發生,到了大學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懂請追問!
望採納!
⑸ 電化學 關於電解質,原電池,電解池
1。要求是反應會自發進行,電解質的陽離子所代表的元素不能比負極金屬活潑的原因也是反應自發進行(置換反應強的把弱的置換出來,這個知道的吧)
2。能讓電子在電解質中自由移動,這是化學反應的實質
3。因為電池負極放出電子,電子是負的,保護了負極的金屬,使其不會因為失去電子二變成離子(這也是一些金屬防腐蝕的原理)
4。似乎不是吧
酸鹼都是可以的啊
酸的話
反應還要快類
⑹ 電化學溶解
金屬硫化礦物在一定條件下可被溶解,溶解的方式可是機械溶解、化學溶解、生物溶解及電化學溶解等,而埋藏較深的金屬硫化礦物則大多以電化學溶解為主。
什麼是電化學溶解呢?對原電池來說,現以丹尼爾電池為例(圖2-1),當用導線將兩個電極接通,在兩極上將進行如下反應:
鋅極(負極或陽極)Zn→Zn2++2e
銅極(正極或陰極)Cu2++2e→Cu
圖2-1 丹尼爾電池示意圖
(據江琳才,1979)
在鋅極上鋅原子放出電子被溶解而變成Zn2+進入溶液,鋅電極上積累的電子通過導線而流到銅電極上使Cu2+在銅電極上接受電子而析出金屬銅。對於原電池,如電極參與電極反應,則在電池工作過程中,負極發生氧化反應而被溶解,即通常所說的陽極溶解。
對於電解池來說,當電解池上的外加電壓由小到大逐漸變化時,可以造成電解池陽極電位逐漸升高,同時也造成陰極電位逐漸降低。從整個電解池的角度來說,只要外加電壓加大到分解電壓的數值,電解反應即開始進行;從各個電極的角度來說,只要電極電位達到對應離子的「析出電位」,則電解的電極反應即開始進行。各種離子的析出電位可通過公式計算。
對陰極反應,在陰極上發生的是還原反應,即金屬離子還原成金屬或H+還原成H2。由於各種金屬的過電位一般較小,可近似地用φ可逆代替析出電位,但對氣體反應,特別是氫氣的生成其析出電位一定要把過電位考慮進去。如果電解液中含有多種金屬離子,則電極電位越高的離子,越易獲得電子而還原成金屬。
對陽極反應,在陽極發生的是氧化反應。析出電位越低的離子,金屬越易在陽極上放出電子而被氧化。
如果陽極材料是Pt等惰性金屬,它在電解過程起到惰性電極作用。電解時的陽極反應只能是負離子或低價金屬離子放電,即Cl-、Br-、I-、OH-或Fe2+等離子被氧化成Cl2、Br2、I2、O2和Fe3+。如電極材料是Zn、Cu或金屬硫化產物,則電解時陽極反應可能是電極溶解為金屬離子,即通常所說的陽極溶解,當然陽極反應還可能是OH-等負離子放電生成O2。
⑺ 電化學的那幾個池
電冶池 是 電解池吧,暈。
電鍍池是由電解池來的。就是利用電解池原理進行電鍍。
這是電鍍池相關:
應用電解的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鍍上一層其他金屬或合金的過程。 目的:使金屬增強抗腐蝕的能力,增加美觀和表面硬度。 實驗 (-) (+) 陽極:Zn -2e === Zn2+ Fe Zn陰極: Zn2+ + 2e === Zn ZnCl2 ZnCl2 電鍍的結果:陽極的鋅不斷溶解,陰極的鋅不斷析出,且減少和增加鋅的質量相等。電解質溶液氯化鋅的濃度不變。陰極:待鍍物件陽極:鍍層金屬電解質:鍍層金屬鹽特點:陽極本身也參加了電極反應(失電子溶解)
電解池相關:
1、基本概念
(1)電解:電流通過電解質溶液而在陰陽兩極引起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叫做
電解(電解質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導電,必定發生了電解)
(2)電解池(電解槽):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叫電解池(電解槽)
①兩個電極(可同可不同)
②電解質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
③外接電源(直流電)並形成閉合迴路
(3)電極的名稱(由外接直流電源決定)
陰極——與外接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
陽極——與外接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
電極材料:
可以是惰性電極(如C、Pt、Au等),也可以是金屬電極(如Zn、Fe、Cu、Ag等);未指明電極材料的電極通常指惰性電極。
2、電極上陰陽離子放電的一般規律
陰陽離子在電極上得失電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統稱放電,放電的先後順序主要決定於陰離子的還原能力和陽離子氧化能力的大小,一般規律如下:
