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歷史
『壹』 唐山名字的由來
唐山的名字由來:
唐朝時李世民兩次東征,均屯兵現在市中心區的大城山回,公元645年,唐太宗李答世民率軍東征朝鮮半島,回途中經由此地,其愛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愛妃,山賜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
(1)唐山市歷史擴展閱讀
唐山地處渤海灣中心地帶,位於河北省東部,東隔灤河與秦皇島市相望,西與天津市毗鄰,南臨渤海,北依燕山隔長城與承德市相望。唐山市總面積為13472平方千米。東至秦皇島125千米,南距渤海40千米,西南至天津108千米,至省會石家莊366千米,西北至北京154千米。
唐山市大陸海岸線總長229.7千米,東起樂亭縣、昌黎縣際界線沿河堤,西至澗河口西側津冀省際北界線。灤河口外、曹妃甸海域共有大小島嶼100多個,島嶼岸線125.7千米,著名的島嶼有祥雲島、月坨島、菩提島、龍島等等。
參考資料:網路-唐山市
參考資料:唐山市人民政府網-市名由來
『貳』 唐山這座城市至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唐山歷史悠久,爪村遺址早在4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
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國地,漢代屬幽州。
唐代因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駐蹕而得名唐山。
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
清光緒二年(1876年),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諧同美國礦師馬立斯到開平鎮勘測,勘察結果很好。唐廷樞向李鴻章報告,認為要僱用洋匠,採用西法,開採煤鐵,大有作為。1877年,李鴻章指定唐廷樞主持開平煤礦的開采工作。因而當年建立開平礦務局,在橋頭屯買地造房,購置機器。隨著煤礦的發展,人口增多,商賈繁盛,1878年,橋頭屯升格為鎮(喬頭鎮),與開平鎮平行。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因喬頭鎮以鎮北有「唐山」,而改名為唐山鎮,此為唐山行政名稱之始。
民國元年(1912年)政區建制均襲清制,1929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1939年1月28日,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鑒於唐山具有經濟、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明令唐山設市,初稱「唐山市政府」,後改稱「唐山市公署」,日本宣布投降後,駐北平的國民黨派員接收日偽政權,設置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員會第132二次會議通過唐山設市,同年5月5日,唐山市政府成立。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為全國13個「較大城市」之一。
『叄』 唐山的文化
唐山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唐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稱申報單位批次分類編號評劇灤南縣第一批傳統戲劇1-0195-4-051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唐山市第一批傳統戲劇1-0235-4-091樂亭大鼓樂亭縣第一批曲藝1-0244-5-008嗩吶藝術(唐山花吹)唐海縣第一批傳統音樂(民間音樂)2-0068-2-037泥塑(玉田泥塑)玉田縣第二批傳統美術(民間美術)2-0346-7-047秧歌(樂亭地秧歌)樂亭縣第三批傳統舞蹈3-0105-3-002皮影戲(樂亭皮影)樂亭縣第四批傳統戲劇4-0235-4-091 唐山飲食屬京東菜系,蜂蜜麻糖、棋子燒餅、萬里香扒雞、花生酥糖、遷西板栗等特色小吃享有盛名。花生酥糖、開平大麻花、棋子燒餅、萬里香燒雞、大餎餷、京東板栗、柏各庄大米、夏庄羊肉、遷西板栗。
唐山海水淡水資源極為豐富。海產品有:對蝦、海蟹、皮皮蝦(蝦蛄)、面條魚(銀魚)、吉頭魚、黃花魚、快魚、青蛤、毛蚶、針魚等等。淡水產品:有鯉魚、鯽魚、草魚、連魚、河蟹、河蝦、泥鰍、黑魚、元魚等等。唐山海鮮以烹制鮮活海產原料見長。特點是原料豐富,刀工細膩,口味清鮮,講究清油抱芡,菜品配以精美的唐山瓷盛器,別具風格。
