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考物理復習

中考物理復習

發布時間: 2021-08-04 05:30:56

㈠ 初中物理中考復習提綱

速度V(m/S) v=S/t; S:路程,t:時間

重力G(N) G=mg; m:質量 ;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 ρ= m/V m:質量;V:體積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視 ;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液體的密度,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輪 F=G物,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體的重力,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 F= (G物+G輪)/2,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 F= (G物+G輪)/n,S=n h , n:承擔物重的段數

機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總功:W總, W有=G物*h,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機械效率 η=W有/W總×100%

功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 P = W / t = F*v(勻速直線)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 W有用 = G h= W總 – W額 =ηW總

額外功 W額 = W總 – W有 = G動 h(忽略輪軸間摩擦)= f L(斜面)

總功 W總= W有用+ W額 = F S = W有用 / η

機械效率 η= W有用 / W總

η=G /(n F)= G物 /(G物 + G動) 定義式適用於動滑輪、滑輪組

功率P(w) P= W/t; W:功 ;t:時間

壓強p(Pa) P= F/S F:壓力/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熱量Q(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t:溫度的變化值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 Q=mq ;m:質量,q:熱值

串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電阻R(Ω) R=R1+R2+……

並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電壓U(V) U=U1=U2=……

電阻1/R(Ω) =1/R1+1/R2

歐姆定律 I= U/R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 Q/t:電荷量(庫侖)t:時間(S)

電功W(J) W=UIt=Pt ;U:電壓 I:電流t:時間 P:電功率

電功率 P=UI=I^2R=U^2/R U:電壓 I:電流R:電阻

電磁波波速與波

長、頻率的關系 c=λf

c:波速(電磁波的波速是不變的,等於3×10^8m/s)λ:波長 f:頻率

二.知識點

1. 需要記住的幾個數值:

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m/s ;

b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熱容:4.2×10^3J/(kg•℃)

e.一節干電池的電壓:1.5V f.家庭電路的電壓:220V

g.安全電壓:不高於36V

2. 密度、比熱容、熱值它們是物質的特性,同一種物質這三個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變。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們的的密度相同,比熱容也是相同,

3.平面鏡成的等大的虛像,像與物體 關於平面鏡對稱。

3.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4. 超聲: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音,例:蝙蝠,超聲,海豚;

5. 次聲:低於20Hz火山爆發,地震,風爆,海嘯等能產生次聲,核爆炸,導彈發射等也能產生次聲。

6.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7. 光發生折射時,在空氣中的角(與法線的夾角)總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變淺的虛像(逆向,水中看岸上樹變高)。

8.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9.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體在2倍焦距之外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照相機)。在2倍焦距與1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 在1倍 焦距之內 ,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

10.滑動摩擦大小與壓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11.壓強是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12.輸送電能時,要採用高壓輸送電。原因是:在輸送功率相同時可以減少電能在輸送線路上的損失。

13.電動機的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而轉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

14.發電機的原理:電磁感應現象。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話筒,變壓器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

15.光纖是傳輸光的介質。

16.磁感應線是從磁體的N極發出,最後回到S極

㈡ 中考物理知識點大全

㈢ 怎樣進行初三物理中考復習

一、第一輪復習(2月27日—4月27日)
第一輪復習以《中考專家 》為主,大致九周時間完成19個考點復習,作業以《中考專家》為主。
1.第一輪復習的形式
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要「過三關」:(1)記憶關。要求記住所有的計算公式。沒有準確的記憶,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結果,尤其在我校學生整體基礎偏差的情況下。(2)基本方法關。如控制變數法的理解等。(3)基本的解題技巧關。要求熟練掌握解基礎題的思路。
基本宗旨: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專題規律化。利用這一階段的教學,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復習每個單元後進行一次單元測試,重視補缺工作。
2.第一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扎扎實實地夯實基礎。由於學生基礎差,抓基礎既現實又可以產生實效。
(2)中考有些基礎題是能力自測上的改造題,必須深鑽自測書,以能力自測為本。
(3)不搞題海戰術,精講精練,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大練習量」是相對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練。而是有針對性的、典型性、層次性、切中要害的強化練習。
(4)定期檢查學生的作業,及時反饋。教師對於作業、練習、測驗中的問題,應採用集中講授和個別輔導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
(5)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次開展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復習效率。
(6)注重思想教育,不斷激發他們學好物理的自信心,並創造條件,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2月27日—3月4日 聲的世界、 多彩的光(一) 章節考試一次。
3月5日—3月11日 多彩的光(二)並 光學、專題考試一次 運動和力的基礎知識梳理
3月12日—3月18日 運動和力專題,質量和密度專題 測試一次。
3月19日—3月25日 壓強、浮力 測試一次
3月26日—4月1日 簡單機械、機械能、功和功率 測試一次
4月2日—4月8日 物態變化和內能熱機 測試一次
4月9日—4月15日 電路 家庭用電 電磁結合 測試一次
4月16日—4月22日 歐姆定律,電功率
4月23日—4月27日 信息時代 能量和能源部分 測試一次電功率部分