陽極放電順序及對應的氧化產物:
金屬陽極(Zn、Fe、Cu、Ag等)>S2->I->Br->Cl->OH->含氧酸根離子>F-
陰極放電(陽離子得電子被還原)順序及對應的還原產物(一般與金屬活動性順序相反)
Ag+>(Fe3+)>Hg2+>Cu2+>(H+酸)>Pb2+>Sn2+>Fe2+>Zn2+>(H2O中的H+)>Al3+>Mg2+>Na+>Ca2+>K+
2、電解精煉銅
(1)電解精煉銅電解池的組成
① 純銅陰極
②粗銅(含雜質Zn、Fe、Ni、Ag、Au等)陽極
③ 含Cu2+的鹽溶液(如CuSO4溶液)做電解質溶液並與外電源形成閉合迴路。
(Ⅰ)通電前(電離)
CuSO4===Cu2++SO42 H2O===H++OH-
(Ⅱ)通電時(離子遷移)Cu2+、H+向陰極遷移,OH-、SO42-向陽極遷移。
(Ⅲ)電極反應
陰極(Cu2+ > H+) Cu2++2e===Cu (還原)
陽極(金屬陽極>OH- >SO42-) M-2e-===M2+ (氧化)
(M = Zn、Fe、Ni、Cu ) Zn2+、Fe2+、Ni2+ 比Cu2+ 難放電而除去,Cu2+在陰極獲得電子析出純銅,Ag、Au比銅難失電子從陽極脫落形成陽極泥(提取貴重金屬金和銀),所得金屬銅叫做電解銅(含Cu99.95-99.98%)制電器電線。
(Ⅳ)現象 陽極逐漸溶解,底部有泥狀物質沉澱;陰極析出紅色物質。
(Ⅴ)本質 粗銅陽極上的銅在直流電的作用下逐漸轉移到陰極,粗銅中的雜質進入溶液或陽極泥而除去。
3、電鍍 (以鍍銅為例來說明)
(1)電鍍池(電解池)的組成
① 被鍍鍍件做陰極
② 鍍層金屬(如銅)做陽極
③ 含鍍層金屬陽離子(如CuSO4溶液)的鹽
溶液作電解質溶液,並與外電源形成閉合迴路。
電鍍原理(過程)分析
(Ⅰ)通電前(電離)
CuSO4===Cu2+ + SO42 H2O===H+ + OH-
(Ⅱ)通電時(離子遷移)Cu2+、H+向陰極遷移,OH-、SO42- 向陽極遷移。
(Ⅲ)電極反應
陰極(Cu2+ > H+) Cu2+ + 2e===Cu (還原)
陽極(金屬陽極>OH- >SO42-) Cu - 2e===Cu2+ (氧化)
(Ⅳ)現象 陽極逐漸溶解;陰極析出紅色物質。
(Ⅴ)本質 銅陽極上的銅在直流電的作用下逐漸轉移到陰極,陰極鍍件上析
出金屬銅。
鍍鋅、鍍鉻、鍍鎳等與鍍銅類似。
⑻ 幾個電化學的名詞解釋,原電池,電解池,電池電動勢
想從氧化還原反應(Rection-oxidation reaction)中獲得集中的電流,就得想辦法把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離開來,再以恰當的方式將兩個區域相溝通。讓鋅棒和銅棒平行插入稀硫酸中,然後把電流表串聯在兩根金屬棒之間,是其中一個辦法。
這實驗發現,裝置中電流表的指針偏轉,且銅棒上有氣泡冒出;這說明,我們通過這種裝置將化學能轉化成了電能。我們將類似的裝置稱之為原電池(primary battery)。
原電池的電流會在短時間內衰減,這是由於有部分還原反應直接在負極進行,而發生了能量損耗之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引入鹽橋將兩個半反應進一步分離,使之不互相干擾。鹽橋(Salt bridge)是填充了瓊脂的U型玻璃管,瓊脂里浸著電解質溶液。
二次電池可以通過充電來恢復放電時消耗掉的反應物;實際上,二次電池就相當於一個電解池(electrolytic cell)。如果已做過電解水的實驗,就已經接觸過電解池了。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會電離出陰陽離子,這些離子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會受到庫侖力(Coulomb force)的作用,從而定向移動到電極處並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這種過程就叫做電解(electrolysis),發生或 用於進行電解反應的裝置就叫做電解池。
此外,電池的電動勢可定義為通過電池的電流趨於零時,兩極間電位差(或稱電勢差)的極限值。
⑼ 高中電化學:判斷下面的池為電解池還是原電池,並寫出下面電極方程式!
A是原電池, 其他幾個是電解池。
有八個電極寫哪一個啊
⑽ 化學電化學電解池中,如何書寫陰極和陽極,同時總反應要怎麼寫原電池的總反應是正極和負極相加,那電解
電解池陰極吸引陽離子,陽極吸引陰離子,活潑離子才能反應,且陽極失電子,陰極得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