河北冀菜名正言順躋身中國第九大菜系,冀菜共分為冀中南菜系、宮廷塞外菜系、京東沿海菜系三系,唐山菜屬於京東沿海菜系的核心。鴻宴肘子、海參扒肘子、醬汁瓦塊魚、紅燒裙邊、二龍戲珠、玉帶蝦仁、玉帶腰子、合腹龍珠、金鉤玉柱、一品丸子、普酥鯉魚、白玉雞脯、蘆花雞、栗面餑餑、金湯血燕魚翅羹、京東乳香扣肉、翡翠一品筍、玉瓜藏寶、鮑貝玉子金磚、京東小酥魚、京東特製醋腸、肉燒冬筍、煨肘子、醬燒茄子、八袋魚(章魚)燉肉、雞蛋攤面條魚、(賽螃蟹)、皮皮蝦肉水餃、大白菜炒餎餷、油光魚(海楞蒙)燉豆腐、油光魚(海楞蒙)燉白菜。 近代工業搖籃、北方瓷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國家自主創新城市、著名的生態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科學發展示範區。唐山是歷史悠久的古地、文化燦爛的名城、資源豐富的沃土、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鳳凰涅槃的奇跡、可持續發展的前沿,沿海特大城市,一座創造奇跡與夢想的城市。
唐山市是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行政級別為地級市。國務院分四批總共公布批准了18個較大的市。唐山市作為第一批在1984年10月與重慶、青島、大連等城市同時獲批。 唐山文化底蘊豐厚,人傑地靈。「不食周粟」、「老馬識途」、戚繼光「改斗」等典故都發生在這里。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評劇、皮影、樂亭大鼓被譽為「冀東三枝花」,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長城關隘、景忠山、菩提島、金銀灘、李大釗紀念館及其故居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都已成為旅遊的好去處。
這里鍾靈毓秀,人才輩出,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祖籍是唐山豐潤人;中國評劇主要創始人成兆才出生在灤南縣;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家鄉在樂亭縣。唐山人民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富於創造精神。 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鑄成了開灤礦工「特別能戰斗」精神、西鋪「窮棒子」精神、沙石峪「當代愚公」精神、還有在抗震救災中凝成的偉大的抗震精神,還有科學發展的「曹妃甸精神」「亮甲店精神」,這些都是偉大的唐山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抗震精神: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新唐山人文精神 :感恩、博愛、開放、超越。
『肆』 唐山有哪些歷史故事
唐山有著悠久而光榮的歷史。據考古證實,在遠古時代,唐山的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爪村文化遺址距今約45000年,孟家泉人的發現,至今有約17000年,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在灤縣的東灰山,遵化的君子口等處都有發現.自50年代起,唐山地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達20多處,今唐山市內的大城山,遷西的西寨村、遷安的安新莊三處遺址具有代表性,它說明人類文明的歷史時期當時在這里已經開始。90年代後考古發現進一步證明,唐山人在這塊土地上早已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灤河流域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唐山在商周時代屬北方侯國孤竹國的地域,當時,人們由木炭燒制、條混盤築的方法製作三足、平底陶器,已經會製作和使用青銅器,孤竹國伯夷、叔齊的故事流傳至今。戰國時唐山為燕國轄地,當時社會生產力比以前有了明顯提高,經濟和文化向前發展一大步,有了多且精的陶器、銅器。武器和生產工具銅制、鐵制並見。秦漢時唐山為右北平郡、遼西郡、屬幽州。西漢時已經開始學習種植水稻,興修水利,同時也使冶鐵、鑄鐵、煮鹽業發達起來,設官吏專門統管鹽鐵。魏、晉、南北朝時期唐山地區仍分屬幽州的右北平郡和遼西郡,聚居在這里的各民族相互取長補短,實現著民族文化的融合。隋朝把漢代的州、郡、縣三級行政改為州、縣兩級,今唐山地區東部屬北平郡。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親率10多萬唐軍東征高麗(統治區在今遼河以東及朝鮮半島北部)。經過半年多的苦戰,雖然奪取了十幾座城池,但在攻打安市城時,遇到了高麗軍隊的頑強抵抗,久攻不克,糧草將盡。遼東早寒,草枯水凍,唐太宗於九月下令班師。太子李治從長安千里來迎。