二、第二輪復習(4月28日--5月20日)
第二輪專題復習,大致三周時間完成七個專題復習;作業以《中考專家專題》為主。
1.第二輪復習的形式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總復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雙基訓練,那麼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復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第二輪復習的時間相對集中,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進行拔高,適當增加難度;第二輪復習重點突出,主要集中在熱點、難點、重點內容上,特別是重點;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可進行專題復習,如「電學綜合版塊」、「熱學綜合復習」等。
2.第二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復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為單位,而是以專題為單位。
(2)專題的劃分要合理。
(3)專題的選擇要准、安排時間要合理。專題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專題要有針對性,圍繞熱點、難點、重點特別是中考必考內容選定專題;根據專題的特點安排時間,重要處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費」時間,捨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題後的反思。
(5)專題復習的重點是揭示思維過程。適當加大學生的練習量。
4月28日—5月6日 聲、光、熱、力專題復習 小測試
5月7日—5月13日 電學 估測題,作圖題 小測試
5月14日—5月20日 實驗探究題和綜合應用題 小測試。

三、第三輪復習(5月21日--中考)
第三輪模擬考試,大致四周時間,進行5次模擬考試,培養學生應考能力。

1.第三輪復習的形式
第三輪復習的形式是模擬中考的綜合拉練,查漏補缺,考前練兵,猶如一個建築工程的驗收階段。研究歷年的中考題,訓練答題技巧、考場心態、臨場發揮的能力等。
2.第三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須要有模擬的特點。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題。
(2)模擬題的設計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於中考。
(3)批閱要及時,趁熱打鐵,切忌連考兩份。
(4)評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錯了的題盡量不得分,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
(5)詳細統計邊緣生的失分情況。這是課堂講評內容的主要依據。因為邊緣生的學習情況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級成績的關鍵,課堂上應該講的是邊緣生出錯較集中的題,統計是關鍵的環節。
(6)歸納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為查漏補缺積累素材。
(7)立足一個「透」字。一個題一旦決定要講,有三個方面的工作必須做好,一是要講透;二是要展開;三是要跟上足夠量的跟蹤練習題。切忌面面俱到式講評,切忌蜻蜓點水式講評,切忌就題論題式講評。
(8)留給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教師講過的內容,學生要整理下來;教師沒講的自己解錯的題要糾錯;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要再記憶再鞏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解決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
(9)調節學生的生物鍾。盡量把學習、思考的時間調整得與中考答卷時間相吻合。
(10)注意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調整,這是每位教師的責任,也是學生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
5月21日—5月27日 進行三次河南歷年中考題考試,並總結問題。查漏補缺
5月28日—6月3日 進行三次金考卷模擬考試。並查漏補缺。
6月4日—6月10日 進行三次模擬考,同時做不同類型中考卷幾次,擴充題型和視野
6月10日—中考 回歸基礎知識,重溫課本,