唐太宗率3000騎後入臨渝關(今山海關),在今唐山灤縣一帶和太子相遇。此時,唐太宗所穿的戰袍已舊敝不堪,為他獻上了新衣,之後又途經今唐山回都。唐太宗率軍途經唐地,曾在大城山上屯駐,以後此山遂名「唐山」,這是唐山得名的開始。後來的《永平府志》、《大清一統志》、《畿輔通志》、《灤洲志》、《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史志對此有過記載。大城山下的成鮮水(今陡河)遂名「唐溪」意為唐山腳下的河水;河上建橋名曰「唐山橋」。唐山橋 西一業形成的村莊稱橋頭屯(今路北喬屯)。
唐太宗東征在今唐山地區留下了許多有關地名的傳說。釣魚台,傳說唐太宗東征駐兵唐山時,曾到今大城山北側河岸邊觀賞風景,放線垂釣,後這里稱釣魚台,名稱沿用至今。晾甲山,相傳唐太宗率將士行軍,適值大雨滂沱,將士鎧甲盡濕,於是在大城山東1公里處山丘上晾鎧甲,後人遂將該山稱作晾甲山(晾甲坨),後又演變成亮甲山(亮甲坨),今稱賈家山,在唐山鋼鐵公園院內。 三跳澗,在今遷安市東15公里處,相傳唐太宗東征時普躍過此澗,澗帝有試劍石。 擂鼓台,今灤縣西百里,相傳唐太宗曾在此學習擂鼓動御敵。 謊糧坨,在今灤縣城南25公里,相傳唐太宗以此謊敵。 唐山土城,在今市區內,遺址無考。 亮甲店,在今玉田縣城東南11公里處,相傳唐太宗東征時遇雨,晾甲於此,故名,後用諧音稱亮甲店。 還有曬甲坨、曬甲嶺、廒里井、擋駕庄、馬棚峪、石臼坨島等。 唐朝出於屯兵和積糧的需要,在今唐山一帶建了許多城池,如平安城(今遵化平安城)、萬年城(今遷相三屯營北)、平州城(今盧龍縣)、馬城(今灤南馬城)等,還建築了一些要塞。又修建了興唐寺(在今唐山南郊)、凈覺寺(在今玉田)等寺廟。唐山原來是一個荒僻的村落,它是伴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而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城市。清政府為了開發煤鐵礦,光緒二年(1876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諧同美國礦師馬立斯到開平鎮勘測,勘察結果很好。唐廷樞向李鴻章報告,認為要僱用洋匠,採用西法,開採煤鐵,大有作為。1877年,李鴻章指定唐廷樞主持開平煤礦的開采工作。因而當年建立開平礦務局,在橋頭屯買地造房,購置機器。隨著煤礦的發展,人口增多,商賈繁盛,1878年橋頭屯升格為鎮(喬頭鎮),與開平鎮平行。
1898年,喬頭鎮以鎮北有「唐山」,而改名為唐山鎮,此為唐山行政名稱之始。二十世紀初,唐山從工業鎮逐漸發展為工業城市。1928年,唐山鎮改稱唐山市,仍屬灤縣八區管轄。I938年1月正式建市。1948年12月唐山解放後,成立唐山市人民政府,屬冀東區。1949年8月為省轄市,1958年改屬唐山專區,1960年地市合並改為省轄市,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的新體制:地市合並,撤銷地區,今下轄2市、6縣、6區及兩個國有農場,總面積共有13472平方公里。
唐山不僅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且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近現代史上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英法聯軍侵略中國時.唐山各縣就在京津義和團的影響下,成立了「義和團」、"紅燈照",有力地抗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1911年12月著名的灤州起義,有力地配合了武昌起義,成為辛亥革命重要組成部分。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唐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展示了作為革命領導力量和中堅力量的風采。隨著馬克思主義在唐山的傳播,1922年唐山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唐山地區組織,有組織有領導地開展革命斗爭。開灤五礦工人同盟大罷工,成為中國第一次工運高潮中最重要的罷工之一。唐山玉田農民武裝暴動,是北方農民第一次舉起土地革命的紅旗。抗日戰爭時期,舉行了著名的冀東抗日暴動。解放戰爭時期,偉大的唐山人民又成為支援遼沈、平津兩大戰役的主要後方基地,冀東人民動員人力、物力、財力以"傾家盪產"的巨大犧牲精神,全力支援了兩大戰役,為戰役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伍』 唐山的歷史沿革