㈣ 中考物理如何復習

要重視基礎練習(忌重難題、偏題)
很多同學在物理復習中,把主要精力、時間用在解題上,特別是用在解難題上,忽視了對課本中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復習,其結果是:難題解不對,基 礎題解不好,概念混淆不清。適量的做題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做題後,要學會反思,善於總結,尤其是做錯了題,要去尋找,分析做錯的原因。同時還要嘗試對各 種題目進行歸類,要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切記不要稀里糊塗做題,更不要在復習中注重做繁難的計算 題。
要重視解題規范(忌輕視「過程」用語)
很多同學把物理當作數學來學,只重視計算能力的培養,忽視規范解題訓練,認為只要答案對了就可以了。近幾年杭州市中考,不少同學考後都表示物理 很容易,但為什麼不難的試卷,卻沒有考出滿意的分數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時訓練解題中不規范。例如:解計算題時不書寫必要的物理公式,或只寫公式不代 入必要的數據,直接寫出答案,再者計算單位不統一,漏寫結果的物理量單位等;做作圖題時,要麼不標力的方向,不取力的標度,或者該用虛線的卻畫成實線;簡 答問題時,不知道如何應用物理學科語言表達,只說結果不說原因的大有人在,有的同學怕麻煩,回答問題時極為簡單,這些問題,在平時訓練時必須高度重視。
要重視理解分析(忌呆板機械記憶)
部分同學在物理總復習中,無論是物理概念、規律、實驗一律要求自己死記硬背,其結果使自己學習物理味同嚼蠟,沒有興趣。從杭州市近三年中考試題 中,可以看到以往那種靠死記實驗步驟和實驗原理的程式化試題,如今已很難看到,取而代之的是富有特色、注重考查學生能力的試題。
要重視心態調整(忌上考場手腳忙)
不少同學每逢月考心裡就緊張,更不要說是中考。走進考場面對試卷頭腦中就出現一片空白,手心出汗,就連很多平時非常熟悉的概念,公式定律也記不 清楚,但一旦走出考場情況又恢復,那麼如何克服這種怯場心理狀態呢?老師認為,在平時的模擬考試時及早進入應試狀態,把每一次模擬考試當成中考。其次要求 同學們能正視自己,相信自己,對自己的知識水平有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保持良好的心態,輕松上陣,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要重視課堂學習(忌課外題海練習)
現在書店復習資料有很多,實際上不少都是習題集,部分同學不加選擇地購買,對老師上復習課幾乎沒有認真聽過,頭腦中沒有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網 絡。根據近三年杭州市中考試題的分析可知,其中源於課本或略有改動的試題約佔75%,在填空題,部分選擇題,作圖題,實驗題中幾乎都可見到這類題目。當 然,我們不反對在復習好課本基礎知識後,適當地做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習題。

㈤ 中考物理復習資料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769631&tempid=0.44391784063100725 物理復習資料好全啊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物理量(單位) 公式 備注 公式的變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時間

重力G (N) G=mg m:質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質量
V:體積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視 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 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 (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 F= (G物+G輪)/2
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 F= (G物+G輪)
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機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 =G物h
總功W總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 η=W有/W總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時間
壓強p (Pa) P= F/s
F:壓力
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 (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熱量Q (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
△t:溫度的變化值
燃料燃燒放出
的熱量Q(J) Q=mq m:質量
q:熱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
一.物理公式 (單位) 公式 備注 公式的變形

串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串聯電路 電阻R(Ω) R=R1+R2+……
並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並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並聯電路 電阻R(Ω)1/R =1/R1 +1/R2 +……

歐姆定律 I= U/I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 Q/t
Q:電荷量(庫侖)
t:時間(S)
電功W (J) W=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電功率 P=UI=I2R=U2/R
U:電壓 I:電流 R:電阻
電磁波波速與波
長、頻率的關系 C=λν C:波速(電磁波的波速是不變的,等於3×108m/s)
λ:波長 ν:頻率

需要記住的幾個數值:
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熱容:4.2×103J/(kgo℃)
e.一節干電池的電壓:1.5V f.家庭電路的電壓:220V
g.安全電壓:不高於36V

辛苦找的,加分

㈥ 中考物理的復習方法和復習計劃(詳細)