唐山歷史悠久,爪村遺址早在4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
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國地,漢代屬幽州。
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
清光緒二年(1876年),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諧同美國礦師馬立斯到開平鎮勘測,勘察結果很好。唐廷樞向李鴻章報告,認為要僱用洋匠,採用西法,開採煤鐵,大有作為。1877年,李鴻章指定唐廷樞主持開平煤礦的開采工作。因而當年建立開平礦務局,在橋頭屯買地造房,購置機器。隨著煤礦的發展,人口增多,商賈繁盛,1878年,橋頭屯升格為鎮(喬頭鎮),與開平鎮平行。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因喬頭鎮以鎮北有「唐山」,而改名為唐山鎮,此為唐山行政名稱之始。
民國元年(1912年)政區建制均襲清制,1929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1939年1月28日,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鑒於唐山具有經濟、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明令唐山設市,初稱「唐山市政府」,後改稱「唐山市公署」,日本宣布投降後,駐北平的國民黨派員接收日偽政權,設置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員會第132二次會議通過唐山設市,同年5月5日,唐山市政府成立。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為全國13個「較大城市」之一。
『陸』 河北省唐山市有哪些歷史名人
1. 黃帝,我們現在知道黃帝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部落聯盟的總稱.史傳黃帝部落由甘肅的姬水遷入今河北省中北部.並與當時來自山東的赤尤部落和河南的炎帝部落,在河北大地上(涿鹿、坂泉等地)上演了奠定中華民族的一系列戰爭, 最終三部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前身。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從甘肅遷入河北並完成一系列戰爭並最終融合,決不是一個很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過程,很可能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則從甘肅遷入河北到一系列戰爭的完成,可能已經在河北大地上繁衍了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照現在的觀點,完成這一系列偉大戰爭的黃帝(部落聯盟)是河北人。
2. 堯,三皇五帝之一,史傳是河北人。
3. 商王朝發跡於河北、山東東北部和河南黃河以北地區,其中河北邢台是商古都之一.則商王朝開國者,不可排除不是河北人.
4. 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盧龍)人.
5.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6. 趙奢,戰國名將,戰國中後期整兵團殲滅秦軍之第一人.
7. 廉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慷慨重義,以勇氣聞於諸侯.
8. 樂毅,趙國靈壽(今河北省平山縣)人,戰國名將,領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二城.
9. 藺相如,戰國名相,英勇大義,智慧宏達,千古佳談.
10. 荀子, 今邯鄲一帶人,諸子百家之一.
11. 公孫龍, 戰國時哲學家,名家學說的代表人物。
12. 毛遂,戰國名士,「毛遂自薦」從此成中華美談.
13. 高漸離,戰國俠士.
14. 趙陀,河北正定人,越南開國始皇帝,至今越南將其列為人文始祖.
15. 孟姜女,中華烈女,千古流傳.
16. 徐福,據傳為日本天皇老祖,秦時齊人徐福(滄州戰國時屬齊,安陽內黃戰國時屬趙)率三千河北兒女東渡日本,至今河北有千童縣,每年有大批日本人來千童縣祭祖,(可憐那群東渡的河北兒女,或許是因日本的水土起了突變,留下後來的一批孽種)河北人看了哭笑不得.
17. 董仲書,漢初大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功罪千秋評說.
18. 趙飛燕,環肥燕瘦.
19. 東漢名臣群,劉秀起兵於河北,當時一大批河北名臣,記不清了,有興趣者翻書看去.
20. 祖沖之,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家.
21. 酈道元,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22. 扁鵲,中華名醫.
23. 李春,中國古代著名建築學家.
24. 張角,漢末農民起義領袖.
25. 劉備,河北涿州人,蜀漢皇帝.
26. 張飛,河北涿州人,三國名將.
27. 趙雲,河北正定人,三國名將.
28. 張頜,河北河間人,三國名將.
29. 程普,三國名將.
30. 祖狄,東晉北伐名將,中華英雄,從此「聞雞起舞」,志士不忘.
31. 冉閔,漢家男兒,中華英雄.
32. 高昂,漢家男兒,中華英雄.
33. 李淵,唐開國皇帝,甘肅成紀人,其祖乃趙國趙郡(河北趙縣)人.
34. 竇建德, 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李家統一中國的最大挑戰者,當時是鹿死誰手未可知.
35. 劉黑闥,隋末河北義軍首領.
36. 花木蘭,拓拔魏河北人,中華女豪傑,千古美名傳.
37. 魏徵,唐初名相,中華鐵膽直臣.
38. 盧照齡,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
39. 高適,著名邊塞詩人.
40. 盧綸,著名邊塞詩人.
41. 賈島,唐代著名詩人.
42. 安祿山,燕趙胡人.
43. 史思明,燕趙胡人.
44. 河朔四鎮,讀讀唐史,強!
45. 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46. 五代燕趙英雄群,太多了,我也記不清,有興趣翻翻書去.
47. 柴榮,河北邢台人,北周開國皇帝.
48. 趙匡胤,河北涿州人,宋朝開國黃帝.
49. 趙普,宋朝開國名臣.
50.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欒城縣,蘇轍有《欒城集》,以念其祖.
『柒』 唐山市12中有什麼歷史
唐山市第十二中學,學校始建於1953年,當時稱「五三中學」(私立),1970年改為唐山市第十二中學(國辦),位於路北區長虹道1號,交通便捷,屬市中心區。學校佔地面積65畝,分為走讀部和寄宿部,整體布局合理,佳木蔥蘢,碧草如茵,花香流溢,環境優雅。師資隊伍強大,治學嚴謹,教育教學發展前景喜人。曾多次接待聯合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外國友人參觀訪問。學校現有教學班48個,在校生2500多名,教職工173名,其中高級教師55名,有17名完成了研究生學業,外語課堂採用全英語教學,聘請了外教。
『捌』 唐山歷史傳說
相信科學,不要迷信!