初中物理「四輪復習法」
在初三物理教學過程中,每個學年度的第二個學期在完成新課程的教學後,初中物理的教學就進入了最後的中考總復習階段。物理總復習是使學生對整個初中物理知識進行系統性、全面性的鞏固及再認識、深化過程,也是關繫到物理中考效果的關鍵所在。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最大的復習效果呢?採用有效的復習方法是解決問題關鍵。通過幾年來的實踐與總結,探索出一套容易操作實施的「四輪復習法」,效果較好。
第一輪——系統復習第一輪的全面復習是整個總復習的最重要部分,這一輪復習的內容是回歸課本,通讀精讀課本,重溫課後的練習,准確理解所有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含義。
這階段所要達到的目標就是要解決知識的覆蓋面,解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問題。因而要在廣度上力爭不留疑問,切實抓好「雙基」。同時也要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這一步的關鍵是如何在科學、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情景中去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通過參與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來提高自己的學以致用的能力。
另外還應該重視實驗,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的基礎,因此要十分重視物理實驗的復習,要通過實驗現象的再現,了解實驗目的和 原理 ,掌握實驗步驟,概括實驗結果並得出結論。根據考綱中指出命題將「適當體現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的理念」,而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強調要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所以在復習中要掌握探究過程中的幾個重要要素、環節、研究問題的方法及其操作過程。
在這一輪的復習時間安排應占總復習時間的1/2,其具體做法可按如下幾個步驟進行:
1、知識點展示知識點的展示就是向學生回放所學過的教材知識內容,讓學生對遺忘的物理知識得到重新的記憶,讓理解不透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的加深理解認識。對於每個章節的知識點展示可按知識條塊歸類,把細碎的知識點進行條理性的組合,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由點到面建立知識網路,進行縱向與橫向聯系列表聯絡,從而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獲取知識量較大的、條理性較強的知識內容。
2、精講點撥通過上一環節的知識點展示,學生已初步掌握到知識內容,此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解疑點撥,把一些學生容易混淆的問題通過典型例題進行分析解答,以幫助學生掃清對知識認識、理解和運用上的認識障礙,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復習《浮力》這一章時,在學生了解了浮力的產生,方向和浮力的基本計算公式後,對於浮力計算的難點可進行下典型例題進行分析解答:示例:有一個物體自身重4.5N的鉛球,體積0.5X10-3m3,把它放在空氣中受到浮力是多少牛?把它投入水中,靜止時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少牛?對於上題,若是對阿基米德原理理解得不透徹的學生很自然會對上述兩個問題有這樣的解答:(1)F浮=p空V排g=1.29kg/m3×9.8N/kg×0.5×10-3 m3=6.3X10-3N(2)F浮=p水V排g=1X103kg/m3×9.8N/kg×0.5×10-3 m3=4.9N,從而計算得鉛球在空氣中受到浮力6.3X10-3N,投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4.9N。這計算結果對於第一個問題是對的,但對於第二個問題顯然是不對的,由於物體重4.5牛頓,浮力大於重力,最終鉛球漂浮在水面上,故鉛球受到的浮力應為F浮=G球=4.5N。通過這種典型例題的分析解答,學生對浮力的公式的運用計算會得到更進一步理解。
3、強化訓練 在復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在短時間里接受較大的知識內容量,因而遺忘率也是很高的,故為了使學生加深對大量知識內容的記憶與理解,有必要進行一些習題的強化訓練。做習題訓練是考查學生對知識是否掌握以及加強加深理解的重要手段,但進行習題訓練時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1)、訓練習題不能平鋪直敘:要有梯度性的循序漸進,這樣能激發學生答題的動力與熱情。
(2)、訓練習題不能過繁:這樣會使學生陷於應負的疲倦狀態中和產生厭煩心理。(3)、訓練習題不能過多:訓練的習題應遵循宜精不宜多的原則,我們需要的是「觸類旁通」的效果而不是「廣種博收」的海戰術。
(4)、訓練的習題要具有層次性:也就是不同的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練習,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提高,從而避免出現「優生做不夠,差生做不完」的普遍問題,同時另一方面也能調動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訓練的習題要具有典型性:就是使每一道習題能達到解決一類問題,每一份試卷能解決一個章節問題的作用。
(6)、訓練的習題要具有目的性:就是要使每一道題能讓學生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獲得什麼樣的收獲,達到什麼樣的效果目的。
(7)、訓練的習題要有普遍性:就是使訓練的習題無論從內容與題型上都要具有普遍性,從而讓學生能適應各種情況下考試變化。
4、測試反饋每一單元復習完後要進行單元測試,通過分析測試從中獲得了解學生的復習的狀況和結果,藉此及時調整以後的復習方法與策略;同時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復習效果與知識缺陷,從而及時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復習效率。

第二輪——專題復習通第一輪的全面復習,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總體的基礎知識,接著轉入第二輪的專題復習。專題復習主要是對物理知識體系作各個專題的分類歸納,讓學生從分類專題中找共性,尋規律、確明解題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輪的專題復習時間應占總復習時間的1/4,可按下列幾個專題進行復習。
1、作圖專題作圖題型是中考必考的內容,通過作圖專題的強化訓練,不僅可以強化學生作圖的規范性,也可以使學生熟練掌握各類作圖技巧與規律。初中物理作圖內容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光學作圖:包括光的直線傳播、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等。(2)、熱學作圖:包括晶體熔化及凝固圖像、液體沸騰圖像等。
(3)、力學作圖:包括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力臂、滑輪組裝配等。
(4)、電學作圖:包括畫電路圖、畫實物圖、設計電路圖等。 綜觀近幾年我市的物理中考題有關作圖題的分值大約在10%左右,作圖題的主要特點是難度不大,屬於送分題,但要嚴格要求作圖的規范性,因而在有關作圖的復習中只要按上面所列舉的內容編制一些相應的作圖訓練題讓學生熟悉作圖的知識內容與規范即可,不必花大力氣去全方位進行作圖復習。
2、實驗專題 對於實驗題型的考查,近幾年我市的中考試卷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因而搞好實驗專題的復習也是中考取是好成績的關鍵。初中物理教材所涉及的實驗內容也非常多,其這聲、光、熱、電四大塊都有必考的實驗內容。因而進行實驗專題復習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1)、基本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與原理:包括有刻度尺、鍾表、溫度計、托盤天平、量筒(或量杯)、彈簧測力計、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
(2)、常規測量實驗的方法與原理:包括有長度L測量、平均速度V測量、溫度t測量、質量m測量、密度ρ測量、機械效率η測量、電流強度I測量、電壓U測量、電阻R測量、電功率P測量等。
(3)、探究性實驗的方法與原理:包括有聲音的特性、光的反射規律、平面鏡成像規律、凸透鏡成像規律、晶體的熔化與凝固規律、液體的沸騰規律、串並聯電路的電流及電壓關系、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因素、物質質量與體積關系、物體重力大小與質量關系、杠桿的平衡條件、液體壓強規律、物質比熱等。
(4)、開放型、設計性實驗:這類題型無論是內容或形式都是開放性的,常見的形式有:儀器預設型、設計方案型、結論開放型、遷移型、探究型、製作型、量程不足型、方案最佳型等。 對於上述所說的四個方面實驗內容復習,其中(1)和(2)兩種必須是緊扣教材的實驗內容,而對於(3)和(4)兩種在掌握好教材的實驗內容的同時還應相應地增加一些非教材的內容,因為對於探究型、設計型的實驗考查不一定就要從教材選取素材不可。3、計算專題計算題是傳統的常規考題,主要出現在力學、電學兩大內容中,但有時也會涉及到熱學,主要包括如下:
(1)、力學計算涉及的公式包括:密度ρ=m/v、速度v=s/t、重力G=mg、壓強P=F/s、液體壓強P=ρgh、浮力F浮=ρ液gv排、功W=Fs、功率P=W/t、機械效率η=W有/W總。(2)、電學計算涉及的公式包括:歐姆定律I=U/R、電能W=UIt、電功率P=UI、電熱Q=I2Rt。
(3)、熱學計算涉及的公式包括:熱量Q=cmΔt、熱值Q=qm.我市近幾年的物理中考有關計算題的考查都不作為難題出現,其目的主要是考查學生對物理公式的理解、運用以及計算過程的單位、格式的書寫規范性等。因而在上專題復習中,可針對上述公式編制一些典型的習題讓學生訓練,從而鍛煉學生各種計算的應變解題技巧,提高解答計算題的能力即可。萬萬不可讓學生沉浸在難、怪的計算題海中。
4、綜合能力專題綜合能力題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題型,由於它能靈活地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物理知識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已成為一種常見的壓軸考題。綜合能力題的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列幾種。
(1)、實驗探究型:通過實驗探究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
(2)、設問型:通過給出一定素材,讓學生自問自答,藉此考查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3)、文章閱讀型:通過給出一定的文字素材,讓學生從中發現涉及的物理知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4)、設計方案型:通過給出一定情景,讓學生利用所學物理知識進行解決問題的方案設計,從而考查學生的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非常規性測量物理量:比如天平、量筒(或量杯)是測量密度的兩種常用工具,但有時受實驗條件的限制或缺量筒(或量杯)、或缺天平,甚至兩種器材均無,從而考查學生的運用知識能力、創造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就綜合試題而言,大多的學生應對這樣的考題是有一定難度的,有些甚至感到無從下手,這是由於它作為壓軸的拉分題出現,出現這種情況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在實際的解決綜合能力題過程中,無論是多復雜的綜合能力考題只要是學生訓練過同類型的就不會感覺到無從下手。由此可見在進行綜合能力題的復習過程中需要教師在平時訓練時要多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從反復中逐漸提高學生解決綜合題的能力與技巧。