唐 山 簡 介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 ,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走廊。 現轄 2 市 6 縣 6 區,4個開發區和曹妃甸工業區及漢沽管理區。總面積 13472 平方公里,人口 714.5 萬。市區面積 3874 平方公里,人口 299 萬,是全國特大城市之一。
歷史沿革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山歷史悠久,早在 4 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這里在唐朝時原為一片村落,從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主要為農業、採石業和制陶業。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的興起,清光緒三年( 1877 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辦礦挖煤。 1878 年唐山建喬屯鎮, 1889 年改名唐山鎮, 1938 年正式建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 中國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 。
自然資源 唐山氣候溫和,地貌多樣,土質肥沃,是多種農副產品的富集產區,被稱為「京東寶地」。北部山區盛產板栗、核桃、蘋果、紅果等干鮮果品,「京東板栗」馳名中外;中部平原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等農副產品,素有「冀東糧倉」之美譽;南部沿海既是渤海灣的重要漁場,又是原鹽的集中產區 , 南堡鹽場是亞洲最大鹽場。沿海陸域海岸線長 196.5 公里 ,灘塗和淺海開發潛力很大。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地優良、分布集中、易於采選。目前已發現並探明儲量的礦藏有 47 種。煤炭保有量 62.5 億噸,為全國焦煤主要產區;鐵礦保有量 57.5 億噸,是全國三大鐵礦區之一。石油、天然氣、石灰岩、黃金等儲量也十分可觀。
風物文化。唐山文化底蘊豐厚,人傑地靈。「不食周粟」、「老馬識途」、戚繼光「改斗」等典故都發生在這里。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評劇、皮影、樂亭大鼓被譽為「冀東三枝花」,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長城關隘、景忠山、菩提島、金銀灘、李大釗紀念館及其故居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現在都已成為旅遊的好去處。唐山飲食屬京東菜系,蜂蜜麻糖、棋子燒餅、萬里香扒雞等特色小吃享有盛名。這里人才輩出。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祖籍是唐山豐潤人;中國評劇主要創始人成兆才出生在唐山的灤南縣;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家鄉在唐山樂亭縣。唐山人民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富於創造精神。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鑄成了開灤礦工「特別能戰斗」精神、西鋪「窮棒子」精神、沙石峪「當代愚公精神」、還有在抗震救災中凝成的抗震精神,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城市環境。唐山是震後崛起的新型城市,城市功能分區明確,市政設施配套,環境清新優美,現代化水平較高。城市自來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集中處理率、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 100% 、 97% 、 65% 和 83% ,均居全國同等城市領先水平。 1990 年唐山在全國第一個榮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 2004 年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唐山交通四通八達。與北京聯合建設的京唐港,已與國內外 120 多個港口實現通航,躋身全國港口 20 強;曹妃甸深水碼頭已全面開工建設。京哈、京秦、大秦三條干線鐵路和京榆、唐秦、京唐三條國道穿境而過,京沈(唐山段)、唐津、唐港、西外環四條高速公路交織成網,環城立體互交,構成了現代化交通網路。
經濟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唐山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由於 1976 年大地震的原因,改革開放初期,唐山處於邊恢復邊建設的時期。 1986 年恢復建設基本完成後,唐山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1988 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實現第一個翻番; 1994 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 1996 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 50 強。 2005 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 2027 億元 ;全部財政收入 226 億元。 農業農村經全面發展,果菜、乳業、瘦肉型豬、板栗、花生、水產品六大龍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率 55% 。工業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等 10 大支柱產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四個高新技術產業群體扎實起步。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唐山現有開灤、唐鋼、冀東水泥、機車車輛、三友鹼業、唐山陶瓷等一大批大型骨幹優勢企業。對外開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格局。 2005 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5.04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61億美元。全年進出口總額26.4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1.97億美元。產品出口到韓國、美國、日本等169個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衛生城、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國家榮譽稱號。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2005 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488元和4582元。
未來發展。當前,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唐山今後的發展面臨著良好機遇。 省委、省政府對唐山的發展寄予厚望,要求我市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成為區域經濟中心。 我們決心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港口及海洋優勢,抓住曹妃甸工業區開發建設的空前機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務實,奮勇爭先,深入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市、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發展環境,保持社會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構建和諧唐山,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標不懈奮斗。
『玖』 說一說 河北 唐山市 的歷史!
唐山
唐 山 簡 介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 ,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走廊。 現轄 2 市 6 縣 6 區,4個開發區和曹妃甸工業區及漢沽管理區。總面積 13472 平方公里,人口 714.5 萬。市區面積 3874 平方公里,人口 299 萬,是全國特大城市之一。
歷史沿革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山歷史悠久,早在 4 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這里在唐朝時原為一片村落,從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主要為農業、採石業和制陶業。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的興起,清光緒三年( 1877 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辦礦挖煤。 1878 年唐山建喬屯鎮, 1889 年改名唐山鎮, 1938 年正式建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 中國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 。
自然資源 唐山氣候溫和,地貌多樣,土質肥沃,是多種農副產品的富集產區,被稱為「京東寶地」。北部山區盛產板栗、核桃、蘋果、紅果等干鮮果品,「京東板栗」馳名中外;中部平原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等農副產品,素有「冀東糧倉」之美譽;南部沿海既是渤海灣的重要漁場,又是原鹽的集中產區 , 南堡鹽場是亞洲最大鹽場。沿海陸域海岸線長 196.5 公里 ,灘塗和淺海開發潛力很大。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地優良、分布集中、易於采選。目前已發現並探明儲量的礦藏有 47 種。煤炭保有量 62.5 億噸,為全國焦煤主要產區;鐵礦保有量 57.5 億噸,是全國三大鐵礦區之一。石油、天然氣、石灰岩、黃金等儲量也十分可觀。
風物文化。唐山文化底蘊豐厚,人傑地靈。「不食周粟」、「老馬識途」、戚繼光「改斗」等典故都發生在這里。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評劇、皮影、樂亭大鼓被譽為「冀東三枝花」,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長城關隘、景忠山、菩提島、金銀灘、李大釗紀念館及其故居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現在都已成為旅遊的好去處。唐山飲食屬京東菜系,蜂蜜麻糖、棋子燒餅、萬里香扒雞等特色小吃享有盛名。這里人才輩出。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祖籍是唐山豐潤人;中國評劇主要創始人成兆才出生在唐山的灤南縣;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家鄉在唐山樂亭縣。唐山人民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富於創造精神。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鑄成了開灤礦工「特別能戰斗」精神、西鋪「窮棒子」精神、沙石峪「當代愚公精神」、還有在抗震救災中凝成的抗震精神,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城市環境。唐山是震後崛起的新型城市,城市功能分區明確,市政設施配套,環境清新優美,現代化水平較高。城市自來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集中處理率、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 100% 、 97% 、 65% 和 83% ,均居全國同等城市領先水平。 1990 年唐山在全國第一個榮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 2004 年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唐山交通四通八達。與北京聯合建設的京唐港,已與國內外 120 多個港口實現通航,躋身全國港口 20 強;曹妃甸深水碼頭已全面開工建設。京哈、京秦、大秦三條干線鐵路和京榆、唐秦、京唐三條國道穿境而過,京沈(唐山段)、唐津、唐港、西外環四條高速公路交織成網,環城立體互交,構成了現代化交通網路。
經濟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唐山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由於 1976 年大地震的原因,改革開放初期,唐山處於邊恢復邊建設的時期。 1986 年恢復建設基本完成後,唐山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1988 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實現第一個翻番; 1994 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 1996 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 50 強。 2005 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 2027 億元 ;全部財政收入 226 億元。 農業農村經全面發展,果菜、乳業、瘦肉型豬、板栗、花生、水產品六大龍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率 55% 。工業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等 10 大支柱產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四個高新技術產業群體扎實起步。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唐山現有開灤、唐鋼、冀東水泥、機車車輛、三友鹼業、唐山陶瓷等一大批大型骨幹優勢企業。對外開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格局。 2005 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5.04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61億美元。全年進出口總額26.4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1.97億美元。產品出口到韓國、美國、日本等169個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衛生城、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國家榮譽稱號。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2005 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488元和4582元。
未來發展。當前,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唐山今後的發展面臨著良好機遇。 省委、省政府對唐山的發展寄予厚望,要求我市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成為區域經濟中心。 我們決心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港口及海洋優勢,抓住曹妃甸工業區開發建設的空前機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務實,奮勇爭先,深入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市、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發展環境,保持社會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構建和諧唐山,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標不懈奮斗。