第三輪——模擬考試模擬考試是復習到最後階段進行的一環,通過模擬考試可檢驗學生的總體復習後果,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應考能力的重要手段,另外教師也可從模擬考試中反饋得到學生的總體學習信息,然後再通過講評、個別輔導等形式,對學生作最後的查漏補缺、深化提高。模擬考試一般適宜安排三到四次,利用這三到四份模擬試卷,可把所有的知識考點及各種題型滲透到其中,讓學生在臨考前對所學的知識再作一次回放與整理,這樣學生就可基本上胸有成竹、滿懷信心地走上考場,考出最佳水平。

第四輪——考前沖刺完成了上面的三輪復習,整個中考物理復習就進入了尾聲,進入了最後的沖刺階段。這可以說是一個心理和智力的綜合訓練階段,也是整個復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後一環。這一階段的復習主要是為增強考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實際操作的能力、正確決策的能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創造能力。因此不能再進行大題量的訓練,主要是以給學生自己留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對自己的薄弱壞環節進行查漏補缺。另外還要讓學生注意一些考試應注意的細節問題。這里可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解題格式要規范、語言表達要准確。比如:計算題要寫出計算公式;計算結果要帶單位;簡答題要簡明扼要回答問題,或加以簡潔的解釋、例舉;
(2)、訓練綜合題的分析方法和解題技巧。必要時可以在讀題時畫出草圖,便於理解題意和解答;
(3)、關注社會熱點,如最新科技發展、時事新聞等,注意觀察生活,聯系實際。如:環境污染問題,水資源問題,能源問題等;
(4)、考試作答的書寫問題、塗卡的注意問題、答題的順序問題等等。

實踐證明:在初中物理總復習中採用「四輪復習法」目標明確、復習思路清晰、復習層次由淺入深,點面結合,很受歡迎,因而復習效果較好。

㈦ 中考物理怎麼復習

中考物理復習,需要根據自己的學情制定適合自己的復習計劃,提升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搞清基本概念。對每一個基本概念要能正確理解。比如慣性是物體本身具有的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受力大小,運動快慢等無關。
二、理解基本規律。初中物理規律有定性和定量的理解。比如材料的導電性與材料長度、粗細、材料種類和溫度關系屬於定性理解。一段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屬於定量理解。對於定量理解的規律,由文字描述轉換成數學公式,由公式推出單位。
三、重視物理實驗。物理離不開實驗,中考實驗考察分值比重也很大。復習時,要搞清每個實驗的原理、器材(主要測量器材)、方法、步驟、結論及簡單的誤差分析。
四、適當的綜合訓練,提升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比如力學的浮力問題,往往結合壓強、密度、物重與質量關系及桿桿機械功等。

熱點內